◎一本教育性的故事與散文,每篇約 500 字,讓人輕鬆讀、回味與深思。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這是一本極富教育性、正向的 135篇故事與散文,除少數幾篇外,每篇都約 500 字左右,讀起來輕鬆,讀後讓人回味與深思,獲得正向前進的鼓勵。
上世紀有許多作家、音樂家唸師範學校,作者也唸師範學校。他曾經是一位服務偏鄉的小學老師,「鐵肩擔教育,笑顏看兒童」,胸懷教育理想與使命感。他本身就是一個榜樣,雖在偏鄉,仍自己刻苦努力,考上台大外文系,後轉入商學系。畢業後從事國際貿易四十年,跑遍世界各地。他仔細觀察各地不同文化,把他的觀察與思考融入故事與散文中。
68 歲退休,離開職場後,他並沒有像一般人一樣頤養天年,反而回到學校,連續在美國唸兩個研究所,分別獲得教育碩士與人文碩士的學位。這種退休後回學校唸書的做法,給許多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士一個啟發。
這是推薦者的話:
--- 作者在本書中蒐集的文章都是他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値觀的具體展現,處處充滿對社會與人文的關懷,也處處洋溢著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他總是從善性出發,過程娓娓道來,最後祥和與啟發地提出他的結論,這是本書非常引人入勝的地方。
--- 作者出生於20 世紀40 年代二戰末期的台灣,戰後篳路藍縷,百廢待舉;他同時經歷十倍速發展的21 世紀,大浪淘沙,顚沛動盪;他在數十年間遊歷了各大洲,最後在美國枝展花開,仍時刻不忘鄉土同胞,藉由思考東西文化的精髓, 希冀傳承經驗於後輩,親切懇切之情充滿字裡行間,這是本書內容令人感動的地方。
作者簡介:
◎四十年國際貿易跑遍世界,退休後赴美讀研究所,從事研究與創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張景嵩 (英業達集團 英華達公司前董事長)
瑞循兄在本書中蒐集的文章都是他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値觀的具體展現,處處充滿對社會與人文的關懷,也處處洋溢著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他總是從善性出發,過程娓娓道來,最後祥和與啟發地提出他的結論,這是本書非常引人入勝的地方。
瑞循兄出生於20 世紀40 年代二戰末期的台灣,戰後篳路藍縷,百廢待舉;他同時經歷十倍速發展的21 世紀,大浪淘沙,顚沛動盪;他在數十年間遊歷了各大洲,最後在美國枝展花開,仍時刻不忘鄉土同胞,藉由思考東西文化的精髓, 希冀傳承經驗於後輩,親切懇切之情充滿字裡行間,這是本書內容令人感動的地方。
◎楊長鎮 (客委會主任委員)
瑞循鄉長在書中提到 「愛是一輩子的學習」,他說人到老年終於領悟,人生是從出生就入學,只有 「畢業」,一輩子的學習才會嘎然而止。這一輩子學習的成果,愛,會留給後人懷念景仰。俗諺活到老學到老,如實地體現在瑞循鄉長身上, 並將這份愛,分享給他所熱愛的土地與人民。
◎丹尼爾 夏普誼 (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語言學副教授)
當黃先生告訴我他正在計劃這本書時,我為台灣的年輕人感到非常高興。他是一位眞正的老師,是他人生活中的引導者。他讓我想起了一句非常著名的句子,這句話是14 世紀英國作家傑佛瑞 • 喬叟在他的 《坎特伯雷故事集》 中對一位文書所說的:”And gladly would he learn and gladly teach.” (他樂於學習,也樂於教導。)
◎彭鏡禧 (國立台灣大學榮譽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前院長)
寫一本書,當然希望能夠影響讀者,但瑞循兄更在意的似乎是溝通。有些文章附了臉書讀者的回應,以及他的再回應。瑞循兄說自己是 「關懷社會的寫作者」,當然沒錯;但我覺得他更是一位寬廣的教育者。循循善誘是教師的本分,瑞循兄做到了;瑞循兄也是終身學習的楷模。身為同學的我,深感與有榮焉!
◎林財丁 (東海大學榮譽教授 東海大學管理學院前院長)
瑞循在美國參加孫女兒公立高中畢業典禮,他觀察到整個過程都由學生主導,師長只坐在台上觀禮,校長受畢業生之邀簡短致詞。我不淸楚「授權賦能」畢業生籌畫畢禮的高中有多少?與學校規模有關嗎?他認為美國靑年18 歲已有選舉權,籌辦自己的畢業典禮象徵轉大人。跨文化、跨社會的比較,激發進步的力量,瑞循從不吝於分享世界的美好,給心之所繫的台灣。
◎黃卓權 (新竹廣泰成鄉土史研究室負責人)
拜讀這本充滿人生閱歷的記事,無論是所思、所想、所記,都不會輸給年輕人。他的文筆流暢絕不拖泥帶水,很有胡適之先生 《我手寫我口》 的風範,而且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但讓我自愧不如,更是値得年輕人學習。
◎魏武雄 (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統計系教授)
黃瑞循先生 2017 年出版 《樂曲二十》, 2018 年出版 《鍵盤三十三:電腦鍵盤打出來的點點滴滴》, 2019 年出版 《輕鬆寫客語:簡明客語拼音系統的介紹與練習》, 2021 年出版 《輕鬆讀客語:世界民間故事篇》,和2022 年初出版 《八十還年輕》。現在他又寫了一本 《故事散文輕鬆讀》 大作。 實在非常替他感到高興和驕傲。文章讀後讓人默默深思。我誠懇的向各位讀者推薦,不要錯過這本大作。
名人推薦:◎張景嵩 (英業達集團 英華達公司前董事長)
瑞循兄在本書中蒐集的文章都是他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値觀的具體展現,處處充滿對社會與人文的關懷,也處處洋溢著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他總是從善性出發,過程娓娓道來,最後祥和與啟發地提出他的結論,這是本書非常引人入勝的地方。
瑞循兄出生於20 世紀40 年代二戰末期的台灣,戰後篳路藍縷,百廢待舉;他同時經歷十倍速發展的21 世紀,大浪淘沙,顚沛動盪;他在數十年間遊歷了各大洲,最後在美國枝展花開,仍時刻不忘鄉土同胞,藉由思考東西文化的精髓, 希冀傳承經驗於後輩,親切...
章節試閱
階 梯
一個鄉下小孩生長在農家,打赤腳上學,放學後或假日還要放牛吃草或上山割草回家餵牛。手上常有一條一條被芒草銳利的鋸齒葉邊緣割傷的血痕。
小學是他人生第一個階梯,開始時自然比不上那些家境好可以安心唸書的同學,成績是後段班。讀到六年級,卻是全班第一名。當時國民義務教育六年,老師鼓勵他升學,到他家去訪問。
他考上縣城的省立中學初中部,這是他踏上的第二個階梯。父親借債給他繳註冊費,母親把這些註冊費縫到內褲裡, 並警告他:「錢丟掉就回家割草看牛。」
縣城的省中初中部匯集全縣最好的學生,他是偏鄉農家孩子,成績在這新階梯又吊車尾,但唸到初三時,還是第一名畢業。
就這樣,每到一個新階梯,他都是從最後一名跑到第一名。他沒有在這個階梯享受第一名的風光,而是往上再爬一個階梯變成最後一名,逐漸靠自己的努力又成為新階梯的第一名,仍然未在新階梯享受第一名的風光,因為他又向上爬上新的一階,又成為新階梯的最後一名。
他的人生,到底是最後一名還是第一名?他自己也不知道。大概只有他在甚麼時候停止呼吸,在第一名的時候還是最後一名的時候?才能確定吧!
November 3, 2022, New York
臉友: 懂了,進歩比第一名重要。
回應: 對了。就是永無止境的求進步,而不是在某一階梯享受第一名的風光而停滯在那裏。
魔 鏡
有一個人發明一種鏡子,掛在牆上後,只能反映眞實身影二十年,到第二十年最後一次照鏡子時,當時的影像會永遠留在鏡子裏,即使後來容貌改變,照鏡子時,在鏡子裏的容貌,一顰一笑,仍然跟最後一次照鏡子的容貌一樣。
跟許多化妝品一樣,這種新上市的鏡子很受女性消費者的歡迎。許多母親在女兒三歲開始喜歡照鏡子時,就給女兒買一面這樣的鏡子掛在女兒房間的牆上,映照者女兒的成長。到二十三歲女兒靑春正盛、容貌最美的時候,留下最美的身影。以後年歲漸長,即使歷盡滄桑,眞實容貌逐漸改變,但每次照鏡子,看到的都是靑春美麗的自己。尤其在悲傷歲月, 照鏡子時看到自己依然容光煥發,充滿自信,多少給自己帶來心理的愉悅與撫慰。
這種鏡子價格不菲,但訂單接不完。許多甚至老態龍鍾的女性,每次照鏡子都輕盈曼妙起來,忘記經過日曬、風吹、雨打,甚至傷心流淚的面龐。
November 4, 2022, New York
長沙發兩端的距離
一對新婚夫妻買了一張長沙發放在客廳,無論喝咖啡或是看電視,他們都緊緊坐在一起,留下沙發兩邊很長的空位。
慢慢的,他們有了孩子,一個、兩個。孩子們都坐在夫妻的中間,沙發兩端的空間逐漸變窄了。
孩子長大了,活動力變強,他們佔的空間也變大,夫妻的座位只好分別往沙發兩端移。
孩子一個個結婚、離去,在沙發上被孩子擠開的夫妻, 仍然坐在沙發兩端,中間留下很大空間,孫兒女們回來,就是在這沙發中間玩。
接著,孫兒女也長大了,這對夫妻仍然坐在沙發兩端, 似乎已成了習慣。
接著,他們各自有了手機,對外聯絡方便,他們仍然分坐在長沙發兩端的固定座位。
然後他們的手機有了通訊軟體,Messenger、Line、WhatsApp,他們各自忙於不同的群組,靜悄悄地各自跟老朋友筆談,不同的同學朋友,不同的回憶。都說這些通訊可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但長沙發兩端的距離,卻因為這些通訊設備而越拉越遠。
November 2, 2022, New York
臉友A:哈哈~在說我們倆個~
臉友B:哈哈!真是寫實。
臉友C:我們立刻放下手機、拿起遙控器,欣賞共同的節目, 當然也把兩邊的距離拓寬了!
可愛的小三
這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故事,朋友一定要我寫下來。他說,他有一位老同事和他太太向來被稱為模範夫妻,近來同事間卻一直傳他在養小三。他的手機裡無意間被女同事發現有一大堆與小三的甜言蜜語,甚至很露骨的私密情話。
朋友說,這位老同事向來木訥,不善言辭,但文章卻寫得不錯,同事寫重要公文常會請他過目後再發。這樣的老好人、好老公,居然會有小三,令許多同事尤其女同事感到意外,嘖嘖稱奇。
在公司裡,就是這位朋友與老同事最談得來。他說老同事年輕追太太時,就是用情書攻勢,在連續不斷的甜言蜜語中,終於抱得美人歸,平日疼老婆疼得要命,才有模範夫妻的美譽。他根本不相信老同事會有小三,所以,他聽了謠言都嗤之以鼻,但謠言多了也不得不讓他半信半疑起來。
終於有一天朋友忍不住,趁中午吃飯時質問老同事。老同事一下子漲紅了臉,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最後,他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拿出手機給朋友看。
手機有很多 line 群組,卻沒有發現有任何不適當的言詞。朋友把手機一直往下滑,正想把手機還給老同事時,忽然發現有WhatsApp。他點開WhatsApp,哇!甜言蜜語的情話一大堆,這下子罪證確鑿了。老同事臉紅未退,朋友正想責問, 看淸楚受話的小三的名字,靈機一動,就在老同事耳邊講幾句話,安排一天中午請他帶小三來。
那天終於到了,所有同事尤其女同事都非常好奇這位模範夫妻的老公會帶甚麼樣的小三來。
木訥不善言辭的老同事的小三終於出現,朋友當場宣佈說,這位老同事的小三就是他太太呀!
「天哪!」 所有同事都驚叫:「怎麼會這樣?」
謎底揭曉,木訥的老同事面色靦腆,太太則尷尬的笑著, 非常不好意思。
眞是模範夫妻啊,一位女同事說:「我結婚後,老公都不給我甜言蜜語了,他說不出來,用手機寫給我也可以呀!」
我的朋友說,這眞是手機另一個功能,大家都該好好利用。我十分同意,就把這故事寫下來。
February 27, 2022, New York
寫在手背上的字
我的雙手,從來都不是細嫩的,所以,第一次拉住她的雙手,才會印象這麼深刻。那是一雙纖長的細手,像生來為彈鋼琴鍵的長手指,但又很柔軟,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人的手被稱為柔荑。
從小我就必須幫做農事,看牛,割草,採番薯葉,削番薯餵豬,在田裡跪著除草,拿鋤頭鬆土,手掌哪裡能閒著細嫩。芒草的雙邊有銳利的鋸齒,那時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工作用手套這種東西,手掌手背被芒草割到血痕歷歷,加上番薯的汁黏在手上老是無法洗去,一雙粗手,正適合我當時的農作,從來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後來,她成為我母親的兒媳,再成為我們孩子的母親; 我成為大都市的螺絲,再成為台灣對外貿易的空中飛人。我們聚少離多,旅途中,時常被客戶刁難,有很多挫折時,我會想,沒有訂單,我還有遠方的一雙細手,那永遠記得第一次拉著的柔荑。
終於,幾十年過去,我退休了,孩子已成家立業,孫兒女也唸高中、大學了。有一天,坐在沙發上,她跟我抱怨, 說洗這麼多菜,泡這麼多冷水,掌骨痠痛,手指彎不下來, 每天早上,她都要揉很久才能恢復正常。我拿起她的手,忽然發現,這雙嫩手怎麼歷盡滄桑,好像比我的手老多了。我把她的兩掌翻到手背,驚叫道,「妳的手背怎麼還寫了這麼多字?」 妳看,這是二,這是三,還有,啊,這是一、五、一、十,還有這蚯蚓狀的,像是英文字,這是 h、a、r、d。這手背的皺紋,像訴說著幾十年來似乎被我忽略的故事。
我不禁捏緊這雙爬滿皺紋的手背,心裏愧疚的說:「對不起,沒有好好保護妳的雙手!」 寫在手背上的字,刻畫著一輩子無怨無悔的辛勞。
November 21, 2023, New York
耳背的老公
他們因為一場聚會雙雙被邀請而認識,聚會很有趣,大家盡情歡笑,說話的聲音有高有低,有時候還會爆笑,音量就忽然暴增,遠遠的地方都聽得到。
後來,他們有機會走在一起,開始往來,一起吃飯,到郊外走走。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聽,音量能讓對方聽到就可以了。
一段時間之後,他們走在一起的次數越來越多,也很自然的身體越來越靠近,他們之間,說話的音量也越來越低, 不想讓別人聽到他們說了些什麼,音量低到悄悄細語的地步, 但對方都能聽見,表示身體靠得夠近。
然後,他們結婚了,共同的語言不必擔心別人聽到,有時還打情罵俏,又跟平常人講話的音量一樣了。
孩子一個一個出生,她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忙家事,有時吆喝孩子,有時大聲叫道: 「老公,快來幫忙!」 聲音提高許多。越忙,音量就越大。在這同時,很奇怪的是:老公講話的聲音卻越來越低,好像要把兩個人的音量加起來除以二, 以維持平常兩人講話的音量一樣。
逐漸,孩子長大,結婚、離去,他們恢復新婚時代兩人的生活。不一樣的是:兩人說話的頻率、音量,與以前很不同。她發現老公的耳朵似乎有點背,再大的聲音,回答都是:「妳說什麼?」
老公的耳背似乎越來越嚴重,有時會讓她好氣不氣,只好走到他前面來,再說一次,還加上一句: 「你耳聾了嗎?」 這時,老公會說:「妳這麼大聲幹嘛?」
她忽然領悟了,也許耳背只是老公心裡的渴望,渴望她靠近來,靠近來才能像以前一樣悄悄細語講些情話,把過去的情境再重現一次。老公的耳背,代表著某種含意。
說話音量的大小,也許能像心電圖一樣,可偵測或紀錄人的一生的高低起伏。所以,有時裝聾作啞也有意義,難怪古人說:「不聾不啞,不能作家翁。」
January 3, 2024, Taipei
愛是一輩子的學習
到老年時才能眞正領悟:「愛是一輩子的學習」。
護士把剛出生淸理後的嬰兒交給還躺在產房床上的母親, 母親緊緊抱著才出生哭完的孩子,體溫加上母愛的喜悅,這是第一筆數位資訊,輸入仍然空白的嬰兒腦中。
此後幾年,嬰兒本能地索取母親的乳頭,乳汁的營養默默地讓嬰兒健康成長。同時嬰兒腦中也陸續有許多從簡單到複雜的資訊輸入,然後就是這孩子一輩子的學習,學到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生時輸入的第一筆資訊,被命名為「愛」。
嬰兒成長到童年,享受也感受到父母兄姊的愛。愛是人與人間的潤滑劑,愛的表達,是一種言語、一種行為及在某種文化下的特殊習慣。童年的孩子,只能模仿,給什麼,就模仿什麼,這個模仿,被稱為 「學習」。此時,父母兄姊給予愛, 孩子從小就學到如何去愛。
到了靑年,性荷爾蒙成熟分泌,開始有為繁衍後代的本能,西方人把這個 「本能」 稱為 「愛」 (Love)。融合童年學習到的愛,需要學習新的愛的語言與行為,許多詩歌與散文就是這時學習的結果。
年輕男女學到共同的語言、行為與習慣後,就結為夫妻, 組織一個新的家庭。新的家庭面臨新的挑戰,他們要學習更多不同的愛的語言與行為,只有不斷學習,愛才會更加提升與穩固。
孩子來了,他們要學如何去愛孩子,給孩子正確的愛的教育。孩子長大,要學習如何與成年的孩子相處,這是不同的愛與尊重。
頭髮白了,孫兒輩出生了,時代也不同了,想含飴弄孫的祖父母學會慈愛,這又是不同的愛。老年人終於領悟,人生是從出生就入學,然後是功課永遠做不完的學校,只有「畢業」,一輩子的學習才會嘎然而止。這一輩子學習的成果,愛, 會留給後人懷念景仰。
February 15, 2024, New York
金 婚
金婚紀 之一 台灣南北兩鄉間,夏日初遇芝山岩。
就在一月卅一日,修成正果結良緣。
金婚紀 之二 攜手同飛千萬里,橫渡大洋建家園。
胼手胝足五十載,枝繁葉茂在堂前。
金婚紀 之三 嫌來嫌去五十年,到了金婚還在嫌,
如果只嫌而不棄,還可再嫌五十年。
金婚紀 之四 我們我們五十年,不稱你我稱我們。
同甘同苦同出入,同迎未來五十年。
金婚紀 之五 恩恩愛愛五十年,只羨鴛鴦不羨仙;
倘我九十八歲走,會在橋頭等幾年。
註:
1. 「只羨鴛鴦不羨仙」這一句,從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長安古意》中演化而來,原句為「願作鴛鴦不羨仙」。而現在流行的「只羨鴛鴦不羨仙」,因《倩女幽魂》這部電影背景插曲的歌詞而出名,也有解釋是這句詩詞是出自當代武俠大師梁羽生之手。( 資料取自網路百科知識)
2. 後兩句「倘我九十八歲走,會在橋頭等幾年」是取自客家山歌的歌詞「如我九十七歲死,會在橋頭等三年」,表示我死後走到奈何橋,會在橋頭等幾年,然後攜手一起過橋,相約去投胎,結來世夫妻。
January 31, 2023, New Yor
新牛郎織女的故事
那年,織女十七歲。
那時候,天還是很渾沌,大地也沒有顏色,有光的地方就是白,沒有光的地方就是黑。晚上的天空也很空洞,星星就像偏遠地區的村莊,總感覺走到很遠才能看到一個。白天則像黑白兩色的圖畫,人們只能講究對比的美。
織女有一雙水靈靈的鳳眼,眼神總讓人猜不透她在想什麼,只是端正的架在挺直的鼻樑上,鼻子由柔軟而上薄下厚的雙唇隔著人中墊著,寬廣的額頭忽然迸出兩條像要吐絲的黑蠶,正好護著雙眼。在看不到天仙的人間,靑春年華的美麗織女,應該就是天仙了。
織女喜歡唱歌,平時隨著機杼聲,吟吟哼哼,總是不能盡興發抒內心澎湃的感情,因此,她會在閒暇期間,隨性走到山上,引吭高歌,讓淸脆的女高音,越過群山,飛向天際。
山的這邊,有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坐在山邊石堆上,他手裡拿著一支短笛,遠遠的草地上有一群牛在吃草,人們都稱呼他為牛郎。
牛郎坐在石堆上,喜歡對著山巒吹著他心愛的短笛,讓溪流的潺潺水聲和著,有時他會眼睛遙望天際,思路卻往四面八方飛翔。牛郎是一個喜歡東想西想的少年,如果有人說東,他偏要往西想,如果有人說西,他偏要往東想,因此, 他的想法總與人稍有不同,也因為與人稍有不同,高科技時代的人會說他有創意,當時的人卻說他是怪怪的小男孩。
天邊的歌聲隨著微風越過山巒傳過來,起初像微風飄著的蜘蛛絲,一線一線的,若隱若現,這麼細微的聲音,還是引起牛郎的注意,他側著臉、端起左耳,屏氣凝神,歌聲就好似飛瀑一般,灌入耳朵,使他不由得站立起來,遙望天際。
牛郎陶醉在這美如仙韻的歌聲裡,開始移動腳步,緩緩的走向層層山巒,穿過溪流,他已經忘記了他的牛群,好像被那如絲般的歌聲牽引著,翻山越嶺,一心只想追尋那歌聲的源頭。這麼美的歌聲,是從怎樣的一位女孩的聲帶發出來的呢?
終於,他發現一位穿著長裙的少女,輕柔的絲巾紥在她的長髮上,微風迎面吹來,絲巾與長髮一起飄揚,遠遠看去,竟分不出哪一個是絲巾、哪一個是秀髮,美妙的歌聲就是從那裡隨風飄過來。
牛郎站在那裡很陶醉的聽這淸脆的歌聲,他仔細抓住歌聲的抑揚頓挫,逐漸的,他的右腳在打拍子,逐漸的,他抓住了歌聲的音調節奏,然後,他拿起短笛,隨著歌聲,笛聲竟美妙的配合起來。
織女聽到忽然有一個笛聲和著她的歌聲,起初是吃驚的頓了一下,看到一位吹笛的男孩站在不遠處,但因為笛聲實在配合得太好了,她竟然不知不覺繼續唱下去。
就這樣,牛郎織女認識了,也都互相傾慕對方的才華, 而他們正是在靑春少艾的年紀,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墜入情網時會發生的事都發生了,他們陶醉在彼此的愛裏,應該做的事都忘了,牛郎忘記了看守牛群,結果牛群都跑掉了;織女忘記了織布, 結果織機都長草了。
這下子惹惱了天帝,一聲令下,在牛郎織女分坐兩邊的時候,在他們之間忽然隆起了高山,山峰一直往上衝,直到三千九百九十二公尺高、南北綿延四百公里才停止,就這樣, 硬生生的把織女與牛郎分隔東西兩地。在地面沒有公路、鐵路、高速公路,空中沒有飛機,桌子上沒有電腦與網際網路的時代,這樣的分隔,等於把他們都完全孤立了,聽不到歌聲笛聲,連傳達情意的方法都斷了。
織女哭了,她已沒有心思織布了;牛郎也哭了,他也沒有心思看牛了。哭聲傳到了上天,群神聽到了,天帝也聽到了。群神向天帝求情,要求讓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但天帝不為所動,他認為不能讓人們因為愛而忘記麵包,雖然愛是長長久久,卻要麵包去滋養。
群神看到天帝其心如鐵,不為所動,開始動員起來,舉著牌子遊行示威,有的牌子上寫著:「 愛是神聖的,不容侵犯 」、 「愛是無條件的」、「愛情至上」、「愛情萬不織布,我沒衣服穿了」、「沒有織布、養蠶業勞工要失業了」……等等,示威的神群,久久不散,情緒似乎越來越激動
階 梯
一個鄉下小孩生長在農家,打赤腳上學,放學後或假日還要放牛吃草或上山割草回家餵牛。手上常有一條一條被芒草銳利的鋸齒葉邊緣割傷的血痕。
小學是他人生第一個階梯,開始時自然比不上那些家境好可以安心唸書的同學,成績是後段班。讀到六年級,卻是全班第一名。當時國民義務教育六年,老師鼓勵他升學,到他家去訪問。
他考上縣城的省立中學初中部,這是他踏上的第二個階梯。父親借債給他繳註冊費,母親把這些註冊費縫到內褲裡, 並警告他:「錢丟掉就回家割草看牛。」
縣城的省中初中部匯集全縣最好的學生,他是偏鄉農家孩子,...
作者序
◎自 序
走蜿蜒曲折的路,看更多不同美景
我從職場退休,已經68 歲。常年在外,離家太久,回到紐約,打理一下之後,想想該如何開始人生另一階段。我住家不遠處就是紐約聖約翰大學。有一天,我走進聖約翰大學的教育研究所,在電梯裡遇到一位中年女士,禮貌的打一聲招呼,問說,我想回學校唸書,該怎麼申請。她說 「到我辦公室來吧!」 下了電梯,跟她進了她的辦公室。她就是Dr. Brett Elizabath Blake,一位深深影響我之後生活的人。
我在紐約聖約翰大學教育研究所唸了三年,同學大部分是在社會上工作多年的人,有很多是小學老師回到研究所進修。我在1960-1963 曾在苗栗縣獅潭鄉下國民小學教導那些偏鄉的孩子,很愛教育工作;我與同學聊談及參觀許多紐約的小學,了解美國的教育方式與我在1960 年代的台灣教育方式不同,印象非常深刻。
2014 年我拿到教育碩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Education) 學位與學業成績優良獎狀 (Certificate of Academic Excellence) , 我已經72 歲,沒有學校會聘用我。我沒有去考教師執照,反而再進入我家附近另一所大學,紐約市立大學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 的皇后學院 (Queens College,QC) 人文研究所。這裡的必修課有西洋史與科學的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 而選修我則選Dr. David Gervin 的 「中學教育」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Youth Services, Adolescent Education) 。
在 QC,我又認識許多擔任中學老師的同學。因此, 一開始我就決定以弱勢家庭學生的教育為碩士論文的主題。我訪問了紐約市的中學校長、老師、與學生,更回到台灣訪問台東偏鄉與桃園市鎭的國中,寫成126 頁的論文:"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n Taiwan and New York City:What Challenges They Face and How to Help Them Strive for Their Academic Success." ( 台灣與紐約市的低收入家庭學生:他們面臨什麼挑戰及如何協助他們努力爭取學業成功) 。論文一開始我就引述美國詹森總統在1964 年的一句話: "Poverty must not be a bar to learning, and learning must offer an escape from poverty," ( 貧窮不能變成學習的障礙,而學習必須能提供脫貧。) 這正與我父親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教育是離貧脫困的不二法門。」 非常類似。
我 2018 年拿到 CUNY 的人文碩士 (Master of Arts Liberal Studies) 學位時,已經76 歲,被檢查到罹患攝護腺癌,開始長達三個月的放射線治療,終於完全痊癒。很不幸,可能受到高達45 次的放射線治療的影響,在一次返台體檢時,又被檢查到罹患骨髓造血功能失調症候群 (M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血癌的一種),在台北國泰醫院輸血治療,然後回到紐約,開始漫長辛苦的治療過程,住院、輸血、輸血小板 ( 血小板一度低到正常參考値的十分之一,只要一點小傷, 就會流血不止), 幸好在醫師細心治療,太太更非常注意我的飮食,補充營養,到2022 年骨髓造血功能已經完全恢復正常。我終於克服了健康的危機,沒有被擊倒。那年,我還出版了《八十還年輕》。
我個人就是成長於偏鄉淸寒家庭的孩子,深知弱勢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機會不如一般家庭。必須非常努力,還跌跌撞撞,才能大學畢業。很多人說我並不是經商的料,但我不得不把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國際貿易,改善家庭環境,才能讓我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讓我退休後進研究所, 唸想唸的書。雖然遲了很多年,過程也很曲折,但也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因此,我常懷感恩,也很正面的回應我所遭遇的環境,希望去幫助跟我小時一樣需要被幫助的人。
說這麼多,是想讓親愛的讀者知道,我這135 篇故事與散文背後,其實有一條淸楚的脈絡及一個正向的思維,讀者可感受到我對這個世界的期望。我利用淺顯簡單易讀的文字, 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鳴。
這135 篇故事與散文,絕大部分發表於臉書,一個很好的網路平台。在這個社群平台,除了可看到許多精彩貼文, 學到新知與新觀念外,更可以跟臉友溝通互動,這是過去單向投稿報紙雜誌沒辦法做到的。所以,書中有許多與臉友互動的紀錄,也徵得兩位教授的同意,轉載他們的大作,讓讀者去深思。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在網路時代成長,即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他們走過廣大世界,吸收的知識既廣泛又深入,比起我們在二戰後及台灣白色恐怖長達三十八年戒嚴的時代, 的確有更多機會。科技的進步,大大提高生活的素質與便利性。我希望他們抱有理想與使命,要讓獨裁者了解,虛擬自戀的豐功偉業,像水仙花一樣,縱使燦爛於一時,水乾了, 立刻凋謝。人民如水,不會永遠被奴役。人類的生活福祉, 只有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安和樂利,沒有人自認為比其他人偉大的情況下,世界才會眞正和平。
人的一生是連續性也是階段性,離開職場之後,有人稱為退休,我則認為是進入越來越稀有的黃金歲月,應該好好利用一生的經驗,將稀有金礦挖掘、提煉、研磨,把閃亮留給人間。
2022 年我出版 《八十還年輕》 時,我正好滿八十歲,現在又多了兩年,出版 《故事散文輕鬆讀》,已是八十二歲了。這個世界還是很厚我,我只是路人甲,並沒有多少人認識我。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謝的是讀者與在臉書互動的臉友, 無形的鞭策是進步的力量。轉動水力發電機的是連續不斷的大量流水,促進產品進步的是無數提出需求的大量消費者, 推動這世界進步的力量,不都是那成千上萬的人集合成的眾人的力量嗎?對這種無形鞭策的力量,我總是懷著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們。
我還要感謝鼓勵我、並為本書賜下寶貴序言的幾位先進。他們在百忙中閱讀我的電子稿,寫下精闢入裡的文字,除了給我許多鞭策指導外,也幫助讀者瞭解這本書與作者:
我在台北任職期間的長官,英業達集團英華達公司張景嵩董事長,他高瞻遠矚、邏輯嚴謹、哲學式的分析思考,不但讓企業經營穩定成長,也一直是我見賢思齊的榜樣。讀者一定可在本書文字中感覺到我所受到的影響。
跟我同樣成長在苗栗獅潭鄉下的客委會楊長鎭主任委員, 他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概念,提升了客家族群的能見度,他也竭力支持飽受壓迫的圖博人 (Tibetan) 的人權。他年輕、有衝勁,是做大事業的人才,也是我們共同成長的家鄉獅潭之光。
指導我進入語言學領域的 Dr. Daniel Chapuis ( 夏普誼博士),他的鼓勵,使我能深入研究客家語言,建立 「簡明客語拼音系統」,並出版 《輕鬆寫客語》 及 《輕鬆讀客語》 等客語書籍。他精通法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希臘語、甚至拉丁語, 也是我法語、德語、英語的老師,他的西方文學素養,讓我受益匪淺。他比我年輕五歲,但也常會跟我說 "Keep busy, that's the secret to not ageing." ( 保持忙碌,這是不變老的秘密。)
我很榮幸曾在台大外文系同學兩年的彭鏡禧教授,在大一時他就常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在報章發表,會成為現代台灣的莎士比亞權威自不意外,他與夫人夏燕生教授的英詩譯作, 是教科書級的作品。他把莎士比亞戲劇以豫劇及台灣客家大戲演出,融合東西方文化特色,足見他的功力。
曾任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的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林財丁教授,在我推動家父遺著,獅潭鄉土歷史文獻的 《獅潭消息》時,林教授就開始支持我,並慷慨贊助。新書發表感恩會時, 他千里迢迢特地來參加,眞是情深義重。我們一見如故,談起來才知道他是應時為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我在台大商學系時的系主任李穎吾教授之聘,到東海大學任教,並繼任為管理學院院長。我們有共同的話題,而使他成為我平時請教的對象。
黃卓權宗親是開發獅潭山區的跨時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 (1840-1919) 的後裔。他的台灣鄉土歷史研究著作,成為台灣最有價値的鄉土歷史文獻之一。他作詩塡詞的造詣,是我最欽羨的文學功力。我有一次去拜訪他,發現客廳掛著一副對聯:「簷外淡雲無墨畫;林間疏雨有聲詩」。雖然他歷史研究成效卓著,生活卻如此淡然。在我推動家父遺著 《獅潭消息》 時,他大力相助,並提供他的研究成果為附錄。我曾在他的引薦之下,有幸與他的堂叔,黃南球後裔之一的空軍中將黃慶營將軍在台北餐敍,服兵役時,我只是空軍少尉預官,現在與高級長官坐在一起,卻深感受到照顧的親切。
我在新竹師範學校高一屆的學長魏武雄教授,他住在費城近郊,是我有事沒事都可以請教的對象。我們幾乎有相同的經歷,同是出身偏鄉的孩子,考入公費的師範學校,教書三年後進入台大外文系,同樣是兩年後才轉系,但他轉入經濟系,之後出國留學,走學術路線,而我轉入商學系,從商做國際貿易,最後能在大紐約地區相聚,眞是幸運。時光荏苒,他在美國當教授已貢獻五十年,相信他在退休後,仍然會把時間精力貢獻給社會。
這本書除了要感謝讀者、臉友與上述七位給我鞭策鼓勵的先進以外,我更要非常感謝我家老闆陳金英女士,與我的兒子肇威和女兒千玲。他們的支持,眞是我的動力,尤其在我遭遇困難與身體不適的時候,很多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出來。這本書,也是留下些紀錄,讓後代知道:蜿蜒曲折的路, 雖然難走又費時,卻可看到更多不同美景。到達目的地後回想:「眞是不虛此行!」
◎自 序
走蜿蜒曲折的路,看更多不同美景
我從職場退休,已經68 歲。常年在外,離家太久,回到紐約,打理一下之後,想想該如何開始人生另一階段。我住家不遠處就是紐約聖約翰大學。有一天,我走進聖約翰大學的教育研究所,在電梯裡遇到一位中年女士,禮貌的打一聲招呼,問說,我想回學校唸書,該怎麼申請。她說 「到我辦公室來吧!」 下了電梯,跟她進了她的辦公室。她就是Dr. Brett Elizabath Blake,一位深深影響我之後生活的人。
我在紐約聖約翰大學教育研究所唸了三年,同學大部分是在社會上工作多年的人,有很多是小學老師回到研究...
目錄
【目錄】
【序言目錄】
1. 輕鬆讀,啟發大!………………………………… 張景嵩
2. 《 故事散文輕鬆讀 》書序……………………… 楊長鎮
3. Preface to "Stories and Essays Easy to Read" …… 夏普誼博士
《故事散文輕鬆讀》序言 (譯文)
4. 《 故事散文輕鬆讀 》讀 後 …………………… 彭鏡禧
5. 源起偏鄉、放眼世界‧定居紐約、心繫台灣 …… 林財丁
6. 所思、所想、所記黃瑞循散文集推薦序 …………黃卓權
7. 各位讀者好………………………………………… 魏武雄
8. 自 序:走蜿蜒曲折的路,看更多不同美景…… 黃瑞循
【目 錄】
1. 階 梯
2. 魔 鏡
3. 長沙發兩端的距離
4. 可愛的小三
5. 寫在手背上的字
6. 耳背的老公
7. 愛是一輩子的學習
8. 金 婚
9. 新牛郎織女的故事
10. 只有舌頭最快樂
11. 喊冤枉的蛀牙蟲
12. 火腿流浪記
13. 永久和平的星球人
14. 貪婪星的消失與遺跡
15. 行星人的宇宙探險
16. 菌類給人類的忠告
17. 食物鏈的底層與頂層
18. 蒲公英 Dandelion
19. 時間的速度
20. 距離的長度
21. 絕 交
22. 自掃門前雪
23. 保暖的邏輯
24. 迷信的來由
25. 上帝之子與父母之子
( 附錄) 美國大學有比台灣好嗎?
26. 從小需要養成的三種習慣
27. 狗愛吃骨頭 還是愛吃肉
28. 人類的原罪
29. 拜祖先與宗教
30. 出生地情結
31. 5 分鐘 vs 81 分鐘
32. 易經很可能是邏輯與科學
的萌芽,可惜…
33. 保守、創新與產品分化
34. 保守與進步
35. 刻板習慣與創新
36. 祖傳秘方與專利
37. 數位原住民與數位移民
38. 勤奮刻苦是弱勢族群的普世價值
39. 逆境是磨練
40. 誤會不是誤會
41. 吃和飽
42. 古今飲品
43. 一日兩餐
44. 觀 點
45. 品質與AQL 概念
46. 數字與命運
47. 字數與吉凶
48. 毛筆與刷子
49. 製 鼓
50. 令人敬佩的空軍
51. 文人的想法
52. 文人的虛構
53. 時代與文風
54. 文章寫給誰看
55. 送 嫁
56. 想像與胡說八道
57. 作文經驗談
58. 詩與歌與散文
59. 甚麼是詩
60. 插花者,花材如此說
61. 秋 晨
62. 玩文字遊戲
63. 向猶太人學習
64. 人類虛擬的世界
65. 吃人及吃自己的世界
66. 戰爭原始
67. 面子工程
68. 俄羅斯政客眼中
69. 誰需要再教育
70. 不一樣的畢業典禮
71. 麥克風症候群
72. 長壽,然後呢?
73. 壽年公式 身體折舊的計算
74. 忘記還是記得你的年齡
75. 筆名與真實姓名
76. 姻緣人注定 命由天注定
77. 發財的基因
( 附錄) 從貧窮到富有
78. 台灣一日生活圈
79. 台灣人的人情味
80. 弦高退敵
81. 氧氣的發現
82. 知與不知
83. AI 自駕車
84. 紐約的圖書館功能多
85. 紐約市地鐵
86. 不是豪宅也可當電影場景
87. 三代不同堂
88. 鉛字的威力
89. 埃及點滴
90. 台灣的外貿烈士
91. 遇劫記
92. 賭徒的悲哀
93. 賭注:賭和注
94. 東歐之旅
95. 世外桃源的冰島
96. 盜亦有道的孔子故鄉
97. 女兒紅
98. 懷念陳止絲與鄒明智
99. 理想與現實
100. 外語學習經驗談
101. 「健康第一」
是老年人最好的理由
102. 黎明即起 灑掃庭除
103. 愛鄉與鄉土文獻出版
104. 玩鬧與正經
105. 大家來搞政治
106. 政治歸政治
是弱者的無奈與自慰
107. 政治與語言文字
108. 聽他說話,不如看他素行
109. 座車定期保養與選擇零件
110. 網路媒體的標題陷阱
111. 驚人的大數據
112. 五 毒
113. 台美投票大不同
114. 紐約市的選舉補助
和台灣大不同
115. 把壞人趕出國會
116. 實用的英語課文
117. 國文課其實就是語文課
118. 愛心可以彌補缺憾
119. 左右又如何
120. 美國客家人之歌
121. 團體活動唱新歌
122. 最好的第二句話
123. 電梯人情味
124. 學習與思考
是避免老人痴呆的良方
125. 擺渡人
( 附錄) 教書三十年有感
126. 天生天養
127. 都該有個記錄
128. 正向人生與負向人生
129. 悲劇,喜劇,與幽默
130. 「捨」與「放」
131. 一二人與風俗之厚薄
132. 退休後回學校唸書
133. 好手好腳
134. 我的心經白話翻譯
135. 天穿日的真實意義
【目錄】
【序言目錄】
1. 輕鬆讀,啟發大!………………………………… 張景嵩
2. 《 故事散文輕鬆讀 》書序……………………… 楊長鎮
3. Preface to "Stories and Essays Easy to Read" …… 夏普誼博士
《故事散文輕鬆讀》序言 (譯文)
4. 《 故事散文輕鬆讀 》讀 後 …………………… 彭鏡禧
5. 源起偏鄉、放眼世界‧定居紐約、心繫台灣 …… 林財丁
6. 所思、所想、所記黃瑞循散文集推薦序 …………黃卓權
7. 各位讀者好………………………………………… 魏武雄
8. 自 序:走蜿蜒曲折的路,看更多不同美景…… 黃瑞循...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