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時代的巨變,實踐高於空談的體認,
讀書人直面真實的品格,
在經歷過威權、承受過壓力淬煉後,更能繼續「筆則筆、削則削」,足為範式。
那是一個台灣社會經長期戒嚴,積弊頗深,亟需改革,社會力開始甦醒的時代。國會漸成變革中心,林聖芬先生觀察敏銳深刻,在大是大非之間,常能不畏壓力,執筆陳詞,針砭時弊,無所顧忌,為推動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善盡心力,在中國時報以健筆為時代做見證。
先後出任政治組召集人、採訪主任、副總編輯、副總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服務中國時報期間,先生秉性謙和良善,每於繁忙的新聞工作之餘,廣泛結合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各方面資源,以自身為平台,溝通交流、多方媒合,與人為善,無私奉獻。《中時晚報》成立,受命出任第二任社長,《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出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前後效力於時報集團近四十年。
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號召師友集思廣益,共同推動台灣社會、政經、文化的進步發展,並長期兼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時報成立四十週年之際,力倡「種樹救水源(俟河之清)」等多項社會公共議題,推動台灣邁向「公與義的社會」。
結合抱負與志業的一生,在每個崗位都全力以赴,他見證了時代,留下了一個時報人清晰的足印。
集結眾多故友懷想、深深的懷念,永恆追思文集,以茲紀念。
作者簡介: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原時報文教基金會)於一九八八年成立以來,長期關心國家社會之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及文化等層面的公共政策議題,透過舉辦相關公共政策的研討會與活動,溝通國人觀念,凝聚國人共識,並為國家諸多重大政策提供建言,進而引導國家發展方向。關注面向可分為「公與義」及「河川環境」二部分。「公與義」系列是邁向公平與正義的社會為追求的目標,舉辦系列公與義研討會、座談會。針對人文、社會、經濟、政治、國際關係各面向深入探討、追蹤行政效率、進行公共政策對話,邀集專家學者專案研究,進而對政府當局提出政策建言;自一九九○年六月在創辦人余紀忠先生的鼓勵下,提出由淡水河出發,拯救環境的願景,聚集國內環保先進與專家,成立「河川小組」,並由河川到環境的關懷,轉型為「環境與河川」,推動河川及環境保護、水資源整治等工作。第五屆總統文化獎評審將「環保獎」頒給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持的理由是「因長期關注環境議題,透過教育推廣及政策監督,降低環境所遭受的衝擊」。這就是基金會走過二十五年的寫照。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使命感是結合台灣的內聚力,理性面對問題、討論問題乃至解決問題,希與有志之士共同擔負,並傳承這世代的重任。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林聖芬先生行述
聖芬先生離世了!面對時代的巨變,先生實踐高於空談的體認,讀書人直面真實的品格,在經歷過威權、承受過壓力淬煉後,更能繼續「筆則筆、削則削」,足為範式。有感於台灣社會的良心者日漸凋零,治喪委員會同仁綜理生平,敬述行誼,望風懷想,以念以思。
先生出生於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四日,逝世於民國一一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晚七時四十八分,享年七十有六。書香世家,詩禮門庭。父親林茂火日據時期曾服務於新聞單位,光復後任職於台灣電力公司直至退休;母親林黃金教出身鹿港望族,精通漢學,且能吟詩作詞,家務操持之間,常以吟唱古調教子自娛。
先生上有梓秧、孝信二兄,慧吟、慧咏、小慧三姊,下有小弟景陶,一門俊傑品學兼優,互為啟發。尤其二哥孝信,自幼追隨星雲大師,求學期間創刊《科學月刊》,投身保釣運動,晚年致力於社區大學通識教育,先生深受影響,遂有終身奉獻新聞、文化工作,以服務社會為畢生志業。
大學聯考錄取政治大學歷史系,後轉學台灣大學歷史系。學業之餘,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及大學新聞社,曾出任台大慈幼會第二屆總幹事,先後服務於忠義育幼院、義光育幼院及大同育幼院,奠定其一生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精神基礎。
預備軍官服役期間,通過高考及研究所考試,曾短暫服務於國史館。因志趣不同,決定離開公務體系,重拾書本,返校就讀歷史研究所。在學期間,即進入中國時報校對組工作。
民國六十四年,中國時報首次公開招考編採人員,通過層層考選,在余紀忠先生親自面試後,進入編輯部採訪組擔任國會記者。那是一個台灣社會經長期戒嚴,積弊頗深,亟需改革,社會力開始甦醒的時代。國會漸成變革中心,先生觀察敏銳深刻,在大是大非之間,常能不畏壓力,執筆陳詞,針砭時弊,無所顧忌,為推動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善盡心力,在中國時報以健筆為時代做見證。由於工作表現優異,先後出任政治組召集人、採訪主任、副總編輯、副總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
服務中國時報期間,先生秉性謙和良善,每於繁忙的新聞工作之餘,廣泛結合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各方面資源,以自身為平台,溝通交流、多方媒合,與人為善,無私奉獻。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號召師友集思廣益,共同推動台灣社會、政經、文化的進步發展,並長期兼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時報成立四十週年之際,力倡「種樹救水源(俟河之清)」等多項社會公共議題,推動台灣邁向「公與義的社會」。
報禁解除後《中時晚報》成立,受命出任第二任社長,親身經歷媒體激烈競爭與經營困境,參與時報總管理處工作。先生綜理內外、協同上下,圓融處理組織調整與社內工運挑戰,對於中時報系功不可沒。
民國八十九年三月十八日,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終結中國國民黨在台長達五十五年的執政。十月三日,《中國時報》五十週年社慶第二天,大批檢調人員到《中時晚報》搜索報導「劉冠軍案」的記者辦公室,留下了司法踐踏新聞自由的歷史紀錄。先生時任《中時晚報》社長兼發行人,親在現場坐鎮折衝,據理力爭。事件發生後,不僅學界、輿論界紛紛聲援,朝野立委也提出刑訴法修正案並舉行公聽會。在民意驅策下,立法院迅速通過修法,自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起,搜索權採令狀主義回歸法院。此一事件也為健全司法規範、保障人權與新聞自由,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八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先生奉派出任《中國時報》總編輯,次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擔任社長。民國九十七年十月報社改組,出任發行人,同時被推舉為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積極推動兩岸報業文化交流,不遺餘力。年底自中國時報發行人退休後,次年出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前後效力於時報集團近四十年。
四十年的時報人,在余紀忠創辦人的辦報理念──「開明理性求進步、自由民主愛國家」與「政治民主、民族認同、穩定大局」的引領下,先生不但承繼了精神,更將之身體力行的實踐了。
古禮有:「養國老於上庠」。國立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得知先生退休之訊,親自延攬擔任科技管理學院教授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含清華、交通、陽明、中央四間大學)副校長。先生以其在新聞界積累四十年的管理經驗,協助推動台聯大四校互相選課等多項合作,完成校際學術資源共享的目標。在科技管理學院開設「媒體與社會行銷」、「人文思維與社會實踐」以及「台灣社會流變解讀」三門課程,同時引進社會各界傑出人士支持「孫運璿講座」及EMBA課程,深獲好評。先生優游於大學黌宮的育才殿堂,直至一一一年退休,仍獲聘為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
就讀台大歷史研究所期間,先生與慈幼會校友重聚,結識經濟系畢業的黃淑慎學妹,由於理念一致,兩人相知相惜,於民國六十七年締結良緣。婚後育有一子育竑、一女映淳。育竑畢業於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目前從事資訊科技產業;映淳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目前從事食品原物料產業,均已成人成家,繼志承業,貢獻社會。
先生結合抱負與志業的一生,在每個崗位都全力以赴,他見證了時代,留下了一個時報人清晰的足印,我們深深的懷念他。
林聖芬先生治喪委員會敬述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林聖芬先生行述
聖芬先生離世了!面對時代的巨變,先生實踐高於空談的體認,讀書人直面真實的品格,在經歷過威權、承受過壓力淬煉後,更能繼續「筆則筆、削則削」,足為範式。有感於台灣社會的良心者日漸凋零,治喪委員會同仁綜理生平,敬述行誼,望風懷想,以念以思。
先生出生於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四日,逝世於民國一一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晚七時四十八分,享年七十有六。書香世家,詩禮門庭。父親林茂火日據時期曾服務於新聞單位,光復後任職於台灣電力公司直至退休;母親林黃金教出身鹿港望族,精通漢學...
章節試閱
海海人生裡的你和我
/余範英
「遼河的水呀!松花江的浪呀!那樣的沉痛,那樣的悠長。馱載著千萬個母親的哀傷。孩子們呀!孩子們呀!母親在念著你…… 」
這首「母親的呼喚」,是聖芬十分酒意後的高歌,溫文儒雅背後的狂狷,帶著幾許憂傷、哀痛與鄉愁。橫臥面前書桌上的聖芬,是我回國踏進中時採訪組最初、也是至今難忘的印象。
一九八○年九月自海外歸國,進入中國時報採訪組。要聞組是王健壯、林聖芬、彭垂銘、張叔明、林國卿、傅崑成、李雅卿……各大學菁英齊聚,人才濟濟,各有所長,各有主見。在風雲際會的年代,面對台灣經濟快速起飛,處在戒嚴、黨禁、報禁之時,於解嚴前夕,為開放自由民主前景、擴大全球視野、勾勒理性社會,高唱著「亞細亞的孤兒」,踏著爭取新聞自由前進。中時是求同存異的場域,在百家爭鳴的時刻,面對桀傲不群、頭角崢嶸的同儕,我開始時報人的生涯。初來乍到,我誠惶誠恐的適應新環境,認識各路英雄好漢,是聖芬引領我看立法院開議,了解立院公報,見識朱高正的威風,認識謝深山的勞工心聲,探問國內政治攻防前線。身為立院資深記者,筆鋒犀利的聖老,是默默陪伴、指點我的師傅。
得知聖芬是林孝信的兄弟,熟悉保釣過往的我,孝信是大家景仰的《科學月刊》創辦人,在美保釣知識份子的表率。他的民族情感、愛國情操,感動所有我們在加州灣區的留美同學。當被告知聖芬竟背負兄長黑名單的監視,溫文低調寡言的他,讓我了解時報在政治壓抑與轉折下的艱難與自處,懂得審思、擇友,與時報朋友共渡天涯。
在中時晚報共渡的初期,聖芬遊歐歸來,興奮的分享萊茵河的觸動與發想。適逢中時四十周年,提議重視河川生態、愛護山水。我們的漫天構想在同謀胡鴻仁的協助下,終於說服余先生,由時報文教基金會(現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起步規劃的「俟河之清」,邀集於幼華、歐陽喬輝、溫清光、馬以工、陳鎮東、蕭新煌、葉俊榮諸位老師支持,倡導水的關懷、河川環境、水源保護。聖芬與環境記者呂理德是中堅骨幹,帶動時報地方同仁,搶救河川、營造社區守護,在最初十餘年間,更與基層朋友撒網布建,足跡遍佈全島,我們是半輩子「水水台灣」的搭擋。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時報文教基金會於跨世紀之初,策畫邁向公與義的理念。黃榮村、朱雲漢、王汎森、錢永祥、朱雲鵬、林子儀、林聖芬、倪炎元與余範英,共同以「公與義社會」為上位指引,籌組系列研討會,以「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勾勒基礎運作機制,因應國家在常態性或面臨困境時,不臨陣慌亂,能擁有規劃、審視、檢討及重建的綱要;在公平、公正的機會下,全民參與,發揮所長,匡正社會風氣。對這塊土地上的許諾,聖芬是信守道德理念、追求公義的時報人,與知識份子常相左右。
聖芬甫自清華大學退休,有見世代交替的變幻,心懷年輕學子的前程,言談中仍是關心政局的老記者。面對當今政治氛圍的複雜,今年(二○二四年)初,日漸消瘦的他,重回基金會盡副執行長職責,力籌「國會改革研討會」四場,審視新政府、新國會與當前國家願景。他說:「世局動盪,身為老媒體人,我們不能規避國會改革的挑戰,需省思與及時推進。」他回首四十年間,對臺灣政治的觀察與針砭,檢視立法的專業性與品質,對民主憲政體制的困境、國家願景的迷航,與同業老友、各黨後進相互對話,激勵新生代媒體人突破僵局,重新肩負作為政府監督者的責任和良心。
「遼河的水呀!松花江的浪呀!那樣的沉痛,那樣的悠長……」,四十四個年頭一晃而去。人生海海,沿途的風景裡,在時報的每一步都有你。
(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海海人生裡的你和我
/余範英
「遼河的水呀!松花江的浪呀!那樣的沉痛,那樣的悠長。馱載著千萬個母親的哀傷。孩子們呀!孩子們呀!母親在念著你…… 」
這首「母親的呼喚」,是聖芬十分酒意後的高歌,溫文儒雅背後的狂狷,帶著幾許憂傷、哀痛與鄉愁。橫臥面前書桌上的聖芬,是我回國踏進中時採訪組最初、也是至今難忘的印象。
一九八○年九月自海外歸國,進入中國時報採訪組。要聞組是王健壯、林聖芬、彭垂銘、張叔明、林國卿、傅崑成、李雅卿……各大學菁英齊聚,人才濟濟,各有所長,各有主見。在風雲際會的年代,面對...
目錄
林聖芬先生行述
故友懷想
一、海海人生裡的你和我/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二、永遠的時報人──林聖芬/余建新(前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
三、展現時代風格的老派報人/黃榮村(考試院前院長)
四、懷念林聖芬先生──半世紀來對中時集團的貢獻/蔡衍明(旺旺集團董事長)
五、送別我的老兄弟/王健壯(中國時報前社長)
六、松濤吹不散的身影/賀陳弘(清華大學前校長)
七、我所認識的林聖芬教授/史欽泰(工研院前董事長)
八、懷念聖老的優雅微笑/葉俊榮(內政部/教育部前部長)
九、懷念聖芬與老林/黃德北(世新大學退休教授)
十、懷念永遠的聖老──醫者心中的遺憾/許金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十一、一樽還酹江月/彭垂銘(工商時報前社長)
十二、生命如花/胡鴻仁(中國時報前副社長)
十三、送別聖芬/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十四、對面而坐/林國卿(前中時晚報總編輯)
十五、遼河的水呀!松花江的浪/戎撫天(旺報社長)
十六、謝謝我的領路人/陳守國(中國時報前總編輯)
十七、九泉莫嘆三光隔/夏 珍(時報周刊前社長)
十八、溫柔敦厚的兄長/楊 渡(中國時報前副總主筆)
十九、調和鼎鼐,柔軟身段/陳琴富(中國時報總主筆)
廿、水水台灣,力倡公共議題/呂理德(前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保護小組執行秘書/桃園市前環保局長)
廿一、讀書人本色/康正言(中國時報前副總編輯)
廿二、只要記得就永不分離/夏韻芬(中廣主持人)
書生報國
聖芬先生的最後關懷──國家遠景迷航 檢視專業性與立法品質/林聖芬
褒貶時事 新聞特稿/林聖芬
永恆追思
綿延的愛/黃淑慎(林聖芬夫人)
生平剪影
林聖芬先生行述
故友懷想
一、海海人生裡的你和我/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二、永遠的時報人──林聖芬/余建新(前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
三、展現時代風格的老派報人/黃榮村(考試院前院長)
四、懷念林聖芬先生──半世紀來對中時集團的貢獻/蔡衍明(旺旺集團董事長)
五、送別我的老兄弟/王健壯(中國時報前社長)
六、松濤吹不散的身影/賀陳弘(清華大學前校長)
七、我所認識的林聖芬教授/史欽泰(工研院前董事長)
八、懷念聖老的優雅微笑/葉俊榮(內政部/教育部前部長)
九、懷念聖芬與老林/黃德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