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有趣‧活化教學‧喚起熱情
72個活化教學新遊戲,助你從中獲得更多教學靈感,成為一個更有生命力的引導者、更有創意的教育工作者。
快樂創造‧生命思考‧人際互動‧情緒交流
將看不見的觀念透過設計過的引導視覺化
全書8大章,72個延伸新遊戲:
第1章「正向思考」:找回正向情緒,給予支持與肯定的轉念力量。
第2章「創意思考」:從創意、即興、聯想出發,激發靈感,提升創造力。
第3章「引導思考」:善用引導活動,讓學員願意表達更多。
第4章「人間思考」:認識自己、覺察自己、省思自己。
第5章「暖身交流」:開場暖身、打破陌生,活動設計從認識你、認識我開始。
第6章「互動交流」:介紹我的優點,欣賞他人特長,突破人我之間的疏離。
第7章「團隊交流」:認識人與人的互動是循序漸進、從靜態到動能的過程。
第8章「情緒交流」:感覺別人的感覺,長出更多與人同在的同理心。
教育工作者、遊戲帶領者、企業培訓者、體驗教育引導、社工心理師 必備教具!
幫助你設計「有感」、「有趣」的活動,活化教學,喚起熱情。
■活動帶領五心法 不藏私分享:
一、順利就好
帶領時可能會遇到小狀況,例如:人數分組不平均、場地少一張椅子、道具忘記帶、時間不足夠……等,請放下「完美」並告訴自己,有符合活動遊戲目標就好,其他東西差一點點沒關係。
二、有來有往
活動要有來有往,不是宣達完規則,把問題問完就好,更要看現場的狀態,給予適切的回應。
三、遊戲就是人生
柏拉圖曾經說過,要了解一個人,與其跟他相處一整年,不如跟他玩一個小時的遊戲,因為遊戲會使人露出本性。
四、與時俱進的創新
可以改變遊戲的名稱,塑造不同的情境,帶入符合受眾時代的共鳴,讓這個遊戲能與時俱進,永遠流行。
五、重現生命的難題
透過互動交流,把很難表達的話有機會被好好聽見並接住。
各界名人推薦
大坦誠 圖文作家|王一郎 賦力企管顧問公司創辦人|王亞灣 2Plus灣加遊戲 執行長|王漢克 實境解謎培訓師|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宋豪軒 IAF國際認證專業引導師|邱建智(馬克老師) 群智匯思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林佳諭 桃園市中興國中綜合活動老師|洪進益 離島數學魔術師|洪瑞聲 遊戲學習設計師|徐秀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助理教授|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張志成 康輔協會創會理事長|張忘形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雨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黃同慶 管理高爾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光文 台南家齊高中數學老師|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曾明騰 全國SUPER教師獎|楊田林 企業人文講師|黎孔平 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歐耶 即興脫口秀演員|劉彥廷 思辨講師|蔡淇華 台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謝忠瑋 台灣放伴教育協會理事長____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簡介:
莊越翔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戶外領導碩士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善於將活動融入教學,幫助課程更多活力,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抓住學員的專注力,同時也透過引導反思,讓體驗的過程賦予更多的學習意義。演講累計人次超過15萬人次,場次超過1,500場。
從2019年開始舉辦延伸活動,至今設計超過20種主題,幫助第一線教育工作者,透過活動活化教學,至今開辦超過50梯次的延伸活動工作坊。2020年架設注意力教學院網站,收錄超過上百篇教學教案。2022出版《遊戲人生72變》一書,收錄72種不同的活動設計,熱銷破萬冊。2024開辦「創感學院」,期盼創造有感的教學,培育出更多「創造快樂,降低反感」的學習氛圍。
現為自由講師。
校園教育:乘風少年學院專任導師、翻轉教育專欄作家、Podcast教育Know How主持人、BE幫助教育計畫總召集人、創感學院創辦人。
曾任:教育部樂樂棒球推廣講師、無界塾團體動力老師、龍門國中綜合活動老師、淡江大學師培中心講師、清華大學師培中心講師。
殊榮:教育部全國高中最佳幹部領袖獎、世界青少年領袖會議臺灣代表。
2016 累積演講場次172場17,892人次
2017 累積演講場次152場15,191人次
2018 累積演講場次169場19,720人次
2019 累積演講場次141場17,508人次
2020 累積演講場次184場17,697人次
2021 累積演講場次212場14,271人次
2022 累積演講場次173場13,640人次
2023 累積演講場次232場28,700人次
相關著作:《遊戲人生72變:線上‧實體遊戲教學一本通》
章節試閱
【摘文段落1】
你信什麼教?
別隨口說說,我想問的是:你真正信仰的是什麼? 我想問的不是你在臉書資訊欄填的東西,也不是你在申請表上勾的選項。我想問的是:你將信心放在何處? 是什麼東西給你動力? 什麼是你所真正認同的?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對這些問題都有一套制式答案,但只要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裡面多的是謊言。
如果你我有共同之處,我想你大概也從小認為有神存在(無論「神」指的是什麼),對吧? 但不久之後,你會發現現實似乎跟這個概念越來越不協調,「相信有神存在」的想法似乎也越來越遙遠。雖然為了保持自我認同,我有段時間還是堅持自己是基督徒,但上中學之後,連我都覺得這很荒謬,因為現實世界似乎不需有神照看。我還是會跟人家說我是基督徒—但只有在這樣講對我有利的時候。除此之外,我真的不想理祂了。
我想,我真正信仰的宗教大概跟大多數美國青年一樣,是一種披上基督宗教外衣的道德感。我相信遙遠的某處有個神,祂希望我們都做個好孩子,如果我們做到了,祂會說祂多愛我們,把我們的照片貼在冰箱上,然後給個獎品──這樣皆大歡喜,不是嗎?
我曾自認是基督徒:周遭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基督徒、我媽帶我去教堂、家裡也擺著本聖經。因為這些,我也以為自己是基督徒。說自己是基督徒,似乎比否認更能拉近我跟朋友、家人、社會的距離。對我來說,當個基督徒讓日子更好過,但我從沒有真的愛過、服事過耶穌。
對美國人來說,這樣的經歷不是很常見嗎? 大多數美國人都自認是基督徒。我們說自己是基督徒,因為這聽來似乎不賴,讓我們看起來有道德,可以讓父母不擔心、不來多管我們,而且還不會下地獄呢!──當然,前提是我們真的相信有地獄。
我媽跟我算是常去教會,至少懂得儀式、會唱聖詩,不過,我從不覺得自己是「教會模範生」。沒錯,我是聽了不少講道,知道耶穌為我們死,可是我的生活過得很糟、很痛苦,糟到我根本不覺得耶穌跟我有什麼關係。我的父母從沒正式結婚,我由我媽獨力帶大。她是個很好的人,盡她所能為我做了一切,讓我獲得可能獲得的每個機會。然而,因為她身體殘障、精神狀況也不好,並不能常去工作。這代表我們一直得住有房租津貼的廉價租屋,並依賴社會福利、救濟和食物券過活。於是我們常常搬家(從幼兒園到中學,我總共轉了八次學),而且每次住的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我記得自己去教會的事,我很喜歡在那玩遊戲、做壁報、唱歌,但總覺得這些跟我的生命很疏離。其他的孩子似乎都很愛一起做這做那,但我在人群中總覺得不太自在。於是,我假裝我也樂在其中,想說我如果能比那些好孩子做得更好,那我大概就能融入了。所以如果約翰得了個金牌,那我一定要得個白金牌。
我變得既驕傲又「虔誠」,而且這種態度在我青少年時期越來越嚴重。我上中學時,覺得自己實在太優秀了,因為我不抽煙、不喝酒,也沒有發生性行為,我一直覺得我比那些人來得好。我夠常去教會,所以我覺得對神來說我夠好了;我夠常看耶穌的故事,所以我根本不需要祂了。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我以為我是個好孩子,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從國中開始,我就是個問題人物,對學校、對我媽、對自己的人生,全都漠不關心。我成績很爛,因為打架、偷竊被退學,而且耽溺色情八年之久。
升上高中後,我變得更加頑劣,作業從來不寫,高一留級。去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跟朋友打混、跟女生聊天。我媽知道我的朋友會帶來壞影響,於是再次搬家,跑到大約半小時路程的鎮上去住。
從某方面來說,這是很棒的新開始。我很快就跟那裡的「乖孩子」打成一片,他們既不抽煙也不喝酒,而且我很喜歡他們。我也愛上棒球,還加入校隊。我的生活在這個階段就是棒球跟朋友,一切看來不錯。
不過也就是在那年,我媽跟我講了一個就當時來說很糟的消息。她默默走進我房間,叫我坐下,然後跟我說她是同性戀。她跟我說她一輩子都在抗拒這件事,而幾個月前她邀來我家住了幾個月、說是臨時有困難的那個朋友,其實就是她的情人(因為她們大吵了一架,所以她才決定明說)。
我覺得被我媽背叛了,對自己從沒想過「為什麼另一個女人會突然跑來我家住」也覺得尷尬不已,我媽是同志的事實,更讓我覺得十分丟臉。我朋友要是知道會怎麼想啊! 我當時非常自我中心,成天想的都是我、我、我。我可是個好基督徒孩子啊,怎麼可以有個同志媽媽? 沒錯吧?
那天之後,我媽放棄了傳統基督信仰。保守基督徒怎麼對待同志,現在也怎麼對待她。我那時的想法是:好吧,既然耶穌對她沒幫助,那對我大概也沒什麼幫助,於是我也放棄了神。我覺得很痛苦、很孤獨,想逃避一切卻又無能為力。我離開宗教、變得叛逆,我想叛逆如果能讓我感覺良好,那我就叛逆好啦。我崇拜的對象成了女生、朋友、名聲,想說只要得到更多女生、喝更多啤酒,那我就更「酷」,難道不是這樣嗎? 不過,我馬上發現這種生活就像喝鹽水。如果你真的渴到不行,當然會想喝它,但喝了之後只會變得更渴。每次跟女生交往沒多久我就煩了,然後再換一個。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討厭我媽、瞧不起她。家裡的氣氛越來越沉重、痛苦,我們住__在一起卻很少說話。我更常去派對,也變得更冷漠,不再尋找好女孩,轉而尋找隨便的女孩。我玩世不恭、縱情享樂,但內心深處依舊揣揣不安。我玩得很瘋,瘋到常常忽略這種感覺,但夜深人靜、躺在床上快睡著的那幾分鐘,還是足夠讓我的靈魂安靜下來,告訴我這樣下去絕對不行。
我聽很多人說,我這代人最怕的兩件事一是死亡,二是公開說話,但我不認為如此,我覺得我們最怕的是靜默才對:我們不關電腦、不關手機、不登出臉書、也不安安靜靜坐著。為什麼呢? 因為不這樣的話,我們就非得面對真實的自己。對我們來說,靜默就像一隻隱形的怪物,令人恐懼不已,它咬我們、撕裂我們,把我們所有的不滿足赤裸裸地攤開。靜默可怕極了。
然後我畢業了,過了個愉快的暑假,進了聖地牙哥的一所基督教大學──完全靠自己。之所以去念那所大學,並不是因為它是教會學校,而是因為他們棒球隊很強,而且運動場很好。校園和棒球場就在海邊,一棒敲出全壘打,幾乎能把球打到海裡去。毫不讓人意外的是:我第一學期就被留校察看、踢出棒球隊、被我第一個認真交往的女友甩了。由於棒球和女生是我的生活重心,如此一來我覺得重要的東西都沒了。一切只能用「悽慘」來形容,我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崩潰了。
一開始時,我責怪上帝讓我生命中有痛苦,但慢慢地,我開始聽見祂恩典的低語。
我當時並不知道,神之所以要擊垮我,是因為祂愛我、想修復我。作家路易斯(C.S.Lewis)說過:「神在我們的喜悅中低語,在我們的良心裡說話,在我們的苦痛裡大吼:苦痛是祂的擴音器,要喚醒這耳背的世界。」
因為這樣,我終於開始傾聽。但老實說,那過程真是一團糟。
回頭想想,我想不起是哪天腦中靈光一閃,突然發現了這些事的意義。那段日子大概持續了三、四個月,我彷彿一直站在耶穌伸手可及之處,但祂的恩典並未讓我清醒一點,我老是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了。我媽說我小時候很聒噪,不管看到什麼東西都要問「為什麼」(我祈求耶穌:這項特質可別遺傳給我小孩!),事實上,我到今天還是老樣子,而當我終於被恩典吸引時,這項特質也起了很大作用。因為在那時,我確實需要探究,需要找出答案,更需要知道恩典是真實的。
我還記得我有天走進圖書館,問館員學生一次能借幾本書,他跟我說十五本,於是我扛了十五本跟耶穌、基督宗教、護教有關的書回宿舍。透過其中幾位作者,神的恩典漸漸融化了我心中的瘡痂,我原以為自己夠瞭解宗教、夠瞭解新約了,但這個時候,我開始認識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基督宗教。比方說我終於發現:
聖經不是本規定,而是封情書。
我不是個雇工,而是個孩子。
聖經想談的不是我的表現如何,而是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
恩典並非在遠處等待未來的我,而是現在就給了真實的我:艱苦掙扎的我、一團混亂的我、耽溺色情的我、對一切毫無所知的我、沒安全感的我。神在我的泥沼中愛我,沒等我洗淨自己就愛我。這個真理改變了我的人生,我也深信這一定能改變你的人生。
在我持續與恩典碰撞之後,我再也不覺得自己夠認識耶穌了。我的困難並未憑空消失,但我覺得在痛苦的漩渦之中找到了錨。然而,即使成了全新的基督徒,我還是不知道該做什麼? 言行舉止該怎麼樣?該參加哪個查經班?甚至該聽哪張CD都不知道。我朋友很多,但認真的基督徒少之又少。剛開始試著跟隨耶穌的那半年,我其實覺得很孤獨,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實踐」基督信仰。但無論如何,至少我很多晚上都靜靜地待在宿舍讀聖經,這比我上學期成天混派對好多了。
雖然我基督徒朋友不多,但我念的好歹是所基督教大學。所以我決定觀察別人怎麼「做基督徒」,原封不動學下來。我取下耳環、不再穿籃球衫、竭盡所能學會最流行的福音歌曲,也開始聽宗教電台。我覺得只要做夠多基督徒會做的事,我的人生就能重獲平安。可是這招行不通。
在那半年裡,我做了每一件我認為基督徒該做的事,但那些我以為會隨之消失的欲望(如情欲、驕傲、愛享樂),卻還是沒有消失。耶穌不是會讓我的人生更好嗎? 我開始覺得被耍了。但事實上,我的「基督教」其實只是再次複製美式宗教:努力工作、多做好事,然後你就會感覺良好,神也會認為你很「好」。
我明白我跟錯了耶穌—這並不是說有個「假」耶穌,而是說我所追隨的「耶穌」,其實只是那位真耶穌的假象。之所以發現這點,是因為有天我聽宗教電台的時候,廣告時間他們播了段十五秒的電台介紹,裡面有孩子的笑聲、喜樂的音樂,還有一句廣告詞:「您可信賴本台音樂,適合全家聆聽,獲得平安!」
我還記得自己當時的想法:讓全家平安? 耶穌真的會讓全家平安嗎?
我剎時明白:是我們創造了這個「會讓全家平安」的耶穌。但只要我們誠實一點,我們應該會問:一個無家可歸、最後還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傢伙,怎麼會是能讓全家平安的神呢? 而且保羅不是說了嗎? 如果我們要以他為榜樣追隨耶穌,我們會受到跟他一樣的待遇。
我們失去了真正的耶穌,至少,我們用他換了個更新潮、更安全、更體面,但也毫無作用的耶穌。我們自己創造出一種基督宗教的次文化,而其中的習俗、規矩、儀式、典範、產物,卻都與聖經中那個簡樸、具革命性的基督信仰無關。這樣的「耶穌」要是活在我們的次文化裡,絕不會被釘上十字架—他人太好了嘛!
我們總說自己是和耶穌站在一起,但有些時候,我們反倒更像耶穌斥責的人。他怎麼斥責當時的宗教領袖(文士、法利賽人),也就會怎麼斥責今日許多美國宗教領袖。
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愛耶穌而受迫,而是因為驕傲、傲慢、不愛真正的耶穌而惹人嫌。我們愛論斷人、愛吹毛求疵,而且拘泥小節、墨守成規,但在此同時,我們卻又宣稱自己跟隨的耶穌好寬恕、可靠而充滿愛—無怪乎很多人討厭我們。
有時我們因為傳揚耶穌宣講的福音而惹人嫌,但另一些時候,人家討厭我們純粹是因為我們是渾球。拜託大家不要一邊當渾球,一邊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傳福音而受迫。如果我們誠實地想想聖經是怎麼說的,再看看今日美國的基督宗教是什麼樣子,我們應該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是用自己發明的耶穌,取代了那個真實的耶穌。
神創造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我們一年去當一次食物銀行志工,然後自我感覺良好;也不是讓我們一個月只看一次色情刊物,就得意洋洋地說自己「得勝」;更不是讓我們蠻不在乎地從一個乞討的遊民身邊走過,心裡想著:討了錢還不是去買酒喝。神創造我們,並不是要我們需要祂時才找祂,把祂當成廿四小時待命的牙醫。
聖經裡的耶穌是個激進的人,他傳布激進的信息,也以激進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命。在聖經裡,耶穌可不是位帶來平安的人,沒人知道該拿他怎麼辦。自由派說他太保守,保守派又說他太自由。你想想:他的第一個神蹟是將水變成酒;後來又把那些將他父親的殿變成賊窩的人趕出去,勇猛得跟職業摔角手有得拼;當時社會的規範以及性別、種族藩籬,他全都不放在眼裡;他自稱是上帝之子,自稱將審判每一個人,決定他們該上天堂或下地獄;他還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們不吃人子的肉,喝他的血,你們就沒有真生命。」總之,他是個危險人物,而且是個怪人。
我不知道你是在哪間教會長大的,但這句話聽起來實在不像我們認識的耶穌說的,反倒更像出於食人魔之口。耶穌也赦罪,這很危險,因為只有神能赦罪,而宗教人士說他只是凡人。
我們不喜歡這種危險的耶穌,因為這樣的耶穌不能帶來什麼好處。於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一個平安的耶穌:
聖誕節時,我們不為耶穌所賜的禮物慶祝,只為自己拿到的禮物慶祝。
復活節時,我們不慶祝耶穌復活,戰勝魔鬼、罪惡與死亡,只關心早午餐要吃什麼。
我們不稱耶穌為神,只說他是個善良的好人。
我們不跟人說他們是罪人、需要救主,免得他們不來教會、不給奉獻。
很多方面,基督宗教變得好像只跟印著去世總統的綠紙有關。二○一○年時,美國人在聖誕節花掉一千三百五十億元,復活節則花了一百三十億元。誰想得到一個兩千年前在馬槽出生的小孩,現在會變成我們放縱物欲的藉口呢?
我們已經把耶穌弄得面目全非,教會也已變成一門生意。耶穌成為一種行銷方式,我們以他之名開書店、做T恤、做手鐲、做汽車貼紙、做桌上遊戲。二○○七年時,有個女人還做了印上耶穌圖像的鬆餅在eBay 上賣,上了全國新聞。
別誤會我,我不是說這都不對,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東西沒什麼問題。比方說,你現在手上就拿了一本這樣的書。我自己也買了一大堆有關宗教的書──老實說,我太太還嫌我買得太多,說這樣下去我們會破產。但即便如此,有個問題還是不斷糾纏著我: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嗎? 我們是不是把這些東西看得比耶穌還重要? 為什麼美國基督宗教的樣貌,跟聖經裡那個充滿活力、不受控制、不可預測的基督宗教那麼不同?
我想,我們之所以會對這種樣貌的基督宗教感到不滿,正是因為它不是。
我們有宗教,卻沒有耶穌。
我們有好榜樣,卻沒有上主。
我們有神學論辯,卻沒有活生生的道。
我們有善行,卻沒有善的根源。
我們有愛,卻沒有本身就是愛的神。
我們把「恩典」變得平庸(以為恩典就是「做好事上天堂」),讓神變成一條數學算式(如果表現良好,神就愛我),把耶穌當成鄰家大哥(「嗨,你好!」)。可是耶穌從不打扮得整整齊齊輕聲細語,他是個會咆哮的猛獅。
在路易斯的經典小說《獅子,女巫,魔衣櫥》中,那幾個孩子問海狸先生:獅子亞斯藍(代表耶穌)安全嗎? 海狸先生回答:「安全?你們沒聽海狸太太怎麼說嗎? 誰有說過『安全』? 他可不安全,但我告訴你們:他很善良,他是王。」
真正的耶穌也是這樣,並不安全。他的話、他的人生、他的十架,在在說明他完全不是個安全人物。他的恩典既危險又猛烈、狂暴、不受控制也不乖巧。可是,很多踏上傳教之旅的人卻往往祈禱「一路平安」,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很弔詭嗎?
在聖經裡找到真正的耶穌十分重要。一旦找到了,我相信你會跟我當初一樣吃驚。
【摘文段落2】
高年級時,我成了宿舍助理──這代表我成了照顧宿舍同學的「爹」。要是你忘了帶鑰匙,我得幫你開門;要是你違反規定,我得記你點(還好這種情況不多);如果你有情感或課業問題,我得輔導你。每天處理同學的事,讓我慢慢瞭解他們對神、對耶穌、對宗教、對基督徒的看法是什麼。
在此同時,令我不斷感到訝異的是:大多數大學生都很不了解耶穌。我常聽人說「我才不跟隨耶穌,我還想繼續喝啤酒咧!」、「我幹嘛要愛耶穌,他恨同志!」,每當我聽到這些,我總會愣一下,心想:這怎麼回事? 我愛耶穌,但我還是照喝啤酒,也不恨同志啊! 我常問人家對耶穌的看法,其中最妙的一個是我棒球隊隊友說的:「我喜歡耶穌,也喜歡佛陀,我算是基督佛教徒吧。」聽到時我得費盡全力才不笑出來。基督佛教徒是怎樣? 那不就像對乳糖過敏的起司愛好者嗎?
大學校園是個很歡樂的地方,學生們大多沒什麼壓力,對任何事都提出質疑,成天跟朋友膩在一起。不過,大多數學校也都有陰暗面,身為宿舍助理,我常會看到同輩的人有多少煩惱。學生常做出錯誤決定、受到情感傷害,或是遭遇其他痛苦。
這些痛苦都被隱藏起來了,大一就被強暴的女生,或是厭惡自我、深陷憂鬱的男
生,在大堂討論課時,全都把傷痛隱藏起來,表現得若無其事。這也難怪,人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時,才不會露出脆弱的一面。可是,等他們受了一天挫折,遍體鱗傷地回到宿舍,他們的痛苦便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這時,他們願意坦承自己過得並不好、覺得很空虛,更迫切地期待、渴望、追尋著什麼。
有個朋友的姊姊只因為告訴家人她是同性戀,全家人就疏遠她,因為老爸「不想要個同性戀女兒」;另一個朋友說她討厭自己,因為她把處子之身給了前男友,而她甚至從沒跟人說過她交過這個男友;還有一個朋友是課業、家庭兩頭燒,因為她父親棄家而去,母親又得工作,年幼的妹妹只能由她負責照顧。
我親眼看到許多同輩喝個爛醉,甚至自殺--要不是救護車及時趕到,他們真的就這樣沒命了。
我不禁在想:我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嗎? 不過兩年以前,我也曾與憂鬱奮鬥,也曾想過要自殺,對自己浮濫約會感到罪惡、羞恥。我大一那年狂喝啤酒、成天跟女生廝混,彷彿整個世界是為了取悅我而存在,我自我中心,只想到自己,從沒想過要逃離這些情緒、心理、靈性上的傷害,任由靈魂被它們摧殘。然而在內心深處,我其實只是個嚇壞了的小男孩,對生命充滿不安全感,只期盼有人能對我說「我夠好」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沒人願意坦白承認自己就是這樣,在我十九年的生涯中,我也從沒承認過,可是實情難道不是如此嗎?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尋求肯定? 我這代人是最孤單、最沒安全感的一代,為了知道自己被愛,我們甚至願意犧牲一切。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們其實都被深深愛著。
身為一個追隨耶穌的人,我知道他多仁慈,多努力修復我、治療我、找尋我,因此,我也深深希望能與這些同學分享他的愛。不過,我幾乎每次都碰壁,每當我跟他們談起耶穌,他們的回應都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在我這些朋友心中,耶穌形象全毀,幾乎等同於髒字。他們常拿一些耶穌幾乎沒談過的議題回應我,把這當成排斥耶穌的最大理由。更諷刺的是,他們反對耶穌的理由,往往也正是耶穌反對當時宗教人士的理由。
有時他們排斥的不是耶穌,反而正是耶穌所排斥的那些東西!
有天晚上我坐在床上想: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討厭同志」、「不喝啤酒」、「不刺青」這些東西,竟然變成基督宗教的核心價值了? 我突然靈光一閃,發現朋友們會有這種偏見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之所以會張冠李戴、產生混淆,是因為身邊的人這樣說,小時候去的教會這樣教,電視上的牧師也這樣講。他們會以為基督宗教就是如此,根本是教會的錯。我就讀過這樣一句話:「一百個沒得救的人裡,可能有一個是因為讀聖經,其他九十九個則是因為看到基督徒的表現」。
唉。
我很肯定的是:如果看看現代基督徒的樣子來寫一本聖經,那內容一定大不相同。我的朋友之所以沒辦法把耶穌和宗教分開,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從聖經裡認識耶穌,而是從基督宗教來認識他。也就是說,他們排斥的其實是宗教。有人抱怨他們試過信基督教,可是根本沒用。但依我說,無論你的心有沒有被耶穌轉化,都別試基督宗教。這種試法,只會讓你更快對宗教失望。這行不通的,從來沒成功過。
也是在那時,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我在言談中把宗教和耶穌做個對比,他們的態度就不一樣了。這樣做之後,他們會稍稍改變立場,用不一樣的方式看耶穌,不再斷然排斥他,反而開始認真尋找、思考、探究那名叫「耶穌」的人。也就在那時,我開始寫〈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
【摘文段落3】
就定義來說,「基本教義派」(fundamentalism,簡稱基要派)指的是「遵循基礎真理,或依基礎真理而活」,在這種意義下,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基本教義派。然而,這個詞在當代美國文化裡卻有負面意涵,也曲解了「基督徒」的真義。為明確起見,我在這節裡提到「基要派」時,採用的是今日常見的負面意義。
那麼依我們現在的文化標準來看,基本教義派是怎麼樣的人呢? 基本上只要你碰上就一定會知道。大家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就是穿得整整齊齊的、彈管風琴、在森林小屋裡猛讀《末日迷蹤》(Left Behind)系列小說。基要派就是在「賴瑞金脫口秀」(Larry King)裡自稱代表「基督徒」意見,卻讓大家聽得戰戰兢兢的那種人,看起來卑劣、頑固、充滿恨意,有時還很蠢。
基要派很愛在聖經之上附加許多規則。雖然只要好好詮釋聖經,就會知道裡面極少、或根本沒有段落說喝酒、刺青等等有罪,但某些基要派就是堅持這些是罪。他們扭曲經文,讓人以為能不能與神同在,僅僅取決於你皮膚裡有沒有墨水、有沒有喝發酵過的葡萄汁,而且還講得振振有詞,好像很有道理似地。那麼關於關懷窮人、幫助被迫害者呢? 只要你不發誓,誰在乎啊?
嗯,在耶穌行第一個奇蹟、把水變成酒之前,他們實在應該提醒耶穌一下酒對信仰有害。
有些基督徒確實真心愛耶穌,但也深信基督徒不能刺青、喝酒,我的一些朋友、家人,還有我認識的一些牧師都是如此,我無意嘲笑這樣的人。我想點出的是:有些人似乎把個人信念看得比生死救贖大事還重。「基要派」從負面意義來說,就是自我中心,光用外在表現來論斷人,以一個人的作為來判斷他是好是壞。他們自己建構了一套道德觀,然後成了這套價值觀的奴隸,最後變得不快樂又虛偽。
聖經裡有些段落讓我不禁好奇:耶穌當初說這些話時,是不是已經預見今日文化了呢? 例如馬太福音(瑪竇福音)裡有一段,是耶穌譴責當時的猶太教基要派:「你們這班偽善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要遭殃了! 你們連調味的香料,如薄荷、大茴香、小茴香等物都獻上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訓,如正義、仁慈、信實,你們反而不遵守。」
竟然有人以為獻上一點香料就能討神歡心,有時想想覺得挺好笑的。
問題是:我們跟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也許很多人是典型的基本教義派,只是自己沒發現而已。我們美國基督徒所做的事,難道不會讓別的文化的人當笑話嗎?
我們向神獻上所謂良好的基督徒言行,卻忽略了更重要的正義與仁慈。
我們全力立法規範同志社群該怎麼過活,卻沒帶給他們恩典、仁慈與尊重。
我們成天在談十一奉獻,但隔壁的單親媽媽卻連房租都付不出來。
我們每天早上嚴守靜默,卻幾乎沒有與耶穌好好對話。
我們不罵髒話,但也沒為附近無家可歸的遊民祈禱。
這全是基本教義派會做的事!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基督宗教的恐怖扭曲。死守這些規則的人沒有喜樂,也無法吸引任何人走向耶穌。
【摘文段落1】
你信什麼教?
別隨口說說,我想問的是:你真正信仰的是什麼? 我想問的不是你在臉書資訊欄填的東西,也不是你在申請表上勾的選項。我想問的是:你將信心放在何處? 是什麼東西給你動力? 什麼是你所真正認同的?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對這些問題都有一套制式答案,但只要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裡面多的是謊言。
如果你我有共同之處,我想你大概也從小認為有神存在(無論「神」指的是什麼),對吧? 但不久之後,你會發現現實似乎跟這個概念越來越不協調,「相信有神存在」的想法似乎也越來越遙遠。雖然為了保持自我認同...
目錄
自序 活動帶領易學難精
導讀 活化教學心技法
心法 活動帶領原則
第1章 正向思考
1-1. 可可三兄弟:遇到煩惱時,好好訴苦、接納當下,採取行動
1-2. 煩惱四色貼:認識我可以控制的事及我可以做的事
1-3. 聊傷五階段:透過人生不如意的小事,陪負面情緒走一段路
1-4. 我的行動電源:擁有一顆好的行動電源,助人又助己
1-5. 送你一張優:選一張優點特質卡送給你,其實你真的很優秀
1-6. 有用的朋友:介紹好用的東西,讓對方認識它的美好
1-7. 感謝四部曲:感謝裝備、感謝環境、感謝貴人、感謝自己
1-8. 最好的一天:從手機照片裡找出最好的那一天跟朋友分享
1-9. 年度自我肯定:新的一年從自我肯定練習開始吧
第2章 創意思考
2-1. 你不是那個嗎?:不用害怕講錯,同學會幫助你恢復記憶
2-2. 自我介紹翻譯官:請翻譯官協助你做自我介紹
2-3. 梗圖大喜利:發揮聯想力,幫圖片的主角加上有趣的台詞
2-4. 這不只是一顆球:幫助學員安心發言,鼓勵創意思考
2-5. 即興333:快速暖腦思考,快節奏的趣味聯想遊戲
2-6. 假新聞製造工廠:走進假新聞製造工廠,看你能不能辨別事件真偽
2-7. 便利貼心臟病:考驗你的機智、筆速還有出手的速度
2-8. 問題停車場:把問題丟到停車場,有人會給你好方法
2-9. 一百分的點子:為點子打分數,打完分數後交換便利貼
第3章 引導思考
3-1. 起點貼圓點:用常見的圓點小貼紙,標記出你此刻的狀態
3-2. 金句圖書館:精選一本書,從中提取一句讓你有收穫的話
3-3. 提問幾分題:快跟你的神隊友一起問對問題,破關解題
3-4. 骰子搶答:骰子搶答,骰到幾號就由誰來回答
3-5. 七彩價值牌:考驗團隊製作名牌的速度、分工、排序思考
3-6. 三人三椅三問題:移動椅子找隊友,三個人聚在一起討論反思
3-7. 好壞有趣三選一:從正反兩面思考,從有趣好玩之處去回顧
3-8. 迴轉售思:讓不舒服的事件,好好地被看見,好好地被反思
3-9. 我是一艘小船:化身一艘小船,思考自己的位置,開啟全新的冒險
第4章 人間思考
4-1. 人間八角:人間八角,由你來選角,從認清身分開始
4-2. 我覺得你應該:不論應不應該,都值得我們思考「真的嗎?」
4-3. 人生悠遊卡:人生悠遊卡,用籌碼排出你的價值先後順序
4-4. 輕重緩急劇場:人生無法彩排,但時間輕重緩急可以預演
4-5. 劃掉你的證照賓果:劃掉別人想要移除的證照,連線者獲勝
4-6. 壞習慣回收箱:讓壞習慣回收箱給你建議與祝福
4-7. 換個方式說好話:同樣的話換一種方式說,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4-8. 自己的告別式:辦一場自己的告別式,跟想珍惜的好好道別
4-9. 我就這樣過了一生:帶著椅子換個朋友,分享人生不同階段的故事
第5章 暖身交流
5-1. 鐵支神隊友:手拿四張同數字的撲克牌,跟新朋友交流後換牌
5-2. 尋找繩隊友:邀請你遇見更多不同厲害的神隊友
5-3. 人與我的距離:用繩子來說話,擺出我們想像中團隊的樣貌
5-4. 你放下了什麼?:放下不必要的情緒,拿起的時候分享自己的期待
5-5. 你的背包:跟夥伴分享背包裡象徵自己的小東西
5-6. 字數找家人:聽到多少個字,就多少個人聚在一起成為一家人
5-7. 影子遊戲:影子跟著主人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追趕跑跳碰
5-8. 按讚神隊友:右手比讚,左手握手腕,按到隔壁人的臉就贏了
5-9. 我有任意門:任意門帶你走進不同場景,認識不同的新朋友
第6章 互動交流
6-1. 彩色筆四重奏:拿起一枝彩色筆,四個步驟帶你認識新朋友
6-2. 好運牌壞運牌:兩兩猜拳,贏的人把手上的壞運牌給別人
6-3. 亮牌算數:隨機抽撲克牌,一起亮牌加起來、喊出來
6-4. 眼神交流找朋友:透過雙眼去找新的朋友,多多互動交流
6-5. 傾聽六十秒:一分鐘邀請你專心、用心、好好聽
6-6. 一樣不一樣:分享兩張不同圖片中的相同點、相異點
6-7. 盲畫自畫像:畫出對方的畫像,過程不停筆,只看對方不看畫
6-8. 地獄交換禮物:沒有用的交換禮物大賽開始了,越不喜歡越高分
6-9. APP交流站:推薦好的APP,互相交流APP的好功能
第7章 團隊交流
7-1. 團隊的形狀:用名牌、彩色筆,組合出好團隊的形狀
7-2. 空中抓飛鳥:團隊圍成圈把布偶拋出去,測試你的手眼協調
7-3. 一字接力賽:短時間內跟隊友接力搭配,一人一個字接出新句子
7-4. 戰鬥撲克牌:將牌洗亂、團隊按照花色數字順序整理撲克牌
7-5. 接力翻對牌:靠速度、靠記憶、靠隊友一起完成的接力挑戰
7-6. 說牌你來排:團隊透過口說傳遞訊息,排出上一個人描述的圖形
7-7. 團隊搶位子:有人衝進來搶座位,透過團隊移動別讓他輕鬆佔領
7-8. 撐球繩隊友:團隊一起撐起一顆球,飛起、舉高、一起移動
7-9. 團隊動力圈:釐清我在團隊的位置,思考如何一起更好
第8章 情緒交流
8-1. 情緒郵差:透過不同階段的分類,認識情緒是怎麼一回事
8-2. 情緒大師:各桌的情緒大師,與你分享情緒的功能
8-3. 踢貓劇場:邀請你演一齣遷怒劇情,想想自己的情緒控管
8-4. 感覺卡起手式:你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拿起一張卡片分享感覺
8-5. 誰會有感覺?:透過不同的情緒站長,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思考
8-6. 同感亮牌:讓不習慣表態或不善於表達的學員更有參與感
8-7. 情緒偵探:透過隊友說出事件,猜猜自己的卡上有什麼情緒
8-8. 情緒迫降:將負面的情緒寫在紙飛機裡,讓它好好降落
8-9. 心靈的黑盒子:打開「心靈的黑盒子」,好好照顧那些不好說的傷
自序 活動帶領易學難精
導讀 活化教學心技法
心法 活動帶領原則
第1章 正向思考
1-1. 可可三兄弟:遇到煩惱時,好好訴苦、接納當下,採取行動
1-2. 煩惱四色貼:認識我可以控制的事及我可以做的事
1-3. 聊傷五階段:透過人生不如意的小事,陪負面情緒走一段路
1-4. 我的行動電源:擁有一顆好的行動電源,助人又助己
1-5. 送你一張優:選一張優點特質卡送給你,其實你真的很優秀
1-6. 有用的朋友:介紹好用的東西,讓對方認識它的美好
1-7. 感謝四部曲:感謝裝備、感謝環境、感謝貴人、感謝自己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