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析中國古典小說與善書對日本江戶時期(1603-1868)唐通事教材《瓊浦佳話》、《養兒子》、《小孩兒》、《鬧裡鬧》、《唐通事心得》與《唐話長短拾話》之影響,聚焦這些教材如何借用或承襲古典小說與善書之結構情節、俗諺故實與價值意識,以為唐話之學習依據;並強調唐通事因其血緣與認同之互有差異,於學習唐話之同時,也轉化來自中國古典小說與善書的倫理觀點與文化認識,於此展現了古典小說與善書之文本特徵與價值內涵之傳播與融通。(典範集成.文學19)
作者簡介:
許麗芳,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曾任日本長崎大學環境科學部客座研究員(2005-2006),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典小說、文學批評,著有《章回小說的書寫與想像──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敘事為例》、《古典小說評點之面向》等數種學術專著。
目錄
目次
第一章 導論──日本江戶時期唐通事教材之形成背景與文本現象
一、商業脈絡的文化產物
二、文本特徵的各有異同
三、學養兼具的教育內涵
四、傳播轉譯的研究進路
第二章 《瓊浦佳話》的史實記載與小說特徵
一、長崎人事的說明議論
二、話本特徵的承襲轉化
三、通商情境的有意敷演
四、結語
第三章 《養兒子》與《小孩兒》的口語特徵與倫理關懷
一、常民知識的博物描述
二、通事學養的議論對話
三、形式內涵的通俗脈絡
四、結語
第四章 《鬧裡鬧》、《唐話長短拾話》、《唐通事心得》對雅俗文本的借用改編
一、拼接改寫的取材表現
二、異國視野的融合論述
三、結語
第五章 結論──異國視野的文類模擬與價值建構
一、文史故實的風土化運用
二、倫理學養的世俗化闡釋
引用文獻
目次
第一章 導論──日本江戶時期唐通事教材之形成背景與文本現象
一、商業脈絡的文化產物
二、文本特徵的各有異同
三、學養兼具的教育內涵
四、傳播轉譯的研究進路
第二章 《瓊浦佳話》的史實記載與小說特徵
一、長崎人事的說明議論
二、話本特徵的承襲轉化
三、通商情境的有意敷演
四、結語
第三章 《養兒子》與《小孩兒》的口語特徵與倫理關懷
一、常民知識的博物描述
二、通事學養的議論對話
三、形式內涵的通俗脈絡
四、結語
第四章 《鬧裡鬧》、《唐話長短拾話》、《唐通事心得》對雅俗文本的借用改編
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