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千百味
總在行與旅
喔!煙火中年
那些書與人
食紀‧旅行‧家族‧工作
人生下半場的所食所遊所觀所想
★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入選插畫家 薛慧瑩 繪製封面★
謝佩霓作家、藝評家、策展人 | 王美珍《50+》總編輯兼副執行長————專文推薦
※
「如果,我記錄下的這些碎片,能在某些時刻也撞擊了閱讀者的心,勾起或苦澀或甜蜜的悸動,小碎片帶出更多小碎片,那就再美妙不過了。」——余宜芳
《煙火中年》收錄作者五十至六十歲這十年寫的散文——家族食紀、旅行風景、中年體悟、工作場景——書中她寫景、寫物、寫菜、寫瑣事,寫情更寫人……這些那些,你的我的人生碎片,共同拼湊出時代的細節。
「中年以上,忍不住憶往,尋常點滴加入時光濾鏡,即令苦澀也回甘。
老年未滿,更懂得日日皆好日,入眼皆風景,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光。」
這是一部人生下半場的所食、所遊、所觀、所想,寫給每個中年或任何歲數的你,願每個人都能擁有與人生共情的自由和勇氣。
作者簡介:
余宜芳
回顧來時路,總在「寫字人」與「編輯人」之間跳躍轉換。
曾任:「有方文化」社長、「時報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天下文化」執行副總編輯。
著作:
《宇宙遊子》
《拔一條河》
《台積DNA 》
《奧美創意解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謝佩霓
這話題沒曾隨興聊過,也沒認真問過,所以委實不知道,宜芳姐相不相信宿命,又是如何看待轉生。
信或不信,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得透過做功課實踐,以印證與生俱來的使命究竟為何。萬般不由人,半點無法假手他人,唯有經由親身體會見證,才能得到深刻體認覺悟。
轉生前的先驗記憶依稀,如何轉換成彷彿若有光的蛛絲馬跡,引領今生的肉身一路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始於神交、神遊的閱歷經歷,也許唯有故地重遊,才能正式標記出生命的雪泥鴻爪。於是不免想,是否冥冥中受到驅使,敦促她耗費心力回訪所來徑,盤點記憶累文成牘,才好如實記錄下走過的生命軌跡。
宜芳既非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也不是自掃門前雪,碌碌無為之人,這讓追憶似水流年益發複雜。身兼數職大半生之後,回憶起無端來到一弦一柱思華年的年紀,當然牽連出場的人物眾多,迤邐出的故事也多姿多彩。何其有幸作為初稿讀者。
人生到了初老這階段,無論炮製什麼,都少了煙火氣,多了鑊氣,不好入口的酸甜苦辣澀,再無意刻意掩飾抵消,只問是否吊出了吮指回味的醍醐味。這自然也包括了寫作。
不誇飾不雕琢,生怕帶了職人的匠氣,她持質樸筆法,隨自己的心氣寫景、寫物、寫菜、寫瑣事。細細品味之後,發覺鋪排出的千山萬水和千萬言語,說到底其實都全是在寫人,而且只為至親、至愛與至交書寫。無論記述故人或者描摹生者,心心念念卿卿之情溢於言表,成了躍然紙上的濃濃人情味。
面對年華老去亦步亦趨,拉開距離回望,事物、人物反而更趨立體又具體。不必濃墨重彩,只消添上或深或淺的寥寥幾筆,即使抹上的是重重陰影,現實人生的方方面面,反倒因此更加立體具象化。瑕疵傷痕再也毋須掩飾,不起眼的細部何妨放大檢視,因此也讓人生更真實。
點點滴滴的回憶百轉千迴,圍繞著鄉親、土親,苦盡甘來中憶苦思甜也好,笑中帶淚裡笑傲江湖也罷,總歸是從咂咕百味後品嘗回甘,最後齒頰留香。
一個編輯的人生,如何被自己好好編輯?作為個人人生之書的主筆,看待自傳體的散文,又如何拿捏分寸妥善處理?不知道書寫過程宜芳是否會有猶豫徬徨時?交稿付梓之前,是否心生膽怯萌生退意?
容我對曾為萬千讀者主編村上春樹著作的宜芳說,案頭其實再不需要擺上村上春樹,也不必追隨他的足跡尋幽覽勝,因為「村上魂」早已內化,成為她筆力平易近人的一部分。
何況每個人的人生都無可替代,有自己的活法,自然便有各自的精采,需要各自的書寫方式。人生沒法複寫,但況味值得回味再三。
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說人生好比一盒火柴;小心對待很蠢,不認真對待很危險。宜芳過去為他人燃燒,添柴點燈送暖,如今可以隨心所欲點火放煙花,為自己找樂子了吧。祝願宜芳未來再不需要活得小心翼翼,從此可以從容不迫無罣礙,開啟隨時說走就走的下半場人生。
小津安二郎的名言這麼說:「電影與人生一樣,都是以餘味定輸贏。」若然,這書餘韻十足,贏了。只是人生無從論輸贏,一時興衰,都是過眼雲煙。
宜芳出了《煙火中年》這書,確定已經贏了,只因兌現了她給自己在耳順之年發禮物的承諾。完成了這書,心願已了,宜芳便跨過了一個大大的坎,可喜可賀。
◎中年以上,夠本地嚐——王美珍
拿到此書時,我一直在想,為何書名取為《煙火中年》呢?
一般煙火,燦爛但短暫,用來形容人生,會有點虛幻與冷眼的味道。但,這不是這本書的感覺——相反的,讀完反而很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望。
村上春樹形容理想的寫作境界,不是「我正在寫文章」,而是演奏音樂的感覺,確保節奏、發現美好的和音與即興演奏。
而讀宜芳的文章,也有種聽音樂的感覺。無論讀到哪,常有好多悅耳的菜名像小音符一樣不時跑出來,有酸甜五柳枝魚、緬甸酸菜魚湯、高粱酒醃越瓜料理、蔥㸆鯽魚……我忍不住畫起正字記號統計,光是菜名應有超過五十道以上。
寫的是菜,但其實也是人。例如,她形容母親的愛面子,體現在做菜風格:「媽媽不欣賞也不擅長細膩刀功工,認為切得太『幼秀』等於小家子氣,捨不得別人大口大口吃。」為了表示對外省兼客籍女婿的友善,特地學客家小炒,結果變成豪氣的台式變形版:「五花肉煮好後切粗條,和蝦米香菇條以寬油爆香後,放入魷魚條(常見的兩倍粗)、肉捲條和大量蔥段拌炒,最後放入醬油膏和胡椒粉,香噴噴起鍋。」(是不是很像熱鬧的交響樂?)
我很喜歡的一篇〈那牽豬哥的阿公啊〉,她寫印象中的阿公除了重男輕女,也有著那一輩對國民黨和外省人的敵視的DNA。只因同姓余,明明不認識,「縣長余陳月瑛在阿公口中是親親熱熱的『阿瑛啊』」。一筆生動,不禁莞爾。
讀了才知,原來宜芳的外公在日本時代是日語通譯,但台灣光復後因職業沒了抑鬱病死。頭腦很好的媽媽,也只能輟學到紡織廠上班,外婆也為了扛起家計得出門賣醬菜,而大姑媽是一九六〇年代台灣少見的女性西裝師傅,堪稱一輩子沒用過男人一毛錢……
面對大時代的無奈,我發現這家族在此書有出場的人,竟有種好強的共通性(書中幾乎沒有出現弱弱的人)。什麼東西是命運拿不走的?也許就是對拿手菜的各種堅持吧。顧好自己的吃食,就是生命能自我掌握的力量。正如宜芳母親說:「吃乎死卡贏死沒吃。」難道,這是歷史更迭中熱愛美食的台灣人,文化潛意識裡的自尊的根?
這絕不是Uber Eats的幾個鈕所能體會,而是「中年以上,老人未滿」者由歲月累積的味蕾豐奢。透過文字,我們夠本地嚐了。
*
讀後段的「中年體悟」時,可以讀到雙魚座作者的另一條魚,游向有稜角的一面。宜芳反對當前社會對於五十幾歲的主流想像太過單一標準,彷彿要健身、要有活力、會打扮才合標。但應該讓「不想運動不想健身不想染髮不想微整形不想減重的朋友」,也能自在度過中年以上的生活。
不勉強,大約是她這幾年的哲學。當不用符合主流標準,倒能省下不少心力隨心所欲地過日子。遊歷豐富的她,帶著煙火般、閃閃發亮的sparking eyes,寫下遊鐮倉、烏鎮、緬甸、雪梨,甚至有號稱「世界之盡頭」塔斯馬尼亞的心情……最後一輯則是寫她愛的作者與出版工作。走至中年,當丟掉自己不要的,更能強化自己喜歡的,生活更有滋味了。
有回去她家作客吃飯,她端出許多美麗的杯碟,說:「我最近迷上瓷器!」接著又拿出一堆瓷器的書,說起瓷器的故事……宜芳一旦愛上什麼,常帶著粉絲性質的研究精神,很有感染力。看這種人寫散文,滿過癮。
我想起張潮的《幽夢影》:「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無癖之人,大抵無趣。請大家好好利用本書作者。當中年以上,老年未滿,在此「跨年」的人間煙火中,宜芳絕對是帶你賞花、採出好蜜的那隻蝶!
媒體推薦:
「小津安二郎的名言:『電影與人生一樣,都是以餘味定輸贏。』若然,這書餘韻十足,贏了。」
————謝佩霓
「無癖之人,大抵無趣。請大家好好利用本書作者。當中年以上,老年未滿,在此『跨年』的人間煙火中,宜芳絕對是帶你賞花、採出好蜜的那隻蝶!」
————王美珍
名人推薦:◎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謝佩霓
這話題沒曾隨興聊過,也沒認真問過,所以委實不知道,宜芳姐相不相信宿命,又是如何看待轉生。
信或不信,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得透過做功課實踐,以印證與生俱來的使命究竟為何。萬般不由人,半點無法假手他人,唯有經由親身體會見證,才能得到深刻體認覺悟。
轉生前的先驗記憶依稀,如何轉換成彷彿若有光的蛛絲馬跡,引領今生的肉身一路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始於神交、神遊的閱歷經歷,也許唯有故地重遊,才能正式標記出生命的雪泥鴻爪。於是不免想,是否冥冥中受到驅使,敦...
章節試閱
◎壊脾氣大姑媽與酸甜五柳枝魚
大姑媽是一九六○年代台灣少見的女性西服師傅,文能裁布剪料做西裝,武能辦桌當大廚,最自豪的是一輩子沒用過男人一毛錢,堪稱女性獨立的先行者。
說起來,也是二十幾年前的往事了。母親打電話要我準備一下行程,她要帶著大姑媽重訪闊別多年的台北。大姑媽是父親五兄弟姊妹的老大,在家族中頗具威嚴,她的眉頭永遠皺成川字,話不多,笑很少,批評和駡人的言語總是很直接。戰戰兢兢的行程安排尚算順利,偏偏在最後送別宴出了差錯。預約一家知名餐廳晚上七點時段,準時到達,前一桌客人卻遲遲未買單。眼看大姑媽臉色愈來愈臭,我的焦慮指數直線飆升,到了七點十五分,大姑媽袖子一甩:「不吃了!就是山珍海味也沒身命吃。」話說完,甩頭大步離開餐廳。
忘記那晚怎麼收拾善後,母親後來安慰我,大姑媽那晚的爆發是有原因的,她觀察我那幾日的行事做派,早已累積不滿,「這查某囝仔足討債,沒一頓家己煮,攏外口吃。」言下之意是我「大手大腳不會持家」,大姑媽趁此機會要教訓我一頓。
寃枉啊,長輩難得北上,自然盡量安排好玩好吃的,卻被誤會為「討債」(浪費)。然而,委屈也只是一下下而已,我能理解大姑媽的心情。畢竟,她這一輩子就是「省」出來的,用錢風格是家族出名的「一分錢打二十四個結」。做為六○年代台灣少見的女性西服師傅,她一針一缐一分一毫下手精凖,靠著一己之力買下房子,養大兒子,行有餘力照顧家族幼小,常常掛在嘴邊說她這世人全靠自己一雙手。
大姑媽節儉又愛面子,外出時必著體面洋裝,頭髮吹齊整波浪。小時,她常送我拼布小背心,漂亮又保暖,是裁剪西服剩下的零碎布頭拼成。三十幾年前我結婚時,一出手就送五萬元大紅包,以及一套價值十萬元的珍珠項鍊、手錬及耳環套組。一面慷慨代表娘家送嫁妝,一面交代我嫁為人婦後要懂得持家,「勤儉恰有底」。
不論是「壞脾氣」的大姑媽或那天左右難做人的母親,都已離世許久。有次想訂那家獲米其林加持的台菜餐廳而不可得,忽想到當年拂袖而去的大姑媽,彼時真心想帶她品嚐台北的古早味台菜,特別是「魷魚螺肉蒜鍋」和「五柳枝魚」。這兩道菜恰是大姑媽的拿手料理,我可以邊吃邊拍她馬屁說:「大姑姑妳看,我們台北最好吃的台菜也比不上妳的手路菜。」想拍馬屁的機巧用心是真的,大姑媽擁有非凡手藝更不假。
她聰明又靈巧,否則怎能成為「出師」的女性西服師傅,要知道,這行業向來由男性主宰。她一個出自紡織廠、左手中指和無名指被機器軋傷只餘半截的女學徒,得吃多少苦方能在此行業立足?這份巧手同樣展現於不凡廚藝,從小到大在南部吃過不知多少頓辦桌酒席,沒一個總舖師的五柳枝魚能夠和她相比。
那餐廳號稱遵古台菜,當然有一定水準,但其五柳枝魚以我這南部長大的歪嘴雞來看,不夠正宗也不道地,畢竟五柳枝魚是出自台南的料理。所謂「五柳」,大姑媽是將香菇、紅蘿蔔、黑木耳,以及桶筍切絲炒香,最後再加上金針,當然也可以自行調配,常見五花肉絲取代木耳,買不到桶筍時用洋蔥代替,卻萬萬不會出現青椒絲、黃椒絲。
五柳枝魚不是糖醋魚也不是紅燒魚。一定要炸到外酥內嫩,醋是重點,五印醋加上米醋以適當比例調和後加上糖,醬汁會呈現一種柔和的酸,沒有糖醋魚那麼甜,更不見紅燒魚那麼鹹,最後再些微辣椒提味,台菜是不會出現重辣的。可以說,五柳枝魚的分寸並不好掌握,但家裡每隔一兩個月都要「做祭」祭拜祖先,定然呈上炸熟的虱目魚或鯧魚,當天晚餐就會出現五柳枝魚,多年下來母親也向大姑媽學會八九成力道了。
從小母親不讓我進灶腳,「讀冊卡要緊,」她總是說。不論阿嬤、大姑媽,以及母親的手藝,完全沒能傳承半分。待長輩相繼離世,想念童年味和家鄉味時,連打電話請她們口傳的機會都不再有了。前一陣子,嘗試複製大姑媽的五柳枝魚,上網看各類影片教學,只能用「驚呆」形容──居然有知名廚師用番茄醬調味!番茄醬是加入丁香肉桂洋蔥的西式調味料,卻拿來做傳統台菜五柳枝魚?幾經研究,還是台菜傳承者黃婉玲老師的食譜最可靠,照著做依稀能重現那含蓄又精準的酸甜辣平衡滋味。
大姑媽終其一生只到過大台北數次,第一次是為了「抓」失蹤離家幾年的大姑丈,聽說那「夭壽仔」和第三者同居在三重,她帶著一起學藝的師兄弟北上,找到人,逼著蓋章離婚,抬頭挺胸恢復單身。
據說,我長得幾分像大姑媽,我的驕傲與榮幸。
◎鎌倉三記
鎌倉是個魔力之地。
早上從澀谷搭上電車時,東京只見小雨絲,十一點多到鎌倉站時已大雨嘩啦啦。我沒帶傘,相信之前氣象預報說的天氣晴,沒法子,只好衝到大街上買把小雨傘。
再轉江之島電車到長谷,不為看大佛,只想去參拜七百多年歷史的長谷寺。秋雨愈下愈大,滂沱中賞紅葉固然別具滋味,但風衣幾乎濕透,小雨傘擋不住,人要打哆嗦了,只能狼狽逃出寺外,沿著主商店街找躲雨處。不想吃生冷的日式料理,這時需要一杯滾燙熱咖啡寧寧神。
還真找到了。店小到連招牌都沒,幸好眼尖瞥見落地窗,算一算坐滿了頂多十五人。窗明几淨,沒一絲多餘的造作浪漫,明亮怡人像家的感覺。店主是一對老夫妻,先生掌廚太太招呼客人,一發現我半句日語也不會,她馬上換上英文菜單,用流利英文介紹餐點,選擇很少,兩種三明治兩種義大利麵兩種焗烤飯三種蛋糕。看照片點了一道我根本沒聽懂材料是啥的義大利麵,端上來才發現上面那一坨灰灰小東西是魩仔魚。用魩仔魚做義大利麵? 我孤陋寡聞沒嚐過這種組合,卻出乎意料美味。佐香醇咖啡看完半本村上春樹散文,雨停了,陽光透進落地窗,風衣已半乾,旅人自該繼續行程。結帳時老闆娘笑問我何處來,再鄭重贈予一方和式精緻書籤。
道再見,老夫妻兩人微笑鞠躬相送。看著他們,忍不住想,自己老嚷嚷退休後要開的小咖啡店,就該是這模樣,用美好的食物與笑容,最簡單直接的溫暖,接待每一位來客。
下一站是妙本寺。我迷路了。鎌倉站站長告訴我約二十分鐘腳程可至,卻愈走愈像一般住宅區。問了兩次路,和一個高中女孩比手畫腳時,有位歐吉桑主動湊過來幫忙,不只是指路,他直接帶我走了二十分鐘到寺廟入口,更細細叮嚀該如何指認路標,等一下方能順利回到車站。在北海道,在京都,都曾一人旅行,問路當然少不了,但如此醇厚人情,唯獨鎌倉。
離開妙本寺,從小徑轉入大路前,迎面而來的人,我認識啊!明明前一天我們還在東京的出版社開會,大家正經八百討論案子,隔天居然在此相遇,他穿著短褲揹著購物袋,和妻子剛剛買完菜回家路上。他說他就住鎌倉,每天通勤一小時到東京上班。數千萬人口,怎可能有此巧合?就是發生了。古都鎌倉,確有魔力。
秋日大雨中對鎌倉一見鍾情,翌年深冬再度造訪。仍然是長谷寺附近街道,有人在家門口擺了一台咖啡書車,招牌「咖啡屋台」(Coffee Stand),賣咖啡也賣二手書。零度氣溫的户外散步,正需要一杯咖啡暖手暖身。就這樣,在長谷與竹九夢二不期而遇。店主擁有一批全套竹九夢二明治四十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 洛陽堂發行夢二畫集的初版複刻本,此複刻本裝幀印刷饒富古風,除了夢二著名的浮世繪美人,更有多幅山海風景畫和庶民生活寫真。全套二十餘冊含詩畫集、畫冊、童話,版畫集,只賣原價四分之一不到。掙扎良久,扛不動,只買下一小開本畫冊,這杯二百五十日圓的咖啡帶來竹久夢二陪伴旅程的喜悅。
既然總是想念和不捨,何妨三訪之。這一回,江之島電車七里濱站,沿著海岸公路走三分鐘可達的「bills」,來自澳洲雪梨的鬆餅名店,咖啡醇香鬆餅細軟,伴著手邊的《身為職業小說家》二校稿,一面看書稿一面想像,住在離湘南海岸不遠的村上春樹,有沒有來過bills喝咖啡,或是在七里濱海灘跑過步呢?編輯此書時的中途旅行,特別選住湘南海岸線小站,也算是成全編輯者的一點痴心了。
小津安二郎埋骨之所的圓覺寺,春櫻花夏繡球秋楓紅冬白雪的明月院,《倒數第二次戀愛》和《海街日記》的極樂寺……鎌倉三記,永遠未完待續。
◎關於中年的這樣那樣卡卡
五十後,有「卡卡」感覺的不僅是膝關節,還有許多不上不下的憋悶心情。
朋友說了一個小故事:有天坐公車,讓座給一位「老婦人」,對方不但不領情,還瞪她:「我還沒有妳老吧?」隔天,她看到「老者」再也不敢讓坐,結果頭髮花白的「老先生」罵她:「總有一天妳也會老!」
我也有過類似經驗,某次和友人一起爬山徑,碰到分叉路口,猶豫著該向左或向右,於是向同在涼亭休息的中年男子請教,由於對方頭髮半白稀疏,我們十分客氣:「這位大哥……」雙方禮貌對談結束後,該男子追加一句:「兩位大姊,其實我應該比妳們年輕吧。」哪呢?難道雙方要把身分證拿出來比較誰年長誰年幼?當下,十分機智回應:「大哥只是尊稱嘛,沒看到現在滿街都叫帥哥美女?」
為什麼這些五十或是六十出頭的男男女女,這樣敏感、火氣大?就算被「看起來比自己老」的人誤認為大幾歲,這麼值得動怒嗎?關於年紀與外表,許多中年大人們有一顆敏感又脆弱的玻璃心。
下山之後,我決定立刻去染整頭髮,原本想著,每個月白髮最少長出一公分,一直染髮有傷髮質,乾脆戴帽子或髮片遮住,盡量半年再染一次,經此刺激,決定乖乖每月向髮廊報到染髮兼修整。五十幾歲真是最討厭的年紀,不上不下,萬般為難。「如果超過六十歲,我就把頭髮剪得短短的,管它灰髮白髮再也不染整,像金美齡一樣,又美又帥。
抱著田野調查的心情,刻意和我輩同儕請教是否出現類似「不上不下」的憋悶,發現還真不少,最常見的困擾是減重、健身和微整形。例如,該接受新陳代謝變慢自然發胖,還是努力減重健身,拼死對抗地心引力?當周圍幾乎人人都去健身房揮汗鍛鍊,並且如傳教士般灌輸健身的各種好處,會不會覺得自己很落伍很孤單?當親密好友固定每三個月打玻尿酸或肉毒桿菌,看起來就是比妳年輕好幾歲時,會不會很掙扎,覺得自己每晚認真塗晚霜眼霜未免太傻?當很多人靠著生酮飲食法或是「一六八間歇性斷食」成功減重,甩掉五十歲的脂肪回到三十歲的體態,仍然堅持一日三餐白飯麵包不忌口,完全不擔心新陳代謝隨年齡變慢的中年人又有幾稀?
置身這個已不算年輕、但又絕對稱不上老的人生尷尬階段,真是各種心累各種糾結。
一位男性友人偷偷抱怨,快被強烈要求他一起上重訓課的太太逼瘋了,「我真的煩死了,老婆一天到晚傳給我看重訓好處的文章,以及某某某幾歲了開始重訓,七十五歲還可以舉起五十公斤單槓的『勵志』故事。好吧,就算年紀大了肌肉會流失,骨質疏鬆容易跌倒,但我就是不想進健身房,我就是喜歡快走和打太極,誰也別煩我。」太太埋怨他老頑固不能接受新觀念,他卻覺得太太被洗腦,整個著迷健身、健身房愈開愈多的社會太瘋狂了。
會不會這個社會,包括我們自己,對於中年、對於五十幾歲應該要具備的想像與要求,已經太過嚴苛太過單一標準?如今的五十,應該要比我們的上一代更有活力、更有智慧,要繼續打扮、更要繼續學習,因為我們既有資源也有知識,沒道理不把身心靈打點得更好。會不會因為擋不住這些有形無形社會壓力,不少哀樂中年感覺快被逼死了,對於年紀與外表特別敏感,一旦被「看起來比自己老」的人稱呼大哥大姊並讓座,馬上抓狂?
聽過許多這樣那樣的「卡卡」憋悶心情後,想說一句,希望大家(媒體、社會和自己)都放鬆一點吧,讓不想運動不想健身不想染髮不想微整型不想減重的朋友們,自自在在度過自己的中年以上、老年未滿,人人都有微笑敬歲月、敬皺紋、敬白髮、敬體重的權利。
◎壊脾氣大姑媽與酸甜五柳枝魚
大姑媽是一九六○年代台灣少見的女性西服師傅,文能裁布剪料做西裝,武能辦桌當大廚,最自豪的是一輩子沒用過男人一毛錢,堪稱女性獨立的先行者。
說起來,也是二十幾年前的往事了。母親打電話要我準備一下行程,她要帶著大姑媽重訪闊別多年的台北。大姑媽是父親五兄弟姊妹的老大,在家族中頗具威嚴,她的眉頭永遠皺成川字,話不多,笑很少,批評和駡人的言語總是很直接。戰戰兢兢的行程安排尚算順利,偏偏在最後送別宴出了差錯。預約一家知名餐廳晚上七點時段,準時到達,前一桌客人卻遲遲未買單。眼看...
目錄
推薦序 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 謝佩霓
推薦序 中年以上,夠本地嚐 王美珍
引言
輯一 人間千百味(家族食紀)
壊脾氣大姑媽與酸甜五柳枝魚
那牽豬哥的阿公啊
阿嬤的過年粽
時光梅子釀
媽媽的台式客家小炒
那一道緬甸酸菜魚湯
破布子與醃越瓜
紅燒肉大亂鬥
餐桌配角的逆襲
輯二 總在行與旅(旅行風景)
鎌倉三記
我的烏鎮時光
哈達村的一天
孤寂之島、魔幻之旅
年夜飯,在路上
平和又紛亂的國度,關於緬甸的二三事
浪漫的巴黎,不浪漫的旅人
西湖買茶記
雪梨有什麼好吃的?
碰運氣的馬祖美食
輯三 喔!煙火中年(中年體悟)
關於中年的這樣那樣卡卡
我想念我自己,然後呢?
你用同學會來衡量人生嗎?別傻了。
中年女子越旅行越聰敏
更年期別和醫生談戀愛?
中年愛吃苦
煮湯和人生,一點舊一點新
說走就走的中年少女澎湖歷險記
輯四 那些書與人(工作場景)
從聽到《遠方的鼓聲》開始
一定要美麗到底:記小說家李維菁
記得真實的賈伯斯
永遠不老白老師
野花是她,野鳥也是她
如何找到好作者好題材?
《長樂路》上的美麗與哀愁
替一本書拍短片
又近又遠,又親又疏
她的AB面 呂新禾
後記
推薦序 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 謝佩霓
推薦序 中年以上,夠本地嚐 王美珍
引言
輯一 人間千百味(家族食紀)
壊脾氣大姑媽與酸甜五柳枝魚
那牽豬哥的阿公啊
阿嬤的過年粽
時光梅子釀
媽媽的台式客家小炒
那一道緬甸酸菜魚湯
破布子與醃越瓜
紅燒肉大亂鬥
餐桌配角的逆襲
輯二 總在行與旅(旅行風景)
鎌倉三記
我的烏鎮時光
哈達村的一天
孤寂之島、魔幻之旅
年夜飯,在路上
平和又紛亂的國度,關於緬甸的二三事
浪漫的巴黎,不浪漫的旅人
西湖買茶記
雪梨有什麼好吃的?
碰運氣的馬祖美食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