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解明日治時期的洪耀勳(1903-1986)與曾天從(1910-2007)所開創的「真理論」及其可能的發展。日治時期的真理論與戰後的新儒家,分別代表了新康德學派在臺灣的兩個不同發展,相對於臺灣新儒家對價值(善)、應然、實踐的推崇,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家毋寧著重於真理(真)、現實、理論,其目標在建立一門越出理論與實踐的「超對立的學問」。儘管有如此的差異,解明康德式的「自體存在」仍然是雙方共同的問題性,而洪耀勳與曾天從皆試圖透過「現象學的改造」來完成這個目標,讀者在這裡可以看到臺灣哲學的一個可能性。
作者簡介:
黃文宏
1998年德國弗萊堡(Freiburg i. Br.)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專長領域為現象學、詮釋學、近當代日本哲學、日治時期臺灣哲學。近五年的經典譯注有《真理原理論─純粹現實學序說(§§1-18)》(2023)、《大英百科全書草稿》(2021)、《洪耀勳日文哲學著作集》(2020)、《善的研究》(2019)。期刊論文有〈論曾天從對胡塞爾的「意向相關物」的批判〉(2022)、〈論曾天從「理念的真理認識的難題」〉(2020)、〈論曾天從「真理自體的純粹形相」〉(2020)、〈論謝林在其《自由論》中對觀念論與實在論的超越〉(2019)。
作者序
本書是以筆者所曾發表過的四篇論文,加上一篇「序言」與新寫的「論文」(第五論文)而成,序言是最後寫的,不外是在顯示筆者所關心的問題性。已發表過的論文,全部都從這個問題性重新改寫過,並增加了一些新的補充與結語。目的在解明臺灣日治時期(1895-1945)的兩位代表性的哲學家,洪耀勳(1903-1986)與曾天從(霄容,1910-2007)所開創的「真理論」的體系相及其可能的發展。日治時期的真理論與戰後的臺灣的新儒家,分別代表了新康德學派在臺灣的兩個不同發展,不僅命運不同,發展的方向也不同,相對於臺灣新儒家對價值(善)、應然、實踐的推崇,曾天從毋寧是站在其對立面,強調真理(真)、現實、理論的優位,然而其目標仍然是一門越出理論與實踐的對立的學問,或許是這一點讓他更傾向於現象學。然而真理論與新儒家即使在這一點上對立,卻仍有共通的根柢,兩者皆以康德式的「自體存在」為目標。但或許是因為日本哲學的影響,讓曾天從更傾向於從「辯證法的原理」的角度來了解這個自體存在,這導致要從「動性的存在」的角度來觀看這個現實世界,也許在這裡可以也找到我們的關心所在。但不論如何,解明兩者間的對立的同一,想必對臺灣哲學的自我了解,能有相當的助益才是。
書名採用「原點」這個詞,是取自德文的「Null-punkt」,英文是「nullpoint」。其中的「Null」一詞源自拉丁文的「nullus」,意思是「沒有」或「無」。這當然可以消極地來看,也可以積極地來看。消極地來看,可以說「沒有這個點」或「這個點不存在」,這倒並不是要強調臺灣在日治時期沒有哲學,人既然是形上學的動物,有作為形上學的哲學就是必然的事,只在於它有沒有以學問的方式被體系化地顯示出來而已。誠如西田幾多郎所說,任何文化的底部都存在著形上學,而從形上學的立場所看到的東西方文化形態的差異,就在於西方是「以有(有形)為實在的根柢」,東方則是「以無(無形)為實在的根柢」來進行思考的話,那麼讀者在這裡可以看到另一種綜合東西方形上學的形態,或者說更深一層地來看,可以看到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對「無形之形」的觀看的形態。哲學是生活世界的表現,但是它並不直接地就是我們的生活世界,也不止是生活世界的表現,它毋寧是我們的人生觀與生活世界的所在(ありか),所在或場所始終包含著比所表現出來的東西還多。因而了解日治時期的哲學,可以說是為了「自我了解」,這個自我了解雖然不一定是「最近的那一個」(das Näheste),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就在我們的近側或周遭(in der Nähe),形成我們的周遭世界。
但是矛盾的地方就在於,洪耀勳與曾天從的哲學對戰後臺灣的哲學研究者幾乎沒有影響,「原點」在這個意義之下,可以說是一個連自己人也沒有發現其重要性的領域。原因當然很多,如果說可以「以史為鑑」的話,那麼臺灣獨特的歷史確實佔據了一個部分,它藉由人為的斷層與研究的轉向,造就出一個事實,讓這個哲學在臺灣沒有後繼者,於是只能被稱為「日治時期臺灣哲學」。但是就哲學來說,歷史的因素並不是那麼具決定性的,或許更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哲學的理解是建立在當時的日本哲學界。而如我們所知,自1911 年西田幾多郎的《善的研究》之後,日本哲學就已然建立,在洪耀勳與曾天從的時代,特別是京都學派哲學,已經成熟到將自己置於與西方哲學對決的位置。在這裡,日本哲學已經有自己的概念,自己對歐陸哲學的了解與詮釋。這一點讓洪耀勳與曾天從的哲學,對戰後的我們來說,成為一門陌生的學問,在某種意義上來看,也可以說是一門不合時宜的學問。然而這個斷層可以克服,藉由翻譯、解說、展開其哲學體系的可能性來彌補。這一點倘若借用康德「良心」的比喻,我們可以說「日治時期臺灣哲學」的獨特性,即使沒有人發現它,它也仍然「如寶石般地閃閃發光」。
我們的工作單純地就只是去發現並將其揭露出來而已,然而要發現它的第一步是「翻譯」,並「解說」相應的哲學問題與背景,自己的哲學還要翻譯,這在哲學史上應該是很獨特的事。
正面地來看「原點」這件事,可以將它視為一個「出發點」,或者也可以說是要確立「主體性」。作為「出發點」,它就不能只停留於過去,還要將其參照到我們所處的時代,並思考其進一步可能的展開。借用胡塞爾的話來說,哲學在這裡來到了一塊新的土地,留給我們的工作是要如何站穩腳步並予以逐步開發的事,這需要共同思索者的參與。筆者雖然譯注解說了洪耀勳與曾天從的相關著作,但是譯注解說仍然與論文不同,前者重於忠實地解說文字、鋪陳思路,是說文解字的事。本書則著重於共同開發,是筆者作為一個共同思索者的理解的表現。雖然兩者都免不了個人參與的痕跡,但是自覺地參與的程度是不同的。更積極地來看,在本書中所關切的是一個「新的出發點」的獲得,也就是說,在筆者看來,「出發點的獲得」就跟「主體性的獲得」一樣,它對我們的實存來說,是具決定性的東西,因為主體性的迷失就是自我的失去,這就現象學的精神病理學來看,是許多精神疾病的原因。因為有了「主體」才可以定義問題、定義解釋,混沌才能形成秩序(κόσμος)。但是「主體」或「主體性」這樣的東西,並不是固定現成的,而其獲得也不是沒有根據,在「現在」的視域中總是包含著「過去」與「未來」,在這裡必須參考前輩學者的努力,本書就是以洪耀勳與曾天從為主體來進行這個工作,雖然是想要認識自己,但是只能透過他者才能認識自己,或者更恰當地說,自己只能在與「差異」的關係中獲得存在、發現自己的存在,在筆者看來,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發現了一種在哲學的探問中,不應捨去又不能認識的東西,而它的存在又是如此明白、不會是虛構。要讓一門學問成為真正的「原點」,不僅要哲學地解明其所曾經建立起的體系相,也需要在對比於當代哲學之下,思考其當代的意義、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在這裡解明其「體系相」是第一步,這也是本書所自我設定的目標。本書所收錄的五篇論文,都是筆者在翻譯解說洪耀勳與曾天從的著作時所遭遇到的問題,以及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所給出的線索。在成書的時候增加了討論的內容,並將其以一個連貫方式重新呈現。
本書是以筆者所曾發表過的四篇論文,加上一篇「序言」與新寫的「論文」(第五論文)而成,序言是最後寫的,不外是在顯示筆者所關心的問題性。已發表過的論文,全部都從這個問題性重新改寫過,並增加了一些新的補充與結語。目的在解明臺灣日治時期(1895-1945)的兩位代表性的哲學家,洪耀勳(1903-1986)與曾天從(霄容,1910-2007)所開創的「真理論」的體系相及其可能的發展。日治時期的真理論與戰後的臺灣的新儒家,分別代表了新康德學派在臺灣的兩個不同發展,不僅命運不同,發展的方向也不同,相對於臺灣新儒家對價值(善)、應然、實...
目錄
序言:日治時期臺灣哲學的原點
引用文獻
第一章 論洪耀勳的真理論的構想
壹、問題的提出
貳、真理自體的存在的事實性
參、努出比徹的前邏輯之物或超邏輯之物
肆、努出比徹真理論的辯證法與洪耀勳的批判
伍、結語:真理論的絕對辯證法
引用文獻
第二章 論曾天從真理自體的「事實存在」與「純粹形相」
壹、真理自體
貳、真理論的差異
參、笛卡兒與真理自體的事實存在
肆、真理自體的純粹形相
伍、結語
引用文獻
第三章 論曾天從「理念的真理認識的難題」
壹、理念的真理認識的兩個特色
貳、第一、二個難題與其解決的線索
參、第三個難題及其解決的線索
肆、結語
引用文獻
第四章 論曾天從「第一義的擬而真理自體」及其對胡塞爾「意向相關物」的批判
壹、第一義的擬而真理自體
貳、論胡塞爾「所思的全體構造」
參、曾天從對「意向相關物」的解釋
肆、結語
引用文獻
第五章 論曾天從「第二義的擬而真理自體」及其對海德格基本存在論的批判
壹、第二義的擬而真理自體
貳、我們的真理的領域
參、從真理論來看海德格的基本存在論
肆、曾天從對現象學的相關主義的批判
伍、結語:真理論作為對立的同一的學問
引用文獻
論文初出一覽表
後記
序言:日治時期臺灣哲學的原點
引用文獻
第一章 論洪耀勳的真理論的構想
壹、問題的提出
貳、真理自體的存在的事實性
參、努出比徹的前邏輯之物或超邏輯之物
肆、努出比徹真理論的辯證法與洪耀勳的批判
伍、結語:真理論的絕對辯證法
引用文獻
第二章 論曾天從真理自體的「事實存在」與「純粹形相」
壹、真理自體
貳、真理論的差異
參、笛卡兒與真理自體的事實存在
肆、真理自體的純粹形相
伍、結語
引用文獻
第三章 論曾天從「理念的真理認識的難題」
壹、理念的真理認識的兩個特色
貳、第一、二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