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中外女性本位論述如何在民國男性本位觀的轉譯中介下,跨文化發展現代情慾觀念與性道德,並挑戰性別權力結構。透過檢視俄裔美國無政府主義者高德曼(Emma Goldman)、瑞典教育家愛倫凱(Ellen Key)與俄國革命家及女權論者柯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的作品進入中國前後的思想形成與翻譯傳播,本書考察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知識場域內突圍,並在互文論述交錯中形塑自身的現代情慾倫理。書中將儒家禮教與民國新性道德比喻為男性本位的雙層思想之「繭」,並探究民國女性本位觀如何「破繭而出」。女性本位從「自述」到「敘述」再到「論述」的書寫型態演進,不僅標誌從個人經驗向公共思想的轉變,也展現出現代情慾論述在跨文化性別角力下的多重意涵。
作者簡介:
許慧琦 Hsu, Rachel Hui-Chi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博士(2001),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博士(2016)。研究聚焦於20世紀跨國的性別思潮、激進主義與現代性之間的相互影響,並評估這些因素如何塑造並改變現代世界。曾兩度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並已出版三本專著,包括《「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1930年代)》(2003繁體中文版、2024簡體中文版)、《故都新貌:遷都後到抗戰前的北平城市消費(1928-1937)》(2008),以及Emma Goldman, Mother Earth, and the Anarchist Awakening(2021)及三十餘篇學術論文。
目錄
自序
緒論
【上篇 她山之石】
前言
第一章 高德曼:自由戀愛的多方救贖
19世紀美國自由戀愛傳統
集大成的自由戀愛:高德曼無政府性激進主義的精髓
時不我與的先驅:高德曼及五四前後的自由戀愛
北伐及其後的自由戀愛轉譯:揚與棄高德曼
小結
第二章 愛倫凱:戀愛道德的崇高價值
兩性差異與婦運演進:19世紀前後歐美性/別論述概述
愛倫凱母嗣本位的反傳統情慾思想
重構愛倫凱:《婦女雜誌》挪用發揮的戀愛論與母性說
與愛倫凱對話:譯介全盛期後的本土化
小結
第三章 柯倫泰:性愛解放的集體道德
布爾什維克性政治的宏觀脈絡
催生無產階級道德:柯倫泰的女性與情慾論述
性與愛的分合:〈三代的戀愛〉初現中國引發的熱議與誤解
從迎到拒蓋尼亞:重新定位柯倫泰理想女型
柯倫泰與一杯水主義的掛勾與脫鉤
「事業大於戀愛」:抗戰前後中國女性詮釋的柯倫泰新女型
小結
【下篇 反求諸己】
前言
第四章 自主意志:抵拒大敘事思想霸權
反抗婚制的戀愛觀
挑戰變相的戀愛觀
迎拒性慾的戀愛觀
質疑既有性/別觀
小結
第五章 女德反擊:重構情慾新道德
捍衛舊女子情慾:揭穿新性道德的虛偽
新女子現身說法:新舊道德的雙重夾擊
失婚女子的情慾悲歌:批判新性道德的片面
重新估定貞操與淫婦:抗拒新性道德的厭女
小結
結論
參考書目
自序
緒論
【上篇 她山之石】
前言
第一章 高德曼:自由戀愛的多方救贖
19世紀美國自由戀愛傳統
集大成的自由戀愛:高德曼無政府性激進主義的精髓
時不我與的先驅:高德曼及五四前後的自由戀愛
北伐及其後的自由戀愛轉譯:揚與棄高德曼
小結
第二章 愛倫凱:戀愛道德的崇高價值
兩性差異與婦運演進:19世紀前後歐美性/別論述概述
愛倫凱母嗣本位的反傳統情慾思想
重構愛倫凱:《婦女雜誌》挪用發揮的戀愛論與母性說
與愛倫凱對話:譯介全盛期後的本土化
小結
第三章 柯倫泰:性愛解放的集體道德
布爾什維克性政治的宏觀脈絡
催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