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魯塔克札記》是蒲魯塔克的雜文集,一名《道德小品》。
其中包含七十八篇論文和語錄,廣泛地探討了倫理、宗教、哲學、科學、政治、文學等方面的問題。內容擴及子女的教育、如何分辨善惡、對新婚夫妻的勸告、斯巴達人的格言及古老習俗、希臘羅馬的掌故,甚至論及為政之道、希臘羅馬時期的天文,以及柏拉圖學派和斯多噶學派的爭議。本書是瞭解蒲魯塔克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希臘羅馬時期思想發展的重要文獻。
荷蘭大學者伊拉斯謨(Erasmus von Rotterdam, 1466-1536)促成首部印刷版蒲魯塔克文集的出版,並將《蒲魯塔克札記》其中一篇《論諂諛》譯成拉丁文,獻給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法國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的隨筆集(Essais)則深受此作品的影響,許多論述也摘自本書,有人稱他為「法國的蒲魯塔克」。1572年,阿米歐(Jacques Amyot)將《蒲魯塔克札記》譯為法文,這是最重要的蒲魯塔克譯本,也被譽為西方文學史上最重要的翻譯作品之一。
本書第四冊包含八個篇章及附錄,內容可分為斯多噶學派及伊庇鳩魯學派的思想論述、蒲魯塔克與眾多朋友對各種問題的分析辯證,以及他對當時音樂理論及著名音樂人士的論述。哲學思想論述部分,蒲魯塔克論及斯多噶學派思想體系的矛盾之處,以及伊庇鳩魯學派對歡樂生活和隱士生活的討論。第七十七章〈會飲篇〉是全書最長的篇章,裡面充滿許多蒲魯塔克與友人對各種問題的辯論,包括「先有雞或先有蛋」、「為什麼秋天容易感到餓」、「為什麼老年人喜歡喝烈酒」等問題,藉由有趣又內涵豐富的問答,可以了解希臘羅馬時期的各種哲學思維及科學發展。這些科學、哲學、數學等領域的豐富成就,以及問答間展現的邏輯辯證,皆被視為西方文明的核心精神。
作者簡介:
蒲魯塔克(Plutarch, 46-120 A.D.)
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散文家、傳記文學家及柏拉圖學派的知識分子。他生於位於德爾斐(Delphi)的北邊約30公里的奇羅尼亞(Chaeronea)小城,家世背景顯赫,幼時接受完整的通識教育,成年後出任各種職務,哈德良(Hadrian)皇帝授以希臘行政長官的高位,且終生擁有德爾斐(Delphi)祭司的殊榮。他平生著作極其豐碩,傳世之作為《希臘羅馬英豪列傳》(Plutarch’s Lives)和《蒲魯塔克札記》(Moralia)。其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其著名的《蒙田隨筆集》(Essais)即深受《蒲魯塔克札記》的影響。莎士比亞不少劇作則取材自《希臘羅馬英豪列傳》的記載,包括《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Antony and Cleopatra)和《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英國知名傳記家鮑威爾(James Boswell)尊其為「傳記之王」。
譯者簡介:
席代岳
陸軍軍官學校三十二期砲科,軍中服務四十年歷練各種指揮職和幕僚職,曾在三軍大學任教,退役後從事文字工作,譯作有《凱撒戰記》(麥田出版,2001;廣西師範大學,2003,簡體字版)、《鏖鬥的年代:1941-1975的美越關係》(麥田出版,2001)、《戰爭的罪行》(麥田出版,2002)、《羅馬帝國衰亡史》六冊全譯本(聯經出版,2006;吉林出版,2008,簡體字版)及《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三冊全譯本(聯經出版,2009;吉林出版,2009,簡體字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譯序(節錄)
《蒲魯塔克札記》一書包羅萬象,變幻無窮、題材博大,文字優美,內容包括七十八篇形式各異的隨筆、小品、雜文、對話、傳記、論述和信函,知識範圍涉及倫理、神學、哲學、政治、歷史、科學、醫葯、文學、音樂、戲劇和詩學,譽之全世界最古老的百科全書亦不為過。僅將論述的要點臚列如次:
一、歷史的傳承
自從第三次馬其頓戰爭(Third Macedonian war)結束,以及亞該亞同盟(Achaean Confederacy)解散後,希臘陷入悲慘的處境,所有的城邦完全喪失自由權利及政治獨立,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和屬地,昔日的創造才華和積極精神,全部在腐化害頹喪中消耗殆盡。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建立的龐大帝國,在他逝世不過一百八十年的時光,分崩離析化為烏有,人類接受羅馬一個城市的統治和支配。至蒲魯塔克誕生之際,希臘世界已淪為卑微和受到征服的土地,人口及疆域急劇減少,貿易和農業日益蕭條,人民的生活貧窮而絕望。再就文化的傳承而言,柏拉圖(Plato)、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季諾(Zeno)和伊庇鳩魯(Epicurus)望重士林,執文壇之牛耳,創建的學派為門人子弟全盤接受,逐代流傳,後人的心智被局限在前人的窠臼之中,詩人和辯士的華麗詞藻,無法激起進取的火焰,僅為追隨者不帶絲毫感情的抄襲模仿,要是有人敢於打破成見自立門戶,就被視為背離法統和正道,受到大眾的杯葛並鳴鼓而攻之。蒲魯塔克身為希臘民族最優秀的後裔,自幼接受哲學和文史的薰陶,唯恐希臘昔日的光輝在衰亡的過程,拋棄散離成為明日黃花。他相信一個偉大的民族歷經考驗,必然留下令後人景仰不已的豐功偉業,古代英雄人物的勇氣、智慧、剛毅和仁慈所遺事蹟,不能讓它就此湮滅無蹤,基於這個動機才開始許多傳記和隨筆的寫作。
本書有關歷史部分的記述是重點之所在,主要區分為三個部分:從第十五章到二十章共六章,記述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君王將相的言行,與我國《世說新語》的性質相近,只是為文平鋪直入,取材的範圍比較狹窄而已,其中有兩章特別提到古代的婦女,著眼點是愛國和英勇,真是巾幗不讓眉鬚。其次是第二十三章到第二十六章討論羅馬和希臘的成就在於命運女神的庇護,以及彼此的互動。再其次是傳記和評述,除了為希臘的十位演說家立傳,特別對希羅多德(Herodotus, 484-420 B.C.)的《歷史》(The Histories)進行非常理性的批判,吾人常言「盡信史不如無史」,就我國看來起因於鄉愿和怯懦,一切要「為長者諱」,修史的目標是對皇帝的歌功頌德;看來西方也逃不掉這方面的束縛,更多了一層惡毒的嫉妒之心。
古代的希臘和羅馬對於演說家都極其推崇,這些人也是「政客」和「律師」的代名詞,在行政及司法部門擁有權勢。作為一個演說家要精通「演講術」和「修辭學」,才能運用修飾的文辭、正確的語法、鏗鏘的音調、優美的姿態、崇高的風格和周詳的準備,在公眾會場陳述自己的論點和意見,獲得大家的認同和擁護。本書第五十八章〈十位演說家的傳記〉,所列舉的人物都是公元前五到四世紀希臘知名之士,其中伊索克拉底(Isocrates)、萊克格斯(Lycurgus)和笛摩昔尼斯(Demosthenes)更是個中翹楚,須知演說是當時進身的工具,雅典的城邦要靠辯論統治。笛摩昔尼斯留下的主要演說辭,像是〈論腓力〉(Philippic)共四篇、〈論奧林蘇斯人〉(Olynthiac)共三篇,以及〈論王權〉(On the Crown),皆為後世的議會政治帶來源頭的活水。
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紀,波斯王國和希臘城邦之間的長期戰爭,西方世界認為這是最早的歷史巨著,因此希羅多德被冠以「歷史之父」的美稱。作者雖然是出生於小亞細亞的希臘人,但並不堅持泛希臘愛國主義的觀點,只是頌揚雅典人的功勳,難免會得罪其他的城邦。蒲魯塔克在本書第六十章〈論希羅多德的《歷史》是充滿惡意的著述〉對他大肆攻訐,說起來是為他的祖先皮奧夏人(Boeotians)和科林斯人(Corinthians)討公道,其實這已經是過了五百年之後的事。即使《歷史》在開始四卷,記載了不少荒謬不經的傳說和神話,受到希臘史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嘲笑,但後半部對波斯戰爭的敘述,仍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許多事項可以為後世的發掘和研究所證實。
二、哲學的理念
蒲魯塔克雖然師事逍遙學派的阿蒙紐斯,他本人卻是一位折衷派的哲學家。他的思想體系來自不同的淵源,又能吸取各家的長處和優點,他從柏拉圖的學院學派打下哲學思惟的理論基礎,從亞里斯多德的逍遙學派習得邏輯和自然科學,從斯多噶學派堅持立身處世的原則,從伊庇鳩魯學派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從畢達哥拉斯學派養成與人為善的態度。這些不同的門派所秉持的主張,在這本書中可以得到合乎理性的解釋。斯多噶學派慣稱蘇格拉底(Socrates)是禁欲哲學的源泉和典型人物,受到季諾(Zeno)的身教言教終能發揚光大,特別是對事物保持聽天由命的態度,更能符合蒲魯塔克的行為模式,由於羅馬的哲學以斯多噶學派為主流,他加以駁斥也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抗行為。
羅馬時期的倫理學朝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一是追隨赫拉克利都斯(Heracleitus)、蘇格拉底和戴奧吉尼斯(Diogenes)的領導,將犬儒學派推廣為斯多噶哲學;另一種則源出德謨克拉底(Democrates)的學說,受到亞里斯蒂帕斯(Aristippus)的影響,將塞倫學派引入伊庇鳩魯學派;對折衷學派的蒲魯塔克而言,這是走向相互對立的兩個極端,所以他認為斯多噶學派的學說自相矛盾,其言論荒誕悖理,因此對它的一般概念提出反駁,這從本書第七十一到第七十三章,已有很明確的表示;同時他在第七十四章〈伊庇鳩魯不可能過快樂的生活〉以及第七十五章〈答覆科洛底(Colotes):為其他哲學家提出辯護〉,用很長的篇幅對伊庇鳩魯和他的門徒,進行極其嚴厲和無情的批判。時至今日,伊庇鳩魯學派或許已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誰知它所倡導的「原子論」竟然造成驚天動地的變化。
作者對於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和對話錄,不僅非常熟悉而且有精闢的見解,才會在本書第六十九章,對其《泰密烏斯篇》(Timaeus)有關「靈魂的出生」進行解說和分析,摘錄的原文僅是其中第三十五到三十六節一小段,卻能長篇大論拿出數字、立方體、音程與和聲、星球的位置、天體的運行等相關數據,運用等差中項和等比中項作為計算的工具,得到的數字就是最後的比率,如果不加以詳盡的明,真是如讀天書;雖然柏拉圖到了晚年,企圖否定畢達哥拉斯的論點,亦即哲學的理念都是數學的形式,但蒲魯塔克仍將數學當成唯一的標準。尤其是最後談到全音程和半音程,以及各種音程的比率,與在第七十八章〈論音樂〉討論的樂理完全吻合,同時衍生出和聲中項的運用,並得知和聲是由整體及於各個部分的和諧狀態。雖然蒲魯塔克有精確的演算過程,譯者在注釋當中盡量列出簡單的算式,還是不容易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義。所以個人認為還得閱讀《泰密烏斯篇》從第三十六到四十七節的後續各段,深入推敲極其奧密的論點,始能獲得完整的概念。
本書第二章〈年輕人何以應該學詩〉中,蒲魯塔克只是談到如何學詩,沒有討論詩的本質和原則,也未依循亞里斯多德在《詩學》(Poetics)中使用的方法,分析各種類別的體裁和風格(其實《詩學》一書主要的內涵和討論的重點,是戲劇而非詩文)。他只是把詩的閱讀和朗誦當成訓練的工具,讓年輕人有充分的準備以便爾後學習哲學。就作者個人的理念而言,年輕人在真正從事研究哲學之初,對於將要遇到的理論和學說,不至陌生得毫無所悉,從而對於哲學和文學構建起密切的關係。就狹義的字源學觀點而言,按照蒲魯塔克的說法,語言學或文獻學本身就是科學的分支,此一學門的本質並非對文學的領悟。若干現代的教育家將它當成新發現的疆域,經常發表這方面的論文。然而換個角度來看,蒲魯塔克提出強烈的主張,針對不同的體裁和風格,深入推敲字句的架構和精確表達為文的含意,就了解詩和戲劇這一類的作品,是乃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是蒲魯塔克有的地方過於穿鑿附會,難免讓人譏為畫蛇添足。
三、民主的真締
公元前五○八年克萊昔尼斯(Cleisthenes)在雅典建立民主體制,與希臘存在已久的君主體制度和寡頭體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雅典民主的基礎在於自由的思想,須知這個城邦是在帖修斯(Theseus)的領導之下,將不同的聚落結合而成,後來因四個愛尼亞(Ionia)部落的加盟,而產生十個新型部落的編組,所以賦予每個成員相當的自由,這是與生俱來的權利;其次是語文的統一,以及從而產生的哲學、藝術、戲劇、建築和科學,凝聚成同心合力的生命共同體;第三是法治的社會,無論是在城邦政治體制之下的五百人會議、市民大會或阿里奧帕古斯(Areopagus)會議或最高委員會,主要的功能在於制定和運用法律,且都能符合公正平等的要求。即便是陶片放逐制度,也是為了根除亂源,維護秩序井然的社會;第四是經濟的富裕,從資產階級的建立到重商政策的落實,以及屯墾區和殖民地的建立,莫不與城邦的財政和貿易有重大的關係。
我認為在這部書當中,有一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示,就是在第十三章〈七位哲人的午宴〉,提到當代的哲人對政府體制所稟持的理念,梭倫(Solon)認為民主制度使城邦的施政獲得非凡的成就,能夠發揮長治久安的效用,重點在於人人都不會受到罪行的傷害,更不要說受到傷害的人可以告發犯罪,從而處以應得的懲罰。畢阿斯(Bias)提及卓越的民主體制是人民對於法律的畏懼更甚於暴君。安納查西斯(Anacharsis)則肯定民主制度是人人皆獲得同等的尊敬,好壞取決於個人的操守和德行。
蒲魯塔克著重政治的實踐,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本書第五十五章〈為政之道的原則和教訓〉並不因為兩千年的時空間隔,損害到它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本章論及為政之道的基礎在於政策的抉擇,要重視民意的運用、教育和控制;政治家的演說和口才,要特別考量周詳、言之有物和事先作好準備工作;政治家追求治國之道要保持力行不懈的積極作為;政治家對屬下的運用,要能發揮長處和優點,避免受到蒙蔽和誤導;政治家對人和對事的方式,應如何堅定自己的立場,嚴守個人的分寸。另外,他討論到權力的運用和分配、對於反對黨和異議分子的態度,就是決不能讓真正的敵手或反對者沒有存在的餘地。在論及城邦的政治實務方面,很多地方與當前台灣的現況非常吻合,主要在於如何免除內部的爭執和對立、講究合作與團結,特別是要避免傲慢和排除嫉妒;最後他提到為政之道最偉大和最高貴的功能,在於促成社會整體進步和發展。
談起蒲魯塔克的政治理念,他認為只有共和國的民主政體是心目中最理想的制度,對於世襲的繼承和君王的專制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特別是寡頭政體所出現的僭主,更是他深惡痛絕,認為急須被撲滅的對象。要維持國家的獨立自主,必須運用選賢與能的方式,推舉有治國才華和道德勇氣的人士,組成元老院和政府。因此,蒲魯塔克對萊克格斯(Lycurgus)、努馬(Numa)、伯里克利(Pericles)和梭倫等偉大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帶著欽佩的神情給予最高的評價,至於當代開疆闢土的賢君名將,諸如亞歷山大、凱撒(Caesar)、亞傑西勞斯(Agesilaus)和蘇拉(Sulla),雖然建立舉世讚譽的霸業,旋起旋滅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
西元一世紀的希臘已經淪為羅馬帝國的行省,政治方面喪失發言權,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如果追根究柢,這是希臘各城邦之間因分化和內訌而遭到羅馬各個擊敗所致。只是在文化、藝術、語言、宗教、科學、生活方式等方面,希臘還能居於主導的地位,深受羅馬人的推崇和重視。我國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還是一個有力的政治實體,可以拿古代的希臘作為借鏡,能夠更有積極的作為;特別是內部不能陷入爭權奪利的黨派惡鬥,那就會完全喪失對外的競爭力量。
四、科學的實踐
本書探討科學的文字一共有七篇,包含的範圍擴及自然現象、月相、元素和原子,冷與熱、火與水、動物和植物,以及其他問題。例如第六十二章〈論月球的表面〉是古希臘對月球此天體一個綜合性的闡述,主要論及月球表面的結構、巨大海洋形成的反射,以及表面的地形和悶燒的火,並對尚未得知萬有引力之前,球體上面物體的存在和支撐的力量,做出最適合的解釋;他進而論及月球與地球之間存在自然律的關係,以及形成的介面和上下對等位置的考量,最後討論天體的運行和結構、光的反射作用、日與夜的區隔、月蝕和日蝕的形成,以及月蝕出現後月球表面的產生的現象。
另外,書中包含有史以來最早提及環保和污染的問題,以及對農業造成的損害之論述(參閱第十三章〈七位哲人的午宴〉第十五節)。而第六十一章〈自然現象的成因〉一共討論三十九個問題,都與動物、植物、食物、天候、水質和土壤有關。其中第四問題提到伴著雷電落下的雨水稱為「閃電之雨」,對於苗木的生長大有助益,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原因何在,那是雷電使氮氣離子化而可溶於水中,給植物帶來養分;然而古人就有這樣細密的觀察,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蒲魯塔克還提到潛水者將油含在口裡,到某個深度將它吐出去,可以增加亮度以便在水中看得更加清楚;須知當時在地中海收集海綿及在波斯灣潛水採珠,都是與民生有關的重要行業,當然會獲得這方面的經驗。還有章魚和變色龍可以改變體色,提出的論點都是透過觀察和驗證的結果。
Symposium是自古以來對話錄中常用的篇名,一般譯為《會飲篇》,柏拉圖和色諾芬(Xenophon)都以這個題目,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學者認為《會飲篇》是柏拉圖最偉大的兩篇對話之一。第七十七章〈會飲篇:清談之樂〉則是本書最長的一章,分為九篇,提出八十六個問題來討論。英譯本當中原來的目次是第五十章,可能會分列不同的冊次形成割裂,所以變更它的章次,列在最後第四冊。這一章有很多問題與科學有關,諸如老年人的視力和光的投射、先有雞抑或先有蛋、松露的生長和雷電的性質、音聲是空氣的振動和傳播、樹木的接枝、食物的處理和保存等等。特別是第四篇問題七「一個星期的天數用星球命名,為何不按從太陽起算的位置次序排列日期的先後?」本文雖然已經失落,但讀者只要參閱注譯,知道我們的星期日到星期六,英美的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和Saturday,乃至日本人的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這樣的排列方式是有它的理論依據。
最後,蒲魯塔克有兩篇專文討論動物,即第六十五章〈陸生抑或海生動物是否能更靈巧?〉及第六十六章〈野獸都有理性〉,從內文可以看出它的資料來源出自伊利安(Aelian)《論動物的習性》(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普里尼(Pliny)《自然史》(Natural History)以及亞里斯多德的《動物史》(History of Animals)、《動物的生殖作用》(Generation of Animals)和《動物的器官、行動和演進》(Parts of Animals, Movement of Animals, Progression of Animals)。其中有幾個重點值得我們注意:其一是當時的人士對於陸地和海洋的動物已有相當的認知,不僅用來分析牠們的行為,還可以評定牠們的智力,即使是特殊的狀況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其二是蒲魯塔克將人道精神推廣到動物身上,在伯里克利(Pericles)和提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的傳記中,對愛護動物一舉有生動的描述,我們只要學著對人類永懷慈悲之念,那麼對其他動物也會有惻隱之心。其三是希臘人始終對海豚有好感,多次提到牠們在海中救人的事蹟。
五、宗教的根源
無論是希羅多德的《歷史》、戴奧多魯斯‧西庫盧斯(Diodorus Siculus)的《希臘史綱》(Library of History),或蒲魯塔克的歷史觀,都認為希臘宗教的源頭是埃及,所以本書中他並未特別討論希臘的宗教,因為這已經成生活的一部分,沒有說明的必要。在談論埃及宗教時,他用了很長的篇幅仔細分析,發現埃及還是以傳統的風俗習慣為主,這方面與希臘是大相逕庭。讀者可以參閱第二十七章〈埃及的神:艾希斯和奧塞里斯〉,論及埃及與希臘宗教的關係、神性的尼羅河、善惡兩元論、宗教的哲學觀點以及動物崇拜和圖騰。
希臘宗教的重點在神讖,共有三章(第二十八章到第三十章)對它作詳盡的敘述。神讖在希臘的歷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像是波希戰爭期間,他們獲得神的指示,只要遵照辦理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蒲魯塔克特別提到神讖的式微與希臘民族的命運有密切的關係,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一位愛國人士,接受羅馬統治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情。第二十八章〈德爾斐的E字母〉主要在討論「五」這個數字的重要性,雖然阿波羅用「七」這個數字做代表,相較之下還是有所不如,因此作者得到的結論是希臘不應該有「七賢」而應該是「五賢」,其中兩位僭主伯瑞安德(Periander)和克里奧布盧斯(Cleobulus),必須剔除在外,所以他才會大玩數字遊戲,要把重要的項目都用五來表示,舉出很多例證說明,但若與我國的五行、五刑、五金,五官、五倫、五彩、五穀相比,顯得較為牽強。
我們仍舊擁有大量保存在希臘文學裡面的德爾斐神讖,諸如公元前五世紀波希戰爭期間著名的「木牆」(參閱希羅多德《歷史》第七卷141節),最令人激賞之處在於整段都是六音步英雄體的詩篇。更多有關神讖的記載,陳述的內容僅提到某人根據神明的指示進行的作為,或是獲得告知將要遭遇何種狀況,其實在各方面都受到相當的限制。我們無意衡量蒲魯塔克的史料是否真實,唯一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無法獲得蒲魯塔克失傳的作品《神讖選集》(A Collection of Oracles)(蘭普瑞阿斯目錄第一七一號),否則會有更豐富的資料作為進行研究的基礎。
蒲魯塔克在第二十九章〈德爾斐的神讖不再使用韻文的格式〉,討論希臘人最為推崇的聖地德爾斐,以及當地目前已經改變的習俗和處境。本篇隨筆最令人感興趣之處,不在於主題的寫作方式,而是隨興離題的自由風格。本章包含徵兆、機緣、歷史、哲學的吉光片羽,以及諸如克里蘇斯(Croesus)、巴都斯(Batus)、賴山德(Lysander)、羅多普(Rhodope)之類人物的奇聞軼事,最後才慢慢提到很多神讖使用散文的形式頒布,雖然在較早的年代都是富於音韻之美的歌謠,今日自稱可以用簡潔和清晰替換古代的晦澀和誇耀。
本書第十四章〈迷信〉值得我們重視,蒲魯塔克認為迷信和無神論是兩個極端,真正的宗教是處於兩者之間;這個部分提出精闢的見解,兩千年後的今天仍能對我們產生教化的作用。蒲魯塔克認為命運是一種主宰的力量,只是並非絕對控制一切,所以本書有五章從不同的面向來討論相關問題。第四十六章〈論命運〉則是一篇很好的學術論文,格式非常嚴謹,論點合乎理則,敘述層次分明,其中最重要的理論就是「積極的命運」和「真實的命運」;另外還將「可能」、「偶然」、「自主性」、「機會」和「自發」做出非常合理而嚴格的區隔;最後則談論「天意」的三種範疇以及與命運的關係,我們可以從本章得到很大的啟發。另外還要提一下第二十五章〈亞歷山大的命運和德行〉,全篇的論點在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成就完全是德行女神的鼎力相助,命運女神始終與他作對,他的成功就是一部「戰勝命運的奮鬥史」。
六、倫理的規範
古代的學者認為Moralia的原意是Ethical Essays「倫理學隨筆」,其中大部分完成在《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之前,所以內容會產生重複的現象,也可以說一種準備工作;我們讀完這兩本書常會有這樣的體認,蒲魯塔克是一個衛道之士,而非一個傳記或隨筆的作家,他的著述運用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和柏拉圖的哲學,所形成的宗教觀拿來教育當時的人民。Moralia 這部著作在古老的年代,就1672年的手抄本看來,僅僅包含二十一篇性質相近的倫理學隨筆,就是本書第三章到第七章以及第三十一章到第四十五章;後來加上更多的論述、雜文和書信,所以它的題目應以《蒲魯塔克的雜文、隨筆和書信集》為宜。
本書強調的倫理,並非狹義的倫理學只能定義為某種傳統、群體或個人所持有的道德原則;可以將社會所有規範、習俗、制度、格言、禮儀、行為標準和律法,都包括在倫理的範疇之內。古代希臘有關倫理的問題如同我國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以及個人的格物致知、修身齊家,如果僅就隨筆而言,這就是全書的重點所在,全書從第一章到第七章、第三十一章到第四十三章以及從第五十二章到第五十四章,共有三十三章之多。特別是第三十二章〈論倫理學的德行〉,他的論點是要將德行稱為倫理,甚或視為倫理,主要的區別來自沉思默想,亦即靈魂當中所包含的情緒以及它所形成的理性,進而查明它基本性質以及何以存在。
其中第三十五章〈論手足之情〉、第三十六章〈論子女之愛〉和第五十章〈愛的對話〉分別律定兄弟、父子和夫婦的關係,至於談到友誼的專論有三章之多,忠於城邦和民族的思想更是瀰漫全書,我們仔細推敲第十五章〈國王和將領的嘉言警語〉、第十六章〈羅馬人的格言〉和第十七章〈斯巴達人的格言〉的文字,得知古代的雅典人和斯巴達人,就英勇、公正、剛毅和虔誠這四項美德而論,較之羅馬人有過之而不及。隨筆能夠展示蒲魯塔克淵博的學識、華麗的詞藻和雅典的風格,現代學者認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羅馬受到文人雅士的欣賞和讚譽,無論的開始的呈獻和結語的奉承,要對羅馬人的統治歌功頌德一番,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本書第四十七章〈蘇格拉底的徵兆〉充滿倫理的要素,訴說師道的尊嚴、友誼的可貴、愛國的情操和赴義的勇氣,可以說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四個性質迥異的主題湊在一起,那是蘇格拉底的精神感召、第安諾爾(Theanor)的遠道來訪、泰瑪克斯(Timarchus))的洞窟歷險和起義志士的刺殺僭主,雖然情節各有不同,彼此的關係非常複雜,文字的敘述到是能夠一氣呵成,沒有給人帶來兀突之感。蘇格拉底的保護神不再僅僅具備象徵的義意,能夠落實於底比斯的光復行動,使得雅典的民主制凌駕君主政體和寡頭政體,給後世帶來無與倫比的影響力量。
七、社會的習尚
古往今來有很多狀況和情景相通之處,所謂「陽光之下無新鮮事」就是這個道理。當時的社會對同性戀抱持很寬容的態度,不僅是男色,就是孌童也已經蔚為風氣,連帝王都無法避免。這方面我國並不讓西方專美於前,無論唐漢還是更早的時代,都認可同性戀是解決性欲的權宜之舉,最重要一點是不會產生後裔,帶來繼承問題的煩惱,只有到宋朝理學大興,才從公開轉向暗中,清朝的相公和書僮都是此類產物。西方的女詩人莎孚(Sappho)以同性戀知名於世,她的出生地列士波斯(Lesbos)成為女同性戀的專有名詞。特別是當時對性的問題非常開放,提到戴奧吉尼斯(Diogenes)當眾手淫(參閱第七十一章二十一節),還說:「如果摸摸肚皮就能解決饑餓問題,那該多好?」當然這是犬儒學派憤世嫉俗的言論,其實餵飽肚皮得靠自食其力,不能僅摸摸就了事。
第七十七章〈會飲篇:清談之樂〉提到很多有關飲酒的問題,特別是立法對酗酒者給予重罰,酒醉鬧事者要戴上木枷示眾,想當年沒有交通事故尚且如此,我們現在要對駕車飲酒給予重罰,還沒有到戴枷示眾的地步,設若要能如此,必可收立竿見影之效。討論猶太人(Jews)何以不食豬肉(參閱第七十七章第四篇問題四),同為閃族(Semites)的阿拉伯人(Arabians)當然會有這種習慣,所以回教徒繼承傳統,也沒有什麼可怪之處,提出的論點非常合理,不帶任何迷信的色彩。還有就是第六十七章〈論肉食者鄙〉提倡素食,這是最早見諸文字的論點。
名人推薦:譯序(節錄)
《蒲魯塔克札記》一書包羅萬象,變幻無窮、題材博大,文字優美,內容包括七十八篇形式各異的隨筆、小品、雜文、對話、傳記、論述和信函,知識範圍涉及倫理、神學、哲學、政治、歷史、科學、醫葯、文學、音樂、戲劇和詩學,譽之全世界最古老的百科全書亦不為過。僅將論述的要點臚列如次:
一、歷史的傳承
自從第三次馬其頓戰爭(Third Macedonian war)結束,以及亞該亞同盟(Achaean Confederacy)解散後,希臘陷入悲慘的處境,所有的城邦完全喪失自由權利及政治獨立,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和屬地,昔日的創造才...
章節試閱
第七十七章 會飲篇:清談之樂
第一篇問題六:有關亞歷山大飲酒過量的傳聞?
參加者:菲利努斯、蒲魯塔克和其他人士
1 這次清談的題目與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有關,大家一致同意他並沒有酗酒的問題,只是花很多時間藉著飲宴與朋友交談。然而菲利努斯(Philinus)表示這種說法完全是信口開河,他拿出的證據是皇室的起居注,上面不斷有這樣的記載:「亞歷山大參加一次酒宴以後整天在睡覺。」有時後面還要加上一句:「次日仍舊如此。」雖然他的鹵莽大膽和暴躁多怒的性格說明他熾熱的體質,根據記載卻說他對性交不感興趣,還有就是一種撲鼻的異香從他的皮膚發散出來,結果是他的衣服帶有芬芳的氣味 似乎也指出他的火氣過大,如同肉桂和乳香產在世界上最乾燥和最炎熱的地區,按照狄奧弗拉斯都斯的說法,聚集在植物的枝葉當中多餘的水分,被太陽的熱力蒸發殆盡,才會有馥郁的香氣。傳聞提到凱利昔尼斯(Callisthenes)之所以引起亞歷山大的敵意,在於他不願與國王同桌用餐,免得每次都要大灌黃湯不醉不休。甚至就是一個巨大的酒杯,據說亞歷山大對它非常喜愛,每次傳到他的手裡還是將它放在旁邊,說他不願用亞歷山大的杯子喝酒,情願等阿斯克勒庇斯(Asclepius)的葯物對身體會更好。這些談話都與亞歷山大喜歡酗酒有關。
2 根據史料的記錄,發起戰爭對付羅馬人的米塞瑞達底(Mithridates),曾經贊助一些競賽,提供獎品贈給胃口最大和酒量最高的人士,結果他自己贏得這兩項的優勝,所以在當代人士裡面,他有千杯不醉之量所以獲得「酒神」的美稱。就我的意見他的綽號來自傳聞的故事,雖然舉出的理由很難令人口服心服。事實上當他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曾經被閃電擊中引起襁褓的燃燒,除了前額留下一個類似年輕人的傷疤,沒有接觸到他的身體,就是這個痕跡也被他用頭髪遮住。等到他成年以後,一道閃電落在身邊,這時他在睡覺所以擊中他的坐騎,通過掛在頭頂上面的箭囊,將裡面裝的箭全部燒焦。因此預言家宣稱他從弓箭手和輕裝部隊,可以建立最強的戰力;群眾將他稱為戴奧尼蘇斯,兩位都從閃電的霹靂聲中獲得同樣的經驗。
3 談話從這裡又回到飲酒過量的主題。拳擊手赫拉克萊德(Heraclides)算得上其中之一,這位運動員生在我們的父執那個時代,亞歷山卓人給他的暱稱是赫拉克盧斯(Heraclus)。他的海量已經找不到實力相稱的酒友,所以習慣上他在午餐之前,邀請民眾來與他喝一巡酒,另外有些人在午餐時陪他再喝,還有若干朋友在晚餐時與他盡興痛飲,最後來些新參加的人士進行餐後的狂歡作樂。每天飲宴的次序是第一批人員離開以後,接著是第二批客人的抵達,然後是第三批的輪班,第四批算是押尾。赫拉克萊德全程奉陪一路喝到底,下肚的酒量不管論杯論瓶一點都不會減少。
4 提比流斯(Tiberius)皇帝之子德魯薩斯(Drusus)的友伴當中,有位醫生的酒量超過他人,據稱他在參加宴會之前,先服下五六粒苦杏仁可以避免酒醉。如果他沒有採取預防措施,只要仔細在旁觀察,發現他過不了一會工夫就不勝酒力。有些人提出的見解說杏仁帶有刺激性,對於身體發揮輕瀉劑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來治療長在臉上的青春痘。要是在飲酒之前服下幾粒,他們認為的道理是所帶的苦味會刺激毛細孔,使得含酒的水分化為蒸氣的形式從頭部排放出來。就我的看法苦味的作用相當於一種乾燥劑,可以增加水分發散的速度。出於這種理由苦味在所有的味覺當中最不受歡迎(如同柏拉圖所說那樣,舌頭的微小靜脈血管通常軟柔而且間隔很大,苦味的乾燥作用使得組織的水分發揮,就會產生不自然的收縮 ),所以潰爛化膿的傷口,要使用帶苦味的葯劑可以保持乾燥,如同荷馬的詩句:「他用手壓碎一些味道很苦的葯劑,敷在傷口很快結痂阻止血液滲透,這種處方能消除兵器帶來的疼痛,讓英勇的戰士免於眼淚輕彈之譏。」荷馬提及苦的味道能夠發揮乾燥劑的作用可以說非常正確。婦女用來除汗的細微粉末同樣帶有苦味,讓人皺眉的感覺因為具備強烈的收斂作用,可以取代乾燥劑的功能。我提出最後的結論說道:「杏仁的苦味對酒發生克制的作用是很自然的事,身體內部的乾燥使得靜脈血管不致於擴大;一般意見認為酒醉在於靜脈血管的膨脹以及它的功能受到侵擾,這種見解可以獲得充分的證據,特別是發生在狐狸的身上:如果這種動物吃下苦杏仁還不讓牠喝水,很快唇乾舌燥因而死亡。」
第一篇問題七:為何老年人極其喜歡烈酒?
參加者:蒲魯塔克和其他人士
下面討論的問題是老年人為何極其喜歡喝烈酒,有些人認為老邁之人的體質較寒,在於很難保待溫暖所致;提到酒與水混合會變得更為強烈,這與前面所說的原因並沒有矛盾的地方。他們的爭辯很明顯看出是既陳腐且膚淺,對於因果關係的分析不夠適切而且失之精確。同樣狀況之所以發生,關係到老年人的感覺對其他剌激物的反應,特別是擔心各種器官很難使之興奮起來,非要額外加強刺激的能量不可。類似的成因在於身體的活力已經退化,整個系統受到虛弱和衰竭的打擊。因之一位老年人的口味偏愛辛辣之物;氣味對他的嗅覺有同樣影響,只有未曾沖淡而且濃厚的馨香,聞到以後才會愉悅。他的觸覺對於刺激逐漸麻木,即使有時受傷也不會感到疼痛。提到聽覺出現類似的狀況,一個音樂家在年老以後,雖然像鞭子抽擊極其高昂的清脆聲會損害他的聽力,也只有這種尖銳和剌耳的音響容易辨識出來。就像淬火使得鋼鐵有鋒利的刀刃一樣,生命的活力才會給身體的感官帶來敏銳的功能。等到這種狀況不再存在,身體變得更加虛弱,感官遲鈍使人如同一個弱智的傻瓜,需要元氣旺盛的刺激物,烈酒不過就是這一類的東西而已。
第一篇問題八:為何老年人在閱讀的時候要把書本放在較遠之處?
參加者:蘭普瑞阿斯、蒲魯塔克和其他人士
1 我為上個問題所提出解答似乎與視覺現象背道而馳,因為老年人要將書本放在距離眼睛較遠處才能閱讀,等到書本放在近處,反而字跡非常模糊。伊斯啟盧斯指出這點,所以他說道:「你要讀它移到遠處,放得近了看不清楚,雖然已是花甲之人,必須細心好好抄書。」索福克利用易懂的話對老年人說出同一件事:「聲音變弱印象不深。很難鑽入堵塞耳中,龍鐘老人要看遠處,眼前反而不辨西東。」如果說老年人的感覺要想有較好的反應,給予的刺激必須予以加強,為何在閱讀的時候他們無法忍受光線來自近處的衝擊?這時為了消除光線的明亮度將書本置於遠處,空氣就會發揮減弱的作用,如同水可以沖淡酒的濃度一樣。
2 有些人對這個問題給予回應,說是老年人將書本遠離眼睛,不是為了要使光線變得柔和;而是增加的距離可以包含和容納更多的光線,使得他們的眼睛和讀物當中的空間,能夠充滿明亮的空氣,當然就會看得更加清楚。還有人具備學院派的觀念,認可光線相互結合的說法 :那就是人的雙眼當中,每隻眼睛都有光線所形成的錐體從裡面擴散出來,這個錐體的尖端就是那隻眼睛,它的底部和基面將見到的目標包納起來,很可能這兩個錐體,在進行到某點之前呈現分離的狀態,到達較大的距離會合併在一起,出現在兩個眼睛的目標變成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兩個錐體同時接觸到目標,重疊的光線只能產生單一影像而不是兩個影像。因此年老的紳士將讀物靠近眼睛,視線無法結合起來,每個錐體分開光線的力量變得較為衰弱;等到為讀物放在較遠的位置,光線重疊可以增強視力,文字看起來更加清晰,如同人用兩個手合起來的力量,當然比單獨一隻手要大得多。
3 我的兄弟蘭普瑞阿斯表示他的意見,說是我們之所以能夠看見東西,完全靠著目標的外形造成的影像投射在視覺上面,雖然蘭普瑞阿斯並沒有讀過海羅尼穆斯(Hieronymus)的著作,並不了解他提出的學說,由於他稟賦過人所以類似的想法突然在腦海中出現。初次出現的形體碩大而粗糙,由於老年人的視力緩慢又僵硬,在近處會產生擾亂的作用;等到它們在空氣之中移動增加距離,形體的實質部分粉碎而消失,光的部分接近眼睛非常平順適合前進的通路,因而老年人的干擾較少對於形體更加容易明瞭。花的氣味也要經過一段距離,讓人聞到會感覺更為香甜,如果將它放得很近,好像香氣沒有那樣的純清和飄逸。同樣的道理在於氣味隨伴著粗糙的實質部分,在近處接受會破壞令人感到愉悅的香氣,要是來自相當距離,粗糙的實質部分整個會散落開來,氣味的純淨和清爽的部分由於質地較輕,就會保持原狀進入嗅覺。
4 我的立場是支持柏拉圖學派的原理,特別加以強調,說是從人們的雙眼中流出一種明亮的放射物,混合環繞目標的光線接受合併的作用,一個物體的形成是來自兩個光源,全部可以原封不動達成一致的要求。相互之間的調和按照相容和數量的比例,彼此不會出現壓制和破壞的效應,兩者聚集的恊和一致會創造出單一的能量,通過眼睛的瞳仁所以用的術語是「流動」,要是稱之為「光的放射體」或「光線」也未嘗不可;人在過了盛年時期以後,流動的過程變得衰弱無力,與外部光線的混合無法達成應有功能,反而造成視覺的分解和蜕變;因此老年人要將讀物放在離眼睛較遠之處,減弱外部光線所擁有的亮度,使之不致於過分的優勢和純淨,在與視線相遇之際能夠相稱進而發生交感作用。夜行動物的行為同樣符合這種現象,因為它們的視覺的強度不足,會被正午的光線所壓制和支配,特別是它們的視線在開始的時候,不但衰弱而且範圍狹小,缺乏與中午強烈光線混合起來的能力;夜間在一顆星的曚曨和暗淡的光線之下,這些動物的視覺器官投射出去的視線不僅足夠而且相稱,可以與外部光線結合起來產生視力。
第一篇問題九:為何洗滌衣物要用淡水而不是海水 ?
參加者:提昂、提米斯托克利、蒲魯塔克
1 密斯特流斯‧弗洛魯斯(Mestrius Florus)在他的家中設宴款待大家,評論家提昂向斯多噶學派的提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提出這樣的問題:克里西帕斯(Chrysippus)經常說起奇異和特殊的事情,像是「海水魚要是用鹽水浸漬會使肉質更加新鮮」,「剪羊毛的手法要輕柔,較之粗暴的方式更有效率」,「人們在齋戒之後,只要吃事先準備的食物即可,無須故意暴飲暴食」等等,為何他從來不作任何解釋?提米斯托克利的答覆是克里西帕斯會在不經意之間,用舉例的方式提到這些事情。我們對於喜歡的東西難免說三道四,通常很容易落入他的圈套,可以說是毫無理性可言;要是提到不受歡迎的事物,就會擺出無法相信的態度。這時他轉過頭來面對提昂,然後繼續說道:「閣下,你怎麼會無聊到問這些事情?如果你對他的解釋和說明,非要追根究底問個水落石出不可,那麼我勸你應該堅守自已的地盤,不要離營太遠以免落到下風。然而你到是可以告訴我們,為何荷馬要瑙西卡(Nausicaa)在河中而不是海裡洗滌衣物,雖然她的居處離海很近,而且喜歡海水的溫暖、清澈而且更加乾淨。」
2 提昂說道:「你向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亞里斯多德很久以前就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海水當中含有陸地上面帶進去的物質。這種物質的顆粒很粗已經散布整個海洋,與水混合使它帶有鹽分,因而海水容易支持泅水的人,就是很重的物體可以漂浮,淡水不含礦物質所以質量較輕,比重較大的物體就會下沉。特別是淡水沒有混合其他成分所以性質較純,滲入衣物所受的阻力較小,在通過的時候比起海水更容易將污垢溶解以後帶出。你難道不認為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有點道理?」
3 我說道:「話是沒錯,有些狀況並非完全如此。我看到人們通常用灰燼或蘇打使水變得很濃,如果手邊沒有這些東西,就用固體的粉末來代替;看起來陸地帶進海洋的物質用起來更為便利,因為粗糙的性質可以除去污垢,然而淡水的質量很輕,只能發揮微弱的作用,所以不能具備類似的功能。因而並非海水所含粗糙的物質妨害到這樣的作用,也不是海水的鹹苦減低洗滌的功效,由於這種性質可以打開衣物的細孔便於流通,然後把骯髒的污穢排除出去。任何東西只要帶有油質就難以清洗,同時它會附著在衣物上面;由於海水具備油類的性質,這就是用來洗滌所以功效不彰的緣故。亞里斯多德也曾經表示海洋帶有油脂。因為鹽包含脂肪的成分,會使油燈的燃燒更加明亮;海水要是濺洒在火焰上面,會產生閃動的光芒,老實說在所有的水體當中,只有海水的可燃性較為特殊,就我個人的看法,海水最溫暖也是基於這種道理。」「不僅如此,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前面提到的現象。洗滌的目的是為了使衣物變得清潔,大家可以明顯看出,凡是洗得最潔淨的東西乾得最快,用來洗滌的液體必須能使污垢分離,如同蒜藜蘆的根作為清瀉劑可以用來治病。淡水的質量較輕所以容易被太陽蒸發,帶鹽分的水較難乾燥,粗糙的性質使它附著在衣物的網狀組織之中。」
4 提昂插進來說道:「你這種說法真是信口開河,亞里斯多德在同一本書上提到,那些人在海裡把自己清洗乾淨,要是他們站在太陽下面,會比使用淡水乾得更快。」我回答道:「他是這樣說過沒錯,我認為你太過於相信荷馬,其實他是在說反話。奧德修斯在他的船遇難以後,很偶然的狀況下被瑙西卡看見,海洋將他浸得齷齪不堪。他對她的侍女說道:「姑娘們請站開免得淋到,我要把肩上的鹽漬沖掉。」然後走進河裡,他「從頭上洗去海水的泡沫。」詩人對於出現什麼情節了解得非常清楚。任何人從海裡離開來到岸上,站在陽光之下,熱力將最輕的水份蒸發殆盡,粗糙的鹽質殘留物仍舊附著在身體上面,形成一種帶有鹹味的薄膜,要拿可以飲用的淡水才能將它清洗乾淨。」
第一篇問題十:為什麼艾安蒂斯部落的合唱團在比賽中從來不會敬陪末座?
參加者:馬可斯、米洛、斐洛帕普斯、格勞西阿斯、蒲魯塔克和其他人士
1 薩拉皮昂(Sarapion)指揮李昂蒂斯部落(Leontis)的合唱團贏得比賽的優勝,為了慶祝這份榮譽特別設宴款待大家,我很榮幸被這個部落接納成為義子,所以能夠參加這場盛會,也有資格談一談目前比賽的狀況。斐洛帕普斯(Philopappus)王親自主持的關係,所以比賽的過程非常激烈,特別是國王極其慷慨,願意供應合唱團所需的物品,使每個部落都能參加。因為他與我們都是客人,喜歡談論也願意傾聽古代的掌故,可以說他求知若渴的精神與他的禮賢下士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2 評論家馬可斯(Marcus)對這個題目已經加以介紹。他提到西茲庫斯(Cyzicus)的尼安昔斯(Neanthes),說是在這位作家的《城邦傳說》(Legends of the States)一書中,記載艾安蒂斯部落(Aiantis)所能獲得的榮譽,在於他們的合唱團不會名列最後。他繼續說道:「這位作者根本不顧事實,就在他的作品中用輕率的態度寫出這段歷史;就情節的本末來看如果確有竄改偽造的情事,讓我們一起將它的理由找出來。」論點方面與他志同道合的米洛(Milo)說道:「要是資料確實錯誤又能如何?」斐洛帕普斯說道:「不可能!同樣狀況發生在我們身上,如同德謨克瑞都斯(Democritus)遭遇那樣,未始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好學到對任何問題喜愛追問到底。有次他吃一根黃瓜像是帶有蜂蜜的味道,就問他的廚娘在那裡買到這樣的蔬菜,當她說出是某一處花園以後,他馬上站起來要她帶他到那個地方去,廚娘聽了感到驚異就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道:『我一定要對吃出的甜味找到解釋,如果我看到生長的地方,也許就會真相大白。』「婦人帶著笑容說道:『請坐吧!事情是這樣的,我偶然心血來潮將黃瓜放在裝著蜂蜜的罐子裡。』」「德謨克瑞都斯裝出生氣的樣子說道:『那真是麻煩你了!如果我不把問題弄清楚找到解釋,吃起來好像這種黃瓜天生就應該有甜味。』」「讓我們不要拿避而不談做為藉口,當然就會在某些項目上面,讓人感到像尼克昔斯一樣的輕率,進行的討論即使沒有任何好處,還是可以讓口才獲得練習的機會。」
3 所有的人都開始讚譽提到的部落,說它的確是名不虛傳。馬拉松(Marathon)這個地方也當成話題,它是該部落的一個deme「選區」,據說哈摩狄斯(Harmodius)和他的文人雅集也都屬於艾安蒂斯部落,因為他們都來自阿菲德納(Aphidna),同樣是該部落的一個選區。演說家格勞西阿斯(Glaucias)提起馬拉松之戰,陣線的右翼交給艾安蒂斯部落負責;他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根據伊斯啟盧斯寫的輓詩,……說他們在那場會戰有極其卓越的表現。格勞西阿斯特別指出軍事執政凱利瑪克斯(Callimachus)出身該部落,這個人作戰非常英勇,投下他的一票選出密提阿德(Miltiades)負起指揮的責任,同時還支持密提阿德的決定,要求雅典人將全部力量投入這場會戰。對於格勞西阿斯所說的實情我還要加幾句話,證明凱利瑪克斯的確有過人的雅量;因為在艾安蒂斯部落召開的作戰會議當中,通過一項決議,軍事執政應該率領雅典人從事戰鬥,這也是他們對接到的敕令所提出的條件。還有就是這個部落在普拉提亞(Plataea)會戰更是勇冠三軍。基於非常明確的原因,艾安蒂斯部落的人士負責為西第朗(Cithaeron)的勝利獻祭,完全是遵守阿波羅女祭司的神讖,感謝司弗拉吉蒂德(Sphragitid)的精靈給予保佑,城邦供應奉獻的犧牲和其他所需的物品。我繼續說道:「雖然如此,你們還是可以考慮相關的事實,其他的部落同樣擁有很多榮譽,相信大家都知道,像是我所屬的李昂蒂斯部落,功勳位居前茅,各方面絕不會差人一等。雖然有個人的名字成為艾安蒂斯部落名稱起源,不可能為了安撫和平息這個人的怒氣,才使得這個部落的合唱團免於敬陪末座的裁定,各位可以想一想,要是堅持這種說法難道讓艾安蒂斯部落感到滿意?特拉蒙(Telemon)的兒子脾氣暴躁,還能容忍他的座次擺在後面,然而一旦受到激情和嫉妒的驅使,成為一個鹵莽得不顧身家性命的粗漢。因此,為了不讓他記仇或是懷恨在心,決定將使他蒙羞受辱的排名拿走,所以用他的名字為名的部落不會列在最後。」
第二篇問題二:為何人在秋天變得更為饑餓?
參加者:色諾克利、蒲魯塔克、格勞西阿斯和蘭普瑞阿斯
伊琉西斯(Eleusis)的神秘儀式結束以後,整個祭典到達最熱鬧的高潮,我們在公眾演講術教授格勞西阿斯(Glaucias)的家中用膳。等到其中有幾位先用完晚餐,德爾斐(Delphi)的色諾克利(Xenocles)如同往常一樣,開始取笑我的兄弟蘭普瑞阿斯,說他是「皮奧夏的老饕」。我為了幫助自己的兄弟,就對色諾克利發起口頭的攻擊,因為他贊同伊庇鳩魯的學說,成為忠誠不渝的擁護者,於是我說道:「閣下,快樂有它的限度和極致,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將痛苦除去。蘭普瑞阿斯推崇逍遙學派和畫廊學派先於學院學派,所以他必須主動出面為亞里斯多德作證,因為這位哲者說過,人在每年的秋季感到最為饑餓。他雖然提出支持這個論點的理由,只是我已經記不得了。」格勞西阿斯說道:「最好是大家用餐完畢以後,進行討論去把所說的理由找出來。」
等到餐桌清理乾淨,然後開始發言,格勞西阿斯和色諾克利兩人都把原因歸之於秋季的水果,只是每個人所持的理由大不相同。前者認為水果可以清理腸胃,空虛的體質產生強烈的食慾。色諾克利提到大多數水果具備色香味的性質,比起佳餚美酒更能使我們的肚皮感到饑餓。有人胃納不佳喪失食物的味道,只要吃一口水果,就能恢復原來的食慾。蘭普瑞阿斯的見解是身體的活動需要消耗養分,造成的虛弱使得體熱會因而消散,這在炎熱的夏季對我們的影響不大;秋天由於身體的冷卻和凝固作用,要將營養聚集和儲存起來,才能強化生長的過程。我為了不讓人認為我對談話沒有任何貢獻,提到夏天由於炎熱所以消耗較多的體液,我們變得更為口渴;自然界在氣候轉變的過程中會尋找其他的極端,如同慣常的方式,它會使得我們更為饑餓,要為身體的組織補充固體食物;然而沒有人能說食物本身對於形成的因果關係絕對不發生任何作用。從另一方面來說,準備好的食物不僅有麥餅、豆莢、麵包和麥粒,還有剛宰殺的產品,那是各種新鮮的肉類,牲口經過一年的飼養已經很肥,味道比起留存已久的醃製物更要美好,樂於讓人分享可以大快朵頤。
第二篇問題三:先有母雞抑或雞蛋?
參加者:亞歷山大、蘇拉、福慕斯、索休斯‧塞尼西歐
1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吃雞蛋,完全是夢中的情境作祟。雖然我不信邪偏要試試,結果一枚雞蛋的效果如同一個活躍的卡里亞人,睡覺當中出現的幻象是如此的清晰而頻繁。索休斯‧塞尼西歐舉行的晚宴當中,我的一位同伴懷疑我已經相信奧斐烏斯(Orpheus)或畢達格拉斯的信條,竟然把雞蛋當成一種禁忌,將它視為創造生命的第一原則,如同有些人看待心臟和頭腦,認為這些器官具備類似的功能。伊庇鳩魯學派的亞歷山大(Alexander)帶著調侃的意味,朗誦下面的詩句:「我們不能任性吃豆,像是吞下父母的頭。」表示的意義完全出於雙關語,有些地方的人民將雞蛋稱為kuamoi「豆子 」與 kuesis「安胎」;所以他們認為吃雞蛋與吃產自雞蛋的動物沒有什麼不同。我向一位伊庇鳩魯學派的人士作一番解釋,說是我所以不吃雞蛋的理由要是與夢有關,聽起來好像比理由的本身更難以讓人信服。所以我說我並不想否定他們的論點,雖然亞歷山大的多才多藝而且學識淵博,我還是將他取笑一番。
2 據本文的次序首先出現蛋與雞的問題,接著進入我門的談話之中,一個棘手的項目給研究者帶來很大的困難。與我有共識的蘇拉(Sulla)特別提到,即使再細微的題目都可以做為工具,用來動搖屹立不移極其穩固的事實,像是世界的創造和建立諸如此類重大的問題;同時他表示不願參加我們的辯論。接著亞歷山大非難這項探索所依循的理由,已經無法產生確切的解答。我的親戚福慕斯(Firmus)說道:「那麼此刻我們可以借用你原子論,創立的假定亦即細小質量是大件物體的元素和起源,同樣可以用來證明蛋的存在先於母雞;根據常理我們知道蛋的構造比較簡單,母雞是組織複雜和器官繁多的有機體。一般而論,原始成因最早出現,植物的種子就是一種原始成因;就某方面來說蛋比植物的種子要大,卻又比生它的動物為小。公認的發展過程存在於先天的優點和完美的長處之間,從種子到有生命的動物,自然的途徑所能獲得的中介發展就是蛋。他們提到動物體內最早形成的部分就是動脈和靜脈,可以用來支持舉出的理由,蛋之所以先於母雞而形成,在於包容物較之被包容物居於領先的地位。討論藝術的內涵,構思和概念的部分首先形成,接著是物體所有的細節能夠清楚的表達;基於類似的道理,雕塑家波利克萊都斯((Polyclitus)說起工作最困難的部分,在於指甲接觸到泥土的一剎那間。」
「事物的出現也是如此,自然界受到溫和的擾動慢慢有第一階段的成品,像蛋一樣沒有明確和實在的形狀;後來這個形狀接受外觀和輪廓,活在世間的動物因而產生。正好就如同毛蟲開始已經存在,乾燥以後組織變得脆而易碎,裂開的部分釋放出另外一種有翅能飛的生物,稱之為psyche『蝴蝶』;因而根據類比的法則,蛋作為生殖材料而存在於先驗的理論。每一種蛻變的過程當中,形體的產生有相應的因果關係,蛻變必須優先於形體,形體則是蛻變的結果。樹木上面發現的「樹皮甲蟲」即「鑽木蟲」,它們生長在木頭裡面,何以基於潮濕的原因會成比例的腐爛和分解。沒有人能夠認定這是正確的主張,亦即事物的存在與它的形成不具困果關係,也與時間的先後毫無序位的差別。然而如同柏拉圖 所說那樣,由於事物都有根源,用來養育它的東西都已存在。所以萬事萬物無論創造始於何處都有它需要的材料。」福慕斯露出笑容接著說道:「還得多講幾句,奧菲烏斯的神聖教義:『我必須一再叮嚀讓人們明瞭真理,』,不僅宣稱蛋的存在年紀要較母雞為大,同時他的貢獻在於絕對的原生性超越所有的事物,而且沒有任何例外。如同其他的準則,希羅多德(Herodotus)所說:『讓虔誠的沉默能占上風。』怎麼說都不太像是一種神秘的口訣。雖然世界包括很多種類的生物,有人可能會說,從蛋中孵出來的種類不會很少。相反的是從蛋產生空中和海洋無數的動物,就是拿陸地的動物來說像是蜥蜴;還有凶狠的爬蟲像是鱷魚;兩隻腿的動物像是鳥類;還有蛇類的沒有腿和腳;長有很多隻腳的蝗蟲。因此戴奧尼蘇斯的奉獻儀式,將蛋尊為神聖的象徵,並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在它的內部孕育和包容的事物難以列舉。」
3 到福慕斯說完話以後,塞尼西歐特別指出,最後的項目完全出自福慕斯的想像,也是他首先要反對的要點。他繼續說道:「福慕斯,請不要妄自菲薄,現在你不是在諺語上面開一扇門,而是將全世界打開放在我們眼前。要知道這個世界先驗存在的任何事物,實際上在所有事物當中具備最完整的特性,因而它能支持我提出的理由,亦即完整早於非完整合乎自然之道;如同完美之先驗存在於缺陷;或整體之先驗存在於部分。要說部分的存在於根本沒有部分之前,這種觀點可以說是毫無道理可言。因而沒有任何人能說人是精液的一部分,或者母雞是蛋的一部分。我們到是應該說蛋是母雞的一部分而精液是人的一部分;因而蛋和精液各自後於母雞和人,能從母體獲得繁殖的能力。然後追本溯源完全是大自然所賜的恩惠。萬物都需要歸屬到各自的種類,因而它們的意願是與其他的種類形成分離。事實上,未來發展的原動力已經受到限制,需要生產同類的產品,凡是沒有生存和無法生存的東西就沒有需要。」
「毫無疑問我們看到的蛋是自然形成的組織,缺欠像動物所擁有的軀體和架構,以及所有的器官和脈管。地面出生的蛋不值得在書上大登特登,詩人提到坦達里烏斯(Tyndareus)的兩個兒子,都是從天上降落的蛋裡面生出來。然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地面生產的動物已到達完整和完美的程度,像是埃及的老鼠 和到處可見的蛇、青蛙和蟬,如同現存的成果是一種外來的異質,無關乎最初成因和能量。奴隸戰爭 期間的西西里,大量血液和未經埋葬的死屍污染地面,繁殖不計其數的蝗蟲像是爆發出來一樣,散布到全島每一個角落,啃吃的結果是摧毀所有的農作物。這些動物從地裡生長出來,它們從土壤當中吸收養分,可以創造出一種有助未來發展的殘餘物,產生的刺激作用使得相互吸引,增加交尾的次數,為了繁殖後代自然是卵生,還有一些是胎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動物從地表獲得最初的根源,然而卻從相互之間的關係和運用不同的方式,履行各自發展出來的生殖作用。」
「通常會有『子宮的存在先於婦女』的說法,子宮對於嬰兒有如雞蛋對於小雞,都在裡面受孕然後獲得生命。因而誰能提出問題說是為何蛋不存在而家禽可以出生,這與問到男人和女人何以出生在生殖器和子宮存在之前,又有什麼不同。真正的原因在於絕大多數的部分與整體同時存在。唯有各部分的生存才有能量,有了能量才有活動,有了活動才有結果。精液和蛋是各部分的生殖能量獲得的結果,因而隨之是整體的創造。還要考慮下面的說法:正如同食物的消化不可能先於動物本身的存在,精液或蛋也不可能發生類似的現象。我認為某些消化和移轉的作用是常有之事,自然界不會擁有動物的食物所形成的殘餘先於動物本身的存在。儘管如此,精液可以提出符合第一原則的要求,蛋卻無法滿足第一原則的定義(因為它不能存在於前),也不能具備整體的性質(因為它的非完整)。」
「那麼我們不能說一個創造物的出生沒有可以關連的基本原則,然而我們可以說生殖的原則在於能量引起事物最早的變化,能量使得結合和交媾獲得豐碩的成果。我們認為蛋與血液和奶汁一樣,都是動物消化養分以後的產品,沒有看到蛋的形成是來自泥土,只有它的結構和製程發生在活著的動物體內。單性繁殖的生物可以說是不計其數,鰻魚就是其中之一,人們捕獲很多這一類的魚,從來沒有發現精液或卵,即使將一個地方的水全部排乾,泥土也都刮除,等到水聚集起來,又有活的鰻苖出現。無論生殖所需要的別種因素為何,出現的時間當然會比較晚一些,即使現在形成的個體與來自別的成因有所區隔,必然優先於原始的創造物。鳥在產卵之前先要結巢,婦女在分娩之前先要準備嬰兒的衣物,你不能說鳥巢的存在先於卵而衣物的存在先於子女。」
「柏拉圖說『大地無須模仿婦女而是婦女以大地為師,』 所有的雌性動物都是如此。可以獲得同樣的推論,最早的動物從大地出生,完全成長和自給自足來自母體的完美和力量,因為自然界的弱勢無法對母體做出進一步的設計和安排,所以大地的生殖過程不需要具備此種功能的器官、翅鞘和脈管。」
第七十七章 會飲篇:清談之樂
第一篇問題六:有關亞歷山大飲酒過量的傳聞?
參加者:菲利努斯、蒲魯塔克和其他人士
1 這次清談的題目與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有關,大家一致同意他並沒有酗酒的問題,只是花很多時間藉著飲宴與朋友交談。然而菲利努斯(Philinus)表示這種說法完全是信口開河,他拿出的證據是皇室的起居注,上面不斷有這樣的記載:「亞歷山大參加一次酒宴以後整天在睡覺。」有時後面還要加上一句:「次日仍舊如此。」雖然他的鹵莽大膽和暴躁多怒的性格說明他熾熱的體質,根據記載卻說他對性交不感興趣,還有就是一種撲鼻...
目錄
第一冊
譯序
第一章 子女的教育
第二章 年輕人何以應該學詩
第三章 論課堂的聽講
第四章 如何從友人當中分辬阿諛之徒
第五章 人之如何自覺於德行的精進
第六章 如何從政敵獲得好處
第七章 論知交滿天下
第八章 機遇
第九章 善與惡
第十章 致阿波羅紐斯的弔慰信
第十一章 養生之道
第十二章 對新婚夫妻的勸告
第十三章 七位哲人的午宴
第十四章 迷信
第十五章 國王和將領的嘉言警語
第十六章 羅馬人的格言
第十七章 斯巴達人的格言
第十八章 斯巴達人的古老習俗
第十九章 斯巴達婦女的嘉言懿行
第二十章 勇敢的婦女
第二冊
第二十一章 羅馬掌故
第二十二章 希臘掌故
第二十三章 希臘與羅馬類似的故事
第二十四章 論命運女神庇護羅馬人
第二十五章 論亞歷山大的命運和德行
第二十六章 雅典人在戰爭抑或在智慧方面更為有名?
第二十七章 埃及的神:艾希斯和奧塞里斯
第二十八章 德爾斐的E字母
第二十九章 德爾斐的神讖不再使用韻文的格式
第三十章 神讖的式微
第三十一章 德行是否能學而致之?
第三十二章 論倫理的德行
第三十三章 論憤怒的自制
第三十四章 論寧靜的心靈
第三十五章 論手足之情
第三十六章 論子女之愛
第三十七章 惡習是否足以引起不幸
第三十八章 靈性之愛是否較之肉體之愛更有價值
第三十九章 言多必失
第四十章 論做一個多管閒事的人
第四十一章 論愛財
第四十二章 論羞怯
第四十三章 論嫉妒與憎恨
第四十四章 論不會得罪人的自誇
第三冊
第四十五章 論天網恢恢之遲延
第四十六章 論命運
第四十七章 論蘇格拉底的保護神及其徵兆
第四十八章 論放逐
第四十九章 安慰拙荊
第五十章 愛的對話
第五十一章 愛的故事
第五十二章 哲學家應與掌權者多多交談
第五十三章 致未受教育的統治者
第五十四章 花甲老人是否應該忙於公務
第五十五章 為政之道的原則和教訓
第五十六章 論君主政體、民主政體、和寡頭政體
第五十七章 何以吾人不應借貸
第五十八章 十位演說家的傳記
第五十九章 亞里斯托法尼斯和米南德的綜合評述
第六十章 論希羅多德的《歷史》是充滿惡意的著述
第六十一章 自然現象的成因
第六十二章 論月球的表面
第六十三章 論寒冷的原則
第六十四章 火或水是否能發揮更大效能
第六十五章 陸生或海生動物是否能更為靈巧
第六十六章 野獸都有理性
第六十七章 論肉食者鄙
第六十八章 柏拉圖學派的論題
第六十九章 論柏拉圖《泰密烏斯篇》有關「靈魂的出生」
第七十章 「論柏拉圖《泰密烏斯篇》有關『靈魂的出生』」的概述
第四冊
第七十一章 論斯多噶學派的自相矛盾
第七十二章 斯多噶學派的言論較之詩人更為荒誕悖理
第七十三章 對斯多噶學派一般概念的駁斥
第七十四章 伊庇鳩魯不可能過歡樂的生活
第七十五章 致科洛底:為其他哲學家提出辯護
第七十六章 「隱士生活」難道是明智的選擇?
第七十七章 會飲篇:清談之樂
第七十八章 論音樂
附錄
蒲魯塔克作品目錄
英漢譯名對照
漢英譯名對照
第一冊
譯序
第一章 子女的教育
第二章 年輕人何以應該學詩
第三章 論課堂的聽講
第四章 如何從友人當中分辬阿諛之徒
第五章 人之如何自覺於德行的精進
第六章 如何從政敵獲得好處
第七章 論知交滿天下
第八章 機遇
第九章 善與惡
第十章 致阿波羅紐斯的弔慰信
第十一章 養生之道
第十二章 對新婚夫妻的勸告
第十三章 七位哲人的午宴
第十四章 迷信
第十五章 國王和將領的嘉言警語
第十六章 羅馬人的格言
第十七章 斯巴達人的格言
第十八章 斯巴達人的古老習...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