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2009年美國讀者最愛選書獎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四顆半星好評推薦
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教授 吳靜吉
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 郭特利
──實用推薦
紐約銀行行銷溝通部門副總裁 金‧奎蒙德‧德拉洛加
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專文推薦
美國讀者書評一致同意: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職場人際關係「博士」告訴你:
世上沒有難搞的人,只要搞懂溝通,就能掌握選擇權,為自己取得優勢!
本書作者被美國多所企業讚譽為職場人際關係「博士」,她以多年企業諮詢以及教學經驗,整理出5大溝通祕訣,不但可免除人際關係之苦,避免溝通會發生障礙和衝突,而且從此改變人生。
五個溝通秘訣如下:
祕訣一:凡事以我為主!
我們無時無刻莫不以自己為主,所做的每件事都受到此魔咒影響,並且在自己和他人之間還有一層「心靈濾網」,濾網上堵塞著各種個人經歷、是非觀念、行為偏好、價值觀等等,因此我們很難完全了解彼此的立場,所以先認清楚這個事實,觀察別人也觀察自己,練習不要凡事都只想著自己。
祕訣二:行事風格大剖析
行為模式對於溝通的方式影響深遠,瞭解彼此的行事風格差異,調整自己的處事方式,改變與別人的互動,就更有機會讓對方理解我們。人的行為模式可分為D(支配)、I(人際)、S(穩定)、C(服從)四種類型,透過量表分析可以認識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模式,從而思考如和與不同類型的人應對,提升溝通效率。
祕訣三:價值觀才是老大
行為模式背後真正的操盤手是價值觀,人有六大核心價值,包括功利型、個人型、理論型、社會型、傳統型,以及美感型。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自己的優先順序。行事風格可以互相配合,但價值觀順序卻不能動搖,不小心踩到對方的地雷,溝通馬上就宣告破局。仔細觀察,搞清楚對方的價值觀,才能發揮你的影響力。
祕訣四:別以為我懂你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讀心術,溝通之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讓對方了解你的需求以及溝通的目的,免得雞同鴨講。另一方面,別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要專心傾聽對方話語的真正含意。要放下預設立場,不要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一方。
祕訣五:「我很好」,才怪
不要堅持自己永遠都是對的,也不必靠著貶低他人來成就自己,多跳脫出自己習慣扮演的角色,多多觀察自己與別人的互動,客觀看待日常生活生大小事務,才能更認識自己、也能更瞭解周遭的人,展開真正的人際交流。
每個秘訣之後各有練習步驟,只要持之以恆操練,必定解決大部分的人際紛爭:
◎跟難搞的人相處,不要被他們難搞的天性打倒
◎跟惱人的上司和討厭的同事建立正向良好的關係,讓他們沒有你就不行
◎面談的時候,能聽出對方話裡隱藏的真實線索,更清楚對方的想法
◎真正了解買家的心理,和顧客之間更有默契
◎成為建立團隊的人,把工作做好
◎建立更有效率的人際關係
作者簡介:
貝佛莉‧弗萊辛頓(Beverly D. Flaxington)
先前已經出過兩本暢銷書,同時也因本書獲得「讀者最愛選書」金獎肯定。她擁有多重身分,包括知名諮詢顧問、催眠治療師、個人與職業訓練師、作家、大學講師、企業講師、行為學專家、企業家,以及企業發展專家。
她專門研究人類行為學,也發展出一套非常有效率的改變行為的模式──「S.H.I.F.T.」,多年來已經幫助了上千名讀者及上百家企業,改變他們的人生,並且讓他們的事業更成功。許多人稱她是自信訓練師,也讚譽她為職場人際關係「博士」。
譯者簡介:
蔡孟儒
台大外文系畢,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歡迎指教:tsaidatsai@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作者提到,曾在學校開設「如何對付難搞的人」這門課,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我常跟人討論的內容。更讓我讚賞的是,他開宗明義以改變自我為起點,才能展開成功的溝通。
我是臨床心理師,常把工作重點放在家庭,家庭中的溝通僵局,是負面情緒的主要核心。延伸來說,現代人際互動頻繁的社會,壓力、焦慮、憤怒、憂鬱……等讓人求助的原因,大部分跟人際有關,像是伴侶、親子、同學、師生、工作夥伴……等。對我來說,學習了解自己、了解別人,確實是心理治療要能成功的第一步。
作者提到:「為什麼最親近的人反而能把我們惹毛?因為他們是最了解我們的人。這些人有的是機會,近距離觀察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外在世界,不論有意無意,他們總是可以把我們想藏起來的那一面攤在陽光下。但是這麼做會使我們因為自我形象受損而惱怒不已,反而白白錯失審視內在自己的機會,導致雙方陷入溝通不良的惡性循環。」
於是,家庭成了戰場,家庭中的成員沒有人是贏家。一度讓迷航的船隻停泊補給的溫暖家庭,變成北風呼嘯的寒冷天地,天倫樂從此遙不可及。
作者所提的第一個祕訣,正是佛家所云,證得大智慧的第一關──破我執。她建議跳出自我的小框框,練習積極聆聽──專心傾聽對方想傳達的訊息,不隨意打岔回嘴。她也引用了行為改變的研究,至少要練習三週,我們才能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
然後,她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人我互動的盲點:「我們關心的焦點重心都是與自己有關的事。我們常掛在嘴邊說這是我們家、我們孩子、我們的朋友,或是我們國家,但重點往往是我們自己。如果家人、孩子、朋友願意從實招來,他們會說:『其實看得出來都是為了自己。』」
換種講法,這正是我所幫助的孩子們,用行動或言語,對著父母所明示、暗示的話,「其實你是為了你自己!」
影響力愈大的人,愈應當謙卑,帶動他人和諧共處,這是我們東方哲學所珍視的價值。因此,我們改變自己,跟對方學習對待他們的方式,或許能讓對方的態度好轉。透過悅納自我,巧妙地切換演員與觀眾的角色,重新看待人我互動的戲碼,我們能編寫出不同以往的劇本。
我們常從他人身上,看到自己投射的意象。某些人的行為之所以會踩到我們的地雷,通常是因為這些地雷,埋藏在我們對自己最深的不滿裡。
她這麼說:「我十二歲的女兒就是很好的練習對象,她最拿手的就是惹媽媽生氣。」可是,她個人的成長彌足珍貴,「透過母女互動我才得以深入認識自己的角色。」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對於當局者的執迷不悟,她也指出了一條走向光明的路-在情緒的浪頭上,學習暫時停止,等待三天後風平浪靜,再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
有時候,溝通需要先做功課,特別是要討論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得幫對方想,我這樣講,對方能聽懂嗎?是對方想要聽的話嗎?我清楚對方嘗試表達的重點嗎?我們以尊重、同理為鑰匙,能更和諧地開啟溝通大門。
作者提出的溝通良方,對我的臨床工作甚有助益。社交衝突的雙方,常因認知落差太大,又無力緩解,日積月累形成糾結成團的情緒。
我認識一對無法溝通的母子,由於機緣巧合,我有幸跟雙方懇談。父親因重病過世,家中尚有年幼的弟弟,因此正處青春期的哥哥亟欲長大,想以一己之力保護這個家。媽媽則希望一手包辦嚴父慈母的工作,把哥哥的行為表現視為青少年的叛逆,常以重話管教。
如今,哥哥已成年,雙方對彼此言行的錯誤解讀,沒有機會被澄清,演變至今已成僵局,一碰觸就會瞬間燃起家庭風暴。可惜,雙方並未針對此溝通困難求助,我也只能相互傳達善意,期待有前嫌盡釋的一天。
「如果,這位媽媽能學到溝通的五個祕訣,不知該有多好?!」看完這本書後,我這樣想,「就算無法回到過去,即使現在開始,順暢溝通,依然有機會重新凝聚家庭的向心力」。假如跟我一起努力的家庭,也能按照書中的步驟,反覆練習,那麼,我的工作量起碼會少一半。
如此說來,這本書,就是我的協同治療者,無誤。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推薦序二
我很榮幸能為本書提供專業視角的評論。當初翻閱本書是想看看我們的客戶是否會感興趣,沒想到就此一頭栽進書裡探討的溝通概念,而且迫不及待想在生活中實踐。
舉例來說,一旦我們認清大部分的人都戴著「凡事以我為主」的濾網生活,人際關係便立即空出一塊自由天地,我們不必再因別人的舉動煩心,也不必再為了別人不理解自己的觀點而難過。將這些無謂的煩惱拋諸腦後,人際關係自然改善。真心聆聽他人的需求和動機,抱持正向同情心,共同打造解決方案,雙贏局面不再遙不可及。小貝在書裡提及的溝通觀念對我的人生有全方位的幫助,包括與家人、客戶和同事的關係皆受惠良多。本書堪稱實用又不失幽默風趣,在此向各位大力推薦!
紐約銀行行銷溝通部門副總裁金‧奎蒙德‧德拉洛加(Kim Guimond Dellarocca)
國際媒體好評推薦
「人類是難以理解的奇怪生物,就算自己就是人類也不完全了解。本書能夠指引每一個人,幫助大家更了解每天遇到的各種不同的人。弗萊辛頓有數十年的經驗,鼓勵讀者接受她的建議,應用在需要的時候,從更有同理心到避免錯誤,這本書確實非常值得推薦閱讀。」──中西書評(Midwest Book Review)
「作者定義了何為成功的關係,並說明如何培養這樣的關係……她的書讀來輕鬆愉快,能真正指引你的思考……並改善你的生活。」──喬丹‧瑞奇(Jordan Rich)/知名媒體人‧波士頓WBZ電台主播
「為了擁有成功的事業、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和諧的家庭,能夠有效溝通是重點,你必須清楚明白別人想跟你說什麼。……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新溝通模式,書中的資訊能讓讀者更容易成功。讀者會學到如何理解別人說話時背後的真正涵義,同時也能學會如何有效地告訴別人你真正想說的話。這個新的模式聽起來很新鮮、容易理解,而且又有效,可以消除成功路上常見的所有障礙。」──尼爾森(B. Nelson)/專業書評
「這本書真的可以讓人停下來好好思考,檢視一下自己的溝通風格和對人際關係的影響。我們都是透過一個透鏡來看世界,這也會影響我們跟別人的互動,弗萊辛頓在這本書裡解釋得非常清楚。或許最重要的是,她還教導我們如何調整這個透鏡,好擁有更正向積極的生活,這是最有用的一點。……這本書讀起來相當輕鬆,但是內容很有料,還引述真實案例,想必大多數人都有經驗。但是大家不熟悉的是作者分析事情的角度,她讓我們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人類行為脫軌。」──史考特‧莎科(Scott C. Sacco)/市場行銷與溝通專家
「如果要了解別人、與別人相處,那你一定要讀這本書。我們有多少次對於跟同住或者共事的人相處感到困擾?現在這本書就是清楚的指引,幾個簡單的步驟就告訴我們要如何處理與別人的互動關係,而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書,或許,這樣一來,這個世界就會更和諧美好。」──戴維斯(B. Davis)/專業書評
讀者好評
「這本書太棒了!書中的建議實在很受用,讓讀者知道如何有效解決溝通問題。她的書一定要讀!」──羅柏‧席格(Robert B. Segal)/金融顧問
「這本書是那種你讀了一次之後,還會經常回頭溫習的好書。我建議天天都要讀一遍。」──南希‧亞薇祖(Nanci Arvizu)/書評網站Page Reader站主
「我愛這本書。能夠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做、為什麼別人會那樣做,還有自己如何影響別人的反應,我覺得非常有幫助,可以讓人更有警覺,改變自己的行為。……自從我讀了這本書,我就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這些方法,不管是在工作上或個人生活,我很高興宣布:這些祕密真有效!」──里烏(V. de Leeuw)/知名部落客
名人推薦:推薦序一:
作者提到,曾在學校開設「如何對付難搞的人」這門課,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我常跟人討論的內容。更讓我讚賞的是,他開宗明義以改變自我為起點,才能展開成功的溝通。
我是臨床心理師,常把工作重點放在家庭,家庭中的溝通僵局,是負面情緒的主要核心。延伸來說,現代人際互動頻繁的社會,壓力、焦慮、憤怒、憂鬱……等讓人求助的原因,大部分跟人際有關,像是伴侶、親子、同學、師生、工作夥伴……等。對我來說,學習了解自己、了解別人,確實是心理治療要能成功的第一步。
作者提到...
章節試閱
祕訣一
凡事以我為主
「凡事以我為主」的魔咒
噢,講到第一個祕訣,老實說,我們可以就此打住不談,就讓宇宙間所有的祕密一併塵封於此,我們就不必面對難堪的事實。但這不是這本書的目的。事實就是我們整天無時無刻都在重複一句魔咒:「凡事以我為主!」但卻毫無自覺。所謂重複並不是真的對自己喊話,而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這句魔咒影響。
這句話擺明了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乎自己,一般人恐怕很難接受這種觀念,畢竟沒有人願意相信自己是如此自我中心的人。不過,如果誠實以對,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每個思路念頭、每次體驗經歷,都會染上名為「自我」的色彩。
「凡事以我為主」究竟代表什麼意思?我們真的很執著於自我嗎?答案是:沒錯。歸根究柢,每個人在無意間都會透過自我的鏡頭看外在的世界。這不是刻意營造的結果,也不表示我們就是壞人,一切其實別無選擇,因為我們根本沒意識到,也不曉得為什麼會是這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一番歷練,憑著自己的見解和角度構成處世的觀點,每當我們遇見新的事物,這套觀點就會影響我們對新事物的感受。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所說所為都必須接受這套觀點,這層機制我稱之
為「自我機制」。
堵塞不通的心靈濾網
這個自我機制就是我們在自己和他人之間築起的一層心靈濾網。你大概會問,我又不是空氣調節機或烘衣機,為什麼會有「濾網」? 哎,只可惜我們不是空氣調節機,否則就能隨時取出濾網,洗滌心靈。如果真能洗淨濾網,每一次我們遇上新的事物,都將會體驗到全然新穎的感受,而非重演過去的閱歷。不過,人類和空氣調節機不同,我們的濾網是隱形的。假設可以取出濾網在日光下檢視,看清濾孔內的堵塞物,我們便能領悟到一點:不管面對任何事物,我們就是不可能、也沒辦法忽略「自我」的濾網來看待一切。
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盡力想保持客觀,但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人看待任何事物都會先透過一顆叫做「自我」的鏡頭,也就是我們的濾網,而且各種期待、信念、考量和需求也會在無意間滲入個人觀感。
濾網上的堵塞物可說是五花八門,包括個人經歷、世界觀、是非觀念、行為偏好,以及價值觀(這個留待「祕訣三」再詳述),其他堵塞物則因人而異,星座占卜或數據調查結果也可能混雜其中。總之,有件事毋庸置疑:我們的濾網都早已經堵塞住了!
若將心靈濾網想像成真的濾網,會發現濾網其實時時刻刻都橫在自己與他人之間,我們根本無從看清眼前的人事物。正因為我們各自擁有自己的一道濾網,清不乾淨,也無所謂客觀,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會出現問題。
想像一下,兩邊的心靈濾網各自塞得滿滿的,卻冀望能搭起橋樑,企圖深入了解對方,這樣的狀況是否有可能?。若世上因此真有溝通成功的例子,那只能說是奇蹟降臨了。人們想要相信自己可以站在對方的立場,用開放、廣闊的胸襟接納對方,然而實際上,所有人際互動都一定會受到濾網影響,我們只能透過自身的觀點接收對方的一言一行,透過濾網體驗生活中的一切。
坊間絕大多數的心靈勵志書都告訴讀者,只要我們「易地而處,將心比心」,就能敞開溝通的門扉,進而了解他人。好,這方法聽起來是還滿管用的,但是,如果我的「地」如同我的濾網,只專屬於我個人,無法共享,那要如何易地而處?不是我不願意,而是確確實實做不到。我對你的心是一無所知,也無法站上你的那塊地。
千萬別說「我懂你的意思」
如果我說:「我懂你的心情」或是「我知道你的意思」,通常對方都聽不太進去。為什麼我們不喜歡聽到這種話?有人願意以同理心相待,理解我們的想法,難道不好嗎?不,一點也不好。每當我說出﹁我懂﹂的時候,對方會覺得焦點被奪走了,談話重點反而變成我是一個善解人意、富有同理心的人,我的心思也從對方轉移到自己身上,回頭開始檢視自己對剛才那一番話的感受。事實上,我們確實會如此,對方也會意識到這一點。對方知道我沉浸在自己對那段話的反應,對方想說什麼已經不再重要。問題就出在這裡,在一段關係中或溝通過程中,雙方都只在乎自己,所以比較體貼的作法,其實是不要再說「我懂你」之類的話。人只能理解自己的感受,無法體會其他人的心情。再說,面對和自己有相同處境的人,對他說「我懂、我懂」,接著大肆談論自己的經驗,實在不是一件厚道的事。一旦話匣子打開,只顧著聊起自己的心得,對話的重心就會不知不覺從對方轉回自己身上。
以「我」為準,評斷他人
我們對別人的人品和行事作風自有一套定見和評判,然而所謂定見和評判其實是拿自己與他人比較的結果。我們的意見並不是針對他人,而是針對透過自我所呈現出來的他人。這個概念不好懂(也很難接受),但這是事實。為什麼我要強調這一點?仔細想想,我們身邊的某些人是不是經常和我們有類似的經歷?大家都知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可不是掛在嘴邊說說的陳腔濫調,其中自有道理。
不知道你有沒有認識或聽說過,有人前前後後步入婚姻兩、三次,可是每次聽他們介紹現任的另一半,總覺得和前任沒兩樣,為什麼?因為他們眼中的另半,其實是透過他們自己的心靈濾網在審視,加上「自我」來解讀,但堵塞的濾網蒙蔽了他們的雙眼,讓他們看不清眼前的伴侶和以前的伴侶,基本上都是同一類人,才會一而再、再而三選擇同樣條件的對象。他們必須先認清事實,意識到濾網的存在,才能看得更清楚,避免繼續重蹈覆轍。另外還有一種人,工作換過好幾輪,卻老是和老闆犯沖,並且不時發牢騷:「他們都是白癡!」有沒有可能其實這些人的老闆並不笨,只是他們自己的濾網上塞了一堆「白癡老闆」的既定成見?果真如此,也難怪所有老闆在他們眼中看起來都像笨蛋。
為什麼我無法看清你?
說來有趣,我們總是先入為主,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會同意我們的觀點,卻沒發現對方其實是透過他們自己不同的濾網在看世界。如果我們說的都是對的,別人怎麼會不認同?如果抱持這種定見與他人互動,我們很容易就會因為對方的反應不如自己預期(這種狀況的確經常上演),而感到不高興、氣餒,甚至討厭對方。
因互動不順利而自我反省,為表現不合格而沮喪,暗罵自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以上不滿其實都是源自於對方沒有做出我們預期的回答或反應,或者情勢沒有依照我們預想方向發展。此時我們就會更加確定是對方有問題,不然就是自己需要改進。其實,只要放下預設立場,別再對他人抱持莫名的期待,這樣人際互動就根本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的觀點,也就是灰濛濛、堵塞不通的心靈濾網。人的感受都是被自身所見所影響,或者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受到視而不見的因素所影響。
心靈濾網是新資訊的守門員
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心靈濾網,僅此一家,絕無分店。現實生活裡沒有所謂的全新體驗,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一件事情、我們踏出的每一步、經歷的每一種情境,濾網都已經先過濾了。
我們幾乎無法清楚意識到自己其實正在經歷一項新的體驗。我們每踏進一塊新領域,濾網總是身先士卒,過濾任何呈現在眼前的新玩意兒,我們最後接收到的訊息只是一種投射,反映出我們本身相信、預設、認知為真的事實。
即使是親生姊妹,經驗、行事風格和價值觀也會不一樣。我和我姊從小在同一個環境成長,由同一對父母帶大,卻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度過童年,其他各式各樣的歷練所帶來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我們姊妹倆帶著專屬的濾網,成為各自發展的個體。假設有天我爸破口大罵:「妳們真是笨到無藥可救!」我姊很可能會暗自思忖:「我這麼笨,大概什麼事也做不成。」而我則會直接反擊:「你根本不了解別人!連自己在說什麼都搞不清楚!」隨即採取行動,向他證明我頭腦好得很。
同一位父親說的同一句評論,透過不同的濾網會產生天差地遠的反應,進而影響我和姊姊「回應」這句評論的方式。她可能變得自信心不足,為此受苦;我則著手計畫如何證明自己很聰明,推翻父親的負評。
我和姊姊的做法無關是非對錯,這就是我們各自的反應。每個人皆是帶著自己的濾網,以迥然不同的方式在這個世上闖蕩,結果如何完全看個人造化。不過話說回來,這層心靈濾網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人父母都知道,每個孩子的濾網皆是獨一無二,親生手足也不例外,也就是說濾網從小就開始建立了。就算待在同一屋簷下,看似是以同一種方式生活,家裡每個人的濾網還是會各自填滿全然不同的事物。
祕訣一
凡事以我為主
「凡事以我為主」的魔咒
噢,講到第一個祕訣,老實說,我們可以就此打住不談,就讓宇宙間所有的祕密一併塵封於此,我們就不必面對難堪的事實。但這不是這本書的目的。事實就是我們整天無時無刻都在重複一句魔咒:「凡事以我為主!」但卻毫無自覺。所謂重複並不是真的對自己喊話,而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受到這句魔咒影響。
這句話擺明了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乎自己,一般人恐怕很難接受這種觀念,畢竟沒有人願意相信自己是如此自我中心的人。不過,如果誠實以對,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每個思路念頭、每次體驗經歷,...
作者序
多年來時常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同時和這麼多人相處愉快?」、「怎麼溝通才能讓別人都照你的意思辦?」、「你的溝通祕訣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只要搞懂溝通和人際關係,你就能掌握選擇權,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為自己取得溝通優勢!
我是一名職業與行為訓練專家,另外也擔任企業業務顧問、經過認證的催眠師及催眠培訓師、行為研究專家、企業培訓師,同時身兼母職和一份大學教職,並且擁有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以上所有經歷使我培養出一套獨特的處事觀點。當學校邀請我開設研究生課程,課名定為「如何對付難搞的人」,我知道這就是我一展長才的領域。因此我動筆寫下這本書,分享一些個人祕訣,希望你讀完後可以理解吸收,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
多年來我看著許多人在工作場合因溝通不良而受罪,也有人努力想提升人際關係的應對效率,卻不得其門而入。身為旁觀者,我很清楚雙方的立場,卻不懂當事人為何無法理解彼此的觀點!幾年下來,我對人的各種行為模式提出許多見解和意見回饋,想想也是時候將這些觀察集結成書,希望能幫助大家免除人際關係之苦,或至少在陷入關係危機時,有些處理步驟可以參考。
仔細想想,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互動似乎常常不太順利,就算再怎麼親密的人也會惹我們生氣。「家人」、「老公/老婆」、「青春期的孩子」、「老闆」、「岳父、岳母」,一般人聽到這些字眼,通常會直接先翻個白眼。光聽到名稱就立刻有這種反應,可見彼此關係並不融洽。我們常常因為無法理解別人與別人的看法而傷神,失敗的溝通為生活帶來許多痛苦和問題,我們也不曉得如何排解這種煩惱。
厲害的人總是比別人更懂自己。如果我們清楚掌握雙方在溝通過程中的所有作為,就有更多空間選擇如何應對進退。祕訣就在於如何知己知彼。
我有幾十年累積而成的知識、觀察後得出的結果、人生歷練和專業經歷,將之整理濃縮成五大祕訣,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即使只學會一種,運用到生活中也足以產生顯著效應,大幅改變你原有的生活與人際關係。
本書最佳使用方式是一次讀完一個祕訣,放下書觀察眾人,驗證是否確實符合書中所說,接著再學習下一個祕訣。時常練習運用五大祕訣,就能學到更多資訊,獲得更多見解,改變與人互動的方式。
我誠摯希望五大祕訣可以賦予各位必備的工具與資訊,讓你面對經常需要往來的人時能更加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多年來時常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同時和這麼多人相處愉快?」、「怎麼溝通才能讓別人都照你的意思辦?」、「你的溝通祕訣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只要搞懂溝通和人際關係,你就能掌握選擇權,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為自己取得溝通優勢!
我是一名職業與行為訓練專家,另外也擔任企業業務顧問、經過認證的催眠師及催眠培訓師、行為研究專家、企業培訓師,同時身兼母職和一份大學教職,並且擁有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以上所有經歷使我培養出一套獨特的處事觀點。當學校邀請我開設研究生課程,課名定為「如何對付難搞的人」,我知道這就是我...
目錄
前言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作者序
第一個秘訣:「凡事以我為主」的魔咒
堵塞不通的心靈濾網
千萬別說「我懂你的意思」
以「我」為準,評斷他人
為什麼我無法看清你?
新資訊的守門員
你看見什麼?
是誰在說話?
平平是同一堂課,怎麼差這麼多?
何謂「難搞」?
這人也太沒禮貌!等等……當我沒說。
我的感受是什麼?
我說的才對!
「事實」誰說了算?
凡事真的都以我為主
好心被雷親
我才不是你說的那種人!
你讓我覺得……
踏出自我的小框框
你也很常被說動嗎?
我到底站在哪一邊?
標籤出沒請注意
傾聽,就從現在開始
觀察別人的舉動
尋找開關
改變談何容易
秘訣一的練習步驟
第二個秘訣:行事風格大剖析
「可以讓我先生/太太也試試嗎?」
全民DISC
DISC模型簡介
行為四大P
D量表──問題與挑戰的解決之道
高D與低D的溝通障礙
I量表──交際互動與影響力
風格大拼盤
高I與低I的溝通障礙
S量表──面對穩定步調的做法
高S與低S的溝通障礙
C量表──服從、規定和程序
高C與低C的溝通障礙
為什麼你不能像我一樣!
四大類型重點整理
四大類型的正反兩面
秘訣二的練習步驟
第三個秘訣:價值觀才是老大
六大核心價值
功利型:重視投資報酬率和最大利益
個人型:自我為主
理論型:活到老學到老
社會型:為他人犧牲奉獻
傳統型:依規定行事
美感型:追尋萬物之美
認識其他人的價值取向
心靈濾網上的價值觀
秘訣三的練習步驟
第四個秘訣:別以為我懂你
敞開心房
成功由自己定義
明白自己的需求
欸,別對我大小聲!
用了解代替以為
製造機會讓對方了解你
一目了然還是一頭霧水?
放下預設,立地溝通
別做無意義的傾訴
來龍去脈
好膽你再說一次!
謹慎使用注意力
秘訣四的練習步驟
第五個秘訣:我很好,才怪
異性相吸,也可能相斥
自我投射
我們無法改變其他人
我真的很好嗎?
走出劇場
張大眼睛仔細看
想清楚再爭論
謝謝指教,但我不需要
愛自己,沒那麼簡單!
秘訣五的練習步驟
秘訣大彙整:下一步是什麼?
凡事以我為主!
你和我好像,我喜歡你!
價值觀威力大無窮
來點前情提要吧
我真的很好嗎?
改變從現在開始
前言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作者序
第一個秘訣:「凡事以我為主」的魔咒
堵塞不通的心靈濾網
千萬別說「我懂你的意思」
以「我」為準,評斷他人
為什麼我無法看清你?
新資訊的守門員
你看見什麼?
是誰在說話?
平平是同一堂課,怎麼差這麼多?
何謂「難搞」?
這人也太沒禮貌!等等……當我沒說。
我的感受是什麼?
我說的才對!
「事實」誰說了算?
凡事真的都以我為主
好心被雷親
我才不是你說的那種人!
你讓我覺得……
踏出自我的小框框
你也很常被說動嗎?
我到底站在哪一邊?
標籤出沒請注意
傾聽,就從現...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