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
學學文創副董事長詹偉雄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
滾石唱片總經理段鍾沂
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
ICSID6位國際設計師熱情推薦
從野狼機車、悍將 Fighter、acer電腦,到大同電鍋,還有摩托羅拉的 P D A手機「太極」、300款以上的三陽機車、捷安特的電動自行車……它們的設計全出自20年來,最近3年國際設計大獎得獎率最高的浩漢設計公司!在浩漢成立20週年的今天,創辦人、也是現任總經理陳文龍,終於出來現身說法,與生活風格作家李俊明,一起揭開設計師與創意人都嚮往的殿堂 N O V A的神祕面紗。從眼睛出發,用心靈品味,你也可以是下一個讓世界驚豔的設計人!
作者簡介:
陳文龍
1959年生,台中一中、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大同工學院機械研究所畢業。
1986年進入三陽工業研發部門擔任設計師,1年後即升任課長。
1988年設計部門自三陽集團獨立,由陳文龍負責籌組 Nova Design(浩漢產品設計公司)。
目前公司據點遍布台北、上海、廈門、義大利 Sondrio、美國矽谷及越南胡志明市,全球共有200多名員工,是華人規模最大的設計公司。李俊明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以及《世界地理》、《雅砌》雜誌總編輯,現專事寫作,積極開發設計、美學、文化創意相關題材,除發表專文於各媒體,2008年並於誠品書店進行一系列創意城市講堂。曾獲2003年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赴英研習」計畫獲獎人,著作包括《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英倫創意動力—12位時尚大師崛起的故事》、《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設計上》、《風格之競—曼谷》、《曼谷設計基因》、《相約粉樂町—70個創意與生活的美麗碰撞》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設計之為美、文化之為根——源自自然與生活的設計分享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設計是一種生活、一種品味、一種和諧、一種文化、一種融合,它可以發自於個人,表現於生活;它是源於自然,而傳承自文化,復因文化差異的衝擊而融合。
如同本書作者陳文龍先生引用《考工記》所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一項廣為大眾接受、並經得起時間歷練的設計,就是在這種環環相扣、融合各種因素的天時地利人和下,孕育而生。設計與美感、文化是習習相關的。以「美」為例,美是一個很抽象的字眼,西方美學將美定義於黃金比例,黃金比例存在於自然界的各種型態裡,米羅的維納斯之為美,是由於其五官符合美學的黃金比例。東方中國的美存在於虛實交錯的假山流水間,藉由遠景近物的假借融合,創造獨有的庭園山水。東西方對美的觀感雖不同,卻不約而同取之於自然。師法自然「美」需要來自於自然敏銳的觀察、各式生活型態的體驗,釋放人體五官以盡情接收五感帶來的各種對話,「美」即油然而生。換言之,要懂得生活,才能體悟生活美學。
「文化」也是設計發展的一大要素。文化是人類的根源,同時也是世界各地設計發展的源頭。有價值的設計,必定無法擺脫文化的影響,誠如蘋果電腦i Pod的成功,是由於它充分表達並且反映美國人的文化及生活型態,因此於美國快速興起盛行,進而流行傳播至全球各地。日本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各式小巧的電子產品,也是因其民族文化的特殊需求,為解決這些生活上的需求,進而促成了日本成為現代精巧產品開發及設計的龍頭地位。日常起居作息的累積生成了文化,人們為促進生活的便利舒適而設計,「設計」因此是各式文化的反射。
本書作者陳文龍先生於台灣工業設計界已深耕數十載,其創立的浩漢設計公司更執台灣工業設計業界之牛耳,所設計之產品獲國際設計大獎無數。書中呈現的即是他自高中時期的設計啟蒙以來,種種個人興趣、生活經驗、文化觀察、人生經歷的分享,其中包含了美學的觀感、感知的培養、文化給予設計的衝擊、浩漢公司設計的精華以及放眼未來的規劃。相信這些觀點將是設計人值得細細品味的字句,細讀此書將會開啟設計之所以為設計的真正意涵,也將為「台灣原創」的設計實力注入一股新意。
冷靜、平衡的成功者──我所認識的陳文龍總經理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從最早的「進口替代」政策開始,台灣從事「工業」的歷史已經有半世紀之久,但說也奇特,直到最近的十年,「工業設計」才成為我們社會裡的顯學,而如果你稍微留意週遭的世界,可以發現──也約莫在這時候,台灣絕大部分的工業快速地轉移到中國大陸,不再有工廠的「後工業社會」,開始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圖像。為什麼在大部分台灣發展工業的時光中,我們並不太需要「工業設計」,而在幾乎已沒有工廠生產線的年代,「工業設計」卻突然成為產業經濟樞紐如今看來,「沒有工業設計的工業」和「沒有工業的工業設計」,都有其相對應於其特定社會脈絡的獨特意涵,也就是說:在兩個時間帶的世界經濟分工地圖中,台灣的比較優勢能力,變得不一樣了。
在工業發跡的五○年代,「勞動力」是最快也最容易變現的生產要素(如今看來,是來自於它的便宜和品質──也就是「勤奮」這一特質),各類工廠轉瞬間開滿了台灣的田野,在當年,「做什麼」未必重要,最重要的是「趕快做」,蔣經國行政院長推動十大建設時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集體氣氛。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的勞動力已經變得很昂貴,而且也未必認同那種極權高壓的管理模式,但因為我們社會有著悠久的「開工廠」歷史,因而,保留著某種對生產過程的高度敏感與對製造工法的探索熱誠,但卻在終端成果上更著重於「新形式」和「新意義」開發的「設計接單製造」( O D M)產業模式,便構成了台灣此一「後工業社會」的主要特徵,其中關鍵的生產要素,就是「工業設計」與「全球運籌」的能力。
台灣最大的設計公司──浩漢,就是在這個深具轉折感的時代背景中,浮現出來的一家代表性企業,由早先母公司三陽機車的委託案開始,它的觸角由交通工具伸向台灣三 C電子產業與各類生活器物,其最終產品面對的市場既包含歐、美、日本,也包含中國與東南亞的新興工業國家。雖然時代的轉折對「工業設計」有利,但台灣絕大多數的獨立工業設計公司,卻都經營得異常艱辛,而附屬於 O D M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也往往有才情受到壓抑的抱憾,顯然──轉折帶來的機會,是需要更大與更強的經營智慧,方能完全把握住的。浩漢的成功,最關鍵的樞紐,當然是它的創辦人與現任總經理陳文龍,認識他這許多年,發覺他是台灣少數中的少數──對著「設計」這一行業保持著如履薄冰的謹慎,卻也開放地容許各種浪漫念頭出現的經營者,你聽他講話,不太會熱血沸騰,但你也明確地感到會有溫度,而這種適切的平衡,慢慢地也變成浩漢於穩定中求進取的企業風格。
常常私底下覺得:如果陳文龍能把他創業的心路歷程、經營公司的各個軟念頭與硬信仰、對設計的哲學性思考……記錄下來,或許對台灣當今苦惱重重的設計工作者與經營者而言,將會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航海日誌」──因為許多難題,他已先替你經歷過了。如今,這本書真的成形了,配合著浩漢與北京清華大學、義大利米蘭 Domus設計學院的跨國合作計畫,我們在此既恭喜他,也恭喜這本書的讀者──台灣的工業設計產業能否快速地渡過這混沌的萌芽期呢,看來──前景顯然是樂觀的!
名人推薦:設計之為美、文化之為根——源自自然與生活的設計分享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民設計是一種生活、一種品味、一種和諧、一種文化、一種融合,它可以發自於個人,表現於生活;它是源於自然,而傳承自文化,復因文化差異的衝擊而融合。
如同本書作者陳文龍先生引用《考工記》所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一項廣為大眾接受、並經得起時間歷練的設計,就是在這種環環相扣、融合各種因素的天時地利人和下,孕育而生。設計與美感、文化是習習相關的。以「美」為例,美是一個很抽象的字眼,西...
章節試閱
3-1異文化碰撞 It’s All About Culture!
二十一世紀是講求美感與美學的時代,也是全面講究設計的時代。但是設計談到最終,其實都與文化脫離不了關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有好的設計,通通是為了解決不同的文化需求而被發明出來。如果能將各自擁有的文化特質轉換成產品的設計特色,那就會是一個不容易被別的國家、地區或廠商所取代的特色。
比如說: SONY PS電玩與日本文化有著必然的關聯性;i-pod則代表了 APP E背後的美式文化; B&O的音響給消費者帶來了北歐的簡約與生活的態度; LV( Louis Vuitton)的皮包代表了法國生活藝術與旅行的精神。因此接下來,我們要透過陳文龍這位資深設計者的觀點,從各種細膩的角度與眼光,去思索這個世界的文化到底與設計有什麼關係而設計從西方邁向東方之後,又會產生出什麼樣的可能性,與異質文化激盪、碰撞出火花
日本
日本人很善於透過學習然後努力創造,並利用設計的力量將產品散布到全世界。這其中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解決「需求」的動力。日本人是個害羞的民族,他們喜歡在電車上看書,就是因為不好意思盯著人看,得找到其他可轉移目光的焦點,這時候有本書或其他輕薄短小、方便攜帶的裝置,就很自然能拿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在漫長的電車通勤時間裡把玩手機,並發展出傳簡訊、瀏覽新聞、上網看圖文等許多的功能。在美國就不會有這種文化,不會因為時髦而流行起來。但是由於日本人的技術能力使產品的品質特別好,就會影響到全世界的發展,像是 Smart Phone等等,形成了一種商品的新標準與規格,改變我們所用事物的設計。
環境與價值觀會形塑我們對於設計的觀點。日本的汽車可能是全球市場上品質相當高的,因為他們對於設計、功能等細節挑剔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所以這樣的價值觀能夠改變這種文化所設計出來的產品。相對之下,日本人對居住房屋的環境就不是那麼堅持,跟對於汽車等產品的挑剔不成對比,因為他們認為土地與房子都很貴,要窮其一生才能買到。這就可以看出價值觀對於人的審美標準有著多麼大的影響力。所以,一般大眾對於美學或一些議題的重視度,的確會帶動整個社會追求完美的努力。我們看到台灣並不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的街景卻感到麻痺,不會想要努力去改變,正是因為它已經通過了我們一般人的標準價值。
今天要談東方人的美學價值,就應該將我們的深厚文化進行轉化,拉高視野與層次,才不會永遠認為「這樣就已經夠好了!」,也才會有再度進步的空間。美國有需求,才會產生市場,因此一個地方的文化與習俗也會影響到產品的需求,這是設計者必須仔細考慮的地方。比如說,你看歐洲人騎馬是上身前傾,靠近馬背來騎;另一方面,美國人從拓荒時代就有很多驛馬車,所以他們是挺直上身操控馬韁。因此,歐洲人的重型機車喜歡設計成趴在上面的方式來騎,而美國人發明出來的哈雷機車,就是要挺直背脊來騎,兩者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文化。其他地區的車廠也會生產哈雷機車,但哈雷慢慢成為一種美國嬉皮文化的代表後,就形成一種根深柢固的文化形象,現在我們想到重型機車,還是會想到 Harley Davidson,在機車的分類中就有 American type bike。
義大利
我去了義大利之後,剛開始有很大的挫折感。或許是缺乏自信心,總是感覺不好意思,連一起用餐都不敢盡情表達自己的喜好。但我很幸運,接觸到的義大利人都很自然、沒有心機,交往起來沒有壓力,甚至對彼此的文化是樂於接觸、交流與學習,所以我也慢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創意,經過嘗試之後,自己的信心才開始建立。現在我相信,只要是正確的方向,自己想做、有企圖心,台灣人也可以做得一樣好。義大利的設計文化有一種特質,就是能把個人某種特長轉化成強烈的訴求,形成一種主張,進而變成「名牌」。
像是以跑車出名的法拉利,或以金屬製品享譽全球的生活精品 Alessi等等,都是以人名來命名,顯示他們對於自己的技藝非常有信心,無形中會把這種個人意志與設計才情的力量,貫穿到產品的設計裡頭。談到 Alessi,它更是傳統產業轉型的成功案例。 Alessi把傳統的沖壓、燒焊、板金生產技藝,加入了生活樂趣的追求與創新的點子,讓產品具有特殊的型態,不僅準確地表現機能,更傳達出創意美學的樂趣。傳統工法加上科技與現代化的製程管理,讓製造的技術門檻非常高,不容易被複製,形成了競爭優勢。 Alessi以家族姓氏作為品牌名稱,正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實現。這是典型義大利人充滿個人特質的無形力量,這種個人特質與力量強到要把人名掛在品牌上頭,除了以示負責,更要與眾不同,所以產品的特質與差異化總會在市場上明顯地區隔出來。因此你看義大利很喜歡設計師簽名落款這件事,反映的就是他們對於這種強烈個人風格的崇尚。
3-1異文化碰撞 It’s All About Culture!
二十一世紀是講求美感與美學的時代,也是全面講究設計的時代。但是設計談到最終,其實都與文化脫離不了關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有好的設計,通通是為了解決不同的文化需求而被發明出來。如果能將各自擁有的文化特質轉換成產品的設計特色,那就會是一個不容易被別的國家、地區或廠商所取代的特色。
比如說: SONY PS電玩與日本文化有著必然的關聯性;i-pod則代表了 APP E背後的美式文化; B&O的音響給消費者帶來了北歐的簡約與生活的態度; LV( Louis Vuitton)的皮包代表了法國生活藝術與旅行的精...
目錄
第一部 自然美學
〈故事一〉陳文龍與工業設計的第一次接觸
1. 自然界的和諧美學
2. 設計人的異想世界── Style╳ Idea
3. 器皿收藏與生活美學
第二部 設計的源頭
〈故事二〉畫說從頭
1. 設計美學的因生緣起
2. 中國工藝的天時地氣
3. 西方工業革命與設計史
第三部 當東方遇見西方
〈故事三〉陳文龍與外國設計的第一次接觸
1. 異文化碰撞 It’s all about culture
2. 那些靴子國教我的事──8個義大利關鍵字
第四部 浩漢與工業設計
〈故事四〉陳文龍的領導設計經驗
1. 浩漢設計的崛起
2. 透視國際設計大獎
3. 浩漢的設計大獎全記錄
第五部 未來的設計
1. 中國設計的過去與現在:中國設計vs.文化底蘊
2. 中國設計的未來:中國設計vs.中國品牌
3. 悟空計畫
第一部 自然美學
〈故事一〉陳文龍與工業設計的第一次接觸
1. 自然界的和諧美學
2. 設計人的異想世界── Style╳ Idea
3. 器皿收藏與生活美學
第二部 設計的源頭
〈故事二〉畫說從頭
1. 設計美學的因生緣起
2. 中國工藝的天時地氣
3. 西方工業革命與設計史
第三部 當東方遇見西方
〈故事三〉陳文龍與外國設計的第一次接觸
1. 異文化碰撞 It’s all about culture
2. 那些靴子國教我的事──8個義大利關鍵字
第四部 浩漢與工業設計
〈故事四〉陳文龍的領導設計經驗
1. 浩漢設計的崛起
2. 透視國際設計大獎
3. 浩漢的設計大獎全記錄
第五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