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帶您一同探索:
1.蒙特梭利生平
2.蒙氏教育歷史發展
3.蒙特梭利思想與教育哲學
4.教師角色與培訓
5.環境的準備
6.蒙氏教學架構與內容
7.蒙氏教育與融合教育
8.蒙氏教育之親職教育
9.蒙特梭利教室的管理
網羅學界及實務界優秀教師合力撰述,
以淺白文字帶您一窺蒙特梭利的世界,
對初學者而言是最佳入門指引,
對實務工作者來說是重尋蒙氏教育根本的最佳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裕光、沈繻淯、陳素珍、魏麗卿、謝惠娟
章節試閱
一 篇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
第1章 緒論
只有當教育成為「生命的助力」,
並超越教學的狹隘限制,
不再將知識或理念直接灌輸給他人時,
教育才能真正從出生開始。
前言
「求求你!請幫助我自己做!」(Help me help myself!)這是瑪利亞 蒙特梭利博士替孩子發出內心的吶喊,這是孩子真正的心聲,但是總被成人自以為是的偏見遮蓋了。從做實習醫生開始,蒙特梭利就憑著她所受嚴格醫學訓練的基礎,去細心的觀察兒童,又累積近二十餘年與兒童互動的經驗,不僅醫治他們的身體,也醫治他們的精神,並且喚醒他們的靈魂,她最有資格作兒童的代言人,替孩子說出他們的感覺、心裡的話。因為在成人專制權威的時代,兒童是弱勢族群,孩子沒有說話的地位,孩子的意見從不受尊重,她無法為自己的權益、真正需要,提出辯護或抗議,他們是有苦難言、無可耐何、甚至悲泣地默默順從。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教育的功能乃是「幫助生命」。這個「幫助」不是「代替」孩子做一切,不是「照顧得無微不至」;而是給孩子機會學習,排除一切的障礙,讓他親自動手作,建構他的自信心,是一種健康的幫助方式,幫助孩子有尊嚴的成長。接下來的章節,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蒙特梭利博士是如何「幫助生命」的。
第一節 蒙特梭利對近代幼兒教育的影響
歷史的巨輪不斷向前推動,創造人類文明的英雄豪傑也如長江後浪推前浪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貢獻出他們的智慧與血汗,造福後世的子孫。我們應懷著感恩的心情來回顧這些歷史。
幼兒教育史的發展固然已有兩百多年,但真正關心幼兒的成長與教育,並開始設置獨特的環境來實踐對幼兒的關懷,而非空談理想、理論的,應是始於德國的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Frobel, 1782~1852)的「幼稚園(kindergarten,德文即兒童花園之意)」;他固然有一套源自對宇宙自然的觀察與神學信仰基礎所建立的哲學理論,但幼兒直接能用直觀獲益、獲得知識的,就是福祿貝爾所設計的「恩物(gift)」。
「恩物」這名詞的意義,也道出福祿貝爾的謙卑與虔誠,表徵他不居功,這一切的靈感與成就都是由神而來、拜神所賜,或是從神來的恩典、禮物。因為幼兒是無法由大人憑空說教、講解來獲得知識的,幼兒乃是從反覆操作恩物的探索活動中,來洞察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建構他自己的知識。這已是從康米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 1592~1670)主張為兒童設計教具以來,又向前邁進的一大步,而且對象是向下延伸到學前的兒童。
然而,福祿貝爾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法出於形而上哲學的成分比較多,一般教師對他的理論也覺得深奧難懂,而他本人對幼兒發展的研究與了解仍不夠深入,教具的種類與數量也有限,又未正式設立專職的師資培訓或研究發展機構,加上因政治因素受到德國政府的打壓,以致在世界各國流傳與影響力都有限。從1840年起創設幼稚園(kindergarten),經過百年(約1940年左右)的滄桑,二次大戰後,這個教學法就逐漸沒落,很少被人提及了。
反觀義大利醫生瑪利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所創立的教學法,自1907年的「兒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的設立,迄今已有百餘年,即使蒙特梭利女士本人已過世五十餘年,蒙氏教學法的發展仍充滿活力與生命,世界各地對蒙氏教育的渴求仍方興未艾,不但向下延伸至0~3歲,也向上延伸至6~12歲的小學,甚至中學。
其實幼教史發展以來的兩百餘年間,也有不少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教學法或運動,各引領風騷一段時間,但也一個一個沒落、沉寂了,唯有蒙氏教學法仍屹立不搖、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蒙氏教學法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不是靠哲學的冥想去揣摩孩子的需要,或以大人的想法套在孩子身上。尤其蒙特梭利女士要求她的跟隨者不要死抱著她的腳跟,她要他們「跟著孩子走(Follow the child)!」她感嘆我們成人都不夠了解孩子。
我們知道如何在貝殼中找尋珍珠,如何從礦山內挖掘金子,如何從地底下開採煤礦;但我們卻對隱藏在孩子內在的精神胚胎(spiritual germs)與創造性星雲(creative nebulae)茫然不知……
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
「跟著孩子走!」的意思並不是孩子向東,老師就向東走;孩子向西,老師就向西走。她真正的意思是要以孩子為主體,要好好的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內在的潛力,洞察每個世代、每個社會、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不同年齡的孩子的身心需求,照著孩子最合適的方式幫助他。蒙氏老師不能抱殘守缺地照著自己已準備好的教具,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地塞給孩子。抱著蒙特梭利腳跟、不知變通的,最終難免要跟著她走進墳墓裡,把蒙氏教學法做得僵化了(例如死守著固定的教具操作模式、嚴厲禁止孩子交談,不停地糾正、改正孩子,把整個教室氣氛弄得死氣沉沉);如果把「蒙特梭利教學法」帶到絕境地步,不但不能幫助孩子發展,還可能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其次,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蒙氏老師要抓緊「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目標是在全方位的人格教育,而不是教具的操作。很多老師迫不及待地只想學教具的操作方法,以為學會所有教具的操作,就把蒙氏教學法學通了,對於相關的理論基礎系列課程與整體的教育目標,不想去深入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只注重教孩子操作教具,無法貫徹「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原則,整個教室不僅無法表現蒙氏教育的精神,原汁原味盡失,甚至教室亂成一團,或是死氣沉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無法激勵孩子學習,反而使孩子厭惡學習,使外人誤以為這就是蒙氏教育,這是非常令人痛心與遺憾的事。
在台灣,雖然「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實行與推廣已有二十餘年,但因這是一種講究品質的教學法,師資的條件與培訓都不是速成的,掛名「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稚園可能不少,但真正優質的蒙氏學校不是很普遍。外行人不僅不甚了解「蒙特梭利教學法」,甚至連師範院校或心理、教育方面的學者也未能了解蒙氏教學的全貌,甚至以偏概全地認為蒙氏教學很呆板,一舉一動都不能違背老師的示範;甚至也固執地定位蒙氏教學是為教導智能不足或發展遲緩的孩子之教育,並不適合正常兒童。本書的宗旨希望能正本清源,從理論與實務各方面,較深入的介紹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內容,使有心的讀者有更豐富的資源,進一步的認識蒙氏教育。
一 篇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
第1章 緒論
只有當教育成為「生命的助力」,
並超越教學的狹隘限制,
不再將知識或理念直接灌輸給他人時,
教育才能真正從出生開始。
前言
「求求你!請幫助我自己做!」(Help me help myself!)這是瑪利亞 蒙特梭利博士替孩子發出內心的吶喊,這是孩子真正的心聲,但是總被成人自以為是的偏見遮蓋了。從做實習醫生開始,蒙特梭利就憑著她所受嚴格醫學訓練的基礎,去細心的觀察兒童,又累積近二十餘年與兒童互動的經驗,不僅醫治他們的身體,也醫治他們的精神,並且喚醒他們的靈魂,...
目錄
第一篇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蒙特梭利對近代幼兒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第2章 蒙特梭利生平
第一節 童年階段
第二節 青少年階段
第三節 醫生時期
第四節 教師時期
第五節 創立兒童之家
第六節 教育家階段
第3章 蒙氏教育歷史發展
第一節 蒙特梭利教育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世界各國蒙特梭利教育
第三節 蒙特梭利對幼教貢獻的前瞻性與時代性
第四節 落實於台灣的蒙特梭利教育
第4章 蒙特梭利思想與教育哲學
第一節 個人特質及思想之探討
第二節 吸收性心智
第三節 敏感期
第四節 人性傾向/心智發展的自然原則
第5章 教師角色與培訓
第一節 蒙氏教師的預備工作
第二節 國際證照教師的培訓
第6章 環境的準備
第一節 預備好的環境之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預備好的環境之必要性
第三節 預備好的環境之要件與內容
第二篇 蒙特梭利教學實務與應用
第7章 蒙氏教學架構與內容
第一節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架構
第二節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內容
第三節 各國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比較
第四節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特色
第8章 蒙氏教育與融合教育
第一節 融合教育
第二節 蒙特梭利與融合教育之淵源
第三節 融合教育之經營策略
第四節 特殊需求幼兒之個別化教育計畫
第9章 蒙氏教育之親職教育
第一節 親職教育的意義與目的
第二節 親職教育的型態
第三節 親職教育活動規劃
第10章 蒙特梭利教室的管理
第一節 常規禮儀的建立
第二節 作息及團討時間的設計與安排
第三節 介入孩子問題的時機與方式
第四節 家長會的計畫與內容
第五節 教學計畫
第一篇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蒙特梭利對近代幼兒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第2章 蒙特梭利生平
第一節 童年階段
第二節 青少年階段
第三節 醫生時期
第四節 教師時期
第五節 創立兒童之家
第六節 教育家階段
第3章 蒙氏教育歷史發展
第一節 蒙特梭利教育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世界各國蒙特梭利教育
第三節 蒙特梭利對幼教貢獻的前瞻性與時代性
第四節 落實於台灣的蒙特梭利教育
第4章 蒙特梭利思想與教育哲學
第一節 個人特質及思想之探討
第二節 吸收性...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