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吃肉不會讓你不健康!
五年前,我體重80公斤,被醫生判定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五年後,我體重50公斤,從心理諮商師成為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
在此之前,我和大部份的人一樣,不清楚政府、企業與健康訊息之間的糾葛與關係,
我也和大部份的人一樣,不懂得聆聽身體的聲音,只懂得遵循專家的建議。
一場飲食革命為我的家庭及工作帶來奇蹟式的變化,
只要你願意,藉由本書,你也可以找回自己的快樂與健康!
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
第一本從身體的角度告訴你,我們該怎麼吃,和為什麼要這樣吃的誠意好書──吃油不一定讓你長油,吃鹼身體不一定變鹼,人體的生理化學,其實,你一點也不瞭解!本書精彩特色★三大營養素占人體組織比例是油脂一五%、蛋白質一八%、碳水化合物二%,為什麼我們現在的食物比例碳水化合物卻占了絶大多數?
★錯誤的飲食比例是現代慢性病的根源,了解人體的生化特性,你就能瞭解──
只要吃得對,人人應該到老都健康!
只要吃得對,代謝可以重新啟動,即使不動也會瘦!
.不吃油脂,失智、憂鬱早晚會上身:大腦60%是油脂組成的,缺乏油脂小孩的大腦發育一定受影響,老人失智及憂鬱症也會因此種下病根。
.缺乏油脂排毒一定沒希望:人體掌控養份及廢物進出的細胞膜是油脂做的,排毒的淋巴系統內承載的也是脂肪酸,缺乏油脂或油脂品質不良排毒一定沒希望。
.缺乏蛋白質消化系統一定不順暢:蛋白質是刺激胃分泌足量胃酸的主因,胃酸不夠酸,賁門打不開,不但造成食道逆流,且下游的消化關關都會出問題,結果就是營養吃得到卻吸收不到。
.適量攝取動物蛋白質才是平衡體內酸鹼的關鍵:人體不是酸進酸出鹼進鹼出,平衡體質酸鹼不可缺少的磷酸鹽原料以動物蛋白質內的含量最豐富,所以只有平衡飲食才是平衡體質的重要關鍵。
.過量碳水化合物是快速囤積脂肪的元凶: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三大營養素中最快在人體內變成脂肪的,油脂在胃裡可以停留五小時,但碳水化合物只有一個半小時,所以吃油不見得長油,但碳水化合物吃多一定快速讓你長油。
.不平衡的碳水化合物是內分泌不平衡的主因:未搭配油脂與蛋白質的碳水化合物會大力震盪血糖,讓內分泌疲累,肥胖、水腫、疲倦、不孕、月經失調等內分泌失調問題就會發生。
.長期攝取單一礦物質與維生素一定會有副作用:大量的鈣會讓鎂流失,大量的維生素C會造成過量的鐵無法排除,礦物質與維生素既合作也對抗,所以與其吃營養品,不如吃營養豐富的全面性食物。
人是雜食動物,意思是,我們不光是「能」吃各種食物,更是「必須」吃各種食物。從人體的生化特性、食物品質、烹調方式、完整的營養元素、消化系統重建,慢性病的調理,到最後達到身心的平衡,讓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告訴你:誰說生病一定要吃藥,吃對食物才更重要!吃藥只治得了一時,只有吃對食物才有永遠的健康!
本書實用工具.人體慢性病的五大病根一次告訴你:血糖失衡、脂肪酸失衡、脫水、礦物質失衡、消化系統停擺,這五大病根彼此環環相扣,一關倒,關關倒,最後的結果就是慢性病一一上身。
.In and Out 生化系統檢測表首次公開:讓你從生化特性、食物、營養元素、消化系統一一檢測並打造自己個人專屬的健康計畫。
˙慢性病食物調整方式完整說明: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尿酸高、內分泌失調、失眠、過重、骨質疏鬆、憂鬱症等慢性病,從根本說明自我消化道檢測及所需營養元素等完整食物治療方式。
作者簡介:
賴宇凡
‧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
‧美國加州大學婚姻與家庭問題諮商及學校心理諮商雙碩士
‧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Fellow)
‧「天天自然」(Go Natural 365)保健生活鮮食品牌創辦人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諮商講師
‧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特約心理諮商師及講師
|「心理諮商師」&「自然醫學」
賴宇凡原為心理諮商師,被美國國會派到中國去做心理研究時,第一次接觸到原形食物和均衡飲食所帶來的力量。去上海前她是一名糖尿病病患,從上海回到美國時,糖尿病卻已痊癒了。
後來她在心理門診裡,無意間發現病患吃的東西與他們心理症狀相吻合,帶來了轉換跑道的契機,轉而接受自然醫學的營養系統訓練。
|一個出了十本著作的「作家」
在接受自然醫學的營養系統訓練後,賴宇凡受邀寫了十本與生理、心理健康相關的暢銷書,開創了最能平穩血糖的根治飲食,跟成千上萬的讀者分享自己和家人的好食物、好心情、好的保健品,以及一起過的好日子,也參與了大家的痊癒旅程。
|十本暢銷書
《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
《吃出天生燒油好體質》
《瘦孕、順產,讓寶寶吃贏在起跑點》
《【超圖解】慢卡路里讓你瘦》
《28天超便利根治飲食法》
《守衛你的情緒界線》
《情緒界線:孩子人生必備的競爭力》
《根治飲食帶你遠離慢性病》
《根治飲食:0~18歲成長學習關鍵食育篇》
每本書一出版即榮登博客來、誠品、金石堂暢銷排行榜
於2015、2016、2017連續三年獲選博客來年度華文暢銷作家
|創立「天天自然」品牌
常常,讀者會來信詢問:「你說的這些東西我買不到怎麼辦?」同時賴宇凡也於門診中發現,懂草藥的人不見得了解身體運作,了解身體運作的人不見得懂草藥,她因此開始學習草藥,最終開始自己調製配方。「天天自然」這個品牌便就此誕生。所以,天天自然的每一個產品從一開始,都是消費者主動要求生產而調配的。
雖然天天自然是保健品公司起家,但賴宇凡最相信的還是「原形食物」的力量。因此開始找尋好的食材合作伙伴,出產鮮食產品。她的先生David向來是個吃貨,超級重視及珍惜食物,又有一手好廚藝,所以天天自然的鮮食在David從矽谷退休後都由他領航。David於退休後也成了賴宇凡的私廚,兩人一起與大家分享好食物。
★ 賴宇凡Sara 官網
https://saralye.com/
★ 臉書社團:賴宇凡-享受生活,天天開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20092528012080
★ 個人品牌「天天自然」官網
https://www.gonatural365.com/
★ YouTube搜尋:賴宇凡Sara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ishikeke101
★ Podcast 搜尋:賴宇凡Sara
https://reurl.cc/oQ400Q
活動及合作洽詢:gonatural365@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全嘉莉 資深醫藥記者‧醫療保健叢書作家
˙林松洲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兼任教授‧東京大學藥理學博士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從人體生理化學的角度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吃,和為什麼要這樣吃的健康準則,值得大力推薦。
˙張維鈞 五代家傳中醫‧台中濟生中醫診所院長‧暢銷書《五代中醫救命養生帖》作者
˙陳俊旭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作者
˙詹益清 海力捷兩岸綠色平台倡導人‧綠色小鎮健康事業創辦人
在輔導開有機店近二十年的過程中,給初進門的生手我的第一堂課,那就是什麼是我們該有的食物金字塔。
過去有太多不了解有機店的門外漢,一直以為有機店與治療扯上關係,這其實是不了解這些可愛的有機店。他們一直喚起的是這觀念及問題:吃進去的食物出了問題、選擇食物的比例出了問題、吃的順序出了問題、烹煮方式出了問題……,如果大家能把他們一直認為的理所當然的飲食觀念反轉過來,就如同作者所說的金字塔倒過來就可得到健康的答案了。
筆者的論點與觀點正是我們多年努力的方向,我喜歡!
˙廖鎮元 英國雅伯丁大學畜產與動物福利博士‧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秘書長‧暢銷書《畜產專家也敢吃的好肉好蛋》作者
一本專業而實用的好書難求,一本中肯而不媚俗的好書更是難求!執業營養治療師從科學又不失務實的角度,替茫然不知如何選擇食材的大眾指出明確方向。作者為了家庭健康與實踐理念,由諮商師轉而鑽研自然醫學,並在一片撻伐、扭曲動物性食材的聲浪中,以客觀考證觀點導正大眾對於養生的錯誤觀念。與我強調飲食習慣無論葷素,均衡飲食才是王道的理念不謀而合。既可以健康養生、又不必犧牲美食,無異是現代消費者重新審視飲食習慣的一盞明燈。
名人推薦:˙全嘉莉 資深醫藥記者‧醫療保健叢書作家
˙林松洲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兼任教授‧東京大學藥理學博士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從人體生理化學的角度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吃,和為什麼要這樣吃的健康準則,值得大力推薦。
˙張維鈞 五代家傳中醫‧台中濟生中醫診所院長‧暢銷書《五代中醫救命養生帖》作者
˙陳俊旭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作者
˙詹益清 海力捷兩岸綠色平台倡導人‧綠色小鎮健康事業創辦人
在輔導開有機店近二十年的過...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要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摘錄)
膽固醇不是健康殺手
缺乏膽固醇,荷爾蒙、細胞膜、修復機制都會缺乏原料
工業革命之前,人們多死於意外與傳染病。西藥騎著白馬,帶著抗生素的發現,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以及他們家人的眼淚,奠定了西醫在人們心中崇高的地位。但在工業革命後,疾病的類型起了極大的轉變,心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等慢性病的比例比起過往越來越高,而且還有持續增加的趨勢,科學家們拚命往顯微鏡下找,卻找不到可以怪罪的病菌。
科學家在顯微鏡下找不到慢性病的病根,是因為它是吃出來的,是我們食物的種植、養殖方法不當,人們飲食極度不均衡,捨棄天然原始的食物,大量攝取加工食品造成的。它不是外來的病菌引起的,而是上述五大生化過程失衡的結果:
1.血糖失衡
2.脂肪酸失衡
3.脫水
4.礦物質失衡
5.消化系統停擺
幾乎所有的現代慢性病,都可以在這五大病根裡找到解決辦法。
我的病患開始調整飲食,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天然油脂後,通常都精神變好,身材變好,心情變好。大家大口地吃蹄膀,盡情享受美食,卻經常在改變食物後第一次去驗血時,嘎然停止。因為醫生通常會大力警告:「膽固醇會堵塞血管哦!不可以吃油哦!」那醫生建議我們吃什麼呢?(圖略,詳見本書)下頁是一份某醫院發給病患的建議單。這份醫院教育如何降膽固醇的傳單上寫著:「最好選第一組或第二組;第三組少吃。」第一組裡建議:天使蛋糕、蘋果派。第二組裡有冰淇淋、巧克力蛋糕、水果蛋糕。第三組裡有豬舌、牛肚、干貝、雞血、沙丁魚、蝦仁、明蝦、河蝦、豬心、豬肚、螺肉、鴨肫、豬大腸和鰻魚。我們先暫時放下膽固醇來看這張單子,想想,豬舌、干貝這樣大自然賜予的禮物,真的對身體會有害嗎?而天使蛋糕、水果蛋糕,真的會對身體好嗎?可是不敢吃油、不敢碰膽固醇,最後能吃的,就只有這些加工食品了。
其實,要說我們怕油脂、怕膽固醇,都是醫生與有關單位害的,也並不公平。醫生也有他資訊的來源,而這些來源也受了污染。我們健康資訊的來源多半並不單純。醫生的資訊通常來自於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通常是大型醫學期刊刊登,而這些期刊,是少數人把關掌控的。現代研究所需經費都很龐大,贊助管道來自於企業、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如美國心臟協會等。資訊層層過濾,到了你手上,不曉得已經是第幾手了。如果這個資訊是國外來的,那你與第一手資訊之間的距離就更遠了。台灣的健康資訊,多是日本和美國來的,而日本的健康資訊背後也多是由美國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要關心美國的研究界,是如何被相關利益團體左右。
膽固醇是人體的救火隊
其實膽固醇在人體內是救火的不是放火的,膽固醇是油脂合成的天然物質,我們割傷後的疤,就是膽固醇做的。它是體內重要的修復原料。除此之外,它還支撐細胞膜,所以,吃油的人,皮膚都比較有彈性。膽固醇亦是膽汁的原料,不吃油的人,無法製造高品質的膽汁,膽汁是用來分解油脂的,所以膽汁不好,脂肪酸就一定不平衡。膽固醇亦是許多荷爾蒙的原料,它也是包在神經外層髓磷脂(myelin sheath)的原料,這層髓磷脂對神經傳導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在體內的好處,不勝枚舉。膽固醇的量是體內依需求取油脂合成的,不是吃得多,就合成得多。這是為什麼有時人的油脂和膽固醇吃得多,但血液裡的膽固醇量卻下降;但有些人雖然很注意不碰油和膽固醇,血液中的膽固醇量卻突然增高。我也有很多病患,常在油脂和膽固醇攝取量增加後,總膽固醇指數上升,但過了一陣又自己降低。這說明了膽固醇在體內的平衡機制,現階段的我們,對其了解仍然很少。
醫生知道膽固醇是油脂天然合成的,所以,就建議大家不要碰油,連有油的肉一起遭殃。但是,不吃油、不吃肉,就只剩一大堆加工食品可以吃,要不然就拚命吃水果。不平衡的飲食,引起了第一個病根,血糖失衡。高血糖讓血液快速變酸,腐蝕血管壁,血管壁一受傷就發炎。發炎就好像拉警報,召喚膽固醇,所以,血管壁被腐蝕,膽固醇就出馬修補。由於膽固醇是不溶於水的,所以它就坐著LDL(低密度脂蛋白)這種裡面溶於脂、外面溶於水的脂蛋白,從肝臟到傷處救火。救完火後,再帶著受損的膽固醇坐著HDL(高密度脂蛋白)回到肝臟。所以,當人發生心血管疾病時,科學家在顯微鏡下尋找心血管疾病的發炎起因,就抓到在修補現場救火的膽固醇了,說它是放火的人。愈喊它是放火的,大家愈不敢吃油,愈不吃油,血糖就失衡得愈厲害,酸血腐蝕血管壁的情形就愈來愈嚴重。最後,膽固醇覺得已無力單獨修補日益變薄的血管壁,就開始調動鈣來幫忙支撐。這樣一層一層往上補,最後就造成血管硬化。身體知道這樣修補血管壁,日後終究會堵塞血管,可是,比起讓血管壁變薄,而冒讓它今天就爆裂的危險,身體選擇了今日的生存。
不吃油,形成的另一個病根,那就是脂肪酸失衡。沒有了脂肪酸,心臟就失去了它最喜歡的能量來源,燒糖的能量雖猛,卻不穩定,心臟跳動就會出問題。脂肪酸一失衡,礦物質就失去了它重要的輔助因素,因此礦物質也跟著失衡。礦物質一失衡,肌肉的收縮、放鬆就不順,容易抽筋,因為肌肉收縮與放鬆靠的是礦物質間鈣與鎂的合作。所以礦物質失衡的人,很容易有抽筋、扭傷、肌肉無力等與肌肉相關的疾病。可怕的是,心臟也是肌肉組成的,你能想像心臟抽筋的後果嗎?
西醫這時還是埋首在顯微鏡下找答案,既然膽固醇會造成心血管硬化,那就開降膽固醇的藥。降膽固醇的藥,目的在阻斷合成膽固醇的酵素(enzyme)。膽固醇無法合成,體內的修復機制就被阻擾了。這時如果飲食還是不改善,血管壁繼續被酸血腐蝕,血管壁在無法被修復的情況下,就開始日益變薄。不只如此,降膽固醇的Statin這類藥物,會造成心臟重要營養元素CoQ10的流失,影響心臟健康。我的門診經驗是,膽固醇藥剛吃時,膽固醇的確會降下來,但是,過一陣子又會飆上去,因為身體會想盡辦法求今日的生存,不讓血管壁變薄。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的藥都不停加到極限,可是到最後血管依舊會堵塞,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心臟打開,放進支架的原因。
所以,心血管疾病真的是吃出來的,可是,它的引發不是因為我們吃太多油,而是因為我們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平衡多樣的天然原始飲食是健康唯一的要件
到底為什麼食用天然油脂和肉類,再加上碳水化合物,不只對體重有如此正面的影響,而且對血脂與血壓也有如此正面的影響呢?依食物考古學家一萬多份的研究報告顯示,這類的飲食,我們已經吃了兩百萬年了。說到底,我們老祖宗的飲食根本就是倒過來的美國農業部的飲食金字塔(圖略,詳見本書)。
所以,真正平衡的飲食,應包含了動植物油脂與蛋白質,蔬菜、堅果與水果,再加上一整日補充水份。食物合在一起吃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再回頭看看我們現在的飲食,不吃肉、不吃油,這個也不敢、那個也不碰,非得把天然原始的食物拆得面目全非才吃,這便是造成體內生理化學不平衡的主要來源。合起來吃是食物、拆開來吃是藥物,把食物拆開來吃,一定會造成生化失衡的原因是,營養元素不可能在獨立運作時發揮作用,因為它們之間有人們永遠也弄不清楚的複雜關係。
比如雞皮與雞肉、豬皮與豬肉,它們之間是互助合作(synergistic)的關係。雞皮底下的油脂能幫助雞肉吸收,而雞肉能幫助雞皮與雞油吸收。又例如,檸檬皮下的白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bioflavonoid),它跟維生素C有互助合作的關係。所以如果要幫助流鼻血的病患,單單喝檸檬汁是沒有用的,檸檬的白肉與檸檬汁一起食用,才能改善症狀。所以吃橘子時,最好不要把白絲剝掉。把食物隨便亂拆解,就會牽動它原本營養元素之間的關係,進而影響到它們合作時能發揮的神奇力量。
食物間除了合作關係外,還存在著對抗(antagonistic)關係。比如,鈣質攝取量過多時,礦物質鎂就會流失;鎂過多時,鈣就會流失。所以,就算菠菜鈣質含量很高,吃太多,對骨質疏鬆也是無益的。因為鈣過多鎂流失了,骨頭的修補製造還是會出問題。不只是礦物質之間有合作或對抗的關係;維生素之間亦有合作或對抗的關係,礦物質與維生素之間,也有這樣複雜的關係。比如, 大量攝取維生素C會造成銅的流失,同時也會讓鐵質排不出去,不停地在體內累積。又如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卻會使礦物質鉀流失。另外,維生素A在體內的有效利用多靠鋅,因此,如果一個人缺鋅,即使他肝臟內的維生素A足夠,此人卻有可能出現維生素A不足的症狀,如夜間視力減弱等現象。所以,這樣的病患即使大量攝取維生素A,也不見得能矯正夜間視力,但是,適量補足鋅,卻可能有效增進夜間視力(圖略,詳見本書)。
單一營養元素使用過久一定會有副作用
鐵劑、鈣片或維生素C這樣把營養元素獨立出來的營養補充品(supplement),有時,這些補充品的元素,不是萃取於天然食品,而是在實驗室合成的,並不利於身體吸收。西藥則更上一層樓,它把這些單獨的元素,組合成力量強大的化學成份,直接影響生化運作。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西藥進入體內,多會讓不同的體內營養素大量流失。如降膽固醇的藥會讓CoQ10流失;痛風藥會讓維生素B12、鉀、鈣、胡蘿蔔素和磷流失;降高血壓藥Beta blocker 會讓CoQ10和掌管睡眠的褪黑激素流失;甲狀腺藥物 Levothyroxine 會讓鐵流失。除了這些慢性病藥之外,一般成藥,也有同樣的問題。如胃乳片會讓鈣、磷酸鹽、維生素B的葉酸流失;盤尼西林這類抗生素除了會殺死腸道益生菌,還會流失鉀;治真菌類的香港腳藥物也會流失鈣、鎂、鉀和鈉。所以常常我們吃一種藥,可以把症狀壓下去,但藥卻導致營養元素大量流失,而產生了另一種新的症狀。這就是用藥治病的宿命,吃了一種,就要接著再吃另一種。現在我們對藥物的研究,通常都只針對單一一項藥物對身體的影響。可是,同時吃多種藥物,對身體的整體影響為何,掌管藥物安全的單位通常不要求檢驗,因此,多樣藥物同時對身體影響的研究,幾乎不存在。所以常常我們現在吃藥,反而比吃天然原始的食物來得安心,真的是沒有道理的。
由於營養元素在食物裡有著這麼錯綜複雜的關係,所以,如果我們使用某一種食物或是某一種營養元素去解除某一種病症,不管那種營養元素是不是天然的,它都屬於「藥用」。單吃鈣片是藥用、單吃鐵片是藥用、單吃維生素C也是藥用。這樣的吃法,並不全面支持體內複雜的生理化學。因為食物與食物間、營養元素與身體間的關係複雜難解,所以獨立的營養元素或是人工合成的藥物使用不當或是使用過久,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單吃維生素C不如多方攝取不同種類的蔬果;單吃鈣片不如多喝高品質的高湯;單吃鐵片不如多吃乾淨動物的肝臟。偶爾身體需要特別的支持時,可以把食物或補充品當藥來用。但想要得到真正的健康,一定要有習慣「食用」食物,而非只是「藥用」食物。這也就是為什麼天然原始的食物遠比拆得亂七八糟的加工食品來得營養。這也是為什麼天然原始食物治療疾病的力量,是營養補充品、中藥與西藥都望塵莫及的。這更是為什麼,我的病患生病時,請到懂得珍惜食物原形的好廚師,比請到好醫師,要復元得更徹底。
食物只有品質的好壞,沒有部位的好壞
常常,我們會聽說那種食物好,就拚命吃。這就是為什麼整個國家有這麼多人,台灣北中南各地物產豐富,出產如此多樣化的食物,但全國人民卻都統一吃燕麥和地瓜當早餐。這就是我所謂的台灣「制服早餐」。
一直不停吃同一種食物,就會一直不停地補充單一營養元素。對照上述營養元素之間的合作與對抗關係,應不難想像,一直吃單樣營養元素,會多麼容易造成其他元素的流失。我們的獵人祖先就是因為什麼都吃,所以才能避免這樣的情形。獵人祖先的食物種類多達四千樣;而我們現在最常吃的食物,卻只有四百多種。
我們的食物種類一下子縮減了那麼多,是因為只懂科學不懂食物的專家,喜歡給不同的食物貼上不同的標籤,連食物不同的部位也要偏心。比如白肉比較健康,紅肉會造成心臟病和大腸癌等等。
你能想像我們的獵人祖先獵到獵物時,把白肉留下來,把紅肉全數扔掉的情景嗎?紅肉、白肉其實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名詞。我們的祖先獵到獵物時,從不浪費動物身上的每一部位,每一部位都一定會利用到,從骨頭、耳朵到內臟,一個也不放過。在不同的季節裡,吃不同的動、植物,我們就是這樣什麼都吃進化而來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不同的動、植物、不同的部位,它們多元的營養元素,給了生理化學運作自如的基礎。
不過,科學家為什麼要特別找紅肉的麻煩呢?主要的原因是肉類中的雜環狀胺化合物(heterocyclic amines)在特定情況下,好似強酸如胃酸及高熱烤炸等,會形成亞硝胺的緣故(nitrosamines)。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但是就像蛋白質分解後有毒的氨(ammonia)會經肝臟分解一樣,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E等也會阻礙亞硝胺的形成。雖然紅肉中的雜環狀胺化合物最豐富,但其實多數高蛋白質食物中都含有這類胺,包括魚肉。所以肉類配上蔬菜一起吃最合適,因為抗氧化物質豐富的蔬菜會阻礙致癌物的產生,而肉類裡的蛋白質和油脂則幫著會化成糖的蔬菜,平衡血糖。在我門診中多數有大腸病變的人,都是因為消化系統失調引起的,而消化系統會生病,多是因為飲食不平衡或濫用藥物造成的,跟吃什麼顏色的肉無關。
所以,在原形食物的世界裡,只有品質高低的分別,沒有那一種或那一個部位,比另一種或另一個部位來得好的分別。所以,想健康,就不能像貓熊一樣只吃竹子一種食物,要多方攝取。雞鴨魚肉,動物的各種部位、不同的蔬果,了解食材品質的重要,依著盛產的季節輪著吃。
食物組合與攝取順序非常重要
我有很多門診病患跟我說:「你說的我統統都有吃呀!我早餐吃燕麥,中午吃沙拉,下午點心吃水果,晚上吃牛排。為什麼我還會有那麼多健康問題呢?」這樣吃,是都有吃到,但卻不是餐餐平衡,食物組合與攝取順序都不對。
這就是飲食金字塔的另外一個重大問題,金字塔裡建議的飲食是以一日為單位,在一天裡,應吃幾份蔬果和肉類。這樣的建議方法,把身體的生化運作假設成倉庫,等貨全都到齊了,才開始清點和分發。我們的身體不是倉庫,它的運作是即時的(real time)。好像現場轉播一樣,畫面一進來,就馬上播出去,也就是說,先進來的先燒。
所以,早上只吃燕麥,不吃油脂與蛋白質,燕麥一燒,就已大力地震盪血糖了。中午再進沙拉,又是碳水化合物,猛得一下就燒掉了,血糖繼續大力震盪。下午覺得吃水果健康,所以不吃甜點就來份水果。哪知道,現在水果經改良再改良,甜得不得了,有時四粒大葡萄震盪血糖的速度,要比一個用高品質奶油做的巧克力蛋糕,還更快。到了晚上,才終於吃到油脂與蛋白質。這表示,在這一整天裡,活動量最大的時候,這個人吃的東西都是一燒就沒了的食物。記得嗎?碳水化合物燒得快且猛,但一下就燒完了,好似整天都在燒紙一樣。難怪幫助提振精神的產品都會大賣,咖啡、奶茶、甜點、麵包、汽水、能量飲料,燒得愈快的,就賣得愈好。這就是為什麼餐餐平衡會如此重要。早餐有肉、有青菜,如果有澱粉,定是拿來承載好油脂的。不只如此,中餐與晚餐也是一樣。如果想吃點水果、甜點就尾隨在正餐後,讓油脂和蛋白質一起平衡血糖。再加上這些營養元素都能互相激發作用,所以配在一起吃,比單獨吃,更能支持複雜的生理化學運作。這,就是食物組合的重要。
由於體內的生化運作是即時的,所以一坐下來吃的第一口就很重要,因為那就是身體會先拿來燒的。一坐下來吃一大口飯,跟一坐下來吃一大口肉,對血糖的震盪有不同的影響。如果飯裡沒有加豬油、麵包上沒塗奶油,這些精緻碳水化合物,通常在嘴裡就已開始消化,有些糖份從嘴裡就能進入血液,震盪血糖。所以,吃東西的順序很重要。習慣第一口先吃有油有蛋白質的食物,澱粉隨油入口,對平衡血糖有極大的幫助。也就是說,會變成糖的食物,包括了五穀雜糧、水果、甜點等,絕不單獨在前不著油脂、後不著蛋白質的時候吃。這樣吃東西的組合與順序確保血糖不失衡。血糖只要平衡,很多其他的病根就完全沒有發展的餘地。
血糖一平衡,下降時緩慢,所以即使饑餓,也不會狼吞虎嚥。因此,當人的飲食平衡一陣子以後,食量都會明顯縮減很多。那是因為身體又重新學習使用油脂與蛋白質當能量,這樣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質替換著燒,身體變得極度有效率,所以,這個人就變得吃得很精,卻吃得很少了。
年紀和基因不一定會引起病痛
當我們吃得不平衡時,年紀再小,也會出現各種病痛;但當我們吃豐富多樣的原形食物時,就算年紀再大,也不見得會出現什麼病痛。
現代醫學把許多找不出病因的疾病,歸咎於基因遺傳,這是個不負責任的說法。疾病基因要在特定的身體環境下,才可能開啟。更何況,除了基因能遺傳外,飲食習慣多也是原封不動地傳給下一代。所以,當一個家,同一條血脈中,一直不停出現病痛時,不要老花時間一味責怪基因和年紀。花點時間,客觀地檢視一下這個家庭的飲食。
要知道你吃的到底平不平衡,很簡單,只要看看一家人是不是總是處於緊急狀態就知道。如果一家人裡,一下老的病,進醫院,一下小的病,又進醫院。一下這個人發炎發燒不止要去吊點滴,一下那個人斷手、斷腿要去包石膏。一下小的晚上high到不睡覺,早上上課起不來。一下老的晚上醒來卻再也睡不著,沒精神起來帶小的去上課。一下有人便秘、一下有人拉肚子。在這些過程中,沒有人有平靜的心情,隨便一點小事,不是冷戰就是大吵。大包小包的藥擺滿餐桌,什麼時候吃什麼藥都快搞不清楚了,那有時間去變換食材的種類。今天能有精神起得來做早餐就不錯了,那有心情去注意是不是每一餐裡都有肉有菜?一家人如果總是處於緊急狀態,醫藥費一定遠超過食材費,去醫院的時間一定遠超過進廚房的時間,這,就是飲食失衡的最好指標。
全食物(whole food),按字面翻譯,就是完整的食物。它就是我所謂的食物原形,也是食品加工科技還不發達前,唯一攝取得到的食物,它是我們身體最認得的食物,是生理化學運作最迫切需要的原料。當我們離原形食物愈遠,五大病根的根就在體內扎得愈深。想把病根拔除,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食物回歸原形。
我們不應該需要一個三角形告訴我們吃什麼,或吃多少。如果你攝取的多是高品質的原形食物,那麼,身體必定會貼近大自然,它會告訴你,在不同的季節裡,需要攝取什麼。就好像,冬季盛產根莖類高糖份蔬菜,攝取這些食物,人自然就會儲存比較多的脂肪,脂肪能保暖,在冬季裡我們需要它。但是到氣候暖和了,大葉菜高纖維少糖份的食物就多了,原本儲存的脂肪,這時就很容易被燃燒,人自然會又瘦回來,因為這時我們需要的是能量,不是脂肪。所以,當我們均衡地攝取原形食物時,我們的身體就很容易與自然界的韻律合而為一。
由於食物之間的營養關係錯綜複雜,而我們體內的生化運作也有同樣複雜的關係,所以,吃,應該變得很簡單。反正猜不到什麼配上什麼會怎麼樣,那麼只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不要把食物亂拆解、盡量多方攝取,就一定離健康不遠。當你吃的是完整的食物時,你的生化運作的完整,也就會有保障,身體的自癒功能也會因此完全開啟。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要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摘錄)
膽固醇不是健康殺手
缺乏膽固醇,荷爾蒙、細胞膜、修復機制都會缺乏原料
工業革命之前,人們多死於意外與傳染病。西藥騎著白馬,帶著抗生素的發現,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以及他們家人的眼淚,奠定了西醫在人們心中崇高的地位。但在工業革命後,疾病的類型起了極大的轉變,心臟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等慢性病的比例比起過往越來越高,而且還有持續增加的趨勢,科學家們拚命往顯微鏡下找,卻找不到可以怪罪的病菌。
科學家在顯微鏡下找不到慢性病的病根,是因為它是...
作者序
從心理諮商師到營養治療師──
我的飲食健康革命
二○○九年八月,我帶著孩子,輾轉從中國到台灣, 回到了美國加州。我因美國國會頒的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旅居中國一年做研究,兩個孩子跟著我在上海的當地小學上學。
風塵僕僕地回到家,只想好好休息。我照著以往的習慣去大賣場買菜,回家煮了雞肉和青菜。沒想到,兩個孩子吃了一口,馬上一臉為難地看著我,大女兒發言:「媽媽,我不想吃這個肉,有味道。」她倆如此為難,是因為我家向來奉行我媽的至理名言,那就是「老媽做什麼,你就吃什麼!」所以她倆沒動筷子,我倒感到好奇。我夾了一塊雞肉放進嘴裡。雞肉沒雞的香味不說,還可以嚐出一絲絲的苦味。我皺眉說:「怎麼會是這個味道?」她們倆見媽媽也吃不進去,便開始拿這雞肉大做文章:「媽媽,這個雞有怪味道。這個雞跟中國和台灣的土雞不一樣。」
我心裡不停地琢磨:「這雞怎麼是這個味道?」孩子不吃,我必須速速找到答案,於是開始積極地挖掘資訊。沒想到,這一挖,挖出了美國研究單位、政府機構、食品公司及西藥廠的勾結。這一挖,讓我從心理諮商師變成了營養治療師。這一挖,挖出了我們家的飲食革命。這一路挖掘,最後終於給我挖到了寶藏。這個藏寶箱裡裝著的不是金銀珠寶,它裝的,是我們家的健康。
一片鮭魚改變了我對食物的觀念
我東詢西問,最後才知道那雞裡的苦味,是抗生素的味道。我向來以為雞肉、牛肉都只是蛋白質,從沒想過這肉裡會有其他的東西。我有一些不敢相信,美國是全球食品安全的大龍頭,政府單位怎麼會讓抗生素跑進肉裡呢?我心裡有了警戒,開始時時注意食物的品質和內容。
孩子不吃冷凍的肉雞,我只好買土雞。我那時買有機食品不是為了健康,是為了食物的味道。在美國,只有有機的食材,能夠與在中國和台灣傳統市場裡買的食材相比。我想豬牛羊在美國吃起來,都是一個味兒,那就多吃點魚吧。有一天,我因為工作關係,早早把從大賣場買回來的鮭魚放在盤子上解凍,那塊魚排從早上一直擺到傍晚。我傍晚準備要煎魚的時候,著實嚇了一大跳。早上還是橘色的魚,怎麼現在變成白色的了。盤子上倒是留下了一灘橘色的水。
我開始有點糊塗了,我上網查,原來美國養殖業開始改變鮭魚原本的食物,訓練它們吃玉米。吃玉米的鮭魚沒有了原來的營養素,就此失去了天然的色彩――橘色,所以養殖業就加了橘色素在鮭魚的飼料裡,好讓魚肉有點顏色。要不是那天我把魚放得久了點,我們就把色素一併吃到肚子裡了。我坐在電腦前,氣憤從我的腳底升到胸口。我只想給我的家人一點營養的食物,為何回到美國後,這一個基本的願望會如此難達成?回頭望著那塊無血色的鮭魚和它下面那灘橘水,我突然一點胃口都沒有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也漸漸開始了解,用傳統和工廠兩種不同方式種植和養殖的農作物,在營養價值上有多大的差別。這時我選購有機食品,以及支持傳統養殖農業,就真的是為健康著想了。
追尋好食物讓我從心理諮商師成為營養治療師
身為心理諮商師,我不只研究我們家買的食材,亦開始注意我心理門診病患的症狀與他們飲食的關係。我常常記錄他們的三餐,開始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麼,只直覺知道,有些病患的症狀不是教育生活技能和溝通技巧就可以痊癒的。有一天我在整理他們的資料時,突然發現病患吃相似的食物竟都有相似的症狀。我開始把門診時間放在超市,我帶著病患在超市買菜,介紹能夠改善他們心理症狀的食物。病患和我都對食物改善他們症狀的能力,感到很滿意。
就在這個時候,我所服務的家庭婚姻診療所的老闆把我叫去,她說家庭婚姻診療協會的律師跟她說,我必須立即停止帶病患去超市買菜,要不他們將吊銷我的執照。我跟她解釋我帶他們去超市的原因,她說:「律師說,心理和飲食沒有關連,除非你是營養師,要不然在法律上你沒有資格這麼做。」心理和飲食真的沒有關連嗎?大多數的精神分裂症病患都嚴重缺乏維他命B,你想,講話諮詢能補充病患的維他命B嗎?再說病患如果有憂鬱症,就好似得了慢性病一般,沒有痊癒的可能。可是帶著病患去超市,他們竟都能擺脫藥物,走出陰霾。原本一個對心理疾病診所來說的肥羊,就因為食物不再需要治療了,律師說的,真的對嗎?心理和生理,真的沒有關連嗎?從那天起,我知道自己該換跑道了。
自然醫學給我的震撼教育
美國國會的傅爾布萊特獎學金,世界知名,因為所有的獎學金裡,它出了最多諾貝爾獎得主。頂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光環,再來挑選進修博士學位的單位,我的選擇應當是很多的。
我不想抄近路,我想好好把營養這門科學搞清楚,很遺憾地,我最終都沒找到與企業分離的主流研究單位。最後,我轉向自然醫療的體系,接受了NTA的系統式訓練,正式轉換跑道,成了營養治療師(Nutritional Therapy Practitioner)。
受訓第一天,就來了個震撼教育,原來是錯的,現在都變成對的了。大家都說要少油少鹽才有健康,但是我的老師竟說:吃油可以減油、油脂是重要的營養元素。原來,我們的獵人祖先的主要飲食是肉和油脂,因為他們打獵的對象是動物,不是植物。除了肉外,他們還食用少量採集的當季蔬果,以及少量的堅果。這樣的飲食習慣,持續了兩百萬年,奠定了我們身體進化的基礎。其實務農在人類歷史中,才只有短短的一萬年,所以五榖雜糧對人類來說,是比較新的食物。
老師們不但提倡吃油,而且他們建議做菜用動物性油脂,像豬油、鴨油、羊油、牛油等。因為飽和脂肪很穩定,不怕光、熱和氧。植物油並不穩定,大多在加工時都已餿掉了,因此還另外需要去味和漂白的加工手續。所以他們建議植物油最好直接從堅果裡攝取,這樣確保新鮮,也才能讓植物油這樣的好油發揮功能。
我不知道已經多久都不敢吃動物性油脂了,菜裡有油都要放冰箱後再把油撇乾淨。我看著廚房裡大瓶小瓶的葵花籽油、葡萄籽油、橄欖油,覺得無所適從。一開始我只敢用椰子油,它有豐富的飽和脂肪,每次用都只敢放一小匙。食物,一下子變得好吃得不得了。後來我又買了有機的牛油,開始多放一點點在菜裡。我發現,食物不但好吃,而且我怎麼不那麼容易餓了。
不但這樣,我的腰竟然開始細了起來。怪吧!所以我的膽子就愈來愈大了。最後乾脆去傳統養殖農場訂了一隻豬,我爸媽教我如何煉豬油。這時候,我做菜,都是豪氣用油了,大方得很。飽和脂肪這名字真不是白取的,吃這樣的油,真的容易有飽足感,所以家裡每一個人的食量都驟減,不亂抓零食,大家都開始瘦了。不但如此,大家的脾氣也穩定許多,以往全家都很情緒化,現在什麼事都可以心平氣和地討論。原來,油脂平衡血糖的能力,無人能比。
吃傳統飲食的人更懂得健康
我在去上海之前,原本體重高達六十六公斤(我最重時是八十公斤),醫生還判定我有第二型糖尿病,但在上海待了一年回美國後,這些問題都不藥而癒。回想起我在上海吃的食物,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我在上海會瘦得那麼輕鬆。我們第一次往上海羊肉爐店一坐,服務生就送來一盤當天現宰的手切羊肉。我一看,有點嚇到了,怎麼那麼肥呢?我搖搖手,服務生說:「要換一盤是嗎?」我點點頭。過了一會兒,這個臉蛋給凍得紅紅的東北大姊兒又回來了。這回湊在我鼻子前的這盤,竟然更肥,幾乎看不到肉了。我為難地看著她,不好意思地乾笑:「呵呵,還是剛才那盤好了。」那羊肉,第一次入我口時,我發誓,我全身的細胞都在唱「哈利路亞」。真太好吃了!這樣肥美的鮮肉,配上他們獨家調製的沾醬,孩子們的眉毛吃得都展開了。我心想:「管他的,肥就肥吧,這麼好吃的肉,就算回去要減肥,也值。」
我在上海時,請了一位與眾不同的阿姨幫忙。誰都看得出來,阿姨打從心底疼愛我的孩子,對她倆極度保護。有一天,阿姨做好了雞湯,我見雞湯裡有油,就順手把油給撈進一個小碗裡。平時溫柔安靜的阿姨,突然大叫:「哎喲,你在做什麼呀!」她從我手裡把碗搶過去,把油倒回了鍋裡。她說:「孩子在長腦,怎麼可以把這麼重要的東西撈出來呢?」我楞在那裡,了解阿姨是好意,心想那就回美國再減肥吧。後來我才知道,腦子的組成成份至少有六○% 是油脂類,阿姨說的一點也沒錯。孩子要長腦,缺油缺脂是長不好的。同樣的道理,大人要長記憶,缺油缺脂也是沒有希望的。
除了阿姨外,在中國,接觸西方文化不深的人,對動物性油脂是一點恐懼也沒有的。有時,我倒羨慕起他們了。他們大刺刺地用豬油做菜做飯,菜場裡的肉該瘦的瘦,該肥的肥。我記得第一次去豬肉攤買肉,老闆給我介紹豬排。我選了其中最瘦的幾塊。老闆見我土,教育我一番,他說:「喏!這幾塊外面有一圈肥肉,煎起來,會比較好吃。」不只比較好吃,是太好吃了吧!我們家女兒求我:「媽媽,那邊邊的肥肉,一到我嘴裡就化掉了。真的好好吃哦!拜託你一定要再買哦。」
還有一次,我和先生在街上買羊肉串來吃。攤子上大黑鍋裡裝著像小山一樣的飯。飯裡有一點葡萄乾和紅蘿蔔絲,除了飯一粒一粒亮晶晶外,其他什麼也沒有了。我正在笑誰會買這種飯,就見一個人點了一客。老闆用個大鏟子挖飯,越挖越深,最下面竟挖出一排羊脊肉,肉就坐在一灘羊油裡。我和先生互看一眼,立即明白了亮晶晶的飯上就是羊油,這是一鍋羊油飯!
我們像傻子一樣坐了下來,點了羊雜湯,一人來一盤羊油羊脊飯。我橫了心,再次告訴自己,肥就肥吧,回美國再一起減肥吧!膽固醇,管他的呢,也是回去再說吧!那是我好多年來,第一次在吃飯時沒有罪惡感,而只是單純的享受。我等著我們一家變肥,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三個月過去了。奇怪,我們不但沒胖,反而都瘦了。不但如此,我的皮膚變得有彈性,精神體力都比以往更好了。回到了美國,我第一件事就是去驗血。讓人驚訝的是,我原本已該吃藥的血糖回復正常了,其他指數都比以前更漂亮。
原來問題出在不均衡的飲食
念了營養之後我才真正了解了肉和油的好處。因為肉、油能有效平衡血糖,血糖一平衡,身體其他一切如內分泌等等的運作也才有平衡的機會。血糖是除了體溫、血液酸鹼、血量外,身體最嚴格監控的指標,因為這些指標一失衡,就會造成體內平衡(homeostasis)失守。沒有了體內平衡,生理化學的運作就都要受阻,危及生命。這兩種食物與會化成糖的蔬果配在一起,不但能提供身體一天所需的能量,而且還能有效平衡血糖。由於所有的植物類食物最終都是化成糖,包括五穀雜糧與蔬菜,所以油和肉是和這些搭配最完美的組合。
血糖一震盪,腎上腺就容易疲累,腎上腺在內分泌系統中的官階最高,腎上腺一亂,下面的各個腺體就容易出狀況,腦垂體一亂,孩子不是長得太快、就是長得太慢,發育過早、發育過遲。甲狀腺一亂,不是新陳代謝太快、就是新陳代謝太慢,瘦不下來、胖不起來。性荷爾蒙一亂,各種更年期、青少年期的症狀就一個一個出現。男人脫髮、女人長毛;性慾過旺、沒有性慾。
食物組合一不對,不是缺這少那,要不就是沒有一起吃,健康就會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個被碰倒了,其他的就也跟著倒了。所以,肉、油、青菜雖各自都重要,但是食物單獨食用,永遠比不上它們配好了一起吃的效用。我們家的餐桌上從此開始餐餐有肉、有油、有青菜,也有一點點的澱粉。
加工過的澱粉是人類食物裡的新產物,它的出現,是為了要彌補在烹調進步後,油脂與肉分離的情況。澱粉是承載油脂最好的工具,難怪法國麵包要跟著牛油一起上、義大利餐前要用麵包吸橄欖油和巴沙米克醋一起吃、中國人吃飯要拌豬油。油一進口,就能確保你食不過量。再回頭看我們原來的飲食,不吃油、不吃肉,吃肉時還要把皮拿掉,五榖雜糧從不與油一起入口,難怪總是過量。
中國社會以務農為主,在辛苦的年代裡,肉是稀有的,只有大戶人家能日日有肉。所以像米、麵這樣的澱粉,就提供了很大一部份的能量,也成了中國社會的主食,這是情勢所逼,並非首選。務農的人吃澱粉,由於鎮日勞動糖一下就燒掉了。現代的人一切都由機械代工,多數人整日都坐在辦公桌前,一整天也不動一下。可是,在這樣物資豐富的年代裡,我們各家各戶卻都吃得很窮酸。沒有油、沒有肉,不停吃澱粉或會變成糖的食物。碳水化合物過量,消化成糖,沒有勞務活動燒這些糖,造成了血糖過度震盪。就像前面所提的一樣,血糖一失守,其他的生理運作,就一面倒了。
原來,問題不見得是出在我們吃的營養不營養,因為只要是天然原始的食物,沒有過度的加工手續,都有營養。我們經歷的種種症狀,都是飲食不均衡引起的。
飲食調整也幫助了我門診的病人
飲食改善了我家人的健康,而在我所帶領的大學社區心理門診中,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就如我當初所想的,在門診的案例中,我證實了營養對心理症狀的疏解來得更直接有效。至此,我正式離開了心理門診,開設營養門診。慢慢地,來求診的人,都不再只是有心理症狀,而是那些長年被生理症狀困擾的人。他們多數會轉向求助於營養,是因為藥物無法根治他們的慢性疾病。藥一停,大家的症狀就立刻恢復,但是,大部份的人都不希望吃一輩子的藥。有時,吃藥也無法解除大家的痛苦。所以,高血壓病患、糖尿病患、痛風、荷爾蒙失調、無法生育、體重問題等,就都出現在我的門診中。
由於是營養門診,那麼調整大家的飲食便是我的首要任務。初診時,病患都會填寫三日飲食記錄,加上症狀問卷、病史,與全身檢查,藉此我便能有效掌握身體的現狀及其匱乏的營養元素。我會與病患一起分析他們現在的飲食比例,教育他們什麼食物會消化成糖,什麼食物會平衡血糖。最後,給予營養建議,比如在飲食中加入好的油脂與礦物質,增加肉類與純水攝取,減少高糖食物,如澱粉類、水果類與加工類食品。有時,也會依舌頭檢測的結果,視狀況補充一些營養補充品,如加強胃酸、支持腎上腺、補充不足的礦物質等,協助身體加速導回正向循環。但是,由於有了營養豐富食物的支持,所以大部份的病患,多在三個月後就可以把我這個營養治療師裁掉了。
除了營養元素量的調整,教育大家何時吃這些食物的時間也很關鍵。因為身體的生理化學運作是即時的,所以早上吃五榖雜糧,中午吃蔬菜沙拉,晚上吃牛排,並不是均衡的飲食。真正均衡的飲食是餐餐平衡的,是早餐、中餐、晚餐都有肉、有油、有菜,還有一點點澱粉用以承載油脂。
由於食物的品質也會直接影響營養元素,所以我也常常帶著病患在超市買菜。現在,我是正式的營養治療師了,我帶人在超市買菜是名正言順的,沒有任何協會可以吊銷我的證照了。
在門診當中我發現,雖然中、西醫都對生理化學都有詳盡的描述與深刻的理解,但是,對於身體的生化原料,兩者都只限於對藥物的討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是藥物,不管是東方的草藥、西方的維生素,或是西藥廠在實驗室裡做出來的藥,由於它是獨立出來的營養元素,都只是我們生理化學所需的「片面」原料。但是,要身體達到最佳狀態,單靠一種或幾種原料,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我們的身體要達到最佳狀態,需要的是「全面」原料,而這世界上,只有營養成份複雜的食物,才可能支持我們體內的千百種生化過程。
我的另一個門診心得是,健康與年齡無關。我在台灣為大家體檢時,發現台灣愈年輕的人,身體就失衡得愈厲害,這就是為何得慢性病的年齡會不停下降的原因。如果他們繼續亂吃,體內持續失衡,最終都會變成病。看看現在年紀大的人,全身是病,就是體內失衡過久的結果。
大家都假設人上了年紀,就會生病。所以不管生的是什麼病,沒有人檢視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卻一味地把病都怪在年紀和遺傳上。其實,不管年齡大小,只要吃得均衡、營養豐富,體內恢復平衡,不管幾歲都能擁有健康。我有一個八十二歲,吃了三十幾年胃乳片的老病患說:「我一直以為人老了,就會有病。從來不知道,吃飯可以那麼舒服。沒有了消化問題,我感覺自己年輕好幾歲。」另一個近七十歲的病患說:「我覺得我累了一輩子,年紀愈大,我就愈累,一直以為是自己老了。但是,現在吃得好了,我的精神卻比年輕時更好、更有活力!」
這些病患常把功勞歸於我,其實我唯一做的就是設身處地為身體想。大部份人有病症時問的問題是:「我要做什麼症狀才會消失?」而我看到症狀時,問的問題卻是:「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症狀?」問了這個問題,就會找到身體真正的需求。最終有功的,其實都是大家神奇的身體。而門診的經驗告訴我,身體真正需要的,是營養豐富、均衡的食物。當我們給身體它所需要的原料,開始平衡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時,身體自然會回復平衡,那時,症狀就一一消失了。只要病患能堅持改善他們的食物,以及吃飯的習慣,身體都有能力自癒不再復發。我們身體對營養豐富食物的渴求程度,和食物改善後帶來的神奇力量,完全反應在我診所的大串候補名單上 。
一套為每個人量身訂做的飲食工具
做為一個母親和心理諮商師,我當初原本只是想了解為什麼美國的冷凍雞肉有苦味,沒想到,這個簡單的探尋,竟掀起了我們家的飲食革命,也同時掀起了我的事業革命。從諮商心理健康,到現在成為生理健康顧問,我發現大家需要的是一套有系統、且能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的飲食工具。拿著這個工具,大家能透徹地了解身體的運作與智慧,也能配合適合自己的飲食,協助身體啟動自癒系統。這本書,當初便是以創造這樣的工具為目標。
我從小跟著外交官父親東奔西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離開時,想念的從不是土地,而是那塊土地上的人。選擇在台灣出這本書,是因為我最牽掛的人,都住在台灣。在台灣的超市一站,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美國跨國食品公司的行銷力量。我台灣的親人,所接收的健康訊息,多是美國醫療系統的翻版,大家吃的不是營養的食物,卻是大把大把的藥物。台灣人接觸的是跟美國一樣的食品公司,接收的是跟美國一樣的醫療健康訊息,最後走的就是美國的老路――那就是全民的財富,全部都投注在醫治慢性病上。人民剩的只是一輩子擺脫不掉的藥物和滿身的病;失去的是充沛的精力、自由,和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台灣鄉親沒有企業利益及政治雜音的飲食、健康訊息,找回我們享受美食的權利,以及保有屬於台灣人的充沛創造力、自由,和對未來的希望。
從心理諮商師到營養治療師──
我的飲食健康革命
二○○九年八月,我帶著孩子,輾轉從中國到台灣, 回到了美國加州。我因美國國會頒的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旅居中國一年做研究,兩個孩子跟著我在上海的當地小學上學。
風塵僕僕地回到家,只想好好休息。我照著以往的習慣去大賣場買菜,回家煮了雞肉和青菜。沒想到,兩個孩子吃了一口,馬上一臉為難地看著我,大女兒發言:「媽媽,我不想吃這個肉,有味道。」她倆如此為難,是因為我家向來奉行我媽的至理名言,那就是「老媽做什麼,你就吃什麼!」所以她倆沒動筷子...
目錄
序章 從心理諮商師到營養治療師──我的飲食健康革命
一片鮭魚改變了我對食物的觀念
追尋好食物讓我從心理諮商師成為營養治療師
自然醫學給我的震撼教育
吃傳統飲食的人更懂得健康
原來問題出在不均衡的飲食
改變食物也改變了我整個家的氣氛
飲食調整也幫助了我門診的病人
打造一套為每個人量身訂做的飲食工具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要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
飲食金字塔是慢性病的最大元凶
慢性病五大病根一──血糖失衡 吃油不一定長油,過量碳水化合物才一定讓你長油
【健康諮商室】營養與性的親蜜關係
慢性病五大病根二──脂肪酸失衡 不吃油身體復原機制一定缺乏原料
慢性病五大病根三──脫水 缺水一定缺血,缺血細胞沒養份廢物也會排不掉
慢性病五大病根四──礦物質失衡 礦物質不平衡,不是光靠補礦物質就可以
慢性病五大病根五──消化系統停擺 油脂和蛋白質是啟動消化系統的重要關卡
膽固醇不是健康殺手 缺乏膽固醇,荷爾蒙、細胞膜、修復機制都會缺乏原料
平衡多樣的天然原始飲食是健康唯一的要件 食物間既合作也對抗,要混著吃才有用
食物組合與攝取順序非常重要 人體生化是即時反應,所以第一口吃什麼非常重要
【健康諮商室】企業影響研究結果的典型案例
第二章 我們究竟該怎麼吃
打造專屬你自己健康的關鍵五步驟──認識In-and Out 生化系統檢測工具
◎第一步:檢測你的生化特性
你從那裡來(血型/種族背景/地域背景)
你往那裡去(不用腦子吃飯,用身體感覺吃飯/連結身體感覺與食物/調整你的飲食)
◎第二步:選擇適合你生化特性的食物
確認食物品質(是原形食物/新鮮度/是有養份的植物產品/是有養份的動物產品/顏色/香氣/季節/生產地/味道)
注意烹調的方式(催芽/浸泡/發酵/高湯/袏料品質/好油/好鹽/注意是烹調還是加工/避免人工佐料)
【健康諮商室】生食VS.熟食
【健康諮商室】吃纖維的益生菌vs.吃果糖的益生菌
◎第三步:均衡攝取營養元素
確認攝取種類是否全面(水/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
【健康諮商室】吃肉真的會讓體質變酸?
檢查攝取量是否足夠(每餐肉類30%/每餐油脂30%/每餐蔬菜20%/每餐澱粉<20%/每天純水>2000C.C. /每天一次水果)
◎第四步:檢測你消化系統的健康
一個從上到下順暢的消化系統
不順暢的消化系統可能引起的症狀
檢測你吃的習慣(感恩、放鬆/享受/創造安全的吃飯環境/細嚼慢嚥/餓時才吃/先吃油脂、蛋白質/澱粉不過量/吃高品質油脂/不濫用殺菌產品)
檢測你消化道的症狀(漲氣打嗝/胃食道逆流/惡性貧血/飯後想睡覺/潰瘍/頭暈、暈車、暈船/嘴巴苦苦的、口臭/吃油會噁心/排便問題/真菌感染/過敏/痔瘡)
◎第五步:達到健康
生理平衡的特徵(在搏鬥或逃跑中獲勝/精神持久/會生病也能復原/不需要長期依賴藥物達到以上目的)
心理平衡的特徵(能精神放鬆/能精神集中/能夠控制衝動/樂觀能抗壓/不依賴藥物達到以上目的)
把IN-and-OUT生化系統當做檢視工具
第三章 慢性病的食物調整方式
◎生理疾病的食物調整方式
第二型糖尿病 蛋白質和油脂一定要和碳水化合物一起入口
【健康諮商室】 進行血糖控制飲食的方法
低血糖 注意別讓腎上腺過度疲勞
尿酸過高 少碰高碳水化合物及脫水飲料
內分泌失調 吃高品質的平衡飲食減少身體的緊急狀況
【健康諮商室】更年期真的不該如此為難
心血管疾病 增加抗氧化物質適當攝取維生素B
高血壓 充足攝取水份,適當補充礦物質鎂
體重過重 讓胰臟和肝臟適度休息身體才會釋放脂肪
體重過輕 加強胃酸,平衡血糖
骨質疏鬆 增進能幫助礦物質被有效利用的輔助因素
【健康諮商室】 人體的物理與化學互相影響的案例
睡眠問題 曬夠太陽,攝取足夠蛋白質製造褪黑激素
◎心理疾病的食物調整方式
精神疾病 從調整腸道健康開始做起
【健康諮商室】使用最低限度的殺菌方式
【健康諮商室】進行消化道痊癒飲食的方法
成癮問題 擺脫血糖問題,徹底和「癮」脫離
情緒失調 別讓血糖和腎上腺控制你
【健康諮商室】心理症狀與心理創傷
利用IN-and-OUT生化系統改善症狀
◎排毒與恢復反應
你一定要知道的生理、心理兩種排毒管道
正確排毒要從養肝及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下手
【健康諮商室】正確排毒的方式
體內痊癒過程中可能引起的恢復反應
正確斷食的方法及三餐進食原則
正確外食你注意這些事
重新和你的身體展開一段完美的伴侶關係
◎作者後記
序章 從心理諮商師到營養治療師──我的飲食健康革命
一片鮭魚改變了我對食物的觀念
追尋好食物讓我從心理諮商師成為營養治療師
自然醫學給我的震撼教育
吃傳統飲食的人更懂得健康
原來問題出在不均衡的飲食
改變食物也改變了我整個家的氣氛
飲食調整也幫助了我門診的病人
打造一套為每個人量身訂做的飲食工具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要把飲食金字塔倒過來吃?
飲食金字塔是慢性病的最大元凶
慢性病五大病根一──血糖失衡 吃油不一定長油,過量碳水化合物才一定讓你長油
【健康諮商室】營養與性的親蜜關係
慢性病五大病根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