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跨文化溝通融入華語文教學之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為主軸,進行研究與分析,兼顧華語文領域的跨文化溝通教學理論發展與教學實踐,在理論的部分以能力本位出發,分別探討華語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本質特色、習得基礎以及教學內涵,以提供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研究之參考。
在實務部分,本書分別於國際課程大綱、教學策略、教材設計以及測驗評量等面向提供教學應用與建議,除各式練習題與測驗評量工具的整理外,並附上教學實例與教案範例進行說明,適合師資培訓與教學實務之參考。目的在推廣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的研究與教學實踐,以期促進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與研究領域的發展。
作者簡介:
黃雅英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共教中心華語中心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博士
經歷:
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訪問學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學位學程兼任講師
國立政治大學 CIEE 商務華語教師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中心文化課程教師
馬來西亞在台辦事處華語教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華語中心華語教師
國立台灣大學華語文能力測驗命題教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兒童華語能力測驗命題教師
證照:
教育部華語文教學能力證書
教育部國民小學教師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文化」概念既是由社會性的意義、也是由個體性的意義而建構出來的。這一概念包括各種形式的公共知識、社會行為以及個人的人格形塑。若將「文化」視為「結構」,則其結構在於個人與社會互動而形成的各種運作機能,組織出社會性的行為與知識,同時也形構出個人對這類社會性行為與知識的習得過程。若將「文化」視為「意義」,則一方面是個人對社會行為與知識進行解釋的結果,另一方面,所謂「意義」其實始終是文化群體中各個個體間持續交涉的對象。總而言之,文化由互動而生,文化是多元而非單一,即使不和諧的聲音也含納其中。
然而,文化同時具有一種傾向,把多元性簡化,將複雜性消減化約,以某種固定的模式消融掉文化中不和諧的聲音。再者,文化概念的形成,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cultura(「文化」一詞的拉丁文)原本的含意是指個人修養與發展的過程,中文引入西方這一詞語時,借用日文翻譯而譯為「文化」,兼而引入「文化」二字在文言文「以文化民」等等含意。從文化概念的發展來看,動態性是文化概念中很重要的成分。鑑於文化概念的複雜與多元,文化教學也應重視、強調文化概念中的複雜性與多元性。按照這樣的目標來考量,如何可能為文化教學擬定一套指標,而卻不損及文化原有的複雜性與多元性呢?在這樣的考慮中,cultura lcompetence這概念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指個人在與不同文化交流時,與對方的文化進行協調或結合的能力;另一方面,competence原意也有「權限」的意思,能力是屬於個人權限之內的,並於個人內在整合為人格的一部分。強調 cultural competence的文化教學,重視個人與文化群體之間的張力,並考慮到文化內在的複雜性與多元性。
黃雅英博士的這本論著,基於 competence 的觀點,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對於培養個人的 cultural competence(跨文化能力),也提供了更宏觀而全面的考察,不再侷限於固定單一的文化知識的授予,而是企圖培養學生對自身文化的反思,在這點上超越現有一般對文化教學的導論與課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且蘊含著複雜性與多元性。中華文化與歐洲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在現今世界,華語文教學在歐洲大量發展的情況下,雙方文化的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雖然如此,中華文化的複雜性與多元性卻常受到忽略,而這本論著正好補足此缺憾,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 教授
Prof. Dr. Dennis Schilling
謝林德
2015年4 月
名人推薦:「文化」概念既是由社會性的意義、也是由個體性的意義而建構出來的。這一概念包括各種形式的公共知識、社會行為以及個人的人格形塑。若將「文化」視為「結構」,則其結構在於個人與社會互動而形成的各種運作機能,組織出社會性的行為與知識,同時也形構出個人對這類社會性行為與知識的習得過程。若將「文化」視為「意義」,則一方面是個人對社會行為與知識進行解釋的結果,另一方面,所謂「意義」其實始終是文化群體中各個個體間持續交涉的對象。總而言之,文化由互動而生,文化是多元而非單一,即使不和諧的聲音也含納其中。
...
作者序
2014入秋前,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取得了華語文教學博士學位;緊接著又完成了婚姻大事,但就在上緊發條蓄勢待發之際,很幸運的,我有了寶寶,於是考量家庭、育兒等未來的規劃,我只好推掉了所有原定的專任職務,同時也很幸運的在住家附近的海洋大學覓得兼任教職,得以兼顧事業與家庭,也預留時間給期待已久的寶寶。然而,突然的空閒卻讓我再次想起博論口考時口委們的建議:「趕快出書」。加上2014年底華語文研討會時,與會學者們的詢問與支持,這才更加確定加快腳步,盡快完成博士論文的修訂出版,以促進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此外,對於正需安胎與胎教的我,看書、寫書似乎是此階段最適合的任務了。
為了濃縮六百多頁的博論內容並增加書本的可讀性,我大刀闊斧的調整了整體的章節目錄,去蕪存菁,並補充更多具體的實例,以利閱讀與教學應用,因為身兼研究者、教師以及學生等多重身分,故首先從研究者的角度思考,什麼是我當初進行跨文化溝通研究最迫切想知道的資訊?以此建構理論方面的相關章節。其次,以教學者的角度思考,我希望在有限的十八週課堂裡開啟學生哪些跨文化溝通的視野?他們需要哪些理論與實務基礎進行跨文化華語教學的反思與應用?最後,在撰書的同時,我自己又以學習者的身分,渴望最新的理論與資訊,於是刪修增補,求好心切下,此書的完成,竟猶如另一本博論的產出,此乃始料未及!
加上撰書期間,恰好國際上的跨文化衝突事件頻繁,舉凡美國警民衝突、法國哈利、台英的送鐘風波等議題,鬧得沸沸揚揚,而比起缺乏跨文化意識的新聞內容,我更在乎新聞底下許多留言所透露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缺失,二分、極端的「X派」、「X國人」、「XX教」等,諸如此類以偏概全、不理智的論述,再次死灰復燃,著實令人擔憂。而網路資訊的片段、重複,更加深特定印象的塑造,警覺到速食知識帶來的虛胖不實,我期許自己,面對相關議題時,不逞一時之快,堅持以科學研究的嚴謹精神,多方考察,全面思考後,再謹慎刻出紮實懇切的字字句句。
跨文化溝通不只是華語文教學的場域、目標,更是永遠的挑戰,感謝我的德國指導教授Prof. Dr. Dennis Schilling以及諸位跨領域口委們的大方指教,方讓此研究議題能夠越臻完善,期待此書的出版,能激起學界與業界對於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的重視。
黃雅英
2015年春 於台北
2014入秋前,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取得了華語文教學博士學位;緊接著又完成了婚姻大事,但就在上緊發條蓄勢待發之際,很幸運的,我有了寶寶,於是考量家庭、育兒等未來的規劃,我只好推掉了所有原定的專任職務,同時也很幸運的在住家附近的海洋大學覓得兼任教職,得以兼顧事業與家庭,也預留時間給期待已久的寶寶。然而,突然的空閒卻讓我再次想起博論口考時口委們的建議:「趕快出書」。加上2014年底華語文研討會時,與會學者們的詢問與支持,這才更加確定加快腳步,盡快完成博士論文的修訂出版,以促進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此外,對...
目錄
推薦序/ I
自 序/ III
【理論篇】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二章 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的內涵與特質/ 13
第一節 跨文化溝通理論與研究途徑 15
第二節 跨文化溝通專有名詞釋義 23
第三節 溝通能力的內涵與特質 26
第四節 跨文化能力的內涵與特質 31
小 結 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定義與內涵 38
第三章 華語文教學與跨文化溝通的習得基礎/ 47
第一節 語言、文化與二語認知習得的關係 49
第二節 語言習得的方式與歷程 63
第三節 文化習得的認知基礎與特點 69
第四節 語言習得與文化習得的異同 72
小 結 跨文化溝通習得特點與翻轉的可能 77
第四章 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的向度與重點/ 81
第一節 知識向度的內涵與類目 84
第二節 情意向度的內涵與類目 108
第三節 技能向度的內涵與類目 117
小 結 情意向度仍存在發展空間 122
【實務篇】
第五章 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的課綱發展與重點/ 129
第一節 美國《AP 中文課程大綱》 131
第二節 歐洲CEFR 135
第三節 中國《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 141
第四節 加拿大ATESL 146
小 結 跨文化溝通教學能力指標的發展 149
第六章 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方法與策略/ 161
第一節 傳統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策略 163
第二節 族群接觸理論與跨文化溝通教學 167
第三節 轉化學習理論與跨文化溝通教學 170
第四節 任務導向教學法與跨文化溝通教學 172
第五節 文化回應教學法與跨文化溝通教學 174
小 結 以彈性多元教學觀代替特定教學法 175
第七章 跨文化溝通教材編製原則與相關資源/ 179
第一節 跨文化溝通教材發展與相關資源 181
第二節 跨文化溝通教材編製的三大原則 186
第三節 外語教材文化分類方式的再思考 192
第四節 跨文化溝通的訓練方法與練習活動 198
小 結 以能力為導向的開放式教材活動設計 218
第八章 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測驗評量/ 221
第一節 跨文化能力測驗工具 223
第二節 證照式標準化能力測驗 232
第三節 語言教學的文化評量類型 234
第四節 形成性的學習歷程檔案 237
第五節 其他診斷方式與工具 239
結 語 / 241
參考文獻/ 249
附錄一 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教案範例/ 271
推薦序/ I
自 序/ III
【理論篇】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二章 華語文跨文化溝通教學的內涵與特質/ 13
第一節 跨文化溝通理論與研究途徑 15
第二節 跨文化溝通專有名詞釋義 23
第三節 溝通能力的內涵與特質 26
第四節 跨文化能力的內涵與特質 31
小 結 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定義與內涵 38
第三章 華語文教學與跨文化溝通的習得基礎/ 47
第一節 語言、文化與二語認知習得的關係 49
第二節 語言習得的方式與歷程 63
第三節 文化習得的認知基礎與特點 69
第四節 語言習得與文化習得的異同 72
小 結 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