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會教!父母一定要知道!
運動力=學習力
從食物、心理到動作,讓孩子愛上運動更自信!
「孩子一跑步就跌倒」
「學習意願比其他同學低」
「讀書時間愈多卻愈沒效率」……
科學研究證實腦神經與生理發展關係密切,把握孩子12歲前黃金期,學習如何提升腦神經功能的運動訓練,能讓大腦、神經與肌肉巧妙串連—
運動可協調、活用身體感官,讓孩子手腦並用,左右腦平衡發展,增強專注力!
運動時產生的血清素、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可幫助記憶、穩定情緒、快樂學習!
第一本專為兒童設計提升運動神經的訓練書,幫助孩子從運動中促進大腦智商,愈運動愈聰明!教授父母
檢視成長中體格
教授親子雙人運動
正確調整日常飲食
建立自信的人生觀
由日本國家級運動心理教練獨創「遊戲運動法」,協助父母邊做邊玩樂當私人教練,引導孩子愛運動、好學習,身心全方位發展!
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力低下、缺乏人際合作以及肥胖兒增加……都是是現今普遍的孩童問題。
本書以淺顯易懂方式,解說如何從提升孩子運動意願、發育和飲食調整,透過運動效能來幫助孩子把握不同的成長期,增強體能健康,促進智能學習:
■強化身心韌性的「伸展操」
■有益孩子生長的「肌肉訓練」
■手腦協調的「平衡感&軀幹動作」
書中介紹了許多親子可以一邊玩樂一邊運動的方法,這些運動不僅能幫助小孩,也能幫助家長解決運動不足與壓力等問題。並附有「自我狀態問卷」(Egogram)進行個性測驗,各位家長也能善用書中的問卷表,了解自己與孩子的個性。
沒有不會運動的小孩!
本書提供孩子正確的訓練,跟著做就能幫助他們四肢協調、激發腦力!
作者簡介:
中野‧詹姆士‧修一
體適能教練/健身專家
日本少數同時指導體適能和運動心理的運動教練。獨創以「激發意願」為基礎的指導方法,曾經擔任網球女將伊達公子、倫敦奧運選手福原愛等頂尖運動員的教練,也指導許多銀髮族維持健康,深獲大眾支持,預約健身指導需等上好幾年。
參與《Tarzan》(Magazine House)等雜誌健身專欄的校閱工作,至今已超過數百冊。著作包括《超圖解!今日的伸展操!跟著77天的伸展操日曆做運動:體適能教練的3分鐘、3步驟、77天健身計劃》(悅知文化)、《韻動全身抗力球》(三悅文化)、《社會菁英提升幹勁的10個方法》(SOFTBANK Creative)、《讓身體年輕10歲的5大習慣》(大和書房)等多部作品。
現為美國運動醫學會健身專業人員/Motivation Academy代表理事/日本健康心理學會認證健康心理師/早稻田大學推廣中心講師/日本核心訓練協會認證教練導師A級講師/全美體育暨運動教練協會課程研發顧問/愛迪達約聘顧問。
譯者簡介:
游韻馨
因日劇一腳踏進日文世界的全職譯者。譯作包括《看護愛妻的鬥病日記》、《用五感學習》(臉譜出版)、《從書店窗口看京都》、《跨越一步的勇氣》、《關於愛情,Gay女王老實跟妳說:男人不明講,卻默默扣分的41個戀愛盲點》、《花。拼貼:綺麗的花樣,30款法式手作與禮物包裝》等多部作品。
部落格:http://kaoruyu.pixnet.net/blog
e-mail:kaoruyu@hotmail.com
章節試閱
建立自信、鍛鍊體能、提升學習力
跟運動教練教出專注不放棄的孩子
子どもの運動神経をグングン伸ばすスポーツの教科書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會運動的小孩!
一流體適能教練獨創的「遊戲運動法」讓所有孩子
跑得更快! 耐力更強! 姿勢更正確!
了解孩子的身體!
孩子的身體與大人不同,正確了解其中差異,鍛鍊出可從事各種運動的柔韌身體,打好基礎,就能幫助孩子在成長期順利長高。
兒童的身體不斷在成長,因此必須採用與成人截然不同的運動概念。接下來就依照不同的成長期,了解什麼樣的運動或訓練適合孩子的身體發展。
●小學生──學會身體活動方式的最佳時期
科學家證實,人類的腦神經功能在十二、三歲時發展至九成,肌力卻只成長到五成左右。換句話說,雖然讓十二歲以前的幼童從事骨骼肌肉的鍛鍊沒有效果,卻最適合從事提升腦神經功能的運動訓練。讓大腦、神經與肌肉巧妙串連,學會運動特有的種種動作。
日本著名的桌球選手福原愛從小一直打贏年紀較長的對手,由於桌球不像其他球類運動需要強健肌力,而且以年齡相仿的兒童而言,腦神經功能的差異不大,因此讓她表現優異。
●中學生──增強爆發力的最佳時期
這是呼吸循環系統提升效能的時期。此時全身肌耐力會愈來愈高,因此最適合從事長跑或游泳等運動。
●高中生──鍛鍊肌力的最佳時期
此時骨骼成長的狀態已趨穩定,肌力也達高峰,最好能搭配可以提升力量與瞬間爆發力的相關訓練。
學會「動作」比「技術」更重要
通常父母學會某些運動知識或是看完本書之後,就會忍不住想要向孩子闡述大道理。大人都會覺得如果不解釋清楚運動理論,就無法提升運動效果,這一點確實也是如此。
不過,孩子完全不這麼想。雖說孩子的腦神經功能正在急速發展,但理論並不等於聰明才智,運動是要靠身體去學習的。曾經有語言學家說「學習」這個詞彙與「模仿」是同一個語源,對孩子來說,他們真的是模仿大人教的動作來學習運動。而且孩子會拚命學習自己「想要模仿」的動作。
孩子小時候會在遊戲中模仿知名運動選手的動作,從以前棒球選手王貞治的金雞獨立式打擊法、野茂英雄的龍捲風投法到鈴木一朗的鐘擺式打法,還有足球選手席丹(Zinedine Yazid Zidane)的馬賽迴旋等,我相信一定有許多讀者都曾經模仿過他們的動作。這些模仿的經驗相當珍貴,而且只有小孩才能自然而然地從模仿中學習。
如果要向孩子說明本書介紹的運動效能以及身體的活動方法,只要概略地說「這個遊戲可以讓你跑得更快」就好。重要的是,各位家長一定要親身示範,先做一遍給自己小孩看。兒童學習別人動作的能力比成人優秀(只要拿出單輪車讓孩子騎一遍就能體會),他們只要照著做一次就能學會,教學過程十分簡單。
增強自己的身體能力
滑板車與滑板需要運用到踏地力、平衡感,還必須手腳並用,可以學到許多動作並培養運動感。大人要騎單輪車其實並不容易,但小孩一下子就能學會,這就是年齡所造成的差異。
現在很多公園都基於安全考量逐漸撤掉各項遊戲器材,其實成人玩的遊樂器材或遊戲,也有許多能幫助孩子的身體發展。不要因為害怕危險就不讓孩子嘗試,否則會阻礙孩子在玩樂中提升運動神經的效果。請各位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做出正確決定。
各位是否曾經因為看到學校公布的體能測驗結果,就認為「自己小孩的運動能力很差」而感到失望?是否也曾為了提升體能測驗的成績,為孩子安排各種體育課程?
恕我直言,身為一位體適能教練,我認為將體能測驗數值很高視為運動能力強,是一件相當沒常識的事情。
五十公尺跑幾秒、反覆橫向跨步幾次……測驗結果會將孩子的運動能力化成具體數據,但若與以科學方式嚴格執行的測驗相較,學校體能測驗的結果其實極為寬鬆。有鑑於此,就算自己小孩的測驗結果太差也毋須擔心,重點是,請不要誤以為「自己小孩的運動能力很差」。
我曾經指導過世界頂尖運動員,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有些運動員在身體柔軟度上,甚至比一般人的測驗結果還差。甚至還有球類運動的選手在做反覆橫向跨步時,跑步速度相當慢,或是跑到一半就絆倒了。即使是五十公尺成績不佳的人,也可能適合長跑;投球距離不遠的人,也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投球技巧才投得不好。
毋須因為體能測驗的結果而影響心情,只要當成參考數據即可。再說,只要針對體能測驗項目,例如五十公尺短跑或反覆橫向跨步勤加練習,就能提升測驗結果,因此毋須太過在意。
「吃力=有效」的錯誤觀念
接下來我要告訴各位,「絕對不能」讓孩子從事的體能訓練。
最具代表性的訓練項目就是「兔子跳」。兔子跳是以前經常出現在運動類漫畫或卡通之中的訓練課程,可說是體能訓練的代名詞。
由於兒童的骨骼仍在發育,位於骨端的軟骨部位(骨幹和骨端之間的軟骨層)相當脆弱,若是施加過度負荷,或是從事錯誤的體能訓練,就可能會導致軟骨部位受傷。
兔子跳需要先蹲下身體,彎曲膝蓋,並在全身重量施加在雙腿的狀態下,伸直膝蓋往上跳,此時大腿前方的股直肌會受到強烈拉扯。若是沿著骨骼與股直肌相連的膝蓋下方(脛骨上方)受到牽引,骨骼就會往外隆起,導致「脛骨粗隆炎」。
不只是兔子跳,所有會造成關節過度負擔的訓練課程都具有相同危險性,請務必謹記這一點。
此外,許多老師會因為「比賽輸了」或是「上課遲到」等原因,懲罰小學生做五十下伏地挺身或一百下交互蹲跳,這些體罰也要嚴格禁止,才能避免讓孩子對體能訓練產生負面印象。肌力訓練原本是為了預防運動傷害並提升運動成效才實施的訓練課程,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反而得不償失。
搭配左右對稱的運動一起練習
許多兒童因為做了太多只活動身體某部位(或某一邊)的運動導致運動障礙。
我在前頁提過了兔子跳的危險性,左右不對稱的運動或體能訓練,也會對處於成長階段的兒童骨骼形成帶來不良影響。棒球與網球就是很好的例子。
基本上肩關節周邊的骨骼成長會在十八~二十一歲完成、肘關節則是十四~十八歲,我不建議讓兒童在這段期間一直以慣用手投球,或是以同一隻手揮拍。重複相同動作會對同一邊的關節造成沉重負擔。
我曾經在國高中生的網球比賽期間,開設了預防運動障礙的諮詢室,許多學生紛紛排隊找我諮詢相關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有嚴重肩痛或手肘疼痛等情形,甚至還有人已經到了骨骼形成不良的地步。
從事左右不對稱的運動時,一定要搭配游泳等左右對稱的運動,均衡活動身體各部位才能避免運動障礙。不要只做一種運動,這一點相當重要。此外,空手練習揮拍或投球時,慣用右手的人不要只用右手,也要用左手練習相同動作。
除此之外,我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具備正確觀念,強迫孩子從事與大人一樣的運動,不只會導致運動障礙和運動貧血等問題,也可能會提高中暑、猝死等危險性,請務必小心注意。
「身體僵硬‧柔軟」的祕密
一般父母都會將孩子身體的柔軟性與運動能力畫上等號,因此我經常遇到家長向我感嘆:「我家小孩明明就還小,身體卻很僵硬。」大多數人都認為「擅長運動的人身體都很柔軟」,不可否認的,許多一流選手的身體都很柔軟,不過,誠如我在第十八頁所說,也有很多世界級運動員的身體很僵硬。
話說回來,兒童的身體狀況究竟如何?身體僵硬的兒童通常都是起因於肌肉跟不上骨骼的急速成長,由於所有肌肉都是附著於骨骼上,一旦骨骼生長速度太快,導致肌肉跟不上,肌肉就會受到過度拉扯而失去柔軟度。
各位應該常聽到「不伸展身體會讓肌肉萎縮」、「勤做伸展操延伸肌肉」這類說法,正確來說,肌肉不會萎縮或延伸。決定身體柔軟性的關鍵在於肌肉的長短,肌肉較長的人,身體柔軟度較高。不過,我在指導學員或運動員做伸展操時,也會使用「延伸肌肉」這類說法,這麼說比較容易想像運動效果。
外界常說持續做伸展操能拉長肌肉,即使是身體較僵硬的兒童,只要長期做伸展操肌肉就會成長,身體也會愈來愈柔軟。
從運動中感受「疼痛」、學會處理並產生同理心
很多人覺得擦傷很痛,也有人前一天做太多運動,第二天就因為肌肉痠痛而向公司請假。另一方面,有些人雖然不是職業運動員,但很喜歡踢足球或打橄欖球,全身是傷也不在意。根據身為體適能教練的個人經驗,我發現每個人對於「疼痛」的感受度都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沒有人喜歡疼痛,即使是將受傷當成家常便飯的運動員,也並非對疼痛毫無感覺。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能忍受某種程度的疼痛,即使受傷也能維持正常表現?我想答案就是從經驗中「學習」忍痛的技巧。
只要是從小運動的人,一定都曾經歷過各種疼痛。包括擦傷、刀傷、肌肉痠痛、跌打損傷、扭傷與骨折……隨著經驗愈來愈豐富,只要一受傷就知道什麼樣的傷「不礙事」,也能預測疼痛程度,學會如何處理。
此外,了解自己的疼痛感,也能對他人的疼痛產生同理心。換句話說,就是感同身受。我不是兒童教育的專家,但我認為「會失去控制並暴力相向的人」,可能就是因為小時候缺乏「學習疼痛」的經驗。
身為父母當然都會希望孩子不要受傷,但我希望各位家長能換個角度想,受傷其實也是「一個好的經驗,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運動遊戲也能「刺激大腦」
小時候父母經常罵我們:「不要只顧玩,去給我念書!」我同意念書真的很重要,但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
不只是本書介紹的訓練操,足球、游泳等運動,鬼捉人與捉迷藏等遊戲,都能充分刺激孩子的腦部發展。
讓我以捉迷藏為例來說明,首先孩子必須先找到一個不會讓「鬼」發現的地方躲起來,此時大腦會將周遭環境轉換成三次元空間,開始運算處理。等找到可以躲藏的地方之後,就會開始行動。當一個人要爬牆或擠進狹窄的地方,大腦就會從三次元的角度轉換整個空間,再決定行動步驟。這個時候需要用到一般生活中不會出現的身體運用方式。此外,在躲藏期間還要注意腳步聲,想像鬼的行動,確認自己到底躲了多久等等。
運動與遊戲就是像這樣促進大腦成長,這些都是坐在家裡看電視、玩電玩無法獲得的正面刺激。
在科學家執行的動物實驗裡,也發現能靠自我意志活動的受驗對象,其大腦比無法靠自我意志活動的受驗對象發展得更健全。由此可見,想讓孩子在智能上也有健全的發展,一定要積極讓孩子從事運動。
勤運動才能預防肥胖
現代社會裡有許多兒童缺乏運動,如果他們能像以前的孩子一樣在山裡奔跑玩樂,相信各位也不會購買本書。
造成兒童運動不足的原因不勝枚舉,包括長時間看電視、忙著補習或學才藝、沒有遊戲場所、受到少子化影響而沒有同年齡的玩伴等。此外,除了運動量不足之外,兒童的肥胖問題也相當嚴重。
根據某項調查結果顯示,肥胖兒童最顯著的生活型態就是長時間看電視(相較於正常體重的兒童每天平均看一百六十四分鐘的電視,肥胖兒童每天平均看兩百三十五分鐘)。
一般人說到因運動不足導致肥胖的兒童,都會聯想到「居住在都市裡的小孩」,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如今二、三線城市或農村居民比都市地區更依賴汽車,很多學齡兒童都是由父母接送上下學。如此一來,孩子在生活中可以活動身體的機會便愈來愈少,也愈來愈容易肥胖。這樣的生活型態不只會提高兒童罹患生活習慣病的風險,長大後也無法擺脫同樣的疑慮。由於現代社會不活動身體也能維持基本生活,因此更需要刻意運動。
我相信各位已經了解運動的重要性,不妨藉由本書介紹的訓練課程,在遊戲中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避免孩子因為運動不足而成為肥胖兒童。
學齡期的肥胖成年後很難瘦下來
一般而言,有六到八成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依舊瘦不下來。此外,肥胖也會提高兒童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健康障礙的機率,千萬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就掉以輕心。
擅長運動的小孩不僅充滿自信,長大後也會成為身心健全的成年人!
現代小孩與過去不同,同年齡的玩伴不多,因此必須靠父母的引導才能愛上運動。活動身體不只能避免肥胖,還能提升孩子的上進心,長大後才能成為充滿自信的成年人。
相信各位都曾經有過讓孩子去學運動的經驗,不過有些小孩上了幾次課之後就不想再去,此時家長究竟該強迫孩子上課,還是尊重孩子意願?
我的答案是,「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從事該項運動」。
家長可以幫孩子選擇去學哪項運動,不過要不要繼續學習,則要由孩子自己決定。只要不是關乎人生的重大決定,我認為不管孩子幾歲,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不想學」,也要尊重他的意願。
讓孩子嘗試各種運動,再讓孩子從中選擇自己想繼續的項目即可。很多父母不讓小孩自己做決定,希望孩子照著父母的話做。追根究柢,孩子是擁有不同人格的獨立個體,父母的意志無法改變小孩。就算表面上假裝聽從父母的話,本質上還是不同。從孩子的立場來看,由於自己是被迫做出違反意志的行為,因此感到極大壓力,總有一天會爆發開來。我認為這就是「情緒失控的資優生」會成為社會話題的成因之一。
選擇權在孩子身上。父母只要從旁協助,讓孩子打從心底享受自己喜歡的運動。
建立自信、鍛鍊體能、提升學習力
跟運動教練教出專注不放棄的孩子
子どもの運動神経をグングン伸ばすスポーツの教科書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會運動的小孩!
一流體適能教練獨創的「遊戲運動法」讓所有孩子
跑得更快! 耐力更強! 姿勢更正確!
了解孩子的身體!
孩子的身體與大人不同,正確了解其中差異,鍛鍊出可從事各種運動的柔韌身體,打好基礎,就能幫助孩子在成長期順利長高。
兒童的身體不斷在成長,因此必須採用與成人截然不同的運動概念。接下來就依照不同的成長期,了解什麼樣的運動或訓練適合孩子的身體發展。
●...
作者序
「我想讓孩子多多運動──」
這是所有購買本書的家長心中最大的願望。
讓孩子多多運動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是,為什麼家長會想要「讓孩子運動」?換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家長必須刻意讓孩子運動?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兩種運動。
一種是毋須特別練習、天生就會的「走路、跑步」等運動,這類運動稱為「種系發生運動」(種系演化自然發展出的運動)。
另一種則是一定要練習的「投球、打球、跳繩、後翻上單槓」等運動,這類運動稱為「個體發生運動」(因應個體演化而發展出的運動)。
種系發生運動是過去每個人都會做的運動,最近卻有愈來愈多孩子不得要領,一跑步就跌倒、跑步姿勢更是奇怪……明明應該是與生俱來的身體活動,做起來卻很生澀。
我認為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在於環境。一般來說,孩子們都是在遊戲中學會運動方式,但近來可以玩遊戲的場所愈來愈少,孩子們一下課就必須上補習班或去學才藝,根本沒時間玩遊戲,不然就是沉迷於電視節目或電動玩具,完全不碰需要活動身體的遊戲,如此一來,學習運動的機會自然就會變少。
另一方面,小學運動會的短跑項目採用不計名次的方式舉辦,廢除了運動帶來的「競爭性」,也造成了孩子不擅長運動的結果。正因為有競爭性,孩子們才會努力跑步,才會積極學習跑得更快的方法。若是這類寬裕教育愈來愈興盛,就不可能提升孩子們的跑步能力。
家長或許就是察覺到自己小孩的運動能力不足,才會希望孩子多多運動。
我是一位體適能教練與健身指導專家,必須從心理和生理層面指導客戶,給予建議。
除了擔任卓球選手福原愛以及網球女將伊達公子等世界頂尖運動員的教練之外,我也指導過無數職業運動員和一般民眾。
最近我也接到愈來愈多家長的請託,希望我擔任小孩的「家庭體育老師」,這個現象也佐證了不擅長種系發生運動的小孩愈來愈多的事實。
根據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不會跑步的孩子都有下列特性:
腳踝沒有彈性。
腳底為扁平足,無法用腳掌抓地或蹬腳起步。
髖關節歪斜,無法抬起膝蓋。
無法屈膝並運用腿後腱肌群(腿部後方肌肉)蹬腳起步。
不清楚身體重心該放在哪裡。
這些原本都是人類天生就會,而且毋須刻意就能做出來的運動行為。
不過,不會跑步的小孩身體會過度施力,跑起來就會綁手綁腳。最理想的跑步姿勢是全身就像鞭子或彈簧一樣活動順暢,跑步時帶有躍動的感覺。仔細觀察全世界的頂尖運動員就會發現,他們跑步時身體相當放鬆,跑起來也很順暢。
如今這個時代與環境令人慢慢喪失了從事種系發生運動的天分,對於這樣的現況我們無力回天,不過,各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運動,讓孩子們自然學會活動身體的方法,這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外,我也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具備相關知識,了解該讓孩子們從事什麼樣的運動,相反的,也要知道哪些運動絕對不能讓孩子接觸。
本書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該如何提升孩子的運動意願、孩子發育與日常飲食的關聯性、孩子的身體構造和成長發育以及運動效能等重點,並不侷限於「增強孩子的運動神經」。我希望能與更多家長分享,活動身體的重要性與好處。
此外,書中也介紹了許多親子可以一邊玩樂一邊運動的方法,這些運動不只能幫助孩子,也能幫助家長解決運動不足與壓力等問題。我在指導客戶時,通常都會利用「自我狀態問卷」(Egogram)進行個性測驗,建議各位家長也能善用書中的問卷表,了解自己與孩子的個性。
引發孩子的運動意願、提升運動能力的關鍵就在各位家長手上。各位才是孩子的「私人運動教練」。
現在就跟著我開始運動吧!
中野‧詹姆士‧修一
「我想讓孩子多多運動──」
這是所有購買本書的家長心中最大的願望。
讓孩子多多運動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可是,為什麼家長會想要「讓孩子運動」?換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家長必須刻意讓孩子運動?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兩種運動。
一種是毋須特別練習、天生就會的「走路、跑步」等運動,這類運動稱為「種系發生運動」(種系演化自然發展出的運動)。
另一種則是一定要練習的「投球、打球、跳繩、後翻上單槓」等運動,這類運動稱為「個體發生運動」(因應個體演化而發展出的運動)。
種系發...
目錄
STEP‧1 了解孩子的身體!
你的小孩是否駝背加扁平足?
檢視孩子的身體狀態
小學生無須「鍛鍊肌肉」的原因
不同成長期中,孩子的身體特性
小學生從事何種活動能增強運動能力?
學會「動作」比「技術」更重要
制式檢定無法測出孩子的潛在能力
體力測驗的結果參考就好
小學生絕對不能做的訓練課程
「吃力=有效」的錯誤觀念
過度練習會導致運動障礙
搭配左右對稱的運動一起練習
柔軟度與運動神經無關,卻會受到骨骼成長所影響
「身體僵硬‧柔軟」的祕密
STEP‧2 與孩子邊玩邊「伸展」!
〈親子雙人運動〉
大腿前方伸展操/大腿後方伸展操/大腿根部伸展操/臀部伸展操/腰部伸展操/大腿內側伸展操/腳掌伸展操/腳趾猜拳操
〈小孩單人運動〉
W&I伸展操/柱子仰式泳姿操/西瓜蟲式伸展操/不倒翁滾動操
〈家長單人運動〉
頸部伸展操○1~○3/肩胛骨伸展操/腰部伸展操/大腿根部伸展操/臀部伸展操/髖關節伸展操/大腿前方伸展操/小腿肚伸展操/大腿後方‧小腿肚伸展操/小腿伸展操
STEP‧3 調整全家人的日常飲食!
一天吃三十種食物?魚比肉好?應減少熱量攝取?
一天吃十四種食物,讓孩子身強體健
便利商店食品超級比一比
菜色搭配與外食品項的選擇方法
想了解卻總是一知半解的食物與營養成分
你聽說過「胺基酸積分」嗎?
有助於維持大腦和身體健康?
請務必養成吃早餐的習慣
STEP‧4 從事正確的「肌肉訓練」!
〈親子雙人運動〉
雙腳猜拳/時鐘箭步操/單腿起立/划船運動與拉毛巾操/伏地挺身與快速過山洞/四肢競走
〈小孩單人運動〉
分腿跳與倍數遊戲/空中慢跑家/抬腿踢球/划船運動
〈家長單人運動〉
背小孩蹲踞操/桌上背小孩蹲踞操/分腿蹲踞與過山洞/分腿蹲踞與肩上推舉/爸爸空氣椅/仰臥起坐與擊掌/騎馬伏地挺身/小孩仰臥推舉
STEP‧5 提升孩子的運動意願!
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提高孩子「相信自己做得到=期待心理」的方法
累積成功經驗的方法
目標設立以五成為宜
將恐懼心理轉換成自信心!
我的跳箱奮鬥人生 漫畫‧Akahana Dragon
了解孩子容易失敗也容易累積壓力的特性
避免培養出「A型」小孩的方法
如何教育「容易厭倦、喜新厭舊」的孩子?
善用「倒退原理」,長期抗戰
孩子長大了還是能提升運動神經的方法
在十二歲之前培養小孩的「孩子氣」
不是一昧讚美就好。一定要學會的兩種讚美技巧
深入研究增添安心感與自信的「讚美技巧」
STEP‧6 開心鍛鍊「體幹肌肉與身體平衡」!
〈家長單人運動〉
撐體運動與過山洞/推棒子/反向撐體與過山洞
〈小孩單人運動〉
桌面運動/溜滑梯運動/四點平衡運動/巨無霸噴射機運動/身體猜拳運動/雙腿夾球平衡
〈親子雙人運動〉
螺旋槳飛機競賽運動/單腳站立平衡操/單腳抓球/遮眼跳房子遊戲/雙腳運球遊戲/仰臥起坐與碰球/輔助跳球運動/輔助滾球運動
STEP‧7 了解父母的角色!
受傷的收穫
透過運動了解「疼痛」程度、因應方式並培養體諒的心
不要一昧阻止小孩玩……
運動遊戲也能「刺激大腦」
小孩的罹病風險與成人一樣大
勤運動預防肥胖
誰有選擇權?
家長的決定權只在「剛開始」
搭電車時讓小孩坐、在柔軟沙發上放鬆身心,這些都是危險警訊!?
不讓孩子養成「不良姿勢」
晚上適合運動嗎?
什麼時候最適合運動?
你是否都幫小孩買大一點的鞋子?
「鞋子尺寸一定要剛好」的理由
孩子也會累積壓力
運動具有紓解壓力的功效
別讓小孩有樣學樣
家長的生活習慣
STEP‧1 了解孩子的身體!
你的小孩是否駝背加扁平足?
檢視孩子的身體狀態
小學生無須「鍛鍊肌肉」的原因
不同成長期中,孩子的身體特性
小學生從事何種活動能增強運動能力?
學會「動作」比「技術」更重要
制式檢定無法測出孩子的潛在能力
體力測驗的結果參考就好
小學生絕對不能做的訓練課程
「吃力=有效」的錯誤觀念
過度練習會導致運動障礙
搭配左右對稱的運動一起練習
柔軟度與運動神經無關,卻會受到骨骼成長所影響
「身體僵硬‧柔軟」的祕密
STEP‧2 與孩子邊玩邊「伸展」!
〈親子雙人運動〉
大腿前方...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