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通過浩然和曉航這本視角廣闊的書籍,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更加生動和深入的角度去瞭解『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能夠瞭解倡議給世界、中國和香港帶來的改變和機遇,也能夠充分意識到沿線各國的基本情況,以及在文化、經貿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方面的差別。」
丁新豹博士
「世界廣闊,非親歷不可得真知;『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幾乎涵蓋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和文化類型。想要瞭解、認識他們並與之展開交往,就必須用腳步去丈量,用心靈去感悟,去真正的感受這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活著的世界。」
陳智遠
「從擴大對西方發達國家的開放,到擴大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開放,『一帶一路』標誌著中國正在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在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富有獨立思考和創新性的觀點,將對未來的國際格局帶來深遠影響。香港如何落棋,是最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之一。」
張燕生
作者簡介:
李浩然,清華大學憲法學博士,師從王振民院長,並曾分別在香港和英國取得學士、碩士學位。自2003年起從事《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研究,曾在專業期刊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並參與有關的研究課題六項,以及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國際金融體系研究中心(PIFS)、貴州大學法學院等擔任教研及行政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以及文化旅行家陳智遠為本書贈序
名人推薦: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以及文化旅行家陳智遠為本書贈序
章節試閱
「一帶一路」的根本目的
如果討論「一帶一路」倡議時只聚焦在經濟,這便是完全忽略了這件事情對於未來世界的意義。
今天我們身處的社會,源於歐洲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格局。以西歐文明為主導的國家,首先步入發達經濟和先進文化,並隨著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美國的先後強大,而構建了今天的國際秩序,以西方文明為核心和進步的象徵,其他地方向著這套文化學習和仿效。
「一帶一路」的重要之處,在於除了這個已有的世界之外,提出構建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國際文明,這是代表著未來。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既有新的,也有舊的一面。新,在於提出從根本改變現有的單極文明世界,讓在現有國際秩序中處於被忽略和劣勢的民族、社會、地區和國家有機會登上國際舞台。舊,是因為在歷史上,這些地區也曾經有過非常光輝的文明,甚至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古絲綢之路其實就是當時繁榮盛世的結果和象徵,「一帶一路」就是復興舊有的文明。
任何人與人的交流,經貿往還都是最原始的推動力;古絲綢之路如是,西歐的海洋文明也如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落後,所以如果要恢復和實現亞歐非大陸的人文交往,便需要從經貿交流開始。可是這些地方實在連前往當地也存在困難,所以便要先通路搭橋,做好基建,做到互聯互通,讓人們能夠有交往和經貿的可能性。
所以「一帶一路」只是手段,先追求共同繁榮和共富,最終目的是整片亞歐非大陸的人文交往,從而構建人類的多元世界文明。而其中改變今天的既有國際秩序,則是一件副產品。
「一帶一路」的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關係固然重要,但整項倡議的含義其實要遠遠深層和寬闊得多。「一帶一路」充滿著中國人開放、包容和彈性的東方智慧,這不同於過去例如自由貿易協定等的具體法律政策,更像一套促進各國關係的「組合拳」,當中除包含自由貿易,還有人員流動、文化交流、基礎建設、協同發展和互聯互通等等,將對未來的國際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在這套組合拳中,簡單總結起來有四個層面:第一,協調各國發展策略對接,做到政策協同,使所有參與國家之間的發展事半功倍。例如蒙古國所提出的「草原之路」發展項目,以及哈薩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計劃,都能夠很好地和「一帶一路」的內容結合起來。
第二,是涵蓋著文化、民間、社會團體、人文等多層次的交流融合,讓大家增進瞭解、建立友誼。在習近平主席2015年訪問英國時揭幕並廣受關注的英國孔子學院,便是出於這個目的而成立的。
第三,是具體的基建項目,例如興建高鐵、公路網、天然資源輸送管道等,並同時設立了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平台作為支撐。這一項是「一帶一路」的核心載體。
第四,是整個倡議的最終目標,即達至各國和人民的商貿往還、相互投資和共同繁榮。又因為「一帶一路」中的不少國家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所以「一帶一路」的發展,對當中所包含龐大人口的脫貧問題有著重要意義;而中國在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功,讓七億人口脫貧的經驗,具有十分積極的分享價值。
「一帶一路」的出處
「一帶一路」所倡議的內容很豐富,結合了多位學者的長期主張。按照中國外交部亞非協會理事曹辛的說法,其中便包括了國際關係學家王緝思教授的「西進」建議、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主張的對外投資、林毅夫教授的利用外匯進行投資,以至新加坡華人學者鄭永年教授主張的向海外發展中地區進行資本輸出等等想法。由此可見,「一帶一路」既是內涵眾多的組合拳,更可以看到學者對中國決策層的巨大影響力和政府對研究的高度重視。
「一帶一路」的構想,最早可能源於王緝思在2012年提出的「西進」戰略構想。他認為中國在東面跟美、日維持「競爭」的同時,更應大力「西進」,進入中國外交傳統上的非重點區域。這種思想,實際上體現出他對陸權與海權並行不悖的觀點,也為日後完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原始土壤。
在結合具體經濟和投資活動上,吳敬璉的主張在這裡結合起來了。他認為只通過投資拉動國內增長,已經幾乎沒有出路。只有向國外投資,才能避免產能過剩、資源浪費、房價高企、地方債務等困擾當前中國的經濟問題,同時增加外匯儲備。
同時,林毅夫和鄭永年兩位學者認為應該將中亞等發展中地區,培育成中國潛在的資本輸出市場。也是在2012年,林毅夫就曾向中央建言,中國可以汲取美國的經驗,進行資本輸出和購買資源,以自己雄厚的外匯儲備,收購外國資源、投資國外基礎設施。至於鄭永年也認為,中國在通過向中亞地區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培育當地成為新興市場之後,將能促進中國產品的銷售,也可以吸引那些國家向中國借貸。同時,這片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地區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發展潛力因而非常巨大。
一切緣起於學術討論,再由被譽為習近平首席財經智囊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劉鶴主任集大成,最後成為「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的背景:復興大陸文明
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其作用是聯通中國西部和亞歐大陸,以促進西部和這些地區的共同發展。
眾所周知,唐朝是絲綢之路貿易最鼎盛的時期,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位處中國西部的唐朝首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城市。其主要原因,源於當時整個社會和發展中心,由中國西部開始,形成一個橫跨亞歐的「大陸文明」。當時中國西部和中原地區的發展程度遠高於東南沿海,文化和政治等中心均集中在這些發達地區。
後來,「大陸文明」隨著「海洋文明」的冒起而衰落,近代西方航海事業和國際航運的發展,促使大量交往通過海路進行。海路逐漸取代陸路,成為人類國際交往和貿易活動的最主要通道。當代中國逐漸融入既有的世界體系,「海洋文明」也主導著中國近代的發展,形成東部沿海地區的發達局面。
要讓西部發展,只依靠內部聯通並不足夠,同時推動大陸文明的復興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一帶一路」要達到的,是促進中國西部整個亞歐大陸的發展,重新激發起整個地區的經貿和人文活動,這對西部大開發的意義不言而喻。如此,幅員遼闊的亞歐大陸國家勢必發展起來,相輔相成,從而促進中國西部的發展。沒有「大陸文明」的基礎,中國西部的發展也不會牢固。同時,恢復大陸文明對於整個中華文明的復興也是意義重大。這樣中國便能夠從一個相對還是被動的海洋文明,變成兼具東部海洋和西部大陸文明的體系。
所以說「一帶一路」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計劃,更加是促進文明復興的宏大想法。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河套地區,至秦朝和唐朝因為地處西邊,自然把重心移至西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古長安城能夠成為多朝古都。及至明清,已將都城從西安移至地處東邊的北京或南京。
東部之所以會逐步取代西部成為中國的發展重心,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隨著全球海洋文明的崛起,中國也受到了影響。中國東部經歷的戰爭比較少,能夠享受到相對和平的環境,以致經濟發達和社會穩定。這一點在當代也能找到例子說明,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文化和今天的「韓流」等次文化,都是香港和韓國相對平穩的社會環境和富裕的經濟條件所促成的。文明重心的轉移,充分體現出物質條件,包括科技水平和活動空間等,對於文明興起的促進作用。
所以在看待「一帶一路」時,如果只看到經貿而忽略背後所帶來的地緣和文明格局的變化,便沒法完整明白「一帶一路」的意義和影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倡議當中除了經貿發展,更經常強調文化交流和人文交往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在這一輪進程當中,中國將會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並建設一個全方位開放型的經濟體系。
中央政府經常稱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那麼什麼是「戰略機遇期」呢?這就是說對於中國全國的發展來說,一個從過去的量變(經濟體量增大),到實現質變(生產能力、經濟結構等因素發生變化)的過程,最後變成一個強大而健康的成熟經濟體。就有點像人類踏入青春期,從少兒過渡到成人的階段一樣,非常關鍵。
「十三五規劃」就是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提出的。「戰略機遇期」有二十年,而現在已經進入到最後的五年。在完成「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第十三個五年經濟規劃)時,中國的目標便是要成為一個「小康社會」之國。因此,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不但是目標,更是衡量「十三五規劃」和「戰略機遇期」發展是否成功的標準。
正因如此,在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文件當中,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個發展理念,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而各項理念,均有配套的政策措施。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便是對應中國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使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全方位開放型的經濟體系。
這背後所追求的,更是一種全面和平衡的發展理念。
舊世界與新世界
「一帶一路」倡議反映著中國與西方對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的思路。這除了對發展手段和路徑有重大影響之外,對如何構建,以及構建什麼樣的國際秩序,也將帶來深刻影響。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教授的一篇題目為《絲綢之路,中國向世界發出新的公開收購》的文章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2016年進一步實施,一場歷史性競賽將在兩種相互競爭的發展模式之間展開。一方是中國,另一方則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而競賽的結果,將決定歐亞地區未來數十年的前途。福山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同於西方國家,更多是建基於國家對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港口、電子機場網絡等等)的大規模投資,進而為工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中國通過基礎設施發展的戰略而取得成功的經驗,已經為一些東亞國家所跟從,成為這些國家發展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取得成功,那麼日後整個歐亞大陸將在今後一代人的時間裡得到改變。中國模式將在中國之外得到廣泛認同,也為中國尋覓得更廣闊的市場。中亞將不再是全球經濟的邊緣地帶,而是未來世界的中心。
任何一個世界性大國,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國際體系。所以這實際上又是中美兩國全球化模式的博弈:美國站於現在,基於現有國際規則,強化現有國際格局的參與者。至於中國則面向未來,提出另一套國際規則,增加了很多個在現有國際格局下被邊緣化的參與者。誠如福山提出的風險問題,中國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發展,需要穩定的政治環境。這種模式在中國國內運作良好,受益於中國政府有能力控制政治環境;可是國外的情況可能不盡相同。整片地區的不穩定、衝突和腐敗問題,都可能會干擾其進展情況。另外,美國和西方國家也不大可能袖手旁觀,讓歐亞大陸和世界其他部分地區的前途跟隨中國的發展模式。
中國和西方提出兩種不同的模式,跟各自的歷史和文化淵源有深刻關係。「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邁向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是中國首次把自己的發展理念實踐到國際關係當中。
「一帶一路」的根本目的
如果討論「一帶一路」倡議時只聚焦在經濟,這便是完全忽略了這件事情對於未來世界的意義。
今天我們身處的社會,源於歐洲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格局。以西歐文明為主導的國家,首先步入發達經濟和先進文化,並隨著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美國的先後強大,而構建了今天的國際秩序,以西方文明為核心和進步的象徵,其他地方向著這套文化學習和仿效。
「一帶一路」的重要之處,在於除了這個已有的世界之外,提出構建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國際文明,這是代表著未來。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既有新的,也有舊的一面。新...
目錄
序:從歷史走到今天,再航向未來
歷史上絲路旅途的挑戰
以腳步丈量、用心靈感悟今天的真實世界
從三個方面的開放看未來的中國
一、道: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格局的發展趨勢
「一帶一路」的根本目的
「一帶一路」的內涵
「一帶一路」的出處
「一帶一路」的背景:復興大陸文明
「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
舊世界與新世界
二、法:「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
「一帶一路」的空間:經濟結構互補
絲路上的經貿合作區:複製改革開放經驗
海上絲綢之路:從南太平洋到地中海
走出去和全球化:世界工廠到世界工程師
高鐵改寫經濟文明:構建巨型運輸網絡
中歐鐵路與中華文明:開拓第二生命線
讓世界讀懂中國:搭建軟實力平台
亞投亞開之爭:打造經濟共同體
全方位競爭力
「一帶一路」的實踐和知識平台
三、術:「一帶一路」的對內佈局
「一帶一路」和國內格局
各省區的獨特定位
沿線省份的提前佈局
自貿區的發展方向及影響
自貿區佈局雛形
四縱四橫高鐵網絡
新疆的樞紐地位和窗口格局
喀什經濟圈的潛力與風險
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營建樞紐機場網絡
提升二三線城市的作用
構建關鍵及節點城市
四、勢:「一帶一路」的對外佈局
打通不同區域的合作平台
對接「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
促進中東歐國家的經貿發展:16+1峰會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16+1合作」機制
貫通中歐海上交通:比雷埃夫斯港
深化中歐戰略合作
改變國際金融格局:從亞投行到人民幣
加深中非關係:中非經濟合作高峰會
推動非洲發展的2063願景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十大合作計劃
構建合作對話機制:中阿國家合作論壇
繼續加熱中阿經貿關係
中阿合作四大核心國家
針對中東和平的「一帶一路」思想
南亞區域重點:中巴經濟走廊
瓜達爾港的戰略價值
構建海上絲綢之路:印度洋體系及軟外交
推進南亞經濟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與印度的大國博弈:龍象之爭和合作
東南亞的政經戰略
東盟交易所的國際化發展
相互借力的「一帶一路」與「歐亞倡議」
「一帶一路」上的三大風險
五、融:香港,如何落棋?
「一帶一路」對香港的戰略意義
打造空中絲綢之路
善用香港獨有的華僑網絡
尋找香港在絲路經濟帶的角色
重振城市國際影響力
正視亞洲新格局
抓緊培養人才
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香港意義
輸出港珠澳大橋標準
沿線國家簡介
蒙古國:草原之路與「一帶一路」
俄羅斯:特殊持份者
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與「一帶一路」
烏茲別克斯坦:從古絲路到現代絲路的重鎮
吉爾吉斯斯坦:多部落的「中亞明珠」
塔吉克斯坦:和平的挑戰
土庫曼斯坦:絲綢之路號啟程
烏克蘭:亞歐的橋樑
白俄羅斯:萬湖之國
立陶宛:與俄國爭雄的猞猁
拉脫維亞:波羅的海出海口
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之虎
波蘭:蓉歐快鐵
捷克:發達的中歐明珠
斯洛伐克:風景如畫的城堡之國
匈牙利:「一帶一路」在東歐的中心
克羅地亞:民族衝突的悲歌
波黑: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黑山:南斯拉夫歷史的見證者
塞爾維亞:色彩斑斕的「寧波裝」
阿爾巴尼亞:碉堡之國
馬其頓:「一帶一路」上的智慧之城
希臘:「一帶一路」的歐洲門戶
保加利亞:巴爾幹的強國角力場
羅馬尼亞:中東歐小義烏
摩爾多瓦:葡萄酒王國
德國:經濟帶動社會變革
荷蘭: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
埃及:金字塔下的神秘國度
以色列:被伊斯蘭包圍的耶穌出生地
巴勒斯坦:命途多舛的建國者
約旦:缺水的沙漠荒地
黎巴嫩:中東小巴黎
敘利亞:戰亂籠罩的國度
伊拉克:多災多難的文明發源地
科威特:在石油上漂浮的國家
沙特阿拉伯:聖地之國
也門:紅海瞭望者
阿曼:波斯灣門戶
阿聯酋:沙漠明珠
卡塔爾:不用徵稅的富裕國家
巴林:海灣地區後石油經濟先鋒
土耳其:連接歐亞十字路口的土耳其夢
格魯吉亞:歷史的見證
亞美尼亞:高加索的火藥庫
阿塞拜疆:「一帶一路」的民族挑戰
伊朗:老絲綢之路上的文明古國
阿富汗:亞洲瘡疤
巴基斯坦:中國的全天候盟友
印度:南亞霸主
不丹:藩屬王國
尼泊爾:高峰之國
斯里蘭卡:寶石之國
馬爾代夫:上帝拋下的項鍊
孟加拉:殖民之痛
緬甸:若即若離
泰國:佛教之國
馬來西亞:通往伊斯蘭世界的樞紐
老撾:內陸的萬象之國
柬埔寨:吳哥王國
越南:第二個世界工廠
新加坡:耀眼的東方明珠
印尼:「海上絲路」的首倡之地
菲律賓:「一帶一路」上的考驗
文萊:東南亞的石油庫
東帝汶:哭泣的小島
「一帶一路」形勢分佈圖
絲路核心區域
主要區域合作
區內主要法系
區內主要宗教
區內主要流通語言
主要不穩定地區及恐怖主義地區
後記
序:從歷史走到今天,再航向未來
歷史上絲路旅途的挑戰
以腳步丈量、用心靈感悟今天的真實世界
從三個方面的開放看未來的中國
一、道: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格局的發展趨勢
「一帶一路」的根本目的
「一帶一路」的內涵
「一帶一路」的出處
「一帶一路」的背景:復興大陸文明
「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
舊世界與新世界
二、法:「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
「一帶一路」的空間:經濟結構互補
絲路上的經貿合作區:複製改革開放經驗
海上絲綢之路:從南太平洋到地中海
走出去和全球化:世界工廠到世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