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暢銷榜親子教育類No.1,從幼兒到青少年的父母都適用!
★親職作家、親職教育、故事/隱喻/光工作者王理書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東吳社工系副教授廖清碧 專業推薦
諮商時間超過兩萬小時的專業心理醫師,教你
一句話,說出孩子心裡的美麗,帶來奇蹟般的變化!
「媽媽的專業用語」,是最能夠碰觸孩子心靈深處,改變孩子心理並影響行為的語言。
世上每個領域都有其專業術語,例如醫生、工程師、法官……那麼,世上工作中最具意義且最珍貴的角色──媽媽,是否也應有其專業用語?
身為知名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作者觀察過無數親子關係,諮商時間長達兩萬小時以上,深刻體認世上確實存在可以改變孩子心理、引導出良好行為的「媽媽專業用語」。這些話對任何孩子都適用、都有效,爸媽可以輕鬆學會並運用。它們將有助於體察孩子的真心、說出孩子的正面意圖,並幫助他解決生活問題、進一步發揮性格優勢。
‧當孩子發脾氣時,這樣說就能使他們的心情安定下來。
‧當孩子不想寫作業時,對他們說這些話最管用。
‧兄弟姊妹吵架時,這樣說就能讓他們和平共處。
‧身為媽媽一定要知道的「五種專業術語」
你總是以嘮叨等負面話語來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嗎?你明明深愛孩子,他卻對你避之唯恐不及嗎?如果你不想再當一個愛孩子卻對孩子造成傷害、愛孩子卻與孩子有距離的媽媽,只要將這些專業術語謹記在心,並正確使用,你將感受到彼此更深的愛,擁抱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讀者感動好評:
.這本書的內容都是可以實際運用的親子對話技巧,這點是最令我滿意的。我將一些重點抄寫下來,每當自己的耐心快要消磨殆盡時,就會拿出小抄嘗試作者指導的方式,而每次執行結果確實也都會得到令人滿意的改善,非常神奇,原來只要懂得如何說話就能換來好生活啊。
.每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怒時,都會思考下次要是再遇到這樣的情形該如何處理,才能讓自己不要情緒失控,對孩子也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但翻閱過多本育兒書籍,最終都還是僅止於理論,沒有我可以實際執行的方法,直到遇見這本書以後才真正受用。書裡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基本「媽媽話」,簡單到甚至會令人感到懷疑,而且執行後發現,效果真的是超乎期待,非常推薦容易被孩子激怒的媽媽閱讀。
.說錯話的確會把孩子引導到錯誤的方向。孩子做出錯誤行為,卻很可能有正面動機,這個理念最讓我印象深刻。我採納書中的建議,馬上得到效果!
.看來過去是我自己以為和孩子有達到良好溝通,事實上卻不然。這本書讓我有了反省過去並改變現在的機會,獲益良多。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作者列舉的錯誤說話方式根本就是在說我,所以更感慚愧、自責。我正努力改變自己的說話口吻,並且重新檢視自過去對孩子說了好多不該說的話。
.每當我不小心對寶貝失言,感到自責懊悔時,都會翻開這本書,書裡畫著滿滿的重點,但要身體力行起來還真不容易呢。未來我還是會繼續努力學習如何「說話」,先看見孩子的正面意圖,再好好對孩子說話,並多用正面表述。
.這本書讓我了解:要說能引起孩子共鳴的話!
.這是一本邊看會邊恍然大悟並反省的書,如果我們身為媽媽卻無法撫慰自己親骨肉的心,還有什麼事是比這更令人感到難過的。
作者簡介:
李林淑(이임숙)
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以及溝通專家。
親子諮商時數逾兩萬小時,在諮商中心、韓國出版文化振興院閱讀學程、圖書館、福祉館、地區兒童中心、學校等各種社會機構,以運用繪本的閱讀治療和表達真實情感與想法的心情寫作方法,進行治療、研究與演講活動。尤其對開創兼具治療性與教育性、情緒性與學習效果的方法有極大興趣。
現任「有效的父母角色訓練」「青少年自我成長訓練」「青少年領導角色訓練」課程講師,也是「陽光森林讀書治療研究所」所長。
著有2014世宗圖書優秀教養書《媽媽是最好的心理諮商師》,以及2013年文化體育觀光部優秀教養圖書《孩子不斷長大,父母卻老是說著同樣的話》、2012年文化體育觀光部優秀教養書籍《超簡單心情寫作》,以及2009年榮獲韓國刊物倫理委員會優秀著作獎的《媽媽親自執行的讀書治療》。此外,還著有《成為媽媽前早該知道的事》《有夢想的媽媽,孩子也會帶得好》《為什麼孩子總是吃定我》《讓孩子喜歡讀書的幾個問題》等書。
譯者簡介:
尹嘉玄
韓國華僑,政大廣播電視學系畢業。曾任知名遊戲公司國際事務專員、出版社韓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真愛是屬於誘惑者的》《媽媽是最好的心理諮商師》等。
E-mail address:gahyun0716@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這本書是獻給想親近孩子、想幫忙孩子,正努力尋找方向的家長們。書中透過簡單可用的專業術語,幫忙家長理解孩子說不出口,但又想要被照顧的需要,以便成為一位有教育意識的家長。當然,這些專業術語也是家長可以常常對自己說的話,被滋養了的父母,將會有更大的能量滋養您的孩子。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東吳大學社工學系副教授廖清碧
名人推薦:這本書是獻給想親近孩子、想幫忙孩子,正努力尋找方向的家長們。書中透過簡單可用的專業術語,幫忙家長理解孩子說不出口,但又想要被照顧的需要,以便成為一位有教育意識的家長。當然,這些專業術語也是家長可以常常對自己說的話,被滋養了的父母,將會有更大的能量滋養您的孩子。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東吳大學社工學系副教授廖清碧
章節試閱
找出正面意圖,孩子的行為就會徹底改變
問題行為背後,其實也隱藏著正面意圖
不論怎麼叫都不起床,一直在棉被裡打滾。
不好好吃飯,一直挑剔菜色。
叫他快點洗臉刷牙換衣服,結果在那裡東摸西摸。
嚷嚷著不要去幼稚園或上學。
不整理學校準備用品。
放學回家後也不打聲招呼。
問他話都不回答。
叫他別再看電視先寫作業也講不聽。
偷偷把別人的東西帶回來。
老是違反遊戲規則。
就算犯規也要贏。
以上都是會使媽媽頭痛的問題行為。回想過去,每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你都是如何回應他們的?那些回應是否奏效?如果有效,那孩子是否乖乖按照你的指示做出正確行為,還是垮著一張臉、勉為其難地照你的話去做?如果是後者,可能目前你會認為你的回應方式有效,但就結果而論,其實是失敗的。因為過不久後,孩子一定又會在其他地方出現問題行為。
孩子會認為,自己總是不被諒解,也會對這樣反覆的日常感到厭倦,甚至怨恨自己的媽媽為什麼不能像其他同學的媽媽一樣溫和親切。孩子一生一次的寶貴成長期,若是以這樣的方式天天相處,實在令人感到不幸。我們的人生,是由每一個瞬間串連而成,要是這些瞬間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痛苦不堪的,那就太悲慘了。試著好好了解自己的孩子,雖然選擇做出問題行為的確是孩子的意思,但隱藏在那背後的良好意圖,同樣也是孩子的意思。如果至今為止,你都著眼於孩子的負面態度而擔心他、督促他,現在不妨換個方式,主動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正面意圖。
孩子偷了東西,他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卻對他人的物品產生了貪念,這的確是不對的行為,但他為何會這麼做?為什麼不向父母親拿錢購買就好?原因有多種可能。可能因為他知道爸媽一定不會答應、因為怕被罵「幹嘛買沒用的東西」、因為擔心窮困的父母拿不出錢、因為明知家境不好卻吵著想要,可能會使父母傷心難過等。在這之中,有哪些是正面意圖?擔心爸媽會傷心難過和擔心家裡經濟狀況,這些善心都是孩子的正面意圖,如果你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意,從現在起就試著這樣對孩子說說看。
「原來你是怕媽媽傷心,所以不敢開口說想買啊。」
「原來你是擔心我們家的經濟狀況可能買不起啊。」
話語中的祕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心想都一肚子火了,怎麼可能還好聲好氣地跟孩子說這些話,當你產生這些想法時,不妨試著觀察孩子的心理同時起了哪些變化。相信我,你的那些擔憂絕對會被一掃而空。
只要媽媽說出孩子心裡的正面意圖,沒有一個孩子不是眼眶泛淚的。自己可能也沒有察覺到的心意,埋藏在心底深處的好意,被心愛的媽媽溫柔地說了出來,哪個孩子的心不會被感化?如果媽媽說出孩子的正面意圖,孩子就會開始朝正確方向行動,體會媽媽有多愛他,並立下決心,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他會用有別於過往的正確行為、成熟舉動,展現自己的決心。當然,這些現象是在孩子的內在發生,所以可能不容易被看見,如果你還是不放心,在接下來的內容,一定可以使你找到放心的證據。
美國紐約街頭有個盲人乞丐,行乞時身上掛著「我是盲人」的牌子,但沒有任何人理會他。某天,一名詩人剛好路過,他將盲人身上的牌子改寫成「春天就要到了,可是我卻看不到。」沒想到從此之後,得到許多路人的捐獻。究竟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祕密就藏在詩人所寫的那句話裡。
──EBS電視台紀錄片專題〈語言發展的祕密〉
韓國中央大學李燦規教授說:
「我是盲人,所以請幫助我,這是屬於直述形的說話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容易給人命令的感覺,反而成了強迫。反之,如果藉由和盲人毫無相關的『春天』,間接帶出自己是盲人的事實,並尋求協助,站在聽眾(讀者)的立場,則會產生各種自我解讀。最終,可以使路人主導性地選擇捐獻,非常奏效。」
此外,詩人寫的那句話裡,還藏有另一個祕密。試著唸唸看下面這兩句話。
「我看不到,可是春天就要到了。」
「春天就要到了,可是我卻看不到。」
這兩句話,哪一句更能打動你?如果將焦點擺在「看不見」這負面內容上,就會像前面所說,先傳遞了語帶強迫的感覺;儘管後面提到春天,也難以發揮該有的效果。即使心理上的感受差異不大,卻有極大的效果足以使行為產生差異。媽媽對孩子說的話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檢視自己對孩子說的每句話。李燦規教授又說道:
「教育孩子時,也是如此先說出他的好、他的正面意圖,再告訴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孩子反而更能接受。但是如果是先說缺點再補充優點,如:『你要記得把○○習慣改掉,但你XX方面就做得很好。』孩子也會難以接受。這就是說話前後順序的效果差異。」
為什麼詩人改寫的句子能夠改變路人的行為,相信你已理解。記得,充滿負面的語句很難說服對方,孩子是第一個被媽媽的負面話語影響的人,當孩子未經他人同意拿回別人的物品時,多半的媽媽會說:
「你這樣長大還得了!」
「怎麼可以做這種事!」
「這是不對的行為,就跟小偷沒兩樣,不准再有第二次。」
我們可以發現,媽媽的話語充斥著負面字眼,孩子深受這些言語的影響。有時不論我們多麼責罵或教訓孩子,其問題行為還是不會改善,原因之一就在媽媽所說的話語,也就是媽媽原本想要徹底糾正孩子的錯誤,並強化正確行為的意圖完全沒有辦法發揮。如果你希望孩子你承諾再也不做不良舉動,那麼身為媽媽的你,就必須先說出孩子原本的正面意圖。不管是多大的問題行為,也希望你可以先充分說出隱藏其中的正面意圖,再來糾正孩子的問題。
練習說出孩子的正面意圖
許多媽媽曾向我反應,她們深知正面話語的重要性,但事到臨頭,就會忘記該如何正確回應。我想,不論多麼簡單、意義良善的話語,只要從未使用過,就很難說出口,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練習過。這就和騎腳踏車是一樣的道理,剛開始每個人都需要練習。其實身為媽媽,只要是對孩子好的事,不論多麼艱難,都會咬牙撐過去,如此簡單的話語,怎麼可能難得倒媽媽?只因還沒體驗過這些話語的效果,實際面臨時又想不起來該怎麼說、說不出口罷了。
想知道效果如何,就必須親自執行過才知道。試著說十句就好,可能光說個三次,就能見證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變,但為了以防出現不確定情形,建議你說出孩子的正面意圖十次。這十句話務必要正確執行,這樣才能發揮該有的效果。試著從以下情境中,找出孩子說的話和做的行為當中藏有的正面意圖。先閱讀下面這段文章,再回答接下來的問題,既然要練習,希望可以乾脆直接用寫的方式回答,並親自用你的雙眼見證。
妹妹和哥哥在玩猜拳,妹妹猜輸了,高聲尖叫:「不管!重來!哥哥你出太慢了!」並動手打哥哥。
哥哥大喊:「夠了,又耍賴,不要打我!」起身走回房裡。妹妹緊跟在後,抓著哥哥的衣服不放。於是,哥哥將妹妹推倒在地。
問題一、如果是平時的你,會對妹妹怎麼說?
問題二、如果是平時的你,會對哥哥怎麼說?
問題三、你所回答的問題一和二,這些話語是否有矯正好孩子的行為?
問題四、妹妹賴皮說哥哥犯規,還動手打哥哥、抓哥哥的衣服不放,妹妹的行為背後有著什麼正面意圖?
問題五、哥哥對尖叫動手打自己的妹妹同樣用喊的方式回應,並回到房裡將妹妹推倒。哥哥的行為背後有著什麼正面意圖?
你可能會認為問題出在妹妹向哥哥耍賴動手,以及哥哥沒有好好包容妹妹的行為。但誠如我先前不斷強調的,訓誡、說教都不會有太大效果。面對這種情況,要先試著找出兩個孩子的正面意圖。首先,先來比較一下你所寫的問題一、二、三和問題四、五的回答。假設你是孩子,會是什麼心情?想必要等到有人了解我的正面意圖時,心情才得以平復,大腦才開始思考。
妹妹想要贏,因此要求哥哥一直陪他玩到她贏為止,但妹妹知道的最佳方法,只有耍賴和打哥哥。妹妹的正面意圖是「想贏」,並用自己所知的一切方法盡力達成。她認為要贏才有趣,你只要知道她心中想的是這一點即可。
「你想和哥哥開心玩猜拳,卻老是輸,所以很難過哦?」
「你想要重新猜拳,但不知道該怎麼對哥哥說,對不對?」
「你希望哥哥可以讓你一下,但他都不懂你的心,所以很失望吧?」
第一句都是孩子最原始的心聲,只是她不懂得如何用正確方式表達這些正面意圖,所以才會忘記這些本意,不斷聚焦在自己感到不甚滿意的結果上。此時,要是媽媽也只針對結果訓斥她,「對哥哥要好好用說的,說你想要重新再來一次」或者「不可以動手,要用說的」反覆說上千遍萬遍,孩子還是會一犯再犯。唯有在說中他們內心原本的好意時,孩子才會願意做出正確行為。
接下來,換找尋哥哥的正面意圖。哥哥希望妹妹可以遵守遊戲規則,他認為妹妹不能老是不服輸,更何況妹妹動手打了哥哥,他卻沒有還手。哥哥也試圖努力終止這場僵局,所以選擇離開現場。當妹妹緊抓哥哥不放時,才推了一下妹妹。哥哥有著明確想要息事寧人的正面意圖,此時,如果還罵哥哥怎麼不讓妹妹或怎麼可以推妹妹的話,哥哥只會感到滿腹委屈、有口難言。此時,建議你主動說出哥哥的正面意圖:
「你本來也想陪妹妹玩,結果妹妹老是耍賴,所以很煩吧?」
「儘管妹妹動手打了你,你卻忍住沒還手耶。」
「你竟然會懂得避開正面衝突,選擇離開,真的很棒喔。」
站在哥哥的立場,只要媽媽了解他的本意就夠了,他就不會再有任何委屈或討厭妹妹,要是妹妹以後還繼續做出這種行為,他很可能會主動關心並提醒她,這樣的行為在學校裡很容易遭到同學的排擠。試著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來一段成熟的對話吧,對話完畢後,媽媽和兩個孩子的心中又會留下些什麼?如果你好奇,不妨觀察對話完畢後孩子的行為,我想,絕對會看見兩個寶貝好像從來沒發生過什麼事一樣,重新和平共處。
找出正面意圖,孩子的行為就會徹底改變
問題行為背後,其實也隱藏著正面意圖
不論怎麼叫都不起床,一直在棉被裡打滾。
不好好吃飯,一直挑剔菜色。
叫他快點洗臉刷牙換衣服,結果在那裡東摸西摸。
嚷嚷著不要去幼稚園或上學。
不整理學校準備用品。
放學回家後也不打聲招呼。
問他話都不回答。
叫他別再看電視先寫作業也講不聽。
偷偷把別人的東西帶回來。
老是違反遊戲規則。
就算犯規也要贏。
以上都是會使媽媽頭痛的問題行為。回想過去,每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你都是如何回應他們的?那些回應是否奏效?如果有效...
推薦序
推薦序 闖蕩媽媽江湖的「一點訣」
資深親職教育家王理書
閱讀這本書,心中一直出現小時候,我的媽媽用台語講的一句話:「江湖一點訣。」作者把成為專業媽媽的「一點訣」給說出來了。江湖一點訣這諺語,意思是說出來就沒什麼了。而我的看法卻不是這樣。就像魔術師的「一點訣」,雖然被說破了,觀眾恍然大悟「喔~」,睜大眼睛,一種好奇心被滿足的放鬆,原來的崇敬仰慕消失,就回到自己的流了。可是,那個能把這「一點訣」熟練而實踐,讓看魔術表演的人能目瞪口呆,才是高人,才能成為一方之主。
擔任親職教育家多年,我知道「一點訣」教出去之後,家長在課堂演練都做得好,回到家卻經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打敗,而說不出口。就像在魔術課堂上明明可以上手了,回到生活卻無法表演,一下子就被看穿,一點都不悠哉自如。
作者針對這種知道卻難以在家庭中實踐的親職專業,為媽媽們做了好生動的心理描繪:
大部分西式心理學的對話方式,媽媽們都知道要閱讀孩子的情緒,明明知道卻做不好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於「媽媽要先壓抑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執行」。而很多媽媽心中會堵住:「為什麼只有我要這麼努力壓抑自己?」「即使讀出孩子情緒,下一步也常常不知道要接什麼話?」
這是一本非常了解媽媽們想要實踐心理學的話術卻難以全面成功的書。而針對這樣的困境,作者提出五個句子,作為「一點訣」就像是魔術師的關鍵巧妙一樣,只要願意,一次次、一次次練習,成功率就會大很多很多的教戰手冊。
作者說,無論孩子遇到困難或惹麻煩時,只要把這五個句子放入,依序在對話中說出來,就能引導孩子心情平靜,並來到「該怎麼做才好呢?」這個問題解決的步驟。
1.「很難受吧!」
2.「你一定是有理由的,所以才會那麼做。」
3.「原來你也是出自於好意。」
4.「你好棒。」
5.「該怎麼做才好呢?」
因為是很實用的書,所以有很多具體的例子,舉凡孩子早上起不來,考試失敗,手足爭吵,亂發脾氣,不想上學......作者都有從自己臨床實務經驗中汲取出來的對話精髓。也就是,這不只教我們「一點訣」,還牽著我們的手一步步練習,一步一腳印成功的教練書。
作者的用詞很平實,就像韓劇中的口氣與對話,那種與台灣父母的心很接近的口吻,一點都沒有感覺到心理醫生或專家的距離,就像是鄰家的長輩或婆婆,娓娓道來,讀這書就像與作者面對面聊天一樣,會頻頻點頭,然後不知不覺間就同意她的看法與作法,並躍躍欲試,想把這「一點訣」帶回家試試看。
在商場上會有與客戶進行的話術,作者則是在親職場中的話術──「話語中的秘密」,書中有很多迷人的小故事,無論是軼事或臨床的親職實務,甚至是學術研究,都在作者平易的說服術中,讓人折服,覺得真是要這樣來帶孩子才是呀。
她提到紐約街頭的盲人乞丐,掛著「我是盲人」的牌子來行乞時沒什麼效能。而一個詩人路過,將盲人的牌子改為「春天就要到了,可是我卻看不到」。沒想到,從此以後,就得到許多人的捐獻。這語言中的秘密,是作者要教給媽媽們的話術,怎麼說話,能越過孩子所有的麻煩行為與情緒,而直接激勵孩子,來到正向行動的渴望,並對好行為躍躍欲試呢?
在孩子偷東西時,作者建議這樣說:「原來你是怕媽媽傷心,所以不敢開口說想買呀。」「原來你是擔心我們家買不起呀。」這例子最後是孩子流著淚的動人時刻。作者很明白父母導正的責任心,她貼心地點明媽媽們會著急「那要什麼時候才教導這是不對的行為呢?」根據孩童諮商的臨床經驗,她鼓勵媽媽們至少用這種話術試個三次到十次,就能感受到孩子行為明顯的改變。
這些在心理學中「找出並說出孩子的正向意圖」的親職「一點訣」,在作者的實例演練與小故事的家常對話裡,不知不覺就讓人想要練習看看了。
在書的後半段,作者對很多具體事情提出三個原則,例如叫孩子起床,讓孩子乖乖吃早餐,陪孩子入睡,孩子心情低落時,對孩子講人生道理......我喜歡這三個原則的寫作法,讓家長沒有負擔,很輕鬆,甚至可以寫成小卡片,作為成為專業媽媽的「一點訣」。
例如:叫孩子起床,一定要遵守三個原則。
原則一:孩子要開心地睜開眼睛。
原則二:創造一天值得期待的事。
原則三:讓孩子感受得到媽媽的愛。
讀者可能會說,「感受得到媽媽的愛」,好抽象呀。這時往下讀,作者又會提出「一點訣」的話術:先說出孩子起不來的正向意圖:「你也很想起床,但好累對吧?想要充滿活力地跳起來開開心心去上幼稚園,但眼睛就是張不開吧?」然後,用「可以再多睡十分鐘」代替「快起床」
這是不是聽起來真的能去試試看呢?
江湖「一點訣」,在孩童諮詢有如魔術師一樣精采的她,透露了無數個秘訣給有心學習的媽媽。作者還陪著讀者進到家庭空間,在種種麻煩的親職時刻,彷彿有個親切的專家在旁親切指導。並且,原來說話術就是這樣簡單,能練出這點訣,就能闖蕩江湖啦!
推薦序 闖蕩媽媽江湖的「一點訣」
資深親職教育家王理書
閱讀這本書,心中一直出現小時候,我的媽媽用台語講的一句話:「江湖一點訣。」作者把成為專業媽媽的「一點訣」給說出來了。江湖一點訣這諺語,意思是說出來就沒什麼了。而我的看法卻不是這樣。就像魔術師的「一點訣」,雖然被說破了,觀眾恍然大悟「喔~」,睜大眼睛,一種好奇心被滿足的放鬆,原來的崇敬仰慕消失,就回到自己的流了。可是,那個能把這「一點訣」熟練而實踐,讓看魔術表演的人能目瞪口呆,才是高人,才能成為一方之主。
擔任親職教育家多年,我知道「一點訣」教...
作者序
〈前言〉願「媽媽的專業術語」可以使我們更加幸福
「媽媽!好了,別說了!」
五歲男童一看見媽媽的表情便這樣喊道。因為他知道媽媽接下來會對他說:
「不可以!想被我打嗎?你怎麼老是講不聽?」
覺得要聽這些話實在太難受的男童,下意識地先制止了媽媽。但很不幸的是,就在男童喊完這句話以後,反而因為對媽媽沒大沒小亂吼叫而被處罰得更慘。十年來,直到男童十五歲升上國中二年級為止,這樣的情形不斷反複上演。試想,當這名男童到了那無人不知的「中二病」時期,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
其實不難想見,男童後來變得叛逆,對於該做的事毫無熱忱,也沒有意願去做;動不動就生氣,對家人也充滿怨懟。雖然他會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虛張聲勢,內心卻總是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一個無用之人。看見這樣的孩子,我感到十分痛心與不捨,本該是生活多采多姿、活力旺盛的時期,怎麼會如此氣餒、對沒有自信。這樣的態度究竟從何時開始養成?
其實,被家長視為理所當然都會經歷過的「中二病」,並不能套用於所有孩子。這裡有另一名孩子的案例,這名男孩可以輕鬆克服各種大小挫折與傷痛,積極開朗地成長。他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雖然多少會因為不確定能否實現未來夢想而感到有些擔憂,但他的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從未懷疑過父母親對他的愛,永遠抱持一顆感恩的心,對父母也會敞開心房、幸福談話。為何這個男孩可以有如此令人稱羨的良好發展?原來他的媽媽從他還小時,就經常對他說:
「你好棒。」「很難受吧。」「原來你也是出自於好意。」「原來是有原因的。」「那我們該怎麼做才好?」
正是這幾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發揮了神奇力量。
這名男孩的媽媽雖然有時也會不自覺地在孩子心中留下傷害,但她知道要如何治療那些傷口,如何與小孩交談,幫助孩子成長。她所運用的這些話語,都是可以照顧孩子心靈、讓孩子像珍珠般耀眼成長的「媽媽專業術語」。
從早上起床把孩子叫醒到夜晚入眠,日復一日,累積出孩子的每一年。回想今天一整天下來,你都讓孩子聽了哪些話呢?孩子聽到的「媽媽話」,會決定他們的一天,自然不能讓孩子只要一想到你的「媽媽話」就感到憂鬱無助,或者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備感挫折。在此,也期許我們說的「媽媽話」,可以成為孩子無論何時想起都會有好心情、產生力量、充滿希望的話語,就像一盒百寶盒般,鬱鬱寡歡時,偷偷取出欣賞便能帶來好心情。
我們不要當個相愛卻難相處的媽媽,要成為孩子心目中最溫暖自在、永遠支持他、愛惜他、疼惜他的人。誠心希望書中介紹的「媽媽專業術語」,至少有一句是對你有實質幫助,使親子關係愈加幸福的話語。
〈前言〉願「媽媽的專業術語」可以使我們更加幸福
「媽媽!好了,別說了!」
五歲男童一看見媽媽的表情便這樣喊道。因為他知道媽媽接下來會對他說:
「不可以!想被我打嗎?你怎麼老是講不聽?」
覺得要聽這些話實在太難受的男童,下意識地先制止了媽媽。但很不幸的是,就在男童喊完這句話以後,反而因為對媽媽沒大沒小亂吼叫而被處罰得更慘。十年來,直到男童十五歲升上國中二年級為止,這樣的情形不斷反複上演。試想,當這名男童到了那無人不知的「中二病」時期,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
其實不難想見,男童後來變得叛逆,對於該做的...
目錄
推薦序 闖蕩媽媽江湖的「一點訣」 王理書
前 言 願「媽媽的專業術語」可以使我們更加幸福
第一章 媽媽最需要的說話課
1不知該如何回應孩子的媽媽
2讀懂孩子情緒後,卻接不下話的媽媽
3身為媽媽一定要知道的「五種專業術語」
第二章 幫孩子找出「正面意圖」,孩子的行為就會有所改變
1媽媽的一句無心話,決定孩子的行為
2找出正面意圖,孩子的行為就會徹底改變
3一句感動話語,察覺孩子的真心
第三章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媽媽的一日心靈輔導
1. 早上起床像戰爭?才不是!和孩子共創幸福早晨
1-1 三大原則,讓孩子面帶微笑起床
1-2 幸福從容的晨間時光
1-3 讓孩子滿心期待上學
1-4 孩子一定要帶去學校的心理必需品
職業媽媽的早晨────與孩子道別的有趣方法
2. 放學後,孩子的成長時間
2-1 放學時間,孩子最需要的是媽媽的愛與擁抱
2-2 作業和功課都可以快樂完成
2-3 別將心愛的寶貝推向補習中毒
職業媽媽的放學時間────需要將孩子托於別處時
3. 充滿玩樂與幸福的傍晚時間
3-1 孩子喜歡學習類的遊戲
3-2 與媽媽一同進行遊戲的幸福時光
3-3 為明日作準備的時間
3-4 睡前,幸福的一日收尾
職業媽媽的夜晚────再忙,也一定要做這些事!
4. 孩子們在放假和週末時更能成長
4-1 盡情玩樂的時間、有趣的遊戲、一起玩的朋友
4-2 改變孩子人生的時間
4-3 只有在週末和放假時才能做的事
職業媽媽的週末和放假──再累,也一定要做這些事!
推薦序 闖蕩媽媽江湖的「一點訣」 王理書
前 言 願「媽媽的專業術語」可以使我們更加幸福
第一章 媽媽最需要的說話課
1不知該如何回應孩子的媽媽
2讀懂孩子情緒後,卻接不下話的媽媽
3身為媽媽一定要知道的「五種專業術語」
第二章 幫孩子找出「正面意圖」,孩子的行為就會有所改變
1媽媽的一句無心話,決定孩子的行為
2找出正面意圖,孩子的行為就會徹底改變
3一句感動話語,察覺孩子的真心
第三章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媽媽的一日心靈輔導
1. 早上起床像戰爭?才不是!和孩子共創幸福早晨
1-1 三大原則,讓孩...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