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口紛雜預言紙書末日,她,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臺灣文壇迷人的風景,在此不斷、不斷上演……
永樂座是一九二○年代大稻埕知名的劇院,現早已被拆除,一磚一瓦也不剩。近百年後,二○一一年七月三十日,盛夏的週末夜,鬼門開的前一晚,「永楽座」書店降生在泰順街一處地下室,生肖兔,獅子座。
一間不只是書店的書店於焉誕生。在這裡,有人收書賣書、有人讀書談書,所有人,都愛書。愛書人和書的生命也都如戲;在「永楽座」舞台上,他們成為永遠的主角。臺灣文壇最迷人的風景,就在這裡不斷、不斷上演……
「書店還在的時候,我會盡一切的努力。書店關門,我就走。我始終希望自己這麼灑脫。」石芳瑜的「永楽座」風風火火地來,或許也會和紙本書一起、像當年的劇院在時代洪流中消失。但在我們都能放下對書的眷戀、灑脫之前,你一定要認識近年來文壇中最重要的風景:「永楽座」。
紀蔚然、李維菁、高翊峰、許悔之、劉克襄、吳明益、陳雨航……那些你愛的作家們,都曾在這裡駐足。那些你還沒愛上的,也或許正在「永楽座」裡奮鬥、掙扎,為人生中第一場新書分享會手心冒汗。你或許可與大作家一親芳澤,也能找到書櫃裡下一個新歡。
「永楽座」魔力:下一秒,會遇到哪本書、哪個人,進入什麼樣的世界,都是未知。
作為人與書交會、偶遇的場所,書店一直具有吸引人們在其中探索、思考、沉澱的魅力。而二手書店更可說是讓輾轉漂流的書籍,與知音讀者再次邂逅、彰顯人與書偶然相遇的光芒與價值之所在。但是一間二手書店究竟是如何開始的?這些二手書究竟是從哪裡來,又有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與來歷?二手書店又是如何藉由書,串聯起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緣分?「永楽座」書店的主人石芳瑜,將書店從無到有一路走來的經驗點滴化為文字,讓更多的讀者能一窺人與書背後的故事。
九十年前,永樂座劇院在大稻埕華麗開幕,
曾經是臺北重要的文化地標,但如今連一塊磚都沒能留下。
九十年後,石芳瑜懷著一些想望,再加上一點點天真,
讓「永楽座」的招牌再次屹立於臺北街頭。
這一次,他們不演戲,不唱歌,他們用一本又一本的書,
和一場接一場的文化講座,延續永樂座的故事……
一些機緣,一些想望,加上一點點天真,讓原本是家庭主婦石芳瑜搖身一變,成為二手書店的主人。《就這樣開了一間書店》記錄石芳瑜為了開一間「心目中理想的書店」,如何放下一切,從最基本也最辛苦的收書開始,慢慢摸索、學習二手書店的經營之道。而收書的過程,有時會不經意窺見人們過往的祕密,有時從人們斷捨、拋離的書籍中,看見他們即將迎向的未來;更多時候,這些書和它們的主人,彷彿一扇窗,為她開啟截然不同的人生視野。
除此之外,「永楽座」誕生至今,一路上也有不少作家與編輯朋友不吝給予鼓舞和支持;也許是到書店光顧,也許是提供書冊,又也許是親力親為替讀者導讀、朗誦、發表新作。看著這些文化人,在「永楽座」書店裡發光發熱,彷彿看到一個屬於愛書人的舞臺,正準備熱鬧揭幕。
作者簡介:
石芳瑜
大學讀圖書館系,在美國唸了傳播藝術的碩士,目前仍在東華攻讀第二個碩士──華文創作。任職過公關公司、有線電視及電臺。有很長的一段時光繭居家中,有時寫字,有時翻譯。中年開始思考創作的可能。突然一個轉念,於2011年夏天開起了「永楽座」書店。得過幾個文學獎,翻譯過書籍若干。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果子離(作家)
阿 盛(作家)
許悔之(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張鐵志(文化評論人)
詹正德(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
劉克襄(作家)
蔡漢忠(草祭二手書店負責人)
他們都在「永楽座」,等你發掘這間「不只是書店的書店」
名人推薦:果子離(作家)
阿 盛(作家)
許悔之(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張鐵志(文化評論人)
詹正德(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
劉克襄(作家)
蔡漢忠(草祭二手書店負責人)
他們都在「永楽座」,等你發掘這間「不只是書店的書店」
章節試閱
啟程:就這樣開始了一家書店
二○一一年五月,我剛剛結束一個臺灣愛情歷史的寫作計畫,臺灣史原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只是憑藉著閱讀與了解臺灣過往的興趣,努力了一兩年。寫完之後精力耗盡,年紀也不輕了,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麼?家庭主婦生涯多年,大概又要回去有一搭沒一搭地投投稿或接些採訪稿吧。
當年因為育兒生活單調重複,開始創作的契機多少是為了抒發心情,只是沒想到書寫是一條更辛苦、漫長的路,寫作時的興奮感與衝勁有點消退,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繼續寫下去?而且是以家庭主婦的身分,專事於「寫作」?
大約在二○○九年秋冬,我的人生安安靜靜地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像是擱淺沙洲的小船,卡住了,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有一部分的心情崩壞難癒。寫作似乎也難以為繼,但面對兩年來因寫作計畫所引發的動力,加上好不容易女兒也長大了,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必須改變,必須給自己一個扭轉扳正的機會,避開幽暗小徑,讓自己面向大海,或許就會春暖花開;面向人群,心情和眼界也許會更加開闊。
巧的是剛好就在一個月後,位於泰順街「Café Philo」地下室的布拉格書店宣布歇業,而咖啡廳和書店的老闆我都認識。接著,咖啡廳老闆在臉書上貼出了徵求新合作夥伴的說明告示,我突然覺得這應該就是老天爺給的機會。一如《聖經‧創世紀》裡說的:「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回家跟先生說了開書店的想法,先生覺得我八成瘋了。反對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沒什麼人會買書,其次是因為我當了家庭主婦十幾年,家事況且做不好了,更遑論開店。「妳到底行不行啊?」
我先生是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人,但越是外行就越「好騙」。我指著家裡地板上越堆越多的書,告訴他:「怎麼沒人買?我認識的人買的書都比我多。」至於行不行?我開始娓娓道來自己對書店的想法,搬出自己是唸「圖書館系」的專業背景(但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最重要的關鍵是:當時地下室的租金只要兩萬元(卻只有四面牆,不包括中間場地),而且書架是現成的。至於書哪裡來?我拍著胸跟先生說:「我認識太多二手書店了,跟他們買書或是『切貨』絕對沒有問題!」
「了不起每個月賠掉兩萬的房租,你就當我找份工作來玩,而且我不會跟你借半毛錢。但你想,有可能一本書都賣不掉嗎?」於是,我就這麼毫不艱難地說服了先生。
爾後每當有人稱讚我開書店的「勇氣」時,事實上我只是「天真」罷了。但如果不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的話,也就不會跨出這一步了。
接下來開店的進展火速(後來每年的變化也一直給人「火速」之感),包括店名「永楽座」其實是在跟咖啡廳老闆聊天時隨意想到的。
永樂座原是一九二○年代創立於大稻埕的一家劇院的名字,用如此五光十色的劇院名字來命名一家二手書店,主要是因為我期許書店不單只是書店。當初書店四面牆是書架,但中央是一個空曠的空間,非常適合用來舉辦各式的講座甚至是小型表演。而大稻埕的永樂座戲院在當年除了是北臺灣最重要、先進的表演場地之外,也曾經舉辦過蔣渭水先生的「大眾葬」,算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文化場域。可惜永樂座早已消失不見,連一根梁柱、一個磚塊都沒有留下,甚至連照片都稀少難尋。在書籍電子化之後,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紙本」也成為考古的遺跡?我認為二手書一部分的意義,也就是在保存這些紙本,希望它們不要那麼快消逝吧。
永樂座三個字說明了我對書店的想像以及對本土文化的重視,並且期許這是一家快樂的書店。以此為名,能引起別人的好奇與探問,我認為再好不過了。甚至,在當初開店之時,我便已經想像:也許哪一天我的書店也會消失不見,「書店關門我就走」,天下怎有不散的宴席?
二○一一年七月,「永楽座」書店正式在泰順街一家咖啡廳的樓下開幕了。兩年內搬家三次,也曾經「展店」。如今它坐落於羅斯福路三段,鄰近溫州街,在溫州公園往前不遠的巷弄裡。
回想過往十三年的主婦生涯,有點像是許久以前的一部日劇《長假》,故事內容演什麼我已經忘了,只記得裡面有一句話:「倘若有一段時間做什麼都不順……就當做是老天爺給的長假吧。……假期過後,人生轉變的契機就會來臨。」其實我也不是不順,老天爺對我已經太好,只是我把十幾年的光陰給了女兒,走了一長段和自己想像及規畫不同的路。如果人生還可以有什麼變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機會已經來了。
而接下來的考驗和故事,也才正要開始……
作家們的書架
收書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跟誰收書得要保密,特別是作家。畢竟把書丟出來有時情非得已,不是書架太滿就是搬家。而那些書就好像下堂妻或是過往戀人,不再關愛或是忍痛割愛,怎好被人拿來炫耀說嘴?起初有作家朋友賣書給我,抱著幫忙的好意,但我因為大喜過望,於是十分得意地跟人說起,直到朋友提醒,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說起來真是白目無疑。當然也有例外,如果當作家自己提起。
開店還不滿一個月,某天我突然收到胡慧玲女士的臉書訊息,問我是不是「三十本以上,就可以到府收書」?我回答:是,但是並沒有立刻去電。一直到晚上,我打電話過去,卻沒有人接,我只好留下臉書訊息,心想對方可能先問問,但書還沒有準備好,又或者我太晚打電話去,已經被人捷足先登。
大概又過了一個月,我差不多忘了這件事了,又收到胡慧玲的訊息。她說自己「科技能力差」,所以隔了這麼久才看到我的私訊。我們終於約好了時間,來到她和林世煜先生的住所。兩人的居所在市區的頂樓,乾淨明亮,藏書甚多,我到的時候,他們說也剛回家不久。這天林世煜氣色看起來好極,心情也是。夫妻倆很大方地指示我,書架上的書哪些可以拿,哪些還要再留一下,就任由我挑選打包。胡慧玲似乎對我的身分好奇,問我怎會好好的家庭主婦不當,跑出來開二手書店?
書的價錢算好之後,胡慧玲甚至還跟我說:「這麼多錢啊?」老實說,和書的原價比,收書的價錢再怎麼高,都不可能稱得上「多」。我也只好笑一笑說自己是新手,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會給好一點的價錢,加上主要是他們書好。她倒是覺得我願意出來收書,十分勤奮,滿是鼓勵的眼神。
回到店裡,我記取了教訓,沒敢在臉書上吆喝自己去某作家的家裡收書,卻看到林世煜寫了一篇部落格文,說自己生病剛剛出院,妻子接他回家之後,就請「永楽座」書店來收書,心情十分愉快。我這時才知道原來胡慧玲並不是什麼「科技能力差」,而是那陣子忙著照顧先生的身體。我更沒想到他們竟然選在林世煜先生出院這天就找我來收書,而那些書原本還好好的在書架上,也不是非丟不可,或許林先生在病癒後更有一種斷捨離的豁達,好意支持我們這樣的書店。
我看了那篇文章之後,自然非常感動。可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永楽座」?我和他們原本並不相識。我猜想也許是因為「永楽座」這樣的命名,顯示我的「本土意識」,且帶著一種日本時代的文藝氣味和歷史想像。正因為不認識,所以他們倆位才會帶著好感且充滿好奇,我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人呢?說起來,除了謝謝他們,或許也該謝謝自己的書店命名,誤打誤撞地引來一些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且努力很久的前輩的好意。
另一個讓我收書且可以一說的作家是朱國珍。我跟國珍年齡相仿,原本也毫不相識,可是因為她曾經來書店參加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講座,打電話來問書店怎麼走,講座舉辦的那天,我認出她的人和聲音,她嚇了一跳,很不好意思地說自己路癡,因此便認識了。
後來有一次,她突然邀我去她主持的電臺節目聊我的書店,那天不知為何,一聊就聊開了,聊一點女人的感情生活,反倒成了她跟我說故事和糗事。
國珍是敏感的人,似乎是羨慕我平順的人生?或一樣也是帶著一點好奇,怎麼好端端一個中年女子會突然出來開書店?我則告訴她,當年覺得在華視播報莒光日的她好漂亮,又知道她寫小說,出了一本《夜夜要喝長島冰茶的女人》,對當年相對平凡,在公關公司裡打滾的我來說,她是耀眼且特別的「明星」。人生轉了一大圈,知道她復出文壇,還去東華念書,剛出了小說《三天》。
又過了一陣子,國珍又打電話給我,這次是請我去收書。她說以前在花蓮買了一個房子,那房子荒廢了,門還被小偷偷走,裡面的書如果不搬的話,恐怕不是被偷走,就是被風吹走。所以她去了一趟花蓮,把書打包寄回臺北了,請我去她家收書。我簡直不能想像那是怎樣的房子,怎麼會連門都被小偷給偷了?簡直是小說家編出來的奇境。
我到了國珍位在外雙溪中央社區的住處,她買了一些食物與我一起午餐,沒多久,外面便下起大雨,我們就這樣在雷雨聲中,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聽她說些傳奇故事。國珍很會說故事,加上人生也夠戲劇性,簡直天生就是該寫小說的人。細瑣的感情事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我最記得她說有一回,她開著先生買給她的車去保養,才剛出保養廠,進了自強隧道,突然天上飛來一石,匡啷匡啷兩聲,車頂給砸壞了。「車子才亮晶晶地開出來不到十分鐘啊!」她說彷彿隱喻,從那天開始,她的人生發生一連串的倒楣事,漸漸走到谷底。也是這個原因,她才復出寫作,並且到東華讀書。寫作拯救了一些人,包括我自己。她大概覺得,我必然也有一些原因才會出來開書店,但老實說,和她的人生起伏相比,我的真是平淡如開水。
我跟她說,我相信人走出谷底之後,總會越來越好。放寬心,站穩之後,老天自有補償。果然,國珍憑著努力,二○一三年年底又推出了《中央社區》,這一本小說還幫她拿到「拍臺北」的電影劇本首獎,以及亞洲週刊的十大華文小說。
小說得了幾個重要獎項之後,二○一四年九月,國珍又找我去她家收書。原來這一次,她要搬出中央社區,帶著一點感傷和不捨。不過我總希望或者相信經過低潮後的她,能順順利利走向未來。
離開她家時,天氣還不錯,我注意到外面的樹上結了果實,有一些則掉落水中,看不出任何隱喻,只是感覺平平靜靜。
除了到府收書,還有一些作家會把書帶到我店裡,其中,顏艾琳則把自已的書拿到我店裡寄賣。艾琳有時上班,有時則「賦閒在家」。一開始拿書到我店裡寄賣,正是她「賦閒在家」時。但所謂「賦閒」也不是真閒,艾琳是閒不下來的人,不上班時,也到處承接活動。
我是在一次聚會之中認識了艾琳。我見她長於社交、個性阿莎力,我知道自己個性較被動,當時我想辦一些跟詩有關的座談,但是我對詩人並不熟悉,需要一個比較熱情的人幫忙,便主動請她幫我企畫了一系列五年級詩人的座談。她愛買書,也把書轉手賣出,作家之中,她算是最不介意賣自己的書的人,我還在書店裡幫她設了一個「專櫃」。有時,她也會帶一些朋友、學生來店裡買書支持。若說她懂得做生意,恐怕是從小或年輕時養成的個性,但她也樂於助人,這是她極大的優點。要說她大而化之,卻也有詩人的敏感和細膩。她喜歡飲食,喜歡熱鬧,對我書店也很照顧,我見到她也會跟她打趣胡鬧。不過我喜歡靜,偏愛獨處,恐怕許多人看到我店裡活動那麼多,一時之間並察覺不到我真正的個性。
由於我親自收書,幾年下來,自然有一些作家或編輯請我去收書,豐富了我店裡的書架。我喜歡跟作家收書,一來是他們的書多,二來我也好奇他們的書架,試圖猜想那些作家或書籍曾經影響他們。當然啦,有時也能聊聊天,聽他們說說真實的人生故事,就像閱讀一本本的書。一趟又一趟下來,彷彿自己也活得比別人悠長,比小說精彩。
啟程:就這樣開始了一家書店
二○一一年五月,我剛剛結束一個臺灣愛情歷史的寫作計畫,臺灣史原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只是憑藉著閱讀與了解臺灣過往的興趣,努力了一兩年。寫完之後精力耗盡,年紀也不輕了,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些什麼?家庭主婦生涯多年,大概又要回去有一搭沒一搭地投投稿或接些採訪稿吧。
當年因為育兒生活單調重複,開始創作的契機多少是為了抒發心情,只是沒想到書寫是一條更辛苦、漫長的路,寫作時的興奮感與衝勁有點消退,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繼續寫下去?而且是以家庭主婦的身分,專事於「寫作」?
大...
推薦序
書與人的神祕交會
果子離
當初乍聞石芳瑜要開書店,如同青天霹靂,不敢置信。聽說整件事情緣起心動,身體力行,前後時間不長,但她不像是運籌帷幄的事業家,也不是衝動熱血的冒險家,加上個性出了名的小迷糊,不是出門忘了帶錢包,就是錢包帶了沒帶錢。這樣開書店真的可以嗎?
說是憨人憨膽,不如說行動力強。石芳瑜向來不是瞻前顧後、扭扭捏捏的性格,想定了就做,出手、退場快狠準,據說這和星座有關。於是,「永楽座」二手書店說開就開,而且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極盛時期,多達三家。喔,不應稱極盛時期,創業維艱,其中辛苦難以想像,只不過開店之後諸多業務,每次轉折,每個延伸,都很自然,感覺像順水行舟,滑轉無滯。然後有一天聽說她考上研究所,臺北花蓮兩邊跑,分身有術。更厲害的是,身為「板娘」的她,居然不知不覺將書店經營的百般滋味,結集成書。這一路走來,就像她自承的,奇幻之旅。
這一趟奇幻之旅,幸賴臉書興起,店主隨業績或大小事而起起伏伏的憂心歡喜,常不掩飾的記錄於臉書裡,也因為石芳瑜這麼一寫,我們這些敲邊鼓的人,才知道開個店,實在不簡單。看似水到渠成,其實水波不驚之下帶有暗流漩渦,鴨子自己不講我們不知道其划水的努力。就好比某些朋友看待獨立書店,產生錯誤折射。近幾年,獨立書店成為話題,經網友分享文圖,紀錄片與媒體報導,獨立書店被塑造為一種形象,美美的,柔柔的,充滿智慧光芒,彷彿出入一圈,便能智慧開啟,見到光,遇到美麗愛情。或許出自於浪漫的想像,有些讀者以朝聖心情走訪,發現不如預想,不免失望而有所批評。其實表面的優雅、瀟灑之外,開一家店,背後辛苦很少人知道。
倒不是掃興,不讓顧客在小書店裡小確幸,而是想到,每家獨立書店業者都有理念、故事與創業心路,在逛書買書之餘,若能更深一層瞭解,那就更好了。我們少有機會聽到大型連鎖書店的老闆談書,媒體報導大書店,多聚焦於經營策略、兩岸布局,不若獨立書店,金主就是店主或兼店員,他們打理一切,說起開店緣起、現況到周邊瑣事,都是生動的心情故事。而二手書店故事更多,主要原因在於收書,這是新書書店沒有的業務。許多故事便在收書的路上。
一個愛書人,會把藏書賣掉,一定有特殊緣由,與書的聚合,緣起緣滅,這裡頭故事很多,收書的樂趣就在這裡。收書人,與書,與原書主人,第一線接觸,你無法預知會碰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場所,什麼樣的書籍,買賣成不成自有情義在,其中有驚喜(當然也可能平淡無奇),有感嘆,是聊不完的話題,也是舊書業者的專利。
石芳瑜的書店故事就從收書說起。
前輩有開示:「收書,才有比較高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學習收書的應對,還有從收書這事,看看別人的書架,以及人生百態。」可能出道不夠久,收書一事,只是本書其中一輯,也許還不足以看見人生百態,但文章呈現出來的生命切片,己讓我們領會到,為什麼石芳瑜會說:「二手書總是召喚著過往回憶以及不可知的未來,引領一些神祕的人生交會。」
本書寫收書、賣書、讀書、推書,也寫書店、書街、書人、書市、書展、圖書館、讀書會、朗讀會,書是交集關鍵字,主題卻不是書。不說書的身世,聊的是與書人、文友的合作、互動或磨合(所謂的人生交會),這些人,不外乎收書對象、作家、同事、同業和出版社人員,剪影般,幾筆勾勒,形象鮮明。
隨興隨緣,憑恃一點傻氣,一點帥氣,一點點浩然正氣,就這樣勇闖江湖,石芳瑜──寫到這裡,憋不住了,叫這名字三個字很不習慣,叫回花名好了──寶兒開書店,給我的感覺濃縮起來就這十二個字:算計少,牢騷多;利潤少,收穫多。從這件事看見她的勇氣與天真,已經不是青春年少的年紀了,還保有這分天真,真不容易。
書中這一段話分外可愛:「由於開店的決定倉促,我總是在尋找巧合,當成是『天啓』,增加自己做一行的信心。」真的,開店風險高,開書店尤其不安全。有時候最初的「天啟」,淪為最後的「天譴」,諸多事例,血跡斑斑可考。我想,如果「永楽座」二手書店,或者從書店延伸出去的生涯規畫,運作順暢,成為,嗯,不敢說典範,至少是一分創業參考,或許可以給後繼者「增加自己做一行的信心」,那麼這本書的出版,可說是功德無量吧。
很直的書店,很直的老闆娘
陳夏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永楽座」書店的老闆娘石芳瑜,那應該就是「直」。
因為直,有時候我都擔心她會不小心得罪人。不是她不懂人情世故,畢竟她在許多時候對朋友的阿沙力可能比我更乾脆,而是在許多時候,她無法輕信他人的說法,下意識不願意相信某些事情乍看之下的樣子。
認識久了,我才知道「相信」這一個概念對她而言有多重要。
只要遇到稍微複雜的話題,就算是由熟識的好友開的口,她也一樣非找到解答不可。我也曾有幾次與她討論某些議題時,發現她的眼神望向我身後,彷彿正朝著窗外天空借取靈感,要找到過往某一個足以印證的理論,或是非得等到過幾天她確實查證了我所言非假,她才安心地說:「是,我同意你。」
這樣的堅持,以及言談中偶爾出現的閃神,常讓我擔心會有新朋友誤以為她有架子,稍微難以親近,但其實上她正為了能夠堅定地相信朋友的說法,內心細密運作,認真思考著。
她就是這樣直的人。而這樣直的人,開了一家一樣直的書店(店內經常舉辦社會議題的座談與活動),你大概就能理解這件事本身就是跌跌撞撞的保證。
書店經營本來就是難題,思索書與人與生意之間的關係則更難,若再加上外在因素搗亂,大概就會讓人萌生退意。例如店租或是店面問題。「永楽座」是我從事出版業以來,遇過搬家次數最多的一家書店:從早期師大地下室,到了臺電大樓附近巷弄的二樓,期間還有短暫的師大分店與保安分店,再到最後於羅斯福路三段巷弄中的現址。
短短五年內搬家超過三次的紀錄,或許沒有幾家書店可比。這應該也是書店史上可與孟母三遷相比擬的一段妙事。往昔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環境而練出快速搬家的功夫,但「永楽座」的遷徙,每一段都有不少故事,其中有苦有樂,當然也帶點殘酷的幻滅。
我還記得,每一次「永楽座」搬家前夕,石芳瑜總會笑著對我說:「這一次搬家,一定會更好!」口氣當中會流露出大姐大的豪氣,然後向我分析新店面的優勢,有時候還會立刻抓著我說:「走,帶你去看店面!真的很棒!」
看似精明的她,其實令人捏一把冷汗,為她擔心。有時我覺得我和她很像,嘴裡頭頭是道,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過分樂觀的個性,有時候會害我們忘記自己其實踏上一條不太穩固的路:這路偶爾會變成爛泥地,讓我們深陷其中,走不出去。
幸好,經歷了那麼多事情,「永楽座」書店依然存在,石芳瑜甚至還偷了時間到花蓮東華大學華文系念創作MFA課程。一路跌跌撞撞的過程,從書店經營慢慢轉變成練習騎腳踏車以及修理宿舍網路,在臉書看著石芳瑜忙於求知、創作之時,還不忘安排書店活動、推廣書籍,或為「相信」的議題而持續努力(她在臺灣出版自由陣線也擔任一角),著實為她開心。
不過,對,人世間永遠總有這個最殘酷的不過,雖然石芳瑜看似越來越得心應手、經營生意也越來越「精明」,但身為一個和她一樣,不能輕易相信他人(臉書狀態)的人,我總想質疑她一句:「我知道妳相信書的價值,但別忘了所有勞動都是要領薪水的啊!……好啦,無論如何,這位大姐大,加油!」
書與人的神祕交會
果子離
當初乍聞石芳瑜要開書店,如同青天霹靂,不敢置信。聽說整件事情緣起心動,身體力行,前後時間不長,但她不像是運籌帷幄的事業家,也不是衝動熱血的冒險家,加上個性出了名的小迷糊,不是出門忘了帶錢包,就是錢包帶了沒帶錢。這樣開書店真的可以嗎?
說是憨人憨膽,不如說行動力強。石芳瑜向來不是瞻前顧後、扭扭捏捏的性格,想定了就做,出手、退場快狠準,據說這和星座有關。於是,「永楽座」二手書店說開就開,而且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極盛時期,多達三家。喔,不應稱極盛時期,創業維艱,...
目錄
推薦序:書與人的神祕交會
推薦序:很直的書店,很直的老闆娘
啟程:就這樣開始了一家書店
收書記
教我收書的人──記九份樂伯與青康藏何大哥
收書初體驗
召喚過去與未來
「邊緣」收書人
頂樓的女孩
作家們的書架
亡者之書
書畫與珍本的神祕之路
頂樓的女孩之二
一直在路上
那些人,那些事
像個孩子似的──記與許悔之與陳夏民的相識
走進地下室的浮光
我願為你朗讀──永樂座的朗讀會
巷弄裡的讀書聲──專業帶讀讀書會
地震四疊
穿梭山林與菜市場的詩人劉克襄
英氣、客氣與小鎮氣味的陳雨航
曾與我合作過的團體與個人
行過大稻埕──短暫的「保安店」
那些同事們教我的事
星星眷顧的書店
那些賣書人教我的事
過於喧囂的孤獨──側寫重新橋下的二手市場和Booker大哥
河邊的那家書店──有河Book
古本屋的女主人──記茉莉、胡思、舊香居、時光與文自秀書房
南臺灣的鐵漢──草祭二手書店蔡漢忠
新手老闆群像
踏入獨立書店協會
團結的熱情──「臺出陣」與「友善書業合作社」的誕生
書店因緣
記憶,重慶南路
從光華商場到牯嶺街
「國際學舍書展」到「臺北國際書展」
圖書館與我
未完待續:尋找理想的書店
推薦序:書與人的神祕交會
推薦序:很直的書店,很直的老闆娘
啟程:就這樣開始了一家書店
收書記
教我收書的人──記九份樂伯與青康藏何大哥
收書初體驗
召喚過去與未來
「邊緣」收書人
頂樓的女孩
作家們的書架
亡者之書
書畫與珍本的神祕之路
頂樓的女孩之二
一直在路上
那些人,那些事
像個孩子似的──記與許悔之與陳夏民的相識
走進地下室的浮光
我願為你朗讀──永樂座的朗讀會
巷弄裡的讀書聲──專業帶讀讀書會
地震四疊
穿梭山林與菜市場的詩人劉克襄
英氣、客氣與小鎮氣味的陳雨航
曾與我合作過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