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確幸:重拾在塵世裡的真珠
重新翻讀過去的文稿,許多已經被遺忘卻又熟稔的往事,又浮上心頭。這段我婚後的諸多生命感懷:兩個女兒出生、成長、就學、離家……;也是人生中壯年時期的心語,是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感悟,甚具意義。
偶而靜思冥想,感悟生命中有情天地的寬闊,心情就變得清澈。幾本舊書伴我度過長長假日的午後,在書海中,雜事沉澱了,紅塵的擾嚷也安靜了,書中天地寬。瀏覽幾頁,隨手記下心靈的感知,還可以在歲月的流逝中留下記憶。
感恩生命中的許多貴人牽引相助,成就我的文學生命與出版因緣,萬來雙手合十,再次感恩。
作者簡介:
林萬來
1960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省立臺北師專畢業,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筆名鵬來、莊稼郎、草地郎。曾任國小教師、主任、校長,凡三十年;2010.8.1,自雲林麥寮鄉明禮國小校長退休。
曾獲中華文化復興論文第四名、第二名;新北市國小教師組作文第一名、保防論文第二名;1996年「慶祝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祥和社會」徵文佳作獎;2011年泰山文化基金會、人間福報「難忘老師的故事─敬師徵文」社會組佳作獎等榮譽。
曾出版「人在千山外」(漢清,1990)「慈濟因緣」(頂淵,1992)「最初的感動」(頂淵,1993)「心靈的迴聲」(頂淵,1993)「溫柔相待」(與王瓊慈合著;頂淵,1995)。「歸園田居訴衷情」(德威,2011)。「慈濟因緣」、「溫柔相待」獲行政院新聞局推介為第十一次(1993)、第十四次(1996)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文學部落—來來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c3b2/article
聯絡作者:c3.b2@msa.hinet.net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由《人在千山外》算起,這是萬來賢弟的第三本純散文集;第二本是:《歸園田居訴衷情》。
這本散文集的內容豐實,分為四輯,包括:寫雙親的容顏笑貌;撩起褲管赤腳親持農作的甘苦體驗;生活中幾多「確幸」的追求;以及妻女、親友等多面向的人物描繪。每一輯,都有動人心坎的文字,全因作者心地的純真善良、感情的豐富專一、生活體會的深刻優美,因而建構了他的人生網絡與處世哲學。也正因此,處處可見到那醉人的善心與溫情之美,是好散文的範例。
這本散文集可說是萬來的自傳,充分表露他內、外在的一切。首先,他是一位愛妻疼婦的好好先生;寫妻瓊慈的,多達十五篇以上。例如:〈接送情懷〉,說:
「忽然有一天,老婆說,如果她載女兒上學再去上班,時間就很匆忙,連上化妝室都很緊迫,甚至沒時間吃早餐。心想,也對,以前都是妻子起早趕晚的,連續好幾年,很是辛苦。尤其當年老大就讀遠地的私中,早上六點半就要到鎮上等校車;如有延誤,就要自行到校,車子來回要九十多分鐘,所以妻總是很緊張,腸胃時常不舒服。這種心情我現在才能體會,那時的我有幾次老婆有事得代班,因怕女兒遲到,只好在公路上快速飆車,神經緊繃。因此,我毫不猶豫的接下送二女兒上下學的工作。」
再如:在〈事急知妻賢〉文中說:
「打通了電話,看她逐漸臉紅、尷尬,我知道請假不成了。當她告訴我校長的堅持以後,我有些氣憤,不禁口出惡言;內心無限的感慨,為什麼校長不能體會身處遠地老師的需求?我發了一頓牢騷。妻紅著眼眶,默不作聲。我知道我表現得太過火了;向妻表示歉意,並且安慰她,不要難過,不能提早返老家就算了。隔天,我打電話給妻,妻告訴我說,她難過的是我的『修持』不好,而不是校長的關係。我恍然大悟自己昨天的失態,並且答應以後會『努力改過』。妻在電話中才逐漸有笑聲,彼此才打開話匣子……。感謝賢妻的寬容,讓我在人生之路上能更精進。」
看弟妹的「馭夫術」,真有智慧,難怪賢弟服服貼貼。
三如:〈魔力小面板〉文說:
「有一陣子,妻從雜誌、報章剪下不少『菜單』教導我,讓我廚藝大有進步。」
說是「教導」,箇中的關係可是師生哦!而〈擁抱三帖〉(之三)又說:
「養成擁抱的習慣是好的;而我自小就沒有這個習慣,所幸妻子慢慢的為我們一家建立起這個習慣。」
擁抱成習,全是太太教的;萬來是乖寶寶,很聽「太座老師」的話。甚至,最重要的,他對寫作的堅持,也是出自太座之命:〈起床下蛋囉〉文說:
「今早妻下床時,我還在睡大頭覺。七點多,在臥室換完上班衣服的妻,倚在我身旁說:『趕快起床下蛋囉!』我朦朧的睡意頓時消失無蹤,還躺在床上閉眼的我靜靜的聆聽妻子的聲音:『我看到一篇文章說,要當一位作家,每天都要早起,摒除一切雜物,利用早上最清醒的晨光,坐在書桌前動筆寫稿,天天有作品產生,這不就像母雞每天都會下蛋一樣嗎?』…在妻的鼓勵下,提振精神,每天總要我做點什麼成績來,…。想起近五十年的點滴往事,雖然往事並不燦爛輝煌,但在往事中尋求慰藉,隨筆記下,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也讓妻子肯定,放心讓我宅在家。」
提引了這麼多,不在調侃他的敬內,而在反映萬來的真—真心處處流露;其文章所以可讀,也正在於此!
其次,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飄泊在北臺灣一、二十年,志業如日中天時,為了孝敬年邁的雙親,毅然決然的請調回雲林鄉下園田定居,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他人學不來的。本書首輯〔永恆美容顏〕的十八篇文字,篇篇都是愛母敬父的妙文。在母往生後,看到他寫的一篇比一篇更感人;我甚至曾建議他另出一本紀念母親的專輯呢。這第一輯,光看題目就受感動:〈母啊,食飽未〉、〈離別的月台〉、〈叫太陽起床的人〉……這類文章如加以引述,必佔篇幅;且留待讀者一一細讀,在含淚中看到萬來的真孝行。
再來是,他返鄉後的耕讀生涯寫實;越是忙碌,他體味農情越深,化為文字,更見他是如假包換的「農鄉作家」—就像:廖鴻基、夏曼.藍波安曾長期在海面上、深海裡生活的真正海洋文學作家;而吳晟是公認的臺灣農村詩人—一樣。他的務農體驗心得,在『人在千山外』裡初露鋒芒,『歸園田居訴衷情』一集佔了一大半;而這集,更見成熟,令人激賞。〈牛車上的童年〉、〈雨農.悲涼.憶〉、〈蔗鄉夢已遠〉、〈萬種風情總是春〉、〈細說田園堆肥舊事〉、〈刈稻學問多〉、…,篇篇引人入勝。去年三月六日在給筆者的網函中,他說:
「學生退休近四年,這兩年開始種稻,許多的感受和體驗,也形諸文字。對生活的平淡也很知足。」
末句「對生活的平淡也很知足」,不是平常人說得出口的;要深得箇中三昧,才是真心話。
由於萬來的修身與家教,二女也都很有乃父之風;來看〈長髮為癌友〉文即知:
「……小女兒將已經留了六年的一頭長髮給剪了。……國中三年,逐漸進入青春期,開始注重外表;每天一早起床便費心整理頭髮,花去不少時間。我就建議剪短比較好整理;她說好不容易留了兩三年,要再留長一點轉送給沒有頭髮的人。頭髮可以做善事,是值得鼓勵,也贊同她的做法。從小就有一份慈悲心的她,長大了也不例外,讓我很欣慰……」
萬來的文筆好,言情、敘事、寫景和寫人,都很道地;言情、敘事方面,上文已談多了。寫景上,令人讚不絕口的篇章是:〈秋野入眼來〉、〈七里馨香傳〉、〈萬種風情總是春〉、〈一年又冬風〉……。
試看:
「車經小鎮的路上,兩旁成排高聳的美人樹,在翠綠的樹葉中,一團團粉紅色的花朵隨風搖擺,開成一大片一大片燃燒般的燦爛,在眼前。繁華如夢般的風景……。
散步前進村路,偶見幾片水黃皮樹的葉子變了金黃,鮮亮了我的眼睛,捕捉到秋天的一份輕柔與懷想。午後三、四點過後,暑熱褪去,騎上單車,邁向田野的牛車路。休耕的田園一片,遍植油菜花與太陽麻綠肥,白鷺、野鳥紛紛飛起;零零落落的莊稼漢,或施肥,或噴藥,散落各處。那豐盛的大地,載滿無窮旺盛的地氣精力;金黃的陽光,到處顯影,一起為生命吹奏頌歌。
單調的黃泥地上,展現不同調的丰采:有的田地上才灌滿水,剛整完地;有的田地上已種上菜苗;也有鋪滿各種蔬菜,一群村婦正分工採收美生菜,顯出秋日的豐收與生動。更多的是,種著成長期不一的水稻,但同樣是綠意盎然,陣陣金風送爽,為秋天增添另一番風情,令人忘憂。」(〈秋野入眼來〉)
「徜徉在翠綠峰巒的懷抱,山嵐瀰漫,靈感湧現。走一趟山間步道,需要一、二小時;沿途峰迴路轉,可以望遠,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漫步在華山的文學步道,來一趟雲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欣賞之旅,提升人文情懷,讓人不虛此行。沉醉其中,再遠的路都近了,再疲憊的心靈都受到洗滌了。日思夜想的質樸,就在眼前重現」。(〈最愛雲林桃花源〉)
而寫木棉,也從沒看過這麼壯美的描摹:
「每棵都有兩三層樓高的木棉樹,在秋冬季節,枝葉逐漸枯黃凋零,直到禿枝滿樹,充滿蕭瑟之美。望著樹上側枝輪生、水平開展的枝條,有種風骨獨立蒼涼的寒意。但它無視於寒冬冷峻的淬煉,赤裸挺立的悲壯,正激勵振奮鼓舞著人心向上。
……它會在春末夏初之際,讓逐漸成長的橙紅花苞和火紅的花朵,長滿樹頭,綻放鮮豔氣息,顯現自然的高貴風情。每一朵木棉花都有手掌般大,厚實的花瓣綴著盈盈的瑞意和喜氣,質感溫潤靈柔,讓人想一親芳澤;在亮麗陽光的加持下,更加彰顯出對生命的自信與驕傲。一樹燦爛的顏彩,潑灑在眼前,恣意的在大自然的綠意中塗抹,令人眼花撩亂。尤其每當我看到帶刺老榦細枝上的朵朵花苞,映著青天白雲,就覺得大地生機勃發而繽紛熱鬧,那是植物生意盎然的一種展現,也是春末特有的一番風情。那種直逼胸臆的豪情,充分表現百花春意鬧的景致!」(〈萬種風情總是春〉)
在寫人方面,以無名英雄(雌)居多,伊們也因此奇文而留名;如:寫〈周運將的奇異人生〉、寫〈裝潢師生活哲學〉、寫〈生命勇敢鬥士〉、〈素寫印傭米麗〉,又寫〈外傭找到真愛了〉……都寫活了人物,令人叫絕。而擬人似的寫寵物等,也一樣令人激賞,如:〈戀念我的「多多」〉、〈小藍作陪到天涯〉……讀,來都使人氣盪腸又迴。
心靈是那麼易感,筆觸那麼敏銳,生活那般質樸,而待人又是如此真摯的散文作家萬來賢弟:誠摯的盼望您繼續寫下去;英國的吉辛、美國的梭羅、臺灣的陳冠學……,不都是這樣寫出來的嗎?加油,祝福您。
霧峰林政華謹序於開南大學
二○一五年二月十日
名人推薦:由《人在千山外》算起,這是萬來賢弟的第三本純散文集;第二本是:《歸園田居訴衷情》。
這本散文集的內容豐實,分為四輯,包括:寫雙親的容顏笑貌;撩起褲管赤腳親持農作的甘苦體驗;生活中幾多「確幸」的追求;以及妻女、親友等多面向的人物描繪。每一輯,都有動人心坎的文字,全因作者心地的純真善良、感情的豐富專一、生活體會的深刻優美,因而建構了他的人生網絡與處世哲學。也正因此,處處可見到那醉人的善心與溫情之美,是好散文的範例。
這本散文集可說是萬來的自傳,充分表露他內、外在的一切。首先,他是一位愛妻疼...
章節試閱
1 母啊,食飽未
「母啊,食飽未?」這句話,是幾位出嫁的姊姊打電話給老媽的第一句問候語。多年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我甚少這樣問,也認為她三餐等一切都很正常;如此自然的生活氣氛,感覺都非常好。
雖然剛調職回家鄉的那些年,母親為了健康和信教,已持齋多年,不再吃葷食,她總是自己有一套鍋碗瓢盆,不曾覺得麻煩。她知道我們夫妻要上班,也從不麻煩我們煮一頓素齋給她吃。她吃得簡單,也沒有要我們跟著她吃齋,怕家人吃齋不習慣;尤其父親每天必須到田裡做農事,或打粗重零工,因此她依然為我們烹煮葷食。
如今,媽媽沒留下隻字片語就走了,在百日內,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準備了木瓜、柑橘、蘋果等水果在內的整桌素食,包括:素雞、素肉、素丸子、高麗菜、豆乾等等,還有幾位姊妹為母親摺的許多蓮花、衣服和元寶、金紙等。當我代表林家子孫點三炷香告知母親,希望她不要客氣,盡情的、放心的享用這些菜餚時,我不禁淚眼迷濛;前人說:「在生一粒豆,勝過身後拜豬頭」,不就是這番景象嗎?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都沒做到。母親最辛苦的這些年,能在她身邊奉養的不多。雖然有幸與雙親同住,但工作勞碌,也常難以晨昏定省。當我娶妻生子,更是把心力放在妻兒身上。一般身為雙親的,只是盡義務的把子女養大可以自立,不奢望能得到孩子的回報,我的雙親也一樣;所以我自認不是孝子。
那天上午十一點多,桌上供著豐盛的祭品,希望母親能安心的享用。一小時後,我用十元銅板向母親擲筊,問她吃飽了沒?結果是笑筊,我想是因為母親戴假牙,會吃得比較慢。我說:「不然再等個二十分鐘再燒金紙可以嗎?」母親允筊。
經過二十多分鐘,我又祈求是否可燒金紙?結果笑筊。我在母親的遺像及神主牌前跪拜,誠心懺悔說,不孝子的我,在她歸天之後的半個多月,在晨昏時刻,不曾端過一次飯菜來祭拜她(都由大嫂、大哥和太太負責),雖然懺悔已晚,也只有請媽媽原諒孩兒的不孝;結果還是笑筊。我又向母親說:「是否供奉蓮花祭拜得太少,需要再增加一些」;結果允筊。如此前後經過二小時,才完成清明祭拜的儀式。母親是一位殷實厚道慈悲的人,與鄰里相處和善;開一爿小雜貨舖,不會計較賺錢與否,不會為難人家,更不會為難家人。
母啊!這些日子來,我們都和以前一樣的感覺 您一直都在;但,卻不曾在午夜夢見 您返家, 您在西方佛國好嗎?
但願,這一切只是個夢;夢醒了,我們母子可以再回到從前,那該有多好!我會輕輕的向 您問一句:「母啊,食飽未?」
(二○一二、十一、二十八,金門日報副刊)
2 全家總動員
母親因血壓高引起暈眩、嘔吐;幸有大哥在場,及時和父親送她到醫院急診。由於急救處理得宜,病情穩定,恢復迅速,半個月後就出院了!
老母住院期間,全家人輪流陪她,尤其是幾位姊妹,每天服侍湯藥外,還為她洗浴更衣;每隔一個多小時,就幫她按摩雙腳,做復健。傍晚,再帶她到醫院四周走動,去逛逛院外的暮色風景。
大哥、大嫂則每天來回醫院,讓母親仍然吃得到家常菜,享受家的溫馨。全家一條心,希望母親早日康復。
七十五高齡的母親一生勞碌,她老人家讓我們七個子女都完成高等教育,姊妹們也有好歸宿。如今,母親雖然逐漸不良於行,但她是我們心中永遠的月亮,永遠陪伴、照亮著我們,我們永遠愛著她!
(二○○○、五、九,聯合報家庭版)
3 疼惜家中尊
上了年紀的老人,並不要求豐厚的物質享受,他們要的,只是孩子的孝心和孝行。但,老人家對許多事情往往力不從心,卻又不服輸,常常吃力不討好,挨子女的「罵」。
家母已年高七十五了,依然行動靈敏,從早忙到晚,沒有一天閒著。她都是利用我們上班時,做些較粗重的工作:不是到菜園除草、整地、施肥,就是用鋸子和柴刀除去礙眼的果樹枝條。但,每次做完粗重工作,就會累得手痠腳痛,而需要休息兩、三天,令我們心疼,難免須帶她找國術館或診所看診。
母親也趁我們不在時,動手煮飯菜;但她視力、記性逐漸不好,有一天,把火開得太大,又忘了關,幾乎把廚房給燒了。另一次,砍伐圍牆的龍眼樹,眼睛不幸被飛出來的木屑傷到。她怕我們知道,忍痛到第三、四天才告訴我們;這才載她去看眼科,前後大小醫院換了幾家,快三個月才痊癒。
最近她老人家蹲著削甘藍菜,一起來竟傷到腰椎骨,全身痛得慘叫,臉色蒼白,那呻吟聲令人難過萬分;這樣,不能動彈,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連就醫都得兩人扶持,其他更甭談了。
看到她日漸蒼白的髮絲和臉龐,為人子女的不知道還能做什麼?以前常因小事對老媽大小聲,現在看她這樣辛苦奔勞,一切都為了我們。除了順她心意之外,還要多一分溫言暖語!
(一九九九、六、二十七,新生報家庭版)
4 春日母子圖
立春以來,陰晴不定的天氣,乍暖還寒,甚至酷寒到臺灣中北部只有攝氏十度左右。太平山、合歡山、玉山等中、高海拔地區,都變成銀色世界。這種日子,總是特別讓人期待太陽露臉。
去年冬天,母親總是窩在屋裡,足不出戶;因此,當今春日暖暖,我就推著坐輪椅的母親踏出屋外,看看自家栽種在路旁的花兒:燦爛的金線菊、水仙,盛開碩大的黃、紅玫瑰,繽紛色彩的矮牽牛、潔白如仙子的鐵砲百合等。也到鄰家花圃去探訪春日的足跡,看看金露花、波斯菊、茶花等等數不清的花兒。希望讓它們的亮點和色彩帶給我們母子一些喜悅,掃去母親身體不適的陰霾。回到三合院的曬穀場上,曬曬太陽,享受與麻雀共舞的春日陽光。
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如果能每天曬十幾二十分鐘的太陽,那是多麼愉悅的事情!我一面用二姊帶回家的精油按摩母親的臉和背,用乳液塗抹在她的手腳四肢上,讓她得到一點保養滋潤。另一方面給她手腳做做簡單的運動,從兩腳平抬,再畫圓轉圈作起。每個轉手抬手、踢腳抬腳的動作,大約百次,費時半點鐘。如此一來,母親的身子暖和了,而我也託她之福,做了上肢運動,兩隻手臂不知不覺的厚實不少。
在與母親的互動中,她總是靜默含笑居多,也從話題中,得到少許的回應。雖然她回話簡單,但是我心已足,也能感受到從小以來,母親護子操勞的點點滴滴。擁抱春日,讓我們母子和樂融融的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中。
(二○一二、三、三十一,中華日報副刊)
5 便當裡的荷包蛋
一顆金黃的荷包蛋,就裝在淺淺的瓷碗中,擺放在書房桌上。蛋的焦黃色彩與香氣,叫醒我眼前的晨光。晨起,尚未早餐,載送就讀國中的小女兒到校後返家,眼前的加餐菜,讓我一天充滿活力。
前些天,好友寄來email,說:中年以上的人,一天最好能吃一顆蛋。我把此事告訴妻子,她真把此事放在心上;早上,在她為女兒做三明治時,也特別為我再煎一顆荷包蛋。因此,早餐除了燕麥片、五穀粉、啤酒酵母粉和杏仁粉之外,還有蛋的加持,感覺幸福滿溢。
回想就讀小學時,家中飼養生蛋雞,每天會有幾顆蛋可賣。母親總會每過幾天就留給我一顆蛋,我會迫不及待的將蛋敲個洞,就吸吮起來;因為新鮮,所以沒有腥味。在那貧困歲月,蛋是窮人家最佳的營養品,家人都捨不得吃;但,我幾乎都會在便當盒中發現母親煎的荷包蛋。
我打開在學校蒸的熱騰騰的便當盒子,除了一些菜餚之外,荷包蛋特別醒目的映入眼簾。香噴噴的便當中,腦海中總會映著母親每餐在廚房劬勞的身影,更讓我感受一份溫情;飢腸轆轆,讓我覺得是在享受一頓美食。
自從上班後不必帶便當,孩子就讀的學校和我工作的地方,都有午餐供應,我們得自備餐具,因此,堅固新穎的不鏽鋼便當盒又重現眼前。現代生活雖然忙碌,午餐取得容易,但我還是喜歡媽媽做的便當—那是童年成長的甜美回憶,讓我倍覺家的溫暖和凝聚力。
(二○一二、四、九,馬祖日報鄉土文學副刊)
6 慈影依舊在
母親的往生,是我這輩子最沉重的慟。
那年三月初,母親住院的那些天,瞥見電視播報的新聞:「第二十五孝,花布包母」。那新聞深深的觸動我心。孝子丁祖伋先生為使中風骨折的母親不因坐輪椅而疼痛,親自用花布巾包著抱到醫院看診。那畫面深深震撼人心,也讓異國的網友「感動流淚」。
沒想到那新聞才過幾天,我的阿母卻無言的離開了我們。半個多月的守喪,逐漸的讓我們一家人認清她已不在人世的事實,然而卻沉澱不了我們子孫的哀傷;每思及此,心中仍有許多的不捨、自責和難安。
辦完母親的後事不久的三月下旬,有一天在舊報紙的一角,也看到丁母往生的消息。丁孝子曾放棄升官,也申請提早退休,只為留在臺南老家照顧母親。他曾自責「不孝」,讓我也感同身受。在以往年輕歲月裡,身在異鄉工作,只顧自己,從不認為父母也會老;返鄉後,平日都只是忙著工作、照顧妻女,卻忽略了應該多多照顧長輩的晚年生活,想來還是會心痛啊!
在母親身後,我不禁要尋那日夜操勞的慈母身影。母親娘家的身世優於我父親太多,但她一點也不嫌棄夫家,願意跟著父親吃苦一生,鶼鰈情深七十年。從小我們一家九口,就靠著母親精巧的手藝和處世觀,拉拔我們長大成人;雖非個個有大成就,但已很滿足雙親賜給我們這個家。
父母皆目不識丁,但母親是一位智者和勇者,除了照顧全家大小,還開設一間鄰里稱道的雜貨店,並守在父親身邊打理一切。一點一滴的存下父親做苦力的賣命錢、做莊稼的收成、幾位姊姊出外工作的薪水,除供我們衣食之外,還得支應兄弟和妹妹們在異地讀書開銷很大的生活費等;並且在父執輩分家後,還能夠購買幾分田地,在村裡蓋三合院和二層樓房等等,真是難為!又農事也需要她的幫忙。這點點滴滴,費盡她一生的心力,家父常讚美家母的遠見和持家的本事,沒有她的賢慧慈悲仁德,無法成就我們這一家!
她的言教、身教,成為村里典範。母親走得安詳,我們可以安慰;但,沒有母親的日子,我們頓失依靠。人子已無法反哺,是一生最大的遺憾!
(二○一二、七、九,青年日報副刊)
7 思念的email
慈母見背,真是晴天霹靂!令我們全家難以接受,幾乎哭乾了淚水;多少的不捨,卻只能無奈和悲傷。
母親: 您雖然離開了我們, 您的懿德風範, 您質樸勤奮的的身影,永遠留存在林家子孫的心中……。
在不冷不熱、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杜鵑花盛開時,母親安詳平靜的往生佛國,離開了我們。看到在客廳空著的藤椅,不禁悲從中來。母親高壽八十七,在人世間的功德已經圓滿,為家庭奉獻的一切勞苦都化為塵煙,駕鶴西歸,蒙佛陀接引西方。
感謝崙背的慈濟師兄師姐一行六人在李應昇師兄的領導下,在母親往生的兩小時之內,為家母誦經祈福迴向。
千金小姐慈母心
母親林鄭快女士,為雲林麥寮鄉山寮小村鄭氏人家千金,十八歲即下嫁五魁林家,從此她為先生、孩子付出一生的心血。在我幼年,即知家中經濟困窘,食指浩繁,母親為了一家九口的生計,除了照顧一爿小店之外,平日的炊飯、洗衣,料理家務,井井有條,從不假手他人,總要忙碌到深夜,卻從不以為苦。兼養雞、鴨、大小一窩豬;時常要到屋後的菜園和田間,採摘豬菜再剁碎,用大灶燒煮,往往被濃煙嗆得淚水直流。也與父親種植數年的草菇,每天天未亮得到草菇寮採收、整理,販賣給商人,只為讓生活能好過一點。
每當酷熱的暑假,正是農忙季節,她總是告訴我:要早點起床,多辛苦幾天去田裡幫忙農事;我有時賴床,母親也不苛責。農忙季節,父親忙著田裡的農事,常因人手不足,她就得成為田間的好幫手,顧不得自己的健康狀況不佳,強忍身體的病痛,操作諸多的農事:巡補秧苗、跪除稻田雜草、清洗美濃瓜,拔取蒜頭、番薯,採摘花生、種菜苗,……協助各項農作物的收成。從家中煮飯菜、送點心到田間給幫農的工人食用,還要與鄰家作交換工。為了家,她雖然辛苦,卻從不曾怨嘆。
善良厚道暖人心
除此之外,母親為了家計,還兼做副業,開了一間左鄰右舍稱道的小雜貨店。她經營民生日用品的小店,童叟無欺,與人為善的事蹟,至今成為村人溫暖的記憶。當時小店販賣的日用品種類很多,她曾與幾位姐姐製作肉粽販賣、洗愛玉子、做小吃,如:花生餐包、肉包、饅頭,削鳳梨、甘蔗,販賣當季水果和夏季剉冰……。當時村人時常賒帳,等到田裡作物收成時才還帳。母親總是對於左右鄰居的小孩特別疼愛,時常送糖果、餅乾給他們,因為有的並沒有零用錢。五、六○年代,大多數人經濟不佳,少數村人的欠帳,她也從不催討,甚至多次忘了叫我記帳,也就算了,村人都肯定和認同母親是一位慈悲善良厚道的菩薩。
雙親雖然都不識字,但都充滿生活的智慧,非常重視子女教育,認為栽培孩子識字才能出頭天。如今子女男婚女嫁,個個有成,家中五人(含兩位媳婦;有三位校長、兩位老師)均從事教育工作,也獲學士、碩士學位,差堪告慰。
當她與父親胼手胝足的付出,讓家境逐漸好轉之際,又為全家人的幸福念佛淨口茹素,不再食葷,至今已逾二十年;堅定的心志始終如一,這是何等高超的慈悲情懷!
失恃之痛,天人永隔,是人間的至慟。
(二○一二、七、二十九,人間福報生命書寫版)
8 一家都扮老萊子
前些年,母親不良於行,手也逐漸不聽使喚;因此,全家從老爸一直到小妹,都扮演老萊子,希望老媽能歡喜幸福的生活著。
那時候,我們都還在上班,有一、兩次母親身體不舒服要洗澡,她有些不想進浴室,老爸就說:「洗澡促進血液循環,身體才會好。」因此,老媽就高興的進浴室,由牽手和大嫂輪流完成梳洗任務,她們為婆婆吹風、梳頭,哄哄她選穿各種樣式不同的衣服,精心打扮一番。
大姊和大姊夫就住在鄰近,三不五時就來探訪母親,順便帶來新鮮蔬菜給母親加菜。當時母親記性差了,大姊常拉起母親的手戲弄她說:「我是誰?」母親有時想不起來就回說:「妳是誰妳自己知道,還問我?」大姊說:「母啊,我說幾個人給您猜,猜中我包大紅包給您,好不好?」從此展開一段母女的對話。
遠嫁桃園中壢的二姊、三姊和四姊,不顧一趟車程近四小時的折磨,幾乎每月都會回鄉省親,由三位姊夫輪流開車,目的就是希望多回家陪陪老媽子。因為母親茹素近三十年,她們帶回家的各種素食料理總是塞滿冰箱,希望母親能有好胃口。三位姊妹輪流餵食母親之外,總是各展絕活,有時她們還帶孫子回來,時常讓阿嬤笑呵呵。
二姊知道母親喜歡家中種的花兒,時常摘一把紅豔豔的圓仔花,讓母親欣喜的握著。她一面為她按摩身體,舒展手腳筋骨;還說身體養好一點,要帶她去參加孫子的婚宴,讓母親笑容滿面。三姊一面塗抹芳香精油,一面跟媽媽說:「抹香香,皮膚會美白,才會人見人愛喔!」
四姊也不時的扶著母親到鄰居賞花、看魚;傍晚時分,與她閒坐庭院,聊天說笑。有時也會玩玩猜人遊戲,讓家母的臉上掛滿笑容。姊姊們返家時,廚房、臥房和庭院都充滿她們和母親的談笑聲,讓我再次感受童年一家人歡聚的溫暖。而我學會幾位姊姊做運動、抹精油的絕活,讓我也有機會盡點孝心。
每天下午五點過後、暮色來臨之際,是母親的點心時間。而大哥總是三番兩次的變換不同的口味:向小販購買現烤的紅豆餅,香噴噴;他也自己烤番薯,入口即化;又有各種素食糕餅一塊塊的送入母親口中,看她滿足自在的神情,讓我們感到安慰。
而最小的妹妹也輸人不輸陣,每週日固定回家,與姊姊們一樣,時常採購母親衣服、素食和補品,扶著母親或推輪椅,上村道和鄰居串門子、到自家庭院走走。
在我家,每個人都努力扮演老萊子,希望母親老來能更康健。
(二○一二、十二、六,青年日報副刊)
1 母啊,食飽未
「母啊,食飽未?」這句話,是幾位出嫁的姊姊打電話給老媽的第一句問候語。多年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我甚少這樣問,也認為她三餐等一切都很正常;如此自然的生活氣氛,感覺都非常好。
雖然剛調職回家鄉的那些年,母親為了健康和信教,已持齋多年,不再吃葷食,她總是自己有一套鍋碗瓢盆,不曾覺得麻煩。她知道我們夫妻要上班,也從不麻煩我們煮一頓素齋給她吃。她吃得簡單,也沒有要我們跟著她吃齋,怕家人吃齋不習慣;尤其父親每天必須到田裡做農事,或打粗重零工,因此她依然為我們烹煮葷食。
如今,媽媽沒留下隻...
作者序
這本散文集子,橫跨近二十年的歲月,大多是我歸園田居—回到故鄉雲林後的作品。重新翻讀其中篇章,許多已經被遺忘卻又熟稔的往事,又浮上心頭。這段不算短日子,正是我婚後的諸多生命感懷,兩個女兒出生、成長、就學、離家……;也是人生中壯年時期的心語。對我而言,是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感悟,甚具意義。
寫作之路原本就是孤寂的心靈探索,能在文學道上堅持,相當幸福。當年退休後,沒有創造事業第二春,只守著雙親,希望多少能彌補以前對他們的虧欠;也自在安然的在老家,過著讀寫、蒔花種菜、拔草耕作,我行我素的生活。日子隨緣隨性,雖然孤獨、平凡而單調,但合乎我的個性。
師專時期教我們的林政華教授,曾勉勵說:「多體味人生,多深思世物,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你是生活、田鄉與挖掘人性的散文作家。文章最重要是內容,是感情、思想,是智慧人格。你的心、生活、想法與感情等等,是你文章的靈魂。」恩師總是對不才的學生循循善誘、照顧,更讚美有加,讓我難以放下這枝筆。
已逾三十年的寫作歲月,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在平淡中書寫心境與風土人情,一切再自然不過。在就學、就業生活中,因過往貧困的體驗,感知悟性和能力所限,以管窺天,不免自卑和保守;也因此,寫作成了小天地的要事,孜孜矻矻的提筆,讓喜怒哀樂形諸筆墨,訴說逝去的歲月風華。
三十多年前就讀北師時,常獨守空室,希望能把窗外的月光寫成詩篇,把遙想遠方親人和對故鄉的思念寫入方格子裡;把點滴的感悟化成文章,一字一句的刻畫想望,也鋪陳夢想的未來……
步上春風化雨的講壇,一批批孩童稚影化成心頭的風景;他們天真浪漫的情懷、純樸可愛的心性,豐富了我的教育生涯,也觸動心靈之愛。而我的人生因婚姻而豐富,感受到生命圓滿的幸福;妻女的點滴都是我筆下的故事。她們的生活、學習與成長,讓我深切體悟到天下父母心;因此,我用心記錄了小家庭中四口、大家庭十多口的生活故事。
能再圓出書夢,除了要感激家人、三姊將部分文章整理成電子檔外,更要感謝我生命中的貴人林老師三十多年來的鼓勵、義務的潤稿和寫序。還有諸多報社編者的厚愛與鼓勵,讓我能保有興致持續為文。如今,生活的感動隨時湧現,我的筆也能隨緣書寫;期盼後半生因為寫作而圓滿自在,幸福快樂。
林萬來序於雲林崙背
這本散文集子,橫跨近二十年的歲月,大多是我歸園田居—回到故鄉雲林後的作品。重新翻讀其中篇章,許多已經被遺忘卻又熟稔的往事,又浮上心頭。這段不算短日子,正是我婚後的諸多生命感懷,兩個女兒出生、成長、就學、離家……;也是人生中壯年時期的心語。對我而言,是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感悟,甚具意義。
寫作之路原本就是孤寂的心靈探索,能在文學道上堅持,相當幸福。當年退休後,沒有創造事業第二春,只守著雙親,希望多少能彌補以前對他們的虧欠;也自在安然的在老家,過著讀寫、蒔花種菜、拔草耕作,我行我素的生活。日子隨緣...
目錄
推 薦 序/5
自 序/13
第一輯 永恆美容顏
1 母啊,食飽未/24
2 全家總動員/27
3 疼惜家中尊/28
4 春日母子圖/30
5 便當裡的荷包蛋/32
6 慈影依舊在/34
7 思念的email/36
8 一家都扮老萊子/39
9 中秋夜尋母/41
10 叫太陽起床的人/44
11 可愛老人家/46
12 離別的月台/49
13 神賜苦難/51
14 老爸的心靈長旅/53
15 痛在子女/56
16 溫被暖情懷/58
17 天倫,珍惜/61
18 天降貴人/63
第二輯鄉情千萬里
1 菜園裡請客/66
2 荷鄉謳歌/68
3 愛戀水果攤/70
4 秋野入眼來/72
5 秋夜,有所思/74
6 雨農.悲涼.憶/76
7 蔗鄉夢已遠/79
8 一年又冬風/82
9 如詩如夢的秋/84
10 村居閒悟/87
11 調出快樂幸福湯/89
12 那夜,星空燦爛/91
13 最愛雲林桃花源/93
14 萬種風情總是春/96
15 七里馨香傳/99
16 生命的本真,回歸/102
17 那醉人的音符/104
18 飄泊終歸止/106
19 牛車上的童年/109
20 小鎮肉圓那家香/112
21 根深的土地/114
22 耕讀日月長/117
23 細說田園堆肥舊事/119
24 刈稻學問多/122
25 稻田裡的春/125
26 田庄人的聲情/128
27 裝潢師生活哲學/130
28 布袋戲童年/132
第三輯小確幸謳歌
1 手中芬芳土/136
2 庭院好書房/138
3 魔力小面板/140
4 此刻,不必趕路/141
5 蟬唱一夏/143
6 乘著隱形翅膀飛翔/145
7 戀戀庭園花果香/147
8 吳教授的風範/149
9 夜的小精靈/152
10 不作井底蛙/154
11 那一刻,我淚眼/156
12 驚見自家二手書/158
13 烘焙出的幸福/160
14 戀念我的「多多」/162
15 擁抱︵三帖)/165
16 鳳情千萬里,感謝有您/169
17 心靈的窗口/173
18 周運將的奇異人生/175
19 由同學會歸來/178
20 素寫尼傭米麗/181
21 情繫西子灣/184
22 覓得晚來新生涯/187
23 接送情懷/189
24 小藍作陪到天涯/192
25 生命勇敢鬥士/195
26 外傭找到真愛了/198
27 悠遊山中明潭/201
28 社會心靈點燈師/203
第四輯親情天地長
1 有趣的蜜旅/208
2 事急知妻賢/210
3 七、八坪人家/212
4 離家方知牽手好/214
5 家中的完美女性/216
6 手洗衣物感觸多/218
7 浴澡情味濃(四帖)/220
8 重拾在塵世裡的真珠/225
9 媽媽!天黑了要回家/227
10 父母兒女心/229
11 最是難得的女婿/231
12 為父心慈強說愁/233
13 起床下蛋囉!/236
14 生活的樂章(二帖)/238
15 老爸變阿公/241
16 長髮為癌友/243
17 山村天倫趣/245
18 摸蛤兼洗褲/249
19 臨老猶懷第二春/251
推 薦 序/5
自 序/13
第一輯 永恆美容顏
1 母啊,食飽未/24
2 全家總動員/27
3 疼惜家中尊/28
4 春日母子圖/30
5 便當裡的荷包蛋/32
6 慈影依舊在/34
7 思念的email/36
8 一家都扮老萊子/39
9 中秋夜尋母/41
10 叫太陽起床的人/44
11 可愛老人家/46
12 離別的月台/49
13 神賜苦難/51
14 老爸的心靈長旅/53
15 痛在子女/56
16 溫被暖情懷/58
17 天倫,珍惜/61
18 天降貴人/63
第二輯鄉情千萬里
1 菜園裡請客/66
2 荷鄉謳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