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一次搬家,感受空間的情緒;
從旅行和老房子,尋找空間原始的美感;
從共同相處的人,理解需要的空間;
從一起生活的貓,分享空間的溫暖……
龎銚改造一間20年屋齡的老房子,作為生活空間的居住基地。
改造後的老屋等於是自己生活美學的大集合。
她說自己不是室內設計師,是畫家,
所以她將空間想像一張畫布,在這張立體畫布上,展開對視覺的各種想像……
她痛快改造空間,再一一把空間原來的光線呈現出來。
她說,燈是空間的眼睛。感覺燈亮了,空間張開眼睛,有了生命。
她讓貓孩子們有個專屬的吧台,因為牠們也是空間的一分子。
第一次的黑,太黑容易反光;第二次的黑,太灰壓不住紅色的馬賽克;
第三次的黑,才找到了理想的平衡點……她承認讓設計師抓狂了。
室內設計並不是不斷添加東西才叫「有設計」「有做」,
因為家要「布置」,而不是「裝潢」或「裝修」。
練習看與想,練習分享,練習選擇,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練習,也是人與空間的練習。
作者簡介:
龎銚
人,是個體,如同一個「點」,而人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交織錯落形成了不同的「線」,居家空間就像能呈現這種關係的「面」。
當我們加入了個人的喜好、故事、生活形態等,如同注入了更多的肌理質感,再經過時間的醞釀,空間像個有機體,逐漸形成了一個有人味和溫度的家。
這,就是我對空間的想像。 __龎銚
藝術家。
生於北京,童年生活於香港,現定居台北。
其繪畫作品以複合媒材、黑白灰和金屬色為主,講究畫面的空間結構和平衡,呈現繪畫裡最純粹的本質精神。
常展出於台灣、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地。
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和台灣國父紀念館等典藏。
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生活中,曾意外和 TLC頻道合作主持「龎銚敲敲門」節目,走訪台灣各地具有特色而又有趣的空間,和採訪建築師與設計師們。其節目入圍兩次金鐘獎最佳綜合類節目,個人也於2010年榮獲第45屆金鐘獎最佳綜合類主持人獎。
獲獎: 1999年 第13 屆南瀛美展「南瀛獎」(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年 第45屆金鐘獎最佳綜合類主持人獎
2013年 第9屆光華龍騰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蘋果日報‧商業周刊alive‧時尚家居HOUSE STYLE 媒體專訪
設計師潘昭樺‧建築師林淵源‧設計師毛家駿‧《龐銚敲敲門》節目導演林豫錦 特別專文推薦
她的「空間美感」是藏在血液中的。__設計師潘昭樺
龎銚這本書像午後三點剛烤好的吐司,微焦的慢拍雷鬼味道加上一咪咪的橘子醬,搭配咖啡剛剛好。__建築師林淵源
和龎銚對談,我們都對「生活中的許多過程和儀式應該持續存在」有所共鳴。__設計師毛家駿
龎銚是個慢熟但恆溫的人,一旦開啟她的信任,就像掉進愛麗絲的夢遊仙境……__《龐銚敲敲門》節目導演林豫錦
名人推薦:蘋果日報‧商業周刊alive‧時尚家居HOUSE STYLE 媒體專訪
設計師潘昭樺‧建築師林淵源‧設計師毛家駿‧《龐銚敲敲門》節目導演林豫錦 特別專文推薦
她的「空間美感」是藏在血液中的。__設計師潘昭樺
龎銚這本書像午後三點剛烤好的吐司,微焦的慢拍雷鬼味道加上一咪咪的橘子醬,搭配咖啡剛剛好。__建築師林淵源
和龎銚對談,我們都對「生活中的許多過程和儀式應該持續存在」有所共鳴。__設計師毛家駿
龎銚是個慢熟但恆溫的人,一旦開啟她的信任,就像掉進愛麗絲的夢遊仙境……__《龐銚敲敲門》節目導演林豫錦
章節試閱
1.美感與空間經驗的累積__遊戲般的遷徙生活
有些丟掉了,有些帶走。
到另一個空間,
這些物件又重新組合起來,
呈現新的樣貌,
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間
發生不同的連結與情感。
搬家和遷徙,從小便在我的生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出生在北京,六歲時隨父母遷居香港,十三歲再搬到台灣定居….不斷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讓孩童的我因此對空間的感受不會太木訥。另一方面,也讓我對空間懷有一種「大破大立」的感情,不只是不害怕遷移,而是更喜歡拆除和重建一個空間的過程。
每個人對空間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些人對空間很依賴、眷戀,捨不得搬家,而我時常搬家,捨不得的心情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探索和好玩的新鮮感。為了搬家而打包,這個行為本身也有種趣味。收拾東西的過程,就像檢驗這段時間的生活記憶。有些丟掉了,有些帶走,到另一個空間,這些物件又重新組合起來,呈現新的樣貌,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間發生不同的連結與情感。對我來說,這些都是自然的,值得期待的經驗。
度過大半童年時光的香港,在印象中,是個熱鬧繁華的城市。香港的住宅空間都很小,但公共空間在英國的規劃下,形成了一種中西融合、新舊交錯的市容,既有商業大樓,也有街角的阿婆報攤,落差很大,但走兩步就是截然不同的世界。這種多元、豐富的城市感覺,某種程度也為我塑造了思想的活潑性。
不能說香港生活直接影響我的美感養成,但,有個經驗倒是值得一提。十三歲時到台灣,進了中學讀書,最大的感覺是:台灣是個風塵僕僕而封閉的地方,跟香港的多元反差很大。在香港念書時,穿耳洞、戴手環,校服是英式的,女生穿小碎花襯衫配呢製格子連身小裙,男生穿深藍色西裝和呢外套,但台灣學生不只不准戴耳環,還得剪很醜的西瓜頭,制服的顏色、尺寸更是醜到不行,要不是合身到彆扭,就是非常鬆垮。真不懂為什麼非得把學生弄得很醜,難道這樣學生才會乖乖念書嗎?這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空間,人把自己打扮好,才會有自信,並從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美感。
不管是北京、香港或台灣,家裡的空間都不大。北京的家最小,就一個房間,一張大床。還記得爸爸的學生來時,會把畫攤在床上和地上,年幼的我就在床上爬來爬去,看到的都是作品。回想起來,藝術之於我,並不是父母給了怎樣的教育或潛移默化,而是一種更自然的、因為生活其中而被環境「薰」成的。
因為家裡小,爸爸媽媽也都把家當工作室,十五歲之前我是沒有自己房間的,但也不覺得有強烈想要一個房間的欲望。等到有了自己的房間後,開始對空間擁有支配、選擇的權利,第一個意識到的,是喜歡「明亮」這件事情。不喜歡沒有窗戶的房間,因此,在第一個房間裡,關於擺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把書桌擺在一扇大窗戶前面。
另一件有趣的記憶,是我這小孩從小就龜毛,有整理癖。媽媽說,小時候我有個玩具箱,哪個玩具放哪個位置,兩、三歲的我記得一清二楚,玩完玩具後也一定按照原來的順序放好,一點都馬虎不得。想來這就是天生的個性,雖然有點討厭,但是,所有的美感確實都建立在簡單和規律上,否則就容易一團亂;所謂的亂中有序,要先有序,才有本事去亂。也因此,一間不只明亮、也很整齊的房間,總能讓我的心情大好。
2.大破大立__那是一件痛快的事
我喜歡拆除之後,
光線就能很好地透射進來,
不再有任何阻隔。
打從童年起,我就愛上打破與重建一個空間的過程,開始整理自己的空間後,更是愛上拆除,覺得那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歸根究柢,喜歡的是「破壞性」。
前後的房子,屋齡都有二十幾年,經過了這麼多年的使用,自然留下很多「痕跡」。拆除工作室原有的裝潢時,光是壁紙,師傅們就剝了三層——想想也對,誰貼壁紙會先撕掉舊的呢?只是苦了師傅們,剝壁紙剝到快抓狂。
套用繪畫的邏輯來看,拆除就像是重新整理一塊舊畫布,這是很讓人興奮的。我最喜歡拆除之後,光線就能很好地透射進來,不再有任何阻隔。也能清楚看到空間結構、建材質感等房子原貌,有時不免驚嚇,但也有驚喜,甚至還能把驚嚇轉為驚喜。
比如當拆掉新家的天花板時,發現裡頭還有灑水系統。有一度我為此非常苦惱,實在不確定這東西到底適不適合出現在居家環境。後來經過思考與設計,我們仍決定讓它原貌呈現於空間中,把灑水系統的管線看成了裝飾性的線條,反而成了可愛的驚喜。
拆掉的舊建材,也未必只能進垃圾場。記得要拆除兩層樓間的木樓梯時,特別叮嚀師傅要留下所有木材,因為這些木材可以拿來改造成其他家具的桌腳或椅腳。沒想到師傅忘了,把它們通通載往垃圾場,我們趕緊跑去垃圾場攔截,幸好都找到了,也如願將它們改成六隻椅腳。
當然,如果遇到磨石子地、老磁磚或漂亮的老窗花,那可是愛惜有加,畢竟,這些經過時間洗練的元素,已經可遇不可求了,如能將它們和新的設計融合,那會是最美好的相遇。
房子內部的老舊裝潢全部拆除後,就像一張卸了濃妝的臉蛋,才能清楚地看見五官,看見本來的樣子。屋梁、天花板的質感、水泥牆壁、管線等,無一不是每一間房子不同而獨有的特色,如果能看出其中的優點,加以修飾或保留,反而能呈現出更有特質的空間。這也是我面對拆除後房子的想像。
拆除的過程會留下一些痕跡,因而展現出建築本身的材料質感與時間的記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有時路旁被拆掉的老房子,會在隔壁緊貼著的房子牆上留下屋頂、甚至是層板或樓梯的形狀,就像被拓印在上面似的。「屋痕」,是時間的痕跡,也像一個記憶的烙印。
出於對這種「記憶烙痕」的喜愛,當家裡的天花板拆掉後,露出原本木條模板的痕跡,或是被打掉的牆面帶有師傅不經意的鑿痕,這些無法複製的手感,一一被我保留了下來,也像是為所喜愛的大破大立的過程,留下珍貴的記憶。
3.減法哲學__用簡單的樣貌呈現質感
不是不斷添加東西才叫「有做」。
把質感和品味藏於所有的細節中,
花錢不只能買光鮮華麗,
也能買「樸素」。
重新規劃空間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然而,它不僅滿足破壞的刺激與重建的想像,更重要的,其中還藏著我對創作、對空間的主要概念。整體來說,我喜愛「減法哲學」,也就是用簡單的樣貌來展現出質感。
很多人會以加法的思維裝潢房子:這裡加櫃子、那裡加線板、加各式的裝潢材料…. 因為我們總是覺得,沒有加東西就像沒有做,或被說成是沒有「設計」。沒有天花板、沒有隔間、牆沒刷平,就是沒做完整,是花了錢卻看不到效果;但我自己常覺得:撒了錢,花了時間,累得要命,卻還是「家徒四壁」。因為有一個信念:不是不斷添加東西才叫「有做」。把質感和品味藏於所有的細節中,花錢不只能買光鮮華麗,也能買「樸素」。
有時候,我們看到很多國外雜誌介紹的室內空間,會覺得好漂亮、好有質感,可是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它完全是簡單的空間結構:只有一塊地板、一面牆是有顏色的,或者是一扇採光良好的窗,除此之外都是布置——主人買了什麼、選了什麼,如何把物品安排在一起….
反觀我們的室內設計書,打開來往往是鋪天蓋地的設計,強調設計師做了什麼,但是,當他做滿的時候,住在房子裡的人要做什麼呢?這樣的家,也容易缺乏個性,因為沒有居住者自己的特色。因此,我想提倡「布置」,而非裝潢或裝修的概念。我認為,好的室內設計,不是設計師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他能否打造出適合居住者的生活動線與便利性,創造出一個空間結構,讓住進來的人發揮自己的美學、想法、創造自己居住在空間裡的感受。
同樣地,若以繪畫來說,常覺得畫畫就是要不斷把顏色加上去,畫錯了就要刮掉,然後用新的筆觸覆蓋它。可是,畫畫不見得只是畫上去,減去的部分也很重要。不管是刮刀、橡皮、或是用手抹去,這些也是筆觸,甚至更能看到時間的軌跡。同樣的道理,穿著也不是在身上穿戴一堆服裝飾品,就叫做會打扮或漂亮;也不是上了一堆課程就叫做生活充實,有時放慢腳步,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
將減法思維放到空間中落實。拆除,就能看成一種徹底的減法。當原有的裝潢減掉,房子露出了本來的肌理:天花板、模板、灑水器、水泥裸牆,這時候再決定要保留什麼、添加什麼,加法才有意義,也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低調隱形的細節
家裡的空間看似粗獷,但對於某些細節卻很講究,或許看不太出來,但這正是粗獷與粗糙的一線之隔。
列舉三個小地方:一是白磚牆的轉折收邊,為了讓一面有粉平,另一面未粉平的側邊轉折更自然,所以在施工時,特別在粉平的這一面,畫了一條不規則的線,讓師傅在粉平磚牆時可以留下一道自然的收邊,這可是小地方,大講究。
另一是樓梯轉角的踏面,因為比較寬,為了加強支撐力,便在踏面下加裝了一個鐵輪子,雖然是固定的不能轉動,卻十分有趣幽默,家中大概只有貓貓們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了。
最後,是天花板的灑水系統,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比較高,所以決定天花板和灑水系統的管線都漆成白色,但希望管線仍能保有其線條造型的特質,設計師Luka 建議讓管線的轉接處留下本來的金屬色,這樣一來,水管線條和天花板既有整體感又不會糊成一團。只是辛苦了油漆師傅,據說,把每個轉接處包起來的時間,已經可以粉刷一個房間了。這些低調隱形的細節,都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特別製作,要特別向師傅們致敬!
4.留白與呼吸__開放式的格局規劃
對我來說,空間可以模糊一點,
這麼一來,可利用性才會更大。
我喜歡黑色,身上從穿的、用的、到生活裡的一切,「黑」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在創作上,也常從黑色開始思考,利用深淺不一,有亮有霧的變化,層疊出豐富又有層次的黑色塊。因為喜歡「黑」,所以「白」相對的很重要。
黑和白是明度裡的兩端,在它們之間,是無數細膩的灰。其實所有的色彩都是相對的,黑中的白,讓黑有了空間;而白中的黑,讓白有了重量。這兩者像是一對跳著雙人舞的情侶,進退之間需要絕佳的默契。所以,黑和白可以是對立的,也可以是相容的。
說到留白,一種是觀念上與精神面的,一種則是黑色與白色的實際應用。
繪畫上,尤其是東方的水墨,非常講究留白,也就是意境的傳達。想像一張空白的畫面,畫上一隻小雞,空白即地面;添上一葉扁舟,空白是水;如畫的是鳥,那空白就是天。不只是水墨作品,在油畫上,一樣能以油彩表現留白的效果,呈現出空間與氣韻。我特別喜愛父親在這部分的作品。家中二樓的牆上就有一幅名為《 線條》的靜物,畫中的背景接近單色,而瓶花與枝幹則展現了線條流暢的氣韻。另一幅《 白居易的足跡》,當離畫作有點距離時觀看,灰濛濛的,觀者好像真的能跟隨著步道走入畫中一般。這兩件作品,都沒有繁複的內容,設色清雅,利用大量的留白,創造出可以呼吸的空間和想像的餘裕,展現出中國文人畫的氣質。
把留白的概念應用於空間裡:在家中,我喜歡裸露的天花板,藉以留下模板的痕跡。讓出一小方陽台或利用窗台,給家裡留下呼吸的空間。多利用儲藏室少做櫃子,讓出一片白牆,減少固定的家具,用布置來豐富生活情調。套句設計師Luka 揶揄我的話:什麼都不想要,又什麼都講究⋯⋯難搞!
另外,也喜歡開放式的格局規劃。當然,前提還是要保有家人各自獨立的空間。之前生活的工作室,自由度比較高,所以常戲稱那房子是「主臥室沒牆、臥室裡的浴室沒門、浴缸在陽台上」。臥室沒有牆,跟起居工作室只用一片大玻璃區隔,這樣就不會犧牲掉投入客廳的光線,有客人來時,把玻璃上頭的簾子拉下,就可以保有臥室的隱密性;一個人住,臥室的廁所也用不著裝門,因為喜歡空間是流動、開放、沒有阻隔的。連當時的泥作師傅都調侃我說:等工程做完,真想來你家作客啊。
到了和先生、女兒同住的房子,一方面是個更具體的「家」,需要更穩定、安定的空間感,加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考慮的問題就比較複雜。基本上,空間分為上下層,上層是家人的臥室,下層則是起居、廚房、工作和聚會的空間。但是,除了主臥和女兒臥室是各自獨立的房間,樓下的空間鮮少以門或牆加以區隔,而是用不同的地板材質,和家具來劃分區域。
在思考空間規劃時,通常以功能性來界定不同的空間,例如這邊是起居室、那邊是廚房⋯⋯也習慣將不同的空間區隔開來,以便使用上更明確,但是,對我來說,空間可以模糊一點,這麼一來,可利用性才會更大。誠如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 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空和少,並不是沒有,而是化繁為簡,展現一種更簡潔、明晰的狀態,還原出事物本來的樣子。
如果不想留白呢?留黑也可以。
在工作室,就有一面黑板牆,它符合工作時能隨手塗鴉畫畫草稿的需要。對不喜歡居家裡總是出現白牆的人來說,留一片加了鐵板的黑板牆,既能塗塗抹抹,又能拼貼一些照片或小物在牆上,有趣又富有生活感。
5.龎銚× 潘昭樺× 莊培園 話美感.玩空間
潘昭樺 Luka
從事空間設計二十餘年,喜歡各式異國風格的融合,所以不為自己定位於任何設計風格。擅長透過細膩的溝通、了解、解析空間的優缺點,規劃鋪陳流暢的動線。為不同的人,找出不同的風格,或置入各種老物件、老家具,也總能讓使用者找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感,釀造出不同的生活風味。
莊培園
大田出版社總編輯
業主和設計師的默契
龎:基本上我覺得,設計師跟業主之間的默契很重要。有次我們在電話討論牆面的顏色,很難描述那種接近蘋果綠的顏色,剛好我看到一只馬克杯就是我要的顏色,趕緊買回去給她看,結果現場她已經試刷上去的顏色,跟馬克杯的顏色一模一樣!
潘:我也覺得默契和信任度很重要。如果一個客人跟我談三次平面圖都還沒辦法達到百分之八十的完成度,我會建議他換設計師,因為我抓不到他要的東西。這不是價錢或難易度的問題。如果有一點猜疑或講不聽,一定要給他實際案例,他才接受自己的想法行不通,這樣的溝通很累,因為設計師不只要面對業主,還要處理設計、工程、現場、工班、甚至是鄰居,以及公共空間的整潔。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業主還要對任何事情追根究柢不放心,那我就會建議換人,再這樣下去,那條默契的線會斷掉。
一般來說業主大致分兩種:一種就是相信你,但他沒什麼時間跟你討論,所以我們要透過旁敲側擊,幫他做出他想要的空間;另一種業主會跟你互動頻繁,這種就要有默契,萬一不對盤的話會很痛苦。我們一個設計案從洽談到完成,至少要六到八個月,對我來說,沒有一定的喜歡跟默契,很難做下去。
龎:業主跟設計師的關係其實很微妙。在裝修過程中,設計師可能會是最好的朋友,因為他需要了解你的生活細節:你的生活作息、動線、床多大、內衣褲放哪裡、喜歡的角落,甚至如何跟家人相處?
潘:我曾遇過客戶跟我說,他上大號一定要吹電風扇⋯⋯連這樣的事都知道!或是半夜不喜歡聽到廁所沖馬桶的聲音,或是太太不喜歡先生把廁所搞得濕答答,如果能透過溝通幫業主解決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我會覺得滿有成就感。有時也要扮演心靈導師,想辦法讓對方願意跟你溝通,主動透漏細節給你。
我還滿喜歡跟專業人士合作的,業主也多半是情感比較細膩的人或是怪咖。我最近有個客人是烹飪老師,三不五時就丟食譜給我,或是揪我去買鍋,所以我也跟著買鍋子下廚。這對我來說是件很開心的事情。另一個客人是學者,每次去跟他談圖,我都受益良多,怎麼才聊一下下就天黑了?
術業有專攻,我喜歡欣賞業主的專業,經過專業的交換,我會更了解他,他也會告訴我他的生活、起居、想法、腦海裡的畫面,而不只是一些細瑣的東西,比如教我怎麼收納內衣褲,畢竟這麼多年,我也不知幫多少人家收納內衣褲了,我畫過的內褲抽屜比你穿過的內褲還多,如果這些事情業主都要費心,那真的會把雙方都搞得很辛苦。
跟設計師溝通空間需求的祕訣
莊:龎銚的房子在設計上有許多細節,我感覺是間徹底裝修的房子。很多房子的裝潢都是包起來,但她的選擇是徹底打掉,整理乾淨、整齊,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經過設計,細節非常多。
潘:所以她自己常開玩笑,花了這麼多錢家徒四壁。
莊:一般房子裝潢為什麼都是用包的?
潘:對設計師來說,這是最容易成交的方式,但有時其實是為了迎合業主。反正看上去亂七八糟的全部包起來。有些三十年以上的老房子,你會發現從前人的生活空間是非常簡單的,空間永遠也不嫌難看,不會有奇怪的造型、包覆,也沒有讓你非常不喜歡的裝潢。沒有裝潢的房子是我以前租屋時最夢寐以求的,像現在很多人買房子遇到屋齡五年、十年的,很多裝潢很怪,要拆光會被長輩罵,不拆又看不下去。
台灣的房子為什麼會走到這種裝潢風格?現在成屋的格局都是計算出來的,讓人一定要裝潢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就像台灣人喜歡吃到飽,花一個安全數字,什麼都擁有,等我們遇到食安問題,你才意識到上菜市場買菜都不只這個價錢,貪小錢買到的結果划不來。七、八年前開始有很多投資客弄的房子,包得很漂亮,裡頭什麼都有,你覺得很划算買下來,之後才發現漏水、壁癌什麼都沒處理,只是包起來。
莊:同時也沒有特色。
龎:所以我都說,我是花錢買樸素。而這也是需要勇氣的。
莊:如果今天有人想請設計師裝修房子,在溝通自己的需求時,該注意什麼?龎銚會怎麼建議?身為設計師,Luka 希望遇到怎樣的客戶?妳會建議客戶如何培養自己的空間能力?
龎:我們正處在一個有很多選擇的時代,我認為比較好的溝通,是把你最主要的生活狀態跟動線告訴設計師,再來就是列下最想要跟最不想要的,讓設計師幫你規劃出很好的平面和空間,把天花板、牆面、地板弄好,你再慢慢把家具裝進去,累積出自己的生活品味和喜好。其實說穿了,自己要做功課。
潘:業主要自己做一點功課,對空間稍有理解,知道自己一定要跟一定不要的東西,學會整理並簡化自己的需求,才不會讓設計師塞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給你。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後,其他就交給信任的設計師幫你規劃,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自己弄、自己管,不僅會讓設計師錯亂,也會多花很多冤枉錢。
1.美感與空間經驗的累積__遊戲般的遷徙生活
有些丟掉了,有些帶走。
到另一個空間,
這些物件又重新組合起來,
呈現新的樣貌,
和新的城市、新的空間
發生不同的連結與情感。
搬家和遷徙,從小便在我的生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出生在北京,六歲時隨父母遷居香港,十三歲再搬到台灣定居….不斷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讓孩童的我因此對空間的感受不會太木訥。另一方面,也讓我對空間懷有一種「大破大立」的感情,不只是不害怕遷移,而是更喜歡拆除和重建一個空間的過程。
每個人對空間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些人對空間很依賴、...
推薦序
「空間美感」藏在血液中 設計師╲潘昭樺
認識她快十五年,她是藝術家,我是設計師,前幾年我們幾乎沒有感覺到這兩個範疇,會有太密切的交集。
後九年因為《龐銚敲敲門》,才發現她的﹁空間美感﹂是藏在血液中的。就好像貓一樣,進到一個不同的空間,馬上知道什麼是「門」?哪裡有窗?
哪裡有通道?哪裡有好玩的?一下子就搞清楚,別想唬弄她這個不行,那個有困難,一切都是天生的。
就好像貓總是叫我幫牠們開門:妳少來,我知道裡面!我進去一次就知道,這是個可以通到哪裡的門,裡面有什麼好東西。妳給我開門!
對,她就是這樣,不管什麼樣的空間,她都可以優雅的,用不同的角度,找到在裡面翻滾的方式。
一種「剛剛好」的生活感 建築師╲林淵源
龎銚這本書像午後三點剛烤好的吐司,微焦的慢拍雷鬼味道加上一咪咪的橘子醬,搭配咖啡剛剛好。
我常覺得建築空間裡最迷人的應該不是形式,也不是有著閃亮稱謂的風格,而是氣味,以及莫可名狀的既視感。
比如春天窗台旁邊的嫩草氣息與夏天雷雨後曬在陽台上的日光味道,又如秋天院子裡落在石板地上的枯葉那股堅果大叔味兒與飄浮在冬夜火爐旁的泥煤威士忌尾韻,這些都是帶著情緒來到空間裡跟我們的五感相認的美好記憶,我們在旅行時夾進無形的相本,也在日常裡收藏著。
龎銚的屋子就是她自己,她住在自己裡面也跟自己遊戲著,這裡的主角除了陽光、空氣、擅長發呆的植物和水,還有那隻優雅如女巫的貓與黑色,一種「剛剛好」的生活感。
帶著這本書,讓身體與心情安放在一個最能懶懶窩著的角落,找到屬於自己的氣味吧!
想像與記憶 設計師╲毛家駿
記得有次和龎銚對談,我們都對「生活中的許多過程和儀式應該持續存在」有所共鳴。
像是做麵包,可以選擇使用預拌粉,按下麵包機,不用多久,就有香噴噴的麵包可以吃。
但是,如果有一天,試著由新鮮蘋果開始培養酵母,每日餵養,成長後,和進麵團等待發酵,再手揉成形進爐烘烤;當入口咀嚼的那一刻,就會明顯感受其中風味的不同。
而和龎銚聊空間,常常是這種生活歷程的重新拾回。因為交換到的,不單是空間的再造基準;更多的時候,是擷取來自記憶、旅行、生活軌跡,拼貼與構成空間的諸多想像。
「空間美感」藏在血液中 設計師╲潘昭樺
認識她快十五年,她是藝術家,我是設計師,前幾年我們幾乎沒有感覺到這兩個範疇,會有太密切的交集。
後九年因為《龐銚敲敲門》,才發現她的﹁空間美感﹂是藏在血液中的。就好像貓一樣,進到一個不同的空間,馬上知道什麼是「門」?哪裡有窗?
哪裡有通道?哪裡有好玩的?一下子就搞清楚,別想唬弄她這個不行,那個有困難,一切都是天生的。
就好像貓總是叫我幫牠們開門:妳少來,我知道裡面!我進去一次就知道,這是個可以通到...
作者序
空間,有傳遞情感的魔力
記憶裡,小時候一直在搬家,從北京到香港、到台北,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有六歲離開北京那天,感覺上有些不安,大概隱約地知道這會是個很大的轉變吧!之後的搬家都像是遊戲。我喜歡看到空間裡一團亂 、一堆紙箱(這好像貓的行為喔),東西被翻出來分類,丟棄或打包,這一切充滿著不確定性,但又充滿了一切的可能。就這樣,每一次的離開都讓我眼睛發亮,期待在另一個陌生的空間裡堆積情感,再把這些情感記憶打碎或打包、帶走再重組。而空間,就有這種傳遞情感的魔力。
二○○七年的暑假,陪父母去了一趟巴黎。因為爺爺在二○年代時曾在那兒留學,我們刻意去找了他當年就讀的「La Grande Chaumiére 大茅屋學院」。
因為正值暑假,學校沒有開放,還是一位像工友的老伯幫我們開了門,也大概介紹了一下學校的現況。其實現在的大茅屋比較像一般的畫室,只有一間教室,裡面不大,也顯得斑駁,而且學生多半是來自日韓的短期遊學生。在這個遙遠老舊,又充滿松節油氣味的空間裡,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感。看著父親拉了一張小板凳在畫室中間坐了許久,我想,我了解他的感受。我對爺爺的印象不深,記憶裡他是有著一頭白色亂髮的老人,據說,我還常因這頭白髮而嚇哭。自六歲離開北京後,就沒再見過他了。我接下來對他的認識,大多來自父親的口述或一些書上的資料。但所有這些模糊零星的片段,都因這個遙遠的畫室而變得清晰且真實。家人們對繪畫的情感,透過了這個空間傳遞。熟悉的畫架、熟悉的凌亂、熟悉的松節油味,和陌生卻又熟悉的爺爺。
從遷移變動的空間,到感受情感的空間,近十年,因為生活和工作上的需要,前後整理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家人的窩。過程很磨人,但又十分有趣值得。在這兩次灰頭土臉卻又充滿驚喜的經驗中,梳理出了自己看待空間的方式。因為自己不是設計師,所以是從繪畫的角度切入,把空間想像成一幅巨大立體的畫布,融入了對結構、比例、色彩、質感的概念。這一切都不容易,所以要特別感謝前後兩位設計師好友,為我落實了天馬行空的想法,把一切的「似乎」、「也許」、「可能」,化為真實的存在,讓所有的夢都有了一個最適切的位置,也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對空間美學的想法。
人,是個體,如同一個「點」,而人和家人朋友的關係,交織錯落形成了不同的「線」,居家空間就像能呈現這種關係的「面」。當我們加入了個人的喜好、故事、生活形態等,如同注入了更多的肌理質感,再經過時間的醞釀,空間像個有機體,逐漸形成了一個有人味和溫度的家。
這,就是我對空間的想像。
空間,有傳遞情感的魔力
記憶裡,小時候一直在搬家,從北京到香港、到台北,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有六歲離開北京那天,感覺上有些不安,大概隱約地知道這會是個很大的轉變吧!之後的搬家都像是遊戲。我喜歡看到空間裡一團亂 、一堆紙箱(這好像貓的行為喔),東西被翻出來分類,丟棄或打包,這一切充滿著不確定性,但又充滿了一切的可能。就這樣,每一次的離開都讓我眼睛發亮,期待在另一個陌生的空間裡堆積情感,再把這些情感記憶打碎或打包、帶走再重組。而空間,就有這種傳遞情感的魔力。
二○○七年的暑假,陪父母去了一趟巴...
目錄
018【作者序】空間,有傳遞情感的魔力
壹:看與想的練習
029遊戲般的遷徙生活__美感與空間經驗的累積
035視覺的流動__在旅行中學習觀看
041我的立體畫布__空間
053獨愛老房子__刻劃時間與溫度
061大破大立__那是一件痛快的事
069減法哲學__用簡單的樣貌呈現質感
貳:呼吸與光線的練習
079留白與呼吸__開放式的格局規劃
087色彩的運用__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
097巧用馬賽克__手感的特質
105綠意盎然__一方呼吸的小天地
111讓窗台說故事__另一種風景
参:空間分享的練習
119為家人布置__空間中的人味
127大鐘與時間__設計師的夢在我的牆上
131家有毛孩__出生前就結下的緣分
肆:物件選擇的練習
141空間中的眼睛__點亮燈具
151一面牆的想像__從這兒開始
159混搭的樂趣__亂中有序
167老件與鐵件__美麗的點和線
179家有藝術品__情感的交流
伍:我們這樣想
189【話美感‧玩空間】龎銚X潘昭樺X莊培園
215【看看聊聊‧老物件】龎銚X毛家駿
018【作者序】空間,有傳遞情感的魔力
壹:看與想的練習
029遊戲般的遷徙生活__美感與空間經驗的累積
035視覺的流動__在旅行中學習觀看
041我的立體畫布__空間
053獨愛老房子__刻劃時間與溫度
061大破大立__那是一件痛快的事
069減法哲學__用簡單的樣貌呈現質感
貳:呼吸與光線的練習
079留白與呼吸__開放式的格局規劃
087色彩的運用__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
097巧用馬賽克__手感的特質
105綠意盎然__一方呼吸的小天地
111讓窗台說故事__另一種風景
参:空間分享的練習
119為家人布置__空間中的人味
127大鐘與時間_...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