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國家,經濟衰退是必然?
壽命延長只會拖垮國家財政?
AI人工智慧浪潮襲捲而來,人類將被機械取代?
真實狀況真的是這樣嗎?
★本書上市不到8個月銷售超過10萬本
★日本專業經濟週刊《Diamond》評選為「Best經濟書」的第一名
★日本專業經濟報紙《每日新聞》等重量媒體書評熱議
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人人均富平等。然而21世紀M型社會愈形分化嚴重,社會普遍瀰漫下流老人的擔憂,後又有被AI人工智慧取代的恐懼。2016年台灣出生率創下全球新低,2018年又將進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減少,即勞動人口減少,國家經濟如何成長?今後將如何安生立命?甚至面對人類壽命逐漸延長的事實,我們最大的疑問是:「人口減少的社會,經濟衰退是必然?」甚者,「經濟成長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本書告訴你,高度經濟成長其實受惠於勞動生產率的成長。所謂「經濟學」,看似深奧冷僻,其實生活裡俯拾即是,包含和我們最息息相關的民生消費問題。例如,過去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剛面世時,都屬於稀少、高不可攀的產品,卻在短短幾年變成人人皆可擁有的消費性用品。透過技術發展、產業升級,再使製品價格降低;生產率提高,薪資也隨之上漲,消費需求也提升,如此良性循環,導致經濟快速成長。
世上居然有黃金馬桶和黃金電梯?奢侈的行為雖無法稱上美德,也容易遭側目,但本書告訴你,正是「奢華」、「奢侈」驅動了經濟成長;還有,娛樂也對經濟產生了功效。
為什麼今年7月鴻海宣布將去美國威斯康辛州設面板廠,且投資金額達100億美元?本書告訴你,人口數並非決定經濟成長的要素,隨著3D列印技術登場,今後製造業對於勞動人力的需求將會愈降愈低。在21世紀,「廉價勞工」總有一天不再成為巨大優勢,反而是在接近新商品銷售市場的地點設廠製造比較具有優勢。如此一來,製造現場或許會重返先進國家。
本書以總體經濟學角度從各種生活面向切入,提供你從生活解讀經濟學的能力,並看懂未來趨勢:
‧勞動人口逐漸減少,極端地說,未來機械或是AI人工智慧有可能取代人類?
機械化造成某些職場的某些特定工作的雇用需求消失,與根絕對於人類勞動的需要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結果並非使人類被「炒魷魚」,反而是提升了勞動生產率,調漲了薪資。換句話說,人們因為機器而變得更富裕了。
‧人口老化的社會,代表勞動人數減少,製作出商品的數量也必定減少?高齡者在體力或靈敏度方面更是不利生產,所以隨著人口老化的社會,經濟衰退是必然?
GDP的成長率絕對不是單憑勞動人口的增加率而決定,「勞動生產率」的成長大約相當於「每人所得」的成長。在先進國家,決定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並非人口數,而是──創新,創新能提升每人所得。
‧先進國家平均每人所得水準提高,愈來愈有錢,新生兒出生率卻愈來愈降低。為什麼馬爾薩斯人口學原理放在21世紀先進國家不管用?
隨著社會進步,年輕人可享受的商品或服務的種類愈來愈廣泛,而這些享受需要花費時間與金錢,以至於需要耗費龐大時間與經濟成本的生兒育女這件事被敬而遠之。換句話說,人們為了保持高水準的生活,於是抑制生育人數。再來,父母期望唯有的少數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從事專門的職業,再加上女性意識轉變,都是致使富裕階層的出生率下滑的原因。
‧超級富豪到底「有錢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統計資料,2017年全球8名最有錢人的資產,相當於全球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
經濟學中說明所得分配不均程度的常用指標稱為「吉尼係數」,可幫助我們了解財富排名最頂端的1%或0.1%的人的所得占整體社會總所得的多少比率。皮凱提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何以掀起空前的轟動,其背景無須多言,正是愈來愈懸殊的貧富差距。
作者簡介:
吉川洋
耶魯大學研究所博士(Ph.D),現為立正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專攻總體經濟學。
1951年東京出生,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曾任紐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大阪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東京大學助理教授、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
著作:
《總體經濟學研究》(榮獲日經‧經濟圖書文化獎、三得利學藝獎)、
《日本經濟與總體經濟學》(榮獲每日新聞社經濟學人獎)、
《轉換期的日本經濟》(榮獲讀賣新聞社吉野作造獎)、
《高度成長──改變日本的6000日》、
《現在正該向凱因斯與熊彼得學經濟》、
《通貨緊縮──解析日本慢性病的全貌》等。
譯者簡介:
黃郁婷
台中人。東海大學日文系,獲派遣赴日交換留學後畢業。曾任日商高鐵軌道版預鑄廠現場口譯、汽車公司日籍主管秘書、服飾公司日系商品採購。2006年轉職為自由譯者,專職日文書籍中譯、工業技術會議與商務口譯至今。譯作類別涵蓋自然科普、應用科學、商管、休閒生活與兒童繪本。近期譯作有《不墜機的挑戰:應付亂流、飛機結構、人為因素的問題邁向航空零事故的未來》、《搶占世界舞台:韓國鐵血人才教育實錄,一位科技官的極密調查》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日本AMAZON讀者★★★★★評價】
「書中引用了很多不同時代的小故事當成背景知識說明,非常意外的有趣且易讀。」
「作者言之成理且有據的駁斥了『人口老化/減少的社會,經濟衰退是必然』的言論,書裡面提供很多統計上的佐證資料,加上作者不帶偏見的論述分析,提供多樣觀點,可供思考未來趨勢。」
「本書以世界史和長期的人口統計資料為基礎,用長期的觀點解析現代的經濟問題、經濟成長、人口和壽命。生活在高齡化的社會,著實讓人不安,但作者指出,如果社會能夠持續走向技術創新,實際上反而是經濟成長的好機會。作者的冷靜分析很能讓人感同身受,並且期待未來圖像。」
「這是一本以人口減少為切入點,讓我們能夠深度思考『經濟是什麼』的好書。如果市面上再多一些此類書籍,想必可以對經濟議題增加更廣泛且有意義的討論。」
名人推薦:【日本AMAZON讀者★★★★★評價】
「書中引用了很多不同時代的小故事當成背景知識說明,非常意外的有趣且易讀。」
「作者言之成理且有據的駁斥了『人口老化/減少的社會,經濟衰退是必然』的言論,書裡面提供很多統計上的佐證資料,加上作者不帶偏見的論述分析,提供多樣觀點,可供思考未來趨勢。」
「本書以世界史和長期的人口統計資料為基礎,用長期的觀點解析現代的經濟問題、經濟成長、人口和壽命。生活在高齡化的社會,著實讓人不安,但作者指出,如果社會能夠持續走向技術創新,實際上反而是經濟成長的好機會。作...
章節試閱
第四章 對人類而言,經濟是什麼?(節錄)
18 世紀的馬爾薩斯與亞當.史密斯對人類的經濟發展下了一個前提:即生活富裕,就會多生幾個孩子。在生物社會,糧食增加,族群數就增加,也是基本的常識。另一方面,相較於人口增加的情形,平均壽命已經以歷史未曾經驗過的步調延長。
無論對於人口或壽命,影響的要因都是:「每人」所得。如同第二章的說明,促進平均每人所得增加的泉源是創新。奠基於創新,「富裕」的社會於是誕生。但是,在這富裕的社會中,人口並未如馬爾薩斯所言地增加,反而開始減少。
富裕,究竟是什麼呢?而本章則要提問:對人類而言,經濟究竟是什麼?經濟成長究竟有何意義?嘗試來思考這些問題吧!
何謂經濟成長?
作為衡量我們的福利或人生幸福的尺度,GDP顯然並不理想。不過由圖表4-1 也可明瞭,它也是不容忽視的經濟指標。GDP數值上升即代表「經濟成長」,如此而已。前年數值為100的GDP, 今年變成102, 就代表「經濟成長率」有2%。關於GDP的增長,倒是有一段回憶令我印象深刻。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持續到深夜的大學校內會議剛結束,在踏上歸途的路上,一同趕回家的理科教授突然脫口而出:「說起來,經濟這回事真不可思議啊!人類無論做什麼工作, 能量都守恆不變,可是GDP的數值卻會變大,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的確,假如由物理現象來看人類從事的經濟活動,只要將動能、位能、熱能、電能等所有的能量納入思考,無論做什麼功,能量都會守恆。可是,GDP卻會上升。
只要回想一下GDP的定義,應該就能立刻明白原因。GDP,是以價格評斷我們人類在一年之間所製造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務的「價值」的總和,如此而已。被我們視為價值的基準而使用的價格,代表的是人類的主觀評價。請試著以料理為例進行思考。如何為食材加熱,如何調味,能量都會守恆。但是,料理完成後,各菜餚的定價卻是千差萬別。尤其當我們人類愈是抱持:高價支付沒關係,「只要夠美味」的想法時,該料理的定價標得愈是昂貴。相反的,民眾給它的評價愈低,它的定價也就愈低。所謂GDP這個東西的價格,就是人類依照主觀意識品評商品或服務而給的分數。這意味著,經濟所反映的正是「人類本位」。
使用人類本位這個詞,或許會造成某些人誤會成人類的任性妄為。然而,人類本位意識的存在,絕對不限於經濟方面。這麼說好了,要是沒有人類本位的意識,「疾病」這概念應該就不成立。疾病與死亡現象即使發生,能量依然守恆,因此就物理化學現象的角度來看,並無任何「異常」。再說,違反物理化學定律的事也不可能發生在人體。儘管如此,疾病、死亡依然被視為問題。在這當中,無須多言,當然是人類本位立場存在而使然。也就是說,因為人類給予這些現象負面評價,這些現象才成為問題。要是人類本位意識並不存在,醫學知識應該也無從存在。若依這種模式思考,人類依據主觀的價值基準,為各種商品或服務(當然包含醫療在內)「評分」,即「標價」,是不是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反過來說,那對我們人類而言反而是很自然的事吧?
以人類主觀給評的「總得分」形式存在的GDP,即使能量守恆,卻會變多。當然,也有可能變少。實際上,日本的現價GDP 自1997 年起至2011 年為止,已經自523 兆日圓減少至471 兆日圓。但是包含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自18 世紀產業革命以來的長期趨勢,GDP都是向上增加。
GDP為何成長?原因絕非人口增加,相關理由已經在第二章作過說明。即使回顧明治初年至20 世紀為止這一百年之間日本的經濟成長情形,也幾乎與人口動態連不上關係。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如同熊彼得洞悉之見,是創新所帶來的成果。創新的結果,促使「每人平均」GDP 向上增加。
重點在於,創造經濟成長的創新的性格與內容。而創造新商品或服務的「產品創新」(Product Innovation)所發揮的功效最大。以上是結果論。不過,在進一步說明結論以前,我們先反過來思考「阻礙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因素是什麼」吧。
需求飽和
既已存在的商品或服務的需求必定會飽和。這堪稱為定律的事實,正是抑制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根本要因。起初先有需求,之後即使出現生產量伴隨需求而增加的現象,該項經濟成長率也終有趨緩的時候。成長趨緩,在極端的場合下,很可能如同熊彼得所提出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模式而遭到淘汰,而且現在就找得到已經從市場上消失的商品或服務。暖爐用煤炭等商品就是相當典型的例子。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每五年就會根據消費結構變化調整基(準)期、更新對象品項清單。從該清單中消失的商品或服務,即代表遭到創造性破壞的商品或服務。相反的,無須多言,那些被新增到清單的商品或服務,就是產品創新的成果。
如以上說明,當需求即產量開始減少,商品或服務最終自市場消失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但多數的情況,對於商品或服務的需求,連帶產量,會隨著時間而成長。只是,成長率會趨於和緩,最終後演變至零成長,然後終於被束諸高閣。也就是說,成長曲線並非屢屢如同經濟理論所假定的,無論到達任何階段都能依照「指數函數」的形式以一定的成長率向上延伸,而是描繪成名為「邏輯曲線」(logistic curve)的S形曲線。呈邏輯曲線的成長率,起先以加速度攀升,在終於迎向反折點且通過反折點之後,就會開始往零那邊滑落。因此,整條曲線會呈現S字形。
對於現實商品或服務的需求=產量,其產量成長的「生命週期」如何呈現的問題,一直以來不斷有許多實證研究在進行。例如,技術者費雪(Fisher)與普萊(Pry)提倡以新、舊物的「替代」(substitution)為關鍵概念的模型。在該替代模型中,新登場商品的產量會依照邏輯曲線成長。他們曾將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等各種製品套入該模型,證實許多商品的產量的成長都符合邏輯曲線。
第四章 對人類而言,經濟是什麼?(節錄)
18 世紀的馬爾薩斯與亞當.史密斯對人類的經濟發展下了一個前提:即生活富裕,就會多生幾個孩子。在生物社會,糧食增加,族群數就增加,也是基本的常識。另一方面,相較於人口增加的情形,平均壽命已經以歷史未曾經驗過的步調延長。
無論對於人口或壽命,影響的要因都是:「每人」所得。如同第二章的說明,促進平均每人所得增加的泉源是創新。奠基於創新,「富裕」的社會於是誕生。但是,在這富裕的社會中,人口並未如馬爾薩斯所言地增加,反而開始減少。
富裕,究竟是什麼呢?而本章則要提問...
作者序
導讀 二十一世紀關鍵字
1990年代初期的日本,泡沫經濟瓦解,經濟與社會駛入漫長的黑暗隧道。橫跨四個世紀半的困頓感受並非單一原因所釀成。不過,在21世紀即將走過六分之一的今日,「人口減少」已是經常被提起的負面起因。
本書的目的,在於思考堪稱為探討21世紀日本的關鍵字──人口與經濟──的關係。人口雖可總結算人類的歷史,但它是複雜的現象,亦無法憑單一門既有的學問解明全貌。因此本書頂多只能稱為論述經濟與人口關係的小論文。
經濟學這門學問奠定於18世紀的歐洲,而當時也是人口爆炸的時代。亞當‧史密斯等經濟學者自然都曾針對人口議題展開熱烈的議論,其中以談論人口時必定會提到的托馬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最為著名。本書第一章帶領讀者簡單回顧人口發展的歷史,並介紹18世紀的馬爾薩斯、還有同在英國討論20世紀上半葉人口減少對經濟造成影響的凱因斯論點,以及致力為他國解決人口問題的瑞典經濟學者們。
對於人口議題,自古以來,主張「人口過多」派與主張「人口過少」派都已提出許多觀點互相對立的議論。在今日的日本,人口減少已經衍生出許多問題,尤其以社會福利保障、財政與地方社會所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本書第二章將深入思考此類議題。
人口減少的確會帶來重大的問題。但是不可諱言的是,日本看待經濟成長的看法已經受到「人口減少悲觀主義」的過度影響。如同本書在第二章後半部所做的詳細說明,在先進國家,決定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並非人口,而是創新。有人主張:勞動人口減少將導致經濟成長無望,零成長恐怕已是最好的情況。相對的,也有人擔心:AI人工智慧發達將逐漸剝奪人類的工作機會。本書第二章也嘗試思考這類問題。
歐洲自19世紀末開始呈現人口減少趨勢──這違反了馬爾薩斯的「人口學的原理」:平均每人所得增加將帶動孩童人口增加,帶動人口規模擴大──這才符合「人口學的原理」啊!自從由馬爾薩斯獲得靈感的達爾文發表《物種源始》以後,食物增加帶動生物族群數量增加的學說,也成為生物界的常識。然而,人類社會中的各個高所得國家卻開始出現人口減少的現象。同時,過去曾遭馬爾薩斯強烈否定的壽命顯著延長趨勢也已然展開。提到「落差」,我們首先會想到所得落差,其實壽命有「落差」。壽命延長,是與創新緊密相關的問題。本書第三章內容即是探討:人口減少與壽命的關係。
無論對於人口或壽命,「平均每人所得」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創新」,能帶動平均每人所得提升。兩相結合,即是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泉源。
話雖如此,經濟成長果真符合人類的企盼?經濟成長果真饒富意義?這些疑問都是老問題了。在經濟學領域,知識巨擘彌爾發表了著名的「零成長論」。探究與思考這類問題又引導出更根本的問題:對人類而言,什麼才是經濟?這是21世紀的日本不得不回答的問題。本書第四章即是以此作為題目。
導讀 二十一世紀關鍵字
1990年代初期的日本,泡沫經濟瓦解,經濟與社會駛入漫長的黑暗隧道。橫跨四個世紀半的困頓感受並非單一原因所釀成。不過,在21世紀即將走過六分之一的今日,「人口減少」已是經常被提起的負面起因。
本書的目的,在於思考堪稱為探討21世紀日本的關鍵字──人口與經濟──的關係。人口雖可總結算人類的歷史,但它是複雜的現象,亦無法憑單一門既有的學問解明全貌。因此本書頂多只能稱為論述經濟與人口關係的小論文。
經濟學這門學問奠定於18世紀的歐洲,而當時也是人口爆炸的時代。亞當‧史密斯等經濟學者自...
目錄
導讀 二十一世紀關鍵字
第一章 經濟學如何看待人口?
日本的人口
中國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人口過剩的煩惱
近代歐洲的「人口爆炸」
經濟學者的人口觀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人口學的原理
量化的方法
交易條件的循環
人類社會進步嗎?
凱因斯的「人口論」
人口減少的經濟後果
人口惡魔P、人口惡魔U
瑞典的人口論
育兒支援的源流
第二章 人口減少與未來經濟
日本會消失?
超高齡社會的社會保障
財政破產的危機
財政赤字為何持續擴大?
市町村將消失?
明治時代的人口排名
經濟成長的關鍵並非人口
創新的功效
軟體技術進步
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
高度經濟成長的機制
AI或IT會剝奪人類的工作機會嗎?
「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工業4‧0
第四章 名為長壽的果實
先進國家的出生率下滑
日本出生率的變化
壽命延長
中谷宇吉郎的驚訝
平均壽命的變化
戰前的壽命
關於壽命的新自由主義觀點
戰後的日本經驗
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成立
吉尼係數
超級富豪有錢到什麼程度?
壽命的吉尼係數
第四章 對人類而言,經濟是什麼?
經濟與奢侈
一國的經濟活動水準──GDP的計算
不完全卻很有用的指標
何謂經濟成長?
需求飽和
恩格爾定律
成熟經濟的下修壓力
產品創新
凱因斯的「未來論」
彌爾零成長論
恆定狀態的幸福論
要成長,還是要公平?
經濟成長是必要的嗎?
經濟成長的恩惠
娛樂的功效
創新的極限與壽命
日本經濟的未來
補充論述:符合邏輯的成長步調
後記 人口經濟的危機和轉機
參考文獻
導讀 二十一世紀關鍵字
第一章 經濟學如何看待人口?
日本的人口
中國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人口過剩的煩惱
近代歐洲的「人口爆炸」
經濟學者的人口觀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人口學的原理
量化的方法
交易條件的循環
人類社會進步嗎?
凱因斯的「人口論」
人口減少的經濟後果
人口惡魔P、人口惡魔U
瑞典的人口論
育兒支援的源流
第二章 人口減少與未來經濟
日本會消失?
超高齡社會的社會保障
財政破產的危機
財政赤字為何持續擴大?
市町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