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會為每個心中有著失落和悲傷的人,帶來極大的安慰與療癒 - 孫越
★ 感性推薦 - 陶喆
對那些失去所愛,在悲傷的旅程中艱難行進的人,此書是兼具實用性與療癒功能的旅程指南。
在生命的不同時期,我們或會感覺自己面對著一趟黑暗之旅。
寫著震驚、憤怒、絕望等字眼的路標可能無法讓我們好過一些,但了解這些情緒會幫助我們抵達最終的目的地,重得釋放與寧靜。
此書簡短卻字字精煉、力道十足,旨在協助你走過悲傷的五個階段,從而結束這段經歷。悲傷旅程的終點,將有寧靜平和與更老練成熟的信心果實等待著你。
MP3有聲書(內含全書內容,與《再見.愛》《道別》兩首鋼琴獨奏)
作者簡介:
賴諾曼(Dr. H. Norman Wright)
賴諾曼(Dr. H. Norman Wright)不僅是「兩性關係」方面的暢銷書作家,更是「危機、悲傷、創傷輔導」領域的大師。
他也是婚姻、家庭與兒童治療師,執業超過三十年,並任教於百奧拉大學,曾擔任該校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系的系主任,以及基督教婚姻成長機構(Christian Marriage Enrichment)的理事長。
他的著作超過七十本,目前仍繼續致力於危機、悲傷、創傷輔導之訓練。
繪者簡介:
吳孟庭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喜歡嘗試各式創作、設計、繪畫。
譯者簡介:
蔡明穎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所中英口譯組碩士,曾於英國留學與工作。
喜愛閱讀、旅行、學習新事物,相信友誼與甜點能使人生更美好。
章節試閱
引言
在一個不喜歡承認失落或討論其影響的文化裡,要悲傷並非易事。當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悲傷的過程和常態,而我們還對此閉口不提,那就難怪我們會苦苦掙扎。
或許你經歷許多人都經歷過的:旁人鼓勵你要「節哀」、「儘快恢復過來」,或說:「你不覺得是重新開始的時候了嗎?」實際上,這許多話語會讓悲傷的過程更痛苦。
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你可能正在經歷悲傷,並且在尋找某些答案。或許你在這趟旅程中尋找支援與協助,但卻難以找到可以幫助你,而非妨礙你的人。其他人或許早已試過「修復你」。但請記得,你並不需要修復。你可能需要的是更了解悲傷的不同面孔,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好展開新的生活。
這本書是為那些需要了解悲傷的過程與常態的讀者而寫。許多人覺得他們很奇怪、跟別人不一樣,或喪失了理智。他們相信:「我是唯一經歷這個過程的人。」若你有這種感覺,你並不孤單,只是許多跟你有同樣經歷的人並不談論,或不能告訴你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讓這本書成為你的指引。藉由簡短的二十幾章內容,你會學到何為悲傷、未來會經歷什麼、如何擁抱悲傷,以及恢復的步驟。你也可以了解到,你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我誠心希望藉由本書所提供的說明與資訊,讓你發現自己的反應相當正常。慢慢來。讀自己需要讀的部分。重頭再讀一遍。請聽有聲書。或許你無法順利銜接第一次讀的部分或記住重點。沒有關係。那是你的悲傷。悲傷對我們造成這樣的影響,使我們原本的能力減弱,並且改變我們看待生命的方式。這個負擔十分沈重,使我們疲憊、感覺麻木,而且比我們所希望的持續更久。但請從中學習,因為悲傷是個很棒的老師。
第一章 悲傷的面孔
整個世界有各種面孔,有些我們熟悉、有些並不熟悉。許多面孔長久以來陪伴我們,那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的面容─朋友、父母、祖父母、配偶,或孩子。但有一天,一張面孔不見了,再也看不到了。有個位置空了出來,但沒多久,另一張新的面孔緩緩浮現,填滿了這個空位。這張新面孔看起來既不熟悉也不友善─它的名字叫做悲傷。
悲傷─你對它了解多少?我們很常用這個字,表示我們失去摯愛時身處的狀態,這是一種向內的凝視。你被召喚進入哀悼之屋,這不是個舒服的地方。你不想住在裡面,但是你待在這裡的時間,會比你希望的更久。悲傷常會讓你覺得受傷、困惑、沮喪,或是害怕。這種情況被描述為一種強烈的情緒痛苦,或深刻的悲傷。
在悲傷這種情緒裡,世界整個傾倒了;你以往堅固的立足之地,就此消失。感覺更像是你踏出的每一步,都踩在傾斜的地板或柔軟的泥土上。以往穩定的情緒,現在變得如此陌生與脆弱,而你認為自己的頭腦也不再清醒。
哀悼是此經歷的第二部分,是表達悲傷的過程。這是個自然、由神所賜的恢復過程,是祂給我們的禮物,幫助我們熬過痛苦的時期。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情緒,但要不要哀悼則是個人的選擇。你無法讓自己比較不悲傷、叫它走開、修正這種情緒,或只是「克服它」。
在你展開未知領域的旅程以前,通常會查詢地圖。悲傷是一趟旅程,跨過未知的地域,其中包括河谷、山峰,以及偶有綠洲的乾燥不毛沙漠。大部分人都會邊查看地圖,邊開始探索新地點的跨國之旅。然而大部分人並不會查詢悲傷地圖,所以我們最後都會質疑這些經歷:「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嗎?我自己是正常的嗎?」這趟旅程的每個部分都只能藉由越過來完成,過程十分緩慢,一次只能走一小步,但你終將抵達谷底。而你並非總是能確定自己會走到何處,或旅程會在哪裡結束。
有時在你的悲傷情緒中,你可能覺得自己走在彎曲的人行道上,只是被推著一直往前,卻無法停下來左右張望、理清思緒,決定是否這是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悲傷帶領你進入未知的世界。
第二章 痛苦與否認
任何失落都伴隨著悲傷,而悲傷有個同伴名為痛苦。悲傷的痛苦可能令人難以招架,它像是個遲遲不願離開你家的訪客。終有一天,你會希望這種經驗成為過去的記憶。你四處張望,看到太陽和翻騰的雲朵,納悶陽光為何能在你如此絕望的時候,還是這麼耀眼。為何周遭人來人往依舊?為何在你心碎神傷時,花朵仍能盛開,人們仍能開懷大笑?隨著悲傷持續,你越來越覺得情況永遠不會好轉。但請不要懷疑,情況一定會好轉的。
我們無法對痛苦免疫,但可以抵擋它的入侵。使用的方法有幾個。有些人藉由否認來抵抗痛苦。我們說:「不,這不是真的」,或試圖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當聽到親友死亡時,你的第一個反應常是:「不,這不是真的。告訴我事情不是這樣!」或「你一定是弄錯了。」你試著要消化這個訊息,而將震驚的情緒全部過濾,需要花些時間。這是正常的反應;你試著為看來荒謬的事情找出道理。但有些人持續著這個過程,且被視為明智之舉。每當問到他們目前的近況如何,他們的回應永遠是:「我還好,」而不是誠實地說:「我今天真的覺得很痛苦。」否認可能會導致更深的失落感。《出人意外的祝福》(A Grace Disguised)的作者認為那些不願意面對自己痛苦的人:「最終會減弱自己的靈魂在痛苦中成長的能力」。
悲傷會經歷好幾階段的否認。每個階段都會將已失去某人的事實,變得更為強烈且更令人痛苦。我們首先在腦中接受這個事實,接著在情感上接受,最後才調整生活型態,以反映現實生活中親友已離去的事實。延長否認這個階段,需要付出代價。持續否認事實讓我們感到精疲力竭,而隨著時光流逝,我們也可能情感受傷,延緩康復的時程。
否認的機制被用來將難以置信的事情屏蔽,但同時也帶來對未知的恐懼,因為你在否認已經發生的悲劇。隨著否認減少,痛苦開始浮現,而對未知的恐懼也逐漸消失。否認就像一個靠墊,可能一時有所幫助,但接著卻會成為你的阻礙。你可能必須自問:「這是否讓我無法繼續前進,展開新生活呢?」
第三章 悲傷的破壞力
悲傷是一個毫無秩序的過程。你無法控制它,也無法為悲傷的宣洩擬定時程表。悲傷會呈現螺旋形,而非線性的形態。悲傷不是一條直線,逐漸朝向一個定點移動。你會持續前進,但卻只能回到原點。你覺得已將劇烈的痛苦拋諸腦後,感到如釋重負,然而卻又發現痛苦依然一次次出現。你曾經歷過這些嗎?當摯愛離你而去,親友會在短時間內陸續造訪你家。這是必要的,因為當朋友分享、關懷並碰觸你時,你得著安慰。食物、傷痛、淚水與回憶,這些都是禮物。親友聚集一起的葬禮儀式,也會帶來希望。
但在幾天之內,葬禮儀式告一段落,親友也一一離去。他們回到自己的家,而你被迫留下來面對你的新室友─悲傷。這就像是已把家周圍的所有樹枝與雜草都清理乾淨,但一夜之間又重新蔓生回來的感覺。這是正常的反應,你沒有不對勁。
悲傷使你的頭腦與思考能力不再清晰。混亂佔據原有的空間,記憶也請了個假。若你在所愛之人死後出現短暫的失憶,可能是經歷的壓力與焦慮所致。就像你的腿抽筋而無法移動一般,你的記憶也暫時停擺。你的頭腦癱瘓且停止工作。你越能接受發生的事實,這一切就越能快快過去。
與逝去親友的最後一次互動在腦海中栩栩如生地重現,這可能成為你的經驗。有些人說這樣的經驗十分真實,好像又再次與他們面對面談了一次話。這些經驗都將會過去,你所經歷的,都是正常的反應。
即使平常的你是個有決斷力的人,但或許還是將發覺自己變得容易分心,而且失去了方向。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害怕作任何決定,最後還覺得自己很幼稚。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很有可能需要作些決定。由於你有情緒創傷,所以這實在不是作決定的最好時機,但有些決定無法延遲。有關財務、生活與家庭成員的決定,可能無法避免。但請記得,第一年所作的重大決定,都會攙雜著強烈的情緒。有些人催促你這樣作決定,而另一些人則催促你那樣決定。放慢腳步,不要匆忙,請神賜給你清晰的頭腦,引領你找到那些最關心你、將你的利益擺在首位的人。當別人要你作決定時,先試著緩一緩,你可以跟他們說:「謝謝你的建議。我想思考一陣子,之後我會讓你知道後續的進展。」1
你可能發覺,自己的時間觀念遭到扭曲。時間過得太快或太慢,過去與未來重疊在一起。未來難以測度。有些人將過去和未來同時拒之門外,但我們也都需要回憶和希望。以下的想法展現出這樣的智慧:「追憶旨在使你從過去的情緒綑綁中解脫出來,好讓你能對未來充滿希望。」
引言
在一個不喜歡承認失落或討論其影響的文化裡,要悲傷並非易事。當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悲傷的過程和常態,而我們還對此閉口不提,那就難怪我們會苦苦掙扎。
或許你經歷許多人都經歷過的:旁人鼓勵你要「節哀」、「儘快恢復過來」,或說:「你不覺得是重新開始的時候了嗎?」實際上,這許多話語會讓悲傷的過程更痛苦。
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你可能正在經歷悲傷,並且在尋找某些答案。或許你在這趟旅程中尋找支援與協助,但卻難以找到可以幫助你,而非妨礙你的人。其他人或許早已試過「修復你」。但請記得,你並不需要修復。你可能...
作者序
前言
我終其一生都不會忘記這段話語:「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你兒子就會心肺衰竭而死。」失落、無助與生命的終結感,鋪天蓋地而來。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失落。人的一生中,不免會失去朋友與親人。每個失落都會帶來痛苦,擾亂原來的生活。我們對死亡都不陌生,但越親近的人過世,我們感受到的衝擊也越大。
不論我們是誰,都有一種共同的連繫,名為「悲傷」,也就是走過情緒的幽谷。這是我們被迫要走的旅程,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們可以對抗、掙扎或欣然接受這趟旅程。遺憾的是,許多人並不了解悲傷,因而徒增幾許不適感。
筆者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幫助你在走這趟旅程的時候,能夠更自在、更充滿希望。然而讀畢可能不會使旅程更容易,因為悲傷很難熬,有時還非常艱辛。
我很感謝這幾年來數百位與我促膝長談的人,他們都經歷了失去親友的悲傷。他們的旅程、洞察、智慧與掙扎,讓我在自身經驗之外,對悲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你很可能正在「悲傷」這條路的某處徘徊。希望這本書有助於回答你的問題,讓你在快要跌倒時能持續走下去,了解將會經歷什麼,並且知道正在經歷的一切都很正常。若能如此,那麼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前言
我終其一生都不會忘記這段話語:「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你兒子就會心肺衰竭而死。」失落、無助與生命的終結感,鋪天蓋地而來。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失落。人的一生中,不免會失去朋友與親人。每個失落都會帶來痛苦,擾亂原來的生活。我們對死亡都不陌生,但越親近的人過世,我們感受到的衝擊也越大。
不論我們是誰,都有一種共同的連繫,名為「悲傷」,也就是走過情緒的幽谷。這是我們被迫要走的旅程,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們可以對抗、掙扎或欣然接受這趟旅程。遺憾的是,許多人並不了解悲傷,因而徒增幾許不適感。
筆者撰寫這本書...
目錄
推薦序◎施以諾 前言
引言
第一章:悲傷的面孔
第二章:痛苦與否認
第三章:悲傷的破壞力
第四章:悲傷的本質
第五章:為何會悲傷?
第六章:悲傷的影響
第七章:生命裡的空洞
第八章:對悲傷的疑問
第九章:淚水
第十章:不請自來的新客人
第十一章:恐懼與焦慮的入侵
第十二章:如何處理罪惡感?
第十三章:我很憤怒
第十四章:悲傷何時會遠離?
第十五章:我該怎麼處理我的感覺?
第十六章:沒人討論的感覺
第十七章:原因複雜的死亡
第十八章:如何處理特殊場合
第十九章:留存珍貴的記憶
第二十章:復原終將來臨
第廿一章:未處理完的問題
第廿二章:道別
第廿三章:你的生活將如何改變
第廿四章:向悲傷道別
第廿五章:創傷─最深的傷口
附錄:其他資源
有聲書目錄
推薦序◎施以諾 前言
引言
第一章:悲傷的面孔
第二章:痛苦與否認
第三章:悲傷的破壞力
第四章:悲傷的本質
第五章:為何會悲傷?
第六章:悲傷的影響
第七章:生命裡的空洞
第八章:對悲傷的疑問
第九章:淚水
第十章:不請自來的新客人
第十一章:恐懼與焦慮的入侵
第十二章:如何處理罪惡感?
第十三章:我很憤怒
第十四章:悲傷何時會遠離?
第十五章:我該怎麼處理我的感覺?
第十六章:沒人討論的感覺
第十七章:原因複雜的死亡
第十八章:如何處理特殊場合
第十九章:留存珍貴的記憶
第二十章:復原終將來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