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己和他人內在的運作方式
了解自己和他人外顯的行為
將有益我們創造想要的生活,而不只是安於別人為我們安排的生活。★亞馬遜暢銷書青少年心理學No.1/大腦科學No.2
‧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美國Amazon網路書店讀者5顆星熱烈好評!
‧國內外名人佳評如潮!《EQ》作者丹尼爾‧高曼好評推薦!「讓人大開眼界且鼓舞人心之作,一個賜給我們所有人的天大禮物──青少年、青少年的家長,及所有在地球上想度一個豐富圓滿人生的人。丹尼爾.席格揭示了,如何將原以為青少年的劣勢化為有利的優點。降臨於青少年身上的功課,我們在任何年紀也都可以從中學習。」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 獻給所有關懷青少年的父母‧師長和你自己 }這本書是所有人的禮物,讓我們由裡而外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生命的解答及牽引孩子成長的線索。提醒自己,隨時保持年少鮮活的眼光和心靈,直到成人!
擁抱生命中最有爆發力、最令人興奮的時刻!
讓我們以全新的眼光回首年少,
也陪孩子跨越青春期的挑戰,展開更美好的人生!
青春期,是生命中無比精采的時光,也是我們從一個大孩子過渡到成人的階段。在這趟充滿挑戰的新旅程,我們不斷探索自己是誰,迫不及待想離開家園,迎向遼闊未知的世界。我們開始認識新朋友、嘗試戀愛、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每一種新嘗試,都帶著新鮮、刺激和冒險,那有奇妙的吸引力,鼓舞著我們再體驗、再創造、再前進!
是的,青春期是掀起身心狂潮的時刻,也是迸發全新眼光和心境的時刻!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也是心理治療專家丹尼爾.席格博士眼中的青春期,不只要熬過去,更是要好好栽培、看重的一個階段。他告訴我們:保持覺醒,可以幫助我們創造當前及一生的活力!
◎為生理轉變與情感分離預作準備丹尼爾.席格打破過去認為青少年是經歷荷爾蒙風暴的觀點,強調青春期的關鍵改變,起因於腦內多巴胺分泌所帶動的酬賞驅力,使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受刺激和興奮經驗吸引,由內而外產生重大的改變。
席格博士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觀點,從陪伴自家兩個青少年成長的經驗,融合臨床案例,深度探討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情感依附、告別童年準備「離巢」、推開成人走向同儕、「愛」的感覺與「性」的探索……提供確切有力的指引和建言。
◎「第七感練習」,認識自己、同理他人如何讓大腦保持年少的力量與意志直到成人?席格提供獨創的「第七感練習」實用方法,包括:內觀/睡眠/專注練習、了了分明的覺察、呼吸覺察、同理心練習、情緒覺察、連結練習、深省依附模式及深省談話……這是內省的時刻,人人都能展開探索,以全新的方式運用自己的情感、思考、記憶與認知,深層認識自己、同理他人,也協助青少年為身體上的轉變與情感上的分離預作準備,解決日益複雜的人生難題。
◎喚醒「內在少年」,迎來嶄新活力這個空前漫長的青春世代,不論你是正值身心急速發育的階段,或已經成年卻仍身陷焦慮對抗中,在人生任何時刻,都可藉由本書喚醒自己的「內在少年」,照見清澈心靈,深掘潛藏的正向力量,開創更豐富的人生。
【本書特色】 1.揭露青春期之「謎」:打破過去對青少年單一「荷爾蒙風暴」、「難搞」的迷思,提醒父母或師長,不再跌入只看到孩子缺點和消極行為的陷阱,藉由本書,以積極正向的眼光,重新找到親子/師生相處的方式,開啟更多心靈對話。
2.科學實證+第七感練習:介紹最新科學實證,並提供許多實例加以對照,給予有力的建言和方向。每篇章末附上第七感練習,提供讀者內省的實用步驟,也是增強我們終生過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3.省思和開創的時刻:深入探討青少年(12~24歲)成長的本質及面臨的機轉。身為青少年的你,邀請你思考自己現在的人生;假若你是閱讀此書的成人,可透過自我反省,發現目前正發生的事,或者在你家青少年身上發生的事。隨時保持覺醒、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達成跨世代的理解與合作,可幫助我們跨越成長難關,創造一生的活力!
作者簡介: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臨床精神醫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認知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副主任,以及「第七感研究中心」(Mindsight Institute)執行長。他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也是兩本教養書《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與瑪麗.哈柴爾合著)及《全腦小孩》(與蒂娜.佩恩.布賴森合著)的共同作者;另著有《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以及國際間教授指定書《喜悅的腦》、《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祕》等。席格醫師在世界各地研討會作主題演講並主持工作坊。他是以孩子為榮的父親,有兩個二十幾歲的孩子,目前和妻子居住在洛杉磯。
審訂▎劉珣瑛
英國倫敦大學精神醫學研究院博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學士,現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心理行為研究室組長、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曾任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及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專業背景: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老年精神醫學專科醫師。
譯者簡介:
顧景怡
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公共衛生、臨床營養碩士。
曾擔任雜誌記者與叢書編輯,譯有《真食物的奧秘》、《多喝水》(合譯),著有《選擇生命被看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偉文 作家&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吳娟瑜 國際演說家&親子教育專家
林明進 建中國文教師
黃佩娟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兼任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
番紅花 作家
黑幼龍 現任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劉珣瑛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盧蘇偉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陪伴少年十五二十時,成長與改變!
劉珣瑛/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本書理論與實務密切關連,
是非常值得推薦給那些想要了解青少年的人。
雖然坊間有關青少年的書籍不少,
然而,卻鮮有書籍是以如此正面的、建設性的角度,
來探討少年十五二十時的這段重要時刻。
席格博士以他豐富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臨床專業背景,從大腦神經科學、臨床精神醫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來闡述青少年的優勢與挑戰,並藉由臨床個案故事與身為兩位青少年父親的經驗為例,讓讀者更具體地了解青少年時期大腦重塑的影響。
正如席格博士在前言中所述,本書能提供支持給正處於代溝兩側的雙方──青少年讀者可感受到被同理,從而由書中更深刻了解自己;而本書也能提供父母、師長或諮商師等在欣賞青少年的勇氣與創造力的同時,也了解青少年所面對的挑戰,並知道如何與他們保持關係和溝通的暢通,以創造跨世代合作,從而促進青少年的正向力量。
◎從了解青少年、建立依附關係到保持同在
本書包括四大部分,在每一部之後都有一些具體的練習(Mindsight Practice──本書翻譯作「第七感練習」) ,包括:練習內觀(Time-in)、了了分明的覺察(Mindful Awareness)、呼吸覺察、同理心練習、情緒覺察與命名練習(Name It To Tame It)、連結練習等等。
第一部,席格博士開宗明義提出青春期大腦及生理的變化所帶來的四個精髓「求新求變、社交參與、情緒高張與創新探索」,以積極正面的角度來探討青少年心智力量的優勢,但也同時提出這四大精髓所面臨的挑戰與危機。強調青少年須在同儕群體中建立關係、與人連結、建立跨世代合作;成人們則須提供青少年情感依附,並建立青少年的安全基地,方能將青少年階段的挑戰化為力量。
第二部,是以青少年大腦多巴胺分泌的曲線特質,來探討青少年大腦的酬賞與決策的思考系統、尋求感官的行為、及心情高低起伏的特徵等。青少年期可藉由與他人正向的互動及學習覺察情緒、處理情緒,來加強大腦前額葉皮質的協調與平衡,培養前額葉皮質區的整合重建,從而安定腦部下層區域如邊緣系統等。
第三部,是探討四大依附模式:包括依附關係如何影響到大腦的運作,從而影響到青少年的感覺、思考與行為。
第四部,談及在青少年階段面臨的一些改變與挑戰。席格博士以臨床個案及其子女為例,討論青少年戀愛、性行為、藥物使用或濫用,以及孩子離家或回家的經驗中,如何與青少年保持「同在」(Presence),保持開放與接納──有回應,但不是作反應;要連結,但不是去糾正。
◎臨床治療,證實Mindsight練習效能
由於本書許多的觀點與我過去多年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的實務經驗契合,特別是書中許多具體的Mindsight練習與我過去八年來,在馬偕紀念醫院發展辯證行為治療中的專注當下的了了分明技巧、情緒調節的覺察情緒、人際效能技巧等不謀而合;而我們過去的治療經驗,也證實練習這些技巧是可以有效增進覺察力、調節情緒和感受與他人及環境的連結。
希望讀者們也能藉由這些Mindsight練習及了解自己的依附關係,讓自己持續地改變和成長。
了解與支持,陪青少年邁向獨立之路
黃佩娟/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兼任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
家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要學習的第一要務,
就是提供了解與支持,放手讓孩子獨立、為自己負責。
本書介紹青春期子女的大腦發展與改變,
值得推薦給父母與教師,
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歷程與變化。
許多家有國高中青少年的父母,最想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常覺得孩子大了,很多事都不想讓父母知道,有自己的想法,只做他有興趣的事,不理會父母的教導與意見。也有父母感慨只是想和孩子輕鬆聊聊、表達關心,卻得不到好的回應;問他最近學校狀況如何?孩子總是簡單說:還好、不知道、或沒反應;常常一回家就往房裡去,關上房門,只有吃飯才出來,與家人的互動很少。問孩子和同學相處的狀況,孩子會說他的同學你又不認識,不需要管那麼多。或是孩子很警戒地反問:你想幹嘛?讓許多父母不知道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與互動。
◎從安全依附開始,創造溝通與認同
面對青春期孩子出現一些不適當的行為,或用強烈的行為、情緒表達與父母不同的意見,反覆的權力與意見拉扯,讓父母親有股強烈的無力感,感覺孩子長大了、心也變了,不如小時候那般乖巧可愛,也不知該用什麼方式影響他;或感到失望、疑惑,感覺失去和孩子內心與情感的連結,親子之間找不到好好溝通的時機和切入點。
有時當父母急著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言談之間傾向要孩子改變時,易衍生更多的親子衝突,雙方各執己見,無法溝通、妥協,使親子互動與關係常陷入緊張與冰點。
本書作者席格博士從大腦在青春期的發展與改變談起,介紹青春期階段大腦神經的修剪與前額葉皮質的成熟,使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四大本質變化:情緒高張、社交參與、求新求變、創新探索;引導讀者從大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神經與新皮質的發展改變,以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外在行為表現,並鼓勵父母從關注彼此的依附關係著手,建立有心理安全感的親子互動,有助於青少年孩子能從心理的安全基礎出發,去面對自己成長的內在改變,以因應外在世界的急遽變化,走向獨立、自我發展的人生之路。
◎放手,讓孩子學習勇氣與承擔
孩子成長的任務就是學習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尤其到青春期以後,他必須為自己獨立做些決定,承擔某些事,父母不需要事事為孩子太過憂心或照顧太多;當孩子做了某些決定或行為,如果能自己體驗到行為後果與影響,就能學會下一次要如何因應;父母的重要任務是陪伴孩子去面對他的問題,確認他從事件中學到什麼,而不是自己跳下去幫忙處理,否則孩子永遠學不會他要自己承擔責任。
家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要學習的第一要務,就是提供了解與支持,放手讓孩子獨立、為自己負責。本書介紹青春期子女的大腦發展與改變,值得推薦給父母與教師,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歷程與變化。此外,也可善用書中的第七感練習,引導青春期的孩子練習將注意力朝向內在,練習每天觀照自己的感受,思考如何與人相處,產生情感連結與修復關係,皆有助於青少年子女走過青春期的情緒風暴!
媒體推薦:
【國外名人推薦】
「青少年時光,不見得是一場混仗!在這本書裡,丹尼爾.席格提出充分融合睿智洞見與實質方法的建議,引導青少年與他們的照顧者,度過這個充滿創意、衝突與愛的奇妙階段。」
──哈維.卡爾普(Harvey Karp)醫生,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會員(FAAP),《幸福媽咪II》(The Happiest Toddler on the Block)作者
「席格醫生貼切地描繪青少年時期,為啟動勇氣、目的和創意,力量最強大的人生階段。他用一貫親切和體貼的表達,舉例說明我們所有人如何能成為更具覺察、更有同理心與理解力的青少年以及自己。席格是一位深具遠見的嚮導,知道我們若能以尊重對待青少年,並理解他們應得的肯定,那麼青少年更能發揮最大的潛能。」
──蘿拉.凱斯特納(Laura S Kastner),華盛頓大學精神與行為科學臨床臨床教授,《聰明教養法》(Wise-Minded Parenting)作者
「終於有一本書真正闡明了青少年期!『你就是不了解我』是青少年常對家長和老師重複的話。讀過這本書的青少年,將會發現丹尼爾.席格懂他們。長久以來,席格是那些想了解年輕孩子內心和人際關係的父母所求助的對象。現在他將強而有效的第七感工具,應用到青少年期的混亂。席格不把青少年期視為待解決的問題或是要忍受的痛苦,相反的,視它為勇氣和創意的泉源。」
──勞倫思.柯恩博士(Lawrence J. Cohen, Ph.D.),(The Opposite of Worry)作者
「席格,從他身為大腦專家的觀點,給我們嶄新且深刻的眼光檢視青少年期。這本書也顯示了他是個深思熟慮的家長、一個體貼的嚮導,也是個很傑出的作家。我強烈推薦青少年以及關心愛護他們的人閱讀本書。」
──瑪莉.派佛博士(Mary Pipher, Ph.D.),《拯救奧菲莉亞》(Reviving Ophelia: Saving the Selves of Adolescent Girls and The Green Boat: Reviving Ourselves in Our Capsized Culture)作者
「積極、耳目一新地扭轉了自古以來關於青少年行為的話題。丹尼爾.席格揭穿『荷爾蒙狂飆的青少年』迷思,代之以與年齡相關『大腦重塑』更有建設性的敘事。這本書提供了開放思想的腦科學,並附帶實用的工具,青少年可以用來指引他們每日面臨的情緒和關係。」
──芭芭拉.佛列德瑞克森(Barbara L. Fredrickson),美國北卡蘿納萊州大學教堂山分校凱南傑出教授,《正向情緒》(Positivity)及《愛2.0》(Love 2.0)作者
「這本書充滿保證、願景和清明,幫助我們在暴風巨浪襲捲的人生階段──青少年期,在海上為我們領航。丹尼爾.席格在迷霧中點燈、在恐懼時加強力量、不安時激勵人心。感謝丹的善解人意,還有條理分明地分享他在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智慧。這本書滿載著前衛的知識,以及對青少年、即將成為的大人,還有我們所有人內心的青少年,深刻的憐憫。」
──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葛萊美獎最佳女歌手與最佳作曲獎得主
「這是青少年期危急時亟需的指引──也是「許諾」。《青春,一場腦內旋風》充滿培養快樂及成功的青少年實用的提示。」
──克莉絲汀.卡特博士(Christine Carter, Ph.D.),《培養快樂而強韌的孩子》(Raising Happiness)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造福大眾科學中心執行董事
「所有想避免孩子在歷經青少年期,自己的生命也遭遇情緒亂流的家長,必讀這本書。這是全家的救命之作。」
──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醫生
「《青春,一場腦內旋風》彰顯了下一代的力量、勇氣與創意,邀請我們進行一場反省及體驗之旅,經由青少年期和往後的階段,達到最圓滿的人生。」
──魁格.柯柏格(Craig Kielburger),「從我到我們」及「國際兒童解放組織」共同創辦人
「席格醫生分享的資訊,不只對了解你孩子成長中的大腦是無價之寶,也幫助你擁有更多的同情和耐心。這本書是我們所有人的禮物。」
──歌蒂.韓(Goldie Hawn),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演員、製作人,及腦力升級(MinUPTM)課程創辦人
名人推薦:李偉文 作家&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吳娟瑜 國際演說家&親子教育專家
林明進 建中國文教師
黃佩娟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兼任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
番紅花 作家
黑幼龍 現任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劉珣瑛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盧蘇偉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陪伴少年十五二十時,成長與改變!
劉珣瑛/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本書理論與實務密切關連,
是非常值得推薦給那些想要了解青少年的人。
雖然坊間...
章節試閱
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當我著手開始和你作這樣的對話時,自己的生命也正經歷一些轉變。近日,我女兒準備離家上大學的某個早晨,一切重擔和美妙,同時觸動著我。我想和你們分享這個經驗,希望這能觸及正經歷轉變的成人和青少年──你們自己的經驗。
◎世代交替,生命之流不斷前進
濱海沙漠城市,滿佈烏雲的某個清晨,太陽緩緩升起。洛杉磯,我與妻子成長、並撫育兩個孩子的地方──現在他們分別是二十二歲與十八歲。一堆堆摺疊好的衣物,沿著女兒房間外走廊的牆壁放著。我一大清早就醒來;朦朧的曙光裡,我在床上焦躁地翻來覆去,於是走到門廊,這條十八年來通往女兒房間的走道。
她比哥哥晚四年半出生,哥哥的房間自從他搬走、上大學後,已經空空蕩蕩的,日子一久已成了儲藏室,一箱箱待分類的雜物都堆在他的衣櫥裡,彷彿是多年來回憶的寶庫。我們家族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突然間發生了好多事。
我父親最近剛過世,在過去十年裡,他是我們家族第一個去世的直系親人,這個終局意味著世代交替,也凸顯了我們所說,凡人一輩子都必經的生命之流。
生活持續改變,不管我們有多渴望事情單單停留在原地,它還是繼續不斷地隨時間遷移。這是女兒最後一天在家,之後她將把一疊疊衣物打包入紙箱和行李箱,再把它們放入哥哥的汽車,然後揚長而去。
這麼多事突然同時發生,我似乎一點也無法抓住或挽留些什麼。我想到一個很親近的家庭朋友,愛爾蘭詩人約翰.奧多諾休(John O’Donohue),他剛滿五十二歲時,便驟然離世。約翰是個成就非凡且見解深刻的作家與哲學家,身後留下大量關於生命與愛的著作。他生前最後一次短暫的訪談中,被問及是否還有事困擾著他,難以應付。約翰說,不管他怎麼想、怎麼寫,時間總像細沙般無法抓住,讓他不得安寧;無論他抓多緊,沙子總是從指縫間溜走。
我的感覺正是如此。發生那麼多事,有那麼多生與死的轉變,無論我做了什麼,都無法留住任何一件事。它就是靜悄悄地滑向前,永遠在往前。
保持覺醒,喚起一切重要的時刻!感覺它的分量,領會這些無可避免的生命浪潮──誕生、孩童、青少年直到進入成年的生命之流、轉變、疾病、死亡。意識到我們皆仰賴彼此,仰賴我們每個人的發展,從出生第一天到長大成人──不管何時,實際上是過著充滿探索、與人連結、成長,而後走向生命盡頭的人生。
約翰和我一起授課時,因為都是分開好一段時間又重逢,他老在我們相互問候時笑說:「現在痛苦的程度降低,歡樂的程度迅速爬升。」笑聲與光亮,讓這些時刻充滿愛,哪怕我們的存在有著變化無常的一面。
親子時光,緊密一生的依附
當我還是青少年時,首度開始與一些關於生死的見解角力,試著理解在我們得知生命面臨終點的沉重時,如何還能活得輕盈。整座城市的街道就是我的遊戲場,我可以騎著單車穿梭其中數小時,邊思索這趟瘋狂的旅程,以及我們應該意識到,什麼是覺醒和身為人的事實。
我完成教育後,回到洛杉磯,回到這些街道、這座濱海城市,在這裡,海岸與沙相逢,海浪成為我往後多年的朋友。
我們的孩子也踩過同樣的沙徑,他們的腳印就和我數十年前的一樣輕淺而匆匆。海浪沖走我們生命的足跡;一波波的浪在我們的日子裡,周而復始來來去去。他們孩童時的歡笑、悲傷,對他們和我來說,都很真實且歷歷在目。無論我們年紀多大,我們同在此生命旅途上。
我時時感覺到時間的分量。這是因為女兒的離去感到難過嗎?還是我父親的過世?或者在這些不定中,那種無助的感覺使然,而唯一能確定的,是生命不斷改變的本質?我也無法留住手中的沙子,無法停止不斷流逝的時間。此刻我正坐在這裡,填滿它。
我眼睛望著女兒的衣物,心裡也看見一條滿地都是稚齡學步兒玩具的走廊。我感覺著陪伴學齡前女兒和我遊戲的音樂節奏,那時每到星期三下午我便休息,下班後去學校接她,然後整個下午一起跳舞。我們和著節拍快轉;她的雙腳在空中舞動,而我的腳趾緊扣住地毯,盪著她一圈又一圈。「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她大聲叫著,而我們跳了一圈又一圈後,整個癱在沙發上,疲累、興奮、一起咯咯大笑。
我也看見一個興奮的幼稚園小孩,一手拎著鞋子、一手抱著毛衣下樓,把鞋帶綁好,然後拿起她的午餐便當蹦蹦跳出前門。如果和病人的約診時間允許,我會趕回家,在一天的終了迎接她回家,看著她活力無窮,高興地細數一天都發生了什麼事。
我回到工作時,發現來接受治療的病患,與他們家長的依附關係充滿煙硝。我們會一起釐清他們的生命、經歷,以及他們的掙扎。而我也努力了解自己,努力擁抱我們和每個人關係中,豐富而重要的那一面。
冒險+探測極限+感官刺激
即使在青少年期,我們生命中可預見的各方面都逐漸改善,例如體力、免疫功能、對冷熱的抗性,以及我們反應的速度和靈敏度,但比起兒童期或成人期,遭受嚴重傷害或者死亡的可能性卻增為三倍。增加的風險並非「偶然」──科學家相信這源自腦部在此階段要怎麼發展的自然變化。難題在於,我們能否在加強探索新事物的同時,也把永久傷害減至最低。這是重點,也是我們在接下來幾頁要討論的挑戰。
就在我兒子快滿周歲前,我們父子倆在住家公寓附近的街道散步,撿拾可以丟來丟去的石頭(他最愛的往日時光)。當時我注意到有條平日向來寧靜的街道,沿路塞滿了車,等我回到家,我從剛塞在車陣裡的鄰居那兒得知,就在離我家約一英哩的地方發生了恐怖車禍。
◎一場突發災難──飆車少年釀成悲劇
那天晚上,我很震驚地發現出了什麼事。
我在精神科實習時最鍾愛的老師,在傍晚跟他的妻子從家裡的車道開出車子,要去享用週五晚餐和電影。以下稱呼我的老師比爾(跟你將在本書讀到的真實故事一樣,我在敘述的故事裡更改了人們的姓名和明顯特徵,以尊重他們的隱私且保護所有相關的祕密──除此,我自然是保留了自己和家人的細節)。比爾的太太事後告訴我,當比爾和她離家去度週末夜晚時,他們很興奮可以一起出門。比爾開著車來到住家街道的轉角,看看左右兩側確定沒有來車後,他小心越過西行的線道朝東前往餐廳。這條路他們已經走了近半世紀,但這次卻不同了。就在他們穿越西行車道的短短幾秒間,一輛朝西的車子突然出現,高速撞上他們。在他們還沒搞清楚狀況前,他們的車就被迎頭撞上裂成兩半,比爾當場死亡。奇異的是,比爾的太太和超速的駕駛都毫髮未損,至少身體沒有受傷。
這位駕駛是個開全新跑車的十九歲少年。在那之前兩個月,他先是撞過樹,接著又因為在彎彎曲曲的林蔭道上超速行駛而被逮捕。他的父母用新車取代撞毀的那輛跑車。比爾的妻子告訴我,事故現場的調查員之後估計,那位少年開車時速至少九十五哩(約一百三十五公里)。我心裡一次又一次描繪著那位少年行駛過的路徑,想釐清這場無知的意外。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以這樣的速度行駛,比爾怎樣都不可能在越過西向道轉向東前看到這部車;而用如此高速接近的少年司機,也無法看到比爾的車正在過街,直到一切為時已晚。
在大學和醫院舉行的紀念會上,我盡可能力挺比爾的家庭、朋友和同事──比爾在這些地方教學多年。我思忖著,比爾作為發展暨心智領域專家,他所教會我的事──我們的早期經驗如何形塑我們是誰?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未察覺的狀況下,我們諸多行為又是如何受到心理歷程的驅使?
就在比爾慘遭死亡悲劇的前幾週,他和我見面討論我正著手進行有關依附與記憶的研究。「好極了!」比爾說,「多告訴我一些!」他是個非常激勵人心的老師,傾聽我內心所思、支持我的興趣、鼓勵我追求所熱愛之事。在那次會談裡,我是這麼告訴他的。
「丹多謝了,我現在比較把你當作是同輩、同事了。」不管他是怎麼定義我倆的關係,我感激他,也很榮幸與他有接觸。不知道比爾一生致力研究人們為何這樣做、那樣做,可否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無情且致命的意外。
◎突破疆界,拿生命做賭注
我著手深入研究關於青少年的真實狀況後,很震驚地發現,青少年比起兒童和成人,雖然身體更為健壯,事實上卻是遭受可避免死因的最大族群。說到可避免,我指的是會導致永久傷害與死亡的大膽或危險的行為。從十二歲到二十四歲之間,是我們一生最危險的階段,圍繞著意外、藥物濫用、武器造成的傷害、自殺,以及謀殺。比爾的死亡符合已知的統計,就像這個十九歲的少年。事實是,許多青少年用很極端的方式,拿生命和身體做賭注,使自己和他人蒙受無可挽回的傷害。
這樣的冒險、探測極限、追求感官刺激,為何會發生?比爾過世的時候,我周歲的兒子就在身旁,我想知道,身為父親的我能否做些什麼以避免他參與如此具毀滅性的行為。可能的話,我希望在弄清楚之後,跟我的病人和心理衛教的朋友分享,如此一來,終結比爾生命的這類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當我著手開始和你作這樣的對話時,自己的生命也正經歷一些轉變。近日,我女兒準備離家上大學的某個早晨,一切重擔和美妙,同時觸動著我。我想和你們分享這個經驗,希望這能觸及正經歷轉變的成人和青少年──你們自己的經驗。
◎世代交替,生命之流不斷前進
濱海沙漠城市,滿佈烏雲的某個清晨,太陽緩緩升起。洛杉磯,我與妻子成長、並撫育兩個孩子的地方──現在他們分別是二十二歲與十八歲。一堆堆摺疊好的衣物,沿著女兒房間外走廊的牆壁放著。我一大清早就醒來;朦朧的曙光裡,我在床上焦躁地翻來覆去,於是走...
作者序
看見年少的力量!
參與並享受生命中的重要時光
在我自己的生活裡,目前有兩個青少年正在體驗此階段的人生,一個二十歲出頭,另一個在青少年晚期。身為他們的家長,每天我都被賦予機會和挑戰;而當他們的父親,也喚起我自己年少歲月的回憶與意義──這些與我們即將聚焦主題相關、由裡到外的反省,將一一在書中分享。
◎跨世代對話──由內而外的省思
對身為青少年的你,這些討論邀請你思考自己此刻的人生;假若你是閱讀此書的成人,可透過自我反省,發現目前正發生的事,或者在你家青少年身上發生的事。你的閱讀經驗──如同我的寫作經驗──意在邀請我們積極參與彼此的對話,邀請你跟著我省思自己的經驗。
你或許會發現,寫日記有助抓住你自己的思慮,這種過程,可能讓你感覺舒服,也被證實為保持理解事物的能力。假若你在尋求一趟發現之旅,在其中所學所思的能幫助你走過少年時光,駕馭這個階段的革新力量,且藉著更多知識、眼光與理解來延續它的精髓,那你就來對地方了。
我們從未停止探究我們是誰,或者人生有何意義?隨著生命的成長與發展,我們的心智持續地用可以保持健康豐富生活的方式展現。這正是我邀請你加入的發現之旅,而不是下載一些論據和數據,也不只是一堆叫你應該怎麼做的意見和指令。
不管你是青少年或是成人,這趟發現之旅,可以幫助你的心智以有益的方式浮現。因為這是對話,也就是說我們即將被提問──基本的問題,我們要回答時必須先角力一番。其實有關腦部或心智的許多疑問,我們並不知道最終答案,但發問和尋找答案,卻是我們得採行的必要過程。
我的孩子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喜歡教人,我說那是因為在教育經驗中,當我與人們建立關係,便不斷在學習。「我們是終身學習者」這是我認為該抱持的重要態度。在這個發展的階段,擁有對他人來自何方的了解,可以幫助每個人順利前行且持續成長。
在兒童時期,父母常被當作全部和最重要的典範。事實上,到了青少年期,就是我們開始把父母當作真正的人而不是英雄的時候,他們有缺點,也有限度。或許用這種眼光看待父母,能幫助我們離開他們身邊,走向外面的世界。誠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說:「當我是個十四歲的男孩,我的父親看起來很無知,我無法忍受在他身邊。但是當我來到二十一歲,我很訝異這老頭在過去七年內學會的東西。」
想當然,打破現狀是催生全新經驗的基本步驟;而求新求變既是抵抗的一部分,也是應有的報償。
◎引導「青少年之流」奔向創新活力
青少年期也是個充滿點子的時期。從很多方面來看,追求創新是種收穫,因為其中充滿經驗、行為、認知、思想、點子、企圖,以及帶著冒險精神的信仰。
如果我們用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些傾向新事物與獨立的舉動,那麼,力求創新就是一種創新的力量,加以運用可以為每個人帶來福祉。相反的,若是大人與這些青少年的特質打戰,就會像是與瀑布的自然力量在搏鬥。
青少年的力氣,會用外在的行動和內在的心理改變找到方法展現。你無法停止瀑布,但你可學習導引它的流向並駕馭當中的力量。
慶幸的是,青少年的發展形態不盡然要經歷世代間的戰爭。如果成人試著要阻擋青少年之流,很可能使對雙方關係很重要的溝通沾染緊張與無禮,切割、遮掩、隔離,以及很多負面與具傷害的社會反應就會出現。
對於青少年與曾經是青少年的成人,為了讓雙方保持開放溝通,使每個人過最適當的生活,也避免危險行為導致悲劇性的結果,關鍵就在於認清這些重要的腦部改變,並學習有建設性且合作的方式導引這個階段──這個挑戰並不容易,但至少要弄清楚。
這是我們平衡的方法,對青少年和成人都是:把邁向獨立的動力、尋求回報的意志和追求創新的熱情,全化成我們生命中美好的結果。
腦是我們的推動者──我們的控制中心──好消息是一旦我們了解腦部,就可駕馭它強大的力量,在我們生命中製造積極的選擇和有建設性的改變。
了解腦部的不同迴路如何連結,以及腦部如何隨著發展變得完整,是個有益的方法,能在我們青少年期以及往後的生命裡,幫我們了解該怎麼促進理想的功能。
這種整合,正在改變腦部不同區域甚至是人與人間的連結;這種連結,幫助我們在青少年時了解重要的改變並保持樂觀。
◎了解「我們是誰」,創造想要的生活
我們將用「由裡到外」的方式探究青少年的精髓。意思是,我們可學會,理解自己和他人內在的運作方式,如何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外顯的行為。這種從裡到外的了解,有益我們創造想要的生活,而不只是安於別人為我們安排的生活。
採用這種方式後,我們將學習為何腦部、自我覺察,以及與他人建立關係,加總起來有助於建立「我們是誰」的經驗──它們如何幫助我們創造心智──如此一來,我們對這個階段的生活可有更好的裝備。此外,我們也將探究重要且相關的科學主張,提出如何用有益的方式運用科學。
寫這本書感覺像是身為作者的我和當讀者的你在對話。我的期待是,閱讀這本書會讓你覺得我們彷彿真的私下一起聊聊這個重要階段的生活。
很高興邀請你加入這種猶如對話般的探索,讓你身歷其境,思索自己的生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以下是有力的科學證據:你可以學會使腦部更完整和加強腦部的步驟;你可以學會如何改善心智功能的方式,以使腦部更加健康,而你的人際關係也更加令人滿意。這些在接下來的內容裡將會探討。
你即將藉由故事和科學,學習生命裡重要的面向;並且你將獲得操練的方式,藉此在生活中創造更多整合。假設你學會這些事,它們會讓你的餘生更好。不騙你。
看見年少的力量!
參與並享受生命中的重要時光
在我自己的生活裡,目前有兩個青少年正在體驗此階段的人生,一個二十歲出頭,另一個在青少年晚期。身為他們的家長,每天我都被賦予機會和挑戰;而當他們的父親,也喚起我自己年少歲月的回憶與意義──這些與我們即將聚焦主題相關、由裡到外的反省,將一一在書中分享。
◎跨世代對話──由內而外的省思
對身為青少年的你,這些討論邀請你思考自己此刻的人生;假若你是閱讀此書的成人,可透過自我反省,發現目前正發生的事,或者在你家青少年身上發生的事。你的閱讀經驗──如同我的寫...
目錄
〔前言〕
看見年少的力量──參與並享受生命中的重要時光
〔推薦序〕
陪伴少年十五二十時,成長與改變!
了解與支持,陪青少年邁向獨立之路
Part 1 青春期發現之旅──年少的機會與挑戰
「謎」樣的青春年少
破除青少年期的迷思
青春期的精髓──優勢與挑戰
青春期行為與思考四大特質
保有年少的活力與意志,直到成人
青春期的危機──風險與報酬
冒險+探測極限+感官刺激
推開成人──破壞與創新的時刻
空前漫長的青春期
生理變化&「離巢」準備
少年十五二十時──壓力與困惑
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世代交替,生命之流不斷前進
親子時光,緊密一生的依附
情感依附──鼓勵分離,提供支持
陪青少年成長──挑戰情感的任務
{ 附錄篇‧第七感練習1 }
看見並形塑「有彈性」的心智
認識「第七感」──內觀的力量
第七感練習技巧
「第七感地圖」幫助了解自己和他人
三種基本的「第七感地圖」
看見內心之海
★第七感練習A:洞見與SIFT心智
表相的物理視覺與內心的第七感
★第七感練習B:點亮的第七感
同理心──共享能量與訊息流動
★第七感練習C:同理心
整合──創造人、我、他的和諧
★第七感練習D:感受整合的和諧
★第七感練習E:指明它以平息它
★第七感練習F:察覺混亂或僵化,平衡心智
第七感加強心智、大腦及人我關係
Part 2 青春,一場腦內旋風──由內而外的轉變
大腦的神祕變化──多巴胺、決策及酬賞驅力
看重光明面,輕忽風險
從「表面思考」到「主旨思考」
同儕力量,鼓動冒險
年少歲月,新的生命起點
減少衝動,導引正向的冒險
「不可做!」失效──促進正向力量
整合你的腦──累積經驗和直覺
簡便易懂的大腦模型
青少年期,創新探索的入口
遷入年少心靈,創造跨世代合作
弱點與機會──「修剪」揭露隱形問題
重建與失控的腦──建構新的整合
第七感練習,在大腦建立整合
情緒化的腦部下層
天生愛冒險,架起跨世代橋梁
{ 附錄篇‧第七感練習2 }
內觀時間──了了分明冥想、呼吸、整合意識
內觀練習──了了分明的覺察
內觀時間──專注當下的練習
開始──集中注意力,整合大腦
聚焦當下,是什麼就是什麼
★第七感練習A:了了分明呼吸法──呼吸覺察當下
開始吧!創造心智復原力
建立第七感鏡頭
用「覺察輪」整合意識
★第七感練習B:覺察輪──適整時間和方法
深思覺察輪──體驗意識中的意識
Part 3 微妙的依附關係,從生命最初認識自己
連結自己和他人,創造安全依附
與親愛的人建立深刻連結
依附關係,牽動感覺、思考與行為
安全的避風港與發射台
四種依附模式──深刻看見人我關係
童年經驗&主動尋求安全依附
心靈時光旅行──深思過去與現在
思考依附關係──明瞭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奇妙的左右大腦──協調運作,連結自己和他人
逃避、情感疏離與左腦
矛盾、情感混亂與右腦
無組織型依附與解離的腦
保持溝通,築起安全的堡壘
{ 附錄篇‧第七感練習3 }
感受他人的時間&深省談話
感覺被感覺──理解與尊重
依附關係──人生的最初連結
★第七感練習A:深省依附模式如何影響深省談話
深省對話──用有意義的方式與人連結
★第七感練習B: 深省的談話
在關係中創造自己,參與他人
★第七感練習C:修復破損──只傾聽,不評斷
Part 4 經歷改變與挑戰時,與青少年「同在」
在青少年身邊,開放與接納
尊重青少年蛻變的模樣
離家──放輕鬆,邁開步伐
青春期的性徵與身分變化
性的初體驗
戀愛與承諾
首先,要同在
整合──改變與挑戰的時刻
接納、放開期望與性傾向
使用或濫用藥物?
返家──省思、再調整、修復關係
{ 附錄篇‧第七感練習4 }
天天七活動,培養健康心智
每天練習七活動,大腦健康成長!
★第七感練習A:內觀時間
★第七感練習B:睡眠時間
★第七感練習C:專注時間
★第七感練習D:關機時間
★第七感練習E:遊戲時間
★第七感練習F:運動時間
★第七感練習G:連結時間
〔後記〕從「我」到「我們」,終生的旅程
〔致謝〕
〔前言〕
看見年少的力量──參與並享受生命中的重要時光
〔推薦序〕
陪伴少年十五二十時,成長與改變!
了解與支持,陪青少年邁向獨立之路
Part 1 青春期發現之旅──年少的機會與挑戰
「謎」樣的青春年少
破除青少年期的迷思
青春期的精髓──優勢與挑戰
青春期行為與思考四大特質
保有年少的活力與意志,直到成人
青春期的危機──風險與報酬
冒險+探測極限+感官刺激
推開成人──破壞與創新的時刻
空前漫長的青春期
生理變化&「離巢」準備
少年十五二十時──壓力與困惑
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世代交替,...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