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文興
定價:NT$ 299
二手價:33 折,NT$ 100
本商品已絕版
■本書從世界長遠的歷史中,精選出數十個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對其進行深入而精闢的分析,並且還原其歷史真相,帶給讀者全然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歷史大多是由改朝換代的勝利者所組織編寫,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尤其是突顯自己的文治武功,難免會對被推翻的王朝曲筆刪改,以致於呈現出一種錯綜複雜、紛紜繁亂的歷史,這也給後人留下許多的疑問和迷思,讓後人所看到的歷史,必然是充滿與史實不符的偏見和悖謬。如此一來,人們對於歷史的誤解,就會在所難免。本書特別於世界歷史中,精心選出數十個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對其進行「還原歷史真相」的工作,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可以擴充自己的歷史知識,並且對這些知名的歷史事件與人物,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評價。
■ 本書的敘述手法,輕鬆而詼諧,讀者可以因此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與古人的生活合而為一。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書不像坊間一般歷史叢書如此的艱澀繁雜,而是以活潑有趣的筆調,詳細介紹各個歷史事件與人物,讓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對於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可以讓讀者清楚的瞭解各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各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儘管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是歷史真相卻不容扭曲。本書就是要讓讀者尊重歷史真相,對其進行科學的探究,進而形成對歷史真相的客觀而公正的認識與判斷。
在流傳至今的浩渺史書中,究竟有多少歷史真相被隱藏?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顛倒混淆?請走進「被誤解的世界歷史」看個究竟吧!
是與非,對與錯,黑與白,功與過,歷史就是在這樣的不斷推翻中,更接近其本來的真面目……
貝多芬耳聾背後隱藏的秘密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八歲開始登臺演出,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一七九二年,他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包括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在他二十六歲創作和精力都正處於巔峰的時期,開始耳聾,起初是聽不到高音,到晚年時全聾,只能透過談話冊與人交談。多年來,人們無不為這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巨匠的意外而惋歎,但是,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貝多芬的耳聾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種疾病——梅毒,並且這種可怕的疾病纏繞了他終生,令他痛苦不已。
在貝多芬生活的時代,許多人認為貝多芬得過梅毒。一九一二年,專研貝多芬的學者和醫生希歐多爾‧佛利莫(Theodorvon Frimmel)寫道:「貝多芬的耳聾僅是症狀,這疾病本身有另一個名字。」塞耶也說,貝多芬的疾病許多人都知道,病名則羞於啟齒。一位耳科醫生亞當‧普里茲(Adam Politzer)還提到有兩張有貝多芬名字的治療梅毒的水銀藥膏的處方。但是,大家都選擇回避這個問題,或者保持沉默。這可能由於當時貝多芬崇高的社會地位,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而不敢造次。諾伊邁爾寫道:「他的不朽作品神聖不可侵犯,今天沒有人敢表示輕蔑的批評。貝多芬的音樂讓我們覺得好像進入聖殿,內心充滿景仰。」
直到二十世紀青黴素發明之前的數十年,當時世界對梅毒研究的興趣正高,才有更多的醫療工作者投入了這項研究,貝多芬耳聾之謎才得以揭開。
貝多芬的好友也是他的醫生安德莉亞斯‧貝托里尼(Andreas Bertolini)提供的資料表明,年輕時的貝多芬除了有時腸胃痛之外,相當健康。當時他已經在向海頓學藝,同時他卓越的鋼琴即興演奏,在維也納的王公貴族中也享有盛名,包括皇帝的同父異母兄弟魯道夫大公都拜貝多芬為師。但是,他在維也納的第一年,有一次發燒改變了他的一生。阿洛伊‧魏森巴赫(Aloi Weissenbach)也是貝多芬的醫生,他提到一七九七年另一次發高燒:「他曾經患有嚴重的斑疹傷寒,從此神經系統受傷,甚至可能損及聽覺,對他真是一次大災難。」
對於這次「意外的傷寒」的本質,早在一九○七年,二十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醫生之一、優秀的梅毒研究專家奧斯勒爵士便提出質疑,他認為貝多芬感染傷寒其實是因為梅毒。在梅毒的教科書中,我們能夠發現,耳聾通常是在初次發燒第一年之後出現的症狀。這是第八對腦神經受損所造成的。耳鳴發作時,老是聽到鈴聲、嗡嗡聲或嘶嘶聲;先是聽不到高音,然後是所有的音域,包括說話的聲音。失去聽覺是漸進的,有時候會減輕,經常是在壓力之下失去聽覺。以梅毒造成耳聾的跡象為起點,我們從貝多芬傳記中找出以下蛛絲馬跡,貝多芬開始耳疾的時間恰好是在二十六二十七歲,而貝多芬的第一位耳科醫生諾伊邁爾寫道:「貝多芬耳聾最可能的原因,是內耳或迷路的聽覺神經失調。」「一開始幾乎沒有發覺,隨著內耳或是聽覺神經結構的病理變化,不知不覺中失去聽覺。」拉金(Edward Larkin)說:「貝多芬的耳聾是漸進的,有一陣子還是停頓的。」貝多芬自己也說「一開始是聽不見高音。」他在耳內放棉花以抑制低音,造成很大的痛苦。一八○一年七月一日,貝多芬寫信給卡爾‧阿門達(Karl Amenda)說:「告訴你,我最有價值的財產,也就是我的聽覺,已經嚴重損毀了。你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我已經發覺有這個症狀;但是我什麼都沒說,現在已經變得更糟。我們必須等待,看看是否聽力可以恢復……我所說的請你保密,不要告訴任何人。」這些與梅毒引發的耳聾症狀完全吻合。
這種持續嚴重的耳部疾病,在貝多芬年老時終於演變為完全失聰。一八一○年,貝多芬狂怒之下跌倒在地,他寫道:「我爬起來之後,發現自己耳聾,醫生說神經已經受損了。」在貝多芬逝世後,對他耳部的解剖報告中顯示,聽覺神經已經萎縮,缺乏正常的一層髓磷脂,而且左邊的聽覺神經比右邊細。耳科醫生肖恩‧塞拉斯(Sean Sellars)說:「解剖發現腦幹周圍有變化,顯示有局部的腦膜反應,這可能是梅毒引起的腦膜發炎。」
另外,梅毒中期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虹膜和眼瞼內層的粘膜一再發炎。貝多芬為紀念魯道夫大公譜成《莊嚴彌撒曲》,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完成的。他寫給申德勒的信上說:「晚上我必須蓋住眼睛,我應該好好照顧雙眼,史麥塔納寫信給我,叫我不應該寫這麼多筆記。」當時,他眼睛的狀況幾乎可確定是虹膜周圍發炎,包括虹膜和結膜(聯結眼瞼和蓋住眼球的細緻粘膜)。
但是,梅毒是一種潛伏性很強的疾病,一旦感染就可能會潛伏在很多其他的疾病背後,導致其他許多可怕的疾病症狀,因此又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那麼,貝多芬除了耳聾和眼瞼發炎外有沒有其他症狀呢?由貝多芬的醫生提供的病歷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記載:嚴重的腸胃痛、可怕的頭痛、有只手指的指甲受感染必須動手術、下顎長膿瘡動手術、風濕病引起肺部嚴重發炎、風濕病痛經常復發,其中有一次「可怕的風濕發作」、「胸部因為痛風引起關節炎」、黃疸病、食道和鼻子流血、眼睛痛了五個月,必須待在黑暗的房間戴上眼罩,以及心臟衰竭。他經常心律不整,還將此編寫入音樂(鋼琴奏鳴曲《告別》),晚年時臉部抽搐。這還只是部分症狀,安東‧諾伊邁爾(Anton Neumayr)含蓄地寫道:「貝多芬晚年很可能有憂鬱症。」
貝多芬在晚年變得脾氣暴躁,舉止怪異,以至於大家都在傳言貝多芬可能精神失常了。德國一位作曲家告訴歌德,說貝多芬精神錯亂。拉金描繪出貝多芬的晚年情景:「健康一直很糟,情緒低落,精神很緊張,多疑,覺得受迫害,在壓力之下很不穩定,有時候狂躁,易衝動,有攻擊性,要求完美,耳聾,易怒。」貝多芬曾經將一鍋燉肉倒在侍者身上。梅納德‧所羅門總結說:「神經異常的徵兆——突然發怒、無法控制情緒狀態、對於金錢越來越著迷、覺得受迫害,這都讓維也納人認為,這位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個極端怪異的瘋子。」所有這些症候,又都與梅毒麻痹性癡呆階段的症狀吻合。
作者簡介:
羅文興,歷史學博士,曾經從事報社記者和圖書編輯等工作。多年以來,作者致力於對歷史謬誤的研究,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深受歷史專家和廣大讀者的好評。作者透過對歷史的研究整理,主編有:《被誤解的中國歷史》、《被誤解的世界歷史》。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作者:羅文興
二手價:33 折,NT$ 100 NT$ 299
本商品已絕版
■本書從世界長遠的歷史中,精選出數十個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對其進行深入而精闢的分析,並且還原其歷史真相,帶給讀者全然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歷史大多是由改朝換代的勝利者所組織編寫,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尤其是突顯自己的文治武功,難免會對被推翻的王朝曲筆刪改,以致於呈現出一種錯綜複雜、紛紜繁亂的歷史,這也給後人留下許多的疑問和迷思,讓後人所看到的歷史,必然是充滿與史實不符的偏見和悖謬。如此一來,人們對於歷史的誤解,就會在所難免。本書特別於世界歷史中,精心選出數十個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對其進行「還原歷史真相」的工作,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可以擴充自己的歷史知識,並且對這些知名的歷史事件與人物,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評價。
■ 本書的敘述手法,輕鬆而詼諧,讀者可以因此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與古人的生活合而為一。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書不像坊間一般歷史叢書如此的艱澀繁雜,而是以活潑有趣的筆調,詳細介紹各個歷史事件與人物,讓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對於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可以讓讀者清楚的瞭解各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各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儘管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是歷史真相卻不容扭曲。本書就是要讓讀者尊重歷史真相,對其進行科學的探究,進而形成對歷史真相的客觀而公正的認識與判斷。
在流傳至今的浩渺史書中,究竟有多少歷史真相被隱藏?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顛倒混淆?請走進「被誤解的世界歷史」看個究竟吧!
是與非,對與錯,黑與白,功與過,歷史就是在這樣的不斷推翻中,更接近其本來的真面目……
貝多芬耳聾背後隱藏的秘密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八歲開始登臺演出,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一七九二年,他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包括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在他二十六歲創作和精力都正處於巔峰的時期,開始耳聾,起初是聽不到高音,到晚年時全聾,只能透過談話冊與人交談。多年來,人們無不為這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巨匠的意外而惋歎,但是,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貝多芬的耳聾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種疾病——梅毒,並且這種可怕的疾病纏繞了他終生,令他痛苦不已。
在貝多芬生活的時代,許多人認為貝多芬得過梅毒。一九一二年,專研貝多芬的學者和醫生希歐多爾‧佛利莫(Theodorvon Frimmel)寫道:「貝多芬的耳聾僅是症狀,這疾病本身有另一個名字。」塞耶也說,貝多芬的疾病許多人都知道,病名則羞於啟齒。一位耳科醫生亞當‧普里茲(Adam Politzer)還提到有兩張有貝多芬名字的治療梅毒的水銀藥膏的處方。但是,大家都選擇回避這個問題,或者保持沉默。這可能由於當時貝多芬崇高的社會地位,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而不敢造次。諾伊邁爾寫道:「他的不朽作品神聖不可侵犯,今天沒有人敢表示輕蔑的批評。貝多芬的音樂讓我們覺得好像進入聖殿,內心充滿景仰。」
直到二十世紀青黴素發明之前的數十年,當時世界對梅毒研究的興趣正高,才有更多的醫療工作者投入了這項研究,貝多芬耳聾之謎才得以揭開。
貝多芬的好友也是他的醫生安德莉亞斯‧貝托里尼(Andreas Bertolini)提供的資料表明,年輕時的貝多芬除了有時腸胃痛之外,相當健康。當時他已經在向海頓學藝,同時他卓越的鋼琴即興演奏,在維也納的王公貴族中也享有盛名,包括皇帝的同父異母兄弟魯道夫大公都拜貝多芬為師。但是,他在維也納的第一年,有一次發燒改變了他的一生。阿洛伊‧魏森巴赫(Aloi Weissenbach)也是貝多芬的醫生,他提到一七九七年另一次發高燒:「他曾經患有嚴重的斑疹傷寒,從此神經系統受傷,甚至可能損及聽覺,對他真是一次大災難。」
對於這次「意外的傷寒」的本質,早在一九○七年,二十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醫生之一、優秀的梅毒研究專家奧斯勒爵士便提出質疑,他認為貝多芬感染傷寒其實是因為梅毒。在梅毒的教科書中,我們能夠發現,耳聾通常是在初次發燒第一年之後出現的症狀。這是第八對腦神經受損所造成的。耳鳴發作時,老是聽到鈴聲、嗡嗡聲或嘶嘶聲;先是聽不到高音,然後是所有的音域,包括說話的聲音。失去聽覺是漸進的,有時候會減輕,經常是在壓力之下失去聽覺。以梅毒造成耳聾的跡象為起點,我們從貝多芬傳記中找出以下蛛絲馬跡,貝多芬開始耳疾的時間恰好是在二十六二十七歲,而貝多芬的第一位耳科醫生諾伊邁爾寫道:「貝多芬耳聾最可能的原因,是內耳或迷路的聽覺神經失調。」「一開始幾乎沒有發覺,隨著內耳或是聽覺神經結構的病理變化,不知不覺中失去聽覺。」拉金(Edward Larkin)說:「貝多芬的耳聾是漸進的,有一陣子還是停頓的。」貝多芬自己也說「一開始是聽不見高音。」他在耳內放棉花以抑制低音,造成很大的痛苦。一八○一年七月一日,貝多芬寫信給卡爾‧阿門達(Karl Amenda)說:「告訴你,我最有價值的財產,也就是我的聽覺,已經嚴重損毀了。你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我已經發覺有這個症狀;但是我什麼都沒說,現在已經變得更糟。我們必須等待,看看是否聽力可以恢復……我所說的請你保密,不要告訴任何人。」這些與梅毒引發的耳聾症狀完全吻合。
這種持續嚴重的耳部疾病,在貝多芬年老時終於演變為完全失聰。一八一○年,貝多芬狂怒之下跌倒在地,他寫道:「我爬起來之後,發現自己耳聾,醫生說神經已經受損了。」在貝多芬逝世後,對他耳部的解剖報告中顯示,聽覺神經已經萎縮,缺乏正常的一層髓磷脂,而且左邊的聽覺神經比右邊細。耳科醫生肖恩‧塞拉斯(Sean Sellars)說:「解剖發現腦幹周圍有變化,顯示有局部的腦膜反應,這可能是梅毒引起的腦膜發炎。」
另外,梅毒中期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虹膜和眼瞼內層的粘膜一再發炎。貝多芬為紀念魯道夫大公譜成《莊嚴彌撒曲》,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完成的。他寫給申德勒的信上說:「晚上我必須蓋住眼睛,我應該好好照顧雙眼,史麥塔納寫信給我,叫我不應該寫這麼多筆記。」當時,他眼睛的狀況幾乎可確定是虹膜周圍發炎,包括虹膜和結膜(聯結眼瞼和蓋住眼球的細緻粘膜)。
但是,梅毒是一種潛伏性很強的疾病,一旦感染就可能會潛伏在很多其他的疾病背後,導致其他許多可怕的疾病症狀,因此又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那麼,貝多芬除了耳聾和眼瞼發炎外有沒有其他症狀呢?由貝多芬的醫生提供的病歷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記載:嚴重的腸胃痛、可怕的頭痛、有只手指的指甲受感染必須動手術、下顎長膿瘡動手術、風濕病引起肺部嚴重發炎、風濕病痛經常復發,其中有一次「可怕的風濕發作」、「胸部因為痛風引起關節炎」、黃疸病、食道和鼻子流血、眼睛痛了五個月,必須待在黑暗的房間戴上眼罩,以及心臟衰竭。他經常心律不整,還將此編寫入音樂(鋼琴奏鳴曲《告別》),晚年時臉部抽搐。這還只是部分症狀,安東‧諾伊邁爾(Anton Neumayr)含蓄地寫道:「貝多芬晚年很可能有憂鬱症。」
貝多芬在晚年變得脾氣暴躁,舉止怪異,以至於大家都在傳言貝多芬可能精神失常了。德國一位作曲家告訴歌德,說貝多芬精神錯亂。拉金描繪出貝多芬的晚年情景:「健康一直很糟,情緒低落,精神很緊張,多疑,覺得受迫害,在壓力之下很不穩定,有時候狂躁,易衝動,有攻擊性,要求完美,耳聾,易怒。」貝多芬曾經將一鍋燉肉倒在侍者身上。梅納德‧所羅門總結說:「神經異常的徵兆——突然發怒、無法控制情緒狀態、對於金錢越來越著迷、覺得受迫害,這都讓維也納人認為,這位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個極端怪異的瘋子。」所有這些症候,又都與梅毒麻痹性癡呆階段的症狀吻合。
作者簡介:
羅文興,歷史學博士,曾經從事報社記者和圖書編輯等工作。多年以來,作者致力於對歷史謬誤的研究,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深受歷史專家和廣大讀者的好評。作者透過對歷史的研究整理,主編有:《被誤解的中國歷史》、《被誤解的世界歷史》。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