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術獨裁者聯盟玫瑰的名字宛如阿修羅手機成癮銀髮川柳楊双子悲傷是一頭大象最透明的故事時報66折起TeamTaiwan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羅馬帝國衰亡史(3)精裝版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Edward Gibbon

評價
3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510 NT$ 5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那是在羅馬,1764年10月15日,我坐在卡庇多神殿山的廢墟上沈思,忽然傳來神殿裡赤腳僧的晚禱聲,我的心中首度浮出寫作這座城市衰亡的想法。 ──吉朋

《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洋洋灑灑六大冊,在吉朋的心裡,他想做的是一個從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建構歷史系統的人,「運用修辭的力量,只為了把歷史事件間的關係環節講清楚」。
全書涵蓋三大重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經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的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
本書最重要主題之一:文治武功壯盛且又疆域廣袤的羅馬帝國究竟因何由盛而衰亡?從吉朋的眼中看來,至少有以下諸因:
羅馬帝國擁有紀律嚴明的龐大軍團,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軍人干政,軍人不僅介入帝位繼承,造成動亂,「幾乎每個朝代的替換,都起於篡奪者之叛逆與謀害」。
經濟和人口也是衰亡的主要原因。戰爭和瘟疫使得人力不足,蠻族於是大量遷入。羅馬帝國既無法同化日耳曼等蠻族,當這些蠻族構成羅馬帝國官兵,進而成為皇帝時,帝國已名存實亡。
經濟衰退來自於水士流失和奴?制度致使農業破產,奢侈的生活方式造成貴重金屬流向東方,貨幣貶值。資本因重稅而公有,生產力下降,無法負擔帝國生活時,羅馬也就隨之崩潰。
《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誦。

作者簡介:

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1737-1794)
十八世紀英國最偉大的史家。出生於富商家庭,曾入讀牛津大學,後因宗教問題退學,十六歲被父親送往瑞士洛桑,接受古典文史哲學的薰陶,也受到當時歐陸啟蒙思潮的深遠影響,得以將各種新舊學識融為一體。他曾擔任國會議員,也曾服務軍旅,後以著述終身。
吉朋歷經二十餘年的心血,完成光芒萬丈的歷史長篇《羅馬帝國衰亡史》六卷,成為十八世紀史家的標竿,並獲得「第一個近代歐洲史家」的稱號。歷經二百餘年,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迄今仍被現代史家視為經典之作。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