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時屬於歐洲及亞洲,受西方和東方的浸潤,也和他們共同分享我們的豐富寶藏。——庫爾班.薩伊德
一部關於南高加索三小國――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紀實作品
卡普欽斯基的接班人,震撼西方世界的報導文學傑作
開啟了一道通往舊世界,新國度的大門
外高加索地區究竟是歐亞臍帶?還是世界邊境?
一部充滿著豐富的人文故事,和歷史迴聲的迷人著作
全球中文版獨家問世
經典雜誌總編輯 王志宏‧作家 尉任之 感動推薦
基督教與東正教與伊斯蘭教、歐洲與亞洲、西方與東方,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亞美尼亞與亞賽拜然承載著種族、宗教、語言、文化上的混搭,一旦短暫的蘇聯高壓統治者消失,在當地蘊藏石油與天然氣的攪和下,千年的累積仇恨又從血液裡喚醒。沃伊切赫‧古瑞茨基的《邊境》是嘗試想要理解該區甚至人類文明衝突的現代指南。——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全球化的時代,邊界(現實的與想像的)還存在嗎?當然存在,並且現實的邊界更加現實,想像的邊界更加想像。在我個人的旅遊經驗中,從沒有看過像高加索三小國之間這樣清楚、複雜又不斷移動的政治的、宗教的、經濟的、地理的邊界,版塊緊密相連,然而彼此間的鴻溝有時又顯得如此深刻,像無法完全癒合的傷痕。高加索是任何時代、任何種族的鏡子,認識高加索,也就是認知如何在歷史、政治與區域間定位我們自己。——尉任之
作者簡介:
沃伊切赫.古瑞茨基﹙Wojciech Górecki﹚,生於1970年,畢業於華沙大學新聞系、盧比令天主教大學歷史系,曾於2002-2007年間擔任巴庫波蘭大使館秘書長及顧問的工作,現居華沙,任職於馬雷克.卡爾普東方研究中心。已出版過《羅茲的淨化體驗》、《高加索星球》、《金羊毛的土地-前往喬治亞》等書。本書《邊境》(原名「向先人舉杯」)於2010年出版,已被翻譯成義大利文,並獲得「Giuseppe Mazzotti 」獎,廣獲注目,是已故的波蘭文學大師,卡普欽斯基的欽點接班人。
譯者簡介:
粘肖晶,輔仁大學英語系畢,1992年隨波蘭籍夫婿至波蘭南部定居。從事波蘭語翻譯有七、八年,內容涵括旅游、機械、廣告、食品、法院公文等,十分多樣。也從事口譯,曾著寬大的礦工服、橡膠鞋,頭頂礦燈幷背負著沉重的自救器在地下千米深處行走,爲代表團解說煤礦井下的狀况,記憶深刻。
章節試閱
邊境(Toast to Ancestors)-沃伊切赫‧古瑞斯基(Wojciech Górecki)
故事有關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這三個前蘇聯國家,他們目前正致力於建立獨立的國家地位。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在幾世紀前曾為繁榮的王國,卻受環伺的強鄰所粉碎。亞賽拜然不曾以統一國家的形式存在( 除了1918-1920年這段時期之外),但在證明自身存在的權力時,往往樂於提到過去。
亞賽拜然人、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大半都不懷疑他們屬於歐洲。
我於上世紀九○年代初開始造訪這些地方,當時這地區被稱為外高加索(如今最常被稱為「南高加索」)。新興國家的誕生伴隨著戰爭、造反和政變,黑社會在此蓬勃發展,匪盜橫行而貧窮蔓延。後來簽訂了停戰協議,匪盜的財產受到合法化,國家的貨幣也得到強化,繼之而來的是脆弱的穩定期。當然,我們在觀察喬治亞於2008年時發生的慘劇時,可發現「歷史的終結」(註:杭亭頓的觀點)並未出現。
我曾多次到過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更在亞賽拜然住過五年,基於此因素和其它結構性的考量,我將亞賽拜然自成一篇,而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合成一篇另述。
《邊境》可說是《高加索星球》這本書的延續,該書的焦點在北高加索,尤其是俄羅斯聯邦中的山地共和國。
沃伊切赫‧古瑞斯基
「你自己到不了的」,克林提出警告,「出城後向南走,你會經過往洛克巴坦的第一和第二個出口,然後是往普塔的出口。一公里後出現一條往右轉的泥土路,我們就在這條路上見。」
從市中心最好是走石油商大道,接著穿過百沃弗,此處的沙皇監獄仍開放著,史達林曾在此服監,之後前往斯伊霍沃。
「巴庫郊區非常廣闊、景色如畫且充滿異國風」,半世紀前,瓦茨瓦夫.庫巴茨基(Wac³aw Kubacki)如此寫道。「堆疊、條編、修補;蘆葦稈、麥稈和棚屋;極端的宿營地,由鐵板、電線、破魚網、扯裂的袋子、紙箱、繩索和碎裂裝茶箱湊合成的整體。以「可用」廢棄物建成的七彩城市,自得自在。」
這個世界四十年來,或者可說是四百年來一成不變,只有使用的材料改變,到處充斥著來自暴發戶的豪華領地及膨脹消費下產生的塑膠垃圾。貧民窟就堆擠在擁有吸引人的水療中心和私人沙灘的優雅旅館及飯店圍牆後面,那兒住著西方的石油從業人員,他們是鑽井平台、抽油站、油輪和油管方面的專家,他們在自己國內享受不起這樣的奢華生活。在亞賽拜然決定將石油輸往西方後,旅館及飯店業在近幾年間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名字大多取為:「巴巴多斯」、「拉瑪達」、「新月海灘」等。
最後我們穿過旅館和貧民窟,就此離開巴庫。左方可見裏海,但無法到達岸邊,海岸被鉅大的產業所佔據,包括造船廠、煉油廠和一些共產主義高峰時期所建的工廠,現今已被現代化,但難以進行改造,將之拆除重建可能要容易些。在糾結的管路和生鏽的廢鐵堆中,廠房及大型集油槽間穿插著石棉瓦蓋的屋子,人們就在此生活。(類似的房子我曾在巴瓦罕和畢比埃伊巴特的老油田中見過,它們被閃著光澤的油池所圍繞,要走過必須鋪上木板,這些都是首波石油潮的遺留,就如同高爾基筆下的巴庫,地獄的樣貌應就是這樣了,就算給契訶夫百萬盧比,他也不願住在這兒。
右側鐵道外點綴著戈布斯坦斯克的錐狀山峰,植被稀疏的草原上有稀疏的草、灌木、梗草,路邊放牧著白、灰、棕和黑色的綿羊群。
土壤和其上生長的植物皆呈褐色,為太陽曬焦,佈滿灰塵。在庫拉河入海處的薩里揚努夫附近,顏色才明亮起來,而鮮綠色則得在三百公里外的伊朗邊境,屬亞熱帶的塔利什才見得到(至喬治亞邊界的距離為二倍,由埃拉特向西行,然後通過庫拉低地及小高加索山脈側邊),今天的目的地比較近,距巴庫二十多、至多三十公里。
「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靠黑海和安那托利亞與古歐洲及之後的拜占庭維持聯繫」,卡普欽斯基(Ryszard Kapu﹛ciñski )在《柯爾克孜下馬》一書中寫道,「他們自此接受基督宗教,抵抗伊斯蘭在這片土地上的擴張。」「歐洲對亞賽拜然的影響則變弱,成為次要。高加索山及亞美尼亞高原形成歐洲與亞賽拜然間的屏障,亞賽拜然的東部漸入平原,交通方便且地勢開放,使亞賽拜然成為中亞的前哨站。」
克林在一輛老拉達中等著,如此破舊不堪的車讓他羞於開上路。車無前燈和後視鏡,車後玻璃也以夾板取代,而前方的擋風玻璃在幾經破壞後,僅勉強維持於原處,扭曲的車輪在沙上留下歪曲線條,彷彿成千醉漢騎自行車自此經過,大概連最貪腐的警察也不放過這樣的破車,不過克林也沒錢賄賂。他將拉達車開到十字路口,然後伺機而動,有時他開這車運幾袋煤球或幾串香蕉,不過路程僅限於公路到家和家到公路這一段。
我們跟著他,道路緩和地蜿蜒而上,深入戈布斯坦斯克山區,很快地海岸就自眼前消失了。老實說,這根本不能說是山,此區的山丘不過三、四百公尺,往西走山勢才逐漸走高,在午後的陽光下,它們看來像是征服月球或討論火星生命等影片中的荒蕪場景。這些山丘除了覆蓋其上的稀疏雜草,和我們行進中的道路外,一無所有,連棵矮樹或較大的石塊也沒有,毫無人跡,似乎連鳥也不飛來此地。我知道這只是錯覺,草叢中必盤旋著蛇和無以計數的昆蟲,而數公里外即是造船廠、煉油廠和連接巴庫、德黑蘭及第比利斯的公路。手機可通。我還是直覺地檢查了油箱和飲水量。
都怪那些錐狀山丘。這裡有半數的山為休火山,它們並非沉睡,感覺像緊張的午後小睡,附近是活動旺盛的活火山群集地,每隔片刻就吞吐出帶鐵味的冷泥,高達數公尺,但也有高度僅數公分的微火山,其實是地表的開口,自其中吐出泥濘的泡沫。最大的火山可將泥柱拋出數百公尺遠,幸好它們隔幾年、甚至幾十年才爆發一次。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附近的山洞中發現了大量的岩畫,至少有數千年的歷史。相信古高加索和斯堪的那維亞有關聯的托爾.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在此找到類似維京船的船圖。
山洞外數公里處的山中隱藏著加爾亞圖伊皮爾(黑騎士)。皮爾為聖地,是民族的神聖之所。皮爾最常指的是聖人之墓(波斯語中意味神聖、鬍鬚半白的老者),但在阿爾提翁島則以崇拜隕石為皮爾,而薩比拉巴德以崇拜蛇為皮爾,在距離度假勝地 「Green Village」 和 「Cardinal」相鄰的那布拉南,皮爾指的是樹叢。被葬在天然石窖中的神秘騎士,應該是位隱士、蘇菲酋長或當地的羅賓漢吧!經過加固的墓穴當繞三圈而行。「偉人,強壯的皮爾。」墓穴的看守人這麼對我說。什麼時候的人? 「三百年前,或者千年前吧!」 我因好奇而沿著碎石路找到這裡,路就在皮爾這兒終止了。守墓人還告訴我,必須將石塊往鄰近的岩石上扔,如果停在某個缺口上,祈求就會獲得成全。我照著投去,不過石塊滾了下來,嘲弄我想像的意向。
戈布斯坦斯克山的另一隱蔽處在火山環繞的山谷間,山谷本身看來就像個火山口,蘇菲﹛哈密德墓地也就在此展開。傳說,哈密德死後屍體被放在駱駝上,之後駱駝停下的地方就成為他的葬身處,此為聖者的旨意。那已是古早時候的事了,至少三百年前或千年前吧!哈密德墓穴旁立著駱駝石像,墓地沿著周邊展開,每個人都想依傍聖者,好更接近天堂。千百座墓中最古老者早就湮沒於荒草間,較新的墓上還殘留阿拉伯碑文,更新一些的有西里爾刻字,且畫上鮮明的色彩,十數年間將不褪色。到處雕刻著與死者有關的物品,如酒館老闆的墓以茶壺裝飾,而私家司機的墓則以卡車圖案裝飾。新墓以拉丁字符為主,但阿拉伯字母也逐漸可見。
夜晚自蘇菲雅﹛哈密德墓園可望見三迦超(Sangacza﹛)的光輝,這是一座超現代化的終點站,由英國石油公司經營,為裏海的石油及天然氣以油管經由黑海和地中海輸送的起點。
這條路數度分叉開來,有時這些支路又合在一起,有時卻消失在最近的坡地中。克林是對的,沒有嚮導到不了,下個轉彎處後是一片不大的高原,在其邊緣處,也就是下一座山丘前端,蹲伏著一座窮困的農莊,就是這兒了!
邊境(Toast to Ancestors)-沃伊切赫‧古瑞斯基(Wojciech Górecki)
故事有關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這三個前蘇聯國家,他們目前正致力於建立獨立的國家地位。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在幾世紀前曾為繁榮的王國,卻受環伺的強鄰所粉碎。亞賽拜然不曾以統一國家的形式存在( 除了1918-1920年這段時期之外),但在證明自身存在的權力時,往往樂於提到過去。
亞賽拜然人、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大半都不懷疑他們屬於歐洲。
我於上世紀九○年代初開始造訪這些地方,當時這地區被稱為外高加索(如今最常被稱為「南高加索」)。新興國家的誕生伴...
作者序
中文版序 ⊙沃伊切赫‧古瑞茨基
筆者提供台灣讀者的是關於高加索三國: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報導,它們過去都屬於蘇聯。全球化影響?自然有關聯,但又非全然如此。波蘭的偉大旅行家和作家費迪南‧安東尼‧歐森多夫斯基(1876-1945 年)曾於 1925 年出版的書中記載:「⋯⋯在浪漫主義的現象中我發現了整體的人類心理特點,可說是自古以來即保存的整體信仰、風俗等,因此我眼中的地球就只存在著一個國家,由人所形成的國家。簡而言之,我們都屬人類。」這話看來想當然爾,但歐森多夫斯基所存在的時代中殖民主義盛行,所有文化皆平等的概念,並非普遍存在。
歐森多夫斯基充滿人道精神和大眾思維的特性為里沙德‧卡普希欽斯基承傳,此人於 2007 年辭世,為波蘭最著名的記者和全球新聞界傳奇(其著作在台灣亦由允晨文化出版社出版)。他是歷史的見證人,於 50 年代末報導了來自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包括戰爭、革命、政變在內最重要、也最具戲劇性的新聞。他自行創立了自我防衛法,並將之稱為「解除臉部武裝法」,也就是當他遭遇不妙情況,如被巡警攔住或為武裝土匪騷擾時,卡普希欽斯基就面帶微笑以對。他身無武器,與人溝通亦有障礙。那些陰鬱的臉孔剛開始還剛毅而不妥協,認為他「該不會是在嘲弄我們吧」,之後就被真誠的笑容改變,壓迫者僵硬的臉部肌肉逐漸放鬆,嚴肅的面容不再冷淡,臉部經過擠弄後終於形成相對應的半微笑。多了一張卸防的臉,另一個平和地被解除危險的人。卡普希欽斯基比任何都清楚這個世界的豐富和多樣性,然而他也明暸從人性最深層的角度來說,所有人都是一致的,歐洲人、非洲人或亞洲人的真誠笑容就是如此。
我相信我所描述的高加索故事能引起台灣人的共鳴。因為正如高加索,台灣也處在東、西方的邊界。 我有幸於 2010年秋造訪此一美麗的島嶼,從北至南後北返的行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們的開放性,無論是對外人、外來文化甚或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事物皆持此態度。曾數度有人向我搭訕,但態度是友善而非突兀地,他們問我從哪來?喜歡這兒嗎? 直到今日我還對台北市政府附近高樓中的某巨大書店印象深刻,它結合了形體(包括數十、甚至上百種語言翻譯的巨量書籍和人潮)及專注和寧靜的氣氛(柔和的燈光及可持書獨處的角落)。這是我所曾見過的最絕妙書店,思及我的書也將在此陳列,讓我感到快樂。
如果沒有翻譯粘肖晶女士、出版社負責人廖志峰先生和其他眾人及機構的協助,這一切就無法成就,在此衷心感謝!同時也必須感謝駐台北的華沙貿易辦事處,尤其是沃伊切赫‧巴爾圖茲先生和馬雷克‧維伊特柯先生的協助,而負責於海外推廣波蘭文學的波蘭書籍研究院亦不可被忽略,在此一併致謝。
中文版序 ⊙沃伊切赫‧古瑞茨基
筆者提供台灣讀者的是關於高加索三國: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報導,它們過去都屬於蘇聯。全球化影響?自然有關聯,但又非全然如此。波蘭的偉大旅行家和作家費迪南‧安東尼‧歐森多夫斯基(1876-1945 年)曾於 1925 年出版的書中記載:「⋯⋯在浪漫主義的現象中我發現了整體的人類心理特點,可說是自古以來即保存的整體信仰、風俗等,因此我眼中的地球就只存在著一個國家,由人所形成的國家。簡而言之,我們都屬人類。」這話看來想當然爾,但歐森多夫斯基所存在的時代中殖民主義盛行,所有文化皆平等的概...
目錄
獻書頁
中文版序
地圖
引文
前言
第一部 亞賽拜然
第二部 喬治亞和亞美尼亞
第三部 薩達赫樓
附錄 南高加索概述
獻書頁
中文版序
地圖
引文
前言
第一部 亞賽拜然
第二部 喬治亞和亞美尼亞
第三部 薩達赫樓
附錄 南高加索概述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