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拆解建築各個部位,
帶領讀者輕鬆認識建築,
當我們熟悉建築語彙後,再次面對建築時,
就能重拾發現的樂趣與藝術,
進而懂得欣賞自己眼睛所見的各類建築。
對一般人來說,要真正瞭解建築這個領域不太容易,若要精準說出羅馬式和希臘式柱子的差異,可說難度不小,更別說還要辨認建築物的各個內部構造。
本書以獨特又創新的圖文方式,將建築各部位一一拆解,引導讀者來認識自己眼前所見的各類建築。與一般建築書不同的是,本書是以圖像方式介紹所有我們視覺上所看到的建築元素。
以圖像介紹重要的建築語彙
作者以清楚的線條繪圖、顏色標示與圖片,來解說各項重要的建築類型,從城堡到教堂,從豪華住宅到摩天樓都涵蓋在內。此外,各種建築都會出現的結構元素與材料,不論是古典建築、哥德建築,還是現代建築風格,也會一一陳述。
透過世界知名建築師作品剖析不同時期建築
書中建築包括帕拉底歐、高第、柯比意、蓋瑞(Frank Gehry)、密斯‧凡德羅、伊東豐雄、讓‧努維爾(Jean Nouvel)、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等人代表作品。
以細部圖片說明建築組成元素
本書深入介紹建築內部的細部,例如門、窗、屋頂、牆、建築表面與樓梯等,讓讀者瞭解各種建築的組成元素。
書後並附上完整詳盡的建築詞彙表,解釋用來指稱特定建築細部的名詞。
本書將帶領讀者來一趟視覺的建築之旅,是獨一無二的視覺指南,讓讀者更理解與欣賞身邊的建築物。
本書特色
★每一種建築類型皆以大量的照片與圖說解釋
★涵蓋所有主要建築類型與樣式,從大教堂到摩天樓、古典到當代建築皆包含在內。
★探討結構、材料與細部。
★含完整豐富的建築詞彙表
作者簡介:
歐文.霍普金斯(Owen Hopkins)
任職於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建築部門。
譯者簡介:
呂奕欣,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業,曾任職於出版公司與金融業,現專事翻譯,譯作囊括建築設計、文學小說、語言學習、商業管理、旅遊知識、健康養生等領域。
審定者簡介
徐明松,建築史學者與建築、都市評論,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義大利國家建築師。著有《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國父紀念館建館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難》(編)、《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建築師王大閎 1942-1995》。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英國建築史與藝術史教師推薦
謝哲青專文推薦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歌德
「沒有圖像,人就無法理解。」
--阿奎那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北部伊利湖畔的托雷多(Toledo),擁有一座世界級的文化寶庫。托雷多藝術博物館(Toledo Museum of Art)收藏了包括魯本斯、林布蘭以及葛雷柯等古典大師的傑作。其中,一八四○年由歷史主義大師湯瑪斯?柯爾(Thomas Cole)所繪製的《建築師之夢》(The Architect's Dream)是生涯晚期的經典,站在這幅畫前,我們會感到迷惑進而沉醉在不同風格的壯闊景致之中:希臘羅馬式、羅曼式、古埃及、哥德式、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與洛可可……柯爾不僅畫出了建築樣式的百科全景,也繪製了我們對永恆偉大的憧憬。
學習閱讀建築,就是學習閱讀永恆的秘密。建築早已脫離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所主張的「實用、堅固、美觀」,從而進入指涉、象徵、隱喻與解構的烏托邦。也正因為建築的發展紀錄了社會文明的變革,因此,所有的裝飾細節、結構形式都有其特殊的時空意涵,從建築本體上琳琅的意象看來,建築或多或少就是為了供人閱讀而建造。
本書訴諸最直覺的圖文,引領讀者重返現場,從視覺延伸至四度象限的思考,讓自己的身體與空間找到相應與對話。讀者可以瀏覽,可以細索,當我們熟悉建築語彙後,再次面對建築時,就能重拾發現的樂趣與藝術。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國外讀者推薦
我是教藝術史與建築史的老師,我發現這本書非常好用,以圖像完整來介紹建築各部位。-Liz K
這本書很棒,解說的方式非常高明。有時建築系學生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沒法記住所有建築物的細部、風格時期或樣式吧!你可以花很多時間去查建築辭典,但大力推薦你讀這本編排清楚、設計用心的書,它介紹了從古典時期到現代的建築,可以幫助你瞭解基本的建築語彙。這是一本很棒的入門書,適合每個對於自身環境是如何建造出來的讀者。-Russell Gagg
這本書簡單易讀,帶領讀者輕鬆瞭解用來指稱特定建築細部的名詞。-James
本書仔細剖析了不同時期的建築,以及各個建築的不同組成部位。書中用了許多細部的照片來詳細說明建築組成的元素。非常適合學生與入門者閱讀的一本好書!-Gary Roberto
名人推薦:英國建築史與藝術史教師推薦
謝哲青專文推薦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歌德
「沒有圖像,人就無法理解。」
--阿奎那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北部伊利湖畔的托雷多(Toledo),擁有一座世界級的文化寶庫。托雷多藝術博物館(Toledo Museum of Art)收藏了包括魯本斯、林布蘭以及葛雷柯等古典大師的傑作。其中,一八四○年由歷史主義大師湯瑪斯?柯爾(Thomas Cole)所繪製的《建築師之夢》(The Architect's Dream)是生涯晚期的經典,站在這幅畫前,我們會感到迷惑進而沉醉在不同風格的壯闊景致...
作者序
知道如何解讀建築物與了解其意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周遭的社會與世界是如何被建構起來
建築之作的必備條件是什麼?知名建築史家尼克勞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在一九四三年出版的重要著作《歐洲建築綱要》(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中,將建築物(building)與建築(architecture)加以比較,提出一項大家已耳熟能詳說法:「腳踏車棚是建築物,林肯大教堂(Lincoln Cathedral)則是建築作品。」他還說:「任何能圍出一個空間,讓一個人在其中移動的,稱為建築物;而建築這個詞,只用於稱呼以美感吸引力來設計的建築物。」
建築師費盡心思的考量就是建築物外觀,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堅持以「美感」這麼主觀的條件來定義建築的特色,恐怕不無疑義,因為這觀念背後假定觀者同質非常高而沒有差異性,對於建築物的美感回應雷同。事實上,每個人對於建築的回應絕不會如此單一。從一九六?與七?年代英國粗獷派的建築,就能明顯看出這點。這類建築完工後毀譽參半,至今依然如此。縱使評價不一,但沒有多少人會質疑它們能否稱為建築。此外,佩夫斯納對於建築與建築物的定義畫分在現實中也太僵化,因為他認為建築物是純粹講究功能,形式與材料取決於預設的功能,與建築作品不同。即使建築師自稱服膺功能派的哲學(可以「形式跟隨功能之後」這句格言來總括),然而建築物仍是透過外觀設計,傳達其預期所滿足的功能。
不論建築物的設計是否有「美感」吸引力,所有類型的建築皆具備傳遞思想與情感的能力。因此我主張,建築最重要的特質,在於溝通、傳達意義;或許可以說,建築是「有意義的建築物」。建築和純藝術不同,其意義編碼與傳遞方式是獨特的,與如何「解讀」一幅繪畫完全不一樣。建築的意義能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建構,例如透過形式、材料、尺度、裝飾,而最常見的則是標示。如此看來,建築具備的意義難免有些抽象,舉例來說,興建最新流行樣式的建築物,是在展現業主的社會與文化地位;恢復古老的建築樣式,是要引發回憶與聯想;而建築物的尺度、昂貴建材與誇張的裝飾,則是要展現財富與權力。不僅如此,建築作品往往能以許多方式,代表業主與建築師,因此建築代表的意義,脫離不了個人、家族、宗教、團體或公民利益。本書可說在探討建築的意義如何被建構出來。
建築辭典或術語彙編起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當時專業與業餘人士對於建築深感興趣,帶動大量的出版品問世(本書雖未遵循它們的形式,但仍以其為基礎)。通常建築辭典或術語彙編,是以附錄方式附加在較長的著作之後,今天仍是如此。即使獨立為專書,也是依照字母順序排列,插圖為次要。
有些著作確實想提高圖像的重要性,最知名的就是吉兒.利佛(Jill Lever)與約翰.哈里斯(John Harris)的《建築圖解事典:800-1914年》(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 800-1914,1991年版;1969年首次出版的書名為《圖解建築術語:850-1830年》[Illustrated Glossary of Architecture, 850-1830])。即使有這類著作,但我們在面對建築物或繪圖中的某個陌生建築元素時,仍然很難找出它的名稱與說明。不僅如此,這類作品鮮少涵蓋二十世紀以降的建築,就算提到也非常少。原因不難理解。古典與哥德建築所包含的建築細部相對而言是十分一致,有助於分門別類。但現代建築的許多描述詞彙仍相對浮動,甚至大力排斥裝飾,連嘗試都不肯。本書雖傳承自之前類似的著作,仍期待能超越這些著作的結構與範圍限制。
本書涵蓋古典希臘時期至今日的西洋建築,企圖以一種圖文工具書的形式,說明建築是如何以各種不同方式將各部位銜接:從牆面呈現與屋頂結構,到柱子類型與裝飾線腳都在內。書中包含大量圖片,幾乎每一項元素皆以附解說的照片或線圖呈現。本書的初衷,是超越傳統建築辭典或術語彙編以字母排列的局限性,改以照片與圖說建築元素排序,並將建築的基本觀念與構成要素拆解出來闡釋。
本書共分四部分,皆方便讀者交叉查詢。第一章著重於十種建築物類型,正如該章引言所述,這十種類型在建築史上總以各種形式一再出現。雖然每個類型的例子各自屬於不同時空背景,但因為它們具體呈現該類型的某些核心特質而被挑選出來。其他本章所囊括的例子則是因其形式或形態已經過時間考驗,並且影響許多不同的建築類型。透過這種方式,本章可成為讀者的「起點站」,例如,讀者若看見某公共建築,就能翻到公共建築的部分,找到最符合眼前建築特徵的範例,接著以書中提供的各個「指標」,查詢第二、第三章對某元素的詳細說明。
第二章說的是「結構」,由於所有建築的語彙,皆衍生自建築結構的基本各個部位,因此本章跳脫特定的建築風格,著重在幾項基本的結構要素,包括柱與支柱、拱、現代混凝土與鋼結構,這些元素以豐富多樣的型態,出現在五花八門的建築中,成為不同建築語彙的關鍵要素。這章和第一章一樣,讀者可以透過此章的「參照頁碼」,到其他章節尋找相關資訊,而且這章對於某些元素描述得更詳盡。
第三章則是著重於「建築元素」,因為無論何種風格、尺度或形式的建築,都有組成的要素。這些元素包括牆與面、窗與門、屋頂、樓梯與電梯。除了建築物的整體形式與尺度之外,一棟建築要能傳達意義,最主要還是透過特定的建築元素。這些元素的銜接,例如牆面裝飾、窗戶間隔與特殊風格、屋頂覆面的材料選擇,皆有迥然不同的風貌,本章希望能盡量加以詳述。
最後的部分是標準的詞彙表,能交叉查詢到某詞彙在本書其他部分的圖示。詞彙表只包含前三章提過的元素,雖然堪稱完整,但畢竟不是百科全書。本書著重在視覺可見的元素與特色,許多隱藏在建築結構中的構成要素則不列入。此外,考量篇幅與清晰,太老舊的詞彙也不納入。另外一點要說明:本書聚焦於西方建築,雖然自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已有全球化趨勢,有些近期歐洲之外的例子及其影響力被收錄。但讀者若想更了解非西方國家的建築,則可參考更專精的著作。
十七與十八世紀初,倫敦最偉大的建築師克里斯多佛.雷恩(Christopher Wren)評述說:「建築以永恆為目標。」他所設計的聖保羅大教堂就具體表現他的主張,更是倫敦與英國的不朽象徵。雖然少有建築物是以那樣宏大的理想與華麗裝飾來建造,然而某個地域或國家的建築物,從最底層的風土作品,到最壯麗的建築,皆可視為營造者如何看待自身的指標。因此能夠解讀建築物及了解其意義,無論是透過圖片或實際建築,對於理解我們周遭的社會與世界如何建構是非常重要,這也是本書希望幫助讀者輕鬆達成的目標。
知道如何解讀建築物與了解其意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周遭的社會與世界是如何被建構起來
建築之作的必備條件是什麼?知名建築史家尼克勞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在一九四三年出版的重要著作《歐洲建築綱要》(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中,將建築物(building)與建築(architecture)加以比較,提出一項大家已耳熟能詳說法:「腳踏車棚是建築物,林肯大教堂(Lincoln Cathedral)則是建築作品。」他還說:「任何能圍出一個空間,讓一個人在其中移動的,稱為建築物;而建築這個詞,只用於稱呼以美...
目錄
第一章 建築類型
古典神廟
神廟立面
神廟正門面
柱距
類型
內部空間
中世紀大教堂
西入口
南耳堂入口
平面
教堂平面
剖面
室內陳設
文藝復興教堂
外觀
平面
室內
巴洛克教堂
外觀
平面
室內
防禦性建築
主樓城堡
同心圓城堡
外觀
鄉間住宅與別墅
臨街建築
公共建築
現代方塊建築
高層建築
第二章 結構
柱與支柱
類型
古典柱式
非古典柱式
拱
元素
圓拱
尖拱
其他形式
類型
現代結構
混凝土
鋼
建築物形式
第三章 建築元素
牆與面
石
常見石材類型
表面
粗石砌
磚
置放
砌合
灰縫接合
類型
木材
瓦與瓷磚
混凝土與表面塗料
玻璃
金屬與合成材料
牆的大尺度銜接方式與特色
面的銜接
無雕花線腳
雕花線腳與裝飾元素
窗與門
類型
窗孔外型
古典窗孔
三角楣類型
哥德式窗孔
窗花格元素
窗花格類型
常見窗形
凸窗與陽台
屋頂採光窗
門的常見形式
屋頂
類型
屋瓦與屋頂覆面種類
斜屋頂
山牆類型
尖塔與雉堞
尖塔類型
圓頂
外觀
室內
類型
結構
桁架
拱頂
肋拱類型
樓梯與電梯
樓梯間的構成
類型
電梯與電扶梯
詞彙表
第一章 建築類型
古典神廟
神廟立面
神廟正門面
柱距
類型
內部空間
中世紀大教堂
西入口
南耳堂入口
平面
教堂平面
剖面
室內陳設
文藝復興教堂
外觀
平面
室內
巴洛克教堂
外觀
平面
室內
防禦性建築
主樓城堡
同心圓城堡
外觀
鄉間住宅與別墅
臨街建築
公共建築
現代方塊建築
高層建築
第二章 結構
柱與支柱
類型
古典柱式
非古典柱式
拱
元素
圓拱
尖拱
其他形式
類型
現代結構
混凝土
鋼
建築物形式
第三章 建築元素
牆與面
石
常見石材類型
表面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