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有賺有賠,只有投資自己穩賺不賠
資深基金操盤人 胡耿銘 ╳ 波隆納插畫獎插畫家 陳又凌
最強跨界投資組合
高收益零風險 帶你輕鬆投資聽古典!「小心這本古典音樂世界的懶人包!」
地產界最強作家&名嘴 Sway 熱情推薦!
國語歌曲、學校鐘聲、垃圾車旋律、廣告配樂……生活裡處處是古典音樂,你做好進場準備了嗎?快來參閱行家指引最佳古典音樂投資說明書,趁早加入零風險高獲益的投資行列!
身為資深基金操盤人、同時也是資深愛樂者的《MUZIK古典樂刊》專欄總主筆胡耿銘,在闖蕩金融市場的人生道路上,自幼喜愛的古典音樂已經是生命密不可分的良伴與嗜好。對他而言,相對有形的金錢數字,在人生中選擇投資古典音樂,得到的無形獲利更是難以計量!本書集結胡耿銘長年在網路與雜誌專欄中刊載的愛樂專題,用淺顯易懂的生動文字、幽默風趣的切入角度,帶你重新認識古典樂中的豐富面向,更是愛樂者不可錯過的饗樂指南!
五大主題全面收錄
最精密的古典音樂投資脈絡 一次掌握
★古典音樂投資綜論
無論是基金或者古典樂,摸清產品類型跟市場脈絡都是投資的第一步!
古典音樂怎麼聽、聽什麼,跟著基金操盤人的攻略,輕鬆聽古典就上手!
★邊玩邊聽古典樂
經濟上的聯盟跟市場可以用地理、文化來劃分,古典音樂也可以!
由基金操盤人帶隊環遊世界各國,加入一場邊玩邊聽的饗樂之旅!
★非理性投資
喜歡超常現象?對奇幻魔法難以抗拒?
那絕對別錯過以下這些魔幻音樂!
讓基金操盤人細數古典音樂中的非理性魅力,一起體驗音樂不思議!
★音週刊特別企劃
從緋聞、爆料、流言到軼事,翻開古今音樂史,儼然一本音樂界八卦週刊!
音樂家也可以當立委?央行總裁也愛古典樂?
看基金操盤人精選音週刊主題,大聊音樂圈名人的精采八卦!
★基金操盤人的私房音樂
基金操盤人私房珍藏最佳古典音樂投資標的,
探索經典聆聽指南,誠摯分享不藏私!
本書特色作者胡耿銘擁有資深基金操盤人身分與深厚的金融市場知識,同時更有自幼累積的古典音樂知識與涵養,加上生命的體悟淬鍊後,用多元輕鬆的有趣觀點深入淺出、介紹古典音樂的知識到趣事,並搭配國際得獎插畫家陳又凌風格鮮明、溫馨可愛的獨特彩色插畫,在本書結合出古典音樂的嶄新風貌。就像投資基金需要先了解市場脈絡與產品內容,想要投資自己、接觸古典樂,本書將是絕佳的領路說明書!
作者簡介:
胡耿銘
A型雙魚座,美國聖路易大學財金碩士,現任金融機構共同基金操盤人,所操盤基金曾獲頒Morningstar/Smart台灣基金獎。
工作之餘,喜歡大自然、音樂、閱讀、散步、三鐵運動,古典音樂尤其佔據許多休閒時間。曾與朋友創立「台北市民交響樂團」,並擔任雙簧管手兼樂團企劃。想要分享古典音樂帶來的喜悅而動筆書寫,擔任過《古典音樂雜誌》專欄主筆。為推廣古典音樂而拋頭露面,曾任學學文創等機構音樂欣賞講師。現為《MUZIK古典樂刊》總主筆,與插畫家陳又凌配合連載人氣趣味專欄「歌劇八點檔」,著有《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三十首交響曲》。
繪者簡介
陳又凌
B型巨蟹座。
畢業於Utrecht school of the arts, NL. Editorial Design, MA
喜歡散步,大自然,和貓說話,喜歡畫畫生活中微小的小事物和自己的小喜小悲。
期待自己有天能優雅地過生活及畫圖,但目前為止還沒發生過。
2016年出版《媽咪怎麼了》
2015年信誼兒童文學獎圖畫書組入選
2015、2016年連續榮獲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
2014年金蝶獎入選
2013年開始設計自己的商品,覺得這是一件有趣又充滿驚喜的體驗
章節試閱
試閱1
摘自【第一章 古典音樂投資縱論】
1-2 巴洛克時期 一杯卡布奇諾
前言:
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巴洛克」(Baroque)這個名詞吧,這個字源自葡萄牙文「奇妙怪異的」(Barroco)意思,最早時常被珍珠商人拿來形容形狀不規則之珍珠,而後逐漸演變為「奇妙的藝術」之代名詞,由於十七世紀的藝術相較於十六世紀,感覺上更加奇妙,當時的藝術遂贏得此一稱謂。
巴洛克時期的起迄
音樂史上的許多用語常借自藝術,《巴洛克》也不例外,同時期的音樂也被稱為巴洛克音樂。若以時代來區分,大約是一六○○年至一七五○年為止的一百五十年,但年代的區分方式並不是很妥當,因為文化的傳承是有重疊性的,每一個時代的開始或結束,通常與前後的時期產生交集,此處把巴洛克時期的結束放在一七五○年,是因為這一年乃巴洛克時期集大成的音樂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的去世年份。
巴洛克時期:一杯卡布奇諾
巴洛克音樂的主要特色是數字低音之運用,這有點像卡布奇諾花式咖啡,數字低音墊在樂曲的下面形成樂曲的穩固基礎,就是卡布奇諾最下面的一層咖啡;最上面是旋律,即漂浮在卡布奇諾表層的奶泡;中間則插入和聲,有如卡布奇諾上層奶泡與下層咖啡之間的牛奶。或許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呀,但是在幾百年前可是一大突破呢!
屬於歌劇與協奏曲的時代
巴洛克時期在古典音樂史上是一個奠基的時期,許多音樂形式都在此一時期確立,其中之一就是歌劇(Opera)。當時的音樂家以簡潔的和聲為背景伴奏,並將他們喜愛的詩與音樂結合,就形成了歌劇的雛型,這樣的東西以義大利為主,尤其在拿波里地方,形成了所謂的拿波里樂派,代表性作曲家是史卡拉第 (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一共寫了一百部以上的歌劇。史卡拉第除了在歌劇上的龐大數量外,由於他在羅馬擔任聖瑪利亞大教堂副樂長的職務所需,也寫了不少教會音樂,清唱劇(Cantata)的形式正是由他所確立,而後巴赫再將其發揚光大。
儘管歌劇在巴洛克時代有其重要性,但大部分作品並不傑出,這是由於許多當紅的歌手,尤其是當時流行的閹唱男高音(Countertenor,或稱閹伶,即歌手中的太監)太過囂張所致。他們仗著自己的知名度,左右音樂家寫作歌劇的內容,使音樂家不勝其擾,即使像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這麼紅的音樂家也難逃歌手肆虐,其歌劇作品也因此流於華而不實。無論如何,巴洛克歌劇已經為日後的歌劇奠定了良好基礎。
歌劇以外,巴洛克時期的器樂作品已經大放異彩,特別是協奏曲(Concerto)形式,也是在巴洛克時期開始確立。協奏曲原在拉丁文中有「爭論」之意,巴洛克時期的人很喜歡獨奏樂器與合奏的對比之美,許多音樂家都留下了精采的協奏曲,例如出生於義大利的韋瓦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他曾擔任女子音樂院的教師,因此留下不少寫給學生演奏的多元化協奏曲,特別是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直到今日都仍是暢銷歌。
神聖羅馬帝國與德國
記得高中歷史課本裡說的:蠻族入侵羅馬帝國,導致帝國滅亡。這些蠻族在互相攻伐後,於歐洲建立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在九世紀時分裂,今日的德國地方屬於東法蘭克王國,法國地方屬於西法蘭克王國。九六二年,東法蘭克王國的奧圖一世被教宗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這個羅馬帝國包括了德意志、義大利、伯艮地三個獨立王國。一一五七年,羅馬帝國前面被冠上神聖一字,變成神聖羅馬帝國。一四三八年,義大利與伯艮地王國分裂出去,一四八六年起,文獻中的記載開始把尚存的帝國稱為「德意志王朝神聖羅馬帝國」,一五一二年起,這個名稱成為正式的封號,即今日的德國前身。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由七位諸侯或大主教選出,這個結構有點像台灣過去的國大代表,選舉權集中於少數人手中就是亂源。到了十七、八世紀,帝國境內諸侯割據,每個諸侯都是獨立王國,另有不屬於諸侯的自由市,與大主教管轄的城市,這使帝國結構鬆散,名存實亡。大致上,帝國境內比較重要的王國包括漢諾威、巴伐利亞、薩克森、普魯士等,大型自由市包括漢堡、法蘭克福等,像巴赫後半生工作的萊比錫就位於薩克森,而韓德爾曾在漢諾威服務。那為什麼漢諾威國王後來要去英國當國王呢?恐怕許多人都霧煞煞吧!答案很簡單,因為國王他媽是嫁過來漢諾威的英國公主,所以當英國王位懸空時,公主的兒子自然被擁戴為英王啦。
到了十九世紀,普魯士變法圖強,並發動一連串的戰爭,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各諸侯國鯨吞蠶食併入普魯士,一八七一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普法戰爭戰火中,於巴黎登基為德國皇帝,自此後才有德國這個國家。
巴洛克三巨頭:泰雷曼、韓德爾、巴赫
巴洛克時代的壓軸巨匠是泰雷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韓德爾、巴赫,三位都是今日德國,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包含今日的德國、奧地利、捷克)地方的人。泰雷曼曾經就讀萊比錫大學法律系,但其音樂天份難以被埋沒,終於還是走向音樂一途。他在許多地方擔任過音樂相關職務後,最後受聘於漢堡市擔任音樂總監到老。泰雷曼生前的聲譽就非常高,是各方爭相邀請的對象,作品數量超過數千首。相對於同時期的巴赫,泰雷曼的音樂不那麼雋永,但卻更活潑有趣;換句話說,巴赫的音樂走在時代之前,泰雷曼則符合時代需求,因此得以在生前享有盛名。
說到巴赫,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家族,巴赫家族自十六世紀以來歷代都是音樂家,巴赫從小就耳濡目染,十八歲就在威瑪展開職業音樂家的生涯,當時他的身分是一位小提琴家,之後轉往安斯達特教堂擔任管風琴手。他當時做了一件令人尊敬的事情,就是請假一個月,步行到德國北方的呂貝克(Lubeck),只為了一睹管風琴大師巴克斯泰烏德(Dieterich Buxtehude,1637~1707)的演奏;此行給他頗大的啟發,源源不絕地寫作出包括《D小調觸技與復格》等偉大的管風琴作品,讓巴赫以青年才俊的姿態成為與巴克斯泰烏德齊名的管風琴家。
在換過幾次工作後,巴赫遷移到柯恩擔任宮廷樂長,為了提供宮廷需求,這段時期寫作了比較多的器樂作品,《布蘭登堡協奏曲》正是此時之作。一七二三年,新興的中產階級城市萊比錫需要一位教會樂長,市政府中意當紅的泰雷曼,但泰雷曼無意跳槽,此一職缺遂由巴赫遞補,對大師來說,這個工作稍嫌委屈,因為並非當局首選而委以錢少事多的工作量,多少消耗了巴赫的音樂熱忱,幸而虔誠的宗教信仰支撐巴赫工作不輟,包含《馬太受難曲》與二百首教會清唱劇在內的大量的教會音樂作品皆產於此一時期。另一方面,巴赫的音熱忱部分轉移去指導萊比錫大學的音樂社團,《咖啡清唱劇》就是他與學生社團合作的產物,這部作品充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
巴洛克時期最耀眼的天才非韓德爾所屬,神奇的是,韓德爾的出生地就在巴赫家附近。韓德爾二十五歲就當上漢諾威宮廷樂長,可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但他竟然做了一年就辭職而轉往英國發展,弄得漢諾威國王非常不爽。無巧不成書,漢諾威國王不久後竟然繼承英國王位,是為喬治一世,韓德爾這下子可慘啦,幸而他心機夠重,趁新國王搭船遊覽泰晤士河時,另雇一條船故意巧遇國王,在船上演奏堂皇的管弦樂曲《水上音樂》,新王因而龍心大悅,遂與韓德爾盡釋前嫌。
韓德爾最大的成就在於神劇(Oratorio)。前文提到巴洛克時期的閹唱男高音橫行霸道,使音樂家在歌劇創作的品質上大打折扣,山不轉路轉,韓德爾的因應之道是轉往神劇發展,神劇不用戲服、佈景、或動作,劇本則來自宗教性題材,是將歌劇之繁瑣複雜昇華至純粹的表現方式。韓德爾帶動英國的神劇風潮,尤其是描述耶穌降生、受難、與復活的《彌賽亞》,更是古今神劇中的經典,相傳喬治一世親臨觀賞時,在哈雷路亞大合唱之處感動到起立致意,可見得其魅力。
附錄:
投資標的推薦:
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Vivaldi/Le Quattro Stadioni
阿優小提琴/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 Ayo/I Musici(Philips)
必聽理由:巴洛克器樂協奏曲代表作
【巴赫必聽曲目】
巴赫: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 J. S. Bach/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 Nos.1-6
李希特指揮/慕尼黑巴赫管弦樂團 Richter/Münchener Bach-Orchester(Archiv)
必聽理由:巴洛克時期的大協奏曲是長什麼樣子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J. S. Bach/Goldberg Variations
杜蕾克鋼琴 Tureck(Deutsche Grammophon)
必聽理由:巴赫寫的催眠用音樂,可是聽了會很興奮
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J. S. Bach/6 Suiten für Violoncello Solo
畢爾斯馬大提琴 Bylsma(Sony)
必聽理由:樹立大提琴獨奏地位的音樂,一把大提琴也可以那麼爽
巴赫:D小調觸技與賦格等 J. S. Bach/Toccata und Fuge d-moll etc.
瓦爾哈管風琴 Walcha(Archiv)
必聽理由:認識管風琴的最佳曲目
巴赫:咖啡清唱劇 J. S. Bach/Kaffee-Kantate
霍格伍德指揮/柯克比女高音/古樂協會 Hogwood/Kirkby/The Academy of Ancirnt Music(L’Oiseau-Lyre)
必聽理由:輕鬆可愛的世俗清唱劇,認識清唱劇的最佳途徑
【韓德爾必聽曲目】
韓德爾:彌賽亞 Handel/Messiah
賈第納指揮/英國巴洛克獨奏家團/蒙台威爾第合唱團 Gardiner/English Baroque Soloister/Monteverdi Choir(Philips)
必聽理由:教會音樂的極致之作
韓德爾:水上音樂組曲 Handel/Water Music
賓諾克指揮/英國合奏團 Punnock/The English Concert(Archiv)
必聽理由:為何一首曲子就可以巴結並改變老闆的想法
試閱2 摘自【第四章 音週刊特別企劃】
4-7 威爾第萬歲 音樂家立委
前言:
高中歷史課本告訴我們,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義大利就是小國林立的地區,義大利的統一,是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1805~1872)、加富爾(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1810~1861)、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1807~1882)等建國三傑努力的成果,然而,還有一位教科書沒有提到的精神領袖,那就是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這是不能被忽略的事實。
威爾第萬歲
一八五九年二月十七日,威爾第的歌劇《假面舞會》(Un Ballo in Maschera)在羅馬阿波羅劇院舉行首演,當晚,群眾在劇院裡外高喊:「威爾第萬歲!」(Viva Verdi),歌劇首演成功,民眾在羅馬大街小巷牆上漆著「威爾第萬歲」,這位代表義大利作曲家的聲望達到頂點,然而,「威爾第萬歲」乃雙關語,除了歌頌代表義大利的作曲家外,簡單的威爾第萬歲背後,也同時頌讚帶領義大利走向統一的艾曼紐二世,Verdi其實碰巧是「義大利國王維多里歐艾曼紐」(Vittorio Emanuele Re D’Italia)的縮寫,威爾第命中注定與義大利政治難脫關係。
否極泰來
威爾第生於義大利北部布塞托(Busseto)地方小村(距離米蘭不遠),在他出生之前的時代,義大利只是一個「地理名辭」,境內四分五裂為許多公國,布塞托所在的西北義大利受奧地利保護,威爾第出生時則被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佔領,拿破崙垮台後又落入奧國囊中,這樣的狀況在義大利各處層出不窮,使威爾第與他的義大利同胞的心中都充滿愛國熱忱。
儘管是鄉下小孩,仍無法抹滅威爾第對音樂的興趣。他的音樂啟蒙來自村中教堂裡的一位風琴師,十二歲那年,威爾第接受布塞托的一位富商巴雷齊(Antonio Barezzi)資助,隨當地音樂學校校長普羅維西(Ferdinando Provesi)學習音樂,四年後,威爾第已經能夠擔任老師的助手,在該校教書、演奏風琴、抄譜、指導試唱或演奏鋼琴。他也寫了許多樂曲。稍後,巴雷齊再贊助威爾第赴米蘭深造,雖因年齡限制而無法進入米蘭的音樂院,但仍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La Scala)的樂師學習。
米蘭苦學三年後,威爾第於一八三五年回到布塞托接替老師普羅維西擔任音樂學校校長,還兼任音樂協會指揮及教堂風琴師等職務,隔年,威爾第娶了恩人巴雷齊的大女兒瑪格麗特(Margherita Barezzi)為妻,並哺育二子。此時的威爾第,已經開始寫作歌劇,他在婚後完成第一部歌劇《奧伯托》(Oberto)於一八三九年十一月在史卡拉歌劇院首演。這是威爾第最百感交集的一年,一方面《奧伯托》大獲好評讓他初嘗成名滋味,另一方面,《奧伯托》演出前後,威爾第的子女與老婆接連過世,使他痛不欲生,也影響到威爾第下部喜歌劇《一日之王》(Un giorno di regno)的創作,想當然爾,這部歌劇以失敗收場。
接連的打擊讓威爾第心灰意冷,他幾乎就要放棄歌劇了,但史卡拉歌劇院的經理不斷鼓勵他,還故意扔了一本以聖經中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主題劇本給他,威爾第終於心動,下一部歌劇《納布果》(Nabucco)於次年誕生,否極泰來的道理也再次得到驗證,一八四二年,《納布果》首演後轟動義大利,威爾第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此後的威爾第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所寫的幾部歌劇有如票房保證,然而這時的他還沒有紅到國外,一直到一八五一年的傑作《弄臣》(Rigoletto)才把威爾第推向國際,從《弄臣》開始,威爾第從早期的摸索進入了中期的成熟階段,其中的詠嘆調〈善變的女人〉朗朗上口,傳唱大街小巷,而一八五三年的《遊唱詩人》(Il Trovatore)與《茶花女》(La Traviata),同樣充滿了優美的歌唱性旋律,更讓他的名聲如日中天。
義大利統一
正當威爾第以歌劇成為義大利人偶像之時,義大利在愛國志士馬志尼激進的國族主義精神召喚下,統一復興運動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帶領義大利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是西北部的皮德蒙-薩丁尼亞公國(Piedmont-Sardinia),首相加富爾在爾虞我詐的國際關係中,以靈活的外交手腕爭取國際的奧援,逐漸為義大利的統一勾勒出藍圖,但當時義大利境內其他公國的統治階層卻仍在壓制民族復興運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威爾第也喜歡選擇含有革命思想的題材來寫作歌劇,例如一八五五年的《西西里島晚禱》(Les Vepres Siciliennes)與一八五七年的《西蒙.波卡奈格拉》(Simone Boccanegra),而這樣的歌劇當然激起義大利同胞的共鳴。一九五九年,威爾第根據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的的暗殺事件所寫的《假面舞會》,原本打算在那不勒斯首演,然而當局害怕這樣的劇情在當時政治環境下太過敏感,而不發給演出許可,於是威爾第轉往羅馬爭取演出,最後將故事背景由瑞典改為美國波士頓才獲准演出,這個事件在當時鬧的沸沸揚揚,民眾藉著《假面舞會》發洩怨氣,威爾第因為這部歌劇,更被義大利人視為英雄,《假面舞會》首演後,他與女歌手史翠波尼(Giuseppina Strepponi)再婚,展開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就在《假面舞會》大受歡迎之時,加富爾故意引誘奧國侵略皮德蒙—薩丁尼亞公國,然後利用法國對付奧國,使皮德蒙-薩丁尼亞公國脫離奧國控制。一八六○年五月,加里波底率領紅衫軍(Camicie rosse)攻佔西西里,建立臨時政府,他不願意看到義大利內戰。而在十月將兩西西里王國獻給皮德蒙—薩丁尼亞公國,並尊稱國王伊曼紐二世(Victor Emmanuel II)為義大利國王,君主立憲制的義大利王國在這一年誕生。
義大利統一後,首相加富爾寫了一封信給威爾第,請求他加入即將成立的國會,因為他的聲望對義大利統一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威爾第收到信以後立刻去見加富爾,希望能夠拒絕,然而加富爾極力堅持,威爾第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但希望能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後盡早離職。
立法委員威爾第
經由投票,威爾第當上了義大利的立法委員,一八六一年二月,威爾第前往杜林出席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次國會,但他對政治並沒有太多的主見,也不怎麼參予其他同僚的運作,大多數議案,他都以首相加富爾的意見馬首是瞻,只要加富爾持續活躍,威爾第就會盲目接受他的領導。可惜這位政治家竟然於一八六一年去世,這讓作曲家無限哀悼,自此就很少出席國會。
身為音樂家,威爾第當然關心義大利的音樂前途,他在立法委員任內,曾經就義大利的音樂教育課題,與首相做了詳細討論,提出一些整頓計劃,與資助三個歌劇院的議案,這是他參與立法工作的最大限度,可惜的是,這些想法都因為加富爾的往生而胎死腹中。
威爾第在他立法委員任內只寫了一部歌劇,那就是一八六二年的《命運之力》(La forza di destino),這是因應俄國聖彼得堡皇家劇院之需求而寫的作品,威爾第夫婦為了此劇首演而走訪俄國一趟。
一八六四年底,威爾第辭去立法委員的席位,打從答應加富爾加入國會時,威爾第就沒有戀棧的打算,他曾說:「四百五十位議員,實際上只有四百四十九位,因為威爾第這位代表是不存在的。」就像全世界看台灣的立法委員一樣,威爾第也覺得他的同事們在議會上只會爭吵個不停,浪費時間而已,做為一個民主的鬥士,他深知他的奮鬥方向與其擺在辯論上,還不如放在音樂上來的有意義。
安享晚年
離開國會以後,威爾第又寫了兩部傑作,分別是一八六七年的《唐.卡羅》(Don Carlo)與一八七○年的《阿依達》(Aida),《阿依達》是威爾第進入晚期創作的進階點,這是埃及政府為了慶祝蘇伊士運河的開航,委託威爾第創作的歌劇,威爾第從《阿依達》開始的風格變的更自由奔放,雖然仍保留了義大利歌劇原有的美聲要素,但他受到華格納影響,加入了更新的合聲與更複雜的管弦樂技法。這部歌劇以埃及為背景,全劇充滿了凱旋行列、合唱隊和舞蹈,許多人直指威爾第想變成華格納,威爾第則對此批評一笑置之。
《阿依達》之後,名利雙收的威爾第真的累了,他想過著安享晚年的生活,然而在一八七九年認識了一位優秀作家包伊托(Arrigo Boito,1842~1918),卻又讓威爾第手癢起來。包伊托先幫威爾第修訂了《西蒙.波卡奈格拉》的文字,然後他們合作以莎士比亞名作為藍本創作了《奧泰羅》(Otello)一劇,這部作品顛覆了義大利歌劇那種情節荒謬的缺點,全劇一氣喝成,於一八八七年在史卡拉歌劇院首演當晚,興奮的群眾又在街上高喊:「威爾第萬歲!」但這次並不參雜政治的暗喻,而純粹是藝術上的感動了。
一八八九年,包伊托寄給威爾第一份喜劇《法斯塔夫》(Falstaff)的劇情大綱,威爾第雖然被吸引,但年輕時創作喜歌劇《一日之王》的失敗經驗,卻讓大師躊躇不前,在包伊托不斷鼓勵之下,他才克服心魔完成了這部最後的歌劇,不用說,《法斯塔夫》在一八九三年的首演依然受到熱烈喝采,威爾第總算留下優秀的喜歌劇。
《法斯塔夫》之後,威爾第不再寫歌劇,只創作一寫宗教性小品自娛,一九○一年,威爾第以八十九歲高齡辭世,義大利舉國哀悼,二十萬米蘭居民夾道送葬,義大利王室、政界等領導人物無不跟在靈車後面執禮,由此可見,他的地位早已超過那些光說不做的狗官與民意代表。
附錄:投資標的推薦:
威爾第:歌劇《阿伊達》 Verdi/Aida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 Karajanr/Wiener Philharmoniker(Decca)
試閱1
摘自【第一章 古典音樂投資縱論】
1-2 巴洛克時期 一杯卡布奇諾
前言:
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巴洛克」(Baroque)這個名詞吧,這個字源自葡萄牙文「奇妙怪異的」(Barroco)意思,最早時常被珍珠商人拿來形容形狀不規則之珍珠,而後逐漸演變為「奇妙的藝術」之代名詞,由於十七世紀的藝術相較於十六世紀,感覺上更加奇妙,當時的藝術遂贏得此一稱謂。
巴洛克時期的起迄
音樂史上的許多用語常借自藝術,《巴洛克》也不例外,同時期的音樂也被稱為巴洛克音樂。若以時代來區分,大約是一六○○年至一七五○年為止的一百五...
作者序
1-1 活到老聽到老 東拉西扯我的古典音樂投資術
緣起
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愛得過火常會做出悖乎常理的舉動,造成令人懊悔的傷害,但有節制的愛情就不一樣,會讓人放心地去愛,即使沒有結果也無所謂。愛上古典音樂就是這樣,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感性不會帶給你壓力,讓你聽得放心,愛得放心。
我很幸運,從小就透過那種一體式的留聲機聽過一些翻版的古典音樂唱片。國一的時候,學校附近有一家獨立書店,我在放學後經過書店時,總喜歡進去隨便翻翻看看才回家,書店裡有一本日本人寫的《名曲與巨匠》(志文出版社)引起我的好奇,內容包含了重要古典音樂作品與傑出演奏版本的介紹,我便存了零用金把這本書買回家,不用說,整本書被我翻爛了。當時雖然沒有錢買唱片,但我考試成績好的時候,便央求父母親購買書裡提到的唱片作為獎勵,就這樣,我一點一滴逐漸累積了對古典音樂的知識,對學生來說,一本書、一張唱片都得來不易,所以都非常珍惜的反覆聆聽無數次,因而奠定扎實基礎。
大學與當兵時期開始有點收入,是我瘋狂吸收古典音樂知識的歲月。大學時我曾在國家音樂廳與劇院打工負責帶位,幾乎參與每場演出;後來又在販賣古典音樂CD為主的唱片行打工,更是從早聽到晚,每天都不想下班。當兵時進入軍樂隊,同事中不乏古典音樂愛好者,彼此交流討論引發更濃厚興趣,有時在營休假與同事窩在營區,用CD隨身聽加爛爛的小音箱聆聽整天音樂,充分體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快樂。
投資古典音樂益處多
正式投入職場後,我在投資相關行業工作,古典音樂仍是我紓解壓力的良伴。我有時覺得投資行業好比金庸筆下的武林,大家爾虞我詐,只為登上操作績效最佳的武林第一;在刀鋒下淌血過日子的我終日戰戰兢兢,深怕一不注意就被武林淘汰,此時不禁慶幸自己還有聽古典音樂的嗜好,就靠著這帖「心靈雞湯」,精神上的壓力才得以抒解。
身處投資行業,不免要提及常見銷售術語「投資要趁早」。沒錯,投資要趁早,所以要趕快開始投資,投資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古典音樂其實是我所見過的最佳投資標的,如果拿大眾所熟悉的股票投資來比較,古典音樂的好處可多了。大家都知道高風險高報酬的理論,股票絕對是高報酬投資,但相對之高風險卻常被失去理智地忽略,導致許多人一不小心即血本無歸。古典音樂就不同了,你可以利用網路資源或買一點唱片,金錢投資成本少之又少,只要花點時間就可以倘佯於美妙音樂世界裡,頂多怎麼聽都不喜歡,什麼也沒損失,換句話說是低風險高報酬,顛覆我們所熟悉的投資理論。
古典音樂是經典,內容經得起時代考驗,即使經過百年,還是值得聆聽。這就像你投資台股,可以不買一些小型飆股,但千萬別錯過台積電這種經營良好的藍籌股,原因很簡單,因為飆股常常是被炒作上漲的,泡沫一但破滅就完蛋了,買體質良好的股票才能夠穩定累積財富,或許賺錢速度較慢,但毋須承受太大風險。同樣的,有些音樂乍聽之下很爽,但多聽幾次就沒什麼意思了,音樂裡的藍籌股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古典音樂,把時間精力投資在經典音樂上,既有智慧增長,亦有美學體驗,投資報酬是心靈的富足,又豈是金錢所能衡量。
過去有一本投資理財書籍《理財聖經》曾引起廣泛討論,書中一句「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在當時引爆全民買股風潮,當時依循這句口號投資的股民,在台股行情下挫時鐵定慘賠,試問,投資股票風險如此高,又怎麼能隨便買呢?有趣的是,「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反而適用於古典音樂投資,若是你決定要深入欣賞古典音樂了,應該要開始花點錢買唱片,一個月少吃一頓大餐,即可空出一點錢來「隨時買」精神食糧;到了購物網站或實體商店選擇性太多,或還沒想到要買什麼曲目,那就「隨便買」也沒關係,因為都是經典;買來後覺得不好聽、聽不懂,那千萬「不要賣」,一段時日後,當你的見識增長了再拿出來聽,肯定會有不同感受。
走入古典音樂的世界
國語歌曲中,我很喜歡周杰倫的創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他的作品中不時出現的古典音樂:例如《夜曲》中在《藍色風暴》開端的葛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琴傷》改编自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的《船歌》以及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土耳其進行曲》等,此外,《雙截棍》中有著莫札特奏鳴曲風格的過場,《夜曲》似乎存在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1849)《B大調第三號夜曲》的影子、《以父之名》模仿義大利歌劇詠嘆調來開場,太多太多不勝枚舉。我曾經在一篇專訪中讀到,流行音樂編曲大師陳志遠一語道破周杰倫厲害之處,答案是:「他聽古典音樂!」也就是說,古典音樂讓周杰倫的創作不落俗套,我想,就算你不想當什麼創作歌手,多聽古典音樂,也會讓你在欣賞各類型音樂時有更多感受。
事實上,除了周杰倫,古典音樂許多流行歌曲中都曾經出現,在生活中更是無所不在,像學校的鐘聲、垃圾車的旋律、廣告配樂等等不勝枚舉,電視劇或電影也常常喜歡配上古典音樂,因為古典音樂取材便利,曲目浩瀚,想要表達喜怒哀樂都沒問題。幾年前,日、韓相繼出現介紹古典音樂的偶像劇《交響情人夢》與《貝多芬病毒》,尤其改編自漫畫的日本偶像劇《交響情人夢》風靡一時,不但拍攝電影版續集,台灣第四台更於黃金時段播放,這些都是進入古典音樂世界的最佳媒介。
話說回來,許多人覺得古典音樂太難了,搞了半天仍不知所云。記得我大學時期的學妹曾跟我說,她因為有人推銷套裝的古典音樂唱片,拗不過推銷員而嘗試購入,回家聽了半天覺得很難聽,一下大聲一下小聲,搞不清楚在幹啥,還是國語歌曲好聽多了。這樣的感受並不難理解,既然古典音樂是經典,不免要花點心思,才能領會其中奧妙。流行音樂主要由旋律與節奏構成,是純感性的,不須學習即可感受,然而古典音樂加入和聲與音色,就需要下工夫來學習欣賞。換個角度看待,一下大聲一下小聲等音量與旋律的變化,不就是聆賞古典音樂的樂趣所在嗎?因為大小聲不斷變化,讓我們必需認真聆聽,於是更能從聆聽中學習到古典音樂的內涵。
儘管不容易,也毋須退縮不前,其實古典音樂中有許多作品旋律太過美妙,輕易就能讓人愛不釋手。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男主角在監獄裡對囚犯廣播歌劇《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第三幕中伯爵夫人與蘇珊娜的二重唱〈微風輕拂〉,所有囚犯屏息聆聽,無不陶醉於優美旋律中,這就是古典音樂最直接的魅力,就連作姦犯科的犯人們都喜愛,那你還有什麼困難不接受呢!
知名運動品牌Nike喊出的口號「Just do it」,用在古典音樂入門再適合也不過了,其實令人銷魂的旋律存在於許多作品的片段,只要沒事常上古典音樂網站或廣播、一直聽就對了,久了自然有感覺,有一天你會發現:啊!原來這熟悉的音樂是來自某某音樂家的某某作品,那我恭喜你已經踏出第一步。舉我自己的例子,我就是沒事便東聽點西聽點,也搞不清楚什麼是什麼,有時不經意擷取到一段旋律,剛巧有廣播節目介紹,就這樣認識了一部作品的片段,然後很想知道這部作品的全貌,再去找書籍與唱片,慢慢地就建立起一套系統。
除了多聽之外,多看也是重要的一環。閱讀音樂家傳記與相關書籍也是認識古典音樂的途徑之一,但在此網路的時代,經由各式各樣網站來學習才是最快速的方式啊!從基礎入門到論文等級包羅萬象,提供應有盡有的古典音樂資訊,甚至互動式的有聲連動,直接上網隨意點選即可聽到完整作品。優點是愛樂者得以各取所需,想對缺點是資訊氾濫不知從何下手,無論如何,我覺得優點仍大於缺點,網路對古典音樂來說仍具加分效果。
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一個人的經濟》中提到,每個人都應該培養二十種分別能在戶外、室內進行的嗜好,有些能一個人獨樂,有些和朋友一起同樂。這樣的說法太過刻意,而且二十種嗜好實在很難達成,但若試著培養幾個正當興趣絕對有益無害,我要在此推薦你把古典音樂加入培養嗜好的清單,當你哪一天成為古典音樂的「有緣人」,生活肯定更加豐富。
哈拉之後
東拉西扯了一堆東西,其實結論只有幾點而已:
一、古典音樂早已走入所有人的生活,廣告歌曲、偶像劇配樂、商家播放的流行音樂等,許多都來自於古典音樂,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二、古典音樂是最佳投資標的,報酬與風險不成正比,值得你花點金錢與時間在上面。
三、別在不瞭解古典音樂時就排斥他,他可能會成為你一生最重要伴侶。
四、認識古典音樂最簡單省錢的途徑就是網路,若要深入紮根,仍需要書籍、刊物與唱片。
五、不要想太多,開始聽、一直聽就對了!
希望我的經驗與這本書中的文字,能成為你開始接觸古典音樂的契機,無論何時都不晚,趁早投資進場、感受古典音樂的美好吧!
1-1 活到老聽到老 東拉西扯我的古典音樂投資術
緣起
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愛得過火常會做出悖乎常理的舉動,造成令人懊悔的傷害,但有節制的愛情就不一樣,會讓人放心地去愛,即使沒有結果也無所謂。愛上古典音樂就是這樣,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感性不會帶給你壓力,讓你聽得放心,愛得放心。
我很幸運,從小就透過那種一體式的留聲機聽過一些翻版的古典音樂唱片。國一的時候,學校附近有一家獨立書店,我在放學後經過書店時,總喜歡進去隨便翻翻看看才回家,書店裡有一本日本人寫的《名曲與巨匠》(志文出版社)引起我的好奇,內容包...
目錄
【第一章 古典音樂投資綜論】
1-1 活到老聽到老 東拉西扯我的古典音樂投資術
1-2 巴洛克時期 一杯卡布奇諾
1-3 古典時期 宛如唐詩的音樂結構
1-4 浪漫時期 百家爭鳴
1-5 近代與現代 聽不懂也要裝懂
【第二章 邊玩邊聽古典樂】
2-1 從莫內到德布西 牧神的午後
2-2 從電影看拉威爾 今生情未了
2-3 法國近代音樂 從集體創作談起
2-4 音樂家眼中的義大利 托斯卡尼艷陽下
2-5 音樂家眼中的西班牙 馬德里不思議
2-6 俄羅斯五人組 業餘還是專業
2-7 俄羅斯的芭蕾音樂 芭樂還是芭蕾
2-8 捷克音樂三巨匠 布拉格的春天
2-9 美國音樂巡禮 新大陸也有古典樂
【第三章 非理性投資】
3-1 宗教音樂概述 十分鐘認識宗教音樂
3-2 安魂曲概述 從喪禮音樂到心靈慰藉
3-3 古典音樂的魔法世界 魔法音樂
3-4 古典音樂見鬼了 鬼月話鬼樂
3-5 華爾特與伯恩斯坦 徒弟與轉世
【第四章 音週刊特別企劃】
4-1 音樂家的不倫之戀 音週刊狗仔特別報導
4-2 海頓二三事 水深火熱的婚姻生活
4-3 蕭邦戀愛史 陰陽錯置
4-4 當韓德爾遇上閹伶 閹伶大車拚
4-5 李斯特與交響詩 心理體裁的誕生
4-6 古典樂的爵士狂想 藍調入侵
4-7 威爾第萬歲 音樂家立委
4-8 熱愛古典樂的央行總裁 印鈔不忘音樂
【第五章 基金操盤人的私房音樂】
5-1 巴赫管風琴音樂 非洲巴赫
5-2 巴赫咖啡清唱劇 咖啡的魔力
5-3 韓德爾皇家煙火 超級吹鼓吹
5-4 布拉姆斯小夜曲 不像小夜曲的小夜曲
5-5 布拉姆斯弦樂六重奏 人生不就是如此
5-6 史特勞斯圓舞曲 翠提春曉
5-7 普契尼瑪儂.雷斯考 纏綿悱惻的愛情
5-8 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 遲暮嘆息
【第一章 古典音樂投資綜論】
1-1 活到老聽到老 東拉西扯我的古典音樂投資術
1-2 巴洛克時期 一杯卡布奇諾
1-3 古典時期 宛如唐詩的音樂結構
1-4 浪漫時期 百家爭鳴
1-5 近代與現代 聽不懂也要裝懂
【第二章 邊玩邊聽古典樂】
2-1 從莫內到德布西 牧神的午後
2-2 從電影看拉威爾 今生情未了
2-3 法國近代音樂 從集體創作談起
2-4 音樂家眼中的義大利 托斯卡尼艷陽下
2-5 音樂家眼中的西班牙 馬德里不思議
2-6 俄羅斯五人組 業餘還是專業
2-7 俄羅斯的芭蕾音樂 芭樂還是芭蕾
2-8 捷克音樂三巨匠...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