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分手了卻遲遲走不出戀情陰影?
為什麼畢業了總做考試不及格的夢?
每天都在車站等待心儀對象!我是跟蹤狂嗎?
考試、工作、戀愛,為什麼努力沒有用?
戴上社會學的眼鏡,幫你解決人生的疑難雜症!
\日本社會學家岩本茂樹《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第二彈!/追求喜歡的女生,如果對方沒有明確說「NO」,我可以繼續努力嗎?男子氣概是誰定義的?家庭環境會影響你的說話方式嗎?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另一半、野獸總有一天會變成王子,卻發現對方和你想的不一樣?為什麼人類需要社交生活?活在社會網絡中,我們和周遭的人建立起關係連結,每天都運用手邊擁有的知識,和眼前的人生問題搏鬥。而社會學正是我們分別從自身和社會制度、結合微觀與宏觀兩種視角,用來解讀人類社會、人與群體的學問與工具。
日本社會學家岩本茂樹以日常生活遭遇的各種狀況,引導讀者一起思索建構世界的規則,跳脫習以為常的生活視野,以宏觀的角度重新看待身旁的人我關係及社會約定俗成的規範。為什麼我們選擇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人生裡遇見的挫折,有沒有可能並非我們不夠努力,而是社會體制造成的問題?那些讓我們成為現在自己的人生經歷,背後受到多少社會文化的影響?透過社會學式的思考,才發現原來生活裡的大小事件能有截然不同的詮釋!
延續上一本備受好評的作品《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岩本先生再次以平易近人的《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帶領讀者進行趣味的社會學思考。除了生活經驗,他也在書中援引大眾熟知的經典文學、電影,從中探討人類行為與文化的連結,展現了研究社會學的人是以何種方式思考,藉此與讀者一同品味社會學這門知識的迷人之處。閱讀本書,探索知識所帶來的收穫,將促成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關係與生活。
各界推薦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文蘭│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人社院學士班/運動科學系合聘副教授
周妤︱補教名師
孫中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張慧慈(小花媽)︱《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作者
陳嘉行(焦糖)│知性藝人
——一致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序)
當我翻開本書第一頁後,就忍不住讀到廢寢忘食,因為太有趣了,以自身豐富經驗來深入淺出解釋社會學概念,大概是資深教授的強項。我和岩本教授的共同理念是:一個無法解釋社會現象的概念,只是個無力、蒼白的名詞而已。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生命經驗是學術研究的泉源,也是社會學動動腦的起點。本書體現了「向生活探問」的範例,從日常題材出發,包括:成長經驗、情感追求、考試升學、電影、繪畫、媒體、小說、電視劇等,佐以許多學術經典和關鍵概念,展現出社會學想像力的深刻分析。讀者可以從閱讀過程中,鍛鍊反思自身處境的洞察力,培養與社會對話的連結力。
──林文蘭│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人社院學士班/運動科學系合聘副教授
岩本茂樹以淺顯易懂的社會學工具解釋過往的人生經驗,進而引導讀者思考自己是否也在不自覺中,被社會的刻板印象影響了判斷。想要了解社會學豐富且實用知識的朋友,不一定非要像我一樣自虐地去讀研究所,透過閱讀《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同樣可以了解社會學。如果此刻有人覺得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有無法解答的問題,甚至更嚴重的是連自己有什麼問題能改進都不曉得,不如試著打開這本書,讓社會學引導你解放受拘束的靈魂。
──陳嘉行(焦糖)│知性藝人
作者簡介:
岩本茂樹
神戶學院大學現代社會學系教授。一九五二年生於兵庫縣,關西學院大學畢業,關西學院大學社會科博士。三十年間從事各種教育工作,並彙整自己的教書經驗,寫成《教育をぶっとばせ―反学校文化の輩たち》(文春新書),引起廣泛討論。另著有《先生のホンネ》(光文社新書)、《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時報出版)等多部作品。
譯者簡介:
簡捷
師大翻譯所畢業,以故事為精神食糧的自由譯者,因熱愛寫作而踏上譯途。譯有《往復書簡初戀與不倫》、《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2》等十餘冊英日文小說與實用書籍。
CCChien.trans@gmail.com
章節試閱
第二章我的紀念物――這算是跟蹤狂嗎?
逝去的日子――我的紀念物
有時候聽見特定的地名、建築物名或曲名,令人懷念的回憶就會一下子甦醒過來。各位讀者心中是否也有這種「紀念物」呢?
對我來說,這喚醒青春酸甜回憶的紀念物,就是近鐵奈良車站前的「行基菩薩像」。
高中三年級那年,第二學期剛揭開序幕的時候,早上搭電車上學途中,我開始注意到固定在某站上車的一位女學生。到了十一月楓紅漸濃的季節,我對她的好感益發強烈,演變成無法抑遏的愛慕之情。
從制服可以看出她是N女子大學附中的學生,國中二年級,和我同班同學的妹妹同年。
到了二十幾歲以後,區區四歲的年齡差距根本無關緊要;不過對於當時才十七歲的我而言,喜歡上十三歲的女生可是非比尋常。朋友們也大感意外,紛紛告訴我:
「勸你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吧,岩本!那個女生才念國中而已!」
即使被他們封為蘿莉控也不奇怪,但是我始終無法澆熄心中那把愛火,終於決定向她告白。
我們的學校都在奈良市,所以兩人都是搭乘近畿鐵道的橿原線,在大和西大寺站下車,再轉搭前往奈良站的列車。一踏上西大寺的月台,我便走近那個女生說:
「早安,我喜歡你。」
突然開門見山丟出直球,很傻吧!這樣怎麼可能順利發展嘛。不過當年的我有點狡猾,費盡了心機,就是不讓她立刻說「不」。
「我這麼說,也許馬上就能得到你的答覆,但是我希望你先別告訴我答案。要不要交往得先了解對方才能決定,知道對方喜歡什麼顏色、喜歡吹什麼樣的風、喜歡哪些事物之後,到時候再請你把答案告訴我。」
我藉著這種狡猾的話術封鎖了她否定的答案,延緩遭到拒絕的時間,迫使她「先跟我來往看看」。現在回溯當時的記憶、寫成文字之後,忍不住覺得那時的自己真是令人作嘔的討厭鬼。沒想到她卻抬起頭對我露出笑容,我見狀立刻乘勝追擊。
我:「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跟我見個面,就約今天放學後如何?我想跟你聊聊天。」
她:「今天要準備文化祭,放學會忙到比較晚。」
我:「那就約五點,在行基菩薩像前面好不好?」
她:「這時間應該沒問題。」
事態發展真可謂急轉直下,我那幾個在遠處圍觀的朋友也嚇了一跳,壓根沒想到我竟然跟那個女孩子愉快地聊了起來。到了奈良站,由於我們的學校在相反方向,於是確認了見面的時間、地點便彼此道別。
我高興得簡直要飛上天了,那天正好有模擬考,我在考卷上振筆疾書,文思泉湧,不過一切只是因為興奮之情使然,後來收到的模考成績慘不忍睹。約定的時間逐漸迫近,朋友叫住我:「時間還早呢!」我將他們的聲音拋在腦後,依約來到近鐵奈良站前的行基菩薩像前面,這時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二十分鐘。
但是,到了約好的時間,她卻沒有現身。
五分鐘過去了。我在腦海中想像她從東大寺的方向朝這邊跑過來的身影,她會一邊使勁朝我揮手,一邊急匆匆地跑下斜坡道,然後這麼問我:
「對不起,是不是讓你等了很久?」
我會對她搖搖頭說,「沒有,我才剛到。」……之類的……。
但是過了十分鐘、二十分鐘,她依然沒有出現。過了三十分鐘,夕陽已經西沉,周遭也暗了下來。這時,我心裡的想法是:「是不是搞錯時間了?」也許是我記錯了時間,也可能是她弄錯了,總之只要改變我們約定的時間,「她放我鴿子」這件事,也就是「這場約會的破滅」就不算數,於是我重新抱著期待的心情等她赴約。
好了,約定的六點到了,但她還是沒有來。我腦中再度浮現她邊揮手邊跑下奈良坂的畫面,想像我們之間同樣的對話。
經過十分鐘、二十分鐘,過了三十分鐘,還是不見她的蹤影。這時我想:等一下,我一直認定行基菩薩像是在近鐵奈良站東側才有,該不會西側也有一尊行基菩薩像吧?
我急忙跑到西側確認,不過當然沒看見行基菩薩像,只好一面走回東側,一面納悶:「為什麼會這樣?」最後,我一直等到七點半才罷休。
一般來說,我的戀情應該就此畫下句點了吧?但我卻不這麼想。
她一定是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或是因為感冒之類的原因提早離校了。
回想起她答應時臉上浮現的那個笑容,我認為她不可能不赴約。
隔天早上她一定會朝我跑過來,一五一十告訴我失約的原因。我一面這麼想,一面搭上平時往學校的電車。但是,今天卻不見她搭上這班列車。
平常應該在這時候就會放棄了吧。但是我卻這麼想:
她是不是染上了重感冒?不對,她會不會是因為那天失約心裡內疚,不好意思跟我見面,所以才刻意改搭其他班次的電車上學?這時我腦中浮現的行動計畫是,搭乘首班電車,到她平時上車的那一站等她現身。
我坐在長椅上痴痴地等,但是等到平時搭乘的電車進站時,仍然不見她的身影。假如沒搭上這班電車就要遲到了,於是我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上了車。
電車緩緩開動的時候,我從車窗看見她與朋友一起從票口走進車站。
一切都結束了。沒錯,這樣總該畫下句點了吧?但是、但是,我卻無法就此揮別這段戀情,因為我還不知道她真正的心意。
這時候我想,假如無法見面,能和她直接交談的方式就只剩下電話了。我透過同學的妹妹打聽到她家的電話號碼,撥了通電話過去。接電話的是她爸爸,轉接之後話筒才交到她手中。
我:「你好,我是那時候在西大寺跟你搭話的岩本。」
她:「啊……你好。」
我:「能不能跟你見個面?」
她:「對不起……」
我:「沒辦法,是嗎?」
她:「……嗯。」
我:「我知道了。那就再見了……請你保重。」
就這樣,我的行基菩薩像之戀就此結束。
各位讀者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心裡肯定忍不住覺得:「咦!你還要去找她嗎!」「這樣不好吧!」「好恐怖!!」不,不只是恐怖而已,有些讀者甚至會覺得:「這已經是跟蹤狂了吧?」
回想起來,我也認為這是非常自我中心、死纏爛打的行為。各位聽來也許像是強辯,不過當時我是這麼想的:
她已經答應跟我見面,卻沒有告訴我「為什麼無法赴約」,或者該說「為什麼選擇不赴約」。正因如此,我對她熱烈的愛慕之情才一直無法冷卻下來。
促使我採取行動的背景
以上就是我丟臉的追求經驗。不過歸根究柢,這些行為是我一個人獨自催生出來的嗎?我與周遭的人群、社會建立關係,在這些關係當中思考,最後才產生行動,這麼想是不是比較自然呢?因此,我想追溯一下當時足以鼓勵我採取上述行動的情境。高中課程當中,我特別喜歡「世界史」,不過與其說喜歡這門學問,倒不如說是因為負責教授這門課的秋山老師很有個人魅力。
講起路易十六與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試圖跨越國境的「瓦雷納出逃事件」,秋山老師簡直像是親眼見證事件經過一樣,講課方式充滿臨場感,每一幕歷歷如在眼前。不,還不僅如此,老師在課本以外的閒談,更是牢牢抓住我的心。
假如搭電車的時候邂逅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你會怎麼做?
就這樣跟她擦肩而過嗎?
有機會不好好把握,那才是真的愚不可及。
老師先向我們提問,勾起我們的好奇心,才開始提出自己的說法。
「假設你在某輛電車上遇見她,那個時間的班次、在哪一站上下車、週幾搭車等等,其中某些情報對她來說一定是有意義的。所以,看你是要持續搭同一個時間的電車,或是到她上下車的車站等待,找出她在週幾搭車的規律等等,想辦法製造再次見面的機會。如此一來,你和她的邂逅就超越了『偶然』。不論什麼樣的機會,都要好好把握……」
我屏氣凝神、睜大眼睛,全神貫注聽著老師這番話。
當時還有一部電影《畢業生》(The Graduate,一九六八年於日本上映)令我深受感動。主角班傑明(達斯汀‧霍夫曼飾)以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回鄉,卻找不到將來的目標,過著缺乏動力的生活。這時,父親朋友的妻子誘惑了年輕的班傑明,電影上演到這一幕,背景響起賽門與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優美的歌曲「羅賓遜夫人」(Mrs. Robinson)。
然而,羅賓遜家的女兒伊蓮(凱瑟琳‧蘿絲飾)此時也回到故鄉,班傑明被迫與夫人的女兒交往。一開始班傑明只是不情願地赴約,後來卻深受伊蓮吸引,兩人墜入情網。
但是好景不常,班傑明怎麼可能與羅賓遜夫人有染,又和她女兒修成正果?伊蓮得知母親與班傑明的關係,便離開班傑明身邊,回到大學去了。
班傑明無法放棄心中對她的愛戀,開始積極行動。
他在伊蓮就讀的大學出沒,更搬到她的公寓附近,一心想向伊蓮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在班傑明認為她終於敞開心扉的時候,伊蓮卻突然失去了蹤影。
原來伊蓮已經準備與父母相中的醫師結婚。班傑明無論如何都要將伊蓮找回來,他甚至假扮為牧師,找出她們舉行婚禮的教堂,最後成功確定了地點,開著紅色的愛快羅密歐Spider跑車趕赴婚禮。
半途中汽油沒了,車子再也發不動,曾經當過田徑選手的班傑明拋下跑車,開始拔腿狂奔。當他終於抵達教堂,正好透過二樓窗玻璃看見新郎新娘準備接吻的光景。班傑明拍著窗戶嘶聲吶喊:
「伊蓮!伊蓮!」
伊蓮聽見他的聲音,拋下新郎奔向班傑明。伊蓮一身白紗,班傑明牽著她的手搭上巴士,背景映著後頭追來的人群,兩人相視而笑,電影的最後一幕深深撼動了我的心。
此處想邀請各位思考的是,雖然最後班傑明與伊蓮心意相通,但是假如只看他纏著伊蓮來到大學、到她住的公寓附近、從教堂把她帶走的行為,《畢業生》這部電影是否也能解讀為「跟蹤狂行為」?
但是在當年,看見「積極追求女生」、或是更誇張的行徑,只會說這種人「死纏爛打」,卻沒有人會說這種人是「跟蹤狂」。更甚者,社會上對於秋山老師的說法、或是電影裡那種執拗的追求方式,反而瀰漫著一股讚賞的風氣,這一點也足以驅使我採取行動。
盧森堡公園
許多讀者應該都看過二○一二年上映的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原為維克多‧雨果於一八六二年發表的小說作品,課本當中也收錄了主角尚萬強遇見米里艾主教,從此洗心革面的故事。
尚萬強在米里艾主教的屋子裡受到盛情款待,卻為了生計偷走銀製餐具逃跑,遭警方逮捕歸案。警察將尚萬強押到米里艾主教面前,主教卻告訴警察「那是我送給他的」,還將造價高昂的銀燭台也交到尚萬強手中,問他:「你是不是忘了把這個也帶走?」也許是因為這個打動人心的場面,才會採用這部作品當作道德教育的教材。
不過讀了《悲慘世界》,吸引我的卻是馬留思在盧森堡公園採取的行動。
將屆十五歲的美麗少女珂賽特,吸引了二十一歲的馬留思注意,為了多看她一眼,他裝出沉迷讀書的樣子,盡可能接近坐在長椅上的尚萬強和珂賽特,在近處停下腳步偷看、來回徘徊。
各位不覺得馬留思的動作很有趣嗎?而且邊讀書邊走路的動作,也令人感受到時代差異。假如換作現代,應該是假裝在滑手機吧。
過了十五個月,這想法才首次浮上他心頭:每天和女兒一起來到公園,坐在長椅上的那位紳士,一定已經注意到自己的行動了,說不定覺得他形跡可疑,老是這樣跟著他們。
《悲慘世界》
馬留思雖然也明白自己的行為啟人疑竇,但是:
「到了那時候,已經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他了。」
(前揭書)
一天傍晚,尚萬強和珂賽特離開之後,長椅上掉了一條手帕,上頭繡著姓名縮寫「U‧F」。馬留思確信這是年輕女孩的手帕,那縮寫想必是她可人的名字了,他忍不住親吻那手帕,將它的香氣深深吸滿胸膛。
白天,馬留思貼身把那條手帕帶在胸口;到了晚上,便吻著那手帕沉入夢鄉。他如此高喊:
我在這手帕裡感受到她所有的心思!
(前揭書)
可惜,那條手帕其實是尚萬強不小心從口袋裡掉出來的。尚萬強化名為烏爾邦‧法白爾,手帕上繡的「U‧F」是化名的縮寫。所以馬留思每天享受的其實是尚萬強的香氣,他卻對此毫不知情。
馬留思對珂賽特的愛慕日益強烈,尚萬強獨自來到公園的時候,他一心想確認珂賽特的住處,於是跟蹤尚萬強走出公園。
自此以後,馬留思的幸福除了在盧森堡公園眺望她的美貌之外,又加上了跟著她回到家的幸福。
(前揭書)
各位覺得如何?
看了我戀愛失敗的故事、電影《畢業生》之後,心想「這是跟蹤狂吧?」的讀者,看了馬留思的行為又怎麼想呢?假如馬留思的行為也一樣有「跟蹤狂疑慮」,《悲慘世界》就是最早描寫跟蹤狂行為的十九世紀文學了吧。當然,到了一九七一年仍然沒有人以「跟蹤狂」稱呼這種行為,而《悲慘世界》的故事發生於一八一五至一八三三年,因此當時自然也不會有人指控馬留思是跟蹤狂了。
第二章我的紀念物――這算是跟蹤狂嗎?
逝去的日子――我的紀念物
有時候聽見特定的地名、建築物名或曲名,令人懷念的回憶就會一下子甦醒過來。各位讀者心中是否也有這種「紀念物」呢?
對我來說,這喚醒青春酸甜回憶的紀念物,就是近鐵奈良車站前的「行基菩薩像」。
高中三年級那年,第二學期剛揭開序幕的時候,早上搭電車上學途中,我開始注意到固定在某站上車的一位女學生。到了十一月楓紅漸濃的季節,我對她的好感益發強烈,演變成無法抑遏的愛慕之情。
從制服可以看出她是N女子大學附中的學生,國中二年級,和我同班同學的妹妹同...
作者序
台灣版序
各位台灣讀者好。
說來還真不好意思,其實我升學應考的過程中充滿了失敗經驗。
升高中時,我沒有考上心目中第一志願的學校,接下來考大學的時候也是全部不合格,歷經一年間的重考生活,才終於考上大學。還不只這樣,找工作時我也是晚了別人一年,才達成當上老師的目標。
我在人生的重要關頭總是走得跌跌撞撞,一路上的經歷自然也談不上帥氣瀟灑。
像我這麼駑鈍的人竟然在大學裡教社會學,各位聽了是不是也覺得有點疑慮呢?再告訴各位一件事:念大學的時候,我對社會學這種東西一點興趣也沒有,完全只是在享受大學生活而已。聽了這句話,在書店難得拿起本書的讀者都要闔上扉頁、把書放回架上了。
不過,請各位先別急著闔上這本書,先聽我說完也不遲嘛。
正是因為上述經歷,我沒有走在社會制度的主流道路上,所以才更能夠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周遭人群與社會現象。換言之,我沒有和同學理所當然地一起升學、就職,登上社會安排好的階梯,但是正因如此,我也才能看見同學看不見的世界,從自己的所在位置分析社會上的各種現象。
雖說如此,我也是一直到當上國中老師之後,才受到過去的經驗啟發,下定決心再次回到大學、走進社會學的世界。
一九七○年代後半,國中教育現場充斥著校園暴力。學生手持金屬球棒與老師對峙,當時我身為教育界的一員,深深感受到教師的苦惱與空虛。
老師一味搬出那套「正統」的教誨,只會將反抗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越推越遠,所謂的教育,究竟是什麼呢……?這時,我想起高中升學考試失利的時候,那種遭到社會排斥的感覺,也曾經讓我採取反抗態度。我想這些選擇反抗的學生,一定也有他們自己觀看學校、社會的角度,假如不了解背後的原因,便無法與他們溝通。
換言之,從主流、正統教育的角度看來,不受教、反抗校方的學生無疑是異類。然而反過來說,從這些「異類」偏離主流的角度看來,正統的教育制度當中則存在著排除他們的機制。
既然如此,「正統」教育認為什麼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什麼樣的學生又是應該排除於正統之外的學生?只要思考什麼樣的年輕人會被學校與社會貶為「壞學生」,就能釐清現代教育、現代社會的樣貌。
以社會學的眼光來看,反抗校方的學生與反抗現象無疑都是寶貴的契機,刺激我們思考「何謂教育」,進一步探討這個社會究竟是什麼模樣。
我們換個話題。日本有個通稱「NHK晨間劇」的熱門電視節目,是早上八點開始在NHK電視台播放的連續劇。二○一八年秋季播出的晨間劇《萬福》(まんぷく)當中,主角立花萬平的人物原型是安藤百福先生,他開發出了「倒熱水三分鐘即可食用」的泡麵。即使沒聽說過泡麵之祖「雞汁拉麵」(CHICKEN RAMEN),至少也聽過日清杯麵的「CUP NOODLE」吧。
這齣晨間劇描寫日清食品創業者百福先生的奮鬥過程,看他如何以源於中國的拉麵為基礎,開發出世界各地大受歡迎的杯麵。《萬福》於今年三月底播出完結篇,備受觀眾好評。對許多觀眾來說,最具魅力的是百福與太太合力克服難關的模樣,不過看見在世界各地掀起飲食革命、令人引以為傲的杯麵是如何誕生,我也深受感動。日本人一向最擅長以原創的東西為基礎,再投注技術力加以創新,看這部戲的時候,我一直認為是日本人把這種企劃能力也發揮在食品產業上了。
不過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原來安藤百福出生於一九一○年日治時期的台灣,是台南人,原本的名字是吳百福。將杯麵從日本推廣到全球,掀起飲食革命的百福先生其實是台灣出身,經過這件事,我除了認識到日本與台灣的淵源之外,也注意到自己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竟然理所當然地以為杯麵是日本的發明。
各位是不是也常常以先入為主的觀念,觀看自己周遭的世界呢?
對於來到日本大阪的觀光客來說,道頓堀一帶以巨大螃蟹揮舞鉗子的「蟹道樂」看板,以及高舉雙手奔跑的「固力果」招牌聞名,是大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中文、韓文的說話聲在這裡隨處可聞,足以令人一時搞不清自己身在哪個國家。在這裡搭電車的時候,聽見有人大嗓門說著中文我總會嚇一跳,因為日本人在車廂內不會那麼大聲說話,我一直以為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風格。
一直到前年,我初次造訪台灣,才發現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錯得多離譜。我在桃園機場下了飛機,搭乘機場捷運前往台北,車廂內竟然一片寂靜。台灣人也和日本人一樣,不會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我這才知道,原來我在理解中國大陸的生活習慣時,也把台灣人視為同一個群體了。
還不只這樣。我愛吃中華料理,進到日本的中華料理店,即使飯前已經點了啤酒乾杯,我也會理所當然地加點紹興酒,這是因為我先入為主地認為這種酒一定適合搭配中華料理。來到台灣,我驚訝地發現根本沒有台灣人在餐廳裡喝紹興酒。
說到酒,在酒鋪還聽說了另一件更令我驚訝的事,那就是台灣釀造的噶瑪蘭威士忌。
前文提過日本的晨間劇,二○一四年秋季播出的晨間劇是《阿政與愛莉》(マッサン),以日果威士忌(NIKKA WHISKY)創業者竹鶴政孝的故事為原型,演出竹鶴先生受到蘇格蘭當地威士忌的魅力吸引,因此挑戰釀造日本第一支威士忌的過程。
由於北海道余市的氣候風土與蘇格蘭相近,竹鶴先生選擇在這片土地上釀造日本威士忌,我也因此以為只有低溫的環境可以釀造出威士忌。但是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十分溫暖。
在台灣釀造的噶瑪蘭威士忌,正可說是顛覆了「提到威士忌最先想到蘇格蘭」的常識。老闆告訴我,噶瑪蘭威士忌不僅在二○一○年於蘇格蘭舉辦的評鑑大會獲得優勝,往後更是奪下無數全球性的獎項。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以自身概略的知識、先入為主的觀念理解外在事物,藉此預測事態發展,度過每一天的生活。所謂的社會學,就是動搖我們心目中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理所當然」的行為,帶來嶄新發現的一門學問。換言之,不畏批判地說,社會學這門學問就像我造訪台灣的體驗一樣,透過接觸海外文化,反而能帶來更了解自己本國文化的喜悅,以及推翻既定觀念的狂喜。
我希望將社會學這種豐富人生的趣味與各位分享,因此以我自己丟臉的小故事,以及描寫日常生活細節的文學、電影等媒體文化為素材,寫成了這本書。各位若能藉著本書磨練自己的思考力,那就是我最大的榮幸了。
最後,容我向這次中譯本出版的相關人員致上謝意。
誠摯感謝時報推出前作《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之後,這次願意繼續出版《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身為作者,我備感光榮。感謝陳怡慈主編,繼前作之後不吝付出龐大心力,為本書與各位台灣讀者、甚至是繁體中文圈的讀者搭起一座心之橋梁,在此向陳主編致上由衷的謝意。陳主編溫暖的隻字片語不僅予人勇氣,也帶來了絕妙的靈感。
此外,感謝前作繁體中文版的譯者李尚霖先生,不僅帶我參觀台北、安排與台灣學者交流,更安排了與台灣學生談話的機會,真的非常感謝。
篇幅有限,難以一一列出每位朋友的名字致謝,謹在此感謝所有台灣朋友的溫情。
四月一日
岩本茂樹
台灣版序
各位台灣讀者好。
說來還真不好意思,其實我升學應考的過程中充滿了失敗經驗。
升高中時,我沒有考上心目中第一志願的學校,接下來考大學的時候也是全部不合格,歷經一年間的重考生活,才終於考上大學。還不只這樣,找工作時我也是晚了別人一年,才達成當上老師的目標。
我在人生的重要關頭總是走得跌跌撞撞,一路上的經歷自然也談不上帥氣瀟灑。
像我這麼駑鈍的人竟然在大學裡教社會學,各位聽了是不是也覺得有點疑慮呢?再告訴各位一件事:念大學的時候,我對社會學這種東西一點興趣也沒有,完全只是在享受大學生活而...
目錄
序言
台灣版序
導讀 提升人生戰力的社會學/王宏仁
第一章│社會學近在你身邊――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
夏日往事
「理論」=「劇場」
第二章│我的紀念物――這算是跟蹤狂嗎?
逝去的日子――我的紀念物
促使我採取行動的背景
盧森堡公園
揮別跟蹤狂的詛咒
第三章│剪不斷的情――三個世界
剪不斷的情
《美女與野獸》潛藏的詛咒
愛得太多的男人
何謂戀愛
追求獨立自主的戀愛關係
第四章│想法創造現實――育兒戰略
語彙量因家庭而異?
電影《窈窕淑女》
畢馬龍效應
《教室中的畢馬龍》
第五章│考試惡夢――何謂文化資本
階級爬升的挫折追求地位的陷阱
校車上的對話
學校教育潛藏的暴力
主動構築反學校文化
反學校文化的快感
借鑑《龍櫻》
第六章│男子氣概的變遷
嚮往的男性形象
真理是普遍的?
塑造出來的「男子氣概」
第七章│文化塑造的性別差異
受難――遭遇色狼
文化上的性別差異
篩選與排除機制
性別面具
追求多樣性
第八章│由幻影塑造的現實
與電影《影之車》的邂逅
潛意識創造出現實
行為的正當化――動機語彙
從「動機語彙」當中窺見社會
第九章│記憶的塑造――兄弟之愛與印象的「搖擺」
電影《吊橋上的祕密》
何謂家庭(手足)?
手足關係的結合與斷裂
拍攝照片的意涵
第十章│影像與文學的啟蒙批判――從《輕蔑》談起
何謂《輕蔑》
漢娜‧鄂蘭的指摘
文學與影像的向心力
第十一章│從《海上鋼琴師》到媒體理論
電影《海上鋼琴師》
邂逅的地點
何謂真正的音樂?
這是我的曲子――消逝的靈光
新的靈光誕生
音樂捎來新時代的消息
八十八琴鍵的意義迷亂理論
媒體即訊息,媒體即按摩
結語
參考資料
序言
台灣版序
導讀 提升人生戰力的社會學/王宏仁
第一章│社會學近在你身邊――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
夏日往事
「理論」=「劇場」
第二章│我的紀念物――這算是跟蹤狂嗎?
逝去的日子――我的紀念物
促使我採取行動的背景
盧森堡公園
揮別跟蹤狂的詛咒
第三章│剪不斷的情――三個世界
剪不斷的情
《美女與野獸》潛藏的詛咒
愛得太多的男人
何謂戀愛
追求獨立自主的戀愛關係
第四章│想法創造現實――育兒戰略
語彙量因家庭而異?
電影《窈窕淑女》
畢馬龍效應
《教室中的畢馬龍》
第五章│考試惡夢――何謂文...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