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天才!
有人說他來自未來,
有人說他創造了人類的21世紀……
科學界說他與達文西是史上兩大怪才,
他是交流電之父,打敗愛迪生的男人。 「亞馬遜」CEO貝佐斯奉他的自傳為必讀經典,
《生活大爆炸》影集Sheldon等主角尊他為偶像,
「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更以他命名電動車廠,
Google共同創始人拉瑞‧佩吉眾多創新皆源於他。
——尼古拉.特斯拉何以如此傳奇?
——他的發明與腦袋究竟有多厲害?
橫跨三世紀,影響人類文明的傳奇
――尼古拉.特斯拉
無線傳輸、電動自駕車、潔淨能源、智慧行動裝置、AI……
生活中許多理所當然的日常風景,
與不時出現的新科技,
皆可在特斯拉及其思想中追溯到起點。
這位有著近千項發明專利與超越時代概念的天才,
或因政治、或因商業,漸為世人所忘。
而當人們理解到特斯拉的想法與發明,
仍深層地形塑人類的現在與未來,
時代終於緩緩地追上了他的思想,
於是,特斯拉再度回到了世人注視的舞台。
本書以特斯拉的一生及其不朽的遺產做為鏡頭,
一窺其人兼具「破壞者」與「創新者」身分的創見;
並將他的創意過程闡明澈晰,
提出如何在自身發掘相同創意根源的建議。
這是你認識尼古拉.特斯拉的最佳讀本。
〔各章內容簡介可以參見目錄的引文〕
------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
奧地利帝國出身,塞爾維亞裔,後入籍美國,能說八種語言,
擁有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發明家等諸多身分,
設計了現代普世運用的交流電系統,
亦公認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
專利近千項,發明更遠在此數目之上。
過世時因專利與發明涉及大型商業集團利益與國家軍事安全等理由,
而被「刻意」由流通資訊中抹去;
加上晚年個性變得古怪孤僻,漸為世人所遺忘。
近年因許多科技新應用皆溯源至特斯拉的概念與發明,或受其啟發,
於是這位不世出的發明天才在離世七十年之後,
像耀眼的搖滾巨星一般,回到世人關注的舞台。
衡量磁通量密度的國際單位以特斯拉命名,符號T;
特斯拉汽車公司多項想法受他啟發,故以其名為號;
Google共同創始人拉瑞‧佩吉旗下多種創新概念皆源於他;
尼加拉瀑布樹立了他的銅像,紀念他對電力與相關延創的實質貢獻;
矽谷的紀念塑像兼具Wi-Fi站台功能,說明了現代科技終於能夠實踐他的想法
——世上紀念特斯拉的物事不勝計數。
2005年,他獲選為百大「最偉大的美國人」。
而他帶有神祕感的形象不時出現在
書籍、影視、音樂、戲劇、漫畫及電玩等大眾文化中,
更是許多藝文、娛樂創作中「瘋狂科學家」的參考原型。
改變世界的發明讓特斯拉在他的時代成為知名人物,
但他某些超越時代而未能實踐的想法,
則為現代文明留下了指引。
他是理解當代科技不能錯過的拼圖,
也是你不能不認識的傳奇。
------
■
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Nikola Tesla AR」APP,
掃視書冊中頁的彩色圖片,
將啟動行動裝置產生運用擴充實境(AR)技術的3-D互動內容,
提供關於特斯拉與其技術的即時教學影片。
示範請見:https://www.yetzerstudio.com/lightningstrikes/cpzq
本書特色
1.繁體中文第一本完整解析天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書。
2.不僅帶領大家進入特斯拉概念的源頭,也不只著眼於他是如何達成發明,更解析他的思考方法,啟發讀者如何在自己身上發掘出相同的創意根源。
3.尼古拉.特斯拉是科學人的英雄、科學阿宅心中的傳奇。
4.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Nikola Tesla AR」專屬APP,掃描書中彩圖,將啟動行動裝置產生運用擴充實境(AR)技術的3-D互動內容,提供關於特斯拉與其技術的即時教學影片。
作者簡介:
約翰.瓦希克(John F. Wasik)
記者、作家、詩人、音樂家,至今出版了17部著作。
他經常為《紐約時報》、《富比世》、《CBS Moneywatch》以及五大洲的報紙等供稿,專欄寫作上千篇,文章在全球許多報章雜誌上刊登,曾贏得了十多項新聞獎,其中包括多個出版大獎,此外他也常獲邀至全球各地演講。
瓦希克研究特斯拉長達十餘年,翻閱過數千頁特斯拉的信件與檔案,其中不少都是在特斯拉過世後神祕消失的。為了寫這本書,他諮詢了全球各地的特斯拉研究專家,並參考了愛迪生公司、摩根集團、西屋公司與聯邦調查局檔案等機構收集的相關資料。
目前與妻子及兩個女兒居住在伊利諾州的葛雷斯雷克(Grayslake)。
www.johnwasik.net
譯者簡介:
林東翰
曾任出版社編輯、科普雜誌譯者,譯有《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線》、《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以上為合譯),以及《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落腳矽谷: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漫步自由市場》、《The Beatles: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等書。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我所讀過關於特斯拉的許多許多書之中,這是最精確且最能如實展現「特斯拉傳奇」的一本。
―― 理查.馬提亞斯(Richard W. Mathias),
「特斯拉線圈巡迴展」(Tesla Coil Museum Exhibit Program)創辦人暨總裁
媒體推薦:我所讀過關於特斯拉的許多許多書之中,這是最精確且最能如實展現「特斯拉傳奇」的一本。
―― 理查.馬提亞斯(Richard W. Mathias),
「特斯拉線圈巡迴展」(Tesla Coil Museum Exhibit Program)創辦人暨總裁
推薦序
導言 說到特斯拉,為什麼我們仍舊興奮莫名?
我會開始研究特斯拉,是因為十幾年前的一封信與一個多重謎團。2005年,我為了寫一本書而在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卡德希(Cudahy)圖書館檔案室進行研究,當時研究即將完成。在查閱了數千頁文件之後,我意外地查到一則特斯拉在1935年寫的信函,他向一名失利的公用事業巨頭請求金援。這一則信函就像「天外來的救星」(deus ex machina)一樣,使我心頭一震。我十分確定,這份文件至少有八十年未見天日。我還沒在任何地方看過引用此信函的文章,而且它的來源也沒有人知道。不過有件事事很明確的:它是我在自己的小小領域裡所發現的類似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的東西──一個用來理解面紗尚未被揭開的全新世界的提示。
我離開寒冷的密西根湖畔新哥德⁄裝飾藝術式的圖書館時,心情很愉快。這裡距離1893年記念哥倫布的世界博覽會,特斯拉在西屋展覽廳展示他的交流電系統達成巨大成就的水岸,只有幾英哩之遙。那時我正在研究一本書,書裡扼要地描寫了電力公用事業巨擘塞繆爾‧英薩爾,如何運用特斯拉的交流電技術協助建立了現代電力網。英薩爾是1880年代中在愛迪生的紐約辦公室遇到特斯拉的,當時愛迪生正打算在下曼哈頓珍珠街(Pearl Street)興建自己的第一座中央發電廠。那時候,英薩爾剛開始擔任愛迪生的私人秘書,後來變成負責管理愛迪生奇異電氣公司的前身公司。J.P.摩根集團曾在1890年代一度合併並接管愛迪生經營不善的生產事業。英薩爾搬到了芝加哥,他在這裡開始了他那橫跨三分之一國土的公用事業帝國。他的事業時至今日仍然以艾索倫企業(Exelon)旗下的公司存在著。
特斯拉寫那封信給英薩爾的時候(1935年3月18日),這兩個男人的事業正像是在歷史退潮中載伏載沉的殘骸。英薩爾被經濟大蕭條拖垮,他所有公司的控制權全沒了,是當時美國史上最大宗的企業破產案之一。英薩爾已經體驗過一次史詩般的慘敗,相當於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案的規模。他在土耳其被捕、引渡回國,被控告詐欺罪三次。最後他被判無罪。英薩爾沒有偷過別人一分一毫錢,失去的卻比擁有的還要多。
在英薩爾一文不名地死在巴黎地鐵的三年前,1935年,他已經是一貧如洗,正試圖東山再起。成千上萬在他諸多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投資股票的投資人,包括小羅斯福總統,都把他罵到狗血淋頭──從經濟大蕭條開始,他的那些控股公司就一文不值了。然而,在特斯拉的內心深處,仍然滿心誠摯地接納英薩爾,我在羅耀拉大學找到的那封信可以證明這點。英薩爾的整個事業王國幾乎都是建立在特斯拉的交流電技術基礎上,往往與他的前老闆──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天才發明家與美國英雄的愛迪生──背道而馳。靠著特斯拉的構想(再加上西屋電氣、奇異電氣以及其他電子業先驅的研發)打造出互聯式電力系統並因此飛黃騰達的人,正是英薩爾。這種系統最後演變成供電網路:這種複雜的供電系統,使我們在這個工業化世界裡幾乎到處都可以取得電力。
特斯拉勇往直前的創造力
引領我(以及過去多年以來的其他人)進入特斯拉世界的,是他那永不停歇的創作能量。他總是在設計、重新設計以及構思。他腦子裡會像放煙火一樣突然迸出新發明的樣貌。他是為了想出概念而生,這些概念能提供運用機械運動與電力來讓事情事半功倍、經由地下與天空輸送持續不斷的能量的方法。特斯拉從不停止思考新點子,然而這封1935年寄給英薩爾的信件,促使我起心動念想要找出他在人生最後幾年前往何方,了解他希望如何到達,以及為什麼這與每個人都有關係!
至於特斯拉,其創造力無關發明物;其創造力在於建立一個系統,藉由駕馭大自然的力量來攪動全世界。他不是僅僅創造出交流電發電機,還設計了能夠發電並傳輸電力到任何地方的輸電網路。特斯拉另發明了機械手臂與遙控裝置,成為了橫越地球遠端操控無人機器的開端,而且(在理想上)讓戰爭再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員傷亡。他的大膽無畏、傳奇事蹟與發明,啟發了無數發明家、藝術家與創業家,像是特斯拉汽車公司、SpaceX公司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到Google共同創辦人暨Alphabet Inc.執行長拉瑞‧佩吉(Larry Page)。
而我會在後面幾章探討的特斯拉「全球系統」,是最大膽創新的:幾乎完全免費、具通用性、無線的電力。特斯拉的創意,讓燈泡、馬達、留聲機只能瞠乎其後:他像是個永恆的建築師,打造史無前例的東西──可以讓我們利用宇宙源源不斷能源的機器。
這些改變世界的發明讓特斯拉在他那個時代成了名人,不過有些超越時代的發明則是讓他穿越時空,在他過世的七十年後,為我們的文明留下永恆指引。特斯拉現在是個不朽的搖滾明星,是億萬富豪、電腦科幻小說、藝人的偶像,也是那些仍在自家地下室、車庫裡不停擺弄家用機器的「實作」發明家的崇拜對象。各地的搜尋引擎設計家、掌控能源的國王們、音樂家、創作者,都能感受到他的影響力。他是我們這時代的李奧納多.達文西、純發明(pure invention)領域的莎士比亞。
一輛世界級的車子、一個搖滾樂團,還有一個磁力量測單位(磁通密度),都使用了特斯拉這個名字。觀賞科幻或恐怖電影時,若有任何出現瘋狂科學家的場景,就很有機會看到他的特斯拉線圈像會動的電光蜘蛛網般,振動著放射出電流。特斯拉是振盪能量、計量表、標示盤、閃電與無人駕駛機器人的大師。他是主保聖人與神秘主義者、發現者與失意的企業家,在他那個時代是不受尊重的大膽先知,卻在我們這個時代贏得尊崇。
對後世的一些追隨者來說,特斯拉就好像從沒有死去,而是成為某種科技神話裡的神。他為了能源、科學與世界和平能夠共存的未來,所做出具先見之明的遠見與擘劃,讓他不僅僅是「發明家」。事實上,特斯拉的同輩當中很少有人能贏得這樣的愛戴——或是偏執。新時代的人堅信他和外星人交談過(不然就是他本人是外星人),而陰謀論者認為,他那個從天空發出「死光」把飛機擊落的概念,是由五角大樓開發出來的,而且祕而不宣近七十年。自從他過世之後,很多事情都怪罪到特斯拉的技術頭上,從破壞西伯利亞森林到卡崔娜颶風等等。
今日,比「特斯拉」更強勢、更性感的品牌並不多。年復一年,當他同時代的人隨著歷史洪流逐漸被人淡忘,特斯拉受歡迎的程度卻是與日俱增。特斯拉的成就已經掩蓋過他那些失敗之作,愛迪生當時幹得有聲有色、意氣風發,但還是無能擊敗特斯拉的運行系統。為20世紀與21世紀的運行系統奠下基石的,正是特斯拉。
特斯拉像是個嵌合體──也就是說,他就像那隻古代神獸,身體一部分是獅子,部分是羊,部分是毒蛇。希臘神話中,這隻怪物被騎著天馬(Pegasus)的英雄柏勒洛豐(Bellerophon)殺死,但柏勒洛豐後來從展翅的天馬上墜落。用比喻的說法,成為嵌合體,就是把不同類型的人類創造力具象化。「嵌合體轉型」(chimeric transformation)是我期望藉由特斯拉的一生來探索的東西;他經歷過許多次火的試煉,因為他把自己從協助微調愛迪生早期項目的電子工程師,轉變成夢想解決全球普及的乾淨能源與世界和平問題的系統思想家。
特斯拉這個破壞性創新者為往後幾個世代的發展定下了基調,若將他的點子與現代技術融合,我們或許能掌握許多當今社會最緊迫困境的解答。特斯拉過世距今雖已七十年,但他的遠見似乎為人類文明的未來提供了新指引,他的驚世創意仍然衍生出改變世界的創新發明,要介紹這個驚世天才所打下的基礎的新面貌,要檢驗他整個創意遺緒,沒有比現在這時機更適合的了。
特斯拉效應
在我發現特斯拉創意精神的過程裡,搜尋過了好幾個檔案室,參加過許多會議,與貝爾格勒特斯拉博物館館長聊過一席話,並和世界各地的特斯拉鐵粉進行過交流。
特斯拉的觸角延伸到很多地方。我會說明他的想法怎麼影響整個產業,像通訊、機器人、公用事業和太空旅行。然而,請記住,這本書既不是完整的傳記,也不是對他作品的技術分析──這些工作我留給其他人。
本書,是以特斯拉的努力與龐大的遺緒做為鏡頭,用這個鏡頭來仔細審視創造力的精神。為了幫大家掌握和內化特斯拉想像力的思考過程,我會在每一章發表一段「特斯拉效應」。藉由這些特別的方法,您可以增強且時常重啟創作過程,讓想法更上一層樓。無論你是要設計太空船,或者只是想解決日常難題,希望這些點子能啟發你,令你覺得受用。
導言 說到特斯拉,為什麼我們仍舊興奮莫名?
我會開始研究特斯拉,是因為十幾年前的一封信與一個多重謎團。2005年,我為了寫一本書而在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卡德希(Cudahy)圖書館檔案室進行研究,當時研究即將完成。在查閱了數千頁文件之後,我意外地查到一則特斯拉在1935年寫的信函,他向一名失利的公用事業巨頭請求金援。這一則信函就像「天外來的救星」(deus ex machina)一樣,使我心頭一震。我十分確定,這份文件至少有八十年未見天日。我還沒在任何地方看過引用此信函的文章,而且它的來源也沒有人知道。不...
目錄
前言
導言 說到特斯拉,為什麼我們仍舊興奮莫名?
第一章 胡佛盯上他了:代表性發明家之死
房號3327,一群聯邦調查局幹員闖了進去,
像極了電影情節,把一切可及的文件與資料給劫走了,
並且就此隱逝在歷史的暗流底下。
在他徒留古怪形象、名聲已日漸為世人淡忘的晚年,
如此地被重視以待,或許是種諷刺;
然而,為何他會被國家機器盯上?他又有些什麼祕密?
該如何湊攏那些逸散四方的特斯拉拼圖、
又該如何看待他曾經踏過的足跡?
特斯拉效應1:內省
第二章 著火了
富蘭克林,像是從天上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闖出了人類運用電力的開端。
而特斯拉,好似達文西,
樂於探究一切事物的組織與運作方式,
是史上少見的整合系統思想家。
他開始探索如何引取大自然的力量,
將一生投注在將微小之力放擴為巨大之功,
並把改善人類生活作為使命。
特斯拉效應2:不斷地好奇下去
第三章 閃光
閃光!不意之間就閃現奪目。
幻影!有時就漂浮在眼前的虛空當中。
這些惱人的毛病,竟被特斯拉轉換作「空間推理」的技能,
以其「視覺化」的特殊天賦,
加上混合不同感官體驗的「聯覺」能力,
配合精神專注的「心流」之旅,
使他的創發性想法多數萌生自思考而非實作。
於是,閃光成為了靈光。
特斯拉效應3:實踐視覺化
第四章 從布拉格到匹茲堡
輟學離開格拉茨後,
特斯拉開始了波折的流轉人生,
偏離航道與低階的工作,
成了他展現勤奮不懈特質的場域。
終於,他來到了新大陸,
探索著各種通往未來的可能,
並且在險阻的「電流之戰」勝出,
成為人類社會現代生活的奠基者。
特斯拉效應4: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第五章 電的魔法師
特斯拉像是瘋迷全場的巨星,
在芝加哥博覽會施展令人難以置信的電力魔術。
為了將發明推向全世界,
這個有著離群性格的發明天才,
將自己非凡的能力實踐在展演的技巧上。
尼加拉瀑布的自然力轉換為點亮城市的能源,
伴隨而至的商業利益並非他的追求,
為人類福祉努力的特斯拉,
開始朝往另一個方向而去
特斯拉效應5:用點子換錢
第六章 來自天地的電力
特斯拉開始各種傳送電能的嘗試,
更想著如何收集、運用自然的力量。
他那可以製造閃電的線圈、振盪器與其他研究,
預示了無線電傳輸時代的到來。
他也著手沃登克里弗塔的計畫,
並且預告手機、電子郵件、GPS等等的概念。
他懷抱人道主義、將終結紛爭寄望在「全球系統」的開發上,
如今,他的許多技術幻夢已被一一實現,
然而,和平卻仍未到來。
特斯拉效應6:鏡頭拉遠
第七章 度過暴風雨
沃登克里弗之夢破滅了,
提供金援的人際網絡四裂不再,
無線電發明專利頭銜也落到馬可尼身上,
財務危機更讓特斯拉陷入困窘,
而他仍然相信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定能穿越漫長艱辛的高峰與低谷。
特斯拉,開始找回規律的生活節奏,
重新考量自我,以報償法則為信念,
持續研發、推廣與改良自己的技術。
特斯拉效應7:要有韌性
第八章 隨環境改變的男人
路燈亮了,商品大量生產,通勤電車穿梭各處,
特斯拉創發的供電系統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然而,未竟的沃登克里弗之夢,終究難以重來。
萬能工程師與發明家,不再是改變世界的夢想家。
戰爭的風暴,讓他的武器系統受到了關注,
接踵而至的經濟大蕭條讓世界變了調。
贊助商與金融界棄他而去,
特斯拉隱身沒入了頂尖知識的幕後。
特斯拉效應8:自我重新定位
第九章 偵探故事
現代生活大躍進的1920年代,
交流電系統引發的連串效應,
讓消費文化做為當代標記的象徵性逐漸升至頂點。
然而遲暮殘燭的特斯拉,
最終倒臥在獨居的飯店房間。
關於「死光」或其他不可解的武器,
依舊是各方亟欲追探的敏感之謎。
我們仍有更多的「如果」,
關於特斯拉的一切,永遠是那樣的神祕。
特斯拉效應9:要有同情心
第十章 從前的特斯拉與未來的特斯拉
特斯拉遠遠地超越自身所處的時代,
他那些以思想形式釋出的能量依舊縈繞著我們。
Tesla Motors、SpaceX以他的概念為師,
Google、Alpgabet將他視為精神上的教父,
特斯拉的那些技術假想在數十年後成真,
而新一波對於特斯拉的興趣正開始橫掃世界。
他不只是發明家,更是許多人眼中科學與知識的聖人,
特斯拉的智慧,是人類前往未來生活的門票。
特斯拉效應10:要多才多藝
結語 揮之不去的感覺
參考資料與縮寫詞
參考文獻
致謝
前言
導言 說到特斯拉,為什麼我們仍舊興奮莫名?
第一章 胡佛盯上他了:代表性發明家之死
房號3327,一群聯邦調查局幹員闖了進去,
像極了電影情節,把一切可及的文件與資料給劫走了,
並且就此隱逝在歷史的暗流底下。
在他徒留古怪形象、名聲已日漸為世人淡忘的晚年,
如此地被重視以待,或許是種諷刺;
然而,為何他會被國家機器盯上?他又有些什麼祕密?
該如何湊攏那些逸散四方的特斯拉拼圖、
又該如何看待他曾經踏過的足跡?
特斯拉效應1:內省
第二章 著火了
富蘭克林,像是從天上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闖出了...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