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是臺灣的中國史研究的重要課題。2008年起,在臺灣大學進行「東亞地域社會統治階級研究專書出版計畫」,本書是其中的成果,而集中於士族的課題上。本書的特色是反映了目前臺灣三十歲世代學者的士族研究傾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從鉅觀到微觀。該書站在反省既有士族學說的前題上,從個案出發,希望能發掘更多的個案中的史實。二是重視社會文化面貌。雖然士族的學術文化樣態一直是士族研究的重點,但這個領域可開發處甚多,本書的多篇論文是以此領域為課題。三是強調新史料。 從新史料再探中古士族,是本書的重點。所謂新史料,最被強調的是石刻史料中的墓誌。此外,本書是從地域社會統治階級的觀點思考士族課題,因此也重視跨時代的比較。因此本書中也有討論元代士人與清末明初士人的轉換。不同時代的士人群體的比較是值得開展的。
作者簡介:
甘懷真,一九六三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現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史學專業為中國古代禮制、東亞政治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著作有《唐代家廟禮制研究》、《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中國通史》、《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一個史學的觀點》等書,及論文多篇。
作者序
序
文 / 甘懷真
呈現在各位面前的這本書,以「身分、文化與權力」為名,主題是探討中國中古地域社會統治階級。作者是一群臺灣的青壯輩的中國史學者。由於這個研究團隊是出自我所主持的一個研究計畫,故由我代表這個研究團隊,為這本書的完成說幾句話。
地域社會與統治階級的課題在歷史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就不待我分說了。就中國古代史而言,以士族、豪族等概念來表現這個課題。在我當研究生時,中國中古士族就是個迷人的課題。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以中國中古史為專業的研究生們,包括我,都著迷於士族研究,其研究的主題也多多少少與士族有關。我們繼承了前輩學者的遺緒,的確為這個課題作出了相當的開展。我開始在大學教書以後,我指導的研究生們也有很大的比例從事中國古代的地域社會與統治階級研究,並以此為學位論文。如吳鳳家(碩士)討論南北朝時期的豫州地方勢力;張季安(碩士)討論三至五世紀的幽冀地方勢力;鍾旻圜(碩士)討論西魏北周時期的地方勢力;江瑋平(碩士)討論唐末五代初長江流域下游的地方勢力;以及林宗閱(碩士)討論魏晉南北朝的河東裴氏。
我這裏所舉只是臺大研究生的一隅,用來說明青年學者對這個課題的持續興趣。在指導青年學者的論文過程中,我雖是指導者,卻獲益甚多,也感覺這是一個可以開展的課題。我相信年輕學者有更多創意,並超越我這一輩人。於是我在2008 年至2009 年期間,利用我在臺灣大學所執行的「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之分項計畫的獎助,設立了一個研究項目:「東亞地域社會統治階級研究專書出版計畫」。其主旨是邀請年輕學者就「地域社會統治階級」的相關課題,撰寫論文,並計畫結集出書。由於我個人所屬的研究社群是中國中古史,所以我邀的年輕學者也多是中國中古史研究者。但我們一開始就不限定於中國中古,也邀約了中國近世、近代史研究的學者。
這個研究群在 2009 年6 月13 日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的統治階級』研討會」,發表專書寫作的成果。本書就是這個研究會的研究成果。附帶一說的,該計畫之初衷是探討東亞,希望將地域社會研究的範疇擴及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但這項研究條件在臺灣並不成熟,只有期諸將來。這次研討會也邀請了除了本書作者以外的學者參與討論。本書的作者受益於他們的評論,我在此代表作者們一併感謝。名單如下:劉淑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弱水(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蓓蓓(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王萬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衣若蘭(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李昭毅(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閻鴻中(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劉季倫(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我們也特別請來了日本中央大學阿部幸信教授與會並發表論文。
此次研討會發表的論文經評論者的審閱後修改,再經出版社的審查後,收入本書的論文計有十篇,再加上一篇我所寫的士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作者與題目見於目錄,我就不贅述。如果說本書可以反映目前臺灣三十歲世代學者的士族研究的傾向,則可以分析如下。
一、從鉅觀到微觀。我們承繼上個世紀士族研究的遺產,典型夙昔。而過去名家的研究多從中國史的整體架構與關懷著手,再從這個大架構下去理解個案。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中國中古(漢末到唐末)有一套全中國一體適用的士族(或門第)概念與社會等級標準。當然,目前我們不需要立刻否定這套學說,但不該成為個案研究的預設。在作法上,我們希望從個案出發,尤重在發掘更多個案中的事實。如本書中,蔡宗憲(以下皆省略敬稱)的明氏家族的個案,林宗閱的裴松之家族與「京口集團」,以及吳修安的福建地方大族研究等。這些論文探討了不同地域、人群組織的存在狀態,顯現中古地域社會統治階級的多元面貌。
二、重視士族的社會文化面貌。這也可以看出研究風氣的轉換。士族的學術文化研究一直是臺灣士族研究的特色。所謂門第禮法之說是治史者皆可琅琅上口者。但究其實態,除了學術史部分外,史家所知不多。故這是一個續待開發的領域。本書的作者作了一些嘗試。如鄭雅如討論以任昉為中心的社交行為及其網絡,趙立新從《金樓子.聚書篇》一書討論南朝士人的聚書、文化與社群活動,以及胡雲薇從李嶠之例探討士族與文學的關係。
三、凸顯新史料。從新史料再探中古士族,一直是新研究所標榜。所謂新史料,最被強調的是石刻史料中的墓誌。此研究成果散見各篇論文中。其中涂宗呈探討今天南京地區的士族的墓葬考古資料,值得一提。本書在新史料運用上的表現是否良好,自由讀者判斷,但無論如何,這是我們所措意者。
此外,由於本書脫胎於「東亞地域社會統治階級研究專書出版計畫」,當初參與計畫的學者不限於中古士族研究的專家。本書也收錄了王安泰討論爵制的論文。爵制是中國中古統治階級身分象徵中的特殊現象。此外,本書也收錄一篇近世士人研究的論文,為何淑宜討論元代士人的宗族活動,以祭祀為中心。另一篇為探討清末廢止科舉後的士階層的變動,作者為林志宏。若我們將中國史粗分為上古、中古、近世與近代,其間的延續與斷裂是中國史研究者不斷要面對的省思。不同時代的士人群體的比較是值得開展的,我個人也期待。
我與本書的作者雖為一個研究社群,但沒有要尋求共識,或創立一個共同的學說。他們皆是卓然有成的學者,我沒有資格代表個別作者發言。或許讀者也可以發現我們之間的學說矛盾。我樂觀其成,也希望讀者先進能視為健康的學術發展。我們共同的心願只是要將中國史中的統治階級研究的課題往前推一步而已。現在距離這些論文的發表已二年了,各位作者的學問當更成熟,或許他們的論文又有可修改處。無論如何,本書的出版,紀念一段學術歷程。最後,我要感謝臺大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資助,包括臺大的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歷史系提供的相關資源。本計畫助理盧怡如小姐是本書得以刊行的幕後推手,各項業務都由盧女士承擔,我感謝再三。
甘懷真謹識
2011 年7 月15 日
序
文 / 甘懷真
呈現在各位面前的這本書,以「身分、文化與權力」為名,主題是探討中國中古地域社會統治階級。作者是一群臺灣的青壯輩的中國史學者。由於這個研究團隊是出自我所主持的一個研究計畫,故由我代表這個研究團隊,為這本書的完成說幾句話。
地域社會與統治階級的課題在歷史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就不待我分說了。就中國古代史而言,以士族、豪族等概念來表現這個課題。在我當研究生時,中國中古士族就是個迷人的課題。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以中國中古史為專業的研究生們,包括我,都著迷於士族研究,其研究的主題也多多少少與士族有關。...
目錄
序 ...................................................................................... 甘懷真 v
壹、再思考士族研究的下一步:
從統治階級觀點出發 .................................................. 甘懷真 1
一、前言 .................................................................................................. 1
二、統治階級研究的成立 ...................................................................... 1
三、毛漢光的統治階層研究 .................................................................. 4
四、何啟民的門第研究 .......................................................................... 6
五、作為儒家精神史的門第研究 ........................................................ 13
六、士族作為家族說的批判 ................................................................ 19
七、中古氏族的再思考 ........................................................................ 22
八、結語 ................................................................................................ 26
貳、中古明氏家族的遷徙與發展 ...................................... 蔡宗憲 27
一、前言 ................................................................................................ 27
二、明氏的先世、郡望與居地 ............................................................ 29
三、兩晉南北朝明氏家族的遷徙 ........................................................ 35
四、隋唐間明氏家族的活動 ................................................................ 53
五、從才學與信仰看明氏家族的發展 ................................................ 66
六、結論 ................................................................................................ 76
參、裴松之家族與東晉南朝的「京口集團」 .................. 林宗閱 79
一、前言 ................................................................................................ 79
二、東晉時期的裴松之家族 ................................................................ 82
三、裴松之家族及江左河東裴氏的「京口集團化」 ........................ 95
四、餘論 .............................................................................................. 118
肆、東晉南朝士族的墓葬文化初探:
以南京地區單室磚墓與隨葬品為中心 ...................... 凃宗呈 123
一、前言 .............................................................................................. 123
二、從多室磚墓到單室磚墓 .............................................................. 126
三、墓室空間與器物配置:置棺與祭祀功能 .................................. 135
四、結語 .............................................................................................. 150
伍、東晉南朝五等爵制的虛散化現象:
以「開國」、「五等」爵為中心 .............................. 王安泰 153
一、前言 .............................................................................................. 153
二、「開國」爵的出現 ...................................................................... 156
三、「五等」爵的形成與演變 .......................................................... 164
四、「開國」與「五等」的異同 ...................................................... 168
五、結論 .............................................................................................. 175
陸、齊梁士人的交遊︰
以任昉的社交網絡為中心的考察 .............................. 鄭雅如 185
一、前言 .............................................................................................. 185
二、幼年從遊與「早知名」 .............................................................. 189
三、交遊活動與才學 .......................................................................... 195
四、「龍門之游」與獎掖後進 .......................................................... 205
五、素交盡、利交興 .......................................................................... 213
六、士友互動與情誼表現 .................................................................. 218
七、結語 .............................................................................................. 228
柒、《金樓子.聚書篇》所見南朝士人的
聚書文化和社群活動 .................................................. 趙立新 231
一、前言 .............................................................................................. 231
二、梁元帝的教養與〈聚書篇〉的成書 .......................................... 234
三、〈聚書篇〉中的聚書過程與要素:人物、城市、書籍........... 244
四、聚書與士人的交遊與著述活動 .................................................. 261
五、結論 .............................................................................................. 268
捌、初唐士族與文學關係初探:以李嶠為例 .................. 胡雲薇 271
一、前言 .............................................................................................. 271
二、李嶠的出身與仕進 ...................................................................... 273
三、初唐的文學氛圍 .......................................................................... 280
四、初唐的文學集團 .......................................................................... 285
五、文章宿老 ...................................................................................... 294
六、結語 .............................................................................................. 300
玖、從豪族到姓望:
梁唐福建沿海地方大族的演變 .................................. 吳修安 303
一、前言 .............................................................................................. 303
二、梁末至唐初的「土豪酋帥」 ...................................................... 304
三、「土豪酋帥」的轉型(一):郡望的形成與變化 .................. 315
四、「土豪酋帥」的轉型(二):士人家族的出現 ...................... 330
五、結論 .............................................................................................. 338
拾、元代士人與祖先祭禮的傳布 ...................................... 何淑宜 343
一、前言 .............................................................................................. 343
二、理想秩序的構建:宋儒的祖先祭說 .......................................... 345
三、「士」的生活樣式:元代士人的行禮與踐道 .......................... 354
四、人際網絡與作為實用知識的禮:婺州的例證 .......................... 370
五、結語 .............................................................................................. 384
拾壹、世變下的士變:
科舉廢除和知識階層的定位(1900s-1930s) ............. 林志宏 387
一、前言 .............................................................................................. 387
二、新時代中舊人的困境 .................................................................. 390
三、今日為學生之世界 ...................................................................... 396
四、清末新政下同情科舉的言論 ...................................................... 402
五、民初恢復科舉的謠言及說法 ...................................................... 407
六、以學術殺天下後世者 .................................................................. 414
七、結論 .............................................................................................. 419
人名索引 ............................................................................................ 425
名詞索引 ............................................................................................ 439
序 ...................................................................................... 甘懷真 v
壹、再思考士族研究的下一步:
從統治階級觀點出發 .................................................. 甘懷真 1
一、前言 .................................................................................................. 1
二、統治階級研究的成立 ...................................................................... 1
三、毛漢光的統治階層研究 ...........................................................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