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界史中雜兩本79折全知讀者視角碳水循環我討厭貓侯文詠東野圭吾當上主管角川漫博會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季暢銷5折起猶太商法匡靈秀大塊文化75折起大罷免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做伙走台步:疼入心肝的24堂台語課(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

評價
5收藏
105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64 NT$ 178 NT$ 280

賣家:Lancelot
書況(讀冊判定):良好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限量商品已售完

購買新書
88 246
其他二手價
52 145元起
圖書館借閱
#先蝦上市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從向前走到島嶼天光
從心事誰人知到眾神護台灣
24堂深情眷戀的台語課
24篇從泥土地長出來的動人故事

語言,是文化,是生活,也是養分
當台語成為伸展台上的主角
文雅多彩,風情萬種,翻轉出曼妙舞姿

我隱隱帶著驕傲和滿足的感覺,彷彿找回某一文化榮光。面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和上蒼,好像被神明摸了頭,拍過肩膀。有一種,這時終於長大,被歷代祖宗認可的圓滿。--劉克襄

台北孔廟的萬仞宮牆前,林強滔滔傾訴,台灣文化當有海納百川的開闊,語言本是自然自在的自信,不需要那麼多「鋩鋩角角」。陳明章抱著月琴聊起七音八調,隨口就是一段〈將進酒〉,他說語言有溫度,代表生命的底蘊,總把藍調彈成了南管。粗獷瀟灑的李永豐,談起這塊土地的母語記憶,溫柔得像是在聊自己的女兒。吳念真導演想起媽媽的背影,她肩頭擔挑沉重石塊,走得氣喘吁吁,卻不忘回頭叮嚀他別哭:「咱閣較艱苦嘛愛笑乎天公伯仔看!」以自家庭院當唸歌教室的楊秀卿,仔細提點學生的咬字和聲韻,可又忍不住嘆氣:「每次好不容易喬好了,下次又整組還回去。」謙稱自己是佛系台語推廣者的王昭華,長期為電影、記錄片等出版品做台語翻譯,連臉書(面冊)都用台語寫,她說自己不是上街頭的性格,但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在做(台語文推),「水不是蓋大港,但一直在流,這樣就好了啊。」
集結來自中央社「文化+」採訪群,24篇以「台語傳承」為主軸的人物專訪,涵蓋學術界、演藝圈、文學、科技、電影等各行各業的名人,有將台語文的推廣視為畢生信念;有從中汲取豐沛的養分,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或以台語傳承科學知識,或全心編纂台語辭典,或致力打造台語頻道。他們相信,每個人只要都再努力一點點,台語的文化就能不斷生湠下去。

※※※

「語言就是你的自信,語言就是你。」--林強
「生命底蘊就在那裡,像我每次要彈Blues(藍調),最後都會彈成南管。」--陳明章
「母語應該是沒有課本的,在進入學校前就要有一定基礎。」--張睿銓
「每一個世代,畢竟還是有他們每一代人的演化轉變,就像是浪淘沙,要真沒了,就是沒了啊。」--李永豐
「劇場長輩告訴我,人在世間要多愛人,事情就會很好。」--陳竹昇
「台語就是生命力強韌旺盛的咸豐草。」--吳朋奉
「台語有話,就一定有字。」--蔡振南
「台語的美,美在那裡頭的音韻起伏,美在讓人聽起來像是音樂。」--王金櫻
「語言是文化資產,台灣各族群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文化寶庫。」--陳豐惠

作者簡介:

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
這本書的初心來自中央社「文化+雙週刊」的「台語文進行式」單元,很自然的,採訪就由文化組記者執行。她們分別是鄭景雯、汪宜儒、魏紜鈴、江佩凌和羅苑韶,可以形容為一支成員年齡差距達到10歲以上的少女團體,腦力激盪的採訪會議總是充滿著八卦、星座和笑聲。
少女團體認真起來也很不得了,一聲令下、各自分工,在專業領域上盡情發揮,捕捉、刻畫受訪人物的功力,從未令人失望。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