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亞馬遜讀者4.5顆星好評
★日本亞馬遜商業實用類暢銷書TOP5
不被「非完美」的大腦綁架。
用正確有效的大腦使用方式做自己意志的主人。
由日本記憶訓練專家,結合腦科學、認知科學,提出工作上常見四大失誤應對方式,補強大腦缺失,徹底根除記憶不足、注意力渙散、溝通不良、誤判的工作術!
專文推薦
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洪雪珍
實用推薦
中華記憶運動協會創會理事長 王聖凱│廣播主持人/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 王介安│溝通心理學家 裘凱宇│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 謝伯讓____依姓氏筆劃序
大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可靠!
根據腦科學、認知科學的研究:記憶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予大腦不良的影響。
「啊、我完全忘了!」「唉呀,不小心掉了!」「是嗎?那我搞錯了。」「我那時為什麼會蓋章啊~」
之所以出現這些失誤,並不是因為你的記憶、注意、溝通或判斷差,而是大腦運作機制本來就容易犯錯。
本書將工作上常見的失誤分為以下四類,詳細解說引起失誤的機制及預防對策。只有正確理解大腦運作機制,再根據這些知識擬定對策,才能避免失誤發生。
成為記憶達人→做筆記。活用場所及圖像記憶法。
成為注意達人→製作檢查表。切換單工模式。進入化境,保持專心狀態。
成為溝通達人→將意識箭頭朝向對方。掌握對方反應。具體化到無從誤會的程度。
成為判斷達人→用「慢想」的邏輯壓下「快思」的結果。預防內隱記憶造成思考偏誤。
面對‧處理失誤,才是有價值的「工作達人」。
亞馬遜讀者評論:
‧來到六十歲的我,記憶力下降不少,讀了這本書後,對我幫助很大。
‧是可以立刻實踐的技巧,的確很有效果,我也推薦給我的後輩。
‧這本書針對引起失誤的原因、大腦運作方式等觀點,淺顯易懂地說明,讓人容易理解,是一本好書。
‧有邏輯、易實踐、好懂。推薦給工作上常有失誤煩惱的人看。
‧我認為品管人員、軟體開發人員等項目負責人都該讀這本書。單詞及表達方式很淺顯易懂,一小時就能讀完。
‧失誤不會消失,但可以減少失誤。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可以學習針對失誤的適當對策。
‧如果了解大腦機制,就能根據這點了解我們應該做什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將是從現在開始思考工作技巧的一個指標。
作者簡介:
宇都出 雅巳
TRRESPECT經營教育研究所代表。
1967年出生,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曾於出版社、顧問公司工作,後赴紐約大學攻讀MBA。返日後進入外商銀行,2002年獨立創業。研究心理學、記憶法、速讀三十年,並親身實踐。積極導入腦科學、認知科學的見解確立獨家溝通法、學習法。開設企業研習、商務人士講座,並提供個別指導。於著名的資訊網站All About擔任「記憶法」的介紹人。
主要著作包括《雪球速讀法》(智富)、《一分鐘快速記憶法》(天下文化)。
官網:http://www.utsude.com/
部落格:http://ameblo.jp/kosoku-tairyokaiten-ho/
譯者簡介:
李貞慧
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畢業,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取得中國生產力中心第十屆中日同步口譯人才培訓研習班結業證書。
擅長中日對譯,目前專職從事金融商業、醫學、核能、光電、機械設備、電機工程、美容等口筆譯工作。
章節試閱
◆記憶失誤發生的原因
過了一天,就只記得三成
第一個要談的是「記憶失誤」,而問題就出在「記憶」本身。
「忘了上司的指示」、「忘了文件放在哪兒」、「忘了對方的姓名」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失誤。
但為什麼記憶會有失誤呢?
當然沒有人會故意犯錯。記憶失誤源自對記憶的「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原因在於雖然你以為「確實記住了」、「應該不會忘」,可是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早就忘了。
下一頁的圖是「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這可說是記憶相關研究的基礎。
教人讀書的書籍等常引用這條曲線,做為證明「反覆做」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復習時機的理論根據,所以各位對它應該不陌生。
這張圖的縱軸是「節約率」,也就是比起第一次記憶時所花的工夫(時間、次數),重新記憶時可以節省多少工夫。換言之就是記憶的保持率,再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遺忘率。
特別要請大家注意的是,一旦記得之後,遺忘曲線就會迅速往下掉。二十分鐘後已經遺忘四十二%,一個小時後就忘了五十六%,一天後就忘了七十四%。
這個實驗是以「無意義的單字」為實驗內容,如果是日常接觸到的有意義資訊或知識,曲線可能比較平緩。不過人類自以為「記住了」,其實大多很快就忘了,這種大腦的特性並不會有所改變。
看到這個實驗結果,驚訝於「這麼快就會忘」的人,可能一直對自己的記憶力有過多的期待。
就算自以為「記住了」,其實大腦的遺忘速度這麼快,還請大家務必將這一點牢記在心中。
記憶失誤的主因就是「工作記憶」
最近隨著記憶研究的進展,已經找到記憶後立刻會快速遺忘的原因。原因就在於所謂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其實這也是引起記憶失誤的主因。
工作記憶被比喻成「大腦的筆記本」,也有人翻成「運作記憶」、「作業記憶」等。不同於長期儲存資訊的「長期記憶」,工作記憶的特徵就是它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暫時」儲存資訊的領域。
以電腦來比喻,「長期記憶」就相當於HDD(硬碟),而工作記憶則是RAM(記憶體)。
HDD是長期儲存資料的場所,RAM則是因應軟體和應用程式運作,暫存資料的「作業領域」。軟體反應變慢或當機時,大多是因為RAM滿了。
人類大腦中相當於電腦RAM的區域,就是工作記憶。
比方說就在你閱讀本書的這個瞬間,你的工作記憶正在運作中。不對,應該說因為工作記憶正在運作,所以你才能讀這篇文章。
要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你必須記住剛剛讀過的文章內容。如果一邊讀就一邊忘,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是印刷品,當然可以回頭再讀一次,可是如果一直回頭再讀,那就無法繼續前進。
而如果是會話,那就糟糕了。因為話一說出去就消失了。正因為對方說的話你有記在工作記憶中,所以才能連接前言後語,理解對方的語意。
總而言之,工作記憶就是可以立刻、且鮮明記憶資訊的區域。這麼方便的記憶,為什麼會造成記憶失誤呢?
其實,「立刻」且「鮮明」記住這個特徵就是陷阱。
工作記憶容量比你想像的小
為什麼這麼方便的記憶,會造成記憶失誤呢?這是因為工作記憶的容量非常小。
只要有新的資訊進來,舊的資訊就會被擠出去,那一瞬間舊資訊就被遺忘了。一旦進入工作記憶,就立刻且鮮明地記住。可是只要一被擠出工作記憶,那一瞬間立刻就忘得一乾二淨。
而且不管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增加工作記憶的容量。
接下來我用個小測驗,讓大家實際體會到工作記憶的容量有多小,以及無法增加的現實吧。請你假設自己在某公司辦公室,鼓足了勁兒想記住以下內容。
「你被上司木下課長叫去,要你將公司簡介的PDF檔寄給高橋工業。你回到自己座位,又收到渡邊金屬的電郵。你等渡邊金屬的報價已經很久了,而且你需不需要跟業務窗口不值得信賴的城島產業一起工作,又要看這份報價的結果而定。你帶著期待與不安點開電郵,正想開啟附件的那一瞬間,電話進來了,是佐藤通信打給上田前輩的電話。你把電話轉接給前輩後,又收到手機的LINE通知,原來是學生時代的狐群狗黨廣瀨找你晚上一起去喝酒。」
看到這裡,你記得公司簡介必須寄給誰嗎?
我想你的腦海中,現在一定滿滿都是公司名和人名。這也就是工作記憶塞滿的狀態。
就算你努力想回憶出公司名稱,但各種專有名詞可能都混在一起了。老實說,我寫完後自己也忘了要寄給哪家公司。藉由這個小測驗,我想大家應該可以體會到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增加工作記憶容量的現實了吧。
注意力(Attention)和工作記憶的關係
據說工作記憶的容量,最多只能儲存七個左右( )的事項。最近的研究還有容量更少,只有 的說法。
人類大腦中儲存著龐大的記憶和每日的經驗等,包含現在正在閱讀的相關知識。然而可以立刻且鮮明記住的數量,卻少得可憐。
這和下一章「注意失誤」的主角「注意力」(Attention)有關。因為我們能夠同時專注的數量很少,所以工作記憶的容量也不得不變少。
如果用圖來表示工作記憶和「注意力」的關係,就如同下頁的圖。
所謂「注意力」,指的是可以抓住東西的「手腕」,而記在工作記憶的狀態,就可以形容成被那隻手腕抓住的狀態。
而關鍵的手腕只有七隻,甚至只有四隻左右。想想你平常可以同時專注的數量,這個手腕的數量應該雖不中亦不遠矣吧。
「好,我記住了!」是一個很大的錯覺
「這件事很重要,我要記住」。注意力在這件事情上,就可以持續抓住資訊。例如嘴裡一直唸唸有詞「高橋工業,高橋工業,絕對不可以忘記」,這樣應該就不會忘記吧。
可是工作時新資訊如潮水般湧來。所以事實上,不論你多想專注在這件事情上,只要冷不防地有新資訊進來,大腦就會被新資訊吸引,轉移注意力,放開舊資訊「高橋工業」了。
如果是慢慢遺忘,還可在「糟糕,好像快要忘了,趕快先筆記下來吧(或是先整理一下吧)」的時候,祭出對策,可是這種遺忘卻是突如其來地發生,所以很難因應。
既然很容易忘,一開始就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可是當注意「手腕」緊緊抓住一件事的時候,卻有強烈的「我真的記住了」的感受。而且這種感覺,和你記在長期記憶中的「記住了」的感覺一模一樣。
所以那是一種錯覺。
而這正是「剛剛我還記得很清楚,怎麼突然忘了」的失誤原因。
職場就是新刺激和資訊活躍的舞台。每次有新東西進來,注意力就必須到那裡去,而且也必須掌握必要資訊。光是把資訊放在暫存處,也就是工作記憶中,並不表示記住了。
要消除記憶失誤的第一步,就是認識「現在雖然覺得確實記住了,但只要放開這隻手腕就會忘記」的工作記憶特性。
可以靠訓練增加工作記憶容量嗎?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工作記憶這麼重要,那就擴充容量啊!」的確最近也有一些「工作記憶訓練」或「鍛鍊工作記憶」之類的書籍問世。
可是我認為工作記憶是無法鍛鍊的。就像前面圖的說明一樣,工作記憶和「注意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要訓練工作記憶,就是要增加圖中的「手腕」數量。
就算真的進行「工作記憶訓練」,而且得到好成績,也不代表注意力的「手腕」數量增加了。或許不過是因為累積工作記憶訓練的經驗,因而減輕了工作記憶的負擔。果真如此,就算工作記憶訓練越做越輕鬆,對於和訓練無關的作業,也不會有正面效果。
舉例來說,「加一問題」就是讓人實際感受到工作記憶容量限制的一項作業(請參閱下頁圖)。這個問題就是在由不同數字組合而成的數字上,每個位數都加上一。
實際去做就會發現,如果每日持續訓練,一開始「加一問題」成績很差的人,最後說不定連「加三問題」都可以輕鬆完成。
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工作記憶的「手腕」增加而變得輕鬆。
設法增加經驗和知識,不使用工作記憶
一開始覺得腦袋不夠用的作業,卻變得輕鬆無比,可能有人就以為是因為工作記憶增加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變得輕鬆的原因是因為反覆解題,把加法結果當成知識記住了。
換句話說,這並非注意力的「手腕」變多了,反而是減少了解題必須用到的「手腕」數量的結果。
我們當然不能說這種訓練沒有意義。對於平常不太動腦的人來說,這是很好的刺激,也可算是使用工作記憶的暖身動作。不過因為這種訓練的成績變好,就誤以為鍛鍊到工作記憶而高興不已,那誤會就大了。
事實上有很多學術研究都在探討如何增加工作記憶的容量。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研究成果都還僅止於實驗室階段。
「很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都沒有研究報告證實工作記憶訓練的效果已跨出實驗室領域,對學業成績或日常生活的課題有效。」(摘自《Working Memory:The Connected Intelligence》,Tracy Packiam Alloway and Ross G. Alloway著,日文版由北大路書房出版)
今後或許會掀起一股鍛鍊工作記憶的「工作記憶鍛鍊」熱潮,就像之前的「鍛鍊腦力」風潮一樣。但請大家務必注意這一點。
「減輕工作記憶的負擔」,是減少記憶失誤的重要關鍵。減輕工作記憶負擔的方法之一,就是累積經驗、知識等記憶,事先多準備承接新進資訊的器皿。
例如前述「上司木下課長」的例子,也可以說成是因為所有資訊對你來說,都是全新資訊,所以才記不住。如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要記起來應該比較簡單。
這是因為如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部分專有名詞都已經在記憶中了,只要連結新進資訊和相關記憶,就算手腕數量少也記得住。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減輕工作記憶負擔的方法,之後的「基本對策篇」會仔細說明。
前提就是一定會忘,而不是「不會忘」
截至目前為止,本書應該能讓大家理解到,平常自己覺得「我記住了」的感覺,其實很不可靠,是很虛無飄渺的感受。
另外根據最近的認知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不光是屬於短期記憶的工作記憶,連根據過去經驗形成的所謂「長期記憶」,其實也很不靠譜。因為每次想到長期記憶後,都會微妙地改變內容,然後複製貼上自己的記憶中。
舉例來說,過去在犯罪事件中被視為重要證據的「目擊者證詞」,其實現在已經知道這種證詞內容,會隨著詢問方法而改變。
人的記憶並不像你以為的那麼牢靠。
工作時為了避免記憶失誤,而試圖用精神主義去違抗大腦極限,這種做法沒有任何意義。首先我們必須正視這個事實。
記憶力好的人,並不是因為他的大腦結構性能特別高,只不過是他知道「自己大腦的習性」,如「自己的記憶極限在哪裡」、「什麼狀況下容易遺忘」、「要反覆多少次才不會忘」等,然後採取有效對策而已。
目標不是怎麼做才不會忘,而是如何支援很容易遺忘的自己。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有這種想法的轉換。
◆避免記憶失誤的基本對策
不厭其煩地要求新人一定要「記筆記」的原因
成功者的經驗談經常提到一點,也就是一想到些什麼,就「立刻寫在紙巾上」。就算只是隨手寫在紙巾上,有沒有寫下來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這也正是先人們的教訓:「人的記憶力不可靠,所以不要做無謂的抵抗」。
做生意和考試不一樣,幾乎大部分的情形都允許作弊。
時間表只要登錄到日曆軟體中,時間到了軟體自然會通知你.電話號碼也只要登錄一次,再也不用去記。連在眾人面前簡報時,都可以邊看PowerPoint邊講,所以大部分的資訊都不需要記在腦中。
我想大家工作時,一定也都善用Dropbox或Evernote、Google日曆和Outlook等各種App吧。世人稱這些工具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換個角度來說,它們其實就是「記憶輔助工具」。而且這些工具也的確可以減輕資訊處理中樞,也就是工作記憶的負擔,更快速地處理資訊,提升工作效率。
其中記筆記就是最原始、最簡單的記憶輔助工具,也就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不習慣記筆記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省下記筆記的工夫,工作當然更有效率一點。可是他們卻沒有發現,不記筆記而想著「一定要記住」,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工作記憶的浪費,也是工作沒有效率的原因之一。
工作記憶不光只是記憶暫存區,也是作業台,所以必須記住的資訊量越多,作業台就越小(=消耗注意力),無法處理複雜的資訊。可是只要抄下筆記,就可以立刻釋放工作記憶,工作的精確度和速度自然隨之提升。
我以前也是上班族,所以我很清楚上司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對新人嘮叨「要記筆記」,是因為他們看過很多新人,而且他們自己也經歷過新人時期,所以很清楚不記筆記一定會忘。特別是新人要記的資訊也特別多,要新人記筆記並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新人的記憶力特別差。
而且就算上司不懂得工作記憶的機制,但他們從經驗得知,從新人時期就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幾年後等到新人成長到必須同時處理多件複雜業務時,就可以不讓工作記憶爆炸,更容易完成手邊的工作。
․我發現筆記很重要的緣由
我想很多人是因為覺得「記筆記很麻煩(或是處於不方便記筆記的狀況),所以不記筆記」吧。在習慣之前,記筆記的確很麻煩。
可是不記筆記,結果因記憶失誤而受害,就必須改變自己的行動。因為就像本書前面的說明一樣,再怎麼哀怨自己的記憶力不好,也於事無補。
當我還是新人時,前輩的慘痛教訓讓我發現記筆記的重要性。
當時我在某商業書籍的出版社,負責管理一本彙總幾千家公司資訊的參考書籍進度。這本書一年出版四次,每次截稿期快到時,整個部門就像戰場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常和負責的前輩討論一些改善措施,例如「這裡這樣做應該比較輕鬆」、「這項作業這樣做,可以更快完成」。可是因為沒記筆記,等到這一陣子忙完後,又全部忘光了。
如果這件事每週做一次,可能等到下次要做的時候就會記起來,可是因為一年只出版四次,所以每次工作都很缺乏效率。
過了一年,等到我成為負責人時,在超忙碌的校對期間,如果我發現什麼下次可以改善的地方,我會草草記下筆記。我在辦公桌上貼了一個寫著「改善筆記」的信封,把我的筆記都丟在裡頭。
因為有了這些筆記,我因此得以逐步改善作業。而這些改善又讓我受到上司肯定,於是有機會參與大型專案。
筆記法的基準就是選「最輕鬆的方法」
我想跟覺得記筆記很麻煩的人分享的是,記筆記不需要追求完美。
筆記只要能發揮原本「記憶掛勾」的功能就夠了。就大腦機制來看,只要不是太大量的資訊或經過太久,簡單寫下一點內容,之後就可以把資訊像一串肉粽一樣拉出來。至於筆記的格式或記的方法等,原本就不需要設限(當然,這裡說的不包括必須交給他人的筆記,如電話留言等)。
像我就只準備了一個放筆記的信封,連筆記紙都沒買。紙巾、紙張背面、筷套,真的是什麼都能用來寫。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寫在哪裡,而是必須有一個「場所」來收這些筆記。
換個角度來說,最好不要對筆記設下太多、太細的規定限制。工作時常常突然想記筆記,可是那時手邊可不一定有自己喜歡的筆記紙。
如果太講究記筆記的禮法,萬一做不到時可能就會影響記筆記的意願,或是因為無謂的行為限制,搞得記筆記變成一件很麻煩的事。這樣就很容易成為「不然就先記在腦子裡好了」的藉口,那就本末倒置了。
有些人認為「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有模有樣才行」,我並不是全面否定這種想法。不過我希望大家知道禮法並非目的,只不過是手段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不要只依賴工作記憶。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最好就是選一個最輕鬆、最能持續下去的做法。
超簡單筆記法建議
近年來因為數位裝置普及,記筆記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元。也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做法越簡單越好。
比方說以下這樣的做法。
․在座位上時
‧選一個手機和電腦可以同步更新的主要筆記App(重要的是只要選一個,這樣才不用去煩惱要記在哪裡)。
‧慣用右手的人在桌子右側一定要放一些A4回收紙和筆,做為輔助。
‧直接記在筆記App的基準是「第二天之後還會用到的資訊」。如果只有當天用得到,就寫在A4回收紙上,下班直接丟掉。
․離開座位時
‧如果覺得自己手機輸入夠快,就用手機(當然用的是可以和電腦同步的App)。此時,建議將筆記App移到螢幕上手指最容易碰觸到的位置。
‧手機輸入很慢的人就將A4回收紙折成四折,和打高爾夫球時常用、附夾子的鉛筆,一起放入襯衫或長褲口袋(百圓商店就買得到這種附夾子的鉛筆。看書時也很適合用來當成書籤,很方便)。回到座位時,再根據「第二天之後還會不會用到」的基準,記在筆記App上。
‧固定一個放手機和回收紙的口袋,以便有需要時立刻可以拿出來用。
․開會時
‧帶筆記型電腦進去開會,直接記在筆記App上(一旦開始開會,要把鍵盤回饋音調小,以免干擾別人)。
‧首先要記下日期時間和出席人員。
這種簡單的做法,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持之以恆。
總而言之,首先就是要知道努力想記在腦海中的做法,其實就是在壓迫工作記憶這項有限的資源。只要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更願意記筆記。
只要真正理解筆記的意義,自然就知道持之以恆比筆記形式更為重要,也才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上課時到底應該專心聽講還是記筆記?
參加研習或去聽演講、上司訓話時,到底應該專心聽講不記筆記,還是邊聽邊記筆記?這有兩派說法。
有些人說:「反正再怎麼想也不知道什麼才重要,先把所有內容記下來再說!」也有人說:「重要的內容自然會記住,不用記筆記。認真聽就是了!」
記筆記可以事後再看一次,不會遺忘。可是如果專心聽,就不用去想記筆記的事,可以充分活用工作記憶,自然更容易理解。
這兩種說法都對。
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對於「重要內容」、「想記住的內容」,還是記筆記比較好。因為就像前面的說明一樣,你的大腦其實沒有你以為的那樣可靠。
不記筆記的人會斬釘截鐵地說,「有些內容沒有留在腦海中,那是因為那些內容不值得記住」,可是就算是值得記住的內容,除非印象深刻,否則也不能保證一定會留在腦海中。
就算你心想著「好,我要記住這個!」,那也不過是用注意力暫時留在工作記憶中的記憶,只要有新資訊進來,可能就會被擠出工作記憶。
因此就算犧牲一些注意力,就結果來看,上課時記筆記對自己應該還是比較有幫助的。
不過一字一句抄下對方說的話,或者把投影片或白板上的內容全抄下來,這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這樣做會讓注意力停留在抄寫的動作上,浪費了工作記憶,反而喪失了現場聆聽的意義。
只要有投影片,就可以取得資料,如果是寫在白板上的資料,也可以用手機拍照,大家應該活用這些記憶輔助工具,以便更有效率地活用工作記憶(現在大學課堂上用手機拍下白板上的資料,好像已經是理所當然的行動了)。
記筆記的重點則是覺得講師說的很對,但投影片上沒有的內容,或者是聽著聽著,突然想到可以活用在自己工作上的點子等。這麼一來,既可以留下記憶的掛勾,又不會對工作記憶造成負擔,也可以好好聆聽對方說的話,取得平衡。
◆記憶失誤發生的原因
過了一天,就只記得三成
第一個要談的是「記憶失誤」,而問題就出在「記憶」本身。
「忘了上司的指示」、「忘了文件放在哪兒」、「忘了對方的姓名」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失誤。
但為什麼記憶會有失誤呢?
當然沒有人會故意犯錯。記憶失誤源自對記憶的「期待」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原因在於雖然你以為「確實記住了」、「應該不會忘」,可是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早就忘了。
下一頁的圖是「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這可說是記憶相關研究的基礎。
教人讀書的書籍等常引用這條曲線,做為證明「反覆做...
目錄
推薦 真的,都不是你的錯,是腦子出的錯!/洪雪珍
前言 大腦的運作機制本來就容易犯錯
第1章 記憶失誤
◆記憶失誤發生的原因
過了一天,就只記得三成
記憶失誤的主因就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容量比你想像的小
注意力(Attention)和工作記憶的關係
「好,我記住了!」是一個很大的錯覺
可以靠訓練增加工作記憶容量嗎?
設法增加經驗和知識,不使用工作記憶
前提就是一定會忘,而不是「不會忘」
◆避免記憶失誤的基本對策
不厭其煩地要求新人一定要「記筆記」的原因
筆記法的基準就是選「最輕鬆的方法」
超簡單筆記法建議
上課時到底應該專心聽講還是記筆記?
也可以利用「外部記憶輔助」來「做筆記」
句子越短,越能節省工作記憶空間
為什麼棋士記得住棋譜?
經驗越多,記憶越簡單
學習知識,讀書是有效的方法
活用籠統又模糊的記憶吧!
避免發生「那份文件到哪裡去了?」的方法
◆成為記憶達人的方法
成為記憶達人的兩大方法──「記憶術」與「賦予印象」
「記憶術」的基本原則①活用「場所」
「記憶術」的基本原則②轉換成「圖像」
記憶術的捷徑──「場所法」
容易忘但很重要的「人名」超簡單記憶法
鎖定關鍵數字記憶
日本的面積是「騎在鯊魚上的馬拉松選手」
第2章 注意失誤
◆注意失誤發生的原因
小失誤也會要人命
人總是視而不見
用「腦」而不是用「眼」看世界
哈佛大學的實驗影片
注意力增加就會壓迫工作記憶
為了不去注意,反而更會注意
「不安」和「擔心」剝奪了你的注意力
◆避免注意失誤的基本對策
基本對策就是「不要努力」
不努力的萬靈丹
用架構移動注意力
習慣單純作業,注意力就會增加
你可以邊開車邊聊天嗎?
減少浪費注意力的方法
養成再看一次的習慣
檢查表建議
改變注意方向
編製待辦清單(TO DO LIST)
「立刻去做」可以釋放工作記憶
完成未完成事項
◆成為注意達人的方法
多工還是單工?
「化境狀態」、「心流狀態」是通往注意達人之道
進入化境狀態的六大方法
進入化境狀態的方法①決定儀式
進入化境狀態的方法②置身於最容易專注的環境
進入化境狀態的方法③明確的工作意義
進入化境狀態的方法④具體化要做的事
進入化境狀態的方法⑤調整工作難易度
進入化境狀態的方法⑥彙整類似的任務
第3章 溝通失誤
◆溝通失誤發生的原因
自以為說清楚聽明白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溝通不是傳接球
擅自冒出來的記憶=內隱記憶
何謂內隱記憶帶來的促發效果?
記憶是一張網,不在箱子裡
溝通一定有會錯意的時候
只要有相同記憶,自然一切順利
「不對盤的對手」是記憶的產物
◆避免溝通失誤的基本對策
具體化到無從誤會的程度
「意識箭頭」朝向對方的記憶
謹記簡單提問的原則,才能深入對方的記憶
溝通失誤就是注意失誤
知識經驗越豐富的人越要小心!
優秀的經營者、業務員的「意識箭頭」會朝向對方
「意識箭頭」朝向對方的終極祕訣是?
複誦一次以確認理解程度
共有會話並留下記錄
堅持面對面溝通
◆成為溝通達人的方法
與其聽「答案」,更應該聽「反應」
只要能掌握「反應」,溝通範圍立刻變廣
意識箭頭持續朝向對方,幾乎感覺不到發問者的存在
你是不是「會話小偷」?
深入記憶深處的「最高績效銷售」手法
沉默就是重要的「反應」
以「事」為中心,談再久也無法深入
用對方當主語
意識到邏輯六層次
第4章 判斷失誤
◆判斷失誤發生的原因
腦內有兩種思考系統
擅自作答的「快思」
深思熟慮的「慢想」
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判斷感到後悔?
一句話左右「快思」的結果
一旦情緒化就無法以「慢想」驗證
你和前輩、上司有不同的評價基準
記憶鮮明與否也會導致判斷失誤
越想越錯
什麼是最大的判斷失誤?
◆避免判斷失誤的基本對策
首先要消除評價基準的差異
「報告‧連絡‧商量」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意識箭頭」有助於消除判斷失誤
掌握顧客的評價基準,才是銷售高手
情緒讓「快思」暴衝
如何在沒有知識經驗的情況下保持冷靜?
思考時要分清楚「事實」和「意見」
如何避免落入內隱記憶的陷阱?
恐怖的機制──「真相錯覺效應」
如何跳脫判斷失誤的窘境?
組織潑冷水團隊
承認判斷失誤,有助於減少判斷失誤
◆成為判斷達人的方法
訓練「快思」成為「直覺」
深度學習提升「快思」的品質
專家的智慧展露在「快思」而非「慢想」中
累積經驗
人類能勝過人工智慧嗎?
沒人知道未來,別被假模式所騙
人類有想為所有現象找出理由的傾向
鍛鍊直覺,不陷入斷言式預測
結語
推薦 真的,都不是你的錯,是腦子出的錯!/洪雪珍
前言 大腦的運作機制本來就容易犯錯
第1章 記憶失誤
◆記憶失誤發生的原因
過了一天,就只記得三成
記憶失誤的主因就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容量比你想像的小
注意力(Attention)和工作記憶的關係
「好,我記住了!」是一個很大的錯覺
可以靠訓練增加工作記憶容量嗎?
設法增加經驗和知識,不使用工作記憶
前提就是一定會忘,而不是「不會忘」
◆避免記憶失誤的基本對策
不厭其煩地要求新人一定要「記筆記」的原因
筆記法的基準就是選「最輕鬆的方法」
超簡...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