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秒,是判斷話術真偽的黃金期,
錯過這關鍵5秒,只會讓你離實情愈來愈遠!
CIA教你辨真偽第1招:
「我的個性不會做這樣的事。」先彰顯自己的良善,是所有說謊者面對提問時最慣用的回答。
◎「不,不,我沒有。」說的時候臉上卻掛著笑容的人心裡在想什麼?
◎「我是清白的。」看似誠實的言行,其實一開始就透露是他做的?
◎「一連串露骨的欺騙行為」代表可能還有更多內情?
◎「坦白說」、「跟你說真的……」,到底是真話還是睜眼說瞎話?
◎「你幹嘛問這些事情浪費我的時間?」是自己多心還是對方心虛?
不管面對什麼人,
CIA測謊誘敵的技巧都能讓你掌握洞察真相的關鍵時刻!
※如果某人認為騙你對他最為有利,他就會這麼做!
以下常見的回應答隱含了多種欺騙特徵,
你在聽到這些話時,是選擇相信,還是進一步分析?
「你幹嘛老找我麻煩?」「你為什麼不信任我?」»採取攻擊行為質疑你的可信度或能力的欺騙行為
「基本上」、「多數情況下」、「坦白說」、「跟你說真的……」»利用修飾語保留某些訊息的欺騙行為
「我向神明發誓……」»以宗教背書粉飾謊言的欺騙行為
「我為說謊向你道歉。我發誓除了這種事以外不會騙你。」»帶有弦外之音的欺騙行為
「我絕不會做出有損自己工作的事。」»說服型陳述,將情緒融入其中的欺騙行為
此外,你知道如果想判定某人是否說謊,就必須忽視對方的誠實行為嗎?
三位CIA資深探員,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偵訊、測謊和誘敵權威將在書中與你分享CIA專用的「偵謊模式」,包括如何克服5大識破騙局的障礙、掌握18項欺騙特徵,以及6大謊言面貌等核心原則,讓你在工作、家庭、交友與個人財務上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本書特色〕
揭穿謊言的效果不僅驚人,對於改變人生的結果也極為有效!
一本保護自己的絕佳教材!
◆本書是作者菲爾‧休斯頓為中情局進行數百次面談和訊問後所開發出的一套系統化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它以「完全非衝突的方式」進行,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透露出你想要的訊息。
◆這套技巧簡單易懂,效果驚人,數百家企業、非政府組織、學術單位或執法單位都邀請他們前往組織內部開班授課。
◆作者除了在書中列舉許多工作上的經驗,並以近年來知名的真實的案例(O.J.辛普森殺妻案、美國聯邦眾議員韋納傳送不雅照醜聞案、賓大前美式足球助理教練桑達斯基性侵男童案等)逐一分析說明外,亦在附錄中為讀者列出幾個情境:像是如果你要僱用一名保姆、探知伴侶是否出軌,或是懷疑孩子有不當行為,該注意哪些細節以及可以問哪些問題。
作者簡介:
菲爾‧休斯頓Phil Houston
菲爾是全美知名的測謊、偵訊和誘敵權威,在CIA任職長達二十五年,曾獲頒職涯情資獎章(Career Intelligence Medal)。他為CIA和美國其他聯邦機構執行過上千件偵訊和調查工作,並且開發出一套測謊方法,目前為全美情報單位與聯邦執法人員廣為沿用。
麥克‧弗洛伊Michael Floyd
在涉及犯罪活動、個人監控和國家安全事件中,麥克都是偵訊、測謊和誘敵的頂尖專家。在他長達三十五年的職業生涯裡,曾經於CIA、國安局服務,並成立先進測謊服務(Advanced Polygraph Services),專為執法機構、法律事務所和私人企業執行高機密的偵訊和調查工作。
唐‧泰納特Don Tennant
資深商業與科技記者,前國安局國際經濟議題的研究分析師。身為《電腦世界》(Computerworld)的總編輯,唐曾經贏得各種國家新聞獎項,如美國商業媒體協會頒發的「蒂摩希懷特獎」(Timothy White Award)編輯公正獎和杰斯尼爾國家商業報導獎(Jesse H. Neal 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ism Award)新聞報導類傑出編輯。
譯者簡介:
毛佩琦
清華大學外語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兼任講師,《聯合晚報》、年代新聞台國際組新聞編譯,出版社主編。現居上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外一致讚譽※何飛鵬(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集團首席執行長)、羅伯特‧加尼爾(前CIA反恐中心主任)、瑪莉莎‧蘭達佐(前美國安全部首席研究心理學家)、約翰‧米勒(前FBI公共事務助理主任)、比爾‧布萊頓(前洛杉磯警局總警監、紐約市警局與波士頓警局局長)
☆「多年來,菲爾和他的團隊已應用其技巧挖出恐怖分子的來源、抓到間諜,並且保護了國家機密。他們透過本書達成了更顯著的成果:讓每個人都能可靠地偵測出騙局。不論是有心或無意,我們多少都會對一個人的真誠度和誠信度做出判斷以保護自己;然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把這件事做好,而本書就是你的小老師。」──羅伯特‧加尼爾(Robert Grenier),前CIA反恐中心主任
☆「在這本兼具娛樂性、指導性的迷人之書中,菲爾、麥克和蘇珊為我們揭露了一套偵測騙局的簡單技巧,並穿插許多可作為間諜小說素材的真實故事。多年來,我也使用他們的模型並得到非凡的成果。」-─瑪莉莎‧蘭達佐(Marisa R. Randazzo),前美國安全部首席研究心理學家
☆「對於任何想要學會判斷他人是否正在說謊的人來說,本書是一個絕佳的教材。我本人在接受過他們的訓練之後,也在一些關鍵情勢下應用這套方法論,並且被它的效用深深折服。本書是一本十分吸引人的著作,其中的實用技巧你每天都能派上用場。」──約翰‧米勒(John Miller),前FBI公共事務助理主任
☆「洛杉磯警局反恐處與兇案組的探員去上這門課時,資深的調查員說:『沒上過這門課的人都不該晉升為探員!』還有,『我現在想回頭跟所有過去曾審訊的嫌犯重新面談。』這個團隊所開發的方法確實獨特,而且每個人都學得會!」──比爾‧布萊頓(Bill Bratton),曾任洛杉磯警局總警監、紐約市警局與波士頓警局局長,現任克羅爾公司董事長
☆「本書就像作者親自傳授這些技巧一樣珍貴,而且超級實用!作者最後還提醒讀者僅能把這些技巧應用在正當用途上,並且不要對著重要的另一半練習──抓到那些小小的善意謊言只會為兩人關係製造不必要的壓力。我則是犯了另一個錯:把這本書送給太太,還邀她一起參加訓練。我不確定那是好主意。咱們走著瞧吧!」──John M. Ford,美國亞馬遜讀者五星書評
☆「作者開發出一套兼具啟發性、資訊性與實用性的指導原則來教導讀者如何偵測謊言。不但有助於判別某人所言是真是假,而且極具娛樂價值!」─Geraldine Ahearn,美國亞馬遜讀者五星書評
名人推薦:國內外一致讚譽※何飛鵬(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集團首席執行長)、羅伯特‧加尼爾(前CIA反恐中心主任)、瑪莉莎‧蘭達佐(前美國安全部首席研究心理學家)、約翰‧米勒(前FBI公共事務助理主任)、比爾‧布萊頓(前洛杉磯警局總警監、紐約市警局與波士頓警局局長)
☆「多年來,菲爾和他的團隊已應用其技巧挖出恐怖分子的來源、抓到間諜,並且保護了國家機密。他們透過本書達成了更顯著的成果:讓每個人都能可靠地偵測出騙局。不論是有心或無意,我們多少都會對一個人的真誠度和誠信度做出判斷以保護自己;然而,大部分的人都無...
章節試閱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人類謊言偵測器。請先釐清我們顯然不這麼定位自己。這個星球上沒有人可以毫無疑問地知道某人說的是不是謊言,除非那番話剛好與自己已知的訊息有異。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在二○○八年和二○○九年間於華盛頓紅人隊總教練麥克.夏拉罕(Mike Shanahan)麾下擔任助理教練,而你恰巧知道夏拉罕直到二○一○年才被紅人隊聘用,就知道某人告訴你的並非事實。要是你分不清麥克.夏拉罕和麥克.迪特卡(Mike Ditka)(註),或者不知道紅人隊的教練是誰,那麼根本無從得知對方是在說謊。本書或任何一本書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我們所能做的,是提供你一些已證實在無數情境中能有效偵測出謊言的工具,以及該如何運用它們。菲爾在為中情局進行數百次面談和訊問的過程中,開發出一套系統化方法,最終形成欺騙偵查的方法學,請把這些工具想成是應用那套方法的媒介。
在進入該方法學的核心前,必須了解有一些難以克服的障礙將阻擋我們成功偵破騙局。以下是特別有挑戰性的幾種:
〔障礙5〕受到「整體」拖累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這件事,每當你觀察一個人,藉以判斷他說的是否屬實時,你運用的多半是「整體行為評估」技巧。整體行為評估有其特定邏輯:基本上你告訴自己:「我是一部人類吸塵器,我要盡量多吸一些資訊進來,這樣就能任意運用可能範圍內最大量的資訊,以做出最佳判斷。」雖然聽起來很合理,但其實是不可能的。你接收到的資訊實在太多,而處理這些資訊所需執行的任務更是不可勝數,你根本無力全數執行。這就像試圖從消防水帶喝一口水一樣,是不可能的事。此外,運用整體行為評估這套方法時,你處於必須猜測所觀察到的眾多行為到底是否重要的狀態。例如,我們常聽說在面談中,如果某人的坐姿採雙手交疊於胸前的封閉姿勢,表示他有所保留或隱瞞。但如果這個人剛好這樣才覺得舒服怎麼辦?如果他只是覺得冷呢?我們胡亂猜測他為什麼這樣坐,不算是收集準確資訊最可靠的方式。
我們需要採取一套較有系統的方法,過濾掉無關資訊,好管理這些流向我們的資訊。接下來將要分享的模式可以讓你做到這一點。
在進入特定欺騙行為的模式與討論前,還必須了解一件事:人類行為不見得合乎邏輯,也不一定符合我們期待。我們每個人認為符合邏輯的事,僅只反映我們的個人信念與自身的道德標準罷了。中情局的一位心理學專家反覆灌輸我們這個事實:人類行為和邏輯間並無正相關。而我們發現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蘇珊還記得自己很早就學會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意想不到的事。當她的女兒蘿倫還是幼兒的時候,蘇珊和朋友辛蒂帶著蘿倫一起到牙買加度假,他們待在自家的別墅裡,而那棟別墅是某度假休閒飯店的一部分。別墅的管家和清潔泳池的男孩已為他們工作多年,蘇珊的家人不僅熟悉也非常信任他們。此行蘇珊還透過飯店聘請一名保母幫忙她照顧蘿倫。
蘇珊和辛蒂像在自家般熟悉的環境裡感覺非常自在,不以為意地把錢和貴重物品放在臥室,而不是旅館的保險箱。但在別墅度過第一晚後,辛蒂告訴蘇珊說,自己放在臥室梳妝台上的四十美元不翼而飛。
蘇珊當時覺得辛蒂可能是忘了把錢放在哪裡,但為了以防萬一,她們把現金全放進旅館的保險箱。在他們預定離開的前一天,蘇珊取出皮包,然後把錢包放在梳妝台的抽屜裡。隔天早上,她外出享受最後一次游泳,回來時竟發現錢包裡約一千兩百美元的現金不見了。
這實在沒道理啊!那名管家和清潔泳池的男孩就跟家人般親近,而我們暫且稱為「貝蒂」的保母,是蘇珊覺得可以託付自己孩子安全的人。怎麼可能有人辜負她的信任呢?
在這次假期之前,蘇珊和辛蒂首次接觸我們的欺騙偵查模式,因此蘇珊決定運用這個方法來試著理出頭緒。她向旅館經理投訴這個竊盜事件,並且告訴他自己需要跟貝蒂談談。經理告訴蘇珊這麼做不會有任何結果。他說,蘇珊無從判斷到底是不是貝蒂拿了錢,貝蒂絕對不會承認,牙買加人打從心裡不可能承認這種事。蘇珊堅持這麼做,於是飯店經理軟化了,不過他強調不允許她揍人。幸好,揍人並不在蘇珊的計畫之內。
蘇珊走回別墅,滿懷期待想把這套剛學會的方法付諸實行。她心中不免懷疑這套方法對於身為新手的她究竟能有多大效果,但她仍想試試看。回到別墅之後,她請貝蒂到臥房來聊聊。
貝蒂進了房間,蘇珊隨即把門關上。
「我在這裡擺了不少錢,現在錢不見了。」蘇珊說。「貝蒂,是妳拿走的嗎?」貝蒂往後退了一步,碰到梳妝台。「什麼錢啊?」她問。
「我放在皮包裡,擺在梳妝台這裡的錢。」蘇珊說。
貝蒂停頓了一下。「我一直在照顧蘿倫啊!」她抗議的表示。「我的眼睛沒離開過孩子!」
蘇珊遲疑了。貝蒂的確善盡照顧蘿倫的職責。有沒有可能她說的是實話呢?蘇珊決定繼續追問。
「貝蒂,有沒有任何理由管家和清潔泳池的男孩說看到妳拿我的皮包?」
貝蒂不安地移動雙腳。她不發一語。蘇珊決定該是提出「預設提問」(presumptive question)的時候了──一個與上述事宜相關的假設問題。在這個案例中,就是假設貝蒂偷了錢。(第十章將深入探討預設提問。)
「貝蒂,妳把錢拿去做什麼了?」
「我很抱歉。」貝蒂回答。
蘇珊非常詫異。「什麼?」她不可置信地問。
「我很抱歉。」她把手伸進胸罩裡,掏出那些錢來。
蘇珊當時簡直是萬分驚訝。這完全不是她預期的,尤其是在跟飯店經理談過話後。他所謂牙買加心理的邏輯完全被擊潰,而蘇珊認為貝蒂將堅稱清白的預期也完全粉碎。這套東西真的管用。那一刻,蘇珊著迷了。她學到人類行為並不總是合情合理,而我們認為合情合理的事對於評估一個人如何思考或行動並不見得有用。她將繼續把這套知識運用在更嚴肅且意義更深遠的情況中。
菲爾早已明白這個道理。他發現我們經常抱持著期待。例如,看著一個我們認為聰明又世故的人,便推測他不可能公然表露出欺騙行為。有時我們甚至質疑自己,因為覺得對方表現出那種行為,一定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以及行為透露出哪些訊息。
事實上,人們不必然以邏輯的方式思考自己的行為。所以不管某些人多麼聰明世故,他們仍會表現出欺騙行為。
※以上節錄自第2章:偵破騙局的種種障礙
關於測謊鑑定的事實如下:正如世上沒有人類測謊儀,也沒有機器測謊儀。測謊儀無法偵測出謊言,它僅能測出人在回應某刺激(stimulus)時所產生的生理變化。而刺激即為測謊員所提出的問題。和這些變化相關的焦慮是否為欺騙的徵兆,則仰賴測謊員的分析及人際互動技巧來判定。
測謊曲線圖共記錄四項對於刺激的生理反應。包括兩項呼吸追蹤、一項心血管活動追蹤,以及一項記錄皮膚濕度變化的皮膚導電反應追蹤。測謊員在曲線圖上精準地標註他從何時開始提出某問題、何時結束,受測者又是何時說出「是」或「不是」等答案。
測謊結束後,測謊員審查曲線圖,分析受測者回應每道問題的生理反應。遵循曲線圖分析的明確規則,倘若生理指標在回應某問題呈現符合「不實反應」(deception indicated)的標準,測謊員就會標註該問題,表示是需要進一步注意的問題區域。
菲爾在一次例行的曲線圖分析過程中突然領會一件事。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靈光乍現。他總會分析這些曲線圖,精準地註明他何時提出某問題、何時結束,以及對方何時做出回應等等。這麼做的唯一理由是建立問題和後續生理反應之間的關聯。菲爾自問:為什麼我們在進行面談和日常對話時不能更有紀律一些?如果我們這樣分析日常對話,會有什麼結果?
他的答案衍生出這套欺騙偵查法,或是簡稱為「偵謊模式」的方法。這套模式的優點之一在於它很簡單,只有一項策略原則和兩個簡明的指導方針。策略原則是,如果你想知道某人是否在說謊,你必須忽略,從而不處理對方誠實的行為。下一章將深入探討這個看似矛盾的原則。
現在,讓我們先專注在兩個指導方針上。這兩個指導方針源於菲爾分析測謊曲線圖的「頓悟」時刻,分別為時間(timing)和「群組」(clusters)。雖然它們在行為評估領域並非新概念,過去卻沒有人把這些概念結合成一套建立於測謊曲線圖分析學上的編纂行為評估模式。
記得前面提過整體行為評估的問題,在於我們會一直處於猜測為何某人展現出某特定行為的狀態嗎?要從猜測跳到實際分析,就必須專注在我們能合理地連結這些行為的導因,而導因指的就是某詢問。不妨如此看待這項分析:辨識出導因以及跟導因相關交錯的問題,並且探索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所指的「時間」,必須先從導致潛在欺騙行為的刺激(即某詢問或陳述)談起。
為了判定某人是否誠實,我們需要觀察並聆聽刺激發出的五秒內所出現的第一個欺騙行為。如果想了解為什麼設定的時間是五秒,而非三十秒或六十秒,請考慮下列資訊:速記員告訴我們,一般人平均一分鐘講一百二十五到一百五十個字。同時,認知研究指出,我們的思考至少比講話速度快十倍。由此可知,刺激發生的時間愈久,大腦轉念思考其他事情的可能性就愈高。根據過往的經驗,如果我們可以在五秒內辨認出第一個欺騙行為,便能合理推斷該行為與該刺激直接相關。
接著來談談欺騙行為。無論何時,身為人類的我們若非視覺主導就是聽覺主導──比較關注並處理所看到的情形,或是比較關注並處理所聽到的資訊。這個問題可以回溯到前面曾經提到的溝通性質有語言及非語言兩種,意味著欺騙行為也可能以這兩種形式出現。那麼,我們該如何同時捕捉這兩種形式?
祕訣在於訓練大腦進入「同時聽看模式」(L-squared mode)的狀態─告訴大腦同時邊看邊聽。我們必須說:「大腦,接下來的幾秒鐘,你必須同時以視覺與聽覺管道處理傳達給我的資訊。」你的大腦不會喜歡這種事。事實上你的大腦會贏得爭論。一段時間後,你的大腦會說:「我受夠了。」然後放棄其中一項。不過經過練習,在刺激發出後的一段時間內,你將能夠把大腦調整為同時聽看模式,得以確實地收集處理偵查欺騙所需的重要資訊,且資訊量超過一般人所能收集處理的資訊。
另一個指導方針與欺騙行為群組有關。「群組」指的是兩個或以上的欺騙指標,你必須記住這些指標可能是語言或非語言的。所以,群組可能是一個語言加上一個非語言指標,或是兩個非語言加上一個語言指標,諸如此類。
如果某人針對某刺激僅出現一個欺騙行為呢?你可以忽略它。這麼做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我們作為個體進行許多事的原因不同。我們有說話的習慣和模式,也有身體的習慣和模式。它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是我們的一部分而已。因此必須利用群組原則把這些過濾掉。
再者,你可能已經直覺地猜想到,某人表現出的欺騙行為次數愈多,欺騙的可能性就愈高。正如一開始說的,我們無法成為人類測謊儀。但一個簡單的事實長存:我們的信心水準和我們觀察到的行為次數成直接正比。
現在,讓我們將兩個指導方針合併。你先提出問題,然後直接進入同時聽看模式,觀察並聆聽是否出現兩個以上的欺騙行為群組。請記住,第一個欺騙行為必須在該刺激的五秒內出現。群組是由第一個語言或非語言欺騙行為以及隨後所有的語言或非語言欺騙行為所構成,直到一段話被另一個刺激或可辨識的干擾打斷為止。至於一段話可以維持多久?我們不想找政客的碴,但大家都看過政治圈一些冗長的回應,應該可以提供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長。
接著,讓我們從兩張圖表說明群組原則。你可以把它當作是預習稍後將在本書談到的語言及非語言行為。現在不需要專注在某特定行為上──只要記住有些是語言,有些則是非語言行為。
在圖一中,一名母親問女兒是否做了作業。我們知道女兒的回應可以被視為一個群組,因為符合條件:有兩個以上的欺騙行為,第一個欺騙行為在問題提出後的五秒內出現。事實上,在本案例中,我們看到母親甚至還沒有結束問題,女兒已經出現第一個語言行為。這種狀況稱作「問題識別」(question recognition)──女兒過去遇過同樣情形,所以思考得比母親說話的速度還快。她在問題結束前已有所領會,並且表現出語言行為的反應。我們把該行為當作欺騙群組的一部分。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切都符合條件。你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對方的回應出現欺騙群組且第一個行為出現在五秒內。從這些資訊,你能百分之百肯定他在對你說謊嗎?
不能。請記住,你不是人類謊言偵測儀。你可以推斷該提問屬於潛在問題範圍,而且還得加把勁。我們把這些行為稱作「指標」而非「罪證確鑿的證據」自然有原因。
但是請別誤解。這些指標可能提供非常寶貴的資訊,把「刺激─回應」模式套用在分析上,你會發現自己體驗到識破謊言的時刻,並且極為有效地偵破騙局。因為該模式的應用宛如外科手術般精準。
當外科醫師為病患切除惡性腫瘤時,他不會標出腫瘤附近的大面積,然後動手切除整個區域,以確保腫瘤被完全移除。相反地,正因為了解身體其他部位是健康的並不代表沒有腫瘤需要割除,所以會在非常明確的區域進行精準的切割。倘若把欺騙視為惡性腫瘤,你需要能協助你辨識出該區域的外科工具,獨立出惡性腫瘤並加以處理。請思考以下戀足癖應徵者的案例。
蘇珊曾做過一場審查面談,面談對象是應徵某敏感政府職位的男性。她的最後一個提問是個包羅萬象、全包式的問題(catch-all question),目的是找出尚未浮出檯面的潛在問題。(我們將在第十章進行討論。)
「有什麼可能的疑慮,是你覺得我應該知道卻沒問到的嗎?」蘇珊問。
那名應徵者不安地動來動去。「你說可能的疑慮是什麼意思?」
「聽不懂簡單的問題」是我們將在第五章進一步探討的欺騙行為。現在要了解的重點在於,應徵者認為有疑慮的事並不在蘇珊截至目前為止的提問中。蘇珊從這個全包式問題的回應了解到她還得加把勁。沒多久,她就找到讓應徵者感到不安的問題所在。他承認自己多次把安眠藥摻入太太的飲料中讓她昏睡過去,藉此滿足自己的戀足癖。他有一次甚至用氯仿迷昏她,結果在他太太在他把抹布蓋在她臉上時醒了過來。
※以上節錄自第3章──撕開假面具的利器:欺騙偵查法
如果欺騙者發現自己進退兩難,因為他被問到關於一件事的問題,而事實不站在他這邊時,他顯然不傾向以事實回應。在發展出回應的過程中,他做出有意識的決定來採取某行動步驟。他可能專注於說服質問者自己的品德;或採取逃避路線,試圖將問題轉向;也可能被迫進入攻擊模式,作為讓質問者退卻的手段。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在此過程中,他將無意識地透露自己知道的實情。
……
十年之後,二○一一年的秋天,另一名企業家也與媒體出現一些問題。這次是賀爾曼‧凱恩(Herman Cain),後來成為共和黨提名總統候選人的前餐飲大亨。先前兩名女性指控凱恩在一九九○年代對她們性騷擾,他看似才避過這次餘波,另一枚炸彈隨之落下。十一月二十八日的晚間新聞上,某亞特蘭大(Atlanta)電視台播出金潔‧懷特(Ginger White)的採訪,她是亞特蘭大一名從商的女性,她宣稱與凱恩有斷斷續續的婚外情,時間超過十三年。
該電視台於稍早知會凱恩當晚將播出這段採訪,所以凱恩試圖趕在該電視台新聞播出前的幾小時,參加CNN的《沃爾夫‧布里茲時事分析室》(The Situation Room with Wolf Blitzer)。在接受布里茲的訪問時,凱恩承認自己認識懷特長達十三年,但堅稱兩人只是純友誼,而他曾對她提供財務上的援助只因為朋友有急需。
凱恩在接受布里茲採訪後不過五天,便於十二月三日退出總統選戰。正如他對布里茲所說的,他仍堅稱所有指控都是不實的。凱恩堅稱懷特的指控和先前那些性騷擾指控一樣沒有根據。當本書付印時,這些指控確實尚未獲得證實,所以我們對凱恩的訪談分析僅止於應用偵謊模式進行行為評估。接下來是該訪談的紀錄摘要。
布里茲:他們(亞特蘭大電視台)對你說了什麼?
凱恩:他們只說,你知道的,他們提到那個人的名字……
布里茲:你認識這位女士嗎?
凱恩:我的確認識她,而他們也提到她指控我什麼。但在新聞出來之前,我現階段無法自由回應。之後我會透過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律師林恩‧伍德(Lin Wood),我們將加以回應。我們兩星期前追蹤了其他的一些傳言,結果它們都是沒有根據的。為什麼呢?因為她們都拿不出任何文件、證據或什麼可信的東西。所以我們會等消息出來之後再回應。但在這個時間點,我想先讓你知道,我沒有什麼好隱瞞的,我們將就所知的針對每個細節一一回應。
在稍後的訪談中,凱恩重申了他的主張,表示所有性騷擾的指控都沒有根據:
布里茲:但是這個……你了解的,有兩名女性指控你性騷擾,然後現在第三名女性可能出來說她跟你有婚外情……
凱恩:可是請記得前兩名女性是沒有根據的──這是不實的指控。她們無法證實這件事,而我在媒體和大眾面前說出我所知道的,說出事實,接著大家必須判斷到底要相信我還是相信她們。對於稍後新聞將報導的那個人也一樣。
現在,我們來檢視這些關鍵陳述:「我們兩星期前追蹤了其他一些傳言,結果它們都是沒有根據的。為什麼呢?因為她們都拿不出任何文件、證據或什麼可信的東西。」還有,「記得前兩名女性是沒有根據的──這是不實的指控。她們無法證實這件事。」
套用模式後,我們發現凱恩的陳述中透露出弦外之音。性騷擾的指控「沒有根據」、「不實」,不是因為凱恩沒有犯下性騷擾,而是因為他的指控者無法加以證實。有趣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凱恩又補充了一句:「對於稍後新聞將報導的那個人也一樣。」
事實上,在訪談的其他部分,凱恩針對他與懷特是否有性關係的問題,再次透露出弦外之音。以下是摘要:
布里茲:當你說「朋友」─這些問題很尷尬,但我問你的問題是你一定會被問到的──這是婚外情嗎?
凱恩:不,不是。
布里茲:沒有性關係?
凱恩:沒有。
布里茲:完全沒有?
凱恩:沒有。
布里茲:這名女士卻說有。她在說謊嗎?這就是你在……
凱恩:好的,沃爾夫,我們來看報導會怎麼說。在看到報導怎麼說之前,我不希望被鎖定在一些事情上。
當凱恩說他不希望在「看到報導怎麼說之前,被鎖定在一些事情上」,這是一個真實的陳述。但是,根據偵謊模式推斷,其中的弦外之音很清楚:如果懷特說他們有性關係,他不能說她在說謊。
那麼,要如何訓練自己在謊言中發現實話或弦外之音?請了解,如果你正處理一個真實與否至關重要的情境,「字義上」就變得十分重要。記得第二章提到溝通的問題之一是我們聽到一件事時,經常加上自己的詮釋,然後以自己的理解來決定採取什麼行動嗎?當你與某人談話的目的是取得真實訊息時,準確捕捉對方到底說了什麼,並思索對方在字面上向你溝通了什麼訊息變得非常關鍵。
※以上節錄自第9章──謊言中的真相:聽出弦外之音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人類謊言偵測器。請先釐清我們顯然不這麼定位自己。這個星球上沒有人可以毫無疑問地知道某人說的是不是謊言,除非那番話剛好與自己已知的訊息有異。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在二○○八年和二○○九年間於華盛頓紅人隊總教練麥克.夏拉罕(Mike Shanahan)麾下擔任助理教練,而你恰巧知道夏拉罕直到二○一○年才被紅人隊聘用,就知道某人告訴你的並非事實。要是你分不清麥克.夏拉罕和麥克.迪特卡(Mike Ditka)(註),或者不知道紅人隊的教練是誰,那麼根本無從得知對方是在說謊。本書或任何一本書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我們所...
目錄
致謝
引言:歡迎來到我們的世界
第1章 揪出別人說謊的難處
第2章 偵破騙局的種種障礙
〔障礙1〕相信別人不會對你說謊
〔障礙2〕依賴行為迷思
〔障礙3〕不了解溝通的複雜性
〔障礙4〕陷於無可避免的成見中
〔障礙5〕受到「整體」拖累
第3章 撕開假面具的利器:欺騙偵查法
第4章 偵謊的矛盾:忽視實話才能找出事實
第5章 欺騙的特徵
〔特徵1〕無法回答問題
〔特徵2〕無法否認問題
〔特徵3〕猶豫或拒絕回答
〔特徵4〕重複問題
〔特徵5〕非回答陳述
◎以美國前副總統迪克‧錢尼接受福斯新聞尼爾‧卡福托的採訪為例
〔特徵6〕前後不一致的陳述
◎以美國茶黨成員、前參議員候選人歐唐諾爾參加CNN《皮爾斯‧摩根今夜秀》的採訪為例
〔特徵7〕採取攻擊行為
〔特徵8〕不合宜的問題
〔特徵9〕過度特定的回答
〔特徵10〕不適當的禮貌程度
〔特徵11〕不適當的關切程度
〔特徵12〕針對過程或程序抱怨
〔特徵13〕聽不懂簡單的問題
◎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針對與陸文斯基的婚外情案接受獨立審議的證詞為例
〔特徵14〕參考型陳述
〔特徵15〕以宗教背書
〔特徵16〕選擇性記憶的心理託辭
〔特徵17〕排除修飾語&觀感修飾語
〔特徵18〕說服型陳述
第6章 威力強大的謊言
◎以於美國政府擔任要職之官員涉嫌猥褻兒童的調查面談為例
◎以珠寶失竊案為例
◎以南卡羅萊納州的蘇珊.史密斯弒子案為例
第7章 騙子的憤怒
◎以安隆公司前執行長傑佛瑞‧史基林的詐欺案謊言為例
◎以加州史考特‧彼德森殺妻案為例
◎以歐唐諾爾參加CNN《皮爾斯‧摩根今夜秀》的採訪所產生的攻擊行為為例
第8章 謊言的面貌
〔面貌1〕行為停頓或延緩
〔面貌2〕語言與非語言行為分離
〔面貌3〕遮掩嘴巴或眼睛
〔面貌4〕清喉嚨或吞口水
〔面貌5〕手碰臉動作
〔面貌6〕定位點動作
〔面貌7〕整理動作
第9章 謊言中的真相:聽出弦外之音
◎以龍頭主機軟體公司涉入全面會計詐欺案為例
◎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賀爾曼‧凱恩的桃色醜聞案為例
◎分別以綁架、搶劫、傷害的案件為例
第10章 不開口問,就得不到答案
◎以O.J.辛普森涉嫌殺妻案的偵訊為例
◎以一起車禍糾紛為例
第11章 駕馭騙術以取得優勢
〔技巧1〕避免問否定問題
〔技巧2〕提問開場白宜為關鍵問題
〔技巧3〕克服心理託辭
〔技巧4〕把焦點擴大
第12章 小心為上
〔偵謊地雷1〕眼神交會
〔偵謊地雷2〕封閉型姿勢
〔偵謊地雷3〕一般性的緊張
〔偵謊地雷4〕先發制人的回應
〔偵謊地雷5〕臉紅或抽搐
〔偵謊地雷6〕緊握的雙手
〔偵謊地雷7〕基線比較
第13章 個案研究
◎以美國紐約州眾議員安東尼‧韋納對於傳送不雅照事件的回應進行分析
第14章 好,然後呢?
◎年經、經驗相對較少的測謊員vs.事業有成的心理醫師 行為分析大對決
附錄1 建議的問題清單
1-1 聘請孩子保姆的相關問題
1-2 詢問孩子吸毒與喝酒狀況的相關問題
1-3 詢問另一半不忠的相關問題
1-4 詢問偷竊情形的相關問題
附錄2 利用本書偵謊模式所做的分析案例
●美國賓大前美式足球助理教練傑瑞‧桑達斯基被控性侵男童案
詞彙表
關於作者與撰稿人
致謝
引言:歡迎來到我們的世界
第1章 揪出別人說謊的難處
第2章 偵破騙局的種種障礙
〔障礙1〕相信別人不會對你說謊
〔障礙2〕依賴行為迷思
〔障礙3〕不了解溝通的複雜性
〔障礙4〕陷於無可避免的成見中
〔障礙5〕受到「整體」拖累
第3章 撕開假面具的利器:欺騙偵查法
第4章 偵謊的矛盾:忽視實話才能找出事實
第5章 欺騙的特徵
〔特徵1〕無法回答問題
〔特徵2〕無法否認問題
〔特徵3〕猶豫或拒絕回答
〔特徵4〕重複問題
〔特徵5〕非回答陳述
◎以美國前副總統迪克‧錢尼接受福斯新聞尼爾‧卡福托的採訪為例
〔特徵6...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