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二手書現折5%吉竹伸介民主世代哥吉拉扁平時代楊定一楊双子52種走路方式人生貓教練黃仁勳手機成癮川普2.0讀冊選讀季暢銷5折起商周75折起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石頭之屋:家園、家族與消逝中東的回憶(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安東尼.夏迪德

評價
12收藏
124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11 NT$ 45 NT$ 399

賣家:sandy
書況(讀冊判定):普通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本商品已絕版

購買新書
88 351
其他二手價
31 125元起
圖書館借閱
#先蝦上市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戰火之後,我們一起把老家蓋回來!
文/Anderson

《石頭之屋:家園、家族與消逝中東的回憶》作者,是於2004及2010年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中東地方戰地記者安東尼.夏迪德(Anthony Shadid)。他今年二月在工作崗位上驟逝,本書是他去世後才出版的。

半個世紀之前,安東尼.夏迪德的祖父母攜家連夜離開了黎巴嫩,去到美國,同一時間家族中其他成員也紛紛遠走到世界各個角落,都是為了躲避家鄉的連綿戰火。2006年,以色列對黎巴嫩展開報復攻擊,而遭到攻擊的城鎮其中包括夏迪德祖先聚居的「馬亞永」。

隔年,夏迪德回到馬亞永,加入重建的行列。他將整修外曾祖父留下的石砌大宅的故事,寫成了這本《石頭之屋》。

《石頭之屋》最為我們帶來震撼與感動之處,在於「家」或「房子」這底下繁複、分歧、層層包裹、內在張力的內涵,在這筆「回鄉重建屋宅」的紀錄文字底,被一次帶到。

數算我們會想到多少類似,但略有著差異的相關概念:家、房、遮風避雨的屋瓦、家鄉、故土、家人、家族、族人、故人…..,這些字詞或說概念,各自有著字面上或者比喻的意涵,表面上似乎全都指向一個人的「我從哪裡來」,並暗示著「我要往哪裡去」。

可這趟往回走的旅程,卻不是這麼敞開地理所當然,那比想像中要複雜許多、要牽動更多。…安東尼.夏迪德回到馬亞永,似乎是「回鄉」,但對於家鄉的人們而言,他早已是個「外人」:

「談起大宅的重建工程時,席畢爾對我說:『我感覺很不對勁。….這地方並不屬於你,你為什麼不買一塊土地,蓋一間新的房子?或者買一間真正屬於你的房子,整修裝潢一番?這幢大宅住過太多人,它不屬於你。』…..在馬亞永當地,後代子孫間的爭議經常會阻礙重建工作。家族糾紛曠日費時,導致許多老房子淪為廢墟,……在這裡,家族鬥爭像貨物一樣四處轉送。」

因為這種現實上人性糾結的本質性難題,《石頭之屋》這書於是擁有一種雙層的視角,夏迪德既是流著與這塊土地上人們同樣血液的後代子孫,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個「早就不屬於這裡的人」。

夏迪德無法不用一種「在地人」、「自己人」的心情與眼神來看身旁的人們、當地所發生的事,但同時,他也沒辦法不用一種來自於異鄉、他國、另一文明的方式去對馬亞永進行理解與行動。

另外,作者也展現了優秀記者的敏感度,從最親近的距離,講述給我們好多精彩又有趣的段落:人與人的互動,文化之間的彼此探索,一些蘊含著人最重視或最習慣事情的潛規則等,這些都是《石頭之屋》中同樣令人愛不釋手的。

…..或許對異國情調好奇地睜大了眼睛有些政治不正確,不過,讀起裡頭許多生活、當地耆老說起的風俗,真的會有童話故事般的魔幻魅力。比如這段落:
「由於我是單身漢,朋友特別警告我,到單身女性家中喝咖啡,一家只能去一次,如果去第二次,就會有教士等著為我和女主人證婚。當地還流傳一些古怪可怕的故事,聲稱有些女人會利用咖啡施展巫術,誘惑條件不錯的男性上鉤。」

夏迪德這本回憶錄中無處不在的「兩個地方之相互凝視」這樣的層疊,在許多文學著作中或許會是一種深層的生存懸問,無解的衝突,可是在《石頭之屋》中,卻以溫暖、寬厚、包容且豐盛的模樣出現,而那份力道,一點都不下於異鄉人的悲傷小說。





兩度榮獲普立茲獎,他曾遭到槍擊,被軍隊扣押毆打,最後在採訪途中身亡。
近十年最傑出戰地記者的最後遺作。他重建飽經戰火的祖宅,也讓自己獲得重生。

★2012美國國家圖書獎非文學類決選

林博文(專欄作家、自由撰稿人) 專文推薦
張桂越(周刊巴爾幹總編輯)、張翠容(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感動推薦

「馬亞永有許多無人居住的房子,它們搖搖欲墜,有如鬼屋,訴說著這裡一去不返的輝煌歲月。許多年頭過去,戰爭與死亡此起彼落,馬亞永的故事就是以這些房子寫成,寫成一段各奔東西的歷史。」

兩度榮獲普立茲獎的傳奇中東戰地記者,重溯家鄉百年動盪歷史
將近一個世紀前,為了躲避戰爭帶來的殺戮、疾病與飢荒,夏迪德的祖父母離鄉背井,輾轉遷徙至美國南方,家族中的其他成員則散布世界各個角落。2006年,以色列對黎巴嫩展開報復攻擊,夏迪德也深入戰區報導。遭到攻擊的平民城鎮之一,便是夏迪德的祖先聚居之地「馬亞永」。隔年,婚姻破裂、身心俱疲的他,孑然一身回到馬亞永,決心整修外曾祖父留下的百年石砌大宅。
《石頭之屋》從夏迪德返鄉整修屋子的契機開始,記述他與當地工匠和居民的來往,生動幽默,常令人放聲大笑,不但穿插回溯了一整個家族與地區百多年來的歷史,同時也是當代黎巴嫩及中東地區族群、宗教與文化最鮮明的寫照。他的文字洗鍊抒情,宛如吟唱一首歌,巧妙交織著他個人的經歷、家族的離散、馬亞永的興衰、黎巴嫩傷痕累累的歷史,以及百年前多元包容的燦爛中東。

作者簡介:

安東尼.夏迪德Anthony Shadid
1968年生,黎巴嫩裔的美國記者,曾任職美聯社、《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郵報》及《紐約時報》,常年派駐中東,報導中東地區事務。由於對伊拉克戰爭的傑出報導,他於2004及2010年兩度獲得普立茲獎國際報導獎項。2002年在約旦河西岸採訪時肩部中彈,甚至傷及脊椎。2011年在利比亞採訪反對格達費軍事獨裁的起義運動中遭到政府軍上銬關押,不斷受到毆打。2012年二月,夏迪德暗中潛入敘利亞報導戰況激烈的反獨裁抗爭,不幸在離境途中氣喘發作身亡。曾出版《先知的遺產:獨裁者、民主人士與伊斯蘭的新政治》、《長夜將至:美國戰爭陰影下的伊拉克人民》。


譯者簡介:

閻紀宇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長期從事跨領域翻譯與國際新聞報導工作。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讀者文摘》、《哈佛商業評論》、公共電視譯者,現為聯合報影音新聞部國際中心副主任。重要譯作包括《中國即將崩潰》、《遮蔽的伊斯蘭》、《魔鬼詩篇》、《非理性的魅惑》、《揭密:透視賈伯斯驚奇的創新祕訣》、《紙醉金迷哈瓦那》、《別對我撒謊》、《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強國論》、《決斷2秒間》、《價格戰爭》、《永不屈服》等書。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