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千百年前跋涉而來,只為了解答他的謎?!
一部往來古今東西、顛覆現實認知的奇特華文小說。
故事發生在日本京都一座雅致的宅邸。沒落華族第十八代家主藤原進三,與身為三菱財閥長孫女的妻子岩崎麗子、就讀名門高校的秀異獨子藤原凡一,一家仨優遊快意地生活著。直到某日,凡一驟然失語,原本尋常無波的日子綻開了一道裂縫,傳出了來自遙遠他方的多種聲音。
藤原進三透過催眠,召喚多位歷史上、傳說中以及虛擬出的人物,包括希臘神話美少年、高加索亞美尼亞公主、神祕的聖殿騎士團,甚至日本文學大家志賀直哉與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他們穿越時空,陸續登場,時而自述交織了輝煌與困頓、愛與恨的一生;時而會聚一堂,展開對話與辯證,言語間充滿了機鋒、詼諧甚至嘲諷調侃,常教人莞爾,甚至不禁掩卷讚嘆。
現實與虛構相互交錯、歷史與想像彼此穿透,成就這部難以歸類與定義的華文小說作品。
華麗眩目的小說場景,始於質樸的寫作初心
初試文學啼聲之作,展現不群的創作野心。
《少年凡一》是作者藤原進三的文學處女作。雖是創作新人,但小說探觸的時空與角色橫跨古今東西;並以音樂賦格般迴旋反覆的敘事方式,糅雜神話、傳說、文學、藝術、科學、宗教與種族等主題,展現奔放自由的想像力,鋪排出讓人目不暇給的豪華文學場景。
所援引的知識體系多元且龐雜,但作者卻能舉重若輕,出之以生動風趣的對話語言,緊湊流暢的情節推展,讓讀者一走進故事,即欲罷不能,讀完大感酣暢。
作者以小說主角之一為筆名,出入於文本內外,讓《少年凡一》在情節虛實對照之際,再增添一重閱讀趣味。
無法陪伴左右的父親,寫給孩子的另類家書。
《少年凡一》的寫作初衷,原是身陷囹圄的父親,以小說筆法書寫的另類家書,是送給孩子的十八歲生日禮物。面對正值成長期的孩子,無法陪伴左右的作者,一週一章,透過小說的語言魔力,召喚古今東西人物,揭示他們的生命歷程,試著解答孩子可能遭逢的生命提問。
在沒有網路、不能自由到書店與圖書館查閱的寫作條件下,藤原進三透過記憶,以及手邊僅得的書籍資料,寫就這部橫跨多種知識領域的奇特作品。作者最後所完成的,或許一如他在書末訪談中所言:藉說故事來說理說教,「本以為是在為孩子打磨一副面對人生挑戰的盾牌,誰知道,努力將之拋光透亮之後,竟成了一張映照我自己的鏡子。這些說給孩子的話,難道不是自我內在最深處想要告訴自己的言語嗎?」
本書特色
★作者曾經長期生活在日本,對京都的飲食、旅行、藝文與時事等生活內容,信手捻來,描繪得傳神細膩,教人彷彿身歷其境。
★流暢緊湊的情節推展,生動活潑的對話語言,具備高度可讀性。
★橫跨多元歷史文化範疇,知識含金量高,展現作者駁雜的閱讀興趣,以及思索與辯證的深度。
★虛實交錯,真偽穿插,引人入勝之際,亦可增添讀者進一步探索各知識領域的可能。
附錄
故事,等著我們將它說出來──藤原進三的寫作Q&A
書寫自成悟境──讀藤原進三的《少年凡一》◎陳柏言
作者簡介:
藤原進三(筆名)
台灣人。留日法學博士。
工作及專長領域多在國家安全戰略規劃、地緣政治分析。
職業生涯曾寫了數百萬字的政策研究報告。
在《少年凡一》之前,不曾書寫過任何文學創作。
目前正於監獄服刑中。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陳耀昌|醫師作家、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駱以軍|台灣重量級小說家
陳柏言|新世代作家
好評推薦
.作者像文字魔術師,在他筆下,古代與現代之間,異想與現實之間,西方與東方之間,如穿越劇,來去自如。而全書以日本為背景,無一字提到台灣,卻又時而針對台灣現況,作一針見血的評論。……無邊際,正是這本書的最大特色。──陳耀昌
.作者通過書寫求索的,與其說是文明的輝煌與幽深,毋寧看作在恍若廢墟的現世,找尋與自我,與親人,甚至與世界對話的可能。……《少年凡一》不只是一部長篇小說,更是一張診斷表,一紙家書/家訓,一卷無聲而無限的辯詞。──陳柏言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附錄
書寫自成悟境──讀藤原進三的《少年凡一》
陳柏言
「藤原進三」不只在《少年凡一》中登場,也是文壇的新名字。然而,這個陌生的異國姓名,並不只是空白的符號;相反地,由於小說之外的「個人歷史」,使其意義豐沛。作者後記說,《少年凡一》是送給兒子的十八歲禮物,然小說裡凡一的失語病徵,很難不讓人聯想起作者的獄中困境:身體的禁制,話語的封鎖──少年凡一折射的,畢竟是作者自我。不能說,總可以寫:作者完成這部十餘萬字的長篇,化身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地下室人」,在無光囚房弔詭地滔滔不絕。
凡一是一,也是多;是內在的自我,也是宇宙萬物的起點。《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主角凡一的身體,是降靈的祭台,是乩身,通過父親藤原進三的「催眠」,喚出橫跨古今的人們。凡一擁有一副老靈魂,而那些紛紛現身的人們,「並非『人格分裂』,而是『潛意識』──『在集體潛意識中,存在著最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和文明』。」
《少年凡一》並非情節取向的作品,更接近一部百科全書。作者任意揮手,就召來日本小說家志賀直哉,德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海森堡(在凡一的宇宙,他並未獲獎),甚至春秋時代的盜跖……,展開哲學,數學,美學,乃至於神學的辯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身陷囹圄,文獻資料查詢不易;除了記憶,只能仰賴監獄裡偶然出現的傳單、報紙與書籍。編者指出,作者就像《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的老人,在廢紙堆中撿拾文明的碎片;然我認為《少年凡一》更是一部《懺悔錄》,其反覆叩問的,還是罪罰與救贖的問題。作者通過書寫求索的,與其說是文明的輝煌或幽深,毋寧看作在恍若廢墟的現世,找尋與自我,與親人,甚至與世界對話的可能。或許正如小說裡,透過皮拉姆斯談論其師拉斐爾所道出的:「透過信仰、透過藝術創作,一直試圖探索『自己是誰』、『想變成誰』,以及自己如何和別人連結的方法。」
小說發生在京都,小說人物也是日本人,「閉著眼睛,我都知道如何從四條大橋轉下河堤沿著鴨川走道出町柳……」小說中對於京都的描述,並不是川端康成《古都》那樣體察風土肌理,而更像一幅遠方的幻片風景。記憶裡的都城愈是豐盛華美,愈對照出「此時此地」的崩毀與寒愴。作者決絕地說:「台灣不能再作為我的故鄉」,因此他必須通過「另一個故鄉」來演繹故事。那麼,為什麼是日本?日本對於寫作者來說,又代表什麼?這讓我想起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日本將作者推入寫作情境,這情境甚至震動了作者的心靈,推翻以往所閱所讀,意義動搖、撕裂,直到衍生出無可取代的虛無,而物件卻充滿意義……,總而言之,書寫自成悟境。」
是的,書寫自成悟境。就此看來,古今人物的召喚,京都地景的幻設,都是為了療癒「凡一」,使其開悟。小說最後,凡一臨行贈予的詞彙「有難」,是日文的「感謝」之意;他說:「(是你們)讓我的靈魂變得更加輕盈而自在,可以去追尋自由。」緣此,《少年凡一》不只是一部長篇小說,更是一張診斷表,一紙家書/家訓,一卷無聲而無限的辯詞。
(本文轉載自《聯合文學》雜誌第三八九期)
■陳柏言,一九九一年生,高雄鳳山人,台大中文所碩士班就讀。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夕瀑雨》。
名人推薦:名人推薦
陳耀昌|醫師作家、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駱以軍|台灣重量級小說家
陳柏言|新世代作家
好評推薦
.作者像文字魔術師,在他筆下,古代與現代之間,異想與現實之間,西方與東方之間,如穿越劇,來去自如。而全書以日本為背景,無一字提到台灣,卻又時而針對台灣現況,作一針見血的評論。……無邊際,正是這本書的最大特色。──陳耀昌
.作者通過書寫求索的,與其說是文明的輝煌與幽深,毋寧看作在恍若廢墟的現世,找尋與自我,與親人,甚至與世界對話的可能。……《少年凡一》不只是一部長篇小說,更是一張診...
章節試閱
京都,洛北,昔時皇室家族避暑遊憩的修學院離宮側近,鄰靠比叡山方向的這座宅邸,是藤原家。八百坪的庭院,圍繞著一棟雅致的洋風三層建築物,外牆是看似石砌的奈米科技花崗岩紋磚,低調、厚實、歷久彌新的氣質,對應著主人家的品味風格。周遭方圓五公里之內,別說是民家住宅了,連各類型的建築都很罕見。錯落有致的少數幾座寺院古蹟,隱身在濃密楓木竹林之間,沒有一絲絲遊客的喧鬧,讓這裡的竹子比嵯峨野更加碧翠鮮綠,紅得如寶石般晶瑩剔透的楓葉也勝過永觀堂。在終年觀光客人滿為患的京都,距離河原町三條繁華街町不過二十分鐘車程的修學院離宮附近地域,既不是風景區,也不是別墅區,應該算是「封建貴族階級保留區」吧。保留下來的幽靜景致,千金難買。
藤原家的宅邸,是那種不可能被不動產仲介列為交易標的的建物。在二戰結束前仍然維持著華族身分的藤原這個姓氏,作為天皇家族的旁系血親,早在明治時代中期,就在這塊皇家恩准御賜的土地上,蓋起了休閒度假用的西洋式建築。如今建築主體雖然在外觀上保留了原始設計,內部空間卻已經全面整修更新,具備了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機能。至於庭院,則依然精心維護著它百多年來的樣貌。沒有高牆藩籬,以看來不經意分布生長的竹子,巧妙地將整個院落和外界區隔開來。除了兩棵高達三十公尺的楓樹參天而立,整個庭院,就是「留白」,留給地面上細緻精巧的苔蘚和灰白色小石子鋪陳。這裡,是看不見櫻木的。在藤原家的觀念裡,櫻是庶民的植物。櫻花是吵鬧的,綻放時,花瓣茂密繁多顯得那麼廉價,凋謝時,一夕之間滿天飛舞,又是快速消逝得那麼隨便。花季時人擠人坐在櫻樹下喝酒唱歌,是平民百姓的無聊趣味。點綴在藤原家宅邸庭院間的,只有幾株「朝顏」。然而,這幾株朝顏,可是從戰國時代晚期衍生至今的正欉品種,開著純然紫色花朵,是千利休親手培育而成的。
藤原家的男主人藤原進三,坐在起居室的扶手椅裡,若有所思地看著落地窗外的庭院。朝顏一早開了三朵紫花,他卻完全沒有注意到。平時,窩在這座舒適黑色皮椅上的他,通常都是抱著一本書讀著。老婆孩子總愛笑稱他,回到家就變成植物,一顆「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進三是藤原家第十八代傳人。這十八個世代,正好可以從德川幕府建立江戶時代開始起算,歷經大政奉還、明治維新、大正民主,直到昭和以及現今的平成。隨著時代的變遷,貴族的血統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藤原這個家族留給進三的,除了姓氏之外,就只有這座宅邸而已。別說華族的身分特權早已明令取消,歷代先祖擁有的俸祿資產,在傳到他這一代之前,就已經幾乎蕩然無存了。除了極少數的歷史學家之外,已經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姓氏有什麼特別的背景表徵,大家比較知曉的反而是他的堂妹藤原紀香。藤原紀香製造緋聞的效率,和她在演藝圈走紅的程度不相上下。
有別於一般沒落的華族,只能掙扎著從過去專供皇室貴族子弟就讀的學習院大學畢業,然後靠著拉攏、經營人際關係混飯吃,進三倒是很爭氣。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後,先留校從事研究工作,再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如今已經回到母校京大任教多年。不過,進三的專業,並非傳統的生理醫學領域,而是精神醫學與心理學。他以德國心理學大師榮格所創立的分析心理學為基礎進行研究,結合了符號學和文化人類學,運用符號學的知識特性,拓展了榮格有關「原型」的理論範疇,導入文化人類學的經驗現象,架構出「集體潛意識」的具體典範,發展出近現代以來在心理學領域最傑出卓越的學術成就。但是,在奠定理論開創者的地位之後,這幾年來,進三的研究方向又轉向實務,針對個體的內在進行臨床上的深度探索。採用的方式,則是催眠。進三將一般心理醫師也會施行的催眠療法,改造成一種追尋人類心靈深處奧祕的工具,以此,去開啟個人潛意識以及集體潛意識的大門。反正,京都大學是無比自由的學校,早已晉升教授的他,要做什麼主題研究都可以。即使是煉金術也無妨,只要不把研究室燒燬就好。
至於為什麼身為藤原氏第十八代家主,名字卻叫作進三呢?進三小時候問過父母,據說是祖父取的,理由不詳。「大概是受漢學教育薰陶的爺爺取自古訓立德立功立言之類的典故吧。」 進三心想,「還不錯啦,至少比進百、進萬來得好。」 不過,成年之後發現,進三的發音(shinzo)和某任總理大臣的名字讀音唸法完全一樣,有時會讓他有點不自在。
「進!」老婆都是這樣叫他。這樣的稱呼,讓進三覺得安心。
岩崎麗子,進三的太太,已經來到起居室的落地窗前。順著進三的視線望向庭院,幾片楓葉飄落在鋪石步道上。「待會要出去把落葉撿乾淨。」有潔癖的麗子這麼想。在家事上,她總是親力親為,不像老公,老是沙發馬鈴薯一顆。剛從工作室回家的麗子,今天穿的是菊池武夫所設計的西裝式上衣,立領,六分袖,搭配Max Mara的窄管長褲,八分褲管。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的麗子,在這樣的混搭下顯得神采洋溢,看起來四十歲不到。穿著極有自我風格的她,從來不穿套裝,即使是成套的服裝,到了她手上,也是被拆開來穿搭,而且總是呈現出更好的效果。而因應不同場合,麗子有她偏愛的設計與選擇的品牌。正式的典禮宴會,她會以森英惠的作品為主,那是高級訂製服(haute couture)。到學校教書,她就比較喜歡Prada的帥氣俐落。至於工作以外的活動,則以山本耀司為首選,因為,穿起來最舒服,又不怕髒(Y’s 的產品幾乎都是黑色的)。那做家事、撿落葉,也是一身時尚名牌嗎?麗子的家居服,一律非Hang Ten即Giordano,只要求純棉、質地好。奇怪的是,介於頂級精品和極度平價之間的服飾品牌,像是Zara、Mango之類的中價位商品,永遠進不了麗子的衣櫃。
不趕流行的麗子,在眾人的眼中,總是最時尚的。身為岩崎家的一員,風尚潮流是追著她們家跑的,從來不需要她們追求。岩崎家的歷史,就是日本近代發展史,等同於國家現代化的歷程,也相當於整個民族產業興殖的軌跡。第一代的家業創立者岩崎彌太郎,第二代的事業拓展者岩崎彌之助,再傳到麗子這一代,是第五代了。是的,岩崎家就是三菱集團的創始人。在二次大戰前,三菱,不像現在稱為企業集團,而是直接指稱為「財閥」。隨著明治維新以來國家重商主義的扶植,三菱財閥的多角化經營方針,在戰前就已經從礦山、冶煉、造船、機械、石化,擴及金融、貿易、運輸與投資等事業,無所不包。當三菱重工在橫須賀的工廠加緊趕工生產零式戰鬥機的同時,三菱商社也正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大量墾植橡膠樹,並準備在新幾內亞探勘石油。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占領日本的美軍麥克阿瑟聯軍總部「GHQ」所發布的第一號命令,即是「財閥解體令」,強制三菱、三井、住友與古河等大財閥家族移交所有權,禁止涉及經營事務。但是,終戰七十年後的今日,一位普通的日本人,上班搭的電車是三菱重工製造的,買東西的商場是三菱商社投資的,住的房子是三菱物產建設的,開的汽車Lancer是三菱汽車生產的,薪水存在三菱銀行,喝的麒麟啤酒也是三菱企業集團下的會社所生產。難怪有人說,戰前的日本財閥不但沒有消滅,反而以一種看不見的「藩」的企業型態統治著日本。一般社會大眾,不過是「藩的子民」而已。
雖然三菱集團的產業版圖依然無比巨大,但是,岩崎家族已經失去了足以控制集團傘下各企業的股份比例優勢。在股權社會化、股份分散化的狀態下,現在的岩崎家族相對於三菱集團的地位,也就是和普通的大股東沒什麼差異了。尤其是在採取長子繼承制的日本,家族財富傳統上都是由嫡長子一個人繼受,以避免資產實力分散。因此,岩崎家族能夠給予麗子的,就是優渥的生長教育環境和不至於需要擔憂的生活經濟條件而已,至於其他,既然是女孩子,就看妳自己了。
麗子的父親岩崎甫郎是著名的登山家,曾經創下在七十、七十五歲高齡兩度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紀錄。除了登山,他生性淡泊、正直且樸實。父親這樣的人格特質,對麗子的成長影響十分深遠。在麗子身上,看不到一絲權貴家族的驕氣,而是非常體貼、富同理心,樂於幫助任何有需要的人。她大學念的是美術系,卻曾經在眾議院的立法研究部門任職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來離職,成為知名的政治評論家,經常在《文藝春秋》、《中央公論》等期刊上發表論述。同時,麗子也未能忘情藝術,近年來專研西洋藝術史,目前在京都產業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開設了兩門藝術欣賞的課程,叫好又叫座,每學期選修人數都爆滿。除了政治和藝術兩個領域以外,麗子還身負一項鮮為人知的傳承:岩崎家的家傳祕學「彩虹數字」。彩虹數字學,據傳是古希臘時期哲人兼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創設,是一門以數字解析生命密碼的方法。岩崎家在第一代創始人時期,因緣際會從荷蘭傳教士手中學到了這門學問,不但可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行動指導,具有神奇的效果,甚至對企業經營發展決策,都能提供關鍵性的參考依據。三菱財閥能夠持續擴張壯大,其實多有賴彩虹數字的指引。因此,一百多年來岩崎家所訂立的規範就是:財富資產由長子繼承,彩虹數字歸長孫女傳習。而且,為了確保這傳女不傳子的祕學不致中斷或外流,家規還規定,繼受彩虹數字的這位長孫女,即使出嫁了,也不得改隨夫姓。這也就是麗子在和藤原進三結婚之後,仍然冠著岩崎舊姓的原因。
「進!」麗子又喚了一次,才把進三從沉思中拉回現實。
「決定了嗎?」麗子問。
「嗯。」進三回答。兩人之間,總是能以最少的語言交談,而都能心領神會了然無礙。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和許多夫妻一樣無話可說,相反地,進三和麗子彼此都很喜歡和對方聊天,話題一啟,常常沒完沒了。只是現在兩人心裡正被一個共同的煩惱頂著,最不需要的就是多餘的言語。
他們共同的煩惱,是兩人的兒子,凡一。進三和麗子育有一女一子,女兒宣子大學到東京就讀,畢業後在神奈川縣的中學找到教職,是不靠爸媽靠自己的模範。當了老師之後,學生比什麼都重要,一年回家不會超過三次。所以,這幾年來,只有凡一伴著夫婦共同生活。凡一現在是東山高校一年級的學生,這是一所位於京都東山歷史悠久的名門高中,戰前可說是舊制三高(第三高校)的預備校,進了三高,就等於取得直升京都帝大的資格,是培育精英的搖籃。京都有許多在各個領域成就非凡的人物,都出身東山高校,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哲學家西田幾多郎(京都的「哲學之道」因他而得名)、文學家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川端康成,都是東山高校的前輩校友。
三個月前,凡一突然不再開口說話。不僅在家不說話,到了學校也是一樣。他的失語沉默,是整天二十四小時的,不但無法和人溝通,也不會出現自言自語或是說夢話的狀況。既然不能使用語言,那文字呢?沒法說話,用筆交談呢?也不行。就好像語言文字作為一種和他人或世界進行訊息交換的媒介,從他身上徹底被清除掉一樣。奇怪的是,這項清除作業,執行得還真是精準:僅限溝通使用時失效。也就是說,當聲音文字不是作為和外界溝通的工具時,凡一身上的語文機能是可以操控的。所以,他可以參加考試,但是作文寫不出來;他可以唱歌,但是一旦要以歌曲抒發心情就會失聲。這樣的失語現象,並不影響他正常上學和生活作息,但是,凡一卻因此與外界愈來愈疏離隔絕。
進三身為一位心理學家,又是臨床精神治療輔導專家,嘗試了許多方法卻始終沒能讓凡一的情形有所改善,甚至連導致這狀態的原因,都還無法掌握。只能模糊地了解:一、這種現象並不是外力造成的。有別於所謂創傷後症候群之一的失語症,當事人為了保護自我或逃避極度的驚嚇恐懼,在受到嚴重傷害之後,往往會有喪失語言能力的情形。凡一的情狀並非如此。他的現象,比較像是內在某種不明的因素自發造成的。二、這種現象似乎和凡一的心智發生了一種自我剝離狀態有關。但,這種自我剝離的精神狀態起因為何?如何發生、運作?相關的機制都不明瞭。三、可以確知,凡一的自我剝離狀態,和通常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或思覺失調症前兆的情形並不相同。一九八○年代,美國一位心理作家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寫作了《24個比利》成為全球熱賣暢銷書之後,所謂的多重人格解離狀態廣為人知,許多人開始懷疑自己內心是不是也住著另一個靈魂,會趁不注意的時候跑出來胡作非為大鬧天宮,而自己卻一無所知。不過,凡一的情形並不是多重人格的類型,他的自我剝離,並不會產生支配性或衝突性。
就在進三正為了釐清凡一的「症狀」而困擾不已時,另一個更令人擔憂的狀況出現了,是麗子發覺的。有一次,麗子進入凡一房間收拾打掃,在擦拭桌面時碰到了滑鼠,原本呈現休眠狀態的電腦螢幕因此甦醒,赫然跳出一幅赤裸小女孩的影像,一幅、一幅、又一幅,上頭同時開了超過二十個連結,全部都是同樣性徵的網站,是pedophile,戀童癖。麗子二話不說直接將網頁關閉、電腦關機,不動聲色地將這個發現告訴進三。接著,在一個月前的週末,麗子幫凡一整理書包時,竟然在他常用的手提袋裡,翻出了幾十條女用內褲,從花色和尺寸判斷,全部都是兒童用的。手提袋內滿滿的內褲,除此之外,還裝了一本東野圭吾的小說《宿命》。麗子照樣二話不說直接將內褲處理掉,再不動聲色地將這個發現告訴進三。
依據進三的專業訓練,他感覺到,凡一的失語現象和戀童的行為,二者之間應該存在著某種關連性。但是,診療個體不說話、無法溝通、得不到回應反饋,就已經夠棘手了,再加上性偏好錯置,真是異常麻煩的狀況。
更麻煩的是,這個個案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進三一直陷於躊躇之中,因為面對這種情形,當各種方法都束手無策時,通常只剩下催眠一途了。讓進三困擾猶豫的是,在專業倫理的規範上,他其實不可以逾越多年來嚴守的客觀中立界線,在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對象身上施行催眠。然而,凡一的狀況又是這麼複雜而特殊,讓進三不敢將凡一轉介給其他擅長催眠診療的同行。萬一在轉診治療過程中有任何訊息外洩,傷害將難以彌補。
自從結婚以來,進三遇到任何疑惑,麗子都能夠解決。不管是什麼樣困難的問題,和麗子討論之後,進三就可以得出答案,做成正確決定。只有這次,夫妻兩人一起傷腦筋,停滯在無解狀態,下不了決心。
打破僵局的是昨天發生的事件。校長親自來電通知麗子到學校一趟,才知道原來是凡一在上課時間跑到東山高校附設的幼稚園,被發現躲藏在游泳池的女生更衣室裡,行為動機不明。幸好當時小朋友們都在泳池中練習打水,更衣室沒有人,否則事態可能難以收拾。這起事件,校長已經允諾不會做出正式的處分,並且會將知悉的人數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但也希望家長保證類似行為不會再發生。在這樣的衝擊下,麗子於是傾向支持進三在凡一身上進行催眠,但是,仍然尊重進三最終的決定。適才的問句,指的就是這件事。
「什麼時候做?」麗子問。
「已經進行過第一輪了,今天上午。」進三是那種做了決定就迫不及待付諸行動的急性子,不等麗子回到家,他就對凡一實施催眠診療了。
「有什麼進展嗎?狀況如何?」
「我把整個過程的重點寫成診療筆記了,在這裡,妳待會可以看。」進三將手邊的筆記本遞給麗子,繼續說道:「很奇怪,我正想聽聽妳的意見。在凡一的意識深處,好像存在著許多個記憶體,我聽到的,至少有六個。」
「可能不只六個喔,凡一是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出生的,從彩虹數字來看,他的內在應該有九個記憶體藏在裡面。」
「可能有幾個還沒出現,或是我沒catch到他們的聲音。我聽見的話語音調,幾乎都是我不懂的語言,有幾樣勉勉強強能夠推測猜想,其中一種是Sanskrit。」
「梵語?」
「聽起來很像,我想大概是吧。」
「梵語是古代印度人的語言,現在已經沒人在使用,懂的人也不多了,不是嗎?還有別的呢?」
「其他我比較有把握的,一個是Celtic,混雜著一點Silures。」
「Celtic,塞爾特語,那是古代愛爾蘭、蘇格蘭島嶼上的民族語言。Silures,志留,則是羅馬人入侵不列顛時居住在威爾斯東南部的一個民族。」麗子在語言學方面的知識,是從事藝術史研究附帶得到的禮物。「還有呢?」
「古希臘語、波斯語、拉丁語與俄語。」
「都是近東和歐洲地區的語言。」
「也有中國語和日語,不過,都是古時候的語法,有聽沒有懂。另外還有一兩樣我完全難以分辨的語言,說不定是某一個時代某一個地球角落的某一個少數民族在使用的,誰知道?」
「沒想到凡一的腦袋瓜裡裝了這麼多東西,對這種情況,你的初步結論是什麼?」
「還不能驟下判斷,只知道在凡一的意識中有這些記憶存在,而和這些記憶體溝通的方法,我只有一個概略想法,能不能成功還不知道。」
「至少,總算有個希望可以期待了。」事情有了進展,麗子突然間覺得肚子好餓,心裡開始想著,是要先到庭院撿拾落葉,還是先去廚房切塊麵包墊墊胃,有台灣學生送了世界冠軍吳寶春的麵包,不知道好不好吃……。
「是啊,可是之後會遇見什麼,真的沒人知道,也無法預測啊。」進三的表情,真的就像一顆煩惱的馬鈴薯。
(中略)
「凡一,我是爸爸,當你聽到拍掌一聲,就會進入個人潛意識的催眠狀態中,你將會以自我意識和我對話。當你再聽到拍掌二聲,就會進入集體潛意識的催眠狀態中。如果聽到我拍掌三下,不管你正處於個人或是集體的潛意識階段,都會從催眠狀態中清醒過來,回復到顯意識狀態。所有催眠過程中發生的事,你都可以自己決定醒來之後要不要記得。以上指令,直到我解除之前都有效。解除所有指令的訊號是拍掌四下。」
在專業的催眠方法中,有一個重要的術語叫作「扳機」。意指下達給接受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明確信號,就像槍支的扳機一扣,子彈就會發射一樣。每一位催眠師都有他自己專用的扳機設定模式,可以是聲音、語言,也可以是動作、行為。至於給予脫離催眠狀態指令的信號,則稱為「反扳機」。今天進三實施的是比較複雜的方式,要進入兩道催眠階段,所以是「雙扳機模式」,分別是拍掌一下和二下。而拍掌三、四下,當然就是反扳機了。
啪!拍掌一下之後,凡一原本直視著進三的眼睛閉上,很快地進入催眠狀態中。
「凡一,我是爸爸,你可以聽見我聲音,而且也可以和我說話了。對不對?」
「爸爸,可以。」
「剛才在顯意識狀態下我跟你做的說明,都聽清楚了嗎?」
「清楚。」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接下來跟你解釋下一個階段要怎麼做。我先問你,你可以了解這些記憶體的想法或是他們想傳達的意思嗎?」
「可以。」
「是因為你聽得懂他們的語言嗎?」
「不是,是他們如果要讓我知道什麼,我就會直接了解了。」
「這樣很好。因為我沒辦法和這些記憶體溝通,有語言障礙,所以需要你幫忙。進入到你的集體潛意識之後,請你擔任我和這些記憶體間的中介角色。你有三種模式可以自由選擇:第一,用第一人稱的角度,直接替代這個記憶體的角色跟我對話;第二,用第三人稱的角度,作為對這個記憶體的客觀陳述者;第三,就是單純的翻譯,替我們雙方的對話互動提供協助。這樣明白嗎?」
「明白。」
「進入集體潛意識之後,會遇上什麼記憶體,事先無法預測,但是不用害怕,爸爸會一直陪伴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
「那我們就出發囉。」啪!啪!兩聲拍掌,凡一進入到更深層的催眠狀態中……。
凡一催眠診療紀錄No.2
【時間】二○一五年五月九日,星期六,上午九時。
【地點】京都市洛北區北山車站社區大樓,美麗彩虹工作室。
【方式】經由個人潛意識途徑進入集體潛意識狀態,由當事人的自我意識以第一人稱方式代替該記憶體進行敘述與對話。以下是敘述內容,括弧部分是我的回應與提問。
【概要】
我是一位出家比丘,名叫薩摩第(Samoudi)。我所居住的城市,位於印度河流域,叫作摩亨卓-達羅(Mohenjo-daro),是一個自四千三百年前就十分繁榮的地方,和波斯、美索不達米亞之間都有很密切的貿易往來。即使偉大的智者佛陀世尊已經去世一百多年,祂的教導,從須彌山(喜馬拉雅山)山脈周圍所有區域,直到印度河流經的地方,都受到人們的尊崇、信服和依循。佛陀世尊在世時,所有曾經追隨祂的弟子們,像是迦葉、舍利弗、阿難,甚至世尊的親生兒子羅睺羅,都在祂的直接指導下達到了至少阿羅漢以上的果位。這些前輩不只把世尊的教誨記錄下來而成為《阿含經》這部經典,更將佛法弘揚廣大、流布四方。我所出身的家庭,雖然是婆羅門,可是父母親都接受眾生平等的觀念,皈依了佛法,成為虔誠的修行者。而我則是十二歲就出家,十六歲受具足戒,成為摩亨卓-達羅城最大佛寺的住持時,才不過二十五歲。
(既然如此,薩摩第師父你應該也有很棒的修行成就,在佛法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不是嗎?)
不!我很不甘心。我三十六歲那一年,來自西方、率領一支強大軍隊的年輕皇帝,從另一個大陸一路遠征到我們這個現今位於巴基斯坦的城市。據說這位名叫亞歷山大的軍事天才,曾經在登陸非洲北部海岸時,指著涉水之處說:「在這裡建造一座世界上偉大的港口!」於是,Alexandria,以亞歷山卓為名的這座港口,成為兩千年間地中海最繁盛的城市。然而,繼續攻城掠地的亞歷山大,卻再也沒有看過這個因他一句話而誕生的港都。在這位征服者的大軍包圍了摩亨卓-達羅準備破城屠殺之際,我勸阻了他,讓全城居民免於一場浩劫。
(你是怎麼辦到的呢?)
辯論啊!我前往亞歷山大的軍營陣帳向他挑戰。嘿!他們希臘人也是很愛辯的。這位皇帝年輕氣盛,自認為功業不可一世,哪有把我看在眼裡。誰知道這一辯,從辯,變成論。一論,就是七天七夜。固然也有許多傑出的哲人創造了許多精深的哲理,但是釋迦牟尼的佛法,皇帝卻是前所未聞,大為震撼。就這樣,一個二十八歲的君王和一位三十六歲的僧人;一個白皮膚的馬其頓希臘人和一位黑皮膚的亞利安人;一個殺人無數的戰爭英雄和一位嚴守戒律的修行者,竟然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以及跨越種族身分藩籬的情誼。最重要的是,我以佛法說服了他。
(佛法如何令一位偉大而自負的皇帝折服呢?)
「空」啊!佛法的要義就是一個「空」字。追究到後來,根本什麼都不存在。宇宙世界不存在,花草樹木不存在,宮殿城池不存在,金銀財寶嬌妻美眷不存在,那麼,這些功勳戰果、領土疆域當然到最後也都不存在。一切皆空即是萬物的本質,那麼,連自我都要成空。既然連「我」都不存在了,怎麼還會有「我」和「我的」呢?既然沒有我、我的,那麼,豐功偉業有何意義?一切都是虛假的幻象罷了、都是虛無啊!
年輕皇帝在佛法的衝擊下,歷經三天三夜的苦思冥想之後,竟然大徹大悟,下令部隊啟程歸鄉。一個犧牲無數生命成就自己功業的殺人兇手,奇蹟般地瞬間成為一位開悟者。但是,他也深切地為自己一生所造的罪業而懺悔折磨,沒多久就在歸途中染上重病身亡了。據說,年輕皇帝死前遺言要求部屬在棺木的兩側各開一個小洞,讓雙手從洞中伸出來,因為他要讓世人看清楚:雖然我如此偉大,死時依然兩手空空,沒帶走任何東西。亞歷山大以自己臨終的生命表現出對佛法空性的體悟。
(那麼,精通佛理的你,後來呢?也悟道了嗎?)
沒有,我的不甘心就在這裡。兩千多年來我百思不解,殺人如麻的統治者在聽聞我所傳授的佛法之後開悟了,而我,卻終其一生在修行上達不到任何成就,依然不得解脫,依然要承受輪迴之苦。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後來,我索性拋棄了住持職位,放棄了出家比丘身分,還俗成為凡夫俗子,娶了一位亞歷山大隨軍帶來的美麗女奴為妻。這位女子叫作艾瑞詩(Iris),這個名字,在希臘神話中是傳達天神意旨的彩虹使者。艾瑞詩是出生於突尼西亞的希臘人,當時的突尼西亞不僅是北非最興旺的地區,更是供應歐洲糧食物產的穀倉。艾瑞詩的身分雖是女奴,但其實是一位藝術家,率領一批專精於雕刻的工匠來到印度河流域。我和艾瑞詩成為夫妻之後,就傾心全意投入佛像的雕塑製作。畢竟,即使修行不成,能夠宣揚佛陀的莊嚴與慈悲,也是好的。
(原來如此。這批來自希臘的工匠所雕刻的佛像,歷史上稱為「犍陀羅」風格,每尊佛像都五官深邃立體,身材修長碩美,肌肉線條結實,就像是以阿部寬為模特兒刻出來的。而且衣著和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裡的人物差不多,衣帶披肩,袒胸當風,飄逸灑脫,和後來中國日本那些胖墩墩的模樣大異其趣。薩摩第師父,這份修道挫折而造成的不甘心,是否就是你出現在凡一深層意識的原因呢?)
是的。如果沒有答案,我的生命就一直安定不下來,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裡去。
(對於佛法,我是外行。能不能讓我做點研究之後,再和你探討。今天先到此為止?)
好的。
京都,洛北,昔時皇室家族避暑遊憩的修學院離宮側近,鄰靠比叡山方向的這座宅邸,是藤原家。八百坪的庭院,圍繞著一棟雅致的洋風三層建築物,外牆是看似石砌的奈米科技花崗岩紋磚,低調、厚實、歷久彌新的氣質,對應著主人家的品味風格。周遭方圓五公里之內,別說是民家住宅了,連各類型的建築都很罕見。錯落有致的少數幾座寺院古蹟,隱身在濃密楓木竹林之間,沒有一絲絲遊客的喧鬧,讓這裡的竹子比嵯峨野更加碧翠鮮綠,紅得如寶石般晶瑩剔透的楓葉也勝過永觀堂。在終年觀光客人滿為患的京都,距離河原町三條繁華街町不過二十分鐘車程的修...
推薦序
無邊際作家的無邊際作品
陳耀昌
遠流王榮文先生打電話給我,說有一本新書請我寫序。知道作者是誰後,我迫不及待馬上去取書稿,毫不思索地答應。
拜讀約五分之一後,我就開始請教谷哥大神了,也震驚於我這老友的作品,涵蓋範圍竟如此寬廣。書中有精神醫學(但不是最近風靡台灣的阿德勒「勇氣學」)、有宗教(竟是奇特的摩爾門教與冷僻的古佛教,我Google之後仍然分不出哪些是史實,哪些是作者虛構)、有藝術史(這一點我倒知道淵源所在,作者夫人是藝術史家),更驚訝的是,也談物理(作者文組出身,如何能將物理學大師的理論,談得如此深入又有趣,不可思議)。他寫亞美尼亞大屠殺,竟然好像身歷其境,而且融合西方詩集,又有戲劇張力。日本神話裡的「輝耀姬」(月光姬),在小說中化身成了主角凡一的準女友。春秋時代的盜跖在他筆下,則完全被顛覆,變成一流哲學家,先把孔仲尼修理一番,又與日本文人志賀直哉暢談日本文學、文化,再與世界各方大哲縱論上下古今。最後古今東西哲人齊聚一堂,天人合一,令人拍案叫絕!
本書的表現手法也很特殊。作者像文字魔術師,在他筆下,古代與現代之間,異想與現實之間,西方與東方之間,如穿越劇,來去自如。而全書以日本為背景,無一字提到台灣,卻又時而針對台灣現況,作一針見血的評論。他評析日本總理「鞍馬天九」、反對黨黨魁「有文英菜」,談領導風格,又提福島災變,縱論核電政策。其實一字一句,莫不針對台灣,讓我不禁掩卷狂笑。還藉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之口論科學與政治間的糾葛,這是永遠存在的兩難,但作者舉重若輕,令人擊節讚嘆。更談AKB48,談蘿莉控,嚴肅中有輕鬆調皮,頗多創見。再加上作者選擇以小說人物「藤原進三」作為筆名,而「進三」又與日本首相名字(晉三,Shinzo)發音相同,妻子則成了三菱財閥「岩崎」家族一員。凡此種種,道出他雖然一時受挫,而不改鴻鵠之志。我感覺他正以這本「無邊際作品」來展示他未來可能的「無邊際人生」。
難怪王老闆說他讀了之後「驚豔」,而我則是「拜服」。
我不知道讀者的反應會如何?但我會用主持醫學會議時稱讚演講者的最高級形容詞「very inspiring」來表達。是的,用「inspiring」(啟發性)這個字來形容這本書應該最合適吧!
王老闆說,為什麼邀我寫序,除了我與進三兄是朋友外,還認為我們都是「跨領域的新銳作家」。進三先生的這本《少年凡一》,融宗教、玄學、哲學、藝術、廚藝於一爐,又創作出兼合自修、家書、神話的文學新風格,無所不包,無邊無涯。是的,一言以蔽之,無邊際,borderlessness,正是這本書的最大特色。
許多朋友告訴我,他們喜歡我的《島嶼DNA》,因為我從人類學到台灣史,都能提出新觀點。在《福爾摩沙三族記》與《傀儡花》中,又展示考證及說故事的功力(抱歉自吹自擂)。然而,我只能算是多元multidisciplinary,而Dr. Shinzo(作者是法學博士)則真正是無邊際borderless。
我只是運氣好。二○○九年開始寫《福爾摩沙三族記》時,正好《熱蘭遮城日誌》問世;二○一二年寫《傀儡花》時,又逢台史博出版了《李仙得台灣紀行》的英文版,讓我在真實史料的蒐集方面,得來全不費工夫。此外,我大大受益於Apple、Google,還有Facebook。
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我可以二十四小時隨時上網,可以斜躺在床上寫作,在火車上、計程車上、捷運上、等電梯、等人、等上菜時,都是上網時刻。可以隨時照相留存,資料巨細靡遺,又可以分類歸檔。網路提供了我無窮的資訊,包括去何處踏查。然後我以過去寫醫學論文的訓練,去蕪存菁、去偽存實。就這樣,我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朋友或讀者眼中的「專家」。數位化讓貿易無邊際,造就了全球化;地域無邊際,成了地球村;也讓知識傳播無邊際,人的學習遂可以無疆界。總之,如果早生二十年,我只是一個愛好閱讀的醫師或教授,無法跨界有成。
然而,我的朋友Dr. Shinzo更厲害,他處於一個無法使用網路的環境,無Apple、 Google及Facebook,甚至無書店、無電腦、無綜合圖書館。他竟然能寫出無所不包,無所不精,又似論述,又似神話的小說。我真的不知他是怎麼做到的,只能說天縱英明吧!
更可怕的,他僅利用十八個週末就寫成了《少年凡一》的家書原稿,真是速度驚人。他的夫人麗子告訴我,家書原稿大多整整齊齊,只有極少數幾個字經立可白塗改。而我自己的小說,不但原稿分散各類紙張,而且經助理打字後,我都還要修改五遍、十遍以上。甚至章節重新來過,布局重新來過,結局重新來過,主角命運重新來過。總之,Dr. Shinzo才是無邊際作家,我只是多元書寫。
在這樣無邊際時代,資訊與知識的取得相對容易得多,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傳遞知識,還要引領下一代有效吸收消化並靈活運用知識。我的朋友Dr. Shinzo博聞強記,知識豐富,並且受過專業法學訓練,《少年凡一》原是不自由的他為了「唬弄」孩子所寫的家書,他以特出的記憶與統整能力,天馬行空地編織出一則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故事,結果意外成就了這樣一部帶有神話意味的穿越小說,也成為了一份送給讀者的新奇禮物。
Dr. Shinzo寫給兒子的家書成了這本小說《少年凡一》,寫給太太的情書成了另一本小說《彩虹麗子》。這家庭的三位成員,感情甜蜜交流,又各有獨特專長,真是令人稱羨。Dr. Shinzo在四面高牆裡已能夠寫出無邊際作品,將來重歸自由之後,會有怎麼樣的爆發力,展示其無邊際人生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陳耀昌,醫師作家,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著名血液疾病專家,為台灣骨髓移植先驅與幹細胞研究開拓者。著有歷史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傀儡花》,文化論述《島嶼DNA》等,並獲巫永福文化評論獎、台灣文學金典獎等。
無邊際作家的無邊際作品
陳耀昌
遠流王榮文先生打電話給我,說有一本新書請我寫序。知道作者是誰後,我迫不及待馬上去取書稿,毫不思索地答應。
拜讀約五分之一後,我就開始請教谷哥大神了,也震驚於我這老友的作品,涵蓋範圍竟如此寬廣。書中有精神醫學(但不是最近風靡台灣的阿德勒「勇氣學」)、有宗教(竟是奇特的摩爾門教與冷僻的古佛教,我Google之後仍然分不出哪些是史實,哪些是作者虛構)、有藝術史(這一點我倒知道淵源所在,作者夫人是藝術史家),更驚訝的是,也談物理(作者文組出身,如何能將物理學大師的理論,談得如此...
作者序
後記
從厚繭中長出的生命
之所以會有這部文字的書寫,是為著因應兒子的請求,要我寫一個故事送給他,唬弄他內心不安定的靈魂,作為伴他度過十八歲生日的禮物。一開始,根本沒有什麼整體架構情節大綱,連故事會講多長多久都沒有預期。從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那個週六開始,逢週六就寫一章節,連寫了十八個週六。每個週六,總是趴靠在墊於大腿的紙板上,利用室內還有光線的時間,一口氣,寫上八到十二個小時。寫完,總是腰痠背痛、既虛脫又滿足。這樣子長期固定在單一姿勢執筆的衍生紀念物,就是紙板依靠支點的膝蓋和身體重心著力處的臀部,在摩擦中長出了一層粗糙硬實的厚繭。凡一的故事,也就這樣,在兒子播下種子之後,自己長出來了。
身處這樣的境遇下寫作,有兩大特點有別於一般作者。其一是,無法自由查閱資料。別說上網google、維基百科,抑或是到隨時到外面的圖書館或誠品書店蒐集資料了,在這裡,我連一本國語辭典都沒有呢!常常頂多就是在工作的資源回收場垃圾堆中撿到的書籍,從裡頭掇拾一些可以再生利用的素材。但說也奇怪,似乎許多訊息都會自動跑來找我,主動讓我發現,好被寫進故事裡。其二是,無法修改作品。不僅整個故事事先沒有規劃,每一個章節,在每個週六開始著手動筆的當下,往往都還沒構思好內容會如何發展。經過恍若夢中的一氣呵成之後,隨即封緘郵寄回家去。故事文字,從此脫離了我獨立,有了它自己的生命。一週一封信,一次書寫一個章節。直至原稿交付出版、進行正式校對前,之前寫成的部份,我再也沒能瞧上一眼,更別說修改校正了。沒有底稿可以回顧參照,我只能憑著記憶,琢磨著情節如何鋪陳發展。所以,只能採取一種最為簡約的格式架構,讓故事的脈絡維持在得以僅止於透過印象予以駕馭而不至於失控的程度範圍內。如今回頭一看,好像是巴哈的賦格似的,迴旋再迴旋,在簡單之中追求對於繁複的包容。
故事到進行到一半時,自以為是用一種「在傳奇中發現事實,在事實中創造傳奇」的方式在書寫。現在寫完了,卻沒了那種感受,反而覺得:「據實說出看似不可能的真相」,說不定比「虛構一些看似合理的情節」更有趣得多。
這個故事,是送給兒子的,他是催生者,也是共同創作者。能夠完成,要感謝我的妻子,沒有她,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誠摯地感謝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董事長、黃靜宜總編輯,以及這本書的責任編輯蔡昀臻小姐,因為有他們的幫忙,這一個故事才有機會讓世人知道。也衷心感謝陳耀昌教授,應允為本書作序。
妻兒一致支持,將本書的版稅收入,全數捐贈給從事難民援助的非營利組織「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簡稱IRC)。目睹苦難不斷,總令我想起一位印度詩人的話語:「擁抱光明,但永不忘記曾在黑暗中為我們點燈的人。」
後記
從厚繭中長出的生命
之所以會有這部文字的書寫,是為著因應兒子的請求,要我寫一個故事送給他,唬弄他內心不安定的靈魂,作為伴他度過十八歲生日的禮物。一開始,根本沒有什麼整體架構情節大綱,連故事會講多長多久都沒有預期。從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那個週六開始,逢週六就寫一章節,連寫了十八個週六。每個週六,總是趴靠在墊於大腿的紙板上,利用室內還有光線的時間,一口氣,寫上八到十二個小時。寫完,總是腰痠背痛、既虛脫又滿足。這樣子長期固定在單一姿勢執筆的衍生紀念物,就是紙板依靠支點的膝蓋和身體重心著力處的臀...
目錄
推薦序 無邊際作家的無邊際作品◎陳耀昌
第一章 藤原家的失語少年
第二章 求助與邀請的訊號
第三章 薩摩第的不解與不甘
第四章 希臘少年卡德慕茲的愛戀
第五章 來自塞爾特的謎題
第六章 聖殿騎士團與玫瑰十字會
第七章 最後畫作的歷史真相
第八章 溫拿騎士的委託
第九章 拉斐爾的信仰與救贖
第十章 超越時空的同好會
第十一章 高加索星空下公主的眼眸
第十二章 種竹子的女孩出現了
第十三章 真正的亞利安主義者
第十四章 海森堡的科學心靈
第十五章 「風」捎來的信息
第十六章 尋找「以諾」
第十七章 到巴塔哥尼亞去嗎?
第十八章 Miigwech,有難
參考書目
後記 從厚繭中長出的生命
附錄 故事,等著我們將它說出來──藤原進三的寫作Q&A
附錄 書寫自成悟境──讀藤原進三的《少年凡一》◎陳柏言
推薦序 無邊際作家的無邊際作品◎陳耀昌
第一章 藤原家的失語少年
第二章 求助與邀請的訊號
第三章 薩摩第的不解與不甘
第四章 希臘少年卡德慕茲的愛戀
第五章 來自塞爾特的謎題
第六章 聖殿騎士團與玫瑰十字會
第七章 最後畫作的歷史真相
第八章 溫拿騎士的委託
第九章 拉斐爾的信仰與救贖
第十章 超越時空的同好會
第十一章 高加索星空下公主的眼眸
第十二章 種竹子的女孩出現了
第十三章 真正的亞利安主義者
第十四章 海森堡的科學心靈
第十五章 「風」捎...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