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濟體系」是一個人,佛洛伊德會怎麼分析他?
以心理學切入經濟/資本主義的病灶,找出經濟危機的深層原因
★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
過去數十年來,經濟學家試著用邏輯和繁複的數學公式來解釋現代經濟面臨的危機。但發生在我們經濟系統的問題,其實和數字或模型的關聯並不高,因為我們的經濟其實正為許多心理疾病所苦:
▍充滿競爭的社會氛圍,帶來狂躁與憂鬱交互作用的經濟循環
▍金融市場上不健康的賭博成癮問題
▍近似竊盜癖的獲利策略……
這些症狀都造成我們社會動盪不安,本書就要揭發造成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兩位作者將「經濟體系」這個病人放上診療的沙發椅:
▍聆聽他的希望和夢想,恐懼和禁忌
▍這位病人如何處理情緒,如何實現價值觀,和其他體系又有什麼關係?
▍他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上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他崇拜誰,又鄙視誰?
▍信念何在?
▍什麽樣想法影響了他的思考模式?
本書從種種角度切入,探究「經濟體系」的心理障礙,找出被壓抑的潛意識——一種會突然爆發的惡魔力量。
作者帶領想要深入了解經濟系統的讀者,以心理學切入經濟的病灶,共同找出人類經濟危機的深層原因,不再治標而不治本。
作者簡介:
托馬斯•賽德拉切克Tomáš Sedláček
出生於1977年。目前任教於布拉格大學(Karls-Universität),是捷克最大銀行的首席總體經濟學家和國家經濟理事會成員。2012年以其國際暢銷書《善惡經濟學》(Ekonomie dobra a zla,被翻譯成11種語言,含繁體中文)獲得「德國經濟圖書獎」。
奧利佛•唐澤Oliver Tanzer
出生於1967年,目前為奧地利週報《犁溝》(Die Furche)的主編。過去曾擔任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歐盟特派員,派駐布魯賽爾多年,並曾任《標準報》(Der Standard)和《輪廓週刊》(porfil)編輯。
譯者簡介:
黃慧珍Magda Huang
學生時期就讀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文學系。歷任國內外數十場博覽會現場及企業會議口譯員、《電子時報》(DigiTimes)國際產經新聞編譯、紀錄片翻譯。做為新聞工作者、口筆譯者,享受在旅行中工作與寫作的生活。
章節試閱
導讀 佛洛伊德沙發上的經濟學(節錄)
如果有人自認理性、正經、成熟(並還以此自誇),這樣的人接受心理分析治療,應該會是非常有趣的事。既然這樣的分析治療可以運用在人身上(而且可能有效),而人又深受周圍的社會結構與社會運作機制所影響,那麼,以同樣的心理分析手段套用在我們的經濟系統上又有何不可?就在這樣的好奇心驅使下,我將心理分析應用的手法套用在我喜愛的經濟學上。其實也不只是為了好奇心,而是現今許多政策和全球化社會運作都圍繞著經濟議題不斷變化,以經濟學的眼光來看世界,如今已然成為我們思維中日漸重要的一部分。此外,由於今日我們在經濟層面上的物質體驗比過去更為獨立,比如在農作物收成、環境安全、健康與教育等各方面,都與我們祖先所經歷的大不相同,這樣的改變也使得我們的思維,比起過去更加受到經濟學邏輯的影響。
如果說,我們遠古祖先的思考方式和作息受到神話的影響;如果說,古希臘人致力追求的是思考的邏輯性,中古時代的學者致力追求的是神學思維;如果說,單一民族國家曾經是我們父祖輩膜拜的理想,那麼當代我們的崇拜對象就是經濟學(對於將經濟學視為受社會高度仰賴的幸福與自由的決策者而言)。
說到心理分析,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病人躺在一張長沙發上,娓娓說出心理問題的畫面,一旁還有所謂的心理分析師,邊聽病人說的話,邊寫下筆記並且不時回應病人所說的話。我們試著將類似的方法運用在社會層面,所以本書部分內容所採用的方式,就是把經濟學放到沙發上,傾聽它述說的內容。我們想要知道,經濟學會些什麼?經濟學期許和想要什麼?經濟學又害怕什麼?它如何合理化自身的行為?又會採取哪些行動?它喜歡講哪方面的內容?哪些問題對它來說又是禁忌?它如何看待自己?它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反應?它與其他人的關係如何?怎樣的人是它仰慕的對象?它又會看不起怎樣的人?它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它如何面對別人對它的評價?這些價值觀是否受到壓抑?經濟學會說出自己的價值觀嗎?它信仰的又是什麼?哪些神話或成見會影響它的(科學)思維?現實中的哪一部分是它比較關注的?那部分的核心看起來又是什麼樣貌?哪些事實又是經濟學故意視而不見的?
當然,經濟學會表現得很恭良溫和,但這就很有趣─因為這正好讓人看見自戀狂加上尚未接受治療的救世主情節。但經濟學在精神上還有其他嚴重的病症:比如會導致在兩個極端之間產生障礙的躁鬱症。從哲學和倫理層面來看,經濟學在心理上一面相信利己主義的(全能)力量,還到處宣揚讚頌利己主義主導全世界。殊不知,經濟學這種摒棄其他價值觀的思維,正是個人功利主義的遺毒。
經濟學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每次只要它遇上問題,就會馬上逃到原本讓它輕視的父親(國家或社會)那裡。二○○八年的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此外,如果又涉及其他學科,經濟學也不願意為了成長而學習,因為它只想要居於主導地位(這就是讓許多經濟學家引以為傲的經濟帝國主義)。如果說經濟學誕生於社會,卻又在嘗試掙脫社會束縛的過程中失敗,那麼這部分經濟學與社會之間的特殊關係,我們認為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另外,我們也發現經濟學置身在人文科學裡面時會感到不自在,於是,它試著要加入自然科學範疇中。因此經濟學不得不跟著物理學學習,一邊還期待著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會跟著它的腳步、仿效它的作法。
心理分析師告訴我們,所有受到壓抑的情感,都會強化自身的力量以尋求新的突破口,但這不是我們此處要深入探討的內容。只是,受到壓抑的情感常會把自己藏在陰影底下,不想被看到,表現得好像它是一個全然獨立的力量或邏輯,或者是一種生存的本能。對於我們那些根本不知道心理學的存在,或對心理學所知甚微的祖先,所謂的潛意識應該就像是有魔性的暗黑力量。這部分我們可以從人類最古老的文字記載中得知,本書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著這股暗黑力量寫成。
我們試著在本書中提出疑問:倘若把經濟學和我們所處的經濟系統視為一個整體,是否能在其中找出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狀?如果找得到,又會是哪些心理問題?經濟學的社會障礙又已經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哪些症狀還持續增強?哪些症狀有緩和的跡象?
傳統的心理分析主要聚焦在微觀層面,研究個體與他的生活之間的關係,個體與夢想、希望、焦慮、不喜歡與喜歡的事物上的關係,以及與所崇拜的對象的關係。但本書試著將心理分析運用在宏觀層面,試著找出那些已經確認會發生在個體上的病理症狀,檢驗它們是否也會發生在集體社會中。
我們採用接近心理分析的研究方式,並且以神話來協助我們為這些疾病分類。神話的影響在今日,其實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多,而且不只是在心理學領域。現今我們嘗試運用科學和數學模型解讀的疑問,人類的祖先也曾經試著在神話中找出解答,而科學與神話之間的關係又比我們認為的還要近。最知名的例子莫過於佛洛伊德與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這兩位心理學與物理學界翹楚之間的書信往來。佛洛伊德就曾在其中駁斥這種曖昧的歧義時表示:「或許您認為我們所研究的理論是神話學的一種,這真是令人頗感不悅。所有的自然科學最終不也都歸結成一種神話學嗎?難道今天您所研究的物理學特別不同嗎?」
如果拿那些古老的神話和我們所處的時代做對比,就會發現如今我們對市場資本主義所做的批評,和我們對遠古時代人類存在的一些情況所做的批評如出一轍(但我們仍須將兩者嚴格分開來看)。
如果我們達到這本書預定的目標,那麼或許就可以找出治療經濟學的解藥,這份解藥同時也可望成為被義大利心理分析學家盧亦吉.佐雅(Luigi Zoja,1934~)稱為「文明治療」的一種集體治療。此次治療的對象是已經成型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裡面雖然有許多謙遜、善良的人,但數量之多卻使這門學科變成了「怪獸」,這就如同有句拉丁文諺語所說:「參議員都是一群好人,但整個參議院就是一隻怪獸。」
經濟學的身體、精神與心靈
以生動的口吻來說,經濟學的「身體」已經受過多次分析研究。這裡所說的經濟學的「身體」就是與物質、與功能性相關,可以數字化,並且與產業、生產製造以及消費行為有關的「實體經濟」。反之,較少被觸及的是經濟學的「心靈」層面,也就是將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去探討我們對它知道些什麼?對於這樣一個系統理解多少?對其中的知識分子、這門學科的抽象概念知道多少?另外,還有絕口不提的經濟學的「精神」層面,由這部分可以了解我們內心渴望什麼?什麼會吸引我們的注意?為什麼這樣一門科學會存在?還有為什麼這門科學的終極目標──如果允許這麼說──是我們心中神聖的一部分?
我們對經濟的信念、焦慮與希望,還有我們政策上的作為,以及對經濟自由與監管機制的想像,都落腳在經濟學的「心靈」層面,也就是做為科學的經濟學(而不是實體經濟的經濟學)。經濟學在這裡形成自我認知,把自己當作真實,然後讓可以賦予它更高深意義的歷史在此扎根,而這裡也是經濟學心理障礙的開端,即便一開始問題可能出現在「實體經濟」這個「身體」上,也就是因為心理壓力而造成生理上的病變。因此可以說,身體和心理之間關係密切。
這裡我們舉一個例子:數學模型的意義和嚴格的信念差不多。或更精確來說,信念是「被人變嚴厲的」,而數學模型則扎根在「(學術的)心靈」中,其描寫與規範的是身體(實體經濟)的作用。因此,數學模型在這個系統中不會生病,會生病的只有我們的信念與欲望。
至於,如果說到這個經濟系統的「精神」層面,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尋常,尤其是在經濟領域。這個用詞聽起來不免讓人聯想到宗教的抽象概念中,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甚至是聖靈。但仔細回想,其實經濟也常提到「鬼魅」。那麼,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謂經濟的「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又是什麼?過去數十年來,這個詞彙中,「動物」這部分的用詞,引起很大的爭議。人們幾乎忽略了,這個用詞所指的應該是近似「鬼魅」的「精神」。
這樣的「精神」是偶而驅策我們前進的動力,或是聲名威望,有時候它會從我們上方呼嘯而過,有時候在我們前面,有時候又在我們後面,但無論如何總是源於我們自身,就如凱因斯所說:「是自發性的行為衝動,而不是量化利益乘以量化機率的加權平均結果(請參照注釋補充說明)。」
所以說這是「生命的感受」,甚至是生命本身(就生物學角度來看,除了生命或是為了延續生命之外,沒有其他存在的理由),那是從其他地方產生的影響力:比如當藝術家創作時,或學者進行研究或發明時,就可以感受到這股力量;或比如一個自動自發前往南極探險的人(引用凱因斯之語),或者是一個人覺察到自己想要生養小孩的願望時,或是主動想要協助一位老婦人過馬路時,也都會出現這種感受。
這所有一切都是我們出於責任感發展出來的行為,這些行為對我們的經濟、薪資、利益而言毫無意義,但我們因此會幫助陌生人或關心下一代;會感受時代精神、歷史賦予我們的時代任務;會為了冒險而去冒險的呼喚。但與此同時,也有被凱因斯稱為「量化利益乘以量化機率的加權平均結果」以外的破壞性黑暗力量在召喚我們,那就是我們的神話與傳說,以及之後更多故事的起源。
如果以上我們證明了經濟的「身體」、「精神」、「心靈」是可以區分開來的,那麼就能繼續來探討劃分這些不同部位的界線在哪裡。到底從哪裡開始分隔了經濟的身體與心靈?又從何處分別了精神與心靈?我們當今面臨的是像聖經裡面「精神」從於「魂魄」,但實體經濟的肉體虛弱的處境?或是,肉體與軀體強勁,只是我們的精神亂了?
本書的作者也依身體、精神與心靈來劃分章節分工。所以由賽德拉切克來分析經濟「精神」的這部分,也就是探討讓我們內心產生欲望,以及對經濟產生欲望的原因。這部分主要探討人類文化史上的經濟發展,以及西方文明發展和經濟的特質,集中在本書的前兩章中。唐澤主要負責撰寫經濟的「身體與心靈」,也就是實體經濟與經濟學的部分,這部分在第二部的章節裡,賽德拉切克則對經濟中的狂躁與憂鬱表現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導讀 佛洛伊德沙發上的經濟學(節錄)
如果有人自認理性、正經、成熟(並還以此自誇),這樣的人接受心理分析治療,應該會是非常有趣的事。既然這樣的分析治療可以運用在人身上(而且可能有效),而人又深受周圍的社會結構與社會運作機制所影響,那麼,以同樣的心理分析手段套用在我們的經濟系統上又有何不可?就在這樣的好奇心驅使下,我將心理分析應用的手法套用在我喜愛的經濟學上。其實也不只是為了好奇心,而是現今許多政策和全球化社會運作都圍繞著經濟議題不斷變化,以經濟學的眼光來看世界,如今已然成為我們思維中日漸重要的...
目錄
前言 心理學與經濟學激盪出的火花
導讀 佛洛伊德沙發上的經濟學
第一部 經濟成長的誕生──經濟的另一個文化史
第一章 莉莉絲:欲望的精神分裂症
第二章 從天堂墜落:經濟症候群的誕生
第三章 阿基里斯之怒:從攻擊與競爭談起
第二部 財富的代價──經濟的心理障礙
第四章 阿波羅和馬緒亞斯:虐待狂、自戀狂與經濟精英
(惡性自戀/虐待狂/竊盜癖)
第五章 牧羊神潘恩的吶喊:焦慮的市場
(焦慮心理障礙)
第六章 卡桑德拉受到的詛咒:關於經濟的先知
(現實感知障礙/迷信)
第七章 阿芙蘿蒂特的腰帶:自戀狂、心理暗示與消費帶來的幻覺
(自戀症/現實感知障礙)
第八章 市場的代罪羔羊:投射作用、潛抑作用與它們的受害者
(投射作用/潛抑作用)
第九章 永遠無法飽足的厄律希赫通:關於消費、經濟成長與全球性的耗損
(成癮問題/竊盜癖)
第十章 金驢:從金錢崇拜到貪婪的機制
(施虐受虐癖/物神崇拜)
第十一章 波律克拉特斯和享樂主義者的受虐欲:可以享受,但不要太多
(躁鬱症)
第十二章 賭徒和世界運轉的公式:邏輯上癮症與其後果
(施虐受虐癖/賭癮)
第十三章 妓院經濟學:高速經濟、性交易與交易的終點
(經濟症候群)
第十四章 克里斯塔洛山上的牧羊人:不一樣的總結
感謝的話
附錄
注釋
前言 心理學與經濟學激盪出的火花
導讀 佛洛伊德沙發上的經濟學
第一部 經濟成長的誕生──經濟的另一個文化史
第一章 莉莉絲:欲望的精神分裂症
第二章 從天堂墜落:經濟症候群的誕生
第三章 阿基里斯之怒:從攻擊與競爭談起
第二部 財富的代價──經濟的心理障礙
第四章 阿波羅和馬緒亞斯:虐待狂、自戀狂與經濟精英
(惡性自戀/虐待狂/竊盜癖)
第五章 牧羊神潘恩的吶喊:焦慮的市場
(焦慮心理障礙)
第六章 卡桑德拉受到的詛咒:關於經濟的先知...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