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讀者好評不斷
魚兒不會自動上鉤,鹿不會乖乖跑到槍口前,
機會也一樣,需要我們主動獵捕、追擊!
提升你的「機會商數」,你就能成為下一個幸運兒!
從負債數百萬歐元,到年收入數百萬歐元的機會洞察
赫爾曼.薛勒在成為國際知名演說家之前,承接了父母投資失利的五百萬歐元債務,銀行員估計這需要一百三十七年才能還清!但薛勒不想債留子孫,而是掌握翻身的機會,努力讓自己年收入達到百萬歐元……
一個單純、隨興的行動,也可以正確得不能再正確
奶昔機銷售商雷‧克羅克當機立斷,以兩百七十萬美元的價碼,從麥當勞兄弟手中買下這家漢堡餐廳時,他怎樣也無法預先估算這次憑直覺所下的決定,居然讓自己在往後人生中累積了將近五億美元的財富,並登上《時代雜誌》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名單。
追隨自己的衝動,提出了全世界不想拒絕的貨品
想了解宜家家居創辦人坎普拉的構想變得多偉大,最好去參觀他們的攝影棚。宜家家居的型錄就是在這裡製作的,每次印量高達一億九千八百萬冊,以二十九種語言發行全球六十一個地區,是《聖經》之外,全球流傳最普遍的印刷品。
擁有「高機會智能」,比學會「吸引力法則」更重要!
看書中的人物如何把握機會,培養「高機會智能」,你將會開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慢慢了解到,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創屬於自己的幸運人生。
作者簡介:
國際知名演說家及商業領域專家。
演講超過2000場、影響全球無數人;撰寫30多本書,已翻譯成12國語言;並在歐洲多所大學授課,在媒體發表逾千篇文章,創立許多公司,並以演講師暨商業達人的身分提供顧問服務。
平時住在蘇黎士,在紐約用餐,並邀請比爾.柯林頓共餐。他認為機會永遠存在,人們不應輕易滿足現狀,而要主動察覺及獵取機會;並在演說中歡喜迎接問題,倡導破除陳規,每次出場總能提供眾人珍貴的動力,激勵大眾起身、動手、執行。
《南德日報》稱讚:「他是該領域中的佼佼者!」
譯者簡介:
政大中文研究所畢業,旅居德國十年,期間曾為《中國時報》撰文介紹德語區出版動態,並擔任兩家德國出版社中文版特約編輯。從事的工作種類不少,但多和書籍相關。
現居台北縣小鎮,專事翻譯,譯有《夢書之城》《阿爾漢布拉宮》等青少年文學、成人書籍及童書上百冊。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充滿第一手經歷,好看,並給人許多啟示。白手起家的赫爾曼.薛勒,對自己所談的事有深刻的理解,在這本激勵人心的書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如何締造現有的成就。
──德國《漢堡晚報》
‧一本引人入勝、感動人心的書──薛勒從他機敏、銳利、思路清晰、又不乏自我批判的觀察躍生出的文字勁道,令人想起《聖經》中吹倒耶利哥城壁的羊角喇叭。
──奧地利《標準報》
‧內容太精采了!這位演講老手總是能扣緊要點……光是如何以遠低於平常價格的費用搭乘頭等艙飛往紐約,就值回票價了。
──德國《漢堡晚報》
‧赫爾曼.薛勒追蹤當代成就非凡人士的經歷,把成為幸運兒的秘訣傳授給我們。
──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台
‧這本書的首刷量在正式出版前就銷售一空,這一點也不足為奇,因為白手起家的薛勒已然成為一種時尚。像他這樣的人令人著迷,不按牌理出牌仍能大獲成功。他辯才無礙、擁有領袖魅力,帶點宗教導師的氣質,偶爾又有點賣弄——這些揉合起來恰到好處;人如此,書也如此。
──德國new-news.de
媒體推薦:‧充滿第一手經歷,好看,並給人許多啟示。白手起家的赫爾曼.薛勒,對自己所談的事有深刻的理解,在這本激勵人心的書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如何締造現有的成就。
──德國《漢堡晚報》
‧一本引人入勝、感動人心的書──薛勒從他機敏、銳利、思路清晰、又不乏自我批判的觀察躍生出的文字勁道,令人想起《聖經》中吹倒耶利哥城壁的羊角喇叭。
──奧地利《標準報》
‧內容太精采了!...
章節試閱
最棒的交易
我的胃都沉到膝蓋窩了。我們迅速上升,十樓、二十樓、五十樓、八十六樓。當我步出電梯來到外頭時,只看得到頭頂上方,在惡劣的天候下高聳入雲指向四四九公尺高處的巨大天線尖端。
我怡然俯瞰這座自己所見過最美麗城市的景致。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但每一次都令我讚嘆不已。每次見到自由女神像後方的曼哈頓市區、更遠處的史坦頓島及後方浩瀚的海洋,我總會感到喉頭一緊……我愛死這座都市了!
之前,同樣在如此悶熱的七月天,我踏進了帝國大廈的門廳,頓時覺得自己彷彿浸潤在美國二十世紀的榮耀與富饒之中:新古典主義風的浮雕、大理石,整座門廳金碧輝煌。接著我見到數百名以壁鐘指針行進的節奏,緩緩滴進電梯裡,彷彿注射到心肌梗塞的病患靜脈裡的生理食鹽水般移動的觀光客。跟他們一樣,我也想上樓。
在某種程度上,帝國大廈可說是當時新興的曼哈頓城區第五任市長的作品,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他在「紐約市分區管制決議」上大筆一揮,決定了今日我們所知的紐約市風貌。這份由他簽屬的決議中,對這棟決定曼哈頓天際線的建築有諸多規定,包括這棟摩天大樓向上逐漸退縮變小的平台式外觀。
其中一處只比乒乓球桌面略大的平台,更成了吸引觀光客的磁石,魅力之大,只有中國的長城與埃及的吉薩金字塔堪與比美:這就是傲然屹立在哈德遜河畔大片水泥叢林之上,高踞帝國大廈高處第八十六樓的觀景台。這幢建築傑作已成傳奇,而同樣令人匪夷所思的,還有排隊等候帝國大廈電梯的群眾。
前往第八十六樓的票價是十五美元,付這個價錢的人必須乖乖排隊等候;快速通行券的費用則是三十美元。哇,還有另一種選擇,實在太棒了!我毫不遲疑,當下就作了決定,在購票窗口把信用卡推進大理石與防彈玻璃間的縫隙,很快地,我的信用卡就跟快速通行券一起回來了——外加女售票員燦爛的笑容。接著,一名工作人員將封鎖繩解開,朝一旁讓出路來示意我通過。於是我穿過人龍,迅速進入電梯裡。
下樓後,我步出帝國大廈來到第五大道上,又再次經過長長的人龍,這些和之前同樣的臉孔依然在苦苦等候上樓。在我即將步出大廈門口時,迎面來了一對年輕男女,兩人都是德國人。她對他說:「哦,你看,大家都在排隊,我們就別排啦!」
男子說:「真糟糕!」
我像個熱心的紐約客般建議他們:「買張快速通行券吧,價錢雖是兩倍,但你們馬上就可以經過這一大排人龍,搭電梯上去。」
但從他們臉上的表情,我看得出他們並不打算採用這個辦法。男子的表情顯示他不太想投資這筆錢;女子的表情顯示,要她像個貴賓般從等候的群眾身邊經過,似乎讓她良心不安。
「要不,你們也可以去洛克斐勒中心,在第五十街,那裡幾乎比這裡更美,排隊的人也沒這麼多。」
在我離開前,還看到他們兩人的行動力和心情全都降到了谷底。怎麼會這樣呢?到底哪一點讓他們悶悶不樂?他們不是有好幾種選擇嗎──要不就買便宜的票排久久的隊;要不就買貴一點的票,迅速上樓;或者也可以從洛克斐勒中心頂樓觀賞更美的景致,從那裡遠眺,中央公園的美景不但更加一覽無遺,而且因為你本人不在帝國大廈上,還能細細欣賞這座紐約市最美的摩天大樓呢!如果這些選擇他們都不想要,那麼不妨從這座擁有無窮可能性的都會裡,多得數不盡的廣場中擇一前往,幹嘛不開心呢?這應該是最差勁的選擇吧。為什麼他們就是看不到這些機會?為什麼這麼執著於他們之前制定、但目前看來有點問題的計畫呢?
在帝國大廈外頭叫計程車時,我反過來想:前來參觀的人這麼多,為什麼我卻是唯一購買快速通行券的呢?是什麼讓我眼睛眨也不眨、沒有多想就選擇這條在我看來唯一理性的辦法呢?還有,是什麼阻撓了底下那些人上樓的?是十五美元的額外費用嗎?若仔細計算的話,這根本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假設紐約週末行需要一五○○美元,換算下來,三個小時的等候時間花掉的錢,就是一張快速通行券的十倍。如此看來,問題應該不在錢,因為再怎麼說,省下來的十五美元跟你因此浪費掉的根本就不成比例──失去了體驗這座宏偉城市三小時的機會,拱手把這段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等候上!或者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想像一下,有一部運用星艦迷航技術的傳輸機器可以讓你百分百安全,並且瞬間從你家客廳抵達紐約,以十五美元折算為歐元,那麼在曼哈頓停留三小時花費大概是十歐元四十歐分,這筆交易太划算了吧?這問題太可笑了,這不過是一張電影票的價錢。這是我所能想像的,最棒的交易了。可以的話,我可能會想辦法訂個長期票,讓我每天都可以被傳輸過去。總之,帝國大廈的快速通行券是我所知最棒的交易了,可惜一般人卻看不到這一點。我不免想問:他們究竟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是歸屬感嗎?他們那些樓上的人,我們這些樓下的人。像我們這樣的人就該乖乖排隊。嗯,是不安嗎?上樓的路要先從其他人身邊經過。誰想這麼引人注目?幹嘛脫隊行動?根據群體法則,錯總在於脫隊的人。「要敬畏眾怒!」耳畔傳來了某個人的說話聲,「他們會抓住你,用腳踩你,所以算了吧!」果真是這樣嗎?或者這不過是因為我們思想中庸、心理上不知變通或不習慣可以選擇?上述這些理由我都不信,因此我想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是機會,或者不是機會?
第二,機會看來往往不像機會;第三,機會無關乎願景;第四,機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第五,機會不在未來;第六,機會不甩任何規定。至於第一點則是:聖誕月曆無聊死了(譯註:在德語區,許多家庭每年從十二月一日開始就會張掛起一份聖誕月曆,月曆上有二十四個小格子,每天戳破一格,裡面的甜點、小物等就是一個驚喜)。
十二月裡,每天清晨都是同一個問題:今天我會得到什麼?嗯哼,巧克力。這種把戲一方面永遠不會出差錯,另一方面卻又平淡無奇、一成不變、了無新意。但機會正存在這裡──存在平淡無奇的事物裡。聖誕月曆的基本構想確實是個美妙無比又永不褪流行的妙點子,只要你別認定,每天裡頭都得有巧克力。因此好幾年來,我都自己製作聖誕月曆,並且樂在其中。我根據摯愛的人的喜好裝填小小的布袋子、迷你氈帽等。去年我有很精采的點子:我(當時)的甜心寶貝喜愛哈根達斯冰淇淋更甚於我,於是我便前往最近的專賣店買了二十四個空盒外加蓋子(經過一番議論,消除他們對我濫用品牌的疑慮,並且付了一份的價錢之後才買到。那裡的人也挺懂得作生意的。)
我在每個盒子裡裝了各式小玩意兒,從莫札特圓球巧克力、按摩禮券,到十二月六日聖尼古拉斯節的十二克拉巨鑽都有;至於耶誕夜的大驚喜,我當然不會向各位透露。我自己設計製作的聖誕月曆一年比一年更受歡迎,而受惠的不只我的生活伴侶,主要還包括我的朋友們。向我預訂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因為他們也想送自己妻子一模一樣的聖誕月曆。早在十月時,我便接到第一通預訂電話:「嗨,赫爾曼,你反正要做這個的。欸,做一個、兩個還是三個應該沒什麼差別吧?」
就這樣,我根本沒辦法拒絕。而這些經驗讓我深信,可以在網路上開個小小的精品聖誕月曆店,並運用網路、借助社群網站從事必要的宣傳,以「做你專屬的聖誕月曆」來做一筆好生意。這並不是什麼前無古人的大創舉,甚至還相當普通,普通到「Porsche Design」已經開始銷售他們的聖誕月曆,目前推出全球限量五份,每份售價一百萬歐元,裡頭的「小玩意」包括汽艇,但不含保時捷跑車——跑車,買月曆的人反正已經有了。「Porsche Design」的構想同樣簡單、平凡,只不過他們將這個構想落實得更加實用徹底。機會就跟人生同樣平淡無奇,數量不多也不少。機會就跟茶包、蝴蝶、毒蠅傘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這是第一點。
機會不過是平凡生活中觀看事物的方式。我們認為機會極為少有,是因為擁有極度特殊的觀看方式,能識破機會四處躲藏在生活中這個隱形防護罩的人非常稀有的緣故;機會乍看之下並不像機會;這是第二點。
而唯有這極為少數的人才有膽識接近錯誤與危險,但真正的大好良機恰好就在那裡藏身守候。不只如此,機會看來往往還像是失敗。
就如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一名打著紅白條紋領帶、梳著側分頭的男子對著看來像烤吐司機與電動刮鬍刀交配混種的麥克風演說,他的演說彷彿在佈道,但有兩億名聽眾聚集在收音機或電視機旁等著聆聽這場「國家緊急需要特別咨文」。幾小時前,尤里.加加林成為人類史上首度在太空中環繞地球的第一人,俄國人大獲全勝,短短五年內,俄國人就接連三次痛擊美國。先是一九五七年的斯普特尼克危機,接下來是一九六一年的豬灣事件,如今則是這次的重大打擊。這不是靠分數取勝,而是在拳擊擂台上將對手打得倒地不起。美國在全世界眼前顏面無光,出手的還是一個美國自認無論在經濟、道德上都超前好幾光年的體制。人類史上首度航向太空的只能有一人,而首度飛向太空的美國人預計在三個星期後才能升空,如今連這個都可以免了。美國籌備的「人類最早進入太空計畫」(MISS :Man in Space soonest)已經敗北了。
這位頂著波浪頭,全世界的眼睛都緊盯著他嘴唇的人叫做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他挺直身子站在美國國會星條旗前,背對著牆,準備帶給受辱的美國人民心靈一個意想不到的訊息:「向前躍進一大步的時刻來臨,該是美國採取偉大、嶄新行動的時刻了。我們國家必須立定目標,要在這個旬年結束之前,讓一個人登陸月球。」最能打動人心的是結尾這一段:「航向月球的不只是一個個人,而是整個國家,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得同心協力,讓他登上月球。」
這個神來之筆讓甘迺迪獲得全面性優勢,統合了政治、經濟與社會,並且開花結果:經濟成長、鐘點工資提高,失業率、離婚率與自殺率全面下降,就連染酒癮的人在隨後幾年都大幅減少了。美國有了耀眼的目標,所有美國人,不論是起床、上床,在汽車電影院或是夜間散步時,都看得到這個目標:就是月亮,不是其他別的什麼。這是經過深謀遠慮估算出來的目標,因為在甘迺迪發表這場演說的五小時前,月亮對他還是由綠乳酪組成的(譯註:這是有人惡搞,針對月球是由何種物質組成的問題,提出的解釋模型)。
機會並不是願景,這是第三點。政治人物、運動員、銀行家、優酪乳、建材商場等,這些在今天都有他們的願景,但究竟是怎樣的願景?其實是大家搞錯概念了,我個人認為,有問題還比有願景好!具體的問題總是個絕佳的開頭。甘迺迪是個老奸巨猾的人,在他白宮後頭的住處有個瑪麗蓮夢露,但他有什麼願景嗎?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當時他面臨一個大問題:在太空競賽上俄國比美國超前了三年。但甘迺迪是個願意孤注一擲的人,才能嗅出冒險背後的機會。
這不過就像進行創意競賽時暫時領先,把一個問題解決掉的人,就能在某一段時間裡獨大,占有選擇優勢。這是一種經濟法則,因為這種法則通行全世界:能明顯比他人把中心問題解決得更好的人,就能刺激控制論式的循環,最終讓他的成功銳不可當!只要一點好運氣,這種優勢就能持續一輩子。但話說回來,說不定明天中國人就會複製他的辦法了。魚兒不會自動上鉤,鹿不會乖乖跑到槍口前,機會也一樣,需要我們主動追擊,這是第四點。
邱吉爾說過:「文明可以關閉人心裡的猛獸,卻關不了驢子。」這裡的猛獸其實應該叫做「機會之獸」才對,是積極主動的化身,牠們身上的每根毫毛都迫使牠們當機立斷。如果我們能以獵人的目光,看待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就會發現機會無處不在。蓋德.穆勒大概是足球史上最厲害的機會之獸了,他曾經表示:「當你思考的時候,就太晚了。」
於是我們就來到了第五點:機會永遠不在未來,機會總在眼前。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工作、等待大好良機,但能憑空創造出機會的,卻是全心全意對待當下,其中的關鍵則是積極主動。唯有在我們回顧時,才會發現機會有如珠串般一個緊接著一個,因為它會形成「機會之鍊」,會物以類聚,而結果就是:事後回顧,一切似乎都很簡單、理所當然又合乎邏輯。
有一位深諳此道的人一開始是眾人的笑柄,但最後卻成為德國電視圈的大人物,這個人就是史蒂凡.拉柏。他是肉舖師傅出身,這種職業本就讓他百無禁忌。很早以前,他就發現一個問題:拉爾夫.西格爾的限制、插手,使全球最重要的電視圈盛事之一「歐洲歌唱大賽」在德國成了大笑話,只有老女人聚會時和同志團體才聽得下去,但同志們對這場競賽也是戲謔式地「欣賞」。而就在此時,這位電視屠夫現身江湖,以一曲<Wadde hadde dudde da>在這場盛會的主祭壇上將這場活動大大嘲弄了一番。雖然許多娛樂圈人士都把參與歐洲歌唱大賽視為演藝生涯的顛峰,拉柏卻對愚弄這場大賽上了癮,而這只能算是他的早期作品。
歐洲歌唱大賽這麼知名的老品牌,在德國應該大有可為,於是他栽培自己的參賽選手,讓他們參賽,結果令人跌破眼鏡。「德國流行音樂大賽」堪稱他的出師作品,在此他充分利用自家製作公司的資源重現這場國際級的活動,吸引德國公共電視台眾多大人物的興趣,共同策畫了這場德國的預賽。這次活動有如人造衛星一飛沖天,在奧斯陸榮獲冠軍,往後更是排行榜上的常客,這就是女歌手「莉娜」——史蒂凡.拉柏的傑作!
機會是一種「再造」,把某種程序放進全新的架構、脈絡裡,但只有少數人才辦得到這一點,因為只有少數人能自由自在、不受框架束縛地思考。多數人令人驚愕地把自己的腦子完全託付給種種規範,但規範卻會讓所有火種的火花消滅殆盡。機會才不甩任何規範呢;這是第六點。
至於潛在的機會運用者又是如何呢?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滿懷希望!
希望別人採取行動,等於自我放棄
我父親的食品店快撐不下去、他在面臨生涯最大困境時,寫信給當時巴伐利亞邦的經濟部長歐托.威斯霍伊。父親以正直的國民、納稅人、德高望重的人士、毫無瑕疵的聲譽,以富有責任感的雇主、社區與黨派等公眾領域支柱的身分請求協助,希望威斯霍伊能伸出援手。然而打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寫信給威斯霍伊,還不如寫給超人或其他童話角色;對於父親的幼稚行為,內心裡我只能以父親眼睜睜看著別人埋葬了他的畢生心血,他一定已經束手無策了,才會作最後一搏來解釋。好幾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下文。直到今日,父親站在信箱前目光空洞的模樣我都還歷歷在目。之後終於來了一封不痛不癢的回函,祝福他未來一切順遂。
希望別人採取行動,等於是自我放棄。媒體、政黨以及某些不合時宜的組織協會等,只會用「希望」來麻痺我們,好讓一切可以維持現狀,尤其是讓它們可以持續保有其地位。正如醫學的進步總是伴隨著日漸惡化的國民健康;隨著越來越高的所得稅與各種稅捐,政治也越來越沒有能力扛起自己的責任。從醫學界人士、政治人物和所有依賴他們的人看來,這些措施都有其道理與功用,理當持續運作下去,因為這些措施維持了他們自己的生命。只是在被治療、被治理的人眼中,這一切並不像醫療者或統治者所認為的那麼有意義。
別人為什麼得為我的利益服務?自己的事,我寧可自己處理,就是這麼簡單。或許有人會誤以為這是自我主義、不肯妥協,甚至是一種對社會的冷漠,在我看來卻是自律與負責,而且我很清楚,我對責任的態度,讓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保有執行力。但我也深知,從許多人的價值體系來看,如何過著像我這樣的生活,簡直是個謎。我完全不靠人際關係、沒有穩當的背景,前途一片渺茫。
接管父親的生意後,我們很辛苦地大力整頓。說得婉轉些,銀行根本沒有幫上什麼忙,但經過一番奮鬥、忙碌後,我反正也發現前景堪憂。當時我忙著找出有效的對策,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但自己不太有把握……於是我便向心靈導師兼顧問請教,把事情原委向他說個一清二楚。至今我依然記得,他如何安詳地聽我滔滔不絕分析優劣利弊,其間沒有提出任何問題。待我說完後,他靜默了一會兒,我則焦躁不安地等候他的開示。
在我覺得自己已經等到海枯石爛時,他終於開口:「選第二個⋯⋯就是那個那個⋯⋯」
「什麼?選第二個?就是那個那個!」我簡直氣炸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
「沒有,」他說,「每次你說得這麼雜亂沒有條理,我都沒在聽。可是我看到,提到第二個選項時,你的眼睛亮了起來⋯⋯」
這一次,他又完全說對了。
和我們所想的不同,大部分事情都無關乎理智。我對商業企劃書的看法就如我對希望,都不太相信,因為我看過、聽過的企劃書太多了,而所有這些企劃書都似是而非,到頭來最重要的還是眼裡的火花。理智擅長計畫,但千計畫萬計畫,卻偏離了事實。會有支出的可能性自然大於有營業額的可能性,決策者於是作出了最理性,也就是最沒有勇氣的選擇。但直覺就不同了,直覺什麼都不知道,直覺只是想要,而最後往往能在全然沒有計畫的情況下贏得最後勝利。
我了解自己,我不是外星人,只是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而我也知道,船到橋頭自然直。因此我也越發不懂,為什麼其他人老是認為事情行不通,也不懂他們為什麼總是頑固又執拗地盼望會有人伸出援手,更不懂他們為何細心規畫想達成的結果,卻在一份又一份的未來規畫中,忘了盡快從當下找出最好的。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年都會成立一家新公司,而且花費都在兩千五百歐元以下。更高的花費往往也沒有必要,有時甚至有害,因為金錢會扼殺創意。
我所做的,其他人也都辦得到。我沒有擁有特殊優勢的良好家世,恰好相反,我還接管了一堆高額債務,但我從來沒有枯等、祈禱或制定計畫,而是不斷處理、解決,最後清償了所有的債務。盼望別人伸手相助,就如針對未來可能的機會制定計畫,只會讓人癱瘓。希望與計畫是高牆與藩籬。
讓我兩眼發亮的選項就是,我自己舉辦演講會,並自行負責演說;而身為演講師,我需要顧慮的不只是自己想和別人分享心得的需求。身為演講師,我並非打從一開始就擁有優異的天賦,但天賦反正也不是最重要的,練習要比天賦有效多了。我向來不靠天賦,仰賴天賦對我來說風險太大了。
就這樣,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企業成功」,這家舉辦演說會的公司就成了全德國該領域的龍頭。
另外,我也尋求更多的機會,比如在我們這個領域裡,哪些演講師優秀,哪些表現不佳,資訊一直不透明,是讓每個舉辦單位頭痛的問題,於是我設立了德國演講師目錄和演講師仲介平台「vortragsimpulse.de」。機會總是會帶來更多的機會,於是培訓師目錄、諮商顧問目錄、輔導師目錄等也相繼問世。再則,演說需要場地,飯店或活動地點的資訊也相當重要,因此就有了飯店目錄。我就不再舉出更多的例子,以免大家感到無聊。而你們也知道我想說的是什麼。
我知道自己的經歷不尋常,真正尋常的是我一名小學同學的經歷:四十七歲,電氣技術人員,工作一段時間後,上夜校進修資訊科學技術,二十年來自行組裝電腦,直到他的東家經過五年的掙扎後一敗塗地。之後幾個月他還有寫應徵信函,如今則待在家中,塗繪錫偶士兵,早早上床。
這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錫偶士兵,他確實非常拿手!大家早就羨慕死他的收藏了,如今他的錫偶士兵品質更是一流,而他也成了錫偶士兵達人,經常有熟人向他索取作品。在這個網路交易盛行的時代,他大可靠著這項手藝發筆小財,而且樂在其中。藉著eBay、臉書、Xing這些管道,世界可以在一天之內敞開手臂歡迎他,這真是個大好機會。如此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可以開心賺錢,而且會賺得比他之前更多。只可惜他並沒有動員他的士兵,只是把他們擺在櫃子裡,自己則領社會救濟金度日。
我向他詢問這麼做的理由,他答稱:「有何不可?這本來就是我該有的權益,畢竟我二十五年來都乖乖付了社會保險金。」
有些人頑固又堅決地拒絕機會,他們看不到機會,因為他們並沒有尋找機會。他們寧可空抱希望、寧可乖乖作計畫;要不,就是捨棄機會可能帶來的壓力。
最棒的交易
我的胃都沉到膝蓋窩了。我們迅速上升,十樓、二十樓、五十樓、八十六樓。當我步出電梯來到外頭時,只看得到頭頂上方,在惡劣的天候下高聳入雲指向四四九公尺高處的巨大天線尖端。
我怡然俯瞰這座自己所見過最美麗城市的景致。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但每一次都令我讚嘆不已。每次見到自由女神像後方的曼哈頓市區、更遠處的史坦頓島及後方浩瀚的海洋,我總會感到喉頭一緊……我愛死這座都市了!
之前,同樣在如此悶熱的七月天,我踏進了帝國大廈的門廳,頓時覺得自己彷彿浸潤在美國二十世紀的榮耀與富饒之中:新古典主義風...
目錄
<第1章>
在生活中辨識及獵捕機會──為什麼很少有人利用帝國大廈的直達電梯?
邱吉爾說:「文明可以關閉人心裡的猛獸,卻關不了驢子。」這裡的猛獸應該叫做「機會之獸」,是積極主動的化身,牠們身上的每根毫毛都迫使牠們當機立斷。如果我們能以獵人的目光,看待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就會發現機會無處不在!
<第2章>
目標取向的樂觀主義──人為什麼不能捨?
相信事情不可行,就可以避免山被移開。我們不去找更好的,因為我們把自己所擁有的好東西說成更好;把更好、但沒有擁有的說成較差。這種樂觀主義是著眼於特定效果,炫耀展示的「目標取向的樂觀主義」。
<第3章>
追尋頭等人生──人生一向不是彩排
這世上有成就的人,總是出發尋覓他們所需的環境,萬一沒找到,他們就自己創造。不管哪方面都是這樣:儘管環境惡劣,還是辦到了。而讓我們更上一層樓的,總是這種「儘管」。
<第4章>
看穿謬誤──為何人生的特惠品太過廉價?
問題讓我們得以成長——但唯有在我們將它解決掉時。
最好的老闆會不斷給員工出難題;良師會把他們的弟子整到快撐不下去,但只是快撐不下去……這才是真正的人格發展。
<第5章>
先動手做,事情才有機會完成──與其一味要求完美,不如務實求變
我們從小被教養成當個小心謹慎完成工作的在職者,切實去做別人告訴我們該做的事,但對結果毫不在乎。我們都被教養成了對細節斤斤計較的人,精益求精的能力非常高超,但創造力卻糟透了。
<第6章>
用心搶救人生──除了鬱鬱而終,我們還能做什麼?
許多人三十歲就死了,但七十歲才下葬。如果在可見的遙遠未來,臨終前幾小時,你的問題是:「哎呀,過去這四十年我究竟做了什麼?」那麼在你離開人世,在你被閃電擊中前,你希望自己做過什麼?
<第7章>
別讓機會堵塞──人一生中能有幾次機會?
我們在機會之海裡捕捉機會,如果連一個機會都捉不到,這個網子就有問題,因為海裡明明有好多好多活蹦亂跳的機會……然而,想擁有真正的機會,就絕對不要和其他人共舞!
<第8章>
令人驚豔的突破之路──不按規矩來的奇蹟
幸運兒──他們不隨著別人起舞,但也不是凡事都做得跟別人不同。他們完全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全然不甩可能的機率有多大,因為他們只關注解決辦法,別無其他。
<第9章>
培養你的認知能力──幸運兒既能見林也能見樹
我們的認知濾光器必須從「非此則彼」轉成「既甲亦乙」,幸運兒見得到樹也見得到林,既可讓其他的隱去,眼中只見特定事物,同時又能讓所有細節變模糊,以掌握大圖。
<第10章>
綜觀全局──幸運兒總是擁抱人生願景
我們該做的,不只是在空中樓閣之上擺一個紀念碑,還應該教養我們的孩子成為空中樓閣的建築師。這表示,他們不只對自己的未來擁有具體想法,還能作好縝密的準備,花上好幾年時間規畫,提出落實夢想的方法。
<第11章>
機會智能──幸運兒如何作出決定?
別人在做什麼,幸運兒根本就不甩,也不會仔細多瞧。在決定的那一瞬間,他們的感知完全反轉向內,傾聽自己的聲音,聆聽自己的衝動;而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衝動時,決定就作好了!
<第12章>
創造贏家策略──社會個人主義者將取代資本主義者
社會個人主義正在興起,我看到越來越多擁有這種能力的人,懂得在複雜的情勢中,如魚在水中優游般靈活行動,將世界被撕裂的兩端綰結起來,把散置的拼圖片拼成完整的大圖,擁有療癒的力量,發揮輔助、連結的效果。
<第1章>
在生活中辨識及獵捕機會──為什麼很少有人利用帝國大廈的直達電梯?
邱吉爾說:「文明可以關閉人心裡的猛獸,卻關不了驢子。」這裡的猛獸應該叫做「機會之獸」,是積極主動的化身,牠們身上的每根毫毛都迫使牠們當機立斷。如果我們能以獵人的目光,看待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就會發現機會無處不在!
<第2章>
目標取向的樂觀主義──人為什麼不能捨?
相信事情不可行,就可以避免山被移開。我們不去找更好的,因為我們把自己所擁有的好東西說成更好;把更好、但沒有擁有的說成較差。這種樂觀主義是著眼於特定效果,炫耀展...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