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亞馬遜非文學類 No. 1 暢銷書
解決風險、不透明、隨機問題的「不確定系列」第五部曲
繼《黑天鵝效應》《反脆弱》,塔雷伯最大膽、顛覆之作
面對不確定世界,空口說白話的人太多
在混亂與隨機的世局裡
揭穿日常生活隱藏的不對稱
擁抱風險,互利共贏「切膚之痛」(Skin in the Game)說的是,別管人們說什麼,只看他們做什麼,冒多大風險。
塔雷伯在這本迄今最挑釁、最務實的著作中,用詞尖刻、犀利、直言不諱,拆穿沒有切膚之痛的人──例如:政客、政府官僚、銀行家、分析師、企業高管、學究等的把戲,這些人從來不必為所採取的行動造成的後果,付出代價。風險承擔的不對稱,會導致失衡,將可能引發系統性崩壞。更重要的是,不該以犧牲他人來取得反脆弱。
書裡引用的例子,從漢摩拉比到塞內加,巨人安泰俄斯到川普,羅伯特.魯賓到湯瑪斯.皮凱提,塔雷伯以此闡述,勇於承擔風險,對等互惠,才是真有「切膚之痛」這一概念,它是風險管理的骨幹,與我們生活或工作的各層面息息相關。本書重新定義,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專業上的成功、對公平和公正的社會有所貢獻、察覺胡說八道和影響別人,是什麼意思;以及如何使社會強固、甚至對黑天鵝事件免疫。
塔雷伯的文筆一向平易近人又不彈老調,精彩剖析生活裡隱藏的種種不對稱,在本書中直擊那些帶頭鼓吹軍事干預、從事金融投資,以及宣揚宗教信仰的人;挑戰長久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以及我們對於世界的既定理解,還有風險與報酬、政治與宗教、財務與個人責任的根本信念:
談到社會公義時,重點放在對稱和風險分攤上;倫理規則不是放諸四海皆準;提防(某個人支領薪酬去尋找的)複雜解決方案;你有多相信某件事情,只表現在你願意為它冒什麼風險上;這個世界不是靠共識運轉,而是由頑固的少數,將他們的品味和倫理道德強加在別人身上。
每個人都該具備的風險意識:任何事情,要玩真的,不能沒有切膚之痛。
避免別人轉嫁風險,玩你的命,如果對方沒有切膚之痛,欠缺利益攸關,不擔風險,就別讓他做決定、掌握權力與影響力。
王伯達 財經自媒體《王伯達觀點》
杜紫宸 文化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
沈雲驄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南方朔 作家/評論家
胡忠信 歷史學者
楊照 作家/評論家
楊應超 異康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顧問
詹偉雄 《數位時代》雜誌創辦人
謝金河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各界一致盛讚推薦
長期對風險模型提出批評的人,例如……塔雷伯……現在被讚為先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最具前瞻性的聲音……(塔雷伯是)極為重要的哲學家……這個人單單透過他所持觀念的力量、原創性和真實性,便足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結構的看法。――約翰.葛雷(John Gray),《GQ》
(塔雷伯的寫作)風格除了得米歇爾.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真傳,也和史提夫.柯伯(Stephen Colbert)相近。――《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塔雷伯的問題不在於他是個混蛋。他是個混蛋沒錯。塔雷伯的問題在於他是對的。――丹(Dan),來自捷克共和國布拉格(Twitter)
塔雷伯抓住了其他人忽視或者沒有看到的核心問題,並且像拿起打狗棒那樣震懾他們。――葛雷格(Greg),來自紐約(Twitter)
作者簡介: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NicholasTaleb)
他在商場中打滾,當了承擔風險的計量交易員二十一年,之後致力於研究哲學、數學與(主要是)機率的實務問題,在二○○六年成為全職哲學隨筆作家和學術研究工作者。擁有華頓商學院(WhartonSchool)的企管碩士及巴黎大學(UniversityofParis)的博士學位。
他所寫「不確定(Incerto)系列」的幾本書,已經以三十六種語言出版,包括《隨機騙局》(FooledbyRandomness,舊譯《隨機的致富陷阱》)與《黑天鵝效應》(TheBlackSwan),後者盤據《紐約時報》等各大暢銷書榜多年,儼然已成為文化業、社交圈、知識界的一個試金石。《黑天鵝語錄》(TheBedofProcrustes)則是作者的機智警語錄,道出了最精準的預言。《反脆弱》(Antifragile)更是黑天鵝世界中極具革命性力量的終極自保手冊。最新一部作品是《不對稱陷阱》,大膽挑戰我們長久以來,對於風險與報酬、政治與宗教、財務與個人責任的許多信念。
塔雷伯無疑已是世上最炙手可熱的思想家。雖然大部分時間遺世獨居,埋首書堆,或者像漫遊者那樣沉思於咖啡館,卻是紐約大學工學院的風險工程傑出教授。他的研究主題是「不透明之下的決策」──也就是畫一張地圖和寫一張計畫書,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活在無法全盤了解的世界中。
塔雷伯著有超過五十篇學術論文,以增補「不確定系列」的論述,從國際事務和風險管理,到統計物理學都有。人們稱他為「融合了勇氣和博學於一體的少見奇才」,普遍公認為機率與不確定性方面的頂尖思想家。塔雷伯大多時候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譯作無數,曾獲時報出版公司二○○二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
章節試閱
玩別人的命
當崩垮發生,他們會提到不確定性,也就是一位(非常)頑固的傢伙寫了一本書,把它稱作黑天鵝(衝擊力很高的出乎意料事件)的某種東西,卻不了解如果結果充滿不確定性,那就不應該去弄亂一個系統,或者推而廣之,如果一個人對結果毫無概念,那就應該避免採取下檔損失很大的行動。在這裡,極其重要的一點是:下檔損失不會影響干預推手。他繼續在有暖氣調節、雙車庫、一條狗以及一小塊不用除草劑的草坪遊樂區,可以給他過度受保護的二.二個孩子玩耍的舒適郊區房子中,照常過活。
不妨想像有類似智障的人,不了解不對稱性、不會開飛機。不適任的飛機駕駛員,也就是不能從經驗中學習,或者不在意冒他們不了解的風險,可能會害死許多人。但是他們最後會消失在例如百慕達三角之類的海底中,不再對他人和人類構成危險。但是住在這裡的不是這樣的人。
所以,我們這裡最後住滿了我們所說的知識推手,他們懷著妄想,從字面上來說,則是不折不扣的精神錯亂,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從來不必為所採取的行動造成的後果付出代價,一而再,再而三,喊出剝除了所有深度的現代主義口號(例如,他們不斷使用「民主」一詞,卻鼓勵砍人頭的行為;民主是他們在研究所念的東西)。一般來說,當你聽到有人引用抽象的現代主義概念,你大可認為他們接受了一些教育(卻還不夠,或者念錯了學科),而且擔負的責任太少。
現在,一些無辜的人——亞茲迪教徒(Ezidis)、近東(和中東)的基督教少數族群、曼德恩人(Mandean)、敘利亞人、伊拉克人、利比亞人——必須為現在坐在舒適的空調辦公室中那些干預推手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我們會談到這將違反聖經寫就之前、巴比倫孕育的公義概念——以及人類賴以存活的底層母體之倫理結構。
干預的原則和醫療人員的原則一樣,首先不造成傷害;尤有甚者,我們主張沒有承受風險的人,絕對不應該參與制定決策。
此外,
我們一直很瘋狂,但力不足以毀滅世界。而今我們已做得到。
我們會回頭談「謀和」的干預推手,並且檢視他們的和平程序如何打了死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問題就是這方面的好例子。
軍閥仍然處處有
切膚之痛的觀念交織到歷史裡面:歷史上,所有的軍閥和戰爭販子本身都是戰士,而且除了一些奇怪的例外,社會是由冒險犯難的人在運轉,不是靠風險轉移者。
出類拔萃的人物都會冒險犯難——他們所冒的風險遠高於普通公民。羅馬皇帝叛教者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本書更後面會談到他)在永無寧日的波斯灣邊界戰爭中死於沙場——以皇帝之尊。由於歷史學家通常喜歡寫傳奇故事,我們也許只能猜測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和拿破崙的事蹟,但在這裡,證據確鑿。一位皇帝在戰鬥中身先士卒,被波斯長矛插進胸口(尤利安沒穿盔甲),歷史上找不到比這更好的證據了。在他之前的羅馬皇帝瓦勒良(Valerian),在同一條戰線遇俘,據說被波斯沙普爾國王(Persian Shapur)當作上馬時的人肉腳凳。拜占庭的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Palaeologus)最後露面時,脫下紫色長袍,然後加入揚尼斯.達爾馬圖斯(Ioannis Dalmatus)和堂兄弟狄奧斐盧斯.帕里奧洛格斯(Theophilus Palaeologus)的行列,在土耳其軍隊的劍尖下破口大罵,抬頭挺胸面對必然的死亡。然而傳說君士坦丁接受一項條件而投降。自重的君王不會接受這種條件。
這些不是孤立的軼事。本書作者的統計推論相當令人信服:死於床上的羅馬皇帝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我們可以說,由於其中只有少數是因為真正年邁而死,要是他們活得更長一點,不是會遇到政變,就是會上戰場。
即使在今天,從社會契約得到正當性的君王,也需要出生入死冒險犯難。英國王室要它的子嗣之一安德魯王子在一九八二年的福克蘭戰爭中,比「平民」冒更多的風險,他搭乘的直升機飛在前線。為什麼?因為那是貴族的義務;領主的地位傳統上是由保護他人、以個人承受風險交換顯赫地位而來的——而他們碰巧仍然記得那個契約。如果你沒有領主之風,就沒辦法當領主。
鮑伯.魯賓的交易
有人認為,將我們自己從上層階級有戰士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意味著文明和進步。事實不然。在此同時,
官僚這個結構,讓一個人可以很方便地和他或她的行動後果分離開來。
而且,有人可能會問:由於中央集權化的系統必然需要不直接暴露在錯誤成本中的人民,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哦,我們別無選擇,除非下放權力,或者說得客氣些,地方化;目的是減少這些免除切膚之痛的決策者人數。
權力下放是根據說宏觀屁話(macrobull***t)比說微觀屁話(microbull***t)容易的簡單概念而來。
權力下放可以減低大型的結構不對稱性。
但是別愁,如果我們沒有下放權力和分散責任,它本身會以摔得鼻青臉腫的方式發生:一個沒有切膚之痛機制的系統,在失衡蓄積的情況下,最後會崩垮和自我修復原來的方式。如果它存活下來的話。
舉例來說,由於系統中隱藏和不對稱的風險日積月累,銀行在二○○八年崩垮:銀行家、風險移轉高手使用在理論之外無法運作的學術界風險模式(因為學者在實務上對風險一無所知),而能從被隱藏的某一類爆炸性風險中安穩地賺錢,然後在爆炸之後,以遭遇不確定性為由(是的,同樣是那個非常頑固的作者所提的同樣那個無法預見和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作祟),並把過去的收入牢牢放進口袋。對此,我稱之為鮑伯.魯賓交易(Bob Rubin trade)。
鮑伯.魯賓交易是在說什麼?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是美國前財政部長,是那個把他的名字簽在你用來買咖啡的鈔票上的人。在二○○八年銀行崩垮之前的十年內,從花旗銀行(Citibank)領得超過一億二千萬美元的薪酬。這家銀行周轉失靈時,是納稅人把它救起來的,他卻沒有開出任何支票——他以不確定性為藉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硬幣擲出去,人頭他贏,如果是反面,他則高喊遇上黑天鵝。魯賓也沒有承認他將風險移轉給納稅人:西班牙語法專家、助理教師、罐頭工廠領班、素食營養顧問,以及助理地方檢察官文書人員「讓他停損出場」,也就是承受他的風險,為他的損失付出代價。但是自由市場受傷最為慘重,因為已經傾向於厭惡金融家的大眾,開始將自由市場和更高階的腐敗與任人唯親形式混為一談,可是實際上完全相反:藉紓困機制,使得這些事情成為可能的,是政府,不是市場。這不只是紓困而已:政府的干預大體上傾向於消除該負責任的人的切膚之痛。
好消息是,儘管串通一氣的歐巴馬政府努力想要保護這場遊戲和尋租(rent-seeking)的銀行家*,承擔風險的企業卻開始轉向稱作避險基金(hedge funds)的小型獨立結構。這個動向會發生,主要原因在於系統過度官僚化,因為堆疊文件的人(他們認為工作主要就是堆疊文件)以各式各樣的規定,給銀行過重的負擔。但是不知為什麼,在數以千頁額外的法令規定中,他們獨獨漏掉了考慮切膚之痛。相反的,在下放權力的避險基金空間中,擁有者兼操作者至少持有基金淨值的一半,使得他們相對於任何顧客暴露在更多的風險之中,一旦有事,他們個人會隨著船隻而下沉。
*尋租是一種試著利用保護性的法令規定或「權益」來獲得收入的行為,卻沒有給經濟活動增加任何東西,也沒有增加其他人的財富。正如胖子東尼(Fat Tony;幾頁之後,我們會介紹他)定義的,這就好像被迫交保護費給黑手黨,卻沒有得到保護的經濟效益那樣。
玩別人的命
當崩垮發生,他們會提到不確定性,也就是一位(非常)頑固的傢伙寫了一本書,把它稱作黑天鵝(衝擊力很高的出乎意料事件)的某種東西,卻不了解如果結果充滿不確定性,那就不應該去弄亂一個系統,或者推而廣之,如果一個人對結果毫無概念,那就應該避免採取下檔損失很大的行動。在這裡,極其重要的一點是:下檔損失不會影響干預推手。他繼續在有暖氣調節、雙車庫、一條狗以及一小塊不用除草劑的草坪遊樂區,可以給他過度受保護的二.二個孩子玩耍的舒適郊區房子中,照常過活。
不妨想像有類似智障的人,不了解不對稱性、不會...
作者序
前言(摘錄)
本書雖然獨立成冊,卻是「不確定系列」的延伸,針對隨機性的問題,以及如何過活、吃、睡、爭吵、打架、交朋友、工作、玩樂,和在不確定之下做決定,結合了(a)實務上的討論、(b)哲學故事和(c)科學和分析性評論。雖然適合廣大的讀者群閱讀,但不要被騙了:「不確定系列」是隨筆,不是在其他地方做過的枯燥無聊作品的普及版(這裡撇開「不確定系列」的技術性附件不談)。
《不對稱陷阱》一書談四個主題:(a)知識的不確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實務上和科學上的知識,假使兩者有差別的話),或者,用比較沒那麼文雅的話來說,屁話檢測;(b)人類事物的對稱性,亦即公平、公正、責任和互惠;(c)交易時的資訊分享,以及(d)複雜系統和真實世界中的理性。當一個人……有切膚之痛(skin in the game)的時候,這四個主題顯然難分難解。
不只公平、商業效率和風險管理需要有切膚之痛:了解這個世界也需要有切膚之痛。
首先,本書談屁話識別和過濾,也就是理論和實務、虛有其表和真材實料,以及學術界(以這個詞的最糟意義來說)和真實世界之間的差異。在學術界中,散發著尤吉貝拉主義(Yogiberrism)的氣息,學術界和真實世界沒有差別;在真實世界中則有。
其次,是談生活中對稱和互惠的扭曲:你要得到獎酬,也必須承受若干風險,而不是讓別人承擔你犯錯之後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你造成他人必須承受風險,而且他們受到傷害,那麼你需要為此付出若干代價。就像你想被人如何對待,就應該以那種方式對待別人,面對不公平和不公正的事件,你會想要和別人分攤責任。
如果你發表某個意見,有人照著去做,那麼你自己需要對它的後果負起道德上的責任。假使你準備發表經濟上的看法:
不要告訴我,你「認為」會怎麼樣,只要告訴我,你的投資組合裡面有什麼。
第三,本書要談一個人實務上應該和別人分享多少資訊,例如,你即將花一大筆儲蓄去買中古車,銷售員對於車子,應該——或者不應該——告訴你什麼。
第四,本書談理性和時間的考驗。真實世界中的理性,不是《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的新聞記者覺得什麼事情有道理,或者某位心理學家使用天真的一階模型(first-order model),而是遠為深入和統計上的某種東西,和你本身的存活有關聯。
不要把這裡定義的和本書使用的切膚之痛一詞,誤以為只是誘因問題,只有效益或利益的部分(就像財務上一般理解的那樣)。不,它談的是對稱,比較像是分擔有傷害的部分,如果什麼事出了差錯,就會遭到懲罰。相同的觀念把誘因、買中古車、倫理、契約理論、學習(真實生活相對於學術界)、康德的律令、市政電力、風險科學、知識分子和現實之間的接觸、官員的承擔、機率性社會公義、選擇權理論、正直的行為、屁話供應者、神學的概念綁在一起……暫時說到這裡。
切膚之痛不是那麼明顯的層面
本書比較正確但比較拗口的書名是:《切膚之痛不是那麼明顯的層面:那些隱藏的不對稱和它們的後果》(The Less Obvious Aspects of Skin in the Game: Those Hidden Asymmetri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我不喜歡讀的書點破顯而易見的事。我喜歡拍案稱奇,所以出於切膚之痛的初心,為了互惠起見,我不會帶讀者走上枯燥沉悶的大學講課式、可預測的旅程,而是我喜歡經歷的那種冒險。
因此本書的組織方式如下所述。讀者不需要看大約六十頁以上的篇幅,才能理解切膚之痛(也就是對稱性)大部分層面的重要性、普遍性和無處不在。但是千萬不要不厭其詳,過度解釋為什麼某些重要的事情那麼重要。無止境地證明一個原則站得住腳,只會貶低它的價值。
要走不單調沉悶的路,就需要聚焦在第二步:叫人吃驚的含義——沒有立即浮上心頭的那些隱藏性不對稱——和比較不明顯的後果,其中有些相當令人坐立不安,也有許多出乎意料地對我們有幫助。了解切膚之痛運作的方式,有助於我們了解現實的精細母體(fine-grained matrix)底下的深奧謎團。
舉例來說:
心胸極其狹窄的少數人為什麼會把持運轉這個世界,並將他們的品味強加在我們身上?普遍主義(又譯普世主義)為什麼剛好毀滅了它想幫助的人?今天的奴隸為什麼會多於羅馬時代?為什麼外科醫生看起來不應該像外科醫生?為什麼基督教的神學,繼續堅持耶穌基督人性化的一面,而這必然有別於神性?歷史學家記述戰爭,不談和平,如何混淆了我們?以廉價的方式示意(signaling;沒有任何風險)如何在經濟和宗教的環境中同樣失靈?具有明顯性格缺陷的公職候選人,看起來如何比資歷無可挑剔的官員更為真實?我們為什麼崇拜漢尼拔(Hannibal)?企業在專業經理人想要把事情做好的那一刻,為何會倒閉?異教徒在人口中如何更為對稱?外交事務應該如何執行?為什麼你不應該捐錢給慈善機構,除非它們以極為分散的方式運作(以現代的行話來說,稱作優步化[Uberized])?為什麼基因和語言以不同的方式散布?為什麼社群的規模很重要(一旦將規模,也就是社群的人數增多一點,漁民社群就會從合作走向對抗)?為什麼行為經濟學無法用來研究個人的行為——以及市場和參與者的偏見幾乎沒有關係?為什麼理性會存活,而且只有理性才會存活?風險承擔的基礎邏輯是什麼?
但是在作者看來,切膚之痛主要是談公義、榮譽和犧牲。這些事情攸關人類的存在。
把切膚之痛當作一種規則來應用,會減低隨著文明而增長的下述分歧所造成的影響:起而行和坐而言或空口說白話(tawk)、後果和意圖、實務和理論、榮譽和名聲、一技之長和招搖撞騙、具體和抽象、倫理和法律、真實和粉飾、商販和官僚、創業家和執行長、坐擁實力和虛張聲勢、愛情和淘金、科芬特里(Coventry)和布魯塞爾、奧馬哈和華盛頓特區、人類和經濟學家、作者和編輯、學問和學術界、民主和治理、科學和科學主義、政治和政治人物、愛情和金錢、精神和證書、老加圖(Cato the Elder)和歐巴馬、品質和廣告、承諾和示意,以及居於核心的集體和個人之間。
我們先用兩個小插曲,來把上述清單開列的項目連結幾個點,目的只是管窺這個觀念如何超越各個類別。
前言(摘錄)
本書雖然獨立成冊,卻是「不確定系列」的延伸,針對隨機性的問題,以及如何過活、吃、睡、爭吵、打架、交朋友、工作、玩樂,和在不確定之下做決定,結合了(a)實務上的討論、(b)哲學故事和(c)科學和分析性評論。雖然適合廣大的讀者群閱讀,但不要被騙了:「不確定系列」是隨筆,不是在其他地方做過的枯燥無聊作品的普及版(這裡撇開「不確定系列」的技術性附件不談)。
《不對稱陷阱》一書談四個主題:(a)知識的不確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實務上和科學上的知識,假使兩者有差別的話),或者,用比較沒那麼文雅的話來說,屁話...
目錄
第一部 前言
序一:擊殺安泰俄斯
序二:對稱性簡介
序三:「不確定系列」的肋骨
第一部附錄:生活和事物的不對稱
第二部 初探代理
1為什麼每個人應該吃自己抓來的海龜:不確定性中的平等
第三部 最大的不對稱
2最不能退讓者勝:頑固的少數人主掌全局
第四部 狗群中的狼
3如何合法擁有另一個人?
4你的場子中別人的切膚之痛
第五部 要活著,就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5生活在模擬機中
6白痴知識分子
7分配不均與切膚之痛
8叫作林迪的專家
第六部 更深入談代理
9外科醫師看起來不應該像外科醫生
10只毒有錢人:其他人的偏好
11先做再說
12事實是真的,新聞是假的
13美德商品化
14和平,不是靠筆墨,也不是靠流血
第七部 宗教、信仰與切膚之痛
15人們談宗教時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16沒有切膚之痛的敬拜
17教宗是無神論者?
第八部 風險與理性
18如何對理性保持理性
19承擔風險的邏輯
後記
第一部 前言
序一:擊殺安泰俄斯
序二:對稱性簡介
序三:「不確定系列」的肋骨
第一部附錄:生活和事物的不對稱
第二部 初探代理
1為什麼每個人應該吃自己抓來的海龜:不確定性中的平等
第三部 最大的不對稱
2最不能退讓者勝:頑固的少數人主掌全局
第四部 狗群中的狼
3如何合法擁有另一個人?
4你的場子中別人的切膚之痛
第五部 要活著,就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5生活在模擬機中
6白痴知識分子
7分配不均與切膚之痛
8叫作林迪的專家
第六部 更深入談代理
9外科醫師看起來不應該像外科醫生
10只毒有錢人...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