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古紀實作品一戰成名,再以書寫民初知識分子震撼文壇。
岳南繼暢銷書《南渡北歸》之後,續寫民國傳奇,重現動蕩年代。
當政治與學術交鋒,知識分子與戰火相遇,
理想、名利、生命該如何選擇?■ 清華大學前身為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所建「清華園」,是為培育中國留美學子搖籃。
■ 首批庚款留美學生梅貽琦,日後任兩岸清華校長,重才育才治校理念,讓清華穩步踏實走過百年歷史。
■ 當校園成為政治角力的名利場,掌校者該如何自持?
■ 梅貽琦與蔡元培、胡適、傅斯年等學界領袖人物,時稱「民初四君子」。他在最動亂的時代,穩住風雨飄搖的大學教育,並為後世立下人品典範。
■ 《未央歌》裡校風自由的西南聯合大學,存在僅九年,卻培育出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並有吳大猷、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錢穆、錢鍾書等明星教授名單,西南聯大究竟有何魅力?
■ 國共分裂後,梅貽琦為何遠赴美國?又如何在臺灣荒涼土地上重建清華大學?
■ 被稱為「永遠的校長」梅貽琦,沉默寡言且不與政治人物合流,卻擁有高度聲望,原因為何?
一九一○年代以後,中國歷經北伐等戰禍,導致民生凋敝,國內也因政權尚未穩定,擁有話語權的校長大位,成為政界競奪角力,其中以清華大學爭議最大。在政局尚未穩固的情況之下,因對日抗戰、國民黨與共產黨惡鬥,學生愛國情緒高漲,學運、戰爭暴發。為避戰禍,各校陸續合併、遷校,在動盪時局下,大學教育岌岌可危。
幸好當時學人如梅貽琦、傅斯年、蔡元培、張伯苓等人的奔走,才讓高等教育得以輾轉延續。今日所倡議的美學、體育等教育概念,起於當時;而有關通才、通識教育,學術自由乃至教授治校等先進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皆影響後世甚鉅。那個年代,是最壞的年代,但當時的學人們,在最艱難的時代做了最正確的決定,他們的精神與貢獻,直到今日仍令後來者受用無窮。
●一九一○至一九三○,民初學人如何在洪流中力挽狂瀾上冊內容述及奠基於庚子賠款的清華,由原本培育留美學子的搖籃,歷數十年變化而成完全大學。清華校長之位因為與政治力高度結合,引起校內師生、社會的高度議論,校園內外政治力的高度角力鬥爭,使得校務推動窒礙難行,學生的不滿情緒高漲,發起驅逐校長運動……,直至梅貽琦上任,才結束校內混亂局勢。
●一九三○至一九六○,烽火中的大學如何奠基百年教育下冊續述梅貽琦就任清華大學校長後,由於中日戰爭爆發,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於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教學與生活資源極度匱乏下,梅貽琦總持校務,善用點滴資源敦聘名師,造就聯大值戰亂下仍作育英才無數的偉業與歷史。其後國共分裂,梅貽琦幾度奔走、守住清華賴以為生的庚子賠款基金,來臺「恢復」清華大學,並締造傲人學術地位。逝後梅貽琦葬於清華校園內,在隨身不離的大學帳冊中,條列明晰,他一生為校務奔走、廉節清儉,成就了「清華之清、聯大之大」,並深刻影響著後世一代代學人。
作者簡介:
岳南
原名岳玉明,山東諸城人,一九六二年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歷任宣傳幹事、編輯、台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韓、法、德文版,其中《風雪定陵》榮獲中國時報一九九六年十大好書獎。另有《南渡北歸》、《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十餘部。《南渡北歸》三部曲出版後,在海內外引起轟動,《亞洲週刊》評其為二○一一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其為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時窮節乃見,典型垂丹青──梅貽琦校長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臺灣時期不同階段的政權更迭,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六○年,服務清華長達四十五年,沉潛辦學,造就人才,科學人文兼容并蓄,愛護學生,兼具開創與守護兩個教育家典型,不愧兩岸清華第一人。岳南先生文筆生動活潑,臨摹梅校長,呼之欲出,令人動容!見人物長心志,讀歷史長智慧!二○一九兩岸出版第一書!
鐘月岑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沈宗瑞(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溫洽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劉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清華大學校長)
鐘月岑(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聯名推薦
名人推薦:時窮節乃見,典型垂丹青──梅貽琦校長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臺灣時期不同階段的政權更迭,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六○年,服務清華長達四十五年,沉潛辦學,造就人才,科學人文兼容并蓄,愛護學生,兼具開創與守護兩個教育家典型,不愧兩岸清華第一人。岳南先生文筆生動活潑,臨摹梅校長,呼之欲出,令人動容!見人物長心志,讀歷史長智慧!二○一九兩岸出版第一書!
鐘月岑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沈宗瑞(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章節試閱
歸去來兮
嚴酷的冬日如期而至。
北平古城西直門外馬路兩側,已凝凍成冰的殘雪呈鍘刀狀,斜插於雜草敗葉之間。陰沉的天空偶爾露出慘白的太陽,照射著雪草黏結的板塊,反映著陰森的光,一閃一閃,與滾動的漫天黃沙交結纏繞,升騰起一股刀兵四伏的朦朧幻象。烈風吹動中,樹枝搖撼,枯絮夾著細沙碎石,如射出的鏃矢飛舞旋轉。稀落的行人,頭上纏繞粗布圍巾,或套一黑黃色狗皮長毛棉帽,躬腰曲背,蜿蜒前行。破舊的村落土屋,孤獨地蹲在雜樹叢生的荒野,顯得分外寂寥落寞。放眼望去,滿目河山透著冷徹骨髓的寒意。西山、海甸一帶灰色蒼茫裡,影影綽綽的駝隊在漫天風沙中緩慢地向古城移動。幾隻烏鴉於驚恐中放著悲聲,穿過黑雲衝向遠方。天地迷茫處,動地的鼙鼓、戰馬的嘶鳴、學生的怒吼,伴著呼嘯、淒厲的朔風隱約傳來……
這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日上午晚些時候,蒼涼寒冷的西直門外,一輛灰黑色老舊轎車沿農事試驗場(動物園)一側轉向北行。黃土加碎石鋪成的路面經歷了嚴冬乾旱與車輪輾壓,已是遍體鱗傷。飛轉的車輪載著車身一路顛簸向前馳駛,過黃莊、入海甸,越「燕京」,聞名於世的圓明園龐大廢墟的石柱舉目在望。沿收割後的稻田東側前行右拐,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突現眼前。低沉短促的喇叭聲響過,門旁警衛肅立,舉手敬禮。少頃,轎車從中間圓拱門悄然駛入。
半個時辰後,清華園荷花池畔小土山一側鐘聲響起,眾師生從散落於園內各處館舍走出,於寒風中整理著衣帽或跑或走,陸續來到莊重肅穆的大禮堂坐定,以好奇與興奮之情,等候新任校長就職演說。與以往國立清華大學新科校長就職儀式不同的是,這個日光慘澹的上午,園內外看不到陪同、隨扈、迎接新校長的黨國大員、公安巡警甚至護兵衛隊,更無專門邀請主持的司儀、樂隊,以及大批男女記者擁擠衝撞、竄進竄出的熱鬧場面,嵯峨堂皇的大禮堂顯得有些空蕩冷清。上午十一點正,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張子高、祕書長楊公兆、理學院院長葉企孫等,引領兩位戴眼鏡的學者沿長廊一側向主席臺走去。坐者望著二人背影,交頭接耳議論開來。行在前面,身材略瘦、具有典型南方人相貌特徵者,是代理校長翁文灝。緊隨其後、身材高挺削拔、精神矍鑠,腳蹬加絨高幫布質棉鞋,身穿淺藍布長衫,外罩藏藍色夾襖,頭戴細氈灰色禮帽的中年男子,便是部分師生久聞大名、但未見其人的清華新任校長──梅貽琦。
掌聲過後,首由代理校長翁文灝講話。
翁氏以家鄉浙東寧波官話開門見山地說道:「今天梅校長到校視事,本人謹代表全校致熱誠的歡迎。本人自本年七月間奉令暫代校務以來,因為各方面的事務紛繁,沒有能用全部的時間,來替清華辦事,這是很抱歉的。最近的兩個月,本人因為職務的關係,常往來於京平之間,更沒有能到校,承葉企孫先生的盛情,暫為代理,許多幫忙,這是本人應該致謝的。今天梅校長到校視事,清華負責有人,前途發展,不可限量,這是本人所深為欣慰的。梅校長與清華有十餘年深切不斷的關係,大家均所諗悉,當然無須再為介紹。不過本人於今日臨行之際,有兩種善意的希望,願意貢獻給清華。」
講到此處,翁代校長稍作停頓,以複雜、真誠的目光掃視一眼臺下聽眾,語速緩慢略帶沉重地說:
「一種是希望清華以後要保持安靜的空氣;一種是希望清華要具有進步的精神。總而言之,希望清華以後在安靜的空氣中求進步。」言畢,目光投向臺下師生並點頭示意,聽眾以熱烈掌聲報以友好回敬。
翁文灝沒有再講下去,也無須講出具體實例予以啟示,剛才一番溫和謙恭又暗含批評之意的話語已經表達,間涉的歷史背景、師生關係、現實處境與未來希望,在場者自是心領神會──自大清王朝末年於這所廢園興建學堂算起,清華二十年歷程,校名三更,校長十易。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之後,以學生為主導的驅趕校長風潮逐漸興起並愈演愈烈。許多年後,一名叫羅隆基的清華畢業生曾對外自豪地宣稱,當年最大的豐功偉績,就是「九年清華,三趕校長」,以示同學少年多不賤,個個都是叱吒風雲、創造歷史與改變歷史的風雲人物。
翁文灝出任代理校長之前,清華園內每位校長平均任期二年,在校最久者為周詒春,任期四年五個月;較短者為溫應星、吳南軒,任期皆未過兩個月;短者為喬萬選,剛進校門即被學生趕出,任期約為一分鐘;最短者為羅忠詒,未出家門即被拒,任期約等於零或負數。而在校長被驅逐之後的許多個時期,清華處於群龍無首狀態,一切事務得益於多年形成的慣性或校務委員會出面維持。
在政學兩界德高望重,「潔身自好,磊落光明」,又以學識淵博、溫和實幹著稱的翁文灝,臨危受命,到校後順應時代潮流和師生意願,多方求解,四處安撫,風潮暫時平息,校務重新步入正軌,暑假前的年終大考順利進行。深知清華教授與學生皆不好對付,且無心覬覦校長之位的翁文灝,見校園已恢復平靜,遂向教育部遞交辭呈並請正式校長早日到校。
九月十五日,新學期開始。翁文灝到校視事一天,把校務交於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暫代,自己逕返北平地質調查所去了。
開學僅三天, 清華師生翹首以盼的新任校長連個影子都沒見著, 山海關外「咣」 地一聲,「九一八」事變的巨大凶訊轟然傳來。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奉令砲轟瀋陽北大營,向中國東北邊防軍發起進攻。時任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司令,坐鎮北平,節制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的原「東北王」張學良接到戰報,明確下令「不予抵抗」。當晚,日軍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瀋陽城。三天內長春、吉林陷落。未久,三十萬於名義上隸屬中華民國南京中央政府的東北軍一槍不放向關內撤退,日本關東軍乘勝四面進攻,導致相當於日本國土三點五倍的中國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三千多萬父老成為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也是「天才的愛國主義者」傅斯年認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邏輯的開始」。
事變突發,舉國震驚,社會各界紛紛給予南京國民政府和坐鎮北平的張學良副司令,以及張氏節制的東北軍有力聲援,北平各大學立即發起組織平津學術團體對日聯合會,議定北平國立四大學、北平研究院、北平圖書館、南開、燕京二私立大學及中國大學負責人為常務委員,推舉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為聯合會主席,代表學術團體討論應付此次事變的戰略方策。同時,北平各大學教職員亦組織聯合會,研究辦法,領導民眾,以作政府之聲援與後盾……。
九月二十四日,在無法阻止學生抗日救國熱情,又出於「維穩」的考慮,必須設法避免學生集體進城遊行的兩難抉擇中,清華教務處發布通告:「本日全體學生分道至附近鄉村講演東北問題,特許停課一日。」顯然,清華校方想以此種方式,釋放學生被「事變」火焰燒起的悲憤難抑的激烈情緒。
此時,南京政府與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仍處於似是而非的模糊幻影中,學生的主流立場是擁護中央政府,並願「為政府後盾」,共同對抗日軍侵略。隨著東北局勢一發不可收拾,而南京政府與坐鎮北平的張學良遲遲未下令行動,血氣方剛的學生被激怒,逐步踏上了與政府對抗並正面交鋒的「請願」之路。九月二十八日,南京、上海兩地學生五千餘人,冒雨前往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在碰了軟釘子後轉赴國民政府外交部,得到的答覆仍然是等待「國聯」解決。外交部官僚在訓話中,一度氣焰囂張地勒令學生返校復課。學生怒氣越來越大,請願隊伍中幾個平時鬧事不計後果的另類分子,火從心頭起,力從膽邊生,呼地一下撞開阻擋的警衛,衝入外交部大樓,竄入外交部長王正廷辦公室質問各節。王先是打哈哈支吾其詞,隨後惱羞成怒,勒令學生滾出去。學生則「以手擊桌,碎玻璃桌面」,而後上前揪揍王氏。王恐,走避不及,被學生數人擒獲,一頓狠揍,繼之有學生於混亂中抄起紅墨水瓶與花盆,猛擊王氏頭部,盆碎頭破,王外長倒地不起,紅墨水濺了滿身,似鮮血流出,場面極為恐怖。軍警趕至,急將王氏救出,護送至鼓樓醫院,診斷為腦震盪兼膝蓋嚴重骨折等三處重傷。國府最高權威蔣介石聞訊,大怒,但又不得不採取先禮後兵的戰略決策,親自出面接待學生並設法安撫。
聽聞南京的蔣介石已經出面,心高氣傲的北平學生,開始集結到張學良居住的順承郡王府官邸外遊行示威,且呈不可遏止之勢。許多有經驗的教育界人士意識到,如果張學良不予以解釋和安撫,大規模學潮就要在南北爆發並波及全國。清華作為北方國立大學重鎮,因翁文灝代校長的辭職而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虛懸已久的校長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由教育界和社會有識之士向教育部提議、督促、薦舉,復由部長提名、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通過,於十月十四日頒布一七一六號訓令,正式免除吳南軒虛位已久的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之職,由梅貽琦接任。
當此之時,梅貽琦正以國立清華大學留美學生監督處監督身分,在美國華盛頓料理事務,鑒於事態緊急,南京方面拍發電報催其迅速返國就職。梅接電後不敢怠慢,迅即辦理交接手續,打點行裝登船啟程,急匆匆向離別三年多的東方故園駛來。
當梅貽琦在浩瀚的太平洋隨船顛簸前行之際,「九一八」事變引起的風潮不但沒有平息,反而蔓延全國並持續發酵。南京政府仍無出兵跡象,已成為亡國奴的東北各界民眾,於十一月七日組成六五○人的請願團趕赴南京請願。繼之天津學生紛紛南下請願,要求政府立即出兵,驅逐倭寇。二者得到的答覆基本相同:「不要聽信造謠挑撥,要鎮定聽候中央處理,到必要時候,中央一定抵抗……」
十一月下旬,被張學良阻於門外、忍無可忍的北平學生開始圖謀南下。在這個節骨眼上,清華大學歷史系講師吳其昌,攜夫人與胞弟──燕京大學學生吳世昌,在北平順承郡王府官邸門外向張學良泣請未果。一怒之下,吳氏兄弟跑到南京中山陵前「絕食哭陵」,並發表〈昭告總理文〉,一番造勢折騰,世人為之矚目。
吳氏全家「絕食哭陵」消息傳出,給清華大學師生極大震動與刺激,清華學生會立即決定全校停課赴京請願。負維持校務之責的清華校務會議聞訊,勸阻未果,清華學生進一步行動起來。許多年後,一位參加赴京請願的學生仍記得當時緊張而感人的場面:「只聽見校鐘噹噹沉重的鳴聲,自上午起一直
沒有停過,這真是有力的號召,每響一聲就如敲在心上一樣,我躺在床上,聽見隔壁的人聲漸稀,知道都已去參加了。我終經不起這鐘聲的激勵,抓了一件棉袍裝在洗衣袋裡,隨大隊走向北平前門車站去也!」又說:「初到車站,鐵路局方面受到命令,加以勸阻,但此時學生的情緒勸阻豈能生效呢?交涉至傍晚,同學決定『臥軌』,決不回頭。『臥』倒是沒『臥』,全體都站在鐵軌上擋住一列正預備開往南京的列車,車上頭燈強烈的照在我們的臉上,眼睛睜不開,冷風吹在身上寒噤的牙齒得得作響。……佇立了幾個鐘頭,還是我們勝利了,鐵路局詢得南京方面的同意,允許前赴首都。這時腿都站直了的我們,真是高興極了,全體擁上了三等車廂,就在深夜中出發!」
十一月二十六日,抵達南京的清華學生,受到蔣介石於中央黨部單獨接見和訓示,眾生自感達到請願目的,於翌日乘車離京返校。
此次清華學生作為赴京請願的前驅,漸知手握重權的張學良不過一吸毒漢與怯懦之輩,壓根不可能出兵抗戰。北平乃至整個北方學生遂調轉身心,把希望寄託於南京中央政府與蔣介石身上。當天,北平民國學院四五○名學生發起南下運動。二十八日,燕京大學一九○多名學生再度南下……一時間,北平與華北學生搶占、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向首都南京蜂擁而去。與此同時,京滬學生得天時、地利之便,更是風頭勁健,紛紛向南京雲集,街頭上熱切地呼喚與「請願」豪氣,很快演變成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暴力色彩隨之加劇,肢體衝突甚至群毆事件已無法避免,愛國學運向著惡化的道路迅速滑去,洞若觀火的教育部以特快急件發出第二○四一號訓令,企圖挽狂瀾於既倒。
南京政府當局於煩躁、緊迫中,失去了往日的克制與忍讓,改以強硬姿態調動大批軍警,動用武力手段,不惜流血,欲對赴京遊行示威的學生加以鎮壓。
彈已上膛,箭在弦上。
在這千鈞一髮的嚴峻時刻,梅貽琦已奉命由美抵達國內。十二月三日上午,梅以教育部最新任命的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身分,由北平城內乘車駛入清華園這個傾注了他十餘年心血與汗水的故地,風塵僕僕地隨張子高、楊公兆、葉企孫等步入大禮堂,面對一排排熟悉與陌生的面孔,繼代校長翁文灝之後,開始了一生中最為著名的演說:
……清華的經濟,在國內總算是特別的好、特別的幸運……。……辦學校,特別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材。清華的經濟和環境,很可以實現這兩種目的,所以我們要向這方面努力。有人往往拿量的發展,來估定教育費的經濟與否,這是很有商量的餘地的。因為學術的造詣,是不能以數量計較的。我們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須有兩個必備的條件:其一是設備,其二是教授。設備這一層,比較容易辦到,我們只要有錢,而且肯把錢用在這方面,就不難辦到。可是教授就難了。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我現在可以仿照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據在場的學生回憶,梅貽琦講到此處,伸出手臂沖天一揚,抬頭挺胸,臉呈激動、肅穆、莊嚴之色。臺下聽眾大受感染,掌聲雷動。
最後,梅貽琦面色沉重地望著眾人,以輕緩的語調說:
我不能不談一談國事。中國現在的確是到了緊急關頭,凡是國民一分子,不能不關心的。不過我們要知道救國的方法極多,救國又不是一天的事。我們只要看日本對於圖謀中國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了。日本田中的奏策,諸位都看過了,你看他們那種處心積慮的處在,就該知道我們救國事業的困難了。我們現在,只要緊記住國家這種危急的情勢,刻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盡自己的力,則若干時期之後,自能達到救國的目的了。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材,將來為國家服務。今天所說的,就只這幾點,將來對於學校進行事項,日後再與諸君商榷。
掌聲再度響起。梅貽琦略帶微笑點頭致意,將放於桌上的禮帽撿起,與翁文灝等從容步下講臺悄然離去。至此,清華園糾葛半年多的校長問題塵埃落定,國立清華大學未來的命運,與時年四十二歲的新任校長梅貽琦緊緊連繫在了一起。
是時,學潮仍在大江南北呈洶湧澎湃之勢,各種消息不斷傳出,清華大學部分學生蠢蠢欲動。梅貽琦深知學潮內在隱情與失控的後果,遂聯合教務長、祕書長及評議會的張子高、楊公兆、葉企孫、馮友蘭以及朱自清等頗具聲望的行政人員及教授,來回穿梭於館舍之間,與各方溝通聯絡,對學生傾心交談,全力安撫、穩定學生情緒與校內秩序,晝夜不舍……。
十二月五日晚間,不幸消息傳到清華園,北京大學南下示威團在南京成賢街、浮橋一帶示威遊行,國民黨當局出動一千多名軍警包圍、毆打示威學生,有三十餘名學生被打傷,一八五名學生被捕。為表示對南京政府鎮壓學生的憤慨,十二月六日,北平各校六千餘名學生到順承郡王府張學良官邸請願示威,隨後轉向國民黨北平市黨部聲討,並於激憤中把黨部牌匾砸個稀爛。
歸去來兮
嚴酷的冬日如期而至。
北平古城西直門外馬路兩側,已凝凍成冰的殘雪呈鍘刀狀,斜插於雜草敗葉之間。陰沉的天空偶爾露出慘白的太陽,照射著雪草黏結的板塊,反映著陰森的光,一閃一閃,與滾動的漫天黃沙交結纏繞,升騰起一股刀兵四伏的朦朧幻象。烈風吹動中,樹枝搖撼,枯絮夾著細沙碎石,如射出的鏃矢飛舞旋轉。稀落的行人,頭上纏繞粗布圍巾,或套一黑黃色狗皮長毛棉帽,躬腰曲背,蜿蜒前行。破舊的村落土屋,孤獨地蹲在雜樹叢生的荒野,顯得分外寂寥落寞。放眼望去,滿目河山透著冷徹骨髓的寒意。西山、海甸一帶灰色蒼茫裡,...
推薦序
▌序/陳力俊(前清華大學校長)
知名寫實作家岳南先生大作《大學與大師》於二○一七年九月在北京出版。在眾多臺灣岳粉(岳南先生粉絲)期盼下,繁體字版終於在「時報出版公司」與「清華出版社」通力合作下即將問世,為臺灣寫實文學再添華章。
岳南先生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陳寅恪與傅斯年》、《南渡北歸(三部曲)》以及《那時的先生:一九四一~一九四六大師們在李莊沉默而光榮的歷程》等,無不膾炙人口,一時洛陽紙貴。尤其《南渡北歸》,以民初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是「一部二十世紀學術大師們的情感命運之書」;從一個「清華人」的觀點來看本書,感覺處處皆見清華人,時時皆聞清華事,劇力萬鈞,內心震撼不已,是一個難得的閱讀經驗。後來在本人擔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任內,有機緣也順利邀請到岳南先生擔任為期一年的駐校作家;岳南先生於二○一一年十月初到校,除講學外,並積極主導及參與各項兩岸清華活動。
新竹清華大學邀請岳南先生擔任駐校作家,部分構想是希望借重岳南先生的才華與見識,完成一部以「兩岸清華永久校長」梅貽琦為中心的大書,承蒙岳南先生首肯,以約五年時間完成本書。除詳細刻記梅校長之生平外,並將清華大學從建校到梅校長逝世歷史沿革做了一番精要的爬梳。全書除序章外,共分二十三章,第一至第十章,從梅校長家事到求學過程開展。第十一至第二十三章,則是梅貽琦治校以後到逝世的清華史。
寫實文學貴在寫實,而非「演義」,要能允執厥中,第一手資料最為重要。今年七月中旬梅校長親侄梅祖麟院士乘回臺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之便,應邀到新竹清華大學訪問;據告其伯母,即梅校長夫人韓咏華,當年乃因其長公子梅祖彥在之前自美返回中國大陸,如返臺可能有諸多不便,所以始終未隨梅校長回臺建校以至擔任教育部長來臺,甚在情理之中,也對大家多年疑惑作了一個合理的解答,可謂「一語定音」;同時梅院士也談及其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梅校長搭乘國民政府專機自圍城北京飛赴南京前幾天,由親身經歷對梅校長行止的了解,深感歷史紀錄要把握時機,有些事蹟要「當事人」才可能釐清。岳南先生在撰寫《南渡北歸》時即曾走訪多位與梅校長相識的「當事人」,「使用的材料來自海峽兩岸,而對新竹清華大學的材料特別注意並加以引用,力爭實事求是,探尋歷史真相」,「讓讀者對梅貽琦以及他那個時代的清華大學,以及相關人事有一個清晰、明瞭的認識」。「就該著的形式與創作內容而言,目前所能見到、查到的材料,幾乎一網打盡。以後或許有新的材料出現,並有超過該著作者,但可以相信的是,近期不會有了。」不僅是力作,也堪稱巨作。
梅校長一生奉獻給清華,成績斐然。正如與其共治「西南聯大」的前北大校長蔣夢麟執椽祭文中所說:「人才之盛,堪稱獨步全国,貢献之多,尤彰明而昭著,斯非幸致,實耕耘者心血之所傾注」。岳南先生以如椽之筆,費時五年,精心完成巨著,發揚光大一代教育家精神的功績,是對華人教育與清華大學最珍貴的獻禮,是值得我們深深感謝與與讚揚的。
▌序/賀陳弘(現任清華大學校長)
有「兩岸清華永久校長」美譽的梅貽琦先生,從弱冠之年走進清華學堂,畢生與清華結下不解之緣。梅先生最被傳誦的經典名言,是以四十二歲之齡,在眾望所歸下擔任清華校長,於就職演說時所提出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自玆而後,一直到七十三歲在新竹清華大學校長任內辭世,擔任清華校長凡二十四年。梅先生不只名符其實成為清華永久的校長,更在他的畢生投入、悉心澆灌下,讓清華先後培養出包括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等三位畢業生,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是兩岸所有大學難望項背的殊榮。同時也印證梅校長的辦學績效,讓清華不止擁有大樓,兼且培育出大師。綜而觀之,梅校長正是不折不扣蘊育清華「大學」的「大師」。
為了感念梅校長無私的付出與「勛昭作育」的風範,著名的作家岳南先生,繼膾灸人口的「南渡北歸傷別離」三部曲之後,前後歷時五年,博釆周諮散處兩岸各地的相關史料,於二○一七年撰就《大學與大師》,全書周延完整的圍繞梅校長從入清華留美預備學堂,經由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赴美留學,繼而於學成後返回母校任教,歷任學校教務長、留美學生監督,以迄出任校長,始終本著「生斯長斯,吾愛吾廬」的心志,一生盡瘁清華,未曾一日間斷。其中最值稱道的,莫過於在八年抗戰期間,主持西南聯大校務,於艱困的物質條件及日機的狂轟濫炸下,猶能維持學校的弦歌不輟。
除了詳盡介紹梅校長主持校務的一步一腳印,《大學與大師》同時更以宏觀的視野,書寫清華從成立學堂,以迄梅校長主持校務期間的曲折成長蛻變過程。特別是在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直到抗戰軍興期間,反覆多變的政局,引發一波又一波的學潮,幾位派任的校長猶如走馬燈,直至梅校長主持校務後才告穩定下來。這一段清華校史,經由岳南先生的詳盡敘述,益發凸顯梅校長主政後,學校得以在安定中逐漸茁壯成長的難能可貴。
「大學與大師」先出版簡體字版,繼而以繁體字版面世,除了要感謝作者岳南先生,詳實引人的寫作功力之外,更要感謝熱心的清華校友會前後三位會長的鼎力支持,以及時報出版公司和清華出版社的攜手合作,乃得以在二○一九年臺北國際書展及時出版。本人除了表達謝忱,更期待因著新書的出版,讓廣大清華校友,以及海內外關心文化傳承與人才培育的各界人士,能夠師法梅校長樹立的典範,讓大學不只能扮演育才的重任,更成為培育大師的搖籃。
▌序/陳力俊(前清華大學校長)
知名寫實作家岳南先生大作《大學與大師》於二○一七年九月在北京出版。在眾多臺灣岳粉(岳南先生粉絲)期盼下,繁體字版終於在「時報出版公司」與「清華出版社」通力合作下即將問世,為臺灣寫實文學再添華章。
岳南先生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陳寅恪與傅斯年》、《南渡北歸(三部曲)》以及《那時的先生:一九四一~一九四六大師們在李莊沉默而光榮的歷程》等,無不膾炙人口,一時洛陽紙貴。尤其《南渡北歸》,以民初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是「一部二十世紀學術...
目錄
【上:一九一○至一九三○,民初學人如何在洪流中力挽狂瀾】
序 陳力俊(前清華大學校長)
序 賀陳弘(現任清華大學校長)
序章 歸去來兮
第一章:往事何堪哀
少年南開
庚子之亂與賠款
駐美公使梁誠的先聲
第二章:亂世遊學夢
塵埃落定
似曾相識燕歸來
來者之可追
第三章:走進清華園
從學堂到學校
水木湛清華
清華園裡好讀書
周詒春的「初戀」
清華改大與校長出走
第四章:來是空言去絕蹤
流水的校長
南開「王牌」隨風飄逝
聖約翰人捲土重來
第五章:進向大時代的時代
舊學與新知
造就中國領袖人才
清華國學院的創立
第六章:南開系清華園沉浮
曹雲祥的回馬槍
張彭春敗退津門
梅貽琦崛起
第七章:大角逐
國學研究院興衰
梅貽琦與校長決裂
梁啟超大戰曹雲祥
第八章:逐鹿清華園
羅家倫橫空出世
梅貽琦出局
羅家倫與清華革命
第九章:羅家倫的勝敗教訓
大洗牌
改隸與廢除校董運動
干戈突起
第十章:驅逐校長風潮
喬萬選校門被拒
吳南軒走避東交民巷
翁文灝代理校長
重返清華園之謎
【下:一九三○至一九六○,烽火中的大學如何奠基百年教育】
第十一章:梅貽琦時代的開啟
重返清華園
當頭一棒
國難家愁
第十二章:黃金時代
群星映照清華園
「通識教育」的波折
教育.學風.師緣
第十三章:御射技藝的復興與拓展
不窺園到強迫運動
體育的繼承與真精神
「拖屍」的興起與覆亡
第十四章:風雷激
「一二.九」學潮
「教授罷教」事件
軍警圍剿清華園
第十五章:黑雲壓城城欲摧
抬棺遊行與罷考始末
從西安事變到學生群毆
平津淪陷
第十六章:南渡自應思往事
黔滇路上
風雨聯大
跑警報
清華之清
第十七章:烽火中的西南聯大
遷校敘永
聯大之大
大德敦化
第十八章:艱危歲月
光輝映照下的汙垢
時窮節乃現
兼差
第十九章:走向勝利
清華服務社的創辦
勝利前的決戰
在戰爭裡成長
第二十章:「 一二.一」慘案
案發
拉鋸戰
潮起潮落
九年移帳去
第二十一章:多難殷憂新國運
北歸一夢原知短
如此匆匆更可悲
梅貽琦南飛之謎
第二十二章:大事因緣
浮槎入海
以啟山林的歲月
新竹建校
最難風雨故人來
第二十三章:常留嘉蔭詠清華
執掌教部
「酒聖」梅貽琦
因緣果報會有時
最後歲月
【上:一九一○至一九三○,民初學人如何在洪流中力挽狂瀾】
序 陳力俊(前清華大學校長)
序 賀陳弘(現任清華大學校長)
序章 歸去來兮
第一章:往事何堪哀
少年南開
庚子之亂與賠款
駐美公使梁誠的先聲
第二章:亂世遊學夢
塵埃落定
似曾相識燕歸來
來者之可追
第三章:走進清華園
從學堂到學校
水木湛清華
清華園裡好讀書
周詒春的「初戀」
清華改大與校長出走
第四章:來是空言去絕蹤
流水的校長
南開「王牌」隨風飄逝
聖約翰人捲土重來
第五章:進向大時代的時代
舊學與新知
造就中國領袖...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