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實例簡單解析最完整的心理學規律
權威、全面、系統、嚴謹的編寫原則和風趣、生動、簡潔、明朗的圖解方式是本書最大的特色。從心理學漫長的過去到心理學短暫的歷史,從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到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從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到對人類的心理現象的展現。本書包含了心理學的理論、實驗和應用等諸多方面的重要知識。他們將引領你像心理學家那樣思考生活,站在更高的層面看待人生,運用恰當的方式解決難題,迎戰內心遭遇的所有風險。
本書有文字、表格和插圖等多種表現方式,並採用了「左文右圖」的版式,將心理學化深為淺、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化理論為實例。相信這種設計將為您帶來省時、效率、快樂的閱讀體驗。
˙15個關鍵知識,讓你換種方式體驗生活。
˙學習的方法:了解學習和記憶的原理。
˙管理者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激勵員工士氣。
˙平衡外在與內心,輕鬆解決各種情緒障礙。
˙分析性、情感和婚姻,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論證情境和文化的強大影響力。
˙佛洛伊德的另類發現:性本能和潛意識。
本書特色
發現內心世界的祕密,尋找最佳的人生發展模式
結合權威理論與生活實例的心理學必備寶典
用專業思維角度,了解最貼近生活,人人都需要了解的科學
˙自我心理檢測:
經典心理檢測,讓你透過問題更了解自己,為自己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自己的美麗人生。
˙全方位解說:
用淺白的方式解說精深的心理學理論,並列舉生活實例說明,讓讀者輕鬆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行為等心理因素。
˙圖文、表格呈現:
以30幅精美插圖與相片、精彩圖說和表格,與文章相輔相成,讓閱讀更加輕鬆,不再枯燥乏味。
章節試閱
職業倦怠
工作引起的厭倦情緒
你是否對工作不感興趣?你是否對於目前的職業狀態充滿了厭倦?你的工作效率是否非常低?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憊?
職業倦怠是什麼
職業倦怠(job burnout)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一種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個人成就感下降的綜合症,最常見於需要不斷地與病人、客戶和公眾進行頻繁接觸的職業。例如:醫護人員在關愛病人的過程中逐漸感到疲憊和失去熱情,並代之以冷漠和惡劣的方式,同時,他們對自己的感覺也越來越糟,為自己的將來感到擔憂。職業倦怠帶來的不良情緒,直接導致的後果是高曠職率和低工作效率,還會造成同事之間的關係惡化、家庭問題,以及個人健康問題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職業倦怠產生原因
心理學家馬斯勒和萊特於1997年提出了職業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論,認為當員工與工作負荷(workload)、控制感(control)、報酬(reward)、團隊(community)、公平(fairness)、價值觀(values)六方面不匹配時,就容易產生工作倦怠。工作負荷不匹配表現為工作過量;控制不匹配表現為個體對工作資源沒有足夠的控制權;報酬不匹配表現為經濟報酬或生活報酬不能令人滿意;團隊不匹配表現為員工不能與周圍同事建立良好關係或個人與社會缺乏聯繫;公平不匹配表現為工作量、報酬或升遷機會的不公平所引起的情緒衰竭;價值觀不匹配表現為個人不認同組織的價值理念。
職業倦怠與壓力
目前關於職業倦怠與壓力的關係尚存爭議。早期理論認為,工作倦怠發生在專門的助人行業,所以它的形成源自某種特殊形式的工作壓力。但隨著工作倦怠的情形在更多行業的擴展,它與工作壓力之間的區別就更明顯了。有一種觀點是,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主要是在經歷時間上有所區別,前者較多的情況是獨立、零散、短時的,而後者則是壓力源持續作用的結果;但還有另一種觀點,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產生在時間上並沒有較大的區別,它們同時存在並相互重疊;也有觀點認為,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主要區別在於工作壓力通常具有普遍意義,但工作倦怠更傾向於某種特定的情境。
應對壓力
人們對抗壓力的方法
當某種刺激事件打破了我們一貫的心理平衡或超出我們的承受能力時,那些刺激就是壓力。為了應對這些刺激,人們會做出各種反應,通常是多種反應形式的綜合體,包括生理上、行為上、情緒上和認知上的。
壓力來源
壓力的來源稱為壓力源,每個壓力源都是一個刺激事件。人們壓力的根源是生活環境發生重大改變,這些重大改變會打破人們生活的常規,需要人們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生活。災難性和創傷性事件常常帶給人消極和失控的感覺,進而形成壓力。一般來說,創傷後應激的情緒反應會在災難後立刻發生,在數月後平息,也有長時間持續的可能,而轉變為慢性綜合症,又在數月或數年後爆發。慢性壓力源是一種持續性的壓力,多由社會和環境因素引起,會引起人們生理、心理和認知能力上的問題。壓力來源還包括日常生活的挫折,屬於比較小的壓力源。研究表示,經常遭受頻繁、強烈的挫折會導致身體健康下降。
應對壓力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遇到來自外界的刺激時,都會產生一種自發的本能反應,主要表現為攻擊對象和逃離現場,目的在於進入一種保護生命安全的應激狀態。這是人們對短期壓力的生理反應,如果面對長期的壓力,人們則可能出現情緒衰竭。生活中的壓力會帶給人們不適感,卻又難以避免,所以人們需要學會應對壓力的方法。
應對的方式可以分為問題取向應對和情緒取向應對。問題取向應對是人們在估計壓力情境後,透過改變自身和環境的關係來減壓;情緒取向應對是人們在壓力情境中嘗試減輕自己的焦慮,而不是直接改變帶來壓力的情境。問題取向應對是一種健康的途徑,但過於理想化,因為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所以大多數人會綜合運用兩種應對方式,例如:可以在突發事件中先穩定情緒,再設法解決問題。所以,在應對高度壓力時,有急性期和重組期兩個時期。急性期是為了防止刺激事件的衝擊而進行情緒的調節;重組期是為了對壓力來源進行評估,設法改變人們和環境的關係,以徹底解決問題。
心理健康
適應社會的身心平衡
早在19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經賦予了健康新的定義:「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身體正常,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平衡狀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公布,心理疾病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在此之前,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理健康,即圍繞飲食起居的衛生,心理健康則容易被忽視。所謂心理健康,是在沒有心理異常或心理疾病的前提下,個人的身體、心理以及社會行為方面都能保持平衡的一種良好狀態。
心理健康的內容
心理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行為三方面的內容。在生理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身體狀況應是沒有疾病的,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大腦是健康心理的基礎,因此健康的身體是個人的情感、意識、認知和行為正常運作的必要條件。在心理方面,心理健康不只是所有心理功能系統正常地運營,還需要對自我保持一貫地肯定態度,能面對現實問題,調整自己,有良好的情緒感受和心理適應能力。在社會行為方面,心理健康的人可以適應社會,積極地與人交流和溝通,行為能符合常規,並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利用精神治療身體
目前,醫學上對病患的治療方法,已有更多心理策略的應用。研究表示,心理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例如:目前已被採用的放鬆反應和生物回饋。放鬆反應(relaxation response)是一種降低肌肉緊張度、大腦皮層興奮性、心率和血壓的方法。當大腦中的電活動降低時,來自外界的輸入也將減少,利於人們從壓力中恢復。生物回饋(biofeedback)是有特殊功用的自我調整技術,是透過提供清晰的外部訊息來意識到原本很微弱的內部反應。例如:當病患透過儀器觀察到自己的體溫時,可以透過改變情緒來改變體溫,再改變血壓。生物回饋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但生
職業倦怠
工作引起的厭倦情緒
你是否對工作不感興趣?你是否對於目前的職業狀態充滿了厭倦?你的工作效率是否非常低?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憊?
職業倦怠是什麼
職業倦怠(job burnout)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一種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個人成就感下降的綜合症,最常見於需要不斷地與病人、客戶和公眾進行頻繁接觸的職業。例如:醫護人員在關愛病人的過程中逐漸感到疲憊和失去熱情,並代之以冷漠和惡劣的方式,同時,他們對自己的感覺也越來越糟,為自己的將來感到擔憂。職業倦怠帶來的不良情緒,直接導致的後果是高曠職率和...
目錄
心理學短暫的歷史/6-7
近代、現代心理學重要事件提要/8
自我概念:我是誰/10
編者序:我們想要的和我們需要的/12
本書閱讀導航/18
第1章
認識心理學:發現內心世界的祕密
1.心理學是什麼:「心」的科學/22
2.心理學家的目標:讓我們生活得更好/24
3.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從古希臘的哲學說起/26
4.心理學之父馮特: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的創建者/30
5.心理學的分類:心理學包含哪些領域/32
6.當代心理學的觀點:百家爭鳴的多元化觀點/34
7.心理學書籍的閱讀建議:入門的途徑與鑽研的準備/38
第2章
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了解心理學必須知道的
1.神經系統:心理產生的生理基礎/42
2.大腦:心理活動的中樞/44
3.感覺:賴以生存和美妙生活的基礎/46
4.知覺:整合感覺「碎片」的膠水/48
5.錯覺:感覺的欺騙/50
6.意識:深不可測的冰山/52
7.學習:經驗帶給人們的變化/54
8.記憶:大腦中的「自動提款機」/56
9.遺忘:時間不是唯一原因/58
10.思維:人類創造力的泉源/60
11.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62
12.能力:個體差異的衡量標準/64
13.動機:生活的動力和目標/66
14.情緒:心理活動的「晴雨計」/68
15.社會化:從自然人到社會人/70
第3章
心理學的方法:走進大師實驗室
1.心理學與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74
2.實驗法:尋找事物間的因果關係/76
3.觀察法:「偷拍」與記錄/78
4.調查法:問卷調查與訪問調查/80
5.測量法:種類繁多的心理測驗/82
6.個案法:醫生的「問診」/84
7.面臨挑戰:蠱惑人心的偏見/86
8.倫理問題:故意欺騙的正當性/88
9.實驗現場之旅:最精彩的10個心理學實驗/90
第4章
人格界說:認識你自己
1.面具的比喻:人格、氣質、性格與命運/112
2.人格的形成:遺傳與環境對人格的影響/114
3.氣質的差異:血型和星座能測試性格嗎/118
4.特質的構成:人為什麼有反常表現/122
5.人格與吸引:你會愛上什麼樣的「另一半」/124
6.量表測驗:畫出人格的剖面圖/176
7.投射測驗:揭開人格的面具/178
8.情境測驗:真實環境下的人格測試/130
第5章
需求的多樣化:選擇最有效的激勵方式
1.動機與行為:動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34
2.需求層次論:人們多樣化的需求/136
3.飲食心理學:「心」與「胃」,誰控制誰/138
4.性行為的目的:性僅僅是生理需求嗎/140
5.群體性:人渴望與人交往的原因/142
6.成就動機:職業生涯的推動力量/144
7.動機、需求與激勵:5種經典的激勵理論/146
第6章
人的畢生發展:尋找人生最佳的發展模式
1.人生的發展階段:縱覽生命的全過程/160
2.嬰兒的感知能力:新生兒對世界的觸摸和識別/162
3.幼兒的語言發展:傾聽孩子的各種語言/164
4.兒童的認知發展:兒童智力和能力的獲得/166
5.依戀關係:母子間的親密關係/168
6.青少年期的過渡:從叛逆到成熟的轉折/170
7.成人期的適應:迎戰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172
8.正視衰老:更有活力地度過晚年/174
第7章
學習的原理:學什麼、為什麼學和怎樣學
1.學習是什麼:對學習原理的不同解讀/178
2.強化作用:獎勵與懲罰的效果/186
3.練習曲線:學習成績的變化規律/188
4.遷移現象:新舊經驗的相互影響/190
5.學習潛力:心理因素的無限可能性/192
第8章
意識之謎:你究竟在想什麼
1.意識的構成:古老而未定的議題/196
2.無意識:被隱藏的觀念和欲望/198
3.原型:集體無意識的表現/200
4.睡眠狀態:睡眠時的心理活動/202
5.夢境:心靈的劇場/204
6.催眠:似睡非睡的意識狀態/206
7.冥想:獲得內心的深度寧靜/210
第9章
性心理學:人類對性、情感和婚姻的態度
1.泛性論:佛洛依德對性本能的強調/214
2.性行為:性行為的喚起和反應過程/216
3.性規範:社會對人類性行為的約束/218
4.情色作品:是性侵犯的理論指導嗎/220
5.愛情:理解、扶持、陪伴和快樂/222
6.婚姻:帶來的是枷鎖還是幸福/224
7.同性戀者:需要尊重的特殊群體/226
第10章
人際關係:在社會中人與人該如何交往
1.情境:影響人的強大力量/230
2.吸引:是什麼讓人更靠近/232
3.從眾:生活中的隨大流現象/234
4.說服:跨過心靈的「門檻」/236
5.衝突:囚犯兩難與公地悲劇/240
6.溝通: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242
7.利他: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244
第11章
情緒的功能:情緒是贏得健康的資本
1.情緒感受:我們為什麼會有各種情緒/250
2.情緒調節:情緒的控制、改變和轉換/252
3.情緒智能:識別和掌控情緒的能力/256
4.快樂中樞:刺激下視丘會快樂嗎/258
5.職業倦怠:工作引起的厭倦情緒/260
6.應對壓力:人們對抗壓力的方法/262
7.心理健康:適應社會的身心平衡/266
第12章
心理治療: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
1.心理治療學派:治療學派的主要類型/270
2.精神分析療法:解決潛意識裡的衝突/272
3.行為療法:消除人們的不良行為/276
4.人本療法:摘掉面具、找回自我/278
5.理情療法:理性地面對情緒困擾/280
6.集體療法:在社會情境中學會溝通/282
7.電氣痙攣治療法:用微弱電流刺激腦細胞/284
第13章
圖示測試:心理障礙的自我判斷和專家建議
1.心理異常:常見的心理障礙類型/288
2.診斷圖①:睡眠不佳/290
3.診斷圖②:噩夢連連/292
4.診斷圖③④:精神委靡/298
附錄
測量表:歷史上最經典的14種心理測驗/306
心理學短暫的歷史/6-7
近代、現代心理學重要事件提要/8
自我概念:我是誰/10
編者序:我們想要的和我們需要的/12
本書閱讀導航/18
第1章
認識心理學:發現內心世界的祕密
1.心理學是什麼:「心」的科學/22
2.心理學家的目標:讓我們生活得更好/24
3.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從古希臘的哲學說起/26
4.心理學之父馮特: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的創建者/30
5.心理學的分類:心理學包含哪些領域/32
6.當代心理學的觀點:百家爭鳴的多元化觀點/34
7.心理學書籍的閱讀建議:入門的途徑與鑽研的準備/38
第2章
心理學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