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的信任是建立在期待與信念上的信任,
我們認定生命、宇宙、神,或是其他人應該是什麼樣子,
他們又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當期待落空時,信任也不見了,然後所有的憤怒、怨恨與放棄感受會一一地出現。
成熟的信任是一個人經過內在彩虹般的自我探索歷程後的最終結晶,只有在經過深度自我工作之後才會出現。
真實的信任是一種內在深沉的經驗,不需要仰賴外在的人事物,就能感受到自己和宇宙連結。
真實的信任會反映我們的意識狀態。真實的信任是需要致力發展的人生品質。
原來真實的信任並非假手他人,而是來自於深度而綿密的靈魂探索。原來真正的信任必先相信自己,並誠實而勇敢地面對自己。
— 熊曦
真實的信任和虛幻的信任,在於每個當下一念的澄明。這學習信任的成長歷程,也像是搭著一條自由的生命之船,在曲折蜿蜒的河流上載浮載沉地往前滑進。
— 方志華
作者簡介:
克里希納南達 (Krishnananda, Tobe M.D.)
係其印度門徒、朋友對他的稱呼。
原名為Thomas O. Trobe M.D.,美國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並於加州大學受訓為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亦著有《走出恐懼迎向愛》(Stepping Out of Fear)一書。
阿曼娜 (Amana Trobe)
此亦為其印度門徒、朋友對她的稱呼。
名字,原名為Gitte Demant Trobe,是一名頭薦骨平衡身體工作者。
從1995年開始,他們共同帶領「愛的學習 (Learning Love Seminars)」工作坊,足跡遍及歐美和亞洲。
《當信任幻滅時》為他們合著的第一本書,另合著有《擁抱你的內在小孩》(Face to face with fear)一書。
譯者簡介:
莎薇塔 (Sevita)
台灣身心靈工作者,目前在台灣帶領各種靜心團體,專精靈性按摩、身心工作。
她譯有多本身心靈著作。
作者序
關懷的力量源自真實的信任
我在任教中一直在介紹關懷倫理學這個由女性主義所提出來的道德理論,它重視以關係為核心的道德實踐,然而我在關懷倫理學的教學和體驗歷程中,自己也一直有個疑問,就是好像自己「製造」了一些關懷關係上的艱難:如自己沒有力量去關懷別人時而覺內疚、關懷的好意竟然遇到不被接受時而覺憤怒、自己受傷的感覺超出了負荷時甚至久久無法復原,遇到所謂的窘境時不斷啟動了羞愧之感等。於是開始反省:到底自己付出關懷的這個部分,出了什麼問題?關懷倫理學的創始者奈兒.諾丁斯說道德的關懷之情是同時對別人好「也對自己好」,可是我常覺得對自己不太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於是我帶著一顆不安和疑問的心,參加了「愛的學習」工作坊(療癒內在小孩及共依存關係的課程),學習真實的信任。剛開始我像個局外人似地,靜觀著一個又一個活動的進行,也配合「演出」,活動到一半,需要面對小時候的自己時,竟有點昏睡狀態,然而那似乎也是個轉捩點,之後我開始可以感受自己不自覺受傷的內在小孩,走向漸漸可以一點一滴地照見、願意去接受自己盲點的部分,偶而靈光一現,也可以回復到愛自己也愛別人的生命本質狀態,經歷到人在愛的空間裡,可以享受、自在、流動的感受。
原來心靈的成長需要放下求生機制的防衛牆,信任當下,經歷真實自我的聲音對話。由其中升起的對自己真實情感的照見,尤其是對受傷的照見,真是困難,因為受傷的源頭也是自己生命的源頭至親,那糾葛雖是虛幻,然情感卻是真實,真的可以讓人的生命僵化停滯、往內自傷、躊躇不前。
但當自己親自再去看見那虛幻的執著,並在安全的環境中,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並釋放自己的憤怒能量時,生命可以自己升起對自己的悲憫和對傷害的放下。這是生命的自願轉化,概念、知識、理性在這裏無用武之地。
人的情感記憶,真的就像電腦的壓縮檔一樣,一旦解壓縮才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尚未解決的檔案不知不覺地存在記憶體中,冷不防就會跑出來。當我催促著自己的小孩快去做功課時,他會反彈地說:「媽媽,你不是真的信任我!」然後他也會陷入情緒的困擾中。當我學習了虛幻和真實這兩種不同的信任觀時,我才知道原來我一直在用有條件的信任在揠苗助長,而自以為在關懷。這個功課我還在學習中。
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每個人成長的動力,而配偶之間的親密關係則是孩子成長時吸收的養分。這愛的動力和成長養分如果不足或帶著污染毒素,幼小的心靈卻是沒有選擇地照單全收。敏感的孩子吸收的是真實的情感和無言的氣氛,不是理性的言語和功利的指導。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真實的信任和虛幻的信任,在於每個當下一念的澄明。沒有成熟的大人,就很難期待小孩能成熟長大,反倒會造成小孩倉促地、不完全地早熟。學習去真實地信任,像是培養一株日漸長大的樹苗,看著它許久沒有動靜,其實正在向下紮根、生成穩固的力量。然而這學習信任的成長歷程,卻也永遠像是搭著一條自由的生命之船,在曲折蜿蜒的河流上載浮載沈地往前划進。
— 方志華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教育學博士
關懷的力量源自真實的信任
我在任教中一直在介紹關懷倫理學這個由女性主義所提出來的道德理論,它重視以關係為核心的道德實踐,然而我在關懷倫理學的教學和體驗歷程中,自己也一直有個疑問,就是好像自己「製造」了一些關懷關係上的艱難:如自己沒有力量去關懷別人時而覺內疚、關懷的好意竟然遇到不被接受時而覺憤怒、自己受傷的感覺超出了負荷時甚至久久無法復原,遇到所謂的窘境時不斷啟動了羞愧之感等。於是開始反省:到底自己付出關懷的這個部分,出了什麼問題?關懷倫理學的創始者奈兒.諾丁斯說道德的關懷之情是同時對別人好「...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