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興自述其寫作歷程如同一場「無休止的戰爭」
閱讀本書如親臨戰爭前線,而能深入作品精髓
王文興自述其寫作歷程曾說,「我每日和文字浴血奮戰,拚殺得你死我活」,這場戰爭至今已逾五十年,但「還要無休止的持續下去」。
本書綜覽歷來對王文興文字聖戰的探測和評述,收錄自1960年代至今,有關王文興創作的宏觀論述,以及其中短篇小說、戲劇和散文書寫的相關研究,共二十五篇,並依文章內容,分別編列在時空、主題、語言、藝文、迴響等五個單元之內。這些論文廣泛和深刻地剖析了王文興的現代主義精神、其創作美學的特徵及其歷史地位、貫穿其作品之主題思想、語言藝術的實驗、與中西各種文類和藝術形式千絲萬縷的關聯、與其他作家作品之比較,並且記錄了各界學人與專家對王文興作品英譯、作家紀錄片之製作和王文興獨幕劇《M和W》演出的討論,是全面了解王文興書寫藝術精髓和時代意義的重要文集。
作者簡介:
主編
黃恕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博士。曾任亞伯達大學講師,現任加拿大卡加利大學語言學、語言及文化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當代臺灣小說、女性小說、海外華文小說、敘事學、修辭學、文字學、華文教學、多媒體語言教學等。近年來專注於研究王文興的文學語言。合著與合編作品包括Fayin: Mandarin Pronunciation(2002)、Shizi: Chinese Characters(2003)、Dragonflies: Fiction by Chinese Wome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2003)、Endless War: Fiction and Essays by Wang Wen-hsing(2011)。
康來新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中央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主持「紅學研究室」。就讀臺大中文系時,選修王文興的「現代文學」,親身經驗他慢讀法的經典教學,促使課堂後續的專書――《紅樓夢研究集》(1972)問世。另主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1990)。除上述二書外,曾先後在中央大學主辦王學活動三種,亦即「《家變》六講」、「《背海的人》六講」,以及「演繹現代主義:王文興國際研討會」。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亞君(寶瓶文化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維菁(作家)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洪淑苓(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郝譽翔(作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郭強生(作家、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梅家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張小虹(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楊 照(作家)
楊佳嫻(作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隱 地(作家、爾雅出版社發行人)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聯合推薦
名人推薦: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亞君(寶瓶文化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維菁(作家)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洪淑苓(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郝譽翔(作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郭強生(作家、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梅家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張小虹(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楊 照(作家)
楊佳嫻(作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作者序
編者序(節錄)
黃恕寧、康來新
王文興自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守夜〉以來,至今已有五十五個年頭了。回顧這五十多年,王文興在虛構敘述文類方面,一共發表了二十二篇短篇小說,一個中篇,兩個長篇,加上一齣獨幕劇。王文興曾言《家變》的出版史可謂一部「喫驚」史,曾令他為之三驚;其實,細看他一生的創作史,也有三驚:寫速慢得驚人,產量少得驚人,難度高得驚人。這樣的創作史,不僅見證了作家的藝術良心,並為我們探究文學藝術之路點燈。
王文興在與此書同名的一篇散文〈無休止的戰爭〉中曾說:「無休止的戰爭是要談到和我有關的文字之爭……這場戰爭已進行近卅年,我也已經筋疲力竭,但顯然這場戰爭還要無休止的持續下去。」此書上下二冊一共收集了自一九六七年以來的二十五篇文章,旨在辯證這場戰爭的真貌和成果。
此書期對王文興作品研究,做一個總體性的回顧,探討之主題甚多,包含寫作的時代背景與時代性、創作理論的承繼與超越、作品的結構組織與技巧、統一性的主題與哲思、人物個性與設計、語言特質與文體風格、與中外文學文類和作品之對比與影響、作品之英譯情形、以至於作家紀錄片的拍攝與劇作的演出等,不勝枚舉。論文作者們亦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研究理論和方法,竭盡其力地為我們解析王文興的創作美學,舉凡文學、史學、美學、哲學、詩學、戲劇學、敘事學、修辭學、語言學、字形學、翻譯學、心理分析學、符號學、比較文學、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包羅萬象。
【下冊】
(三)語言四篇
第一篇〈水綠的年齡之冥想──論王文興〈龍天樓〉以前的作品〉是葉維廉一九六七年出版的論文。此文廣泛地論述了王文興早期短篇作品,文首直陳〈母親〉,王文興最具實驗精神之一的作品,如何以「暗藏意旨」的景物描寫,應和內心經驗;葉維廉認為這是區分傳統小說與現代小說的寫作方法,而王文興在〈母親〉之前發表的〈下午〉就已經發展完成的風格。葉維廉接著細膩地解析〈下午〉,以闡明這種寫法的兩個組成要素:「律動」與「冥想」。此文尚討論了王文興其他短篇(除了上述兩篇,還包含〈一個公務員的結婚〉、〈殘菊〉、〈日曆〉、〈最快樂的事〉、〈大風〉、〈海濱聖母節〉、〈寒流〉、〈欠缺〉),分析王文興在這些作品中所展露出的其藝術手法發展的軌跡與風格特徵。葉維廉以現代詩人的詩心,分析現代小說家王文興的語言風格,鞭辟入裡;他於文中還兼及抒情主義文學的特質、抒情主義與心理分析作品之異同、文學語言節奏的特徵,字字珠璣,對初識現代主義文學者而言,必具啟迪之效。
第二篇〈字形學和小說詮釋──以王文興為例〉是張漢良一九九二年繼其經典的〈淺談《家變》的文字〉(收錄《慢讀王文興》叢書的《嘲諷與逆變──《家變》專論》)、〈王文興《背海的人》的語言信仰〉(收錄同一叢書的《喧囂與憤怒──《背海的人》專論》)之後第三篇討論王文興語言風格的著作。此論文以王禎和、張系國和王文興的小說為例,論證兩個基本觀點,即「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應編制在所謂字形學的非口語語言的符號系統內」以及「小說家對語言透明化的信仰,通常都會遭其書寫的表現破壞」。作者極盡所能地闡釋與此研究相關的各種理論(主要為語言學和書寫文字學),與在其基礎上他個人發展出來的觀點和分析方法,其系統之龐大繁複,令人折服。根據其觀點,作者針對王文興書寫系統中的「輔助主要次語碼的五個次要的次語碼」(即拼音書寫、國語注音符號、粗體字、留白、區分符號或語義符號書寫),逐一做了極其細膩地分析。此文對王文興創新的語言實驗的效果,抱持與多數學者不同的意見,然所據之研究角度、提出的研究立論,極富創見;所質疑者,亦能引人思考,諸如其提出社會公語對抗個人私語、書寫系統對抗語言系統的二組概念,令人不禁尋思:在讀者的實際閱讀經驗中,社會公語和個人私語是否能共存?抑或是絕然相斥?書寫系統與語言系統是否可能合作建構一連貫的語義系統?張漢良的研究法和立論,挑戰其他詮釋,確實發人深省,極具參考之價值。
第三篇〈王文興――Lyric(抒情詩式)雕刻的小說家〉為葉維廉二〇〇八年發表的論文。此文,可視為葉維廉〈水綠的年齡之冥想──論王文興〈龍天樓〉以前的作品〉的續篇,因為此文的中心議題是承繼上文對王文興如何其文的凝聚力的討論。葉維廉於文首,先借由現代主義大師們對文學現代詩的語言特性的定義,評價王文興之風格,謂之為「盛世現代主義者」、「lyric」的小說家。他繼而引述愛倫.坡對「lyric」的解釋,論證「令人凝神的『瞬間』」在現代主義作品中的中心地位和功能。對王文興的藝術語言,他指出我們的作家創造「瞬間」亦即掌握讀者凝注力的三種方法── 音義建構、仿效生理或心理活動的動速、說話人的獨白,并以〈母親〉、〈大風〉和《背海的人》為例,闡述其理論。此文揭示王文興亦即現代主義詩學的核心,為洞悉王文興語言風格的重要著作。
第四篇〈淺論王文興語言藝術的現代意義──自創字修辭初探〉是黃恕寧宣讀於二〇〇九年加拿大卡加利大學的王文興國際研討會上的論文。此文分為三部分,文首論述了王文興結合中西文藝傳統的創作背景,其次論證其藝術語言觀,黃恕寧認為,王文興「以白話、文言和西化的語言,創造具有豐富的語義、視覺和聽覺效果的文學作品,」就其西方影響方面,她強調王文興是具選擇性的採用某些西方的影響,經過消融與轉化後,才挪用於其作品中。第三部分,黃恕寧檢視傳統修辭中的析字、飛白辭格,并以之對比王文興長篇小說中的自創字,發覺王文興的自創字與此二傳統修辭辭格相近而不相同,並且王文興自創字具備多種修辭功能,其中包含摹聲、摹狀、摹情,因此歸結自創字可謂王文興新創之中文修辭辭格。此文是研究王文興對中文修辭學貢獻的第一篇論文,宣稱王文興以漢字形貌為素材,創建了新的中文修辭格,亦開展了王學研究的新領域,具拋磚引玉的美意。
(四)藝文八篇
在長期關注王文興研究的學者當中,吳達芸是非常早的一位。藝文單元的第一篇〈王文興小說中的裝飾技巧〉就是她一九六九年出版,分析王文興短篇小說中深層意義的描述技巧的論文。這個隱而微的意義,或是象徵或是氣氛的凝造,經由人或經由物,都是為闡發故事主題而穿針引線。吳達芸借由對〈命運的迹線〉中醜陋的算命孩子、〈海濱聖母節〉的黑鷹、〈黑衣〉的黑衣人、〈欠缺〉的小河,剖析這種設計背後的匠心巧思。此文對王文興短篇小說的人物設計和描寫有具體而微的洞見,頗具參考的價值。
第二篇〈〈龍天樓〉中的象徵技巧〉是一九七七年李文彬所著之論文,深入地闡釋〈龍天樓〉多方面的寫作技巧,不只於象徵而已。李文彬於文首指出〈龍天樓〉全篇的結構,兼具西方「輪型」(wheel) 的小說形式和中國章回小說的結構,繼之的論述,更偏重於後者對此中篇小說影響,包含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語言、楔子的描寫等。此文最為引人入勝之分析,在〈龍天樓〉敘事觀點和反諷的運用,揭露反諷與小說中象徵意義的密切關係。透過這種藝術形式的設計,李文彬還歸結此小說的人物刻畫為寓言式, 了與華夏文化產生連結,因此故事四個英雄看似「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s),不具明顯的個別性格。李文彬對〈龍天樓〉主題與形式結構的分析,為日後研究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是〈龍天樓〉研究的重要文獻。閱讀此文時,尚可參考本書饒博榮的論文,其文有借鑒和發展此文論點之處。
第三篇〈借象徵的方式──王文興短篇小說人物分析〉是陳義芝二〇〇九年宣讀於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國際王文興會議的論文。陳義芝認為,雖然《家變》是王文興作品當中最為人傳誦者,其早期的短篇小說卻是王文興寫作風格的源頭。於此文中,他主要借由昆德拉(Milan Kundera)、容格(Carl Jung)、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等人的小說藝術觀和心理分析理論,探究王文興《十五篇小說》中短篇小說的特色。陳義芝從這十五篇故事的主要人物,歸納出六組特性,透過對這些人物的存在境遇、生理心理狀態,論述其對應之象徵意旨。此文對王文興短篇小說集中所有主角人物的心理,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推衍出王文興小說的特質,亦彌補過去此類研究之缺漏,貢獻實乃可觀。
第四篇〈翰墨之境──王文興散文書寫的一個美學閱讀〉是劉千美二〇〇九年宣讀於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國際王文興會議的論文。王文興雖以小說創作聞名,但自《書和影》出版以來,他在二十一世紀又追交出兩個散文創作的漂亮成績──《小說墨餘》、《星雨樓隨想》,縱然如此,探討其散文藝術的著作卻極其罕見。此文文首先氣勢磅礡地討論了閱讀美學的本質和散文文類之界說等問題,甚具啟發性。劉千美在此文中提出了幾個極其有助於掌握王文興散文藝術的觀點,如中國傳統詩書畫之整體藝術概念,對理解王文興將文字創作比之於書法、繪畫和音樂的藝術形式,可有實質的助益。接著,劉千美闡釋了王文興散文中表現的特性或提出的幾個重要的概念,如意境與詩意的共通性、文字與圖像的密切關係、常見的記憶主題、述作美學等。此文引述了德法文藝接受美學方面的理論,對散文之美讀,極具啟發之價值,對分析王文興散文之藝術性與題旨,亦頗具創見。
第五篇〈王文興、施蟄存、穆時英敘事文本對讀初探〉是白雲開二〇〇九年宣讀於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國際王文興會議的論文。此文的宗旨在以上世紀三〇年代和六〇年代三位現代派小說家的作品為例,分析不同的敘事觀點手法──更具體地說,是限知敘事方法──的閱讀效果。白雲開採用了法國敘事學理論家熱奈特(Gérard Genette)的理論包含「誰看」和「誰說」兩個分析角度,加上自己獨自發展出的理論觀點「誰知」,進行三個文本的分析比較。其論述層次分明,對理論的建立,具開創性的貢獻;對瞭解此三篇作品的敘事觀點之運用,頗具參考價值。
第六篇〈限定規則之文學的無限美學潛能〉為許綺玲「二〇一〇年王文興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王文興推崇「戴著腳鐐手銬跳舞」的格律詩派,此文所引介的法國「文學潛能工坊」(Oulipo)因多數學家創會,故在「設限」方面尤有過之。和《現代文學》月刊同時創辦於一九六○的此一團體,半世紀來自成傳統,迄今仍然活躍,作者將之所以蘊生又勃興不已的原因歸為「肯花心思、細細品玩並大大發揚其語言之富而美」的民族性,連王文興二○○六巴黎之行的遊藝賽事也是拜此之賜,更因與他PK「數字」命題作文的琥珀(見《慢讀王文興》叢書《原來數學和詩歌一樣優美──王文興新世紀讀本》專文,另譯胡博、胡珀)為其中佼佼者,乃促成最初宣讀於王學會議的此文。全文就現代主義面向概述,但著重理念與實踐的實例。該會主張利用近於數學程式的套用法,有系統進行各種從限定規則出發,利用極具規律的蒐盡法,以求取最多的變化,讓語言特性發揮最大的潛力,從中獲致趣味結果,遠非憑空想像不設限寫作者所能及。又以培瑞克為例,觀察所啟發相應的後設研究方法學,並探討規限文學的侷限和願景,對王文興語言美學的研究頗值借鏡。
第七篇〈王文興和古典詩詞〉,為卓清芬「二〇一〇年王文興國際研討會」之文。詩詞為眾所少知的王文興家學,未來臺的兩位姑姑皆擅詞能詩,任職省府的父親常詩社活動;他本人則新世紀多次以此講學,深研此道的作者,往往兼程以赴,為撰此文更是請益有加。王學至此添新頁,可和康來新的「志怪筆記」同增「中文學門」篇幅。相當篇幅的此文詳實,多方引領讀者進境此一現代文學家的古典天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說家在抒情文本的詩詞裡,見到彷彿其間的情節人物等小說敘事,此一「小說式」讀法乃王氏入門之鑰。接下來的堂奧之美,則有賴之為文體家的所見:結構、文字、情韻、諧趣、哲思、意境。作者不僅悉心歸納分析王文興個案慢讀下的詩詞論點,還為讀者理出他的名家清單,古詩人為杜甫、孟郊、黃庭堅、錢謙益、黃仲則⋯⋯近詞人有喬曾劬、張伯駒……。理由之一,是他們莫不進行語言革命的求變求新之道,符合王文興的個人志業;志業念茲在茲的「今文」去從,也使他特別珍視古典詩詞的「白話」應用,獨到之處,發人深省。
第八篇〈無路可出──王文興劇作《M和W》試探〉,為李時雍「二〇一〇年王文興國際研討會」的論文。題目既將西方名劇並置,故不免以比較文學模式預期之,如以影響、如以主題來處理王文興《M和W》之於沙特《無路可出》的種種。就文類家族的觀點而言,此文確實洞見兩文本在荒謬劇上可相提並論的藝文哲思處:王文興的人世電梯間,沙特的地獄候審室;舞臺與光線,存在境遇的空間詩學;自我與他者,互為主奴的行為倫理。然而題目的「試探」一詞,又潛在「另一問題化的起始」。果然,續寫「文類」王學之餘,作者又次一貫他碩論以降的學術關注,藉王氏創作史上位置未明的唯一劇作,重啟「語言」王學。劇作中的幽閉狀態與語言行為帶來相關的問題意識,劇名「無路可出」,一語至少雙關。借鏡Foucault的《外邊思維》,使創作性的文學荒謬劇,可讀為「類理論」的王氏語言學。門內門外,語言門徑,其學何其深邃。作者所提「語言如何敞開一個『可視與可述』的問題領域」,雖尚在「試探」中,卻已使讀者對《M和W》之於巴別塔故事的前景有所期,文類王學和語言王學均應有研發新可能。
(五)迴響三篇
第一篇〈王文興經典英譯──《家變》及其他〉,為「二〇一〇年王文興國際研討會」的論壇紀錄。《家變》被公認棘手,英譯者Susan Dolling(溫淑寧)更用「選擇交友」以喻譯與被譯間、有甚語文專業的微妙關係,而正是同臺主持人的好友張誦聖,媒合了她與此一經典的跨語良緣。Dolling研治唐宋詩詞,相關英譯有成,一向力行「慢速」、「朗讀」,故特能「知音」於王氏以文字來演奏的聲韻藝境。回顧五年譯程仍多興奮和收穫,還意外因親子互動情節而母職有所成長。經驗分享的「音響」之例,王文興現場補充,表示狀聲外,也注重字形相連下的視覺效果。較之一九九五年問世的長篇經典,王文興夫人──陳竺筠的〈欠缺〉、〈黑衣〉、〈命運的迹線〉、〈海濱聖母節〉、〈明月夜〉等五短篇,其實也是別有所「長」的經典。跨時四十餘年的「長」,可視為王文興個人乃至戰後臺灣文壇作品的英譯史;尤稱佳話者,乃王氏伉儷的良緣史。陳竺筠透露,新婚赴美期間有暇而試譯夫作。這些被謙稱的「習作」,日後頗見重於國家層級的筆會季刊、編譯館選集。新世紀的〈明月夜〉雖也被低調為急就章,卻早已口碑於二○○六年巴黎的「兩儀文舍」(見本書和《原來數學和詩歌一樣優美──王文興新世紀讀本》專文)。跨世紀的英譯五短篇,具整體臺灣經典的代表性。主持王文興英譯全集的黃恕寧應邀即席發言,提供資訊很寶貴,如耿德華之於《背海的人》(收錄於《喧囂與憤怒──《背海的人》專論》)。經典英譯在李歐梵的引言和結語中另向尋迹:
由王氏當年所讀英譯經典卡夫卡德文小說集的版本學,而日後所寫中文經典《家變》的對位學。「一手」優勢的外文系老同學李歐梵,往事重提下的學術建議,無疑充滿可研發的未來性,主編《中外文學.王文興專號》的林秀玲當場響應熱烈。跨語多元的經典翻譯之旅,正待知音上路結良緣。
第二篇〈國家文藝獎得主的作家紀錄片──關於「小說聖徒」〉為「二〇一〇年王文興研討會」的論壇紀錄。讀其文不知其人可乎?王文興其文難讀,其人又因絕少自我敘寫以致欲讀無憑。在史傳王學幾近缺頁的情形下,知其人的作家紀錄片──《小說聖徒》論壇,較之讀其文的作品如《家變》論文更難得。難得是設限重重下,如片長二十三分半,如某種官方屬性,如預算偏低,卻猶可傳神王文興之為「小說聖徒」的可敬可近。更難得是傳者──林靖傑導演,和他的傳主──獲頒國家文藝獎的王文興,以及王氏小說人物「爺」的本尊──詩人管管,能在時任兩廳院總監黃碧端的主持下,和王學社群共寫由無傳而有傳而評傳的新頁,「新」者,還包括相對「新」型科技物的影視史傳方法。傳者坦陳過程的心理困境,負面之餘,質疑起擠壓作家寫作時間的拍攝意義。而文本至上的傳主,一向是讀所寫優先於知誰寫,不免提問作家傳記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畢竟是在其位的文化主管,黃碧端重視桂冠榮冕者的社教影響力,也樂見多元傳媒有機會參與作家的精神世界,當認同知其人再讀其文的傳記拍攝。博士論文研究王文興的企畫洪珊慧溫馨「爆料」,如王文興被說服願意曝光密室私寫的內幕。自稱「無厘頭又愛鬧」的管管,在論壇「綜藝」橋段自讀自的〈俺就是俺〉,又變裝扮爺讀爺。他和爺的主人──王文興的自讀自所寫,形成真假虛實的聲優對照組,可敬王學因而可近倫理學也。管管此一精彩演出,已收錄於林靖傑目宿版的作家傳記片──《尋找背海的人》(見收錄於《偶開天眼覷紅塵――王文興傳記訪談集》康來新著〈尋人啟示錄:影視王學紀錄片〉)。讀其文更知其人,誰曰不宜?
第三篇〈荒謬劇的青春演出――卡加利大學版《M和W》觀後〉為「二〇一〇年王文興國際研討會」的論壇紀錄。知名小說家王文興較不知名的唯一劇作《M和W》,卻兩度受知於劇場專業人士。一九八八才刊出便被臺南人劇團搬演,二十年後的二○○九、二○一○年又另有英語(見《慢讀王文興》叢書《原來數學和詩歌一樣優美──王文興新世紀讀本》中英對照版)劇團因王學國際會議連接首演於加拿大、臺灣。臺灣場更是演後即論,所論兼及卡加利大學戲劇系劇組之演,王文興中文原作之寫。更為美談者,是安排京劇演員即席示範,於是青春西洋搭檔的M和W,暮年東方造型的老夫和老妻,也都停格在此一文字紀錄中。劇場學者曾麗玲和林 南都表示王文興的「現代」劇作,也具「古典」和「傳統」元素,但更指出之為「荒謬劇」的種種。曾麗玲就有如沙特《無路可出》的「電梯故障」設計,說明此一劇類每空間時間雙殺的模式:在有限裡營造辯證關係的殺空間,於「非常」中合理化等待「正常」的殺時間。精研莎劇、勤跑劇場的林璄南引介荒謬劇大師Ionesco改編《馬克白》的別有所託,細數《等待果陀》在臺灣、香港的新編重演如《椅子》、《兩條老柴玩遊戲》等。集導、演、研、教一身的馬寶山先經驗之談荒謬劇,認為是一場糊塗玩遊戲後的一種酸酸,接著夫婦同臺,以京劇的「打圓場」現身說法,他改編的《椅子》,其身段之美、對話之優,深獲王文興好評。研究同志劇場有成的張靄珠也盛讚古早基本功使前衛劇特別有樣耐看。主持人康來新以伊甸園連接,結語好戲連臺的人文樂園不失落。
編者序(節錄)
黃恕寧、康來新
王文興自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守夜〉以來,至今已有五十五個年頭了。回顧這五十多年,王文興在虛構敘述文類方面,一共發表了二十二篇短篇小說,一個中篇,兩個長篇,加上一齣獨幕劇。王文興曾言《家變》的出版史可謂一部「喫驚」史,曾令他為之三驚;其實,細看他一生的創作史,也有三驚:寫速慢得驚人,產量少得驚人,難度高得驚人。這樣的創作史,不僅見證了作家的藝術良心,並為我們探究文學藝術之路點燈。
王文興在與此書同名的一篇散文〈無休止的戰爭〉中曾說:「無休止的戰爭是要談到...
目錄
《慢讀王文興》叢書序/柯慶明
編者序/黃恕寧、康來新
參 語言
水綠的年齡之冥想──論王文興〈龍天樓〉以前的作品/葉維廉
字形學和小說詮釋──以王文興為例/張漢良著,蔡松甫譯
王文興──Lyric(抒情詩式)雕刻的小說家/葉維廉
淺論王文興語言藝術的現代意義──自創字修辭初探/黃恕寧
肆 藝文
王文興小說中的裝飾技巧/吳達芸
〈龍天樓〉中的象徵技巧/李文彬
借象徵的方式──王文興短篇小說人物分析/陳義芝
翰墨之境──王文興散文書寫的一個美學閱讀/劉千美
王文興、施蟄存、穆時英敘事文本對讀初探/白雲開
限定規則之文學的無限美學潛能/許綺玲
王文興和古典詩詞/卓清芬
無路可出───王文興劇作《M和W》試探/李時雍
伍 迴響
王文興經典英譯──《家變》及其他/張誦聖等
國家文藝獎得主的作家紀錄片──關於《小說聖徒》/黃碧瑞等
荒謬劇的青春演出──卡加利大學版《M和W》觀後/康來新等
《慢讀王文興》叢書序/柯慶明
編者序/黃恕寧、康來新
參 語言
水綠的年齡之冥想──論王文興〈龍天樓〉以前的作品/葉維廉
字形學和小說詮釋──以王文興為例/張漢良著,蔡松甫譯
王文興──Lyric(抒情詩式)雕刻的小說家/葉維廉
淺論王文興語言藝術的現代意義──自創字修辭初探/黃恕寧
肆 藝文
王文興小說中的裝飾技巧/吳達芸
〈龍天樓〉中的象徵技巧/李文彬
借象徵的方式──王文興短篇小說人物分析/陳義芝
翰墨之境──王文興散文書寫的一個美學閱讀/劉千美
王文興、施蟄存、穆時英敘事文本對讀初探/白...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