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致病之因,才能有效治未病!
以脈為師,以脈波為鑰,重啟傳統醫學中被遺忘的珍藏。
《內經》中很多見解為中醫之基礎,且經過兩千年至今仍屹立不搖,以科學著作而言可說絕無僅有。但是從《傷寒論》以降,中醫之發展始終沒有與時俱進,未能建立客觀的指標與精確的定位,而難以與西方醫學相較。
本書追逐著脈象的變化為綱,圍繞著《傷寒論》為本;以脈為師,將脈診導航三十年的經驗與讀者分享,包括對中醫理論的新詮釋、中藥方的療效分析、如何建立中醫的定位系統等,逐步建構出中醫學現代化的框架。
透過本書,可從傳統中醫藥學中發現新的病因與診斷觀點,例如:
■ 身上有些部位是酸水聚集處,致病的細菌平時就躲藏在裡面,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就會傾巢而出,造成各種疾病。
■ 濕在身體的聚積過程,就是不正常老化的過程,寒、暑、火是老化的推手,燥是老化的現象。
■ 姿勢不正,循環不好,絕對不是小問題,有可能是慢性病之因。
■ 兒時所受外傷早已遺忘,透過脈診,才發現竟然是不舒服的關鍵。
以脈為師,定位不健康的狀態,再利用各種中西醫的手段,將之導航回正確位置。作者藉由書中諸多實例,讓讀者理解脈診的功能,希望能以脈診儀的研究成果,為全民提供更多實用又不昂貴的保健方式,打造一個健康幸福的社會。
※ ※ ※
以內經、傷寒論為指導,以科學做驗證,
公開三十年脈診研究心得,
透過脈診精準定位,找出通往健康與逆齡不老的康莊大道!
● 從脈診中,發現新病種
身體不舒服卻查不出病因,醫生說:「你的體質不好。」但從脈診中可發現慢性傷寒與外傷雜病,解開體質不好的困惑。
● 從脈診中,驗證十二經絡是人體定位系統
脈診可透過十二經絡為座標的全身定位系統,精確找到不正常發展的器官與組織,並且看出未來的趨勢。
● 從脈診中,詮釋傷寒論的理論與實務
分析天下第一湯:桂枝湯,以脈診結果詮釋桂枝湯中藥方之君臣互動與效果,深入認識這本實用方書的內涵。
● 從脈診中,窺見人類老化的過程
歸納出身體在老化過程中的規則,並由脈診透過十二經絡定位,察覺脖子是老化的門戶。
● 從脈診中,找尋致中和、治未病的有效方法
脈診可精確定位,找出致中和的客觀指標,建立便宜、不痛苦又高效率的第一線健康防衛體系,減少慢性病與癌症的發生。
作者簡介:
王唯工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史丹福及耶魯,選擇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於1973年獲得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在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任職授課。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鐘傑、崔玖等中西醫先進合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頒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得到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最近並獲頒醫學工程學會韓偉服務獎章及文化部金鼎獎。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著有:《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本書由李嗣涔教授、崔玖教授專文推薦
作者序
導航無病無痛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人活到了七十歲,雖然增長了知識,但是永遠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好像看盡了世上風情,但是總也發現新事物。
七十歲終究是人生的一個大跨步。也該把自己七十年來向地球拿的、或是別人給的,做些回報。
七十歲,已是人生的冬天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藏些什麼?藏在哪裡?
由這本書開始,我們討論實際的問題,講求如何運作,希望把七十年來學習的心得,養生的體會,藏在大家的腦子裡,藏在中華的文化裡,藏在世界的文明中。
《傷寒論》是中醫討論實際應用的專書,雖然是承繼《內經》的理論,但是注重應用。書名叫《傷寒論》,表明是討論病毒感染如何應對之專書。其實此書作者認為所有的病都由傷寒而來,六淫中,寒邪最為惡毒。
本書就延續著《傷寒論》的思路,說明一個人如何從健康的「中和」生理狀態,逐漸發生病變。這個「中和」生理狀態要如何給與,其操作型定義,中醫對病徵、病情又該用什麼客觀的指標來衡量或界定?
《內經》指示了大部分中醫的基礎理論,其中很多見解,經過兩千年至今仍是屹立不搖。這對一個科學著作而言,是絕無僅有的。但是從《傷寒論》以降,中醫之發展始終沒有與時俱進,沒有建立客觀的指標與精確的定位。
如果我們不能為「中和」做精確定位,又怎能為疾病造成的偏性定位,更不要說對藥物、方劑、針灸、推拿等治療工具定位。
如何建立中醫的定位系統是我們著力的重點,也是過去多年研發的核心。
一旦這個定位系統建立了,精緻化了,所有的疾病就可以由此定位系統做出精準的診斷,而治療也就可以逆向工程的思維,將當下已偏離正道的、不健康的狀態,利用各種中醫、西醫的手段,將之導航回去。
關於中醫未來的發展,在內聖的範疇,我們希望提升物理治療之綜合應用,例如把推拿、按摩等,也能像中醫處方一樣,開發出君、臣、佐、使。由定位系統引導,像巡弋飛彈一樣,發揮最精準打擊病魔的力量。
在外王的方向,我們希望這個定位系統引導著全村、全縣、全省、全世界的百姓,都來享受這個便宜、不痛苦又高效率的第一線健康防衛體系,為世上的每個人導航一個無病無痛之人生。
王唯工
脈診分析治未病
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中,預防醫學愈來愈受重視。觀察疾病之發展過程,就像我們開車上路一樣,正常的身體宛如開在康莊大道上,一切都很順遂;但如果開錯了路,脫離了康莊大道,那麼路就愈來愈窄,路面也愈來愈差,最後,必定是無路可走了。
●何謂治未病
在人生的健康之路上,主幹道只有一條,但卻有許多千奇百怪的岔路,一旦不知不覺開進了一條岔路,開愈久,離健康之路就愈遠;接下來,所遇見的歧路愈來愈多,岔路也愈變愈窄。
在分析病症時,各種病況、病情,千奇百怪。有外感的、有內生的、有急性的、有慢性的……不可勝數,而又相互糾結。
現代醫學研究以各種數據做分析研判。例如血液中的各種成分,骨頭的正確大小、長度、位置,以及器官之形狀、外觀、內視等。這些指標固然能指出已「誤入歧途」,但是真正的「康莊大道」是什麼?仍然令人迷惑。
我們研究血液和各種體液成分之變化,以及該變化與可能疾病間的關係、各個器位之變形破損等等,可能就是目前預防醫學所能做的主要工作了。一般的健檢,也是以血液檢查、影像內視鏡等為主要項目。
事實上,中醫也標榜治未病。中醫以傳統的四診──望、聞、問、切,自認可以在大病發生之前,提出預警。
所以,簡單地說,「預防醫學」就是希望能治未病的醫療。當我們一旦偏離了健康大道,就盡快提出警告,讓我們「實迷途其未遠」,及早重新回到健康之大道。而且,也因為離開大道未遠,只要採用一些溫和的手段和方法,就能把我們引導回到健康之道。
●健康是什麼
要治未病,就得先定義什麼是病,什麼是健康。
在之前的書中曾討論過:西方醫學之健康,是以各種儀器及標準值來定義,所以去做健檢,總是要做血液、尿液等一般生化檢查,或再加上X光影像、核磁共振影像、正子發射成像及各種內視鏡等等。但如果檢查後異常,就已經是器質性的變化。這些不是病的原因,而可能已是病的結果,造成了血液化學成分改變和器官結構之變化。
這些變化由何而來?追求這些變化的源頭,就是現代預防醫學追求的方向,希望一步步向上推進,雖然進展緩慢,但是愚公移山,總是日有進步。所以西方醫學有原則、有方向、有步驟,一步一腳印,逐漸向前。
反觀中醫呢?中醫對健康的定義非常簡潔,就是「致中和」,以達陰平陽秘,氣血平和。
但是說來簡單,自從《內經》舉起這面大旗並指導了許多原則,經過幾千年後,我們仍沒有任何儀器可以客觀告訴我們「致中和」是什麼狀態。這條健康大道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在各位醫聖藥賢的著作中,我們不是霧裡看花,就是鏡花水月。不僅看不真切,而且更常常像李白一樣,為追求水中明月而喪命。
這千年來的中西醫發展,就是典型的龜兔賽跑。三千年前中醫就有了氣血循環的理論,有了《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西方直到四、五百年前才知道血液循環。而中醫在過去數千年歷史中,似乎每隔五百年就出現一位神醫,但由現代的觀察來看,不過是把《內經》及《傷寒論》其中一部分,再次演繹與放大應用而已。
不論是養陰、脾土、下法、溫病等,都沒有超出原來《內經》及《傷寒論》的內容;而因為長期的人體驗證,只在方、藥上有了明確的進展,留下許多名方至今。以致今日發展中醫,兩岸都以方、藥當作主軸。重藥輕醫,似乎已成共識。
直覺上病得愈重,愈容易偵察,最容易分辨應是活人與死人。其實這也不是那麼明確。由於人工輔助器材不斷進步,死亡的定義由心臟的停止跳動,改進到腦幹反射功能消失。如何鑑定心死或腦死,也變得愈來愈困難,人工心臟、心臟移植、人工心肺機等,都一再延長了原生心臟死亡後,人仍能繼續活下去的可能。而腦死的判斷更是複雜,因為腦是一個大器官,可以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慢慢死。究竟腦子的各部分死到什麼程度叫做死?
這裡我們不想再為辨別生死討論下去。只是想表達,在疾病的診斷上,即使是生與死這麼黑白分明的議題,也可以糾纏不清。
不過,分辨將死之人與健康之人似乎不是那麼困難。沒有力氣了,走不動了,不能講話,或是昏迷不醒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究竟是否要死了,至今仍沒有很明確的指標可分辨,也因此那本《能預知死亡的貓》才能成為暢銷書,引起多少人的好奇。因為貓比人強,居然能預測人之將死。
生病的方法千萬種,就像鄉間的小路一樣,不斷分岔,又不斷連結,只要一離開了健康大道,千奇百怪的崎嶇道路會將病人帶到不同的小路,而最後走到絕路。
西方醫學認真地研究著各種小路,像早年在非洲大陸探險一樣,試著在每條路上加上路標,找到特殊的風土人情,也希望知道這條路由哪裡來,通到哪裡去,離絕路還有多遠,用什麼方法可以回到大路。於是,檢查的項目愈來愈多,診斷愈來愈困難,當然花費也就愈來愈大,如今已經沒多少人看得起重病,造成各國的公共衛生體系都瀕臨破產。
●也該是兔子醒來的時候
過去三十年的中醫藥研究過程,我們用脈診來偵測人的健康狀態和藥物對脈波的影響。在觀察數萬人的脈診分析之後,我們有了一些心得,今天將此心得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叫醒這隻睡、睡、睡、睡、睡,跑一下,又睡、睡、睡、睡、睡了幾千年的兔子。叫牠該起身努力跑了,不能再睡了,不僅為了華人,也是為了世上的每個人。
《傷寒論》是醫書,也是方書。《內經》記載的多是指導性原則,而《傷寒論》是中醫治病之操作手冊。以往我們的書中,比較著重在認識《內經》,這本書則以務實的精神,以《傷寒論》為核心,直指中醫應用之道。
發現新病種之一:慢性傷寒症
脖子是慢性老化的第一個熱點,這是由十二經絡定位在頸部的新發現。
我們先由脖子的解剖學來看這個發現。脖子的肌肉大多是與頸上脊椎骨平行,不像背部肌肉多與脊椎骨相垂直。這個設計給了脖子極大的轉動空間,不過卻犧牲了脖子的穩定性,與胸部、腰部相比,脖子的轉動較為自由,但是胸椎、腰椎比較不會扭曲變型。
這樣的設計對人類非常重要,尤其是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要打獵、打仗,脖子要不斷前後、上下轉動來面對各方向,例如面對樹上、地上的獵物或敵人;而現代人最常做的是玩手機、打電腦,長期低頭的結果,就造成脖子斜了、頸椎也歪了。
●慢性傷寒症的發生
前面討論《傷寒論》時,曾提到傷寒之發病,病毒總是先抑制人體的免疫力反應,也就是將營衛之氣,第三、六、九諧波的能量往下壓,使得人體失去抵抗力。
現代人本來脖子就非常疲乏了,加上整天當低頭族,低著頭玩手機、打電腦,很容易造成頸椎移位。頸椎側邊,耳垂後方,正好是膽經與三焦經通過之處,因而膽經、三焦經都受到壓迫。因為第三、六、九諧波有相生的特性,所以當第六或第九諧波受壓迫時,會同時影響到第三諧波。於是第三、六、九諧波同步有不穩定的現象,進而能量不足,抵抗力下滑。
這種低頭族很容易受病毒感染。由傷寒脈來看,以往是病毒侵入身體後,壓抑這第三、六、九諧波之能量,以利其進一步入侵;而今由於頸椎位移形成壓迫,自己壓低了營衛之氣,病毒正好乘虛而入。就急性的傷寒感染而言,這種人常罹患感冒,而且很容易重複感冒。
低頭族想要趕走病毒,一定要用更大力量和更長時間,也就是病得更重、更久。而更大的問題出在免疫力,營衛系統能量低下,很難將病毒完全驅趕出身體。
每次受到病毒感染,因為抵抗力不足,體內的細菌就開始作亂,即使病毒後來被趕走了,抵抗外邪的營衛之氣,仍舊受到頸椎壓迫而不得伸張,於是細菌就明目張膽地長駐在身體之中。我們將這種因頸椎不正與傷寒外感交互作用,所產生慢性細菌長駐體內的狀況,稱之為「慢性傷寒」。
這種慢性傷寒的症狀在一般診斷中看不到。如果你很容易重複感冒,一感冒就咳個不停,或是感冒長期不癒、進一步誘發氣喘……由於找不出原因,醫生總是會告訴你:「這是因為你的體質不好。」
我們目前的流行醫學,不論中醫或西醫,不經意用的詞,就是「體質不好」,表示非戰之罪也。這是你的天生特質,所以這麼容易感冒、咳嗽,甚至氣喘,可不是醫生的本領不夠。
之所以將這個使「體質」惡化的病程命名為「慢性傷寒」,乃因它是人類老化的最普通途徑,且由脈診觀察其傳變的順序:三焦經→大腸經→膀胱經→膽經→胃經→肺經→脾經→腎經,也與《傷寒論》所描述由表向裡傳是相同的。
我們是先由脈診看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在第六諧波以上的高頻諧波頻譜上發現風之指標;其中時常久坐辦公桌不動的白領身上,這種現象則超過百分之九十五。再透過望診,發現脖子歪了;經由觸診,發現沿著頸椎大多往右邊偏,而這個情況可能與慣用右手、右手常使力有關。如果順著頸椎上下尋找,就會發現在耳根下方,耳垂的稍後位置,用手指按壓三焦經的翳風穴及膽經的完骨穴,會感覺特別疼痛。這不是一般肌肉受壓後的壓迫感,而是往耳朵裡、腦子裡鑽的真痛。
當然,此時小腸的穴道也同樣有風之指標,只是小腸不及三焦經及膽經重要,因為這兩經與脾經相生,就將營衛氣、抵抗力、消化力一起壓垮了。
●濕氣鬱結終成疾
這個狀況在每次傷寒之後都會惡化,而且逐步向裡推進。最初只是脖子不舒服,久了就習慣了,可是濕氣酸水會沿著小腸經、三焦經往肩膀、手臂蔓延。
肩膀、手臂、手肘、手腕關節開始發痠,進而疼痛,這在一直用右手打電腦的人極為普遍。可是,只治療手腕治不好,復健手肘也治不好,這是現代非常普遍的痠痛病。
其實造成手部的痠痛算是幸運,酸水也可能經由風池傳到膀胱經的天柱穴,這個方向是比較不好的發展,但自己反而感覺不到。此時,膀胱經上會開始長東西,這種狀況在現代成人身上約有六、七成。
起先是在膀胱經上有一些像肥油似的泡泡,摸起來是軟的,有滑動感,會上下左右移動,這些泡泡愈長愈大,愈變愈硬,逐漸變成了硬塊,很容易摸得出來,我們不妨自己檢查一下。最近有國外的報導指出,頸部、喉部的癌症有大量增加的趨勢,可能也與此慢性傷寒有關,導致病毒與細菌之集結,進而癌化。
這個檢查可以自己常常做。在頸椎兩邊與頭骨下方交會處,左右各有一凹陷,是膀胱經上的天柱穴,在其附近找找有沒有像油泡的軟組織。如果結成了硬塊,會擴大至督脈,也就是兩條筋的中間,脊椎骨的上面有硬塊。一旦硬塊更加惡化,就會吸附在頸椎上,不斷地長大,佔據接近啞門、風府穴的位置。
這個結節因為在膀胱經上,可能經由膀胱經往下走,經過大椎穴,進入各個內臟的俞穴,而進一步影響內臟功能,當然容易引發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也可能經過附分穴,走向膀胱經外側的膏肓、神堂等穴道,誘發心臟及心血管等疾病。
濕的流動並不是必然順著經絡走。人站立、坐著的時候居多,所以濕可以由結節處往下流動,造成腰、腿、膝等關節的疼痛和痠麻。很多人並沒有走很多路,也沒有跌跤,膝蓋、腳踝一樣痠麻疼痛,可能是脖子上的濕邪向下蔓延凝聚所引發。而背痛,尤其下背痛、腰痛,也常是由上方形成的酸水順流而下造成。
慢性傷寒也可以像傷寒一樣,由膀胱經傳至胃經、肺經而進入中焦。這個傳輸的過程,不只是濕或酸水的凝聚,也可以配合細菌的躲藏。每次病毒感染時,因為我們抵抗力的低下,也是體內細菌起來作亂的時機。細菌趁我們無暇自顧的時刻,大大的造反,擴大勢力。這個過程中,細菌就隨著病毒的進犯途徑,如影隨形,狼狽為奸,一起由表往裡進攻。
當身體全體動員將病毒打敗並驅趕出去以後,這些細菌並沒有跟著離開。但在沒有病毒的支援下,細菌沒有實力與體內抵抗力直接作戰,於是就躲在身體中,藏在有濕邪之所在的酸水中,進而築起堡壘,打算長期進駐。現代抗生素之濫用,甚至引導這些細菌的演化。你進他退,打不過就建個堡壘先躲起來,這個堡壘成了細菌的大本營,一方面阻止血液、體液流入,以防堵抵抗力送進來;另一方面因為阻止血液之流動,製造更多酸水,擴大勢力,以保護細菌本身。
這個老化的過程在用脈診觀察時一目了然,可以看出目前已傳到哪條經絡,大約有多嚴重。如果能依照脈診所顯示的狀況,逐步復健,身體就能漸漸康復。
發現新病種之二:外傷雜病
張仲景提出傷寒,並將其所引起之各類疾病,命名為「傷寒雜病」;而溫病亦因後世醫家的知識逐漸累積成一類型。現代人則常將傷寒與溫病這兩種外感病合稱為「內傷雜病」。此內傷,並非真的由內以力打傷,而是由病毒及細菌等傳染性疾病引起身體內的傷害。嚴格來說,這些病的發展比較有跡可循,可以寫在教本,供後人學習。
前一章所述的慢性傷寒症,也可視為慢性內傷雜病。雖是由病毒與細菌一起引發的慢性細菌感染,但其罪魁禍首仍是病毒,沒有病毒的急性發作,細菌又怎能乘虛而入,進而久居不走呢?
而本章所談外傷雜病,則是真正由外部之外傷所引起的疾病,不論是出血的外傷,或是不出血的鈍傷,總是會紅腫、疼痛。如果傷筋動骨了,這是立刻可見的大傷。但即便沒有流血,沒有骨折,也沒有很明顯的外觀改變,仍舊可能對血液循環產生重大影響。
●濕為細菌之溫床
各種外傷,只要引起紅腫疼痛,或是下陷長久不好,都會引起濕的堆積。
正常的身體,每個器官、穴道都與心臟共振,這是最和諧最理想的匹配狀態。但所謂「最理想」只有一個,一旦遭到破壞,就不再是最理想的狀態。循環開始變差,血液送不進來,氧氣不夠,於是酸水就集聚了。
酸水的聚積只是第一步,接著就會有各種細菌,不小心或故意撞進了這個酸水池。這下是「如菌得酸水」,快樂得不得了,馬上住下來,一方面鞏固降地,另一方面力求發展,於是就成了新的細菌堡壘。
這些堡壘與前章所談慢性傷寒所產生的細菌堡壘,在本質上相同,都是細菌在酸水多的地方建築山寨,做為打家劫舍的根據地。
但兩者生成的原因,仍有根本上的不同。慢性傷寒由傷寒引起,有跡可循,其產生及發展,都可由張仲景的《傷寒論》來推斷了解;外傷雜病卻是天馬行空,毫無方向。
●柳暗花明
使用脈診後,我們發現外傷雜病的過程充滿戲劇性。
外傷不是中醫的傳統強項,雖然少林寺有很多跌打損傷的治法與方子,但是外傷終究不是中醫的主流。骨傷科雖然是中醫的分科,但是地位不如傷寒、溫病或針灸等項目。
最初是從一個胃病案例中發現外傷的影響。有位病人為胃病所苦,但西醫治不好,中醫也治不好,經過我們用脈診儀測量,果然胃的諧波能量非常低下,風的指標也非常大。但是患者飲食正常,心臟也都沒有問題,就是胃不舒服,隱隱作痛,常嘔常吐。
於是我們要求將上衣拉起,一看到前胸及肚皮,這才恍然大悟。此人在胸下腹部,胃經的位置有個四、五公分的大黑疤。於是就請病人回去按摩、復健這個疤,幾天之後,胃就舒服了,從此告別纏身十數年的胃病。
經過這個成功的例子,很快又發現更多案例。譬如有人在上胸部胃經受傷,也會胃痛。即使病人是在十數年或數十年前受的傷,如今身上已找不到明顯的疤痕,可是受傷經絡所對應的器官就是不舒服,這種例子以胸上半部及頭部為最多。
接著又發現胸部的外傷可造成高血壓,尤其是心舒壓變大的高血壓;頭部或胸部以外受傷所產生的高血壓,則多是心縮壓高的高血壓。
於是進一步研究發現,不論是抽煙、外傷或傷寒所造成的肺功能不佳,如果心臟功能仍好,就容易高血壓,而且是心舒壓上升的高血壓。
尤其更有趣的是,有些病人左手量血壓正常,而右手量血壓就是高血壓。仔細用脈診觀察,配合目視的望診和手的觸診,再加上一些經驗、幾分運氣,一旦找到了受傷部位,幾天的復健就能將血壓降下來,恢復正常。
其實這種外傷誘發的高血壓很容易治療,重點是要找到受傷的確切位置。反倒是抽煙、空氣污染等引起的高血壓難以治癒。
這類外傷後遺症,留在胸上半部的例子最多。那些地方平時血液循環不容易充足,而這與胸的上半部容易生病是一樣道理。這類的傷也不容易以目視「望」出來,總是要試探幾個可疑的位置,尤其是穴道之後,才能逐步定位,並確定受傷的確切位置。此時病人通常會忽然想起一些往事,例如:
「啊!這裡的確在三十年前被牛撞到過。」
「對耶!我十年前出過車禍。」
「聽大人說我小時候有從鞦韆上摔下來。」……等等。
如果不是脈診找到大略的位置,又由望診、觸診找到痛點,因而喚回久遠以前的記憶,當事人早就把這檔事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我們認為,外傷雜病將是脈診最有效而廣泛的應用。
慢性傷寒雖然也是由脈診發現,但是終究有跡可循,我們可以追隨張仲景《傷寒論》的指示,按圖索驥。而外傷雜病是全新的發現,此病的發生完全隨機,曾經受的外傷也在病人的記憶中被淡忘,但卻可能深深地影響我們的健康。
至此,已經說明兩個由脈診發現的重大新病種:慢性傷寒與外傷雜病。這是過去三十年來,我們的研究群針對疾病與老化現象研究的重要發現。自古至今,不論中西醫都沒有發現也未曾去了解,且因為缺乏資訊,這兩類病患在就診時,醫生往往以「體質」不好來診斷,而在理解這兩種病種的來龍去脈後,未來應該用新觀點重新看待。
導航無病無痛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人活到了七十歲,雖然增長了知識,但是永遠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好像看盡了世上風情,但是總也發現新事物。
七十歲終究是人生的一個大跨步。也該把自己七十年來向地球拿的、或是別人給的,做些回報。
七十歲,已是人生的冬天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藏些什麼?藏在哪裡?
由這本書開始,我們討論實際的問題,講求如何運作,希望把七十年來學習的心得,養生的體會,藏在大家的腦子裡,藏在中華的文化裡,藏在世界的文明中。
《傷寒論》是中醫討論實際應用的專書,雖然是承繼《...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PART.1 脈診、脈診儀與治未病
經由過去三十年的中醫藥研究過程,
用脈診來偵測人的健康狀態,以及藥物對脈波的影響,
透過儀器,可以更清晰準確地指出如何「治未病」。
1脈診分析治未病
2從脈診重新詮釋傷寒論
3重大發現:外傷雜病處亦風邪共舞處
4中焦、肺脈與肺臟
5從桂枝湯探討中醫病毒感染治療
PART.2 十二經絡與健康
中醫藥的分類法雖然原始,但歷久不衰必有其道理,
後人當傳承智慧,補充而完備這個系統,
使其能與時俱進,更為現代化。
6完備以感官做為功能分類與定位的中醫學
7中醫之全身定位系統
8以十二經絡系統來解析桂枝湯
9西醫重形,中醫重勢
PART.3 中醫看老化與濕
中醫認為水濕在身體的聚積過程,就是人類或動物老化的過程,
寒、暑、火是老化的推手,燥可以是老化的現象之一,
風則可視為生病的動態指標。
10人的老化由陽經開始
11濕與老化
12發現新病種之一:慢性傷寒症
13發現新病種之二:外傷雜病
14陰常不足,陽常有餘
PART.4 健康之道
身體的保健,基本上要配合兩個原則:
一要致中和,把不通的經絡打通,將身體調養至健康狀態;
二是勤勞的練功,以補先天之氣。
15促進健康之道
16早期預警系統之需求—─脈診儀的誕生
17亟須改革的醫療體制
18淺談以中華文化保健身體
19張三丰對健身的提示
結語:工作尚待完成,期待共襄盛舉
附錄
推薦序
自序
PART.1 脈診、脈診儀與治未病
經由過去三十年的中醫藥研究過程,
用脈診來偵測人的健康狀態,以及藥物對脈波的影響,
透過儀器,可以更清晰準確地指出如何「治未病」。
1脈診分析治未病
2從脈診重新詮釋傷寒論
3重大發現:外傷雜病處亦風邪共舞處
4中焦、肺脈與肺臟
5從桂枝湯探討中醫病毒感染治療
PART.2 十二經絡與健康
中醫藥的分類法雖然原始,但歷久不衰必有其道理,
後人當傳承智慧,補充而完備這個系統,
使其能與時俱進,更為現代化。
6完備以感官做為功能分類與定位的中醫學
7中醫之全身定位系...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