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附53張萬用溝通圖卡,並特別加贈「魔法卡片專用盒DIY紙型」,跟孩子一起動手剪貼。
★日本亞馬遜五顆星熱烈好評!日本知名孩童心理專家設計,像魔法般神奇的親子互動圖卡。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研發!建立無壓力的正向教養環境,破解5-10歲孩童的情緒。
★一天5分鐘的最強溝通術!用卡片遊戲引導孩子表達與思考,打造獨立、自信的強大心靈。
【熱烈迴響!體驗到卡片魔法的家長真心話】
˙「每次問他『在學校怎麼樣?』,都只會回應『普通,沒什麼特別』的兒子,自從使用卡片後,開始會主動分享『今天體育課踢足球的時候得分了!』『營養午餐吃這些喔!』。真的是像被施了魔法般神奇,讓人不敢置信。」(10歲男孩的媽媽)
˙「老是說『學校……就一般般~滿開心的啦~』的兒子,開始會跟我說學校發生了什麼事還有心情的變化,甚至變得會去想『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10歲男孩的爸爸)
˙「利用『如果以兔子(卡片)來說的話會是哪隻呢?』的提問方式,讓女兒表現出自己的情感,親子間透過情緒視覺化來找到共通的語言。」(6歲女孩的媽媽)
˙「兒子每次一激動就哭到說不出話來,現在透過卡片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心情。也因為知道孩子的情緒,做父母的才能給予適當的理解、回應,讓彼此都輕鬆許多。」(6歲男孩的爸媽)
【最強溝通術!利用輕鬆的圖卡遊戲走入孩子的心房】
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學,是偷懶、忘了寫作業還是被同學欺負?
孩子成天忘東忘西,是記憶不佳還是容易分心?
孩子說學校很好老師很親切,但為什麼早上出門時看起來不開心?
你,真的懂自己孩子在想什麼嗎?
在日本,每年受邀舉辦超過兩百場親子講座的「心理教練」原潤一郎,
透過傾聽上千名孩童的「心內話」,研發出一套能理解孩子真正意圖的「心靈維修魔法卡」。
透過一邊聊天一邊遊戲,成功化解僵持的親子關係,讓相處不再充滿壓力與緊張感,
幫助孩子自然表達情緒與感受,讓父母讀懂孩子的內心。
【本書特色】
1.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教養原則,透過改變對話方式,以正向語言獲得孩子信賴!
阿德勒教養學派的概念,是對孩子賦予尊重、民主的態度,了解行為背後的目的,並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回應,讓孩子得到歸屬與價值感,面對挑戰時擁有信心與勇氣。本書的親子對話方式便是以此為原則進行,教導父母如何避免說出有壓力感的對話,建立良好的溝通環境。
2. 透過卡片引導孩子整理自我情緒、說出真心話,並且幫助孩子解決內心的苦惱!
大部分孩童的感受力很強、具備敏感的心思,但礙於詞彙有限,無法清楚表達心情與想法。許多父母因為不得其門而入,而無法幫助孩子紓解情緒、解決問題。本書中的圖卡便是為解決此問題而研發,利用各種兔子表情,讓孩子簡單傳達心情,協助父母解決孩子藏在心中的苦惱。
3. 每天只需要5分鐘時間,陪孩子一邊玩遊戲就能探索孩子內心,達到有效的溝通!
只要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卡片對話,即使只花5分鐘,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了解孩子。像是聽孩子主動分享當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或是感受到什麼特別的情緒,也能協助孩子訂定生活習慣或讀書計畫、社團活動目標等,讓親子間對話零距離。
4. 實際示範18種主題情境,帶父母更容易理解,面對什麼狀況適用什麼樣的溝通方式!
當發現孩子撒謊、孩子常常熬夜又勸不聽、在學校交不到朋友、把爸媽說的話都當耳邊風、一點幹勁都沒有……本書將會實際示範,當父母面對孩子的諸多問題時,如何在對話中靈活運用各種卡片。不僅可以用來與他人溝通,也能與自我的內心對話,成為修復心靈的重要工具。
【心靈維修魔法卡特色】
‧共53張圖卡,包含「感覺卡片」23張、「主題卡片」10張、「問題卡片」20張。
‧適合時機:孩子下課回家後吃點心時,或假日吃完早餐的輕鬆時間。
‧三大目標:引導孩子說出心聲、解決孩子的煩惱、找出孩子的目標。
‧優點:像玩遊戲一樣輕鬆對話,能直覺性進行諮詢,帶孩子透過卡片準確傳達想法。
‧「感覺卡片」上有各種兔子表情圖,孩子可以依直覺做出選擇,順利表達出情緒。
‧「主題卡片」列出孩子們最常見的各項煩惱,能讓孩子更明確地了解談話的內容。
‧「問題卡片」彙整出效果最好的提問方式,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作者簡介:
原潤一郎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親子教練協會代表理事、心理教練。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獲得專業心理教練培訓學校「Team flow」頒發的心理教練證照。至今已為超過5000人進行諮詢,特別擅長幫助小學生挖掘夢想、解決問題,以及改善親子間的關係。
每年在日本各地的小學、學童保育機構(課後照顧)、家長教師聯誼會(PTA)等舉辦超過200場演講,被稱為是「每5分鐘就能讓你感覺到一次幸福的演說家」,深受大眾好評。經常受邀參加廣播、電視節目,並在雜誌上撰寫連載和專欄。曾與人合著《教師的不罵孩子技術》(明治圖書出版)。
譯者簡介:
Moku
學不會26個字母,所以改學50音。日文系畢業,在日本遊蕩一段時間,最後發現在日本會說日文也太普通,決定改回台灣,當個有日文專長的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欄作家
「從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書中的魔法卡培養孩子溝通的能力!」
陳宜男 星願樹職能治療所負責人
「擁有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將可以擁有孩子的心;有效溝通可促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曾文志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親子溝通魔法卡》融合了阿德勒心理學的哲思和作者對孩子內心世界的洞察理解,創造出親子溝通用心談的新魔法,更帶動親子談話互動的美麗心境界;這套絶非幻術而能創造奇蹟的溝通魔法值得家長、教師、心理與教育工作者典藏品味,細心修煉。」
楊俐容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這一套兼具理論基礎與實用價值的圖卡,不只能提升孩子自我探索與表達的能力,更是親子溝通的絕佳工具!」
廖笙光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永遠看到孩子的優點,才能協助孩子克服缺點。帶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路上難免也會磕磕絆絆的,親子衝突往往來自於無法彼此理解,有時候透過一點小工具,將內心感受轉換成視覺情緒,也就會有不一樣的火花,拉進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愛孩子,用對的溝通方式,孩子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我們的愛。」
(依姓氏筆劃排序)
名人推薦: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欄作家
「從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書中的魔法卡培養孩子溝通的能力!」
陳宜男 星願樹職能治療所負責人
「擁有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將可以擁有孩子的心;有效溝通可促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曾文志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親子溝通魔法卡》融合了阿德勒心理學的哲思和作者對孩子內心世界的洞察理解,創造出親子溝通用心談的新魔法,更帶動親子談話互動的美麗心境界;這套絶非幻術而能創造奇蹟的溝通魔法值得家長、教師、心理與教育工作者典藏品味,細心修煉。」
楊俐容 台灣芯福里情緒...
章節試閱
避免用一成不變的公式性對話,徒增親子間的壓力
家長:「小雄,作業寫完了嗎?」
孩子:「還~沒~」
家長:「為什麼還沒寫完!不要玩了趕快寫一寫!」
孩子:「我正打算開始寫啊……媽媽好煩!」
生活中同樣的對話不斷上演,你是否感覺到揮之不去的壓力?
很多爸媽每天被孩子的事弄得心煩意亂,心裡明明想要當個溫柔的媽媽,卻三番兩次忍不住大發雷霆,最後連自己都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厭煩。尤其是責任感越強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困在「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只能靠我來守護!」的想法中,不知不覺陷入上述的惡性循環。
爸媽之所以對孩子嚴厲,是不希望孩子將來太辛苦,希望他們能過著幸福的生活。換句話說,所有的出發點,都是來自「對孩子的愛」。這份為人父母的心意非常偉大,是不可多得的寶物。我希望大家都能持續保有這份心意,千萬不要因此譴責自己。
不過即使如此,如果每天開口說的話都一成不變,對爸媽跟孩子來說,都會覺得厭煩、壓力很大吧?但突然說要跳脫這些公式般的話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像這種時候,就很適合使用輔助親子對話的工具(幫助爸媽了解孩子的想法、增加孩子動力的工具)──心靈維修魔法卡。就算是每天被工作、生活追著跑,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陪孩子說話的爸媽,也能夠透過卡片的輔助,在短短5分鐘內搞懂孩子的想法,帶領他們往前邁進一步。
我知道有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趕快開始使用這套卡片,但在那之前,我想要先提供大家一些「適合用在親子溝通上的思考模式和說話訣竅」。
只要能夠掌握這樣的思考模式和說話訣竅,從今以後你在看待孩子的想法,或是跟孩子問話、溝通時,將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你會發現彼此對話的壓力瞬間緩和了許多。此時若再搭配心靈維修魔法卡,效果將大幅提升。
好了,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就來向大家說明上述的思考模式和說話訣竅吧!
用「加法視角」取代「減法視角」,孩子的壞習慣自動退散
請大家試著回想一下,孩子剛出生的情景。
在生產過程中歷經千辛萬苦,第一次抱著自己的孩子時,在無限感動中一心祈禱著「我只要這個孩子健健康康、笑得開心就滿足了!」相信大家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吧?
從孩子誕生的瞬間開始,光是每天看著他的睡臉,內心便無比充實幸福。「今天第一次翻身了!」「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了!」每一個新發現都令人欣喜不已。不管孩子辦到了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全都一件一件看在眼裡,為他每天的成長而開心。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可以自己做到的事越來越多,隨著孩子待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卻好像逐漸看不清孩子身上細微的變化與成長。相反地,那些孩子還辦不到、做不好的事,卻突然變得非常醒目,常常把我們氣得直跳腳。各位爸爸媽媽們,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心中描繪了一個「一百分的孩子」,每當看到缺點,就用「減法」來扣他們的分數呢?
如果我們總是把目光放在他們不夠好的地方,用減法視角看待孩子,你猜會怎麼樣?
恐怕那些不夠好的部分不會有減少的跡象,反而會越來越多。
以粗淺的方式來說,心理學上將思考模式分成「原因論」和「結果論」兩種。
所謂原因論,就是「找出不足的缺點加以改善,結果就會變好」的想法。譬如,假設智慧型手機故障不能用,以原因論來分析,就會得到「這支手機的某零件壞了」結論,透過找出一個又一個故障的原因,然後逐一修復後,就可以解決手機壞掉的問題,繼續使用。
像這樣追根究底找原因的思考模式,不管是用在機械、工作或是專案企劃上,都能夠帶來很大的助益、快速解決遇到的難題。但如果是用在人的身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問題。
舉例來說,有一個叫做A的小學生。他有數不盡的優點和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個缺點就是任性。假設以原因論的思考模式嘗試解決這個缺點,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A「所有任性的地方」,並且一旦發現便立即指責:「你現在又在耍任性了!上次也說了任性的話!不改掉不行」像這樣不停細數錯誤的地方。但這樣的做法不僅沒有辦法改善A的任性,還會造成他變本加厲。
身為心理教練的我,在對父母或孩子執行諮詢時,是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倡的「阿德勒心理學」為思考的基準。
阿德勒博士曾經這樣說過:「人類如果做對的事時無法受到關注,便會試圖做不對的事以求受到關注。」
換句話說,不管有沒有自覺,人類都是一種期待受到關注的生物。將這樣的觀點放在孩子身上來看,如果知道即使做對的事情也沒辦法得到父母的認同、感謝,就會轉而去做不對的事,藉此得到被叱責、發怒的負面關注。
以小學生A的情形來說,假設只有任性的時候才會受到關注,他的腦中便會留下「只要我耍任性,媽媽就會注意到我」的印象,於是下意識做出更多任性的行為。
接著來看「結果論」的思考模式。和追究、挖掘「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論」不同,「結果論」是以探索目的為主,針對「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希望達到的結果是什麼?」來進行思考分析。
以同樣的例子來說明。假設今天想要改善A任性的情況,首先要思考的第一件事是,任性的相反是什麼?(也就是說,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任性的相反是「體貼」,就不能在孩子做出任性的舉動時立刻斥責他,而是要在他做出體貼的行為時特別給予關注。
有些人可能會說:「但我家孩子根本不體貼啊!」其實不是沒有,只是你還沒發現而已。不管是多有毅力的孩子,都不可能持續24小時、365天不斷做任性的事吧?總有無意間做出體貼舉動的時候,請試著找出這瞬間,然後稱讚他們吧!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做出體貼或是其他正向的行為可以得到爸媽或大人的稱讚,自然而然就會更常做出類似的舉動。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會產生「我是個體貼的小孩」的想法,不去做任性的事。
爸媽的目光放在孩子的哪一點,那一點就會蓬勃發展。只要從光看「做不好的地方、缺點」的「減法視角」,轉換成關注「做得好的事、優點」的「加法視角」,孩子的可能性將因此無限放大!
從「我」的角度出發,讓孩子不頂嘴的零反感說話術
如果有一種說話方式「絕不會讓對方反感」,每天的溝通一定可以輕鬆許多!
我推薦大家試試看,以「我」為主詞來說話,我將這樣的說話技巧稱為「我的訊息」。以「我的訊息」來傳達想說的話,幾乎不會造成別人反感,還能好好抒發自己的心情,避免因為過度壓抑自己而累積壓力。
此外,和「我的訊息」相反的,就是「你的訊息」。舉例來說,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難過地說:「為什麼你要說謊!」這就是以「你」為主詞的「你的訊息」。通常孩子聽到這樣的話都會低頭不語,或是大聲辯駁「還不是因為……」。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應,是因為「你的訊息」中,包含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評價、判斷、分析」。如果孩子的心思被你說中了,在無法辯駁的情況下,他只能沉默以對;但如果事實不是這樣,就會因為自己被冤枉而感到委屈,進而大聲為自己辯解。
不論要講的是負面或正面的話語,都建議大家以「我的訊息」來取代「你的訊息」。舉例來說,稱讚人「你真了不起!」就是一種「你的訊息」。做為上司的人這樣稱讚下屬好像沒有違和感,但應該沒有下屬會對上司說:「部長,你今天好早就來上班了,真了不起」吧?職場中的上下關係一旦顧慮得不夠周全,很容易產生嫌隙。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你的訊息」,無疑是風險很高的說話方式。
但如果是以「我的訊息」表達同樣一件事,就會變成「看到部長一早認真工作的樣子,就覺得我們也要好好加油才行。」因為是以「我」為主,沒有上下分別,也就不容易讓人覺得失禮或被攻擊。
「我的訊息」的表達方式,有以下的基本型態:
◆想稱讚人的時候【對方的行為+自己的心情】
(例)小玉照顧弟弟妹妹,幫了媽媽好大的忙,媽媽好開心,謝謝你!
◆希望對方改善的時候【對方的行為+自己的心情+要求】
(例)媽媽被騙很難過,如果可以聽到實話,媽媽會很開心。下次這樣做好嗎?
你覺得怎麼樣呢?只是把主詞從「你」換成「我」而已,孩子就不會產生反感喔!
不必當吼爸吼媽!設立明確目標,啟動孩子的超強行動力
孩子老是說「我不想讀書!」整天光顧著打電動,就連好不容易才讓他去上的才藝課也覺得興致缺缺,三天兩頭找理由請假……不管怎麼做,就是無法激起孩子學習的幹勁。
如果用罵的方式逼他們「快去讀書!」「快去上課!」孩子反而更抗拒。但如果用「乖乖讀書(上課)就給你獎勵」的利誘方式,似乎也只能達到短期的效果,沒辦法持之以恆。
在說明如何解決這種問題之前,我想先解釋一下,所謂的動力,大致分成兩種型態。
一種是「氛圍的動力」。在運動比賽前,常常看到運動選手聚在一起精神喊話,在大聲的「加油!」後快速提升的幹勁,指的就是氛圍上的動力。這種動力的特點就是能夠在一瞬間急速飆漲,但缺點是時效很短暫,情緒無法持續支撐在高昂的熱點上,溫度很快就會降下來。
另外一種是「有目標的動力」。每當腦中浮現自己的理想,或是想要前往的地方時,那股心中不自覺高亢激昂的心情,指的就是這種動力。這種動力的時效長、容易持之以恆。雖然也有低迷沉寂的時候,但內心深處的火焰卻不會隨便熄滅。
如果說「氛圍的動力」是周遭環境帶來的力量,那麼「有目標的動力」就是從自身出發的力量。只要找到能夠讓自己閃閃發光、覺得「好想實現!」的事情,自然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曾經有一次,一位「提不起勁讀書」的小女生K跑來找我諮詢,一開始我刻意避談關於讀書的事情,只問她「將來的夢想是什麼?」
「我想要開精品店!」K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睛裡閃閃發光。我再進一步問她「想開什麼樣的精品店呢?」她說「我想要賣可愛的進口商品!」
說完這句話後她靜默了幾秒,突然抬起頭說:「啊!我想到一個好主意!我要跟媽媽說我想學英文。」為什麼突然想要學英文?原來是因為在K的腦中產生了「想要從國外進口商品,等於需要說英文」的連結。
從那天之後,K每天興致勃勃地學習英文。透過學習英文這件事,她感受到離自己夢想越來越近的踏實感,內心充滿了雀躍。
K還曾經說了句名言:「不是因為讀書實現了夢想,是因為有夢想才開始讀書。」
當讀書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實現夢想,動力的火苗自然一發不可收拾。
別拒絕孩子的幫忙!「貢獻感」是通往幸福的必要條件
和公婆同住的夫妻家庭中,常常看得到這樣的情景。
婆婆想著「要幫家人分擔工作」開始洗碗,此時媳婦匆匆走來,一邊說「我來洗吧,媽媽坐著休息就好!」一邊搶走洗碗的工作。婆婆閒得發慌,決定去幫庭院裡的花花草草澆水,結果媳婦又來了,「媽媽,交給我來做就好!您的腰不好,不要做這些工作」。
久而久之,雖然媳婦是一番好意,但「反正就是覺得我礙事」的想法卻逐漸在婆婆的心裡膨脹開來。最後,婆婆不是對派不上用場的自己感到厭煩,就是對奪走所有工作的媳婦越看越不順眼。
和孩子們的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孩子跑進廚房說「我想要幫忙準備晚餐」並拿起菜刀準備切菜,或是用自己的方式試圖幫忙摺衣服的時候,爸媽總是連忙說「不用不用,媽媽自己來就好」並且制止他們,孩子們好不容易萌芽的獨立心,或是想做出一些貢獻的心情,恐怕就這樣一去不復返。即使年紀小,孩子們也想幫忙最愛的爸爸媽媽啊!
阿德勒博士曾經說過:「人類想要幸福,要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被稱為「幸福三關鍵」。
幸福三關鍵
1.接納自我、肯定自我(能夠喜歡自己)
2.信賴他人(能夠相信別人)
3.貢獻感(覺得自己對某些人或對這個世界有用處)
這三個條件中的第一、二點很容易理解,但第三點的「貢獻感」,卻是阿德勒心理學中最重要的一點。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用」的時候,才會真實感受到心靈上的滿足。這點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共通的。
一旦發現孩子主動試圖幫忙,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立刻跟他說「你幫了媽媽大忙!」當然,很多時候其實自己動手做更快,但孩子心中剛開始萌發的「想要試試看」、「想要幫忙」的「動力之苗」可不能隨意摘除,必須好好保護才行。這個小小的舉動,可是影響孩子自立能力和幸福感的必要條件。
避免用一成不變的公式性對話,徒增親子間的壓力
家長:「小雄,作業寫完了嗎?」
孩子:「還~沒~」
家長:「為什麼還沒寫完!不要玩了趕快寫一寫!」
孩子:「我正打算開始寫啊……媽媽好煩!」
生活中同樣的對話不斷上演,你是否感覺到揮之不去的壓力?
很多爸媽每天被孩子的事弄得心煩意亂,心裡明明想要當個溫柔的媽媽,卻三番兩次忍不住大發雷霆,最後連自己都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厭煩。尤其是責任感越強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困在「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只能靠我來守護!」的想法中,不知不覺陷入上述的惡性循環。...
作者序
打聲遲來的招呼,我是「親子心理教練」原潤一郎。自從以「孩童心理專家」的身分替孩子、家長們諮詢至今,我已經幫助超過一千名的孩子找到夢想或解決問題。在本書一開始想要傳達給大家的訊息,也是我在和許多孩子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從他們吐露的心聲,再加上我個人心得所綜合出的感想。常聽到人家說「小孩不懂爸媽的心」,但其實,「爸媽也不懂孩子的心」。正因如此,能夠讓你拿起這本書──是我夢寐以求的事。
Pit in card(心靈維修卡),這個詞彙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大家有看過賽車比賽嗎?在賽程中,車子短暫地進廠加油或修理,其英文就稱作「pit stop」。因為希望父母能成為讓孩子心靈得到修復與前進力量的休息站,因此我特別設計出這套具有魔力的親子互動卡片,並稱之為「心靈維修魔法卡」。
簡單說,這是一套「可以讓父母徹底了解孩子、瞬間解決孩子藏在心中的苦惱」的溝通方法。身為一位專門研究孩童心理的工作者,我希望能夠將我平常執行的諮詢工作融入在生活之中,讓大家在家裡或學校也能輕鬆快樂地執行。
在雙薪家庭比例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爸媽們和孩子對話的時間變得更難能可貴。我深深感受到,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孩子們的煩惱、體會孩子們的心情,這是個「溝通的質比量更重要」的時代。
只要使用心靈維修魔法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展開讓人驚呼「不可思議!」的深度對談。每天收到這些實際體驗過的家庭們傳來訊息說:「終於懂孩子們在想什麼了!」、「不敢相信以前竟然花這麼多時間解決這些問題」,就讓人由衷感到喜悅。更別說是聽到平常不擅長表達情緒的孩子們,嘗試使用卡片溝通後變得很開心。或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解決了孩子們在學校遇到的困難,訂定了生活習慣或讀書、社團活動目標等,平常處理起來有點棘手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為什麼這麼有效呢?因為在研發這套卡片之前,我們認真傾聽了超過一千名孩子的想法,換句話說,就是和孩子們一起開發出來的卡片。從許多家長和孩子身上,我們得到了許多令人開心的回響。這套卡片最大的魅力,在於不僅能夠在親子之間派上用場,孩子和同儕間也能像玩遊戲一般運用,更可以活用在全家人或是祖孫三代同堂間的對話中,依使用者的情況發揮創意、自由運用。
那麼,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要針對這套卡片做詳細的說明。希望大家可以透過親子間的對談,像賽車比賽中跑累了或零件受損的車子「進站維修(幫汽車加油或是做暫時的整修)」般,用短暫的時間幫孩子受損的心靈充飽電、對未來發展進行正向的開導,幫助他們繼續啟程。除此之外,還能夠和孩子一起度過美好的談話時光。
日本親子教練協會代表理事 原潤一郎
打聲遲來的招呼,我是「親子心理教練」原潤一郎。自從以「孩童心理專家」的身分替孩子、家長們諮詢至今,我已經幫助超過一千名的孩子找到夢想或解決問題。在本書一開始想要傳達給大家的訊息,也是我在和許多孩子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從他們吐露的心聲,再加上我個人心得所綜合出的感想。常聽到人家說「小孩不懂爸媽的心」,但其實,「爸媽也不懂孩子的心」。正因如此,能夠讓你拿起這本書──是我夢寐以求的事。
Pit in card(心靈維修卡),這個詞彙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大家有看過賽車比賽嗎?在賽程中,車子短暫地進廠加油或修理,其...
目錄
PART1開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從阿德勒心理學思考教養法
避免用一成不變的公式性對話,徒增親子間的壓力
用「加法視角」取代「減法視角」,孩子的壞習慣自動退散
從「我」的角度出發,讓孩子不頂嘴的零反感說話術
不必當吼爸吼媽!設立明確目標,啟動孩子的超強行動力
別拒絕孩子的幫忙!「貢獻感」是通往幸福的必要條件
你好了,孩子才會好!讓全家人都快樂的「香檳塔法則」
從「保護者」到「支持者」,隨孩子的年齡轉換父母身分
從今天開始,成為孩子專屬的「心理教練」吧!
【column】培養孩子的動力,「讚美」和「斥責」都不適用?
PART2 徹底搞懂孩子想什麼!
心靈維修魔法卡的使用方式
什麼是心靈維修魔法卡?
提升心靈維修魔法卡效果的關鍵
開始使用心靈維修魔法卡的程序
【column】在輕鬆的卡片遊戲中,瞬間卸下孩子心防!
PART3孩子,我們聊聊吧!
不同主題的心靈維修魔法卡實踐篇
◎想要卸下孩子心防
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狀況
當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情時
發現孩子撒謊時
當孩子不願意去上學時
◎想要改善學習或生活態度
讀書很被動、作業常拖著不寫
常常熬夜、早上爬不起來
孩子成天忘東忘西
爸媽說的話都當耳邊風
◎希望改善人際關係的情況
當孩子和朋友產生摩擦的時候
孩子在學校一直交不到朋友
兄弟姊妹間吵架吵個不停
懷疑孩子被欺負的時候
◎希望提升自信與自我認同感
害怕失敗而不敢挑戰的時候
習慣把「都可以啊」當成口頭禪
遇到痛苦的事情卻隱忍著說「沒事」
老是覺得麻煩,一點幹勁都沒有
◎談論未來的規劃時
說出自己沒有夢想的時候
一被問到將來的事就很煩
※心靈維修魔法卡的各種活用方法
‧在各種關係中都能發揮對談的作用
‧和自己的內心深度對談
PART1開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從阿德勒心理學思考教養法
避免用一成不變的公式性對話,徒增親子間的壓力
用「加法視角」取代「減法視角」,孩子的壞習慣自動退散
從「我」的角度出發,讓孩子不頂嘴的零反感說話術
不必當吼爸吼媽!設立明確目標,啟動孩子的超強行動力
別拒絕孩子的幫忙!「貢獻感」是通往幸福的必要條件
你好了,孩子才會好!讓全家人都快樂的「香檳塔法則」
從「保護者」到「支持者」,隨孩子的年齡轉換父母身分
從今天開始,成為孩子專屬的「心理教練」吧!
【column】培養孩子的動力,「讚美」和「斥責」都不適...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