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完全變了樣?如何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性向?
要怎樣和十幾歲的孩子好好溝通說話?到了青春期再來談教養已經太遲了嗎?……
最想表達自我、面臨蛻變關卡的「青春期」孩子,
特別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用心引導。
我要求自己要放心,要放下怕孩子變壞、變差的擔憂,檢視自己有沒有「愛對了方法」。
不論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
也唯有「慢教」和「等待」,才不辜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所謂「愛孩子的原點」,就是完全無條件,愛一個獨一無二的他。
狂飆青春期的孩子,個個都是隨時會列出功課「逼」父母成長的小老師,每一項問題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和耐性。而做父母的更要盡心盡力,一刻也不能偷懶、放棄──
我們能否心平氣和接受一個想法、行為都跟我們不同的孩子,好好做他的朋友、聽他說話?
我們能否放下急躁和憂慮,耐心協助孩子找到興趣,並樂意接受、鼓勵他走自己的路?
我們能否將心比心,而不是「做了爸媽就忘了自己也曾是小孩」,只想用大人的權威掌控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能力,但是都需要父母和師長的幫忙,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慢慢嘗試。
不要太心急,更不要「預約煩惱」,回到愛的原點、堅持正向的信念,持續用對的而且是適合孩子的方法,「等待」他長大、懂事,「相信」他有能力找到生命出口、為自己負責。因為我們擺明對他有信心,孩子也不會放棄自己,他們的心會越來越柔軟,路,也會越走越順暢。
親職教育專家汪詠黛,以活潑生動的親子故事感性分享她如何陪伴「磨娘精」的兒子走過變動青春期,找到自我發展的新天地;另一方面也針對青春期的教養問題,如學習與課業、兩性與感情、親子溝通與品德教育等,提供理性懇切的建議,以幫助親子建立溫柔聯繫,讓家庭成為強有力的心靈後盾,支持每個孩子展翅飛向開闊的未來。
【父母加分題】
好父母不是天生就會做的,我們和孩子一樣,都需要謙虛一點、認真學習,才會有所成長。
爸爸、媽媽,請先停下來,好好深呼吸,跟著黛媽咪想一想:
●做父母的都怕孩子跌倒摔傷、吃虧受苦,但有時候非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去體驗,知道什麼叫做「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才會成長。
●不必說大道理,讓孩子從「做中學」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做對的事給他們看。
●不要把情緒繃得太緊,只要「擔心」的情緒一出現,緊接著就是不自覺的嘮叨,而青少年最厭煩的就是大人「碎碎唸」。多聽他們說,再找出對策和平共處,才能夠教養得宜。
●孩子脾氣特別古怪或嗆辣時,也許是有事還不願意講,或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此時最親密的家人,是他最「放心」可以發洩的對象,而以柔克剛,是緩和親子關係的最佳良藥。
●滿懷憂心的父母,不要怕開口「求救」,周遭有好多機會,都可以讓我們拉孩子一把!只要有心,一句讚美、一抹微笑、一個擁抱,每個大人都可以做孩子的貴人。
●大人只要適時說聲「對不起」,就是最好得到人心的時機。這無關顏面或是寵縱孩子,而是我們用身教來示範誠實面對錯誤。
●「愛你,但絕不寵壞你,讓你吃定父母。」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負責任之際,該堅持的原則就要有所堅持。
所謂的「乖寶寶」往往過得並不快樂,或是不懂得適時拒絕以保護自己。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釐清內心真正想要的,而非一味迎合別人。
作者簡介:
汪詠黛(黛媽咪)
愛家人、愛朋友、愛旅遊、愛看書、愛看戲、愛音樂、愛運動、愛吃、愛哭、愛笑。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向上和向善的心,只要大人不放棄他、不放棄努力陪他走過狂飆青春期,每個孩子都能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亮麗天空。
現為專欄作家,文章散見《中國時報》、《人間福報》、《國語日報》等各大報及雜誌;現任「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顧問,「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寫作班召集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培訓志工團講師,廣播電台節目製作人兼主講人。著有《重返異域》(柏楊策劃)《一本走天下——自助逍遙遊》(時報出版);《兩代鬥智‧親子雙贏》《愛情‧親情‧Do Re Mi》《幸福女人的五十個學分》《親子互動魔法書》《婚姻幸福魔法書》(九歌健行出版);《都會媽咪會唸經》(小魯出版)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溫暖推薦(依筆劃順序排列)
邱秀堂 老夫子漫畫總編輯
夏瑞紅 作家
張慧心 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
鄧美玲 作家
盧美杏 中國時報資深主編
被封為兩性、親子專家的汪詠黛,總是能以因材施教、四兩撥千金的方法,讓青春期的叛逆小子有「出口」,能夠適性發展,肯向媽媽吐露心事且找到回家的路。相信看了本書的讀者,也會跟我一樣佩服她的韌性、智慧、善良與能量。——邱秀堂(老夫子漫畫總編輯)
像詠黛姐這樣熱情開朗、又很懂親子問題的媽咪,都曾被孩子磨到「悽慘落魄」,比起來,吾等「凡爸俗媽」遇到挫折挑戰,又何必「心虛迷惘」?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詠黛媽咪能憑「最後一招」——信心忍耐,守候孩子蛻變,終於苦盡甘來,我們一定也能!——夏瑞紅(作家)
多年的教養智慧,讓詠黛練就寬廣包容的胸襟,她總能在事過境遷後,用最風趣幽默的方式,描述親子的慘烈過招。我永遠記得她說的:「絕對不能打孩子!不打,他總有回來的一天;一打,就再也回不來了!」真乃「家有不肖兒」父母的金玉良言呀!————張慧心(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教育電台主持人)
黛媽咪用淺白流暢的文筆,希望讓大家讀到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頑抗」什麼?否則,我們還會繼續陷在幻影中,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壓良為賤」,看不到孩子跟我們自己「本自俱足」的善根本性,到底可以怎樣活得更自在一點。——鄧美玲(作家)
黛媽咪是個說故事高手,能把嚴肅的教養化為生活趣事,而成就此書。我想她的強項之一,便是願意認真傾聽所有人的疑難雜症,然後雞婆的把他人之事攬為自己之事,讓教養這條漫漫長路因為有她的陪伴,不再孤單。——盧美杏(中國時報資深主編)
【推薦序>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夏瑞紅
讀了詠黛姐的新書,想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
最初以為這話是說:父母都是對的,即使不對,也是難免的暫時失誤而已;而就算真的犯了錯,父母愛護子女的初衷仍是對的。
後來當了媽,特別注意社會上種種光怪陸離的家庭悲劇,漸漸對這話信心動搖。我發現,「愛」是深邃悠長的功課,在「愛的關係」中受傷、錯亂的人,不會因為當了父母,就突然能健康的去愛與被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是理想、理論,現實是,天下的確有些父母實在太「不是」了!
直到近幾年,深深嚐過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也聽了周遭許多「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看了形形色色朋友們的人生浮沉後,我對這話又有不一樣的領會。
對父母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指的是:無論如何,你就是孩子的父母,你可以向任何公司辭職,但生了孩子,不管做父母做得好不好,即使跑遍天下,你也辭不掉父母的角色。所以,不能逃避,也毋須懷疑,沒錯,你就是!無論如何你都是孩子的父母,這事實不會改變,你只能完全接受。然而,如何做父母是隨時能學習的,要做怎樣的父母這件事,永遠有機會改變。
對子女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父母都是對的、好的;而是,不管對不對、好不好,父母就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我們只能在完全接受父母的前提下,用心學習做對的、好的子女。
《孝經》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父精母血是生身來源,一個人若否定、怨恨父母,就等於阻斷其「生命能源」,絕不可能經營出真正平順通達的人生。這樣說,並不因什麼道德理論,而是觀察許多真實人生案例後,我的一點心得。
我察覺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從前生活困苦,一般父母既沒錢又沒學識,但幾乎都勇於承擔子女,當父母當得理直氣壯、威風凜凜;相較下,現代父母雖有錢有學識,又擁有五花八門的父母學參考書,結果卻一個個淪為心虛迷惘的父母。
從前的父母也不講什麼「愛的教育」、「和孩子當朋友」等,能提供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又很有限,但子女對父母卻普遍甘於孝順,而且很早就有幫父母分擔家計的責任意識。
為什麼會這樣呢?
是不是現代人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簡單的事實,已失去單純的虔誠與信心,並且習慣性的用腦過度?
因為少了那份虔誠信心,父母流行花大錢,把陪伴孩子成長的天職拱手讓人,還稱之為先進的「教育投資」;相同的,子女也越來越理所當然,把照顧父母的責任交給所謂「專業機構」。甚至,父母可以因「承擔不起」而拋棄子女,子女也可以因「無法負責」而拋棄父母!
在這樣的年代,我想,詠黛姐這本教養心路歷程告白,應該就是為激發大家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虔誠信心而問世的吧?
在我服務中國時報的二十多年間,詠黛姐可是報社裡最知名、也是人氣最夯的「雞婆大姐頭」。她主編過市政、社會教育、家庭、旅遊……等種種新聞路線,主持過親子專欄、座談,結識三教九流、各路人物。換句話說,她當然是個見多識廣、熱情開朗,又很懂親子問題的媽咪;而且,人家還從幼稚園就立志要當媽媽呢!
這樣一號媽咪都曾被孩子磨到「悽慘落魄」,比起來,吾等「凡爸俗媽」遇到挫折挑戰,豈不是很正常嗎?幹嘛「心虛迷惘」?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詠黛媽咪能憑「最後一招」——信心忍耐,守候孩子蛻變,終於苦盡甘來,我們一定也能!
另外,特別推薦天下所有的「磨娘精」也來讀一讀這本書。爸媽讓孩子「超不爽」的原因,可能家家不同,但千迴百轉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大同小異,只差許多爸媽可能不會說、也寫不出來而已。
不敢保證本書能一次解決你的親子衝突,但肯定能提供你一個更體貼爸媽「苦情」的好機會;也預祝你因閱讀此書,將來能做一個不讓你孩子超不爽、也更有智慧的父母。
【推薦序>切莫壓良為賤啊!】切莫壓良為賤啊!
鄧美玲
比比真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還在《中國時報》編親子版時,他的照片和那驚險波折、總讓人提心吊膽的成長故事,不免就成為版面上的一角;然而,等到媒體生態丕變,親子版停刊,我們一群老時報人皆各奔前程去了,比比的故事仍繼續進行著。幾年的消息未通,再相逢時,才發現比比已經脫胎換骨,結結實實長出他自己的樣子了!
一個孩子,能夠照自己的氣質天性長出自己的樣子,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洞山良价禪師初出茅廬時,曾去拜見名重一方的南泉普願禪師。南泉誇獎他「雖然年輕,卻頗堪雕琢。」洞山卻答:「和尚莫壓良為賤!」
然而,現代人類社會的教育,多半是「壓良為賤」的,把一個個活活潑潑、本性俱足的孩子,硬生生的刻意雕琢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讀到過一本據說是外星人和地球人對話的書籍,談到地球人的教育時,外星人就說了:「孩子降生為地球人之後,大約三歲就開始接受你們用『恐懼』給的教育。」
如果不經過深層的反省,我們大概不會承認我們真的常用「恐懼」實施「壓良為賤」的教育手段。想想看,我們總是跟孩子說:「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呢?」、「你這個樣子,不怕別人笑你沒教養嗎?」、「整天吃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簡直是在糟蹋自己的身體嘛!」……
我們自己也是從小接受了恐懼的教育,而在恐懼中成長的————擔心這個、害怕那個,因此,我們努力工作,是因為恐懼失去什麼、或者得不到什麼,於是我們無法單純的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碰到挫折時,更無法像遊戲中的孩子那樣使出渾身解數設法通關解密,並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享受壓力帶來的快感。
比比在成長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本性而出現種種「負隅頑抗」的行為,在我看來,這個孩子的生命力真是太驚人了!學校的學習無法滿足他,因為那些學習內容真的太無聊了!知識的學習往往偏重大腦的思維學習,動手動腳的身體操作學習是微乎其微的;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身心困境,學校幾乎不處理, 即使有處理,也是很片面、很粗淺的。
多年前,我在台北縣的萬里國中帶一群不愛讀書的孩子讀書,期間,我用跟他們許多人的處境非常相似的《遇見靈熊》和《出事的那一天》(都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帶班級討論。學校老師告訴我,孩子們對這兩本書的討論深度,出乎大家的意料;而我延續這些話題,利用週會時間帶一場全校的討論,那群基測成績能考上二百分以上就算資優生的孩子們,竟熱烈投入到不肯下課。
所以,孩子若不愛學習,是我們大人的錯!
黛媽咪用淺白流暢的文筆,讓比比的成長軌跡展現在大家面前,希望大家讀到的不僅是「比比終於走出自己的路子」,還要讀到千千萬萬像比比這樣的孩子到底在「頑抗」什麼?否則,我們還會繼續陷在地球人的「成功」幻影中,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壓良為賤」,看不到孩子跟我們自己「本自俱足」的善根本性,到底可以怎樣活得更自在一點。
名人推薦:溫暖推薦(依筆劃順序排列)
邱秀堂 老夫子漫畫總編輯
夏瑞紅 作家
張慧心 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
鄧美玲 作家
盧美杏 中國時報資深主編
被封為兩性、親子專家的汪詠黛,總是能以因材施教、四兩撥千金的方法,讓青春期的叛逆小子有「出口」,能夠適性發展,肯向媽媽吐露心事且找到回家的路。相信看了本書的讀者,也會跟我一樣佩服她的韌性、智慧、善良與能量。——邱秀堂(老夫子漫畫總編輯)
像詠黛姐這樣熱情開朗、又很懂親子問題的媽咪,都曾被孩子磨到「悽慘落魄」,比起來,吾等「凡爸俗媽」遇到挫折挑戰,又何必...
章節試閱
【第1輯>升學壓力下,陪他找到另一扇窗
「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轉個彎,孩子會遇到自信心
知子莫若父母,多花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喜好,
如果他在課業上表現不佳,就不要逼他非坐在教室裡或書桌前唸書,
而是接受現階段的他「就是這樣」的事實。
只要順著毛摸,協助他適性發展,就容易讓孩子找回自信心。
【現場實況轉播】
「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
「上了一天課,累死了,我就是不要再坐在教室!」
「要上你們自己去上!」
比比接二連三的咆哮,鬧得我頭都痛了,但是老師已經下了最後通牒,明天一定得交出同意單,該怎麼辦?
其實,我和爸爸根本不贊成比比參加課後輔導,對於一個回家連書包都不肯打開寫作業的國中生來說,再多的課輔、再多的留校自習,有啥用?
不過,不贊成歸不贊成,在老師一再「關切」下,我們做父母的一來也抱著「希望孩子多少唸點書」的心態;二來,說老實話,還真是沒膽子為學業成績不夠看的兒子,站出來勇敢表明:「不必浪費大家的時間啦!」
所以,對於校方、老師要求的事,我向來很配合,有時明明知道不太對勁,但是,嘴裡還是勸著比比……
其實,我心中老是壓不下一個自問的聲音:這是一種從小就對「權威」習慣性「屈服」的病態心理嗎?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都是這樣長大的嗎?
也許是吧!自幼我雖然不是標準的「乖乖牌」,也不是考前三名的「好學生」,但總是樂於做好分內的事,儘量表現得讓大人滿意。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很自然也成為配合度高的家長。說穿了,這裡面有很大的成分是我們擔心:如果不配合、不聽話、不從眾,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被孤立、被排擠、被貼標籤!
所以我仍「習慣性」的想做個「配合度高」的家長,試著和比比溝通,希望說服這個倔強的青少年。
「比比,『全班』都同意上課後輔導耶!你如果不參加,會不會變成班上的『害群之馬』?」
比比很重視同學對他的觀感,我強調「全班參加」,就是希望利用同儕的力量,來使他「屈服」。
「誰說的?哪有全班?已經有兩位同學不參加了。」
那可不,班上的愛心媽媽昨天就告訴過我,這兩人是因為參加校外補習,所以才獲得老師特准。我不放棄勸說的繼續努力:「你沒有去補習班,當然就應該配合全班同學,留校上輔導課囉!」
「我是我,他們是他們,我為什麼要和其他人一樣?」
比比的口氣雖然挺嗆的,但這小子畢竟還是和同學處得不錯,態度有點軟化,開始抓著我剛才說的話展開談判:
「我可以留校,但不上輔導課。」
呵呵,願意留校了,太好了!我暗自竊喜咱們的親子溝通有進展,馬上「乘勝追擊」問:
「那我們明天去問老師,你可不可以改成上體育課?」
「體育課?」比比眼睛一亮,這是他的最愛。
「是啊,反正叫做『課後輔導』,除了輔導國、英、數等主科,說不定也可以輔導體育課喔!」
比比半信半疑的看著我,語氣裡充滿了期待:「對耶,說不定可以喔!」
其實,這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我和爸比已經悄悄在進行了。
前兩天,我們聯袂到學校請教導師,還到輔導室、訓導處(現稱為學務處),拜訪了訓育組、體育組。我們請教校方,可不可以讓我們花「補習費」,請體育老師利用課後輔導的時間,在校內教比比打桌球?
我們擔心比比因為強烈反彈課輔,成為老師眼中不聽話的「壞學生」,更擔心他因此蹺課,又不敢回家而流連街頭。
感謝學校很開明的接受了我們的理由和要求,真的替我們情商到一位體育老師,願意擔任「桌球家教」……
【黛媽咪經驗談】
補習費也可以有更好的用途
現在回過頭來看國中階段的比比,還真要感謝學校當初沒有瞞著教育單位,玩什麼「能力分班」的把戲,不然以他倔強、愛面子的個性,又無法忍受一再的唸書、考試、考試、唸書,一旦被打入「放牛班」,說不定就乾脆來個「爛到底」,落入徹底自我放棄的無底深淵……
所幸,比比這個孩子個性開朗,從小就喜歡各種運動、旅行、音樂、大自然,也喜歡結交朋友、參加戶外活動,我和他爸爸都相信:只要大人好好引導,不要讓孩子因為學業成績不好,就否定了自己,他以後一定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原先我們還不放棄在課業上設法幫助他,花錢請家教補習數學、理化,但是,當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連學校的課後輔導也成了我們親子衝突的焦點時,我們只好改弦易轍,開始把補習費挪去學其他看似「有的沒有的」課程。
譬如,每逢週日我們仍延續小學時的習慣,風雨無阻的送他和弟弟一起到YMCA上籃球課。兩兄弟的籃球教練是退休的國家級教練,年紀不小了,而且修養很好,帶這些毛頭小子非常有辦法,軟硬兼施。比比雖然已經是個難搞的青少年,還是很信服教練,不敢造次。
這位兩鬢飛霜的老教頭,根本不跟比比說教,只問了一句話:要不要試試看走「體育生」這條路?只要你肯努力、表現好,以後一樣可以繼續升學。
由於「體育生」的學科成績不是重點,比比天真的以為「只要會打球就可以升學」,也自認為打球沒問題,只要能少考試、少背書,一切都好說,所以很高興的一口答應試試看。
這位退休的國家級教練,負責訓練的是一支國中女子籃球隊,即使是女生,也一切按照規矩來,有板有眼的嚴格操兵。比比還沒跟完一個星期,就苦著臉打退堂鼓,因為,累斃了!
這下他才明白即使是體育生,也是要流汗、吃苦,才能拿出漂亮成績繼續升學的。
他也才因此想清楚,雖然喜歡運動,但就止於練身體、消耗體力,他這種「飼料雞」可不是當職業運動員的料。
讓孩子在學業之外找到自信
還有,騎單車更是比比的最愛,我們總愛利用假日全家「四輪加二輪」(爸爸的四輪轎車後面,掛著二輪的單車)到處趴趴走。
平常比比晚上回家若讀不下書,也會騎著裝備齊全的自行車,在附近東逛西逛,做個單車獨行俠。
為什麼是「裝備齊全」呢?一來是安全顧慮,二來是青少年的心理。
所謂心理因素,指的是「輸人不輸陣」。
青少年最愛面子,他如果在學校功課不怎麼樣,心理上總覺得矮別人一截,但是,如果能有其他「過人之處」被同儕羨慕,那可是神氣得很咧!而單車騎士的齊全裝備,就是比比信心的大補丸。
比比喜歡騎自行車,體力、技術都不錯,當他加入大人的車隊,穿戴上單車騎士專用的衣服、褲子、鞋子、帽子,準備「出征」時,呵,整個人散發出無比的自信,追風少年果然帥勁十足!
恢復了自信,他在車隊中和那些熱愛戶外運動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出遊,學到很多學校老師沒有教的事,這也影響他日後熱衷從事單車活動:到國外藉由自行車旅行結識異國朋友、獲選青輔會「單車壯遊台灣」得獎隊伍,以至於充滿熱情地投身於自行車這項節能減碳的環保行業,希望台灣環境會更好……
親愛的家長,您願意把為孩子補習數學、英文、理化或是作文等學科的費用,花在那些「有的沒有的」的事情上嗎?
【第2輯>情竇初開,和孩子談性說愛】
「哈哈,我可以交女朋友囉!」──當孩子的戀愛軍師
先儘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急著批評他、阻止他,
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願意和大人分享他的感情世界。
只要孩子願意開口,父母師長就有機會當「戀愛軍師」,和他一起談性說愛。
【現場實況轉播】
「哈哈,我可以交女朋友囉!」
剛拿到國中畢業證書的比比,一回到家,就大聲喊著,口氣中有著「轉大人」的驕傲。而且,我很清楚的看到他眉毛上揚,滿臉挑釁,只差有句話還沒衝出口:
我這是「告知」你們,不是「徵詢」!
哼、哼,來這招,為娘的早就有心理準備啦!
我不動聲色的招呼大家洗手、吃飯,還趕緊向爸爸使個「請您暫時按兵不動」的眼色,免得他在心急之下,說出讓大少爺不高興的話;若是兩人當場槓起來,吃飯氣氛被破壞不說,還平白失去「兩性教育」的好機會,那就太可惜了。
沒想到樂樂沒默契,正經八百的反問哥哥:
「誰說國中畢業就可以交女朋友了?媽媽,這樣會不會太早啊?」
一聽弟弟攪局,比比馬上粗聲粗氣的回答:「我說可以就可以!你還小,懂什麼!」
比比馬上要升高中了,但小他三歲的樂樂才小學畢業,那麼「幼齒」,當然不懂哥哥已經到了「發情期」的心情。
我馬上打圓場,好整以暇的問弟弟:「那你覺得要到什麼時候,才比較適合交女朋友?」
「當然是上大學囉!」小傢伙還一副很「了」的表情加上一句:「你和爸比不是都在大學時才談戀愛的?」
爸爸一聽,再也忍不住了,一邊夾菜給樂樂,一邊說:「對呀,大學生的心智比較成熟,課業壓力也沒那麼大,自由時間又多,是適合談戀愛的時機,就像我和你媽媽……」
聽到這裡,我心頭一甜,臉上漾出笑意;可惜,爸爸話還沒繼續說下去,發情的「小公雞」就嗆聲了:「拜託,你們嘛幫幫忙!爸爸一輩子只交一個女朋友,媽媽一輩子也只交一個男朋友,兩個人就這樣結婚了,真是太遜了,我才不要這麼無趣呢!」
吼,臭小子,看不起我們喔。我和你爸爸可是很得意自己「眼光精準」,沒有浪費時間,不隨便亂放感情,找對了人,就安心結婚,好好經營一個家庭,有啥不好?
也罷,「小公雞」才十六歲,對異性充滿好奇,對談戀愛也充滿幻想,不必跟他計較。
比比看我沒啥不滿的反應,也沒阻止他的意思,膽子便大了些,準備繼續發表高見。
果不其然,這小子有備而來,居然搬出一些他在網路上看到的數據,好好「教訓」我們:
「別說歐美國家的青少年了,連我們隔壁的日本也非常開放喔,十四、五歲的性經驗比例很高耶!哪像我們台灣,哼,那麼保守,我一直到現在要進高中了,才打算開始交女朋友,已經算是『晚熟』囉!」
爸爸看比比再說下去,就屬於「限制級」了,趕緊端著水果盤,把才滿十二歲的弟弟帶離餐桌,留下我和比比好好聊聊兩性話題。
【黛媽咪經驗談】
聊感情,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上了高中之後,咱家這隻發情小公雞,果然開始積極交女朋友;雞婆老媽一路小心翼翼的從旁觀察,很慶幸能取得他的信任,在比比交女朋友的過程中,若遇到困惑,他都會找我聊聊。
很多媽媽羨慕又好奇的問我: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的秘訣,我只謹守住兩個原則:
一、讓他說話。
二、絕不隨意批評他的眼光。
青少年其實都很需要感情的建議
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如果想談有關異性的話題,通常父母、師長不會是他們的第一人選。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大人不是一味禁止,就是講一堆大道理,反正終歸一句話:不可以!
既然孩子有先見之明,知道會遭到反對,甚至挨罰,那何必自找罪受?
根據我的觀察,只要能取得孩子的信任,他們其實都很想聽聽大人的經驗和看法。一來是因為他們在乎你,二來是他們實在沒經驗。
但遺憾的是,我們大人常常一開口就把孩子推開了。
我始終記得在一次演講中,一位青少年不解的問我:「黛媽咪,我很奇怪為什麼大人都不記得他們也曾經年輕過?」
是啊,我們都曾經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多多少少也嚐過單戀、暗戀、失戀與戀愛的酸甜苦辣滋味。然而,一旦成為父母、師長,就忘了當年那份對男女感情世界好奇、懵懂的心情。
難怪青少年雖然明知道父母、師長是關心他們的,但嘴裡總忍不住嘀咕:大人好「機車」!
柔性引導,而非強力禁止或說教
當我們想把大人的感情經驗傳授給孩子時,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儘量給他們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
譬如,看到報紙上或電視上出現青春辣妹的話題,我會引導他們開口:「你想交這樣的女朋友嗎?」
而不是大人先發表:「哼,我覺得這種女孩……」
大概是因為自己沒生女兒的補償心理,所以我眼中的年輕女孩,人人都可愛、漂亮又善良,免不了會被兒子糗「沒眼光」、「沒品味」,或「分不出什麼是恐龍妹或真美女」等。
我卻從來不會因此惱羞成怒,反而竊喜兒子打開話匣子,可以聽到他對女孩子的看法。
如果爸爸也在場加入聊天行列,來一段「men’s talk」的經驗談,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交換意見,正好沖淡「說教」意味,可以趁機讓兒子了解: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著想,交女朋友時,應該管好「下半身」,多用「上半身」思考。
譬如,比比認為十四、五歲「應該」有性經驗,但我會跟他解釋,兩情相悅的男女,的確會想要發生性行為,不過兩性的心態上會有所差異:男生常常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女生卻會認為與你發生親密關係,是為了維持愛情。所以有人會簡單定義為:男人為性而愛;女人為愛而性。
再深一層的討論是,萬一有了性行為而讓女孩子懷孕,以你們目前的狀況,還需要依賴父母幫忙就學、就業,經濟上無法完全獨立,不但毫無能力養育孩子,就更別提在心智上是否足夠成熟,能自組家庭、承擔做父母的責任了。這時你該怎麼辦?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願意放下權威,不急著開口告訴他什麼大道理,而能先接受他的想法(別擔心,是「接受」不一定是「同意」),多傾聽他在說什麼,就有機會當孩子的「戀愛軍師」,慢慢和他分享正確的感情觀,也就不怕他們會糊里糊塗的當起小爸爸、小媽媽了。
和子女談有關性的問題,只要多用點心、多用點智慧,絕對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信?您試試看!
【第1輯>升學壓力下,陪他找到另一扇窗
「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轉個彎,孩子會遇到自信心
知子莫若父母,多花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喜好,
如果他在課業上表現不佳,就不要逼他非坐在教室裡或書桌前唸書,
而是接受現階段的他「就是這樣」的事實。
只要順著毛摸,協助他適性發展,就容易讓孩子找回自信心。
【現場實況轉播】
「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
「上了一天課,累死了,我就是不要再坐在教室!」
「要上你們自己去上!」
比比接二連三的咆哮,鬧得我頭都痛了,但是老師已經下了最後通牒,明天一定得交出同意...
作者序
【前言>愛,就是慢教和等待】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不論孩子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
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也唯有「慢教」和「等待」,
才不辜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好了,不聊了,下星期還要考試,德國老師挺嚴的,我待會兒要到圖書館K書了。妳早點睡吧,晚安!愛妳!」
比比在Skype留下這行字,就悄悄下線了。
我也關上電腦,離桌,心滿意足的摸上床。
K書。
晚安。
愛你。
呵呵,這麼簡單的幾個字,這麼溫馨的問候語,終於讓我等到了!
雖然晚了十二年,而且是遠從德國的研究生宿舍傳回來。
十二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絕對足夠讓一個小嬰兒長大到國小畢業,也足夠讓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讀完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繼續唸到研究所二年級。
我等待長子比比的這十二年,就屬後者。慢點,千萬別以為他是一路順遂升學的「乖乖牌」喔!他當初可是一個在國中就打算放棄學業,在校上課常趴著睡覺不聽,回家後也不肯打開書包寫功課,學業成績穩居後三名,和家人關係緊張到爆,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只想趕快把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混畢業的「憤青」!
這個頭腦不笨卻不好好唸書的孩子,是如何「慢慢」轉變成充滿信心的找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我們做父母的又是如何「慢慢」陪伴他走過那一段,當比比看到我寫的第一篇書稿,就忍不住眼眶泛紅的青春期?請各位讀者「慢慢」一篇篇看下去,您會「慢慢」找到答案。
青春期=叛逆期?
十二年前,比比國中一年級(七年級),正式進入「叛逆期」。喔,不對,不能說他叛逆,這個名詞太不尊重孩子的人權了,應該說是進入最想表現自我、最有自我主張的「青春期」。
是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是要「表現自我」,所以凡事都有「自我主張」,世界就是以「我」為中心。於是,他向全世界宣布:
「我長大了!」
他也向有管教權、有監護權的大人宣戰:「離我遠一點,不要管我太多!」
但是,這樣的主張,對大部分的父母而言,不是就擺明了:「青春期=叛逆期」嗎?再開明的家長,也難免會受不了兒女的任性、不講理;修養再好的父母,也可能會因為從孩子身上受氣而動怒、發脾氣。平凡如我,當然無法例外!
我和外子親自帶大兩個活潑、聰明但個性南轅北轍的男孩:比比和樂樂。我倆「自認為」開明,也「自認為」修養還不錯,兩人都很用心做父母,也很開心享受天倫之樂。但是,當「自認為」還算擅長親子教養的我們,碰上拗脾氣的比比青春期,親子關係開始變得緊張,連無辜的弟弟也受波及,整個家庭氣氛漸漸「山河變色」。
一向做不成「威嚴」父母的我們,和比比過招時,常常落個兵敗如山倒,甚至搞得兩個大人去看心理醫師,他卻還像沒事人一樣的吊兒郎當,讓我們挫敗到不行,唉,根本是遜斃了!
陪伴比比從「前青春期」的國小五、 六年級,兩年;到「正式青春期」的國中、高中,六年;加起來整整八年的「叛逆期」,親子大戰不下幾百回合(當然不是拳腳交加,但沒有習慣說粗話的我們,卻也不免落入言語暴力的「嗆聲」戰局),淚腺發達的我,眼淚不知掉了多少缸,還經常處於失眠狀態,真是拿這個道道地地的磨娘精沒辦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功課」
幸好,每當氣極、惱極、憂極、傷心極時,就會有一個聲音在心中響起,不斷為自己催眠、打氣:
比比是我求天、拜地得來的好孩子,我很愛他,他是心地善良的菩薩之子,我一定要有耐性,慢慢教他,慢慢等他懂事、長大。我相信度過狂飆期的他,一定會發光、發亮……
是的,不論比比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也唯有「慢教」和「等待」,才不辜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說來不怕別人笑,我想扮演母親這個角色,可是在讀幼稚園大班時,就已經立下志願了。所以囉,既然做母親是「自找的」,那就鼓勵自己「歡喜做,甘願受」吧!
在這漫長的陪伴過程中,儘管我常感無助,卻從來不敢、不願、更不准自己有「放棄」的念頭|當然不是放棄孩子,而是大人自己不可以「放棄努力」。
再加上我不擔心面子問題,不怕別人知道我搞不定孩子,不把苦惱悶在心裡,所以會勇敢示弱,向周遭親朋好友、老師與專家,請教、求援與學習;在本書中為我寫序的作家們,以及文章內提到的種種真人實事情節,都是可供讀者參考的案例,在此一併向好友們深深一鞠躬致謝。
因為有諸多貴人的支持與鼓勵,當我冷靜下來「面對」問題、「接受」孩子現在的樣子時,開始發現原來這個青春期的小惡魔同時也是天使的化身,這也才發現我們做父母的有時真是「緊張過度」,有時又太「姑息養奸」了。
我慢慢體悟到:當下只要深呼吸、不發怒,安頓好自己的身心,用謙虛、自省的態度,將心比心的與孩子共處,智慧妙法就會油然而生,喔,原來每個孩子都是來教我做「功課」的小菩薩、小天使!
沒錯,甘為孺子牛的癡心父母,要學習的「功課」何其多啊!狂飆青春期的孩子,不論男孩、女孩,個個都是隨時會列出功課「逼」我們成長的小老師。不論他或她的情緒變化、健康狀態、生活作息、課業學習、性向發展、品德教育與價值觀等,每一項都在考驗我們的智慧和耐性。
放心、放下,絕不放棄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的「監護人」,以及老師,您準備接招了嗎?您願意心平氣和接受一位個性、想法、行為……樣樣都跟您不一樣,或不如您意的孩子嗎?您願意好好做他的朋友,「聽他說話」,而不是只一味要求他「聽話」嗎?
我們常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個,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青少年時期當然也不例外;其實,對於青少年父母而言,這句話的另一個面向,代表著「做父母的要盡心盡力,一刻也不能偷懶、放棄」。
但是,當我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的表現、親子關係卻還不如我們所願,該怎麼辦?
唉呀呀,說了您不要難過,黛媽咪的經驗是:真的不能「馬上」怎—麼—辦!我們只能堅持正向的信念、持續用對的而且是適合他的方法,慢慢教、靜靜等,等待孩子的荷爾蒙穩定,等待他終於了解父母的用心和傻傻的愛,等待他找到自己的方向,願意為自己的前途負責、打拚……
真的,要相信您的孩子有向上和向善的心,只要大人不放棄他、不放棄努力陪他走過狂飆青春期,每個孩子都會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亮麗天空。
【前言>愛,就是慢教和等待】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不論孩子多麼可愛或可惡,我都必須接受他每時每刻的樣子,
才夠資格說「我愛孩子」;也唯有「慢教」和「等待」,
才不辜負老天賜給我扮演母親角色的機會。
「好了,不聊了,下星期還要考試,德國老師挺嚴的,我待會兒要到圖書館K書了。妳早點睡吧,晚安!愛妳!」
比比在Skype留下這行字,就悄悄下線了。
我也關上電腦,離桌,心滿意足的摸上床。
K書。
晚安。
愛你。
呵呵,這麼簡單的幾個字,這麼溫馨的問候語,終於讓我等到了!
雖然晚了十二年...
目錄
【推薦序】
她,讓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邱秀堂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夏瑞紅
峰迴路轉,人生好滋味 張慧心
切莫壓良為賤啊! 鄧美玲
天使與魔鬼 盧美杏
【前言】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汪詠黛
第1輯╱升學壓力下,陪他找到另一扇窗
【親子劇場】
「老師說我是千睡爺!」──大雞慢啼,請耐心等待
「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轉個彎,孩子會遇到自信心
「我根本不用唸書,就可以畢業了!」──打工初體驗,領略職場人生
「我對這行沒興趣!」──選擇對了,走技職體系脫胎換骨
【教養有方】
找對方法,幫助孩子適性發展!
把讀書的責任,還給孩子
搞叛逆?孩子不是故意的!
教出好兒女,我們都辦得到
第2輯╱情竇初開,和孩子談性說愛
【親子劇場】
「哈哈,我可以交女朋友囉!」──當孩子的戀愛軍師
「如果沒有『做』,算不算男女朋友?」──教孩子尊重身體自主權
「今晚,我們要『同房』!」──家有家規,以身作則
【教養有方】
親子共修「愛情學分」
當我的孩子是同性戀……
性別平等,從小做起
「危險情人」閃一邊去!
第3輯╱狂飆青春,將心比心最重要
【親子劇場】
親子槓上了!WHO怕WHO?──以柔克剛,讓孩子在家裡卸下面具
母子關係緊張,賠上夫妻感情?──放下己見,多一點體諒
對孩子的問題手足無措?──不要怕求救,貴人處處有
擔心孩子迷失走上不歸路?──建立良好價值觀,讓孩子肯定自己
【教養有方】
做個會說「對不起」的大人
放下掌控欲,承諾「愛你一輩子」!
難道孩子不如狗?
孝順是什麼?做給孩子看
第4輯╱父母加分題
用心灌溉,做個好園丁
傾聽孩子的內心話
巧妙化解手足爭寵
拒絕養出「米蟲型」子女
正向管教VS.酷刑體罰
家庭理財,親子一起來!
適度說「NO」,就是保護自己
【後記】
珍惜跟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機會 爸爸的話
我的「犧牲」與感恩 比比的話
走自己喜歡的路,就會幸福快樂 樂樂的話
【推薦序】
她,讓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邱秀堂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夏瑞紅
峰迴路轉,人生好滋味 張慧心
切莫壓良為賤啊! 鄧美玲
天使與魔鬼 盧美杏
【前言】
愛,就是慢教和等待——放心、放下,但絕不放棄 汪詠黛
第1輯╱升學壓力下,陪他找到另一扇窗
【親子劇場】
「老師說我是千睡爺!」──大雞慢啼,請耐心等待
「我不要參加課後輔導!」──轉個彎,孩子會遇到自信心
「我根本不用唸書,就可以畢業了!」──打工初體驗,領略職場人生
「我對這行沒興趣!」──選擇對了,走技職體系脫胎換骨
【教養有...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