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魏末到北宋這段六百年的歷史,由於印刷術尚未發明,傳世的文獻相當有限。虧得當時的人懂得利用石刻技術留下許多石刻史料,這之中墓誌是一大宗。光唐代墓誌,迄今被挖掘的就超過六千片,截至2004年為止,據氣賀澤保規教授的統計,約有6828片。這之中絕大多數墓主不見載於正史,特別是婦女、下階層人士更是所在多有。
死亡文化的課題,在西方史壇研究者眾,像法國兩位名家,即菲力普.亞利爾士(Philip Aries)和米歇爾.沃維爾(Michel Vevelle),無獨有偶都在1983年各出版《圖說死亡文化史》和《死亡文化史:用插圖詮釋1300年以來死亡文化的歷史》兩本書,讀者可嗅出兩人競爭的煙硝味。
但回到中文世界的史壇,死亡文化的課題尚未被意識到,當然也就沒有史家會去作它。在中國中古時代,當時人將環繞在與死亡相關之事物稱之為「幽冥」,當時固存在與幽冥有關的文化,但沒被人意識到,遑論會被人創出詞語,如幽冥文化,去稱呼它了。
其次,我在1997年發表〈唐玄宗朝的政治與文化〉一文時,就運用遺囑史料進行研究。遺囑史料攸關死亡文化至鉅,但曉得其中竅門者不多見。
1993年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一書出版,有一處地方舉了東漢十餘則有關薄葬的遺囑,差算觸及中國死亡文化的濫觴。蒲先生作的時代只有一個死後世界觀,如今我作的時代則有兩個死後世界觀。一個文化體系中有著分裂的死後世界觀,其歷史的複雜性益見嚴重,不言可喻。從蒲書到拙作,一條隱然可見的變遷線索於斯可見。
作者簡介:
盧建榮,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主要專長是中國古代文化史和當代台灣文化史,著有《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1999)、《入侵台灣》(台北:麥田,1999)、《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台北:麥田,2003),以及《從根爛起:揭穿學閥舊體制操弄教改的陰謀,1990-2002》(台北:前衛,2002)等書及各式論文、文章百餘篇。作者於二十世紀九O年代將歐美新史學(即新文化史)引進台灣,除了為文評介此一學風,更有系統地主持譯介工作,使台灣增添數十本西方名著譯作,在使台灣躋身華文世界史學文化工業的領先地位上,功不可沒。此外,作者不僅開學術新風氣,還身體力行,取史學先進國之治學進路,研究中國與台灣的歷史,這使得讀者在閱讀其作品時深感別開生面。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