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饗庭伸
定價:NT$ 399
二手價:72 折,NT$ 289
本商品已絕版
――――今後的城鄉和社區不是「營造」,而是「折疊」――――
作者專文導讀臺日經驗觀察 × 來自日本的都市計畫處方箋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有些城市爆炸性成長、有些城市持續收縮,面對總體人口減少的時代,好的都市計畫能夠為我們的人生設計助一臂之力!
★深入介紹都市計畫制度的背景、現況、對都市想像的演變,援引數據和實例,實證如何擁有「樂觀的未來」!
★都市問題是尺度問題嗎?人口減少社會的都市空間怎麼變化、當前的都市計畫為何無法因應、可能的解決之道!
★開不完的都更會議、貼不完的地圖標籤,展現實質成效變化的思維方式,讓我們避免陷入「規劃疲勞」!
★臺灣版獨家拉摺式書封,精選進口手感美術紙書衣!★
【各界學者專家一致讚譽推薦】
王志弘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王耀東 ∣ 社區規劃師、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吳光庭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吳鄭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呂良正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臺灣營建研究院院長
李丁讚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
阮慶岳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林崇傑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林靜娟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邱秉瑜 ∣ 專欄作家、《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作者
邱翊 ∣ 「島內散步」執行長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徐燕興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
張秀慈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 「眼底城事」網站平台編輯室
連振佑 ∣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
陳亮全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陳冠帆 ∣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結構技師
曾成德 ∣ 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
黃偉茹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黃舒楣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聲遠 ∣ 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黃麗玲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戴伯芬 ∣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龔書章 ∣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 人口減少時代的寧靜革命,從都市擴張的終結,思考「人與城市共生」的好設計
當人口減少,社會變得又老又擠,我們居住的城鄉也悄悄在改變……
昔日先畫線再說的分區方式無法因應今時今地所需,如何讓城市為我們運轉?
因計畫而生的新事物與懷舊美好的事物,我們該如何重新解讀都市?
――――先把都市「折疊」起來,未來再「打開」!
根據國發會提出的人口推估,臺灣人口自然增加將呈負成長,2027年人口紅利消失,少子化、高齡化時代早已到來,都市化程度近80%的臺灣,未來將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化國家日本有超過91%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而日本的總體人口同樣正在減少。在人口減少的時代,既有的分區思考、大規模面狀與點狀開發的都市計畫和市場經濟,以及個別的由下而上、經驗法則式社區改造力量,已不足以因應。總人口減少,空間卻非均質縮減,人口可能集中到特定的宜居城市,或者單一都市同時發生人口減少與聚集的情況,事物不會朝單向發展。
本書「基於社區,尺度更大」,藉由日本的經驗,從宏觀背景、社會脈絡、法規制度和實際案例發想,擴展我們的思維尺度,用不同的角度探尋我們想要的都市是什麼樣子,如何規劃、如何參與、如何實踐。
好的城市就像優質方程式。社會中每一個人各自的微小決定,成就了擁有改變空間權利的社會。思索都市的使用方式,讓生活其中的人朝更美好的人生前進!
█ 對本書的讚譽
王耀東 ∣ 社區規劃師、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人口縮減、老化是我們正要嚴峻面對的問題,伴隨而來土地空間使用觀念的轉換,亦是重大的課題,作者詳盡描述日本正在發生與嘗試變革的方法,以「折疊都市」一詞提供新的想像:「多孔隙」對比以往「緊湊都市」作為未來城市生活的可能性,「全體×階層模型」取代過去的「中心×分區模型」的都市計畫概念。以時間與彈性來修復受創的土地、空間和居民。雖然土地制度與文化的差距,所涉及的問題不一定完全符合臺灣,但總體的社會趨勢與問題走向,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鏡。
林崇傑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作者面對高齡少子化的日本社會,思考許多城市從人口擴張時期的城市蔓延,轉向城市人口減少,土地閒置、空屋產生下的城市多孔化現象。他試圖提出一個新的城市規劃理念,以柔軟而具韌性的概念,以小規模開發、分散式公共設施、公私協力、空屋再生等策略,因應這個人口逐漸減少的時代,以及城市逐漸空洞化的危機。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臺灣的地方城鎮,相信本書可以作為返視臺灣的對照思考。
林靜娟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城市是奉行現代性演化成的巨獸,而都市計畫則是哺育這隻擁有現代性靈魂之巨獸的科學式神話。雖然擁有著能透過全觀、邏輯、知識系統與經驗兼備的角度以預示人類生境紀事之科學神話的引領,城市卻總是像在黑夜中暗潮洶湧的海洋浮浮沉沉地前行。
數世紀以來,經由資產階級巨量的聚集而茁壯的城市巨獸,在當代性的浪頭下,突然驚覺自己正墜入大海之幽暗未明的深淵,而臺灣多數的城鄉尤其身處其中。
饗庭伸的《折疊都市》一書提出以減代增、以虛構實、以微型反饋整體、以退為進的一種可逆的現代性城市觀點,一個在消與長兩向之間不斷調適的城市演替歷程,是一種既傳統且符合現代性的東方式城市視點,值得給一向尊崇西方式觀點的臺灣城市作為參考 !
邱秉瑜 ∣ 專欄作家、《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作者
臺灣總人口開始負成長,城鄉發展應採什麼對策?繼承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體系的臺灣,應密切觀察日本的示範。日本中央集權的都市計畫體系使地方政府缺乏權限規範土地開發,城市邊陲缺乏規劃而任意蔓延擴張,觸發一九五○年代的城鄉營造公民運動,不但催生修法強化民間參與規劃,也引發臺灣一九八○年代後期開始社區營造風潮。本書作者參與城鄉營造經驗豐富,指出在總人口減少的時代裡,民間可致力閒置空間活化,提升一地的宜居性,逆勢吸引人口聚集成為贏家。
邱翊 ∣ 「島內散步」執行長
臺灣將進入人口負成長、高齡化社會,而百分之八十臺灣人居住於都市,可預期都市計畫及相關政策將牽動臺灣未來發展。《折疊都市》作者以日本數據及案例分析,對於都市空間樣貌、城鄉平衡發展有新的想像,可作為臺灣都市計畫政策參考。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折疊都市韌性設計――
全球面臨快速的都市化及高齡化,人口大量往都會區集中,特別是年輕人移居都會地區,老人家留在鄉下,造成都市規劃設計忽視跨代友善融合的可能性,造成都會生活品質的惡化。
二十一世紀的都市計畫超越過往的城市增長,而是以折疊都市、韌性設計,讓我們有機會在現有的都市計畫困境中,找到創新性、整合性的解決之道,首都大學東京饗庭伸教授日本經驗,值得臺灣學習和省思。
徐燕興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
工業時代,汙染、住宅短缺與快速成長等都市化的問題,衍生出都市計畫專業。因應快速成長的都市,都市計畫橫空入世將近兩百多年。隨著全球化、網路社會與醫療生技技術,少子化、現代危機與氣候變遷風險,都市計畫這門專業,備受挑戰,近乎失能。饗庭伸教授,好比一八九八年的霍華德,看透當代都市的問題,以折疊都市觀點,以淺顯與流暢架構,檢討現代都市計畫問題。值得臺灣從事國家發展、都市規劃、建築、地政與公共政策專業與技術官僚細讀,提出臺灣的解決方案。更推薦大眾閱讀,掌握我們每天生活的都市如何而來,未來如何因應。
張秀慈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建立在反思規劃理想與社會現實的基礎下,作者以「折疊」為主軸,積極回應日本人口減少及土地利用破碎等議題,提供了一個未來人居環境的嶄新思維與空間型態;對於臺灣當前城鄉發展的重點規劃主題 ,包括全國國土計畫、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地方創生等計畫及政策,具有啟發性意義。
連振佑 ∣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
《折疊都市》恰能解釋近年來臺灣城市的摸索經驗。都市空間發展模型已經轉變,許多社區規劃、青年創業、共享空間正是饗庭伸所稱細小空間的改變、多孔化的發展;我們已展開了縮減城市的策略,作計畫的人應理解到力量是什麼、力量在哪裡,透過都市中每個人想要的不同目的整頓內部力量。逐漸地貨幣不再是交換唯一的媒介,積累社會資本並形成非營利的建構與網絡成為好方法;這些行動及成果看似短暫卻一棒接一棒,宣示著接下來的城市不是營造,是折疊。
陳亮全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本書標題「折疊都市」的都市計畫,等同於英語圈國家的「萎縮都市」之都市計畫,兩者主要都是因應人口減少而推動的計畫。臺灣未來的人口推估將轉為負成長,甚至包含臺北市在內的幾個主要都市也已開始呈現此一趨勢,但至今的都市計畫,或將研提所謂的國土計畫,都未呼應此一議題;然而,都市或國土計畫屬於百年大計,很難一下急轉彎,過大或過量的都市空間發展與建設,將是未來都市與整體社會的極大負擔。
本書為著者過去十多年來,有關此一議題的思考,對日本都市的實地調查、分析與曾經參與過的案例操作經驗,以至就災後重建的檢討、學習等之成果彙整,很值得臺灣都市空間規劃學界與實務界,以及關心臺灣都市未來發展等人士們閱讀與參考。
黃偉茹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發展」具有許多意涵,但我們時常把它等同於「開發」及「成長」,這樣狹隘的集體意識,在面臨高齡少子化的當下,瓶頸自然產生,但卻也激發更多的想像。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拆解都市計畫相關工具與人口趨勢等驅動都市發展力量間的關係,將讀者從深藏在都市發展背後的成長迷思中解放,用更務實與開放的態度面對人口減少所引發的城鄉變化,從而產生更能回應個別需求,更為柔軟而強韌的新型態都市計畫,絕對是關心或從事城鄉發展議題的人必讀之作。
黃舒楣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少子化以及高齡化成為關鍵字的臺灣,欣見饗庭伸教授大作翻譯出版,實在是及時的一本參考書。這本書提出許多從根本挑戰都市計畫的創見,然書寫平易近人,有力地提醒我們,「都市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於是,縮減都市並非為了都市,而是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微小目的,專業者的新挑戰是如何讓人們能夠在生活使用中,認識多孔化的城市,不過度畏懼人口減少,更細心地觀察彼此的需要,讓都市不失多元活力的折疊縮小,也保留再度開展的未來。
黃麗玲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饗庭伸教授的這本書討論的既是都市學的技術也是哲學。它從新穎的觀點論述都市的興起與轉型,繼而探問人口縮小時代的空間戰術。擴張年代的都市規劃手法面臨何種挑戰?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都市、都市計畫又如何調整?怎麼做能讓都市重獲活力?而災後重建又有何因應之道?《折疊都市》這本書描繪看待城市空間面貌與發展週期的另類觀點:人口紅利消失並非不可逆轉的劣勢,具有韌性與創造力的思維能讓縮小城市重蓄能量,如百花等待花期,再度綻放。
戴伯芬 ∣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縮減都市並非為了都市,而是為了我們個人微小目的,所以必須由我們主導為之。」隨著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潮流來襲,人口減少形成日本空間發展難題,作者揚棄了大日本的國土規劃思維,轉而提倡折疊都市概念,試著降低空間密度,讓土地使用方式自然回復,基於潛藏在個人內在的集體意識,引導多孔城市的實踐。這種小確幸式的都市計畫或許是在資本主義私有產權制妥協下的一種解方,值得臺灣社會借鏡與深思。
作者簡介:
饗庭伸Shin Aiba
1971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系畢。工學博士。曾任早稻田大學研究員、首都大學東京都市環境學部建築都市學程・都市環境科學主修副教授,現為同系教授。
專研都市計畫與設計、城鄉營造,以及相關的民眾參與手法、公民自治制度、非營利組織等。近年的研究主題包括地震災後重建、人口減少時代應有的都市計畫、東亞各國的社區營造,以及以專家身分參與日本各地第一線的社區營造(岩手縣大船渡市、山形縣鶴岡市、東京都世田谷區明大前站前地區、東京都中央區晴海地區、東京都日野市、東京都國立市等),且因應現況開發所需的社區營造工具。
主要著作包括《白熱講義 今後的日本需要都市計畫嗎?》(白熱講義 これからの日本に都市計画は必要ですか,合著,學藝出版社,2014)、《東京的制度地層》(東京の制度地層,編著,公人社,2015)、《社區營造工作指南》(まちづくりの仕事ガイドブック,合著,學藝出版社,2016)等。
譯者簡介:
林書嫻
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
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作者:饗庭伸
二手價:72 折,NT$ 289 NT$ 399
本商品已絕版
――――今後的城鄉和社區不是「營造」,而是「折疊」――――
作者專文導讀臺日經驗觀察 × 來自日本的都市計畫處方箋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有些城市爆炸性成長、有些城市持續收縮,面對總體人口減少的時代,好的都市計畫能夠為我們的人生設計助一臂之力!
★深入介紹都市計畫制度的背景、現況、對都市想像的演變,援引數據和實例,實證如何擁有「樂觀的未來」!
★都市問題是尺度問題嗎?人口減少社會的都市空間怎麼變化、當前的都市計畫為何無法因應、可能的解決之道!
★開不完的都更會議、貼不完的地圖標籤,展現實質成效變化的思維方式,讓我們避免陷入「規劃疲勞」!
★臺灣版獨家拉摺式書封,精選進口手感美術紙書衣!★
【各界學者專家一致讚譽推薦】
王志弘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王耀東 ∣ 社區規劃師、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吳光庭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吳鄭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呂良正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臺灣營建研究院院長
李丁讚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
阮慶岳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林崇傑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林靜娟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邱秉瑜 ∣ 專欄作家、《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作者
邱翊 ∣ 「島內散步」執行長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徐燕興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
張秀慈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 「眼底城事」網站平台編輯室
連振佑 ∣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
陳亮全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陳冠帆 ∣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結構技師
曾成德 ∣ 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
黃偉茹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黃舒楣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聲遠 ∣ 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黃麗玲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戴伯芬 ∣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龔書章 ∣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 人口減少時代的寧靜革命,從都市擴張的終結,思考「人與城市共生」的好設計
當人口減少,社會變得又老又擠,我們居住的城鄉也悄悄在改變……
昔日先畫線再說的分區方式無法因應今時今地所需,如何讓城市為我們運轉?
因計畫而生的新事物與懷舊美好的事物,我們該如何重新解讀都市?
――――先把都市「折疊」起來,未來再「打開」!
根據國發會提出的人口推估,臺灣人口自然增加將呈負成長,2027年人口紅利消失,少子化、高齡化時代早已到來,都市化程度近80%的臺灣,未來將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化國家日本有超過91%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而日本的總體人口同樣正在減少。在人口減少的時代,既有的分區思考、大規模面狀與點狀開發的都市計畫和市場經濟,以及個別的由下而上、經驗法則式社區改造力量,已不足以因應。總人口減少,空間卻非均質縮減,人口可能集中到特定的宜居城市,或者單一都市同時發生人口減少與聚集的情況,事物不會朝單向發展。
本書「基於社區,尺度更大」,藉由日本的經驗,從宏觀背景、社會脈絡、法規制度和實際案例發想,擴展我們的思維尺度,用不同的角度探尋我們想要的都市是什麼樣子,如何規劃、如何參與、如何實踐。
好的城市就像優質方程式。社會中每一個人各自的微小決定,成就了擁有改變空間權利的社會。思索都市的使用方式,讓生活其中的人朝更美好的人生前進!
█ 對本書的讚譽
王耀東 ∣ 社區規劃師、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人口縮減、老化是我們正要嚴峻面對的問題,伴隨而來土地空間使用觀念的轉換,亦是重大的課題,作者詳盡描述日本正在發生與嘗試變革的方法,以「折疊都市」一詞提供新的想像:「多孔隙」對比以往「緊湊都市」作為未來城市生活的可能性,「全體×階層模型」取代過去的「中心×分區模型」的都市計畫概念。以時間與彈性來修復受創的土地、空間和居民。雖然土地制度與文化的差距,所涉及的問題不一定完全符合臺灣,但總體的社會趨勢與問題走向,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鏡。
林崇傑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作者面對高齡少子化的日本社會,思考許多城市從人口擴張時期的城市蔓延,轉向城市人口減少,土地閒置、空屋產生下的城市多孔化現象。他試圖提出一個新的城市規劃理念,以柔軟而具韌性的概念,以小規模開發、分散式公共設施、公私協力、空屋再生等策略,因應這個人口逐漸減少的時代,以及城市逐漸空洞化的危機。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臺灣的地方城鎮,相信本書可以作為返視臺灣的對照思考。
林靜娟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城市是奉行現代性演化成的巨獸,而都市計畫則是哺育這隻擁有現代性靈魂之巨獸的科學式神話。雖然擁有著能透過全觀、邏輯、知識系統與經驗兼備的角度以預示人類生境紀事之科學神話的引領,城市卻總是像在黑夜中暗潮洶湧的海洋浮浮沉沉地前行。
數世紀以來,經由資產階級巨量的聚集而茁壯的城市巨獸,在當代性的浪頭下,突然驚覺自己正墜入大海之幽暗未明的深淵,而臺灣多數的城鄉尤其身處其中。
饗庭伸的《折疊都市》一書提出以減代增、以虛構實、以微型反饋整體、以退為進的一種可逆的現代性城市觀點,一個在消與長兩向之間不斷調適的城市演替歷程,是一種既傳統且符合現代性的東方式城市視點,值得給一向尊崇西方式觀點的臺灣城市作為參考 !
邱秉瑜 ∣ 專欄作家、《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作者
臺灣總人口開始負成長,城鄉發展應採什麼對策?繼承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體系的臺灣,應密切觀察日本的示範。日本中央集權的都市計畫體系使地方政府缺乏權限規範土地開發,城市邊陲缺乏規劃而任意蔓延擴張,觸發一九五○年代的城鄉營造公民運動,不但催生修法強化民間參與規劃,也引發臺灣一九八○年代後期開始社區營造風潮。本書作者參與城鄉營造經驗豐富,指出在總人口減少的時代裡,民間可致力閒置空間活化,提升一地的宜居性,逆勢吸引人口聚集成為贏家。
邱翊 ∣ 「島內散步」執行長
臺灣將進入人口負成長、高齡化社會,而百分之八十臺灣人居住於都市,可預期都市計畫及相關政策將牽動臺灣未來發展。《折疊都市》作者以日本數據及案例分析,對於都市空間樣貌、城鄉平衡發展有新的想像,可作為臺灣都市計畫政策參考。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折疊都市韌性設計――
全球面臨快速的都市化及高齡化,人口大量往都會區集中,特別是年輕人移居都會地區,老人家留在鄉下,造成都市規劃設計忽視跨代友善融合的可能性,造成都會生活品質的惡化。
二十一世紀的都市計畫超越過往的城市增長,而是以折疊都市、韌性設計,讓我們有機會在現有的都市計畫困境中,找到創新性、整合性的解決之道,首都大學東京饗庭伸教授日本經驗,值得臺灣學習和省思。
徐燕興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
工業時代,汙染、住宅短缺與快速成長等都市化的問題,衍生出都市計畫專業。因應快速成長的都市,都市計畫橫空入世將近兩百多年。隨著全球化、網路社會與醫療生技技術,少子化、現代危機與氣候變遷風險,都市計畫這門專業,備受挑戰,近乎失能。饗庭伸教授,好比一八九八年的霍華德,看透當代都市的問題,以折疊都市觀點,以淺顯與流暢架構,檢討現代都市計畫問題。值得臺灣從事國家發展、都市規劃、建築、地政與公共政策專業與技術官僚細讀,提出臺灣的解決方案。更推薦大眾閱讀,掌握我們每天生活的都市如何而來,未來如何因應。
張秀慈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建立在反思規劃理想與社會現實的基礎下,作者以「折疊」為主軸,積極回應日本人口減少及土地利用破碎等議題,提供了一個未來人居環境的嶄新思維與空間型態;對於臺灣當前城鄉發展的重點規劃主題 ,包括全國國土計畫、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地方創生等計畫及政策,具有啟發性意義。
連振佑 ∣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
《折疊都市》恰能解釋近年來臺灣城市的摸索經驗。都市空間發展模型已經轉變,許多社區規劃、青年創業、共享空間正是饗庭伸所稱細小空間的改變、多孔化的發展;我們已展開了縮減城市的策略,作計畫的人應理解到力量是什麼、力量在哪裡,透過都市中每個人想要的不同目的整頓內部力量。逐漸地貨幣不再是交換唯一的媒介,積累社會資本並形成非營利的建構與網絡成為好方法;這些行動及成果看似短暫卻一棒接一棒,宣示著接下來的城市不是營造,是折疊。
陳亮全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本書標題「折疊都市」的都市計畫,等同於英語圈國家的「萎縮都市」之都市計畫,兩者主要都是因應人口減少而推動的計畫。臺灣未來的人口推估將轉為負成長,甚至包含臺北市在內的幾個主要都市也已開始呈現此一趨勢,但至今的都市計畫,或將研提所謂的國土計畫,都未呼應此一議題;然而,都市或國土計畫屬於百年大計,很難一下急轉彎,過大或過量的都市空間發展與建設,將是未來都市與整體社會的極大負擔。
本書為著者過去十多年來,有關此一議題的思考,對日本都市的實地調查、分析與曾經參與過的案例操作經驗,以至就災後重建的檢討、學習等之成果彙整,很值得臺灣都市空間規劃學界與實務界,以及關心臺灣都市未來發展等人士們閱讀與參考。
黃偉茹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發展」具有許多意涵,但我們時常把它等同於「開發」及「成長」,這樣狹隘的集體意識,在面臨高齡少子化的當下,瓶頸自然產生,但卻也激發更多的想像。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拆解都市計畫相關工具與人口趨勢等驅動都市發展力量間的關係,將讀者從深藏在都市發展背後的成長迷思中解放,用更務實與開放的態度面對人口減少所引發的城鄉變化,從而產生更能回應個別需求,更為柔軟而強韌的新型態都市計畫,絕對是關心或從事城鄉發展議題的人必讀之作。
黃舒楣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少子化以及高齡化成為關鍵字的臺灣,欣見饗庭伸教授大作翻譯出版,實在是及時的一本參考書。這本書提出許多從根本挑戰都市計畫的創見,然書寫平易近人,有力地提醒我們,「都市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於是,縮減都市並非為了都市,而是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微小目的,專業者的新挑戰是如何讓人們能夠在生活使用中,認識多孔化的城市,不過度畏懼人口減少,更細心地觀察彼此的需要,讓都市不失多元活力的折疊縮小,也保留再度開展的未來。
黃麗玲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饗庭伸教授的這本書討論的既是都市學的技術也是哲學。它從新穎的觀點論述都市的興起與轉型,繼而探問人口縮小時代的空間戰術。擴張年代的都市規劃手法面臨何種挑戰?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都市、都市計畫又如何調整?怎麼做能讓都市重獲活力?而災後重建又有何因應之道?《折疊都市》這本書描繪看待城市空間面貌與發展週期的另類觀點:人口紅利消失並非不可逆轉的劣勢,具有韌性與創造力的思維能讓縮小城市重蓄能量,如百花等待花期,再度綻放。
戴伯芬 ∣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縮減都市並非為了都市,而是為了我們個人微小目的,所以必須由我們主導為之。」隨著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潮流來襲,人口減少形成日本空間發展難題,作者揚棄了大日本的國土規劃思維,轉而提倡折疊都市概念,試著降低空間密度,讓土地使用方式自然回復,基於潛藏在個人內在的集體意識,引導多孔城市的實踐。這種小確幸式的都市計畫或許是在資本主義私有產權制妥協下的一種解方,值得臺灣社會借鏡與深思。
作者簡介:
饗庭伸Shin Aiba
1971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系畢。工學博士。曾任早稻田大學研究員、首都大學東京都市環境學部建築都市學程・都市環境科學主修副教授,現為同系教授。
專研都市計畫與設計、城鄉營造,以及相關的民眾參與手法、公民自治制度、非營利組織等。近年的研究主題包括地震災後重建、人口減少時代應有的都市計畫、東亞各國的社區營造,以及以專家身分參與日本各地第一線的社區營造(岩手縣大船渡市、山形縣鶴岡市、東京都世田谷區明大前站前地區、東京都中央區晴海地區、東京都日野市、東京都國立市等),且因應現況開發所需的社區營造工具。
主要著作包括《白熱講義 今後的日本需要都市計畫嗎?》(白熱講義 これからの日本に都市計画は必要ですか,合著,學藝出版社,2014)、《東京的制度地層》(東京の制度地層,編著,公人社,2015)、《社區營造工作指南》(まちづくりの仕事ガイドブック,合著,學藝出版社,2016)等。
譯者簡介:
林書嫻
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
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