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擺在眼前!
比市場調查、民調更即時、更準確、更省錢的預測平台!
個人→預知股市前景、運動賽事動態。掌握未來,就是掌握富足人生的關鍵。
公司組織→偵測市場動態,消除老闆盲點,提升決策品質與產品達陣率。
政府→以預測市場的共識產生與風險評定機制,輔助政策制訂,降低社會成本。
‧ 2000年,美國「愛荷華電子市場」在台灣大選前夕預測陳水扁當選機率是39%,宋楚瑜37.5%,連戰26%。開票結果的實際得票率:陳水扁39.3%,宋楚瑜36.8%,連戰32.1%。
‧ 未來事件交易所在2006年初試身手,在北高市場選舉的預測準確度,一舉超越TVBS、中時、聯合報、東森、年代。
‧ 未來事件交易所在2011年就已預測歐巴馬將會連任成功,並準確預測歐巴馬將拿下的六個搖擺州
‧透過Google關鍵字搜尋與語意分析,建立流感預測模型可以在死亡病例出現前五週就可準確預測美國各州的流感發展趨勢
請上未來事件交易所http://xfuture.org/
要信專家,還是信大家?要聽諸葛亮的,還是聽臭皮匠?
在環境相對穩定、變數較可控制的環境中,善於套用理論的專家或許較能預測未來。但是在一個充滿複雜變數的環境中,專家跌破眼鏡、理論失靈的狀況比比皆是,相較之下,眾人的智慧還更可靠。但問題是,如何匯集、探知眾人之智?
從蜜蜂、螞蟻到人類,不論覓食、倉儲管理還是股市與政治決策,都證明了集群智慧勝過秀異的個體。網路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個人的有限所知,有了制度性的匯集管道,催生了預測平台。
《未來事件交易簿》介紹了華人世界中第一個預測平台,透過選舉、運動、財經、傳染病、兩岸關係等眾多「合約」,讀者將見識到一股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未來事件交易所創辦人首度現身說法
從2006年掛牌成立至今,未來事件交易所在政治選舉、股市預測、央行利率、國際關係、運動賽事、傳染病趨勢預測,成績令人側目。「預測平台」是什麼?它為什麼擁有精準預測的神奇本事?
「用靈活的文字、豐富的圖表,……加上一些統計與數學公式做說明,對讀者做多元的闡述與發揮。……相信讀者也能開啟眼界,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新視界。」──國科會主委 朱敬一
「預測市場逐漸在歐美各國出現,目前在亞太地區有預測市場的國家,只有日本、紐西蘭和台灣。本書作者也是台灣預測市場的創始人,應可幫助讀者瞭解預測市場在台灣運行的實況。」──政大經濟系教授 陳樹衡
作者簡介:
童振源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未來事件交易所」首席顧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事務碩士與博士。於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8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秀年輕學者獎,2012年獲得政治大學學術研究特優獎。主要學術專長為國際政治經濟、中國經濟發展、及預測市場等領域。
葉家興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商學博士,美國精算學會副精算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副教授、政大預測市場中心研究員。曾任香港精算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並參與財務策劃師(CFP)培訓工作,其財經評論文章經常刊載於兩岸三地的主要財經報紙與雜誌。著有《理財與保險-迷思和反思》、《陸生元年》,譯有《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世代風暴》、《助人為獲利之本》、《理財最重要的一件事》、《囚犯的兩難》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刁洪智(鉅亨網執行長)‧王文華(作家)‧王榮文(遠流出版董事長)‧朱敬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思華(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李有仁(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講座教授)‧陳正然(觀微科技公司執行長、痞客邦執行董事)‧陳孟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樹衡(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黃國俊(資策會專家、前總統府國策顧問)‧詹偉雄(文化評論者)‧謝金河(財金文化董事長)
推薦序之一
透過市場交易, 看到未來新視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任委員 朱敬一
童振源與葉家興兩位教授的近著《不信專家信大家:集體智慧的開發與應用》,是用「未來事件交易」做為研究標的,呈現出社會科學研究的若干新面貌。依我有限的閱讀經驗,這應該是國內第一本相關研究的專書,相當有參考價值。
兩位作者從大家熟悉的政治議題出發,旁伸到運動比賽、經濟交易、傳染病等,面向寬廣,讓讀者理解到這個研究方向的諸多可能。在分析方法上,作者們也用靈活的文字、豐富的圖表、甚至加上一些統計與數學公式做說明,希望能夠對讀者做多元的闡述與發揮,誠然是盡心盡力。
貫穿本書各章的核心概念是:個人對未來事件都有一些預估,而若有未來事件的交易市場,則諸多個人的預估,就能在市場中彙集成濃縮的統計資訊;這些統計資訊其實刻劃了「大家」的意見,往往能幫助我們了解未來事件的本質。
就以政黨選舉競爭為例,誰贏誰輸當然是未來事件;一般人了解的未來預測,多是透過選舉民調。但是未來事件交易所呈現的資訊,卻與民調有所不同。(一)民調受訪是被動的,故答題時還有或多或少的猜忌;但去市場交易是個人主動的,在電腦線上匿名操作顯然較為自在。(二)民調受限於訪問形式,不容易呈現偏好強度,但線上交易卻非常方便做強度的呈現。(三)更進一步的交易,是當事人要付出真正的金錢代價(賭注);因為當事人當然不可能拿自己的金錢開玩笑,故交易資訊的可信度也更高。簡言之,一旦未來事件能夠從事市場交易,那麼就「幾乎」形成了一個期貨市場。經濟學家所強調市場的種種美好特質,也極有可能呈現出來。
當然,在經濟學的文獻上,市場也不全然是那麼美好;至少在若干情況下,對於未來事件的交易,是會產生一些後遺症的。例如:
(一) 有些時候人們的行為會一窩蜂,而若干無厘頭的偶然情境,竟然可能全盤影響最後的結果,學界稱之為牛群行為(herd behavior),其樣態可能出現在股市、流行、迷信等等,甚至形成泡沫。
(二) 有些時候人對未來的預期會影響他們當下的行為,而其當下行為又會進一步影響未來結果,簡言之,就是當下預期會影響未來結果,文獻上稱為自我實現的預期(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
(三) 有些時候市場上並不是人人等價;某些大頭的某些行為,會嚴重影響後續事件。例如,像「兩岸會不會發生戰爭」這種事,一般尋常百姓很難有影響力,但總統與行政院長卻有絕大的影響力。由於總統或院長的親信親友也能化身為小民投入未來事件市場,故由競爭市場所推得的結論,若考慮到大咖的可能干預,就有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的複雜考量,其對應的市場推論,也會大受影響。
以上,我粗略列出了若干項未來事件交易市場不美好的面向,倒不是要批評這個市場,而是提供讀者若干互補性的思考。其實,大家都知道現貨市場不完美、期貨市場不完美,未來事件交易市場當然也不可能完美。作為經濟學家,我們許多的研究,都是要區辨「促使市場完美」的前提或條件。童、葉兩人的著作替讀者整理了一個新方向(未來事件),也做了非常好的例示,相信讀者也能開啟眼界,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新視界。
有市場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涉金錢。金錢很髒嗎?那倒未必。中國大陸有句順口溜:「凡是能夠用人民幣解決的矛盾,都只是人民間的內部矛盾,而不是敵我矛盾」。如果哪一天,那些政治上殺得難分難解、不見天日的敵我矛盾事件,都能在未來事件交易所中用錢解決,好像也不是件壞事吧?
推薦序之二
開發群智慧, 共創美好未來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國際合作事務處處長 陳樹衡
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最大的滿足可能莫過於看到人類社會未來的前景,因自己手上的工作,而顯得更為光明。當然,如果這工作能凝聚成一本書,讓理念能為更多人分享,則又是一件更令人雀躍的事。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的密西根大學政治學教授,Robert Axelrod,在他的名著「合作的演化」再版時,就開宗明義地說,這是部樂觀主義的書,科學的證據讓我們對人類社會的未來,有理由去樂觀。當手上翻讀著童振源與葉家興兩位教授合著的這本書時,從書首的「預測市場宣言」一直讀到末了的「公民價值」,我彷彿又重溫了這種感動。
「群智慧」的思想,雖然可能早已散見在東西方的古老文明中,但是二十世紀的統計學、生物學及社會科學的進展,又更新了我們對群智慧認識的深度及廣度。統計學裡很早就告訴我們,若是將各種不同的預測集結起來,甚或只是取其簡單的平均,我們都有可能產生一個更好更準的預測。1960年代,經濟學家John Muth其實就是應用這種操作提出了後來赫赫有名、翻動總體經濟學發展的「理性預期假說」(Rational Expectation Hypothesis),而生物學的研究,更巧妙地讓我們明白「群智慧」原來不只是人類社會特有的專利,各種群居生物,如魚、雁、螞蟻、蜜蜂在他們的社會行為中,從覓食到倉儲管理都展現了相對於個體而言高度的集群智慧。
在社會科學中,「群智慧」的思想,可說是順著上世紀著名的「社會主義可計算性」的大辯論,一路延伸發展下來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大師海耶克,在1945年的一篇文章「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中,為「群智慧」做了最經典的註釋,在這篇文章中,海耶克指出,社會問題雖然複雜,牽入的層面很多,但是要解決社會問題並不依賴也不可能依賴少數博學多聞的專家。相反地,每一個人雖然都所知有限,但是市場透過價格的形式與傳播,已足夠將分散在各角落的知識彙整與流通,進而滿足決策上之所需。
海耶克的思想對於我們最直接的啟發,就是解決問題,除了專家之外,另一途徑就是要依賴眾人之智,而要將眾人之智從眾人之中萃取出來,就須仰賴市場設計。海耶克的這一將問題市場化、用市場來解決問題的做法,首先影響到19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崛起的實驗經濟學。在實驗經濟學中,對海耶克的主張,以「海耶克假說」的名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而雙方喊價市場的效率性也在此研究中得以建立,這波發展可以視為對「海耶克假說」的第一波檢定。
「實驗市場」研究的成熟,及市場設計機制經驗的累積,在80年代未及90年代間,直接或間接促成了預測市場的出現,特別是以愛荷華電子市場的成立為一里程碑。預測市場將誰也說不準的未來事件,直接套上海耶克的想法,將事件市場化,再用市場中,萃取眾人之智所形成的「預測」為預測。這種做法,可以套用在很多的未來事件中,本書有許多精彩的範例,其中一個經常引人注目的,便是選舉預測。由於以民調為主的選舉預測已進行多年,因此預測市場的精準度是否能勝過民調,不但成為學術界在過去十年的熱門研究議題,也可視為是對「海耶克假說」的第二波檢視。對這個議題,童、葉兩位教授在本書中也有精闢的分析。
預測市場雖自21世紀初,逐漸在歐美各國出現,但是在亞太地區尚不多見,據筆者所知,目前在亞太地區有預測市場的國家,只有日本、紐西蘭與台灣。由於本書的作者也是台灣預測市場的創始人,因此本書應可以幫助讀者了解預測市場在台灣運行的實況。
當然,市場不是萬靈丹,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已故的美國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John McMillan在他的名著「Reinventing the Bazaar: A Natural History of Markets」中,陳述了各式各樣的市場,從非洲的農產品市場到美國加州的電力市場,其間,我們一方面看到市場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見識到市場不是只會成功,它也經常可能失敗。因此,對於預測市場,有兩個基本的課題,將伴隨我們讀完此書。第一、甚麼是預測市場的極限?第二、甚麼是一個好的預測市場設計?對於前者,像是戰爭、歐元的未來、全球氣候環境變遷、科技進步等議題,是否都有可能在預測市場中得到答案或得到甚麼樣的答案?對於後者,從事件合約的設計到交易機制等,會對預測市場的績效產生甚麼影響?對於這些問題,本書豐富的討論,應該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
最後,我想在此提醒讀者,特別也向兩位作者表達敬意的是,這本書並不只是一部預測市場的書,書到了尾聲,作者提到了Clay Shirky的近作「Cognitive Surplus」,這讓我們接觸到了當代社科會學研究的最熱門議題:利他行為與社會信任。配合當代網路與數位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作者進一步思考,是否可能利用「未來事件交易所」,不僅是引入眾人之智,更進一步引入眾人的奉獻之心,呼召更多的現代「武訓」,一起建立美好社會?
e化後的社會究竟會是個甚麼樣的社會?引發很多人的關注,正面負面的意見都有,各種新科技的引入,都給壞的、黑暗的想法提供了新的做法,但也同時給好的、光明的想法提供了新的契機。這本書為後者提供了一條路,讓我們有理由期待,e化後的社會,對人類最終而言,是
名人推薦:刁洪智(鉅亨網執行長)‧王文華(作家)‧王榮文(遠流出版董事長)‧朱敬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思華(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李有仁(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講座教授)‧陳正然(觀微科技公司執行長、痞客邦執行董事)‧陳孟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樹衡(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黃國俊(資策會專家、前總統府國策顧問)‧詹偉雄(文化評論者)‧謝金河(財金文化董事長)
推薦序之一
透過市場交易, 看到未來新視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主任委員 朱敬一
童振源與葉家興兩位教授的...
章節試閱
2013 年3 月8 日,幾乎所有台灣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日本東京巨蛋的這場比賽。中華隊甫打進世界賽棒球經典前八強,正要挑戰日本與古巴兩大強隊,爭取前進舊金山的四強席位。可惜的是,在歷經近五小時的艱苦比賽後,中華隊敗下陣了,眾多同胞球迷在巨蛋球場、在轉播螢幕前流下難過不捨的眼淚。緊接著隔日再抗古巴,仍然不敵強手。
棒球比賽不是只有輸、贏兩種結果,而是介於輸贏之間無限可能的連續數字。雖然都為中華隊加油,但未來事件交易所的交易者並沒有被愛國情緒沖昏了客觀判斷的理性。中日經典賽,未來事件交易所在事前的最終交易數據認定,中華隊只有38% 的贏球機率。中古經典賽,獲勝的機率更低,只有28.1% !
這是一個複雜當道的年代,也是一個處處渾沌的年代,變化的幅度超過理論的涵蓋範圍,專業也遇到瓶頸和侷限。對於經濟發展的前景,專家眾說紛紜;天氣預報每有失準,氣象局馬上成為眾矢之的;政治人物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再跳票。也難怪「章魚哥保羅」在2010 年連續準確預測足球賽事的結果,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聞。而每
到過年,各地廟宇預測今年的「國運」,也成了新聞關注的對象。
這反映了人類潛意識中對於無法掌握未來的集體焦慮,以及對於準確預測未來的期盼。如今,章魚哥已逝,神明的指示往往也有很模糊的詮釋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什麼工具能較為可靠地預測未來,跟你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的未來?
2012 年讓台灣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油電雙漲帶動物價飛騰,經濟成長率卻不斷下修,百業蕭條。一上一下,兩面夾擊,讓許多人大感吃不消。
提起4 月1 日,很多人想到「愚人節」,這天是個尋常的星期假日:上班族趁這天休息,商家趁這天做生意,聲援士林「文林苑」被拆掉祖厝的王家的大學生們守著一片廢墟,政治人物趁假日跑行程。這天早上,馬英九總統來到彰化一處傳統市場,波浪板遮風避雨,也擋住了光線,使得市場中略顯昏暗,菜販肉攤掛著燈泡作為輔助照明。這是一幅熟悉的傳統市場景象,不過總統在隨扈簇擁下來到市場,卻不是日常可見的場面。看到總統來視察,豬肉攤老闆切肉的手沒停,高聲問道:「豬肉都沒人買,怎麼辦?」一個背微駝的老婦人更拉住馬總統訴苦:「實在很難過嘍,這樣就好了啦!油不要漲,電也不要漲啦!」
但是就在當天下午兩點,經濟部長施顏祥召開記者會,宣布油價調漲的決定,從十小時後的4 月2 日零時起,92 無鉛汽油從每公升31.7 元漲為34 元,95 無鉛汽油從32.4 元漲到35.5 元,98 無鉛汽油一口氣漲了3.6 元,每公升從33.9 元調到37.5 元,柴油則從29.9 元漲到33.1 元。這次油價調幅高達10.7%,是中油有史以來第二高的調幅。
施顏祥部長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只能希望,國人能夠體諒這個不得不做的決定。」看來部長有其苦衷,為了這個決定也費了一番思量。中油之前實施長達十六個月的「減半緩漲機制」,這段期間國際油價漲了43%,而台灣92 無鉛汽油與柴油的稅前價僅分別調漲8%和11%,造成中油鉅額虧損,累計吸收了總計約500 億元待回收,
所以漲價勢在必行,「國人事實上沒有太多選擇的空間,」施顏祥部長表示。
機車族常用的92 無鉛漲幅最小,98 無鉛漲幅最大。此外,《中國時報》報導:「據透露,由於中油、台塑銷油量已有異常成長一、二成現象,為避免預期心理囤油歪風四起,府院拍板同意經部儘速啟動油價調漲方案。」
經濟部怕油價調漲的消息助長囤油風氣,又要減緩油價上漲對民生經濟的衝擊,下手輕重快慢的分寸很難拿捏。經濟部刻意選在國際油價回軟,國內油價連續兩次回跌的時機啟動所謂「回補機制」。但不管叫做「回補」也好,「補漲」也好,但在媒體和民眾眼中,就是「油價大幅調漲」,消息一出,加油站照例馬上出現排隊車潮,甚至回堵造成交通混亂,更加深了民眾的情緒不滿。
趕在漲價前夕加油,只省了一次的油錢而已,而漲價之後帶動的漲風則是一波緊似一波。包括國道、公路及市區在內的一千多條客運,都醞釀漲價,並縮小、取消離峰時段的折扣,以支應油價成本的提高。
這樣一來,物價上漲速度就如野火燎原,再也控制不住。一般商品即使原料與石油無關,製造與運輸也都需要油、需要電,油電同步雙漲,對物價所造成的「長鞭效應」持久而綿長,即使中油在大幅調漲之後連續調降十三次,也踩不住物價飆漲的煞車。像是市佔率最高的幾個奶粉廠牌紛紛以乳源成本上漲,或是改以容量較小的新包裝,做了實質的漲價。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日常生活民生用品到底有沒有漲,有時候數字不見得會說真話,民眾切身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到了6 月初,中油為了反映國際油價持續走跌,宣布第九度調降油價,95 無鉛汽油每公升33.5 元,距離四月初調漲前的32.4 元,已經把3.1 元的漲幅回吐了2 元。一時之間,油價穩住了,但是,物價再也回不去了。
中國石油公司在3 月底看到國際油價的下跌,以為這是出手漲價的好時機,沒想到之後國際油價持續走跌,使得中油大幅漲價失去正當性,到最後只好拿「中油不是預測油價的專家」來打圓場。中油公司董事長朱家華表示,中油對油價的預測是綜合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的報告,包括匯豐、美林、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單位都預測,第一季的油價可能因為中東情勢緊張而大漲。沒想到第二季,中東情勢緩和,全球經濟景氣下滑,造成國際油價大跌。
經濟部在實施油價緩漲政策時,誤判國際油價漲勢;取消緩漲政策時,又誤判國際油價跌勢,逼得經濟部長在立法院道歉,並建議未來最好不要再實施「緩漲機制」。
問題是,如果連在財經領域打滾數十年的官員都看不準近期發展的走向,如果連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都一致看走眼,如果連以石油買賣為業的專家都拿「油價預測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來找台階下的話,那麼,還有誰可以信賴?
以石油的供需面來看,所有能源經濟學家、分析市場動態,不外乎用新古典經濟學派的計量模型,用的工具也是比較機械式的統計模型。統計模型可以預估中東情勢吃緊對石油供應量造成的影響,進而推算供需之間的關係,以及油價上漲的幅度,但是模型很難掌握「人類行為」這個變數,以至於就算這些預測工具的技術無懈可擊,也往往預測失準。
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人是理性的動物,會根據理性來採取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但人的理性有其限制,人的行為也未必是理性思考的結果,所以運用經濟學精密的計量模型推演出來的結論,遇到重大的人為操縱事件或國際政治的紛爭,未來演變的路徑都會傾斜,甚至轉向、逆向。「人是理性的」的基本假設,恰恰成了傳統經
濟學最大的罩門。在2002年委內瑞拉石油工人罷工、2003 年伊拉克戰爭爆發,2008 年原油期市投機炒作,致使油價飆漲到147 美元的泡沫價位,都可見政治、戰爭、市場炒作等人為因素造成油價大幅波動。
而且,國際金融機構的價格預測,往往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一回事。千絲萬縷的利益瓜葛,可能會讓這些專家研究報告的準確度大打折扣。2008 年金融海嘯前後的房地產泡沫與崩跌,就有許多金融大鱷的操作痕跡,也有不少法律訴訟由此而起。
2010 年4 月美國證監會指控高盛提供虛假訊息,在次級房貸的抵押債務債權(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簡稱CDO)金融產品問題中涉嫌欺詐投資者。三個月後,高盛同意支付5.5 億美元,對部
分指控項目進行和解。
如果投資銀行公開發布的價格預測,帶著不可告人的私利動機。那麼,蒐羅集體智慧的期貨市場平台,可以提供更無私、更公正、更準確的預測嗎?
2013 年3 月8 日,幾乎所有台灣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日本東京巨蛋的這場比賽。中華隊甫打進世界賽棒球經典前八強,正要挑戰日本與古巴兩大強隊,爭取前進舊金山的四強席位。可惜的是,在歷經近五小時的艱苦比賽後,中華隊敗下陣了,眾多同胞球迷在巨蛋球場、在轉播螢幕前流下難過不捨的眼淚。緊接著隔日再抗古巴,仍然不敵強手。
棒球比賽不是只有輸、贏兩種結果,而是介於輸贏之間無限可能的連續數字。雖然都為中華隊加油,但未來事件交易所的交易者並沒有被愛國情緒沖昏了客觀判斷的理性。中日經典賽,未來事件交易所在事前的最終交易數據認...
作者序
與其信專家. 不如信大家
狐狸聰明?還是刺蝟聰明?這可不是無厘頭的腦筋急轉彎,而是英國自由派哲學家柏林(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論文中所使用的重要隱喻。他引述西元前六世紀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話:「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知道一件大事。」
如果狐狸是街頭智慧的象徵,那麼刺蝟就是學院智慧的代表。有趣的是,凡事都知道一點的狐狸,要比術有專攻的刺蝟,更能準確預測未來。
美國賓州大學的泰洛克(Philip E. Tetlock)教授在2005 年出版《專業政治判斷》(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發表他對眾多專家學者預測未來所做的調查。他檢驗了284 位政治、經濟、歷史及新聞學專家的82361 件預測,結論是:專家們的表現不比「丟飛鏢的黑猩猩」好到哪裡去。
泰特勞克比較其中表現差與表現較好的群體,印證了狐狸勝過刺蝟的觀察。他發現預測能力差的多是『只通一竅』的思想家,他們把那『一竅』的解釋無限延伸到新領域、對『一竅不通』的人缺乏耐心,卻對自己的預測能力信心滿滿。反之,懂得許多小事的思想家,會對大而無當的推論起疑。他們對自己的預測本領,並無足夠的信心。也不會把解釋與預測看成是理論題,而是具有彈性、需要結合不同來源資訊的實證題。
為什麼專家拙於預測?「世界混亂、複雜且隨機多變,干擾變數及混淆因子多到數不清,但人腦並無評估這些變數的裝備。」薛莫(Michael Shermer)在2011 年3 月《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為文,舉了眾多經濟專家預測失敗的例子之後,提出如上解釋。要能夠增加預測成功率,就必須認知到不同看法的價值。過於執著於一家之說,可能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卻也往往容易犯下認知陷阱,失去對更廣泛未來事件的預測能力。狐狸勝過刺蝟,街頭智慧勝過學院智慧。中國古諺所說的「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候,專家反而拙於預測,再優秀的專家也不可能考慮到各種變數或有最新的資訊。與其信專家,不如信大家;透過匯聚集體智慧的適當平台,「大家」可能才是真正的「專家」。預測市場便是這樣的新平台。這並不是否定專家,只是打破專家的壟斷而已。當專家實際參與對外來的預測,即便是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大家」的一份子,只有預測成效才是「專家」的唯一檢驗標準。
過去十多年來,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預測市場的機制,讓分散四處的民間智慧,有了制度性的匯集管道。連亞羅(Kenneth Arrow)在內的多位諾貝爾經濟學桂冠得主,也都呼籲政府與企業重視預測市場的潛在價值。
誠如亞羅等數十位重量級經濟學家所言,群眾智慧的預測能力,是一項重要且值得開發的研究工具。預測市場平台的誕生,打破了專家至上的迷思。我們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也見證了預測市場的美妙威力。
這本書嘗試介紹以中文為主的「未來事件交易所」,記錄其起源與發展,並以選舉、運動、娛樂、財經、傳染病、國際、兩岸關係等眾多交易合約為例,解開華文閱聽者集體智慧的鑰匙,探索改變未來世界的關鍵力量。
現在,我們衷心邀請讀者們放鬆心情,一起踏上精彩絕倫的未知世界預測之旅。這本書能夠有機會問世,我們要感謝多位好朋友的幫忙。首先,要感謝長期合作的學術夥伴與未來事件交易所的創辦人,包括中央研究院的林繼文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的林馨怡教授與王信實教授、世新大學經濟系的黃光雄教授、政治大學國發所周子全博士後研究員、御言堂公司劉嘉凱總經理。其次,要感謝《天下雜誌》的游常山兄的協助與指正,讓本書更加通俗易懂。再次,要感謝遠流出版社的吳家恆兄在出版過程的細心協助,同時提供相當多專業建議。最後,要感謝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教授、政大國合長陳樹衡教授撥冗為我們推薦做序,讓本書生色不少。可以說,這本書也是集結眾人智慧的結晶。當然,書中若有任何誤謬之處,我們兩人難推其咎。
狐狸聰明?還是刺蝟聰明?這可不是無厘頭的腦筋急轉彎,而是英國自由派哲學家柏林(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論文中所使用的重要隱喻。他引述西元前六世紀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話:「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知道一件大事。」
如果狐狸是街頭智慧的象徵,那麼刺蝟就是學院智慧的代表。有趣的是,凡事都知道一點的狐狸,要比術有專攻的刺蝟,更能準確預測未來。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泰特勞克(Philip E. Tetlock)教授在2005年出版《專業政治判斷》(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發表他對眾多專家學者預測未來所做的調查。他檢驗了284位政治、經濟、歷史及新聞學專家的8萬2361件預測,結論是:專家們的表現不比「丟飛鏢的黑猩猩」好到哪裡去。
泰特勞克比較其中表現差與表現較好的群體,印證了狐狸勝過刺蝟的觀察。他發現預測能力差的多是『只通一竅』的思想家,他們把那『一竅』的解釋無限延伸到新領域、對『一竅不通』的人缺乏耐心,卻對自己的預測能力信心滿滿。反之,懂得許多小事的思想家,會對大而無當的推論起疑。他們對自己的預測本領,並無足夠的信心。也不會把解釋與預測看成是理論題,而是具有彈性、需要結合不同來源資訊的實證題。
為什麼專家拙於預測?「世界混亂、複雜且隨機多變,干擾變數及混淆因子多到數不清,但人腦並無評估這些變數的裝備。」薛莫(Michael Shermer)在2011年3月《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為文,舉了眾多經濟專家預測失敗的例子之後,提出如上解釋。
要能夠增加預測成功率,就必須認知到不同看法的價值。過於執著於一家之說,可能比較容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卻也往往容易犯下認知陷阱,失去對更廣泛未來事件的預測能力。
狐狸勝過刺蝟,街頭智慧勝過學院智慧。中國古諺所說的「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過去十多年來,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預測市場的機制,讓分散四處的民間智慧,有了制度性的匯集管道。連亞羅(Kenneth Arrow)在內的多位諾貝爾經濟學桂冠得主,也都呼籲政府與企業重視預測市場的潛在價值。
誠如亞羅等數十位重量級經濟學家所言,群眾智慧的預測能力,是一項重要且值得開發的研究工具。預測市場平台的誕生,打破了專家至上的迷思。我們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也見證了預測市場的美妙威力。
這本書嘗試介紹以中文為主的「未來事件交易所」,記錄其起源與發展,並以選舉、運動、娛樂、財經、傳染病、國際、兩岸關係等眾多交易合約為例,解開華文閱聽者集體智慧的鑰匙,探索改變未來世界的關鍵力量。
現在,我們衷心邀請讀者們放鬆心情,一起踏上精彩絕倫的未知世界預測之旅。
這本書能夠有機會問世,我們要感謝多位好朋友的幫忙。首先,要感謝長期合作的學術夥伴與未來事件交易所的創辦人,包括中央研究院的林繼文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的林馨怡教授與王信實教授、世新大學經濟系的黃光雄教授、政治大學國發所周子全博士後研究員、御言堂公司劉嘉凱總經理。其次,要感謝天下雜誌的游常山兄的協助與指正,讓本書更加通俗易懂。再次,要感謝遠流出版社的吳家恆兄在出版過程的細心協助,同時提供相當多專業建議。最後,要感謝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教授、政大國合長陳樹衡教授撥冗為我們推薦做序,讓本書生色不少。可以說,這本書也是集結眾人智慧的結晶。當然,書中若有任何誤謬之處,我們兩人難推其咎。
童振源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
葉家興 香港中文大學 商學院財務學系
與其信專家. 不如信大家
狐狸聰明?還是刺蝟聰明?這可不是無厘頭的腦筋急轉彎,而是英國自由派哲學家柏林(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論文中所使用的重要隱喻。他引述西元前六世紀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話:「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知道一件大事。」
如果狐狸是街頭智慧的象徵,那麼刺蝟就是學院智慧的代表。有趣的是,凡事都知道一點的狐狸,要比術有專攻的刺蝟,更能準確預測未來。
美國賓州大學的泰洛克(Philip E. Tetlock)教授在2005 年出版《專業政治判斷》(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發表他對眾...
目錄
推薦序
透過市場交易.看到未來新視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朱敬一
開發群智慧.共創美好未來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國際合作事務處處長 陳樹衡
與其信專家,不如信大家
第1 部
第1 章 集體智慧平台的誕生
第2 章 未來事件交易所的機制
第3 章 預測市場,全球新趨勢
第2 部
第4 章 如何評估預測市場的績效?
第5 章 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運作
第6 章 選舉預測的準與不準
第7 章 預知美、韓總統大選結果
第3 部
第8 章 精準預測股市走勢
第9 章 運動賽事預測,全球發燒
第4 部
第10 章 預測市場與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11 章 群眾智慧如何預測台灣經濟?
第12 章 預測市場的總經運用
第13 章 預測台灣央行利率走勢
第14 章 預測傳染病疫情的新利器
第5 部
第15 章 點子市集 開發創意 謀求共識
第16 章 從「世界咖啡館」到「未來事件交易所」
結論
從「社群價值」到「公民價值」
推薦序
透過市場交易.看到未來新視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朱敬一
開發群智慧.共創美好未來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國際合作事務處處長 陳樹衡
與其信專家,不如信大家
第1 部
第1 章 集體智慧平台的誕生
第2 章 未來事件交易所的機制
第3 章 預測市場,全球新趨勢
第2 部
第4 章 如何評估預測市場的績效?
第5 章 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運作
第6 章 選舉預測的準與不準
第7 章 預知美、韓總統大選結果
第3 部
第8 章 精準預測股市走勢
第9 章 運動賽事預測,全球發燒
第4 部
第10 章 預測...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