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徹底擺脫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M形化社會解決方案。
♥大同世界是不是神話?本書將帶領各位實現這個理想。
♥人類無止境地盲目生產,究竟是為了什麼?
♥本書將告訴您,為何經濟學家始終無法解決經濟衰退的問題?!
♥經濟蕭條不是沒有解決方式,而是人們不願意自我進化,這裏將有一個合理而明確的方案等著各位追尋。
人類現今所有的社會制度與形態,皆由習慣日積月累所形成。人類若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便能徹底改善貨幣集中的問題,人類歷史或許將永遠改觀,而人類未來的發展亦是無可限量。
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希望,能居住在生活條件完善如天堂般的世界裏,小說也經常出現這類的題材。聖經裏的「伊甸園」、孔子的「大同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及柏拉圖的「理想國」等,都是描述美好生活的社會環境。這樣美好的世界看起來像是小說般的情節,實際上確實有可行及可運作的方式,來達成這樣的理想世界。
本書以簡單清楚的方式,說明經濟大蕭條的根本成因,以及現行經濟制度的缺陷;
這裏提供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並以符合人性且合理的做法,來創造出一個有利於人.類長期發展的社會環境。大同世界不是童話故事,而是真實可以實現的,本書將一步一步帶領各位,認識實現大同世界的可能做法。
作者簡介:
周偉華
專職財經作家。東吳大學國貿系碩士。曾任華南金控旗下華南產物之股票操盤人。長期研究經濟與股市的興衰;以及歷次重大金融事件發生原因之深入探討。綜合各種經濟理論與著名經濟大師之重要論述,以尋求各類經濟問題最根本的原因與解決之道。
著作:《3/4債務世界》、《貨幣褐皮書─貨幣原理、通貨膨脹與財富價值》、《我們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章節試閱
第二章 現代制度的缺陷
第一節 競爭還是鬥爭
資本主義以競爭為本質
達爾文曾在演化論中提出「生物競爭,適者生存」的概念,原本動物間競爭的規律,卻也適用於人類發展的歷史。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中,處處顯示著競爭是這個社會的最大規則。競爭雖能剌激發展,發揮人類求生的潛能,並帶給有能力者高額的報酬,但是當所有資源已分配完畢時,競爭制度就會演變成可怕的鬥爭制度(競爭與鬥爭在意義上相似,但有程度上的差異)。
過去歐洲進入海洋時代,各國爭相進行地理大開發,並以各種手段來拓展殖民勢力,等到所有土地與資源都被各國給占據後,後來者無法再得到土地與資源,此時唯有向先前已發展的勢力進行爭奪。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就像過去從未出現像手機這樣的商品,這種劃時代的科技商品一開始推出,就如同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各個手機商都能獲得極大的市場與利潤。由於市場規模龐大,每家廠商皆竭盡所能地向市場推銷。等到市場漸漸飽和後,商品利潤開始下滑。廠商為了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只能以大量的促銷方案來爭取市場。這樣的競爭模式,就如同歐洲各國為了搶奪殖民地而相互攻擊的情形一樣。
我們可以清楚發現,競爭本質上就隱含有攻擊的性質,競爭雖會為社會帶來進步的動力,但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時,彼此間會開始相互攻擊,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競爭可以為社會帶來進步,卻也同時帶來彼此相互攻擊的後果。
人類無數的發展史亦是如此顯示,在發展初期大家各憑本事各自發展,但到了已無土地與資源發展時,為了獲得發展空間,就會進入彼此相互攻擊的階段。所以,當社會多數財富集中少數人手中,多數人無足夠的生存條件,彼此就會開始進入相互攻擊以謀求生存機會的惡性競爭。在為了獲得更好生活條件的前提之下,人類浮現各種醜陋的行為,只要是有利於自己的,都會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去取得。所以,在資本主義以自由競爭為號召的體制下,人性善惡將被嚴重挑戰,為了謀生,人性醜惡的一面將會不斷地被突顯出來。
過度競爭帶來傷害
一方面什麼都沒有的人,會想盡各種方法來獲得利益,另一方面既得利益者亦不會白白放棄自身利益,總會想用各種方法來阻止其他人進入市場。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已不是商品價格到底合不合理的問題,而是商品究竟能否順利出售的問題。尤其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科技商品市場中,只要能夠順利出售商品,有時就算遠低於生產成本也會毫不考慮的出售,因為這些商品如果過時了,沒多久時間就會變得一文不值。過度競爭的結果,導致商品價格快速下滑,多數廠商無利可圖甚至大幅虧損。
表面上,消費者可以從商業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商品跌價的利益。但若深入思考,如果各行業普遍獲利不佳,甚至於虧損,那麼企業勢必尋求各種壓低成本的方法,如壓低進貨成本、調低員工薪資來應付損失。各企業的員工也是市場裏主要的消費者,消費者在商品價格下降中獲得的利益,卻在另一個身份員工中,受到薪水下調的影響又吐了回去,到頭來不但未蒙其利,反而還在市場衰退中受到更多的損失。
經濟小語:在互相爭奪、勾心鬥角的競爭模式下,只會讓人性的本質不斷地惡化,不但無法推動經濟發展,反而衍生出許多社會事件,難道人類發展只能以這種模式來進行?
第二節 惡性競爭的資源浪費
無止境的資源浪費
資本主義追求自由競爭,強調只要市場不受到外力干擾,就算市場有時出現失衡的情況,也會自我調整恢復正常運作。然而,放任自由競爭的結果,不但沒有如眾多自由經濟學家所宣稱的那樣自行回復正常,卻反而出現各種破壞市場的壟斷現象。
放任式的自由市場,從一開始就是弱肉強食的不公平競爭。個人與企業在先天上本來就有十分不同的差異,資本雄厚的人在自由市場下,可以用各種資本優勢來取得利益。這些企業不斷地以各種手段對付其他弱小的廠商,對市場正常運作以各種方式來干擾,甚至以不公平的手段逼迫其他廠商離開市場。由此可知,在自由競爭制度下,資本規模較小難以與資本規模龐大的廠商競爭,一般中小型廠商根本難以生存。當市場份額大致分配底定後,就出現了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市場局面。
學者強調市場機制是藉由市場自然調整來平衡市場的運作模式,但這些說詞不過是片面之詞。因為任何一個不受管制的市場,便任由市場從相互競爭走向完全壟斷。在某些管制之下市場尚且形成壟斷局面,更別提在一個完全不受政府與制度控管的市場,會形成什麼樣的局面。在多數情況下,不受管控的市場將會走向由資金雄厚主導規則,與掌控價格機制的市場。
在自由開放的市場裏,少數人以雄厚的資金不斷地擴大經營觸角,並無限制地獲取財富與資源,最後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社會財富極端不均衡。財富高度集中的結果,使民眾普遍缺乏現金消費,社會消費力快速減少,嚴重傷害經濟的正常運作。
1%人口控制全球40%財富
聯合國一項大規模的全球財富分配調查研究指出,全球最有錢1%的人口,控制了世界40%的財富,全球半數的人口,則僅擁有全球不到1%的財富。跟先前所舉的例子一樣,當一個人的財富大量增加,就會造成其他人收入大幅減少,縱使富人增加消費,也彌補不了多數民眾因所得降低而減少消費的部份。
歷史中層出不窮的戰爭與革命,多數來自於財富結構的嚴重失衡。在民眾生活已相當困苦的情形下,如再出現嚴重天然災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難以維繫時,只好號召再來一次徹底改變社會結構。
在自由競爭市場中,產業總是過度發展,廠商為了尋求獲勝的機會不斷推出各種商品,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到最後產品過剩,一大堆沒人買的,大家汰換的商品通通都被丟入垃圾場,資源浪費早已變成習慣與常態。雖然市場機制會自動淘汰能力不夠的廠商,不過在廠商被淘汰之前,各種資源早已不知被浪費掉多少。淘汰機制雖一直在市場中進行著,然而有許多不適合繼續存在的廠商,卻以市場集資的方式來拖慢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原本應該倒閉的公司,卻能利用股票市場與銀行籌資來延續企業,而這些企業所生產出來的商品卻又乏人問津,這些被用來生產的資源就這麼白白浪費掉。
過度的產業發展不但消耗大量的資源,更在廠商倒閉後留下許多過剩的人力。當廠商被市場淘汰後,這些廠商的員工又將何去何從?一個人一生的精華時間有限,在40歲以後,若想再轉行到別的公司,在現行的社會體制下,絕大多數的公司寧可找20幾歲的新鮮人,也不可能找40幾歲的中年人來從頭學起,所以轉換跑道實際上幾已變成一種奢望。市場淘汰廠商的同時,也淘汰掉許多失業的員工。
在號稱自由民主的國家中,政府放任廠商自由搶奪市場、自由擴張地盤,但政府卻從未想過競爭過後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大量財富由被少數人占有,卻將大量社會問題丟給政府與民眾,在自由競爭體制下,似乎絲毫沒有一點社會道德與責任,失業與資源浪費等社會問題,最後都丟給民眾來承擔。市場機制雖能為民眾帶來商品降價的好處,但生產過剩後帶來的市場衰退與失業率上升等問題,亦是由所有民眾來承擔。
經濟小語:是否有人曾想過,人類永無止境地盲目生產究竟是為了什麼?
第三節 自由競爭的風險
資本主義的民主 是披上羊皮的狼
資本主義強調自由競爭,可以讓資源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運用。資本主義者認為在自由競爭制度下,可以讓無效率廠商自動退出市場,最後市場上僅會存在生產效率高的廠商(簡單地說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商品會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生產,可以讓社會擁有更佳的資源回報率。市場秩序不需要制定規則來規範,市場機制就能自動調節所有不正常的運作,最後讓市場恢復正常運作。
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資本主義者宣稱的那樣,放任資本自由發展的結果,市場機制已無法自行調節不正常的運作,反而變成任由少數人操控市場價格,最後壟斷整個市場。任何不受管控的自由市場,到最後都會淪為被少數人掌控與壟斷。一些企業在市場上取得絕對優勢後,開始以不公平的條件來阻礙對手進入,影響市場活動。當所有競爭者都被有效地排除在外後,企業就會開始操控市場價格獲取暴利,最後整個社會都成為犧牲者。市場因受到少數人以各種方式壟斷,最後反而成為無人競爭的無效率市場。放任市場自由發展的結果,大多到後來都被少數人以各種手段阻撓市場機制的進行,最後使市場機制蕩然無存。
資本主義發展到後期,市場機制會受到少數人運作的影響,而失去應有調整機制。社會上各行業浮現一個又一個的獨占與寡占企業,市場運作開始走向無效率。到頭來不僅影響整體經濟發展,亦影響一般民眾的正常生活。
資本主義內容很少考慮負面的人性影響,在不受政府管控的市場裏,擁有大量資本就會成為市場的主宰者,市場運作很難不受其影響與操控,市場機制受其嚴重的干擾,並以各種方式來妨礙競爭,競爭者最後慢慢從市場中消失。市場自由競爭最後淪為口號,缺乏競爭者的市場早已不是正常的市場,只能任由壟斷者任意剝削大眾的利益。
資本主義部份內容充滿矛盾,不受限制的市場只能夠在經濟發展初期看出成效。一旦企業逐漸龐大,資金累積到一定數量後,這些企業就會開始以手段來妨礙競爭,自由競爭的機制也就不復存在。這也是為何資本主義每經過一段期間發展後,反壟斷、反托辣斯等法案,反而會出現在一些原本大力鼓吹經濟自由的國家。因為若放任少數企業不斷地掠奪市場,最後整個國家都恐將納入少數人的手中。
除非人類擁有無窮盡的資源,否則在有限資源的環境下,不斷地被集中的結果,最後經濟將缺乏資源繼續運作。
經濟發展的陷阱
觀察每個經濟快速成長的國家,資本主義在發展初期的確發揮了效果,讓這些國家以最快的速度發展。但不幸的是,高速的經濟增長卻僅能維持20~30年的時間,然後便開始落入經濟發展的陷阱。
這是因為每個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背後都有其特定原因提供發展的動力。當這些成長因素消失後,經濟就會開始落入停滯與衰退的陷阱。
以美國為例,經濟開發初期因大片土地尚未開墾,使得大量移民願意攜帶資金進入發展,這些墾荒者大量移往西部開拓,也直接帶動美國本土的各種商品需求。由於美國西部土地遼闊,開墾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當時美國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的經濟增長。
比如說日本,經濟快速發展初期,起因於市場缺乏同類低價商品競爭,日本大舉進口原料,加上日本本土廉價的勞工,大量製造各種物美價廉的商品,然後輸出到世界各國,快速搶占全球市場。然而,當日本賺取大量外匯後,日本國內卻因不斷地炒作房地產,拉高其國內的勞工成本,再加上歐美等國大力主張日圓升值,造成日本的商品失去價格優勢,從而使日本對外出口大幅下滑,並失去大量的市場占有率。類似日本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經濟快速成長的階段,大多僅能維持20~30年左右,其後便因為房地產炒作,房地產價格高漲,使國內生產成本大幅上漲而失去競爭優勢。如從開始就避免房地產過度炒作,相信日本的經濟成長區間還能夠持續維持下去。
大多數國家都會面臨一種情況,那就是企業生產商品出口並大量賺取外匯後,卻又回頭在國內進行房地產的炒作,最後導致國內物價與生產成本大幅上漲,到頭來反而失去競爭優勢。當這些人炒作完畢,將國內財富搜括一空後,這些國內企業又將搜括來的大量資金移往海外設廠。在國內留下的,僅剩高不可攀的房價,以及因工資水準過高而大量失業的民眾。
的確,資本主義主張自由競爭,可以為社會帶來進步動力,但不受限制的自由競爭市場,最後卻反而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奴役社會。多數民眾被高不可攀的房價壓到喘不過氣,每個都市居民都必須付出高昂貴的生活成本,而這個結果亦是放任市場自由炒作房地產所造成的。一般民眾光靠薪水只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至於將來如何度過退休生活則是連想都不敢想。所以,日本會出現老人犯罪率大增的情形,都是因為房地產過度炒作所造成的。那麼我們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才會讓社會以這樣的模式發展?
供需失衡的浪費
資本主義雖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同時也大量地浪費資源,如各種礦產、動植物、農作物等,到後來都出現大量供需失衡的情況。企業為了有效降低成本而不斷地擴充規模,用大量的資源生產商品,一堆用不完的、賣不出去的、不想用的,最後都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自由市場的效率雖然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但另一方面卻也造成資源的持續浪費。企業無視於市場是否已達到飽和,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持續不斷的生產,直到自己或競爭對手被市場淘汰為止。
資本主義下的企業,是完全的利己主義,企業的各種行為很少考慮到社會成本的問題,也無視因企業行為帶來額外的社會成本,只要有利可圖,不論浪費多少社會資源,都不會在企業經營的考慮範圍內。所以,放任企業自由競爭的結果,只會造成社會資源嚴重的浪費,使我們有限的資源大量的減少。雖然自由競爭有時能為企業帶來龐大商機與利益,但他們卻從未考慮後續引發的社會問題,大多數企業最終都是將這些社會問題,丟還給民眾去承擔。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企業會將成本偏高的、不適合的或是具有可替代性的人,以精簡人力成本的方式大量地裁減掉,這些失業的民眾回到社會後就形成社會另一種問題。最明顯的是各國普遍出現中高齡失業現象,這些中高齡的失業者除非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專業能力,或許會有少數企業願意聘用他們,而其他專業性不夠的人,不論想繼續從事本業或是想轉行,都面臨沒有企業願意僱用的窘況。政府部門似乎從來看不到中高齡失業的問題,造成這些人一旦被裁員,就會面臨找不到工作,生活無以為繼的情況。
一次又一次產業革命,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人力淘汰賽,被企業丟棄不用的人,若連生存的機會與空間都失去了,這難道不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來源?更何況有些失業者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一旦他們失業的話,家庭內的成員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經濟發展後期,因為機械進步的關係,人力需求大減,各國普遍出現人力過剩的問題,企業不想花錢培育員工,沒工作經驗的新鮮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市場因競爭的關係,企業不斷精簡人力與裁員,失業率隨著經濟發展不降反升,最後企業精簡人力的成本卻全丟回給社會,留下大量失業者與社會問題。
難道我們應該任由失業者自生自滅?還是應該有什麼方式來幫助他們可以更順利的找工作?不會因為年齡問題而企業被拒於門外。企業在賺錢的同時,或許也應該督促他們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假設1個國家裏有100個人在企業工作,然後因企業引進機械化設備使效率提升,所以這個國家內的企業變成只需要50個人力就足夠應付,那麼這些被企業裁掉不用,多出來的50個人力,只好另尋其他工作。因經濟成長的關係,有一些新興行業需要人力營運維持,所以這多出來的50個人也找到了其他不同的工作。
然後,隨著消費市場逐漸飽和,廠商利潤降低,基於成本考量,企業開始不斷裁減人力。當所有的企業都裁減了人力,這個國家裏所有的企業只剩需要60個人力就足以應付日常經營,那麼剩下來的40個人(原本100個人)要何去何從?哪裏還會有工作機會給他們去做!
令人感到納悶的是,政府經常會刻意宣傳,失業率提高是結構性問題,也是普遍現象。找不到工作只能說是個人能力有問題,以及這些人不肯低就才造成失業,種種說法都表明政府在處理失業的問題上是非常消極,只要失業問題沒有大到足以影響選舉,政府部門是不會花心思去關心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政府經常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甚至還回過頭來指責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好吃懶作。如果政府連照顧人民的責任都沒有,那麼人民還需要政府做什麼呢?
經濟小語:主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雖然帶來進步動力,但在不受限制的市場,終將出現反噬的風險。
第二章 現代制度的缺陷
第一節 競爭還是鬥爭
資本主義以競爭為本質
達爾文曾在演化論中提出「生物競爭,適者生存」的概念,原本動物間競爭的規律,卻也適用於人類發展的歷史。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中,處處顯示著競爭是這個社會的最大規則。競爭雖能剌激發展,發揮人類求生的潛能,並帶給有能力者高額的報酬,但是當所有資源已分配完畢時,競爭制度就會演變成可怕的鬥爭制度(競爭與鬥爭在意義上相似,但有程度上的差異)。
過去歐洲進入海洋時代,各國爭相進行地理大開發,並以各種手段來拓展殖民勢力,等到所有土地與資源都被各...
作者序
序言
人類現今所有的社會制度與形態皆由習慣日積月累所形成,一出生就處於既定的環境底下,所接觸到的一切制度也皆是過去的思想理念,在順理成章的情形下,人們會理所當然認為現存的一切制度都是合理的。然而,某些合理形成的制度,也正是造成人類社會不斷地交替出現繁榮與衰退的始因。人類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能重新建立徹底改善貨幣集中問題的機制,人類歷史或將永遠改觀,而人類未來的發展亦是無可限量。
究竟人類處於普遍競爭的環境底下,亦或是處於互助合作的環境裏才會發展得比較好?這個問題可說是各自有許多的擁立者,雖說競爭能夠刺激人類追求生存的潛能,但競爭環境亦會引發許多負面的人性,如貪婪、自私、勾心鬥角等。
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希望,能居住在生活條件完善如天堂般的世界裏,小說也經常出現這類題材的世界,從聖經裏的「伊甸園」、孔子的「大同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柏拉圖的「理想國」等,都是描述美好生活的社會環境。然而,若想從這些古書中,找到如何創造理想世界的內容卻不容易。這不免令人懷疑這些談論理想世界的內容,是否僅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談?
不知各位可曾想過,人類社會是否有方法可以實現類似理想世界那樣互助互利社會?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人類各種負面心態與行為會降至最低,社會將處於一種極度和諧的狀態,正如禮運大同篇所形容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同世界裏,充滿修身養性的民眾,公僕皆本著良善的態度來為民服務,幼兒、病人、無力謀生的人、老人等不因家庭貧困皆能得到妥善的照顧。人人有工作可以做,男女皆能有好的歸宿,民眾樂於助人。這樣美好的世界看起來像是小說般的情節,但實際上確實有可行及可運作的方式,來達成這樣的理想世界。本書將詳述是什麼樣的情況造成經濟的衰退,與社會發展受到何種的阻礙,以及如何根本解決的方法。這一切,只要人類願意付諸行動就可以達成。
序言
人類現今所有的社會制度與形態皆由習慣日積月累所形成,一出生就處於既定的環境底下,所接觸到的一切制度也皆是過去的思想理念,在順理成章的情形下,人們會理所當然認為現存的一切制度都是合理的。然而,某些合理形成的制度,也正是造成人類社會不斷地交替出現繁榮與衰退的始因。人類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能重新建立徹底改善貨幣集中問題的機制,人類歷史或將永遠改觀,而人類未來的發展亦是無可限量。
究竟人類處於普遍競爭的環境底下,亦或是處於互助合作的環境裏才會發展得比較好?這個問題可說是各自有許多的擁立者,雖說競爭...
目錄
第一章 資本主義的真相
第一節 自由競爭
第二節 大富翁遊戲
第三節 人類社會的惡性循環
第四節 富者越富的馬太效應
第五節 景氣為什麼不循環了
第六節 為何貨幣使用率變低了
第七節 是誰阻擋了經濟發展
第八節 勝者為王 贏者全拿
第二章 現代制度的缺陷
第一節 是競爭還是鬥爭
第二節 惡性競爭下的資源浪費
第三節 自由競爭帶來的風險
第四節 馬克思的假公平
第五節 財富幻覺
第六節 貨幣乘數效果的圈套
第七節 財富天秤
第八節 房價與社會公平
第九節 消失的購買力
第十節 奴役式的社會
第三章 如何才能永續繁榮
第一節 財富的本質
第二節 繁榮的過程
第三節 繁榮的原理
第四節 大水庫法則
第五節 肥水不落自家田
第六節 繁榮的維持
第七節 合理的分配
第八節 新經濟循環
第四章 美麗的水藍色星球
第一節 太陽危機
第二節 世界政府
第三節 人類自救
第四節 生存機會
第五章 美麗新世界
第一節 免於匱乏的自由
第二節 立足點的平等
第三節 學用接軌的教育制度
第四節 公務員選任制度變革
第五節 屋(成家不再是夢想)
第六節 看病不花錢
第七節 調節就業機會
第八節 安心大樂退
第九節 不生利息的銀行
第十節 戒斷依賴癮頭(斷絕成癮誘惑)
第六章 繁榮的條件
第一節 財富回流
第二節 貨幣全面電子化
第三節 企業國有化與私有化的轉換
第四節 提供創業機會
第五節 節育預防人口災難
第六節 工作的權利與義務
第七節 大同世界
參考文獻
第一章 資本主義的真相
第一節 自由競爭
第二節 大富翁遊戲
第三節 人類社會的惡性循環
第四節 富者越富的馬太效應
第五節 景氣為什麼不循環了
第六節 為何貨幣使用率變低了
第七節 是誰阻擋了經濟發展
第八節 勝者為王 贏者全拿
第二章 現代制度的缺陷
第一節 是競爭還是鬥爭
第二節 惡性競爭下的資源浪費
第三節 自由競爭帶來的風險
第四節 馬克思的假公平
第五節 財富幻覺
第六節 貨幣乘數效果的圈套
第七節 財富天秤
第八節 房價與社會公平
第九節 消失的購買力
第十節 奴役式的社會
第三章 如何才能永續繁榮...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