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戰爭剝奪的童年,以及無法被剝奪的意志與勇氣
當時我十五歲,餓得奄奄一息,身材有如十歲小孩,甚至得站在木箱上才能搆著被指派操縱的機器,那個木箱讓我看起來有用。其實,我躲過猶太大屠殺的希望渺茫,只有一項優勢:奧斯卡.辛德勒認為我的生命有價值,讓我成為他的猶太員工,給了我活下去的機會……
萊昂.雷森名列「辛德勒名單」編號289,是名單上唯一的孩童。
一九三九年,納粹德軍入侵波蘭,九歲的小雷森不明白平靜的生活為何瞬間變了調。雷森一家先是被迫遷往簡陋的猶太區,而後被驅趕到集中營,生活只剩下饑餓和恐懼。他眼睜睜看著向來志得意滿的父親遭受納粹施暴,而二哥就在家人面前被強行押走。
而後,雷森和家人以及其他一千多名猶太人在納粹商人辛德勒奔走下,被列在「辛德勒的名單」上而得以保住性命。
最黑暗的時代可以挑起人性最惡劣的一面──也可以激發最美好的一面。二戰歷時六年,雷森經歷了任何孩子所不該經歷的失學、恐懼、飢餓與殘酷;所幸那最珍貴的東西並未被剝奪——對抗逆境的韌性與勇氣。
雷森熬過了這一切。半個多世紀後,八十高齡的他寫下這段經歷,提醒我們戰爭之惡,以及人性的光輝與力量。
◎ 奧斯卡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真實故事
◎《辛德勒的名單》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專文推荐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數百名讀者五顆星推荐
◎ 男孩版的《安妮日記》;以孩子的眼光見證大時代,青少年歷史課最佳延伸閱讀題材
◎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數百名讀者五顆星感動推荐
◎ 作家南方朔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萊昂.雷森 (Leon Leyson, 1930~2013)
「辛德勒名單」最年輕的倖存者,當時他年僅十三歲。
雷森在年二戰結束後與家人移居美國(一家七口只剩五口,兩個哥哥喪命),在辛德勒工廠的工作經驗,奠定了他主修工業藝術的基礎,而後攻讀教育碩士,在中學教書三十九年。
雷森在美國低調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很少向人提起年少時的遭遇,直至一九九三年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上映,他才開始接受訪問並公開演講。他認為自己既然獲賜了第二次生命,就應該好好走下去。
雷森在一九九七年受訪時曾說:「我並沒有活在大屠殺的陰影下。我沒有將恐懼帶給我的孩子,我讓他們享受自由和無懼。」
二○一一年,雷森獲頒查普曼大學人文榮譽博士。
二○一二年,雷森與兩位共同作者完成《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卻在二○一三年一月病逝,未能看到本書出版。
共同作者
瑪麗蓮.哈蘭博士 (Marilyn J. Harran)
查普曼大學猶太大屠殺教育羅傑斯中心第一任主任,目前在該中心教授宗教與歷史。著作豐富,二○○八年獲頒「安妮.法蘭克精神獎」(該獎為暢銷經典《安妮日記》作者安妮.法蘭克後人成立的基金會所頒發)。
伊麗莎白.雷森 (Elisabeth B. Leyson)
與萊昂.雷森結褵四十七年,曾在加州富勒頓學院擔任英語教授與行政主管,二○○五年退休。
譯者簡介:
呂玉嬋
以筆譯餬口養心多年,歡迎來信指教:yctranslator@gmail.com。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我們會永久保存萊昂.雷森的證言,讓世世代代能夠受到他非凡一生的鼓舞。我們有幸擁有這本書,這個動人的生命故事會啟發一代又一代的人。——奧斯卡獎最佳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這是一本極為感人的著作,不僅適合青少年,成人也應該閱讀。儘管納粹大浩劫的學術著作相當多,但以孩童青少年為主的極為罕見。本書是一個猶太少年對大浩劫時代的最佳見證。——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是一本很重要的書,讓青少年讀者透過另一個青少年見證者,認識一段無法抹滅的歷史。——亞馬遜網路書店書評
本書是青少年絕佳歷史課延伸閱讀題材。——《書單》雜誌
讓世人知道這些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心疼站在木箱上的小男孩,欣喜他活了下來告訴我們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紐伯瑞文學獎金獎得主、《記憶傳授人》作者露薏絲.勞瑞
這是一部歷史見證者的珍貴回憶錄。觀點獨特,寫實細膩而引人入勝。
——《科克斯書評》
作者流暢的文筆,讓這部令人揪心的回憶錄像小說一樣好讀,令人難忘。
——《出版人週刊》
這本書讓我不忍釋卷,帶我重返那個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世界;在那裡我們的童年被偷走,我們一夜之間成了國家的敵人,應該殲滅、折磨、處死──只因我們是猶太人。
辛德勒讓全世界知道,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萊昂.雷森向全世界分享他的生命故事,無疑也改變了世界。
——《辛德勒的「孩子」》作者蕾納.芬德
戰亂的悲痛回憶往往封藏心底,但我們必須知道這些故事。
我是老兵,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萊昂.雷森的故事帶我回到每一步路都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步路的年代。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是個令人傷痛的故事,所幸心靈創痛已然復原。
——史考特獎得主、圖文作家亞希利.布萊恩
媒體推薦:我們會永久保存萊昂.雷森的證言,讓世世代代能夠受到他非凡一生的鼓舞。我們有幸擁有這本書,這個動人的生命故事會啟發一代又一代的人。——奧斯卡獎最佳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這是一本極為感人的著作,不僅適合青少年,成人也應該閱讀。儘管納粹大浩劫的學術著作相當多,但以孩童青少年為主的極為罕見。本書是一個猶太少年對大浩劫時代的最佳見證。——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是一本很重要的書,讓青少年讀者透過另一個青少年見證者,認識一段無法抹滅的歷史。——亞馬遜網路書店書評
本...
章節試閱
一個渾身汙泥的人慢慢爬上公寓大門前的臺階,出現在我們家門口,直到他走進屋子癱倒在椅子上,我才認出他是誰。離家不過短短幾星期,爸爸已經變了一個人。媽媽、姐姐、哥哥和我抱住他,但我們的快樂只維持了片刻,恐懼接著浮現——赫雪爾出了什麼事?爸爸要我們放心,赫雪爾平安無事,但我懷疑他是打算私下才把內心的疑慮告訴媽媽。爸爸說,他和赫雪爾跟著人潮往北、往東逃難,和其他避難的人從早走到晚,打定主意超前德國坦克及部隊,。睏了,就在田裡睡幾個小時;餓了,只能從田裡的玉米莖上拔下玉米穗生吃。他們每到一個城鎮,「德國人已經來了」的傳聞就迅速傳遍整支隊伍。德國人以驚人的速度占領了整個波蘭西部,正在向東推進。
赫雪爾年輕力壯,腳程比爸爸快,爸爸則認為當初不該衝動離開妻兒,因此他們做了決定:赫雪爾獨自繼續往納瑞夫卡前進,爸爸則返回克拉庫夫,準備冒險面對入侵的軍隊。這段路充滿危險,爸爸走得很慢,最後好不容易才抵達家門。我好開心爸爸回來了。
當納粹的魔爪開始嚴加控管克拉庫夫後,他們便接二連三的以各種諷刺漫畫羞辱猶太人,譏嘲的海報上頭寫著波蘭文和德文,把猶太人畫成髒兮兮的怪物,有著歪斜的大鼻子。我覺得這些肖像毫無道理。我們一家人衣服不多,但媽媽非常努力把衣服洗乾淨,我們一點都不髒。我也開始研究家人的鼻子,沒有人的鼻子特別大。我不懂,為什麼德國人想讓我們看起來不像我們自己?
限制一下子增加許多,猶太人好像什麼事都不能做了。先是不許坐公園長凳,接著是根本不許進入公園。電車拉起繩索,規定一般波蘭人坐前面車廂,猶太人坐後面車廂。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規定很討厭,壞了我跟死黨躲避車掌的遊戲,但不久我連玩這個遊戲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猶太人再也不許搭乘任何大眾交通工具。跟我一塊從事許多冒險活動的男孩,原本一點也不在乎我是猶太人,現在也漸漸對我不理不睬,甚至在我靠近時低聲罵髒話。後來,這群朋友中最冷酷的那個告訴我,他們絕對不會再被人看見跟猶太人一起玩。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五日是我的十歲生日,當時德國才占領波蘭幾個星期,在一片混亂和不確定中,誰也不會想到我的生日。幸好,克拉庫夫不像華沙等城市遭受轟炸,雖無炸彈的威脅,街頭依然有恐怖行動。德軍胡作非為,沒有人能預料他們下一步會做什麼,他們打劫猶太店家,把猶太人趕出公寓,自己搬進去住,還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信奉東正教的猶太人尤其遭殃,士兵把他們抓到街上毆打,剪掉他們的鬍鬚和兩鬢的鬈髮,只是想鬧著玩,起碼他們自己覺得好玩。非猶太裔的波蘭人也發現趁虛而入的機會,有一天早上,好幾個波蘭人突然闖進我們這棟樓,用力敲打我們家的門。爸爸不肯把逃去華沙那一家託他保管的鑰匙交出來,他們便直接衝上樓破門而入,照樣把屋子洗劫一空。
沒多久,納粹商人登場,想踩著猶太工廠老闆的不幸發一筆橫財,因為猶太人不准再做生意。這些人也覬覦爸爸服務的玻璃廠,納粹商人接管工廠後,立刻開除所有猶太員工,只留下爸爸。爸爸之所以沒被開除,是因為他會講德語。新老闆要爸爸充當他和沒被趕走的基督徒波蘭人之間的溝通管道,就像是翻譯人員。這是幾個月來我頭一次看見爸爸展現些許的自信,他堅信這場仗不會打太久,既然他有工作,我們就不會有事。他料想隔年戰爭就會全面結束,說不定這年年底就打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人走了,所以這一次他們也會離開。我猜,克拉庫夫到處都有猶太爸媽向子女傳達類似的訊息,不只是為了安撫子女,也是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心。事實上,爸爸跟許多人正在犯同樣的錯誤,相信他正在交手的德國人跟以前認識的德國人沒有什麼不同。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這個新敵人永無止境的殘酷和邪惡。
有一晚,兩名蓋世太保(德國祕密警察)毫無預警的闖進我們家。原來搶劫我們鄰居的波蘭人跑去告密,說我們是猶太人。因為爸爸不肯把鑰匙交出來,他們是藉此報復。這兩個流氓應該都還不到十八歲吧,他們當著我們的面辱罵爸爸,大聲喝令要他說出鑰匙藏在哪裡。他們砸爛盤子,推倒家具,把爸爸用力按在牆上,質問我們錢和珠寶藏在哪裡。我想他們根本沒有定睛看一看我們簡單的公寓,只是根據自己激進的思想,以為所有猶太人都藏了錢。他們如此粗暴野蠻,爸爸竟以為還可以跟他們講道理,平心靜氣的想讓他們明白,我們既沒錢也沒珠寶。
「你們看一看這裡,」爸爸跟他們說,「我們像是有錢人嗎?」
當爸爸明白他們沒有興趣聽他講道理時,做了一件更糟的事,他說要向他們的長官檢舉他們,也就是他在工廠認識的納粹官員。爸爸的威脅反倒令兩名蓋世太保發火,掄起拳頭毆打爸爸,把他壓在地板上掐住他的脖子。他們殘忍的暴行讓我震驚。我不敢看,好想跑掉,但雙腳就像固定在水泥裡。爸爸無助的躺在妻兒面前,我在他眼裡看到了憤慨和羞愧。這個胸懷大志的自負男子,一心想把家人帶到克拉庫夫,以便過更好的生活,卻無力阻止膽敢闖入家中的納粹惡徒。突然之間,在我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之前,流氓已經把爸爸拖出公寓,他們走下臺階,進入夜色中。
那是我人生最可怕的一刻。
其後多年,那恐怖的一幕在我的腦海不停重演。可以這麼說吧,這起可怕的事件不只預告隨之而來的種種惡毒暴行,也象徵了所有的恐怖事件。在目睹爸爸被打到頭破血流的那一刻以前,我不知為何自以為很安全,我知道這樣說聽起來一定很荒謬,因為我親眼看到周遭所發生的事了。但在那一晚之前,我以為我擁有特殊的豁免權,暴力就是不會降臨到我身上。直到那一刻,看見爸爸在我眼前受虐,我才知道情況大大不妙了。因為這個領悟,我覺得我不能處於被動,什麼事都不做,只等著德國戰敗。
我必須行動。
我必須找到爸爸。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三哥大衛找遍克拉庫夫每一個角落,想查出蓋世太保把爸爸帶到哪裡去了。我們去了每一間警察局和公家單位,只要外頭垂掛著納粹旗,我們就進去問一問。因為我和三哥都會講德語,也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德國人究竟有多惡毒,所以天不怕地不怕,一一詢問我們認為可能知道爸爸消息的每一個德國人。現在我才明白,當時我們的行為非常愚蠢,殊不知每靠近一個德國人,生命就面臨一次危險。我們費了好一番工夫,但毫無所獲,沒有人承認知道爸爸被捕,更別說透露他被拘押在哪裡。沒有比這更可怕的夢魘。佩絲薩陪我和大衛去向律師求助,律師答應會去找爸爸,叫我們先回家,,雖然他根本不知道從何找起。
每次走到一條死胡同,我的恐懼就加劇幾分。為了媽媽,我盡量掩藏恐懼,裝出堅強的樣子,但有時夜裡她會把我搖醒,因為我又作噩夢,夢見自己眼睜睜看著爸爸挨揍的恐怖時刻。我努力不去想一件確鑿無疑的事實:如果納粹能在眾人面前毆打爸爸,當我們看不見他的時候,他們會對他做出什麼來呢?想到他正在飽受折磨,我甚至開始覺得內疚,因為我希望他還活著。我不要他再被毆打或受到折磨。他真的有機會回來嗎?
幾天過去了、幾星期過去了,找到爸爸的機會越來越渺茫,我們的處境也越來越絕望。爸爸在克拉庫夫一間銀行有存款,但納粹沒收了所有猶太人的銀行帳戶,我們家那些存款也就跟著化為烏有。如今我們手頭上少許的現金就快用完了。我們是有一筆微薄的緊急預備金,離開納瑞夫卡前,祖母給了媽媽十枚金幣,媽媽偷偷藏了起來。後來媽媽陸陸續續把金幣換成食物,一轉眼金幣也沒了,我們失去了唯一的安全保障。
在恐懼和焦慮的雙重煎熬下,媽媽張皇失措,身處敵人占據的城市,遠離了納瑞夫卡的親人的庇護,她幾乎快要支撐不住。夜晚尤其難熬,在這短短幾個小時,她不能用做菜或照顧我們來打發時間,只能在床上輾轉反側,哭喊著:「我們怎麼辦?我們怎麼活下去啊?」我感覺到她在顫抖,決心要設法幫助她,減輕她的苦惱,讓她知道可以仰賴我。但我是她的么子,我的安慰恐怕不能帶給她多少信心,她終究要獨自承擔讓自己和孩子活下去的責任。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初,納粹下令猶太人不許再上學,剛聽到這個新禁令時,我還暗自歡慶自由了,哪一個十歲小孩會不喜歡少上幾天學呢?但這種心情並沒有持續很久,我立刻明白「自願不上學一兩天」和「永遠被禁止去上學」是兩碼子事,這是納粹企圖奪走我們每一樣有價值事物的另一個手段。
我開始跟大衛和佩絲薩一樣四處找工作,工作並不好找,因為有一大票猶太年輕人也同我們一樣。大衛勉強找到一個助手工作,幫一個水管工人提工具,處理雜七雜八的粗活。姐姐替人打掃屋子。我到一間汽水工廠外頭閒蕩,自告奮勇幫忙貼瓶子標籤,一天結束後,可以拿到一瓶汽水當作報酬。我把汽水帶回家跟大家分享。
有一天午後下工回家途中,眼尖的我看見毆打爸爸的其中一個蓋世太保,肯定就是他!不知道是著了什麼魔,我居然追上去,央求他告訴我,他把爸爸帶到哪裡去了。他凶巴巴的低頭瞪我,露出鄙夷的神態,好像我比他外套上的棉絨還不如。我當時要是聰明一點,就會擔心自己這條小命。但我不怕,也許是我的膽量打動了他,他告訴我爸爸在聖米歇爾監獄。我趕緊去找大衛,兩人飛奔到市中心那棟險惡的建築,果然沒錯,獄卒證實了爸爸被關在裡面。我們並未獲准見爸爸一面,但知道他還活著,讓我們又有了明確的目標,既然他撐了下來,我們也要撐下去。我和大衛幾乎天天到監獄報到,帶著媽媽用心準備包妥的食物。現在回想起來,那名蓋世太保就算隨口騙我,我也拿他沒轍,但他不知為何沒有騙我。
好幾個星期後,爸爸無端從監獄獲釋,他走進家門的那一刻,屋裡充滿寬慰和喜悅,同時也夾雜著意想不到的哀傷。不難看出,爸爸所經歷的折磨改變了他,他不只是虛弱憔悴,連性情也變了。納粹除了奪走他的活力──雖然多年後他恢復充沛活力──也奪走了讓他腳步輕快有力的自信和自尊。如今他沉默寡言,走路時目光低垂。他失去了玻璃廠的工作,還失去一樣更珍貴的東西:身為人的尊嚴。見到爸爸挫敗的模樣,我心頭一懍:若連他都不能勇敢面對納粹,我又如何能呢?
當一九三九年接近尾聲時,我意識到爸爸預測錯誤,我們的處境怎麼看都很淒慘,所有跡象皆暗示戰爭將持續很久。納粹並不滿足於他們已經加諸在猶太人身上的痛苦,每一天都另增新的羞辱。如果有德國士兵走來,猶太人必須離開人行道,等到士兵通過才能繼續上路。從十一月下旬起,十二歲以上的猶太人,必須向納粹指派負責處理所有猶太事務的管理機構「猶太委員會」購買臂章,白色臂章上繡著象徵猶太文化的藍色大衛星,若被發現沒戴臂章會被逮捕,下場可能是拷打和死亡。
我未滿十二歲,不用佩戴識別身分的臂章,若是到了該戴的年紀,則下定決心不戴。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雖然動搖了我的自信,有時我還是會存心違規以示對納粹的不齒。就某個角度來說,我是用他們的偏見來跟他們作對。我的外表沒有明顯的猶太特徵,我的濃密黑髮和藍眼睛貌似許多波蘭男孩,所以我偶爾故意坐在公園長凳,只是為了證明我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以一己微弱的手段抵抗納粹。旁邊有認識的人時,自然不可能那樣做,過去一塊玩的朋友現在看見我就撇開臉,不知道看見我坐在長凳上會不會去告密,十之八九會吧,因為他們想忘掉自己曾經和一個猶太人做朋友。我看見他們早上走路去上學,彷彿一切都一如往常,對我,則一切都變了,我不再是那個樂天無憂、愛好冒險、興高采烈的期待坐霸王車的小男孩,反倒莫名其妙成了德國謀取世界霸權的絆腳石。
爸爸自有方法抵抗納粹,幫助我們撐下去。他不惜做違法的事,暗中替利波華街玻璃廠工作,直接領取現金。有一天,他被派去對面利波華街四號的搪瓷廠,戰前他偶爾也會到那裡修理工具設備。工廠的新老闆是一名納粹,想打開一個保險箱,爸爸沒有多問細節,只是拿出正確的工具,三兩下就撬開了保險箱。結果這竟是他做過最棒的一件事,因為怎麼也沒想到,這個納粹居然給了他一份工作。
我經常好奇思索爸爸當時在想什麼。他覺得鬆了一口氣嗎?或者只是換來另一種焦慮的心情,不知道這個納粹接下來會叫他做什麼?他明知一毛薪水都拿不到,賺的錢會直接進入納粹的手中,也就是說,幹這份差事等於做白工。但這份工作也是一個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機會,或許必要時,有人會擋在他和接下來上門的納粹中間。值得一試,反正也根本不能拒絕。也許他感覺這個納粹還有一點正義感,也許他早已心灰意懶,只想抓住這一絲活命的希望,因此才想:乖乖聽話,不要惹事,展現長處,想辦法活下去。
不論動機為何,爸爸當場接受了這份工作,在這麼做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個難以想像的影響。
他所撬開的保險箱主人、剛剛雇用他的納粹商人,就是奧斯卡.辛德勒。
一個渾身汙泥的人慢慢爬上公寓大門前的臺階,出現在我們家門口,直到他走進屋子癱倒在椅子上,我才認出他是誰。離家不過短短幾星期,爸爸已經變了一個人。媽媽、姐姐、哥哥和我抱住他,但我們的快樂只維持了片刻,恐懼接著浮現——赫雪爾出了什麼事?爸爸要我們放心,赫雪爾平安無事,但我懷疑他是打算私下才把內心的疑慮告訴媽媽。爸爸說,他和赫雪爾跟著人潮往北、往東逃難,和其他避難的人從早走到晚,打定主意超前德國坦克及部隊,。睏了,就在田裡睡幾個小時;餓了,只能從田裡的玉米莖上拔下玉米穗生吃。他們每到一個城鎮,「德國人...
推薦序
黑暗時代的光輝
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一九八二年,澳洲知名作家湯瑪士.肯尼利(Thomas Keneally)出版了《辛德勒的方舟》(美國版叫《辛德勒的名單》),在英語世界引起極大的回響。
一九九三年,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將這本著作改編為同名電影,使得辛德勒的偉大事蹟在全世界家喻戶曉。辛德勒是個納粹商人和工廠老闆,二次大戰期間,當納粹亂捕濫殺猶太人時,辛德勒用盡一切方法——特權、賄賂、收買等——竭力保護他手下的猶太勞工。因為他的努力,大約有一千兩百個猶太人免於被送進各個集中營處死的悲慘命運。辛德勒所做的,相當於是納粹災難時的挪亞救命救世的方舟。後來辛德勒自己搞得傾家蕩產,一九七四年潦倒的死於西德。後來葬於耶路撒冷的錫安山墓園,他的墓上排滿了各種小石頭,那是被他營救過的人及其後代對他永遠的追思。
辛德勒逝世迄今已經四十年,當時他救的一千多人裡,年紀最小、當年只有十三歲的萊昂.雷森也於二○一三年逝世,在他生前動筆寫下回憶錄《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這是一本極為感人的著作,不僅適合青少年,成人也應該閱讀。本書可視為《辛德勒的名單》的延伸閱讀,更重要的是,儘管納粹大浩劫的學術著作相當多,但以孩童青少年生活經驗為主的極為罕見,本書可說是一個猶太少年對大浩劫時代的最佳見證。
雷森的家族乃是世代住在波蘭靠近白俄羅斯邊界的猶太人,有的是佃農,有的是工匠。他的父親是玻璃工廠的模具技工。由於工作敬業,生活穩定,一家人和樂融融。雷森是家中老么,上面有一個姐姐、三個哥哥。雖然鄉下生活談不上物質享受,但一家人過得知足而快樂。後來雷森的父親因為表現好,當工廠老闆決定擴大規模並遷廠到大城市克拉庫夫,他父親就隨廠先行,準備存夠了錢後,再把全家搬過去。一九三八年,雷森八歲時,父親存夠了錢,全家便遷往克拉庫夫。
那時德國的希特勒已經掌權,但德國的變化並沒有表面化,更影響不到波蘭,因此他們一家和波蘭的其他猶太家庭仍過著安穩的日子。但一九三八年德國併吞奧地利,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坦克開進波蘭,於是波蘭猶太人的厄運漸漸臨頭。
猶太人一開始先是被集中管理,而後被分批送到集中營處死,種種非人的待遇和生活的折磨,令當時才十歲的雷森有了深刻的感受。所幸從一九四○年起,辛德勒接管了一家倒閉的搪瓷工廠,而雷森父親是員工之一,雖然沒有薪水,但偶爾可以多得一些食物,對他們家的生活危機幫了大忙。在辛德勒的幫助下,雷森的父母、三哥大衛和雷森這個小孩,都成了搪瓷廠的員工。他的家庭早已支離破碎,但幸而一家還留下五口,實在都是拜辛德勒所賜。雷森在書中提到,辛德勒的工廠要搬到捷克的小鎮布瑞恩利茲,但女工們包括他母親在內,卻被送去了集中營,幸虧辛德勒專程趕往,才救了全部的女工,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也特別著墨這段情節。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將二次大戰期間猶太人承受的磨難和辛德勒的故事做了詳細記載。歷史上經常充滿黑暗,但在最黑暗的時代,總是有些人、有些事會發出人性的光輝。辛德勒就是這個時代最亮的光輝!
黑暗時代的光輝
南方朔(作家.評論家)
一九八二年,澳洲知名作家湯瑪士.肯尼利(Thomas Keneally)出版了《辛德勒的方舟》(美國版叫《辛德勒的名單》),在英語世界引起極大的回響。
一九九三年,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將這本著作改編為同名電影,使得辛德勒的偉大事蹟在全世界家喻戶曉。辛德勒是個納粹商人和工廠老闆,二次大戰期間,當納粹亂捕濫殺猶太人時,辛德勒用盡一切方法——特權、賄賂、收買等——竭力保護他手下的猶太勞工。因為他的努力,大約有一千兩百個猶太人免於被送進各個集中營處死的悲慘命運。辛德勒...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